第十二章 抗菌药
最新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最新抗菌药物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抗菌药物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采购、储存、配送、使用和管理。
第三条抗菌药物管理应当遵循科学、合理、安全、经济的原则,实行分级管理,建立健全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抗菌药物管理组织,明确抗菌药物管理职责,加强抗菌药物培训和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章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第五条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三个级别。
第六条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第七条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相比较,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级药物使用的抗菌药物,应控制使用。
第八条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方面尚不确切或存在争议的抗菌药物;单价昂贵的抗菌药物。
第三章抗菌药物的采购和储存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临床需求、细菌耐药状况和药品供应情况,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采购计划,确保抗菌药物的供应。
第十条抗菌药物采购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招标采购等方式,选择质量好、价格合理的抗菌药物。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储存管理制度,保证抗菌药物的质量安全。
第四章抗菌药物的配送和使用第十二条抗菌药物配送应当遵循及时、准确、安全的原则,确保抗菌药物按时送达医疗机构。
第十三条医务人员应当根据临床诊断和细菌耐药状况,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第十四条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使用规定,不得滥用、乱用抗菌药物。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和评估制度,定期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抗菌药物课件内容
抗菌药物课件内容
一、定义及分类
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破坏细菌的生长
和繁殖,从而杀死细菌或抑制其生长。
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的不同,抗菌药物可分为抗生素、抗真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三大类。
二、抗生素的作用原理与临床应用
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抗生素,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
成而导致细菌死亡。
这类药物在感染病原菌不明确的情况下常被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2.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过阻止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而杀死细菌,被广泛应用于呼吸
道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疾病的治疗中。
三、抗真菌药物的分类及用途
抗真菌药物是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根据其靶位和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
抑菌药、细胞膜药和合成醇药三类。
在临床上常见的抗真菌药物有克霉唑、伊曲康唑等,主要用于治疗念珠菌感染等疾病。
四、抗病毒药物的作用及应用范围
抗病毒药物是用于治疗病毒感染的药物,包括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剂两大类。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来达到治疗目的,常用于治疗流感、HIV感染等疾病。
五、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副作用
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应遵循合理、规范的原则,以减少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
药性并降低副作用的发生。
常见的抗菌药物副作用包括过敏反应、肝肾损害等,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来进行治疗。
结语
抗菌药物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使用也需谨慎,避免耐药性的产生和潜在的副作用。
只有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才能更好地治疗感染疾病并保护患者的健康。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标准版)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标准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管理,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医疗机构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康复机构、疗养院等。
第三条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合成抗菌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等。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负责抗菌药物的管理、监督和评价工作。
第二章抗菌药物目录管理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抗菌药物目录和本机构实际情况,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目录。
第六条抗菌药物目录应当包括抗菌药物的通用名称、剂型、规格、适应症、用法用量、禁忌症、不良反应等内容。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将抗菌药物目录报送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备案,并定期更新。
第三章抗菌药物采购与储存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采购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采购,确保抗菌药物的质量和供应。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储存制度,按照药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确保抗菌药物的质量安全。
第四章抗菌药物处方与使用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处方管理制度,规范抗菌药物处方的开具、审核、调剂、使用等工作。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和评价制度,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耐药监测制度,开展耐药菌监测和耐药机制研究,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第五章抗菌药物培训与宣传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培训制度,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意识和能力。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宣传制度,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提高患者和社会公众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认识。
第六章监督管理与法律责任第十五条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对违反本制度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依法予以处理。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范文(3篇)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防止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当使用,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医务人员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包括处方和发放抗菌药物。
第三条使用抗菌药物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严格按照药店操作规范进行。
第四条抗菌药物使用应当按照临床需要进行,遵循科学用药原则,有效地控制感染,减少抗菌药物滥用的风险。
第五条医院应当制定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抗生素合理使用水平。
第二章抗菌药物的处方使用第六条开展抗菌药物处方使用工作的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条件和资质,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第七条开展抗菌药物处方使用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业务能力,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抗菌药物的处方和使用。
第八条医务人员在处方抗菌药物时应注意以下事项:(一)病情需要确需使用抗菌药物,并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
(二)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用药史、过敏史等因素,确定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
(三)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效果,调整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
(四)遵循抗菌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和禁忌症,防止药物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第九条医务人员在处方抗菌药物时应当填写完整的处方笺,明确患者的姓名、病历号、药物名称、剂量和用法等信息,并经患者签字确认。
第十条临床科室应当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当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
第三章抗菌药物的发放管理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供应系统,确保抗菌药物的发放符合规定和要求。
第十二条抗菌药物的发放应当经过医疗机构药品管理部门和临床科室的审核和确认,保证发放的药物符合处方要求。
第十三条抗菌药物的发放应当交由专业人员进行,并做好发药记录,包括患者姓名、病历号、药物名称、剂量等信息。
第十四条抗菌药物的发放应当定期进行质量管理检查,确保药物的存储和使用符合规定和要求。
第十二章 抗微生物药物及习题之欧阳与创编
第十二章抗微生物药物抗微生物药物是一类对病原菌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用于防治细菌性感染疾病的药物。
药物、宿主和病原微生物三者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
常用术语:化疗指数、抗菌谱、抗菌活性、抗菌后效应、耐药性的概念及其意义。
第一节抗生素学习要点抗生素的效价通常以重量或国际单位(IU)来表示。
抗生素的种类繁多,常用于兽医临床的有几十种。
为便于研究和应用,一般按其化学结构进行分类。
1.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前者有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苯唑西林等;后者有头孢唑啉、头孢氨苄、头孢西丁、头孢噻呋等。
近年来发展了非典型β-内酰胺类,如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和舒巴坦)及氧头孢烯类(拉氧头孢)等。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2.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新霉素、大观霉素、安普霉素、潮霉素、越霉素A等。
3.四环素类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多西环素、美他环素和米诺环素等。
4.氯霉素类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
5.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吉他霉素、螺旋霉素、竹桃霉素等。
6.林可胺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7.多肽类杆菌肽、多黏菌素B、黏菌素、维吉尼霉素、硫肽菌素等。
8.多烯类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等。
9.含磷多糖类黄霉素、大碳霉素、喹北霉素等,主要用作饲料添加剂。
此外,还有大环内酯类的阿维菌素类抗生素和聚醚类(离子载体类)抗生素如莫能菌素等,均属抗寄生虫药。
常用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如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等。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2.增加胞浆膜的通透性,如多粘菌素、制霉菌素等。
3.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链霉素等影响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四环素与核蛋白体30s亚基结合,而氯霉素与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最终导致细菌蛋白合成受阻。
4.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①影响叶酸代谢,导致核酸合成受阻,如磺胺类、甲氧苄啶;②抑制核酸合成,如喹诺酮类。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防止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当使用,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医务人员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包括处方和发放抗菌药物。
第三条使用抗菌药物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严格按照药店操作规范进行。
第四条抗菌药物使用应当按照临床需要进行,遵循科学用药原则,有效地控制感染,减少抗菌药物滥用的风险。
第五条医院应当制定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抗生素合理使用水平。
第二章抗菌药物的处方使用第六条开展抗菌药物处方使用工作的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条件和资质,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第七条开展抗菌药物处方使用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业务能力,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抗菌药物的处方和使用。
第八条医务人员在处方抗菌药物时应注意以下事项:(一)病情需要确需使用抗菌药物,并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
(二)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用药史、过敏史等因素,确定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
(三)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效果,调整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
(四)遵循抗菌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和禁忌症,防止药物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第九条医务人员在处方抗菌药物时应当填写完整的处方笺,明确患者的姓名、病历号、药物名称、剂量和用法等信息,并经患者签字确认。
第十条临床科室应当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当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
第三章抗菌药物的发放管理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供应系统,确保抗菌药物的发放符合规定和要求。
第十二条抗菌药物的发放应当经过医疗机构药品管理部门和临床科室的审核和确认,保证发放的药物符合处方要求。
第十三条抗菌药物的发放应当交由专业人员进行,并做好发药记录,包括患者姓名、病历号、药物名称、剂量等信息。
第十四条抗菌药物的发放应当定期进行质量管理检查,确保药物的存储和使用符合规定和要求。
医院抗菌药物输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抗菌药物的管理,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科室、药房、护理部门等相关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的目的是:1. 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降低抗菌药物耐药性;2. 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3. 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第二章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第四条抗菌药物分为四类: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特殊使用级和禁止使用级。
第五条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适用于常见细菌感染,可根据病情需要使用。
第六条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适用于病情较重、病情变化较快或需要联合用药的细菌感染。
第七条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适用于病情严重、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的细菌感染,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第八条禁止使用级抗菌药物:因安全性问题或严重不良反应而禁止使用的抗菌药物。
第三章抗菌药物输注管理第九条抗菌药物输注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 严格按照适应症、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等要求进行;2. 选用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抗菌药物;3. 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4. 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第十条抗菌药物输注前,医师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过敏史,并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第十一条抗菌药物输注过程中,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确保输注安全。
第十二条抗菌药物输注结束后,医师和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第四章监督检查第十三条医院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负责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定期对临床科室、药房、护理部门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十五条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医院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第五章附则第十六条本制度由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过以上制度,我院将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 84号 2012-05-10 15:52:02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大、中、小】《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已于 2012年2月13日经卫生部部务会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部长陈竺二O 一二年四月二十四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相关卫生法律法规,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 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 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五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 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 较低的抗菌药物;(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 对较高的抗菌药物;(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 1. 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 2. 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 3. 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 4.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报卫生部备案。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第七条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药物化学-第十二章-合成抗感染药
喹诺酮类抗菌药
诺氟沙星Norfloxacin
抗菌谱广,对G+菌和G-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绿脓杆菌的作用大于氨基糖苷类的庆大霉素。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至泌尿道、胃肠道等感染。
酸碱性:在醋酸,盐酸或氢氧化钠液中易溶。
01
稳定性:在室温下相对稳定;但遇光变色(光照分解,哌嗪开环)。
02
鉴别(叔胺基团)——与丙二酸和醋酐反应,显红棕色。
03
鉴别(有机氟)——本品经氧瓶燃烧破坏后,吸收液与茜素氟蓝和硝酸亚铈试液作用生成蓝紫色配合物。
04
诺氟沙星
盐酸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Hydrochloride 抗菌谱广,对所有细菌的活性比诺氟沙星强,优于某些第三代头孢菌素。 可用于呼吸、泌尿及消化系统的感染。
1
2
喹诺酮类抗菌药
左氧氟沙星
开创了细菌感染性疾病化学治疗的新纪元; 启示从体内代谢产物中寻找新药; 开辟了一条从代谢拮抗来寻找新药的途径; 启发从研究药物的副作用来发现新药。
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磺胺嘧啶Sulfadiazine, SD 对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易渗入脑脊液中,为治疗和预防流行性脑膜炎的首选药物。至今在临床上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稀盐酸、氢氧化钠试液和氨试液。
本品具芳香第一胺基,遇光易氧化生成偶氮化合物和氧化偶氮化合物而变黄并逐渐加深。
本品具有芳香第一胺基,可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生成橙红色沉淀。
本品的钠盐水溶液与硫酸铜试液作用,产生草绿色铜盐沉淀。
甲氧苄啶(TMP)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冰醋酸。 本品的醇溶液加稀硫酸和碘试液,即生成棕褐色沉淀。 本品为抗菌增效剂
第十二章 抗微生物药物及习题
第十二章抗微生物药物抗微生物药物是一类对病原菌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用于防治细菌性感染疾病的药物。
药物、宿主和病原微生物三者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
常用术语:化疗指数、抗菌谱、抗菌活性、抗菌后效应、耐药性的概念及其意义。
第一节抗生素学习要点抗生素的效价通常以重量或国际单位(IU)来表示。
抗生素的种类繁多,常用于兽医临床的有几十种。
为便于研究和应用,一般按其化学结构进行分类.1.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前者有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苯唑西林等;后者有头孢唑啉、头孢氨苄、头孢西丁、头孢噻呋等.近年来发展了非典型β—内酰胺类,如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和舒巴坦)及氧头孢烯类(拉氧头孢)等。
2.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新霉素、大观霉素、安普霉素、潮霉素、越霉素A等。
3.四环素类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多西环素、美他环素和米诺环素等。
4.氯霉素类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
5.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吉他霉素、螺旋霉素、竹桃霉素等.6.林可胺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7.多肽类杆菌肽、多黏菌素B、黏菌素、维吉尼霉素、硫肽菌素等。
8.多烯类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等.9.含磷多糖类黄霉素、大碳霉素、喹北霉素等,主要用作饲料添加剂。
此外,还有大环内酯类的阿维菌素类抗生素和聚醚类(离子载体类)抗生素如莫能菌素等,均属抗寄生虫药.常用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如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等。
2.增加胞浆膜的通透性,如多粘菌素、制霉菌素等。
3.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链霉素等影响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四环素与核蛋白体30s亚基结合,而氯霉素与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最终导致细菌蛋白合成受阻。
4.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①影响叶酸代谢,导致核酸合成受阻,如磺胺类、甲氧苄啶;②抑制核酸合成,如喹诺酮类。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137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化学结构中具有一个β—内酰胺环的一类抗生素。
第十二章抗微生物药物
β-内酰胺类( β- Lactam antibiotics )
G+细胞壁主要由粘肽组 成(40-50%)。 G-细胞壁含粘肽很少( ∠10%),主要由脂多 糖蛋白组成。
青霉素类与丙A-丙A结构相似,转肽E与 青霉素结合,使肽-多糖不能交联。
作用机制
粘肽
青霉素结蛋 白PBPS)
三维网状结构
b-内酰胺 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与敏感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 ,主要抑制了移位酶的活性,抑制肽酰基-tRNA 由A位移向P位,阻碍肽链延长,发挥抑菌或杀菌 作用 四环素类:与敏感细菌核糖体30S亚基A位特异性 结合,阻止氨基酰-tRNA在该位上的联结,从而 抑制了肽链的延长和蛋白质的合成 氯霉素类、林可霉素:与核糖体的50S亚基的A位 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干扰新的氨基酸结合 到新的肽链上,使肽链不能延长,抑制蛋白质的 合成
β-内酰胺类( β- Lactam antibiotics )
β-内酰胺类( βLactam antibiotics):
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 胺环的一类抗生素。包括 青霉素类和头孢类。
青霉素类(Penicillins)
O
6-氨基青酶烷酸
R1 C NH
S
酰胺酶作
用点
N
O
青霉素酶作
用点
CH3
CH3 COOH
β-内酰胺类分类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其他β-内酰胺类:碳青霉素烯类、单环 β-内酰胺类、头霉素及氧头孢烯类 β-内酰胺酶抑制剂:棒酸、舒巴坦、三唑 巴坦
青霉素类(Pencillins)分类
窄谱青霉素:青霉素G、青霉素V 耐酶青霉素类:甲氧西林、氯唑西林 广谱青霉素类: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抗铜绿假单孢菌广谱青霉素类:羧苄西林 、哌拉西林 抗革兰氏阴性菌青霉素类:美西林
2024年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范文(2篇)
2024年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我国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和滥用导致的多重耐药问题,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提高抗菌药物的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医疗机构、药店以及其他各类使用抗菌药物的场所及个人。
第三条抗菌药物是指对抗细菌感染并能控制其生长和繁殖的药物。
第四条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应遵循“适应症、适当用药、适量用药、适时用药”的原则。
第五条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定期进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审查制度,设立专门的药师或医师负责审查处方,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第七条药店应设立专门的药师负责抗菌药物的发放和咨询,向购买者提供必要的使用指导。
第八条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应与临床路径、抗菌药物监测与评价等相关工作相衔接,形成合力。
第九条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吊销执业证书等。
第十条本制度自xx年xx月xx日起施行,有效期为xx年。
第二章抗菌药物使用的基本原则第十一条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坚决抵制滥用和滥用行为。
第十二条抗菌药物的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根据病原菌的耐药情况,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二)严禁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应优先选择窄谱抗生素并根据病情调整;(三)严禁擅自更换抗菌药物,如需更换应经医师审查;(四)以口服给药为主,尽量避免静脉给药;(五)根据病情进行合理的抗菌药物疗程;(六)严禁抗菌药物大规模预防和应激使用;(七)加强预防控制措施,减少细菌感染的发生。
第十三条抗菌药物的使用应遵循以下准则:(一)遵循药理学原理,确保药物在体内的浓度维持在有效杀菌浓度;(二)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三)结合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用药选择;(四)合理选择给药途径和剂型;(五)掌握合理的用药剂量和使用频次。
第十二章 抗微生物药(喹诺酮)
三、 药 理 特 点
细菌对该类药自然耐药频率低, 自然耐药频率 细菌对该类药自然耐药频率低,无质粒介导 间的耐药性发生。相反,在体内或体外的适当环境中, 间的耐药性发生。相反,在体内或体外的适当环境中,该药 可使细菌的质粒破损。 可使细菌的质粒破损。 口服生物利用度好,具有优秀的药动学性质, 生物利用度 口服生物利用度好,具有优秀的药动学性质, 体内代谢稳定,其中许多品种还可做成非肠道制剂。因此, 体内代谢稳定,其中许多品种还可做成非肠道制剂。因此, 具有更大的用药灵活性。 具有更大的用药灵活性。对组织和吞噬细胞具有很强的渗透 性,吸收后的药物几乎可分布到所有的组织和体液中去,因 吸收后的药物几乎可分布到所有的组织和体液中去, 而适应症广。 而适应症广。
化学合成抗菌药提要 提要: 第二节 化学合成抗菌药提要:
一、磺胺类及其增效剂 磺胺类及其增效剂
(一)概述 1、理化性质 、 2、构效关系 、 3、分类 、 4、药动学 、 5、作用机理 、 6、抗菌谱及临床应用 、 7、耐药性与不良反应 、 8、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 、
(二)常用磺胺类药物制剂 (三)抗菌增效剂
1:55 AM
金葡菌209P JC-1 化脓性键球菌A65 肺炎链球菌1 类肠球菌2473 大肠杆菌NIHJ JC-2 鼠伤寒沙门氏菌S-9 副溶血孤菌S-1 奇异变形杆菌IFO 3934-4 摩根氏菌3848 肺炎杆菌PCI 602 肠道产气杆菌ATCC 13048 绿脓杆菌12
制作: 制作:曾中良 ZZL998@ ZZL998@163.
第三节
一、概述: 概述:
(quinolones) )
喹诺酮类
喹诺酮类( 喹诺酮类 ( quinolones) 抗菌药是指人工合成的含 ) 有 4- 喹 酮 母 核 的 一 类 抗 菌 药 物 , 其 中 氟 喹 诺 酮 ( fluoroquinolone) 已逐渐成为该类药物的主流 。 ) 已逐渐成为该类药物的主流。 自1962年美国 Sterling-Winthrop研究所 Lesher等 年美国 - 研究所 等 发现第一个喹诺酮类抗菌药萘啶酸以来, 发现第一个喹诺酮类抗菌药萘啶酸以来 , 许多学者 致力于研究开发这类药物, 致力于研究开发这类药物 , 特别是近十余年来取得 了飞跃进展, 了飞跃进展 , 某些新一代喹诺酮的抗菌作用与疗效 可与第三代头孢菌素媲美。 可与第三代头孢菌素媲美。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五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明显或者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或者需要严格控制使用,或者用于特殊人群,或者抗菌作用独特,或者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工作流程和考核办法,确保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和经济。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或者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负责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由医务部门、感染性疾病科、临床科室、药学部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等相关人员组成,主任委员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担任。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由医务部门、感染性疾病科、临床科室、药学部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等相关人员组成,组长由医务部门负责人担任。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防止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当使用,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医务人员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包括处方和发放抗菌药物。
第三条使用抗菌药物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严格按照药店操作规范进行。
第四条抗菌药物使用应当按照临床需要进行,遵循科学用药原则,有效地控制感染,减少抗菌药物滥用的风险。
第五条医院应当制定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抗生素合理使用水平。
第二章抗菌药物的处方使用第六条开展抗菌药物处方使用工作的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条件和资质,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第七条开展抗菌药物处方使用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业务能力,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抗菌药物的处方和使用。
第八条医务人员在处方抗菌药物时应注意以下事项:(一)病情需要确需使用抗菌药物,并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
(二)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用药史、过敏史等因素,确定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
(三)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效果,调整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
(四)遵循抗菌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和禁忌症,防止药物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第九条医务人员在处方抗菌药物时应当填写完整的处方笺,明确患者的姓名、病历号、药物名称、剂量和用法等信息,并经患者签字确认。
第十条临床科室应当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当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
第三章抗菌药物的发放管理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供应系统,确保抗菌药物的发放符合规定和要求。
第十二条抗菌药物的发放应当经过医疗机构药品管理部门和临床科室的审核和确认,保证发放的药物符合处方要求。
第十三条抗菌药物的发放应当交由专业人员进行,并做好发药记录,包括患者姓名、病历号、药物名称、剂量等信息。
第十四条抗菌药物的发放应当定期进行质量管理检查,确保药物的存储和使用符合规定和要求。
2017年执业西药师超级宝典第十二章 常用药物的结构特征与作用
2017年执业西药师超级宝典第十二章常用药物的结构特征与作用考点1喹诺酮类抗菌药物(1)该类药物的作用靶点是DNA螺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结构中的A环及其取代基是产生药效关键的药效团。
在喹诺酮类抗菌药分子中的关键药效团是3位羧基和4位羰基。
在体内3位羧基可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这是该类药物主要代谢途径之一,该药效团极易和钙、镁、铁、锌等金属离子螯合,不仅降低了药物的抗菌活性,也是造成因体内的金属离子流失,引起妇女、老人和儿童缺钙、贫血、缺锌等副作用的主要原因。
(2)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典型药物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等。
(3)诺氟沙星是第一个在喹诺酮分子中引入氟原子的药物,6位引入的氟原子,使得抗菌活性增加。
7位存在的哌嗪基为抗菌活性重要药效团,用于肠道、泌尿道感染。
(4)环丙沙星1位为环丙基,在所有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中,具有最低抑菌浓度。
(5)左氧氟沙星有手性碳原子,药用为左旋体,这源于其对DNA螺旋酶的抑制作用大于右旋体,左旋体的抗菌作用大于右旋异构体8~ 128倍。
左氧氟沙星较氧氟沙星相比的优点为:①活性为氧氟沙星的2倍;②水溶性好,更易制成注射剂;③毒副作用小,为喹诺酮类抗菌药已上市中的最小者。
(6)6位和8位同时引入两个氟原子并在7位引入3-甲基哌嗪得到洛美沙星,8位氟原子取代基可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但8位氟原子取代可增加其光毒性,8位以氮取代时,使生物利用度提高,其代表药物是依诺沙星。
5位以氨基取代时,活性较强,代表药物是司帕沙星。
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母核的8位以8-甲氧基取代时,其光毒性较小。
代表药物为加替沙星。
(7)莫西沙星8位有甲氧基,7位二氮杂环,抗菌谱广,光毒性低,肺、窦中达高浓度,用于成年人上、下呼吸道感染。
考点2苯二氮类药物结构特点第十二章常用药物的结构特征与作用(1)A环:A环上7-位的取代基的性质对生物活性影响较大。
当7位引入吸电子取代基时,药物活性明显地增强,如氟西泮,吸电子越强,作用越强,其次序为NO2>Br>CF3>Cl。
第十二章 抗微生物药(药磺胺)
11/27/2003 7:45 PM
制作: 制作:曾中良 ZZL998@ ZZL998@163.
11/27/2003 7:45 PM
3、磺胺类药物的分类 、磺胺类药物的分类
根据肠道吸收的程度和临床用途, 根据肠道吸收的程度和临床用途,分为内服 难吸收用于肠道感染的磺胺药、外用磺胺药、 难吸收用于肠道感染的磺胺药、外用磺胺药、 内服易吸收用于全身感染的磺胺药三大类。 内服易吸收用于全身感染的磺胺药三大类。 除磺胺脒(SG)( 琥磺胺噻唑、 (SG)(琥磺胺噻唑 除磺胺脒 (SG)( 琥磺胺噻唑 、 酞磺胺噻唑现 已少用)用于肠道感染、磺胺嘧啶银(SDAg) 已少用)用于肠道感染、磺胺嘧啶银(SDAg) 局部外用外,其他均用于全身性感染性疾病, 局部外用外,其他均用于全身性感染性疾病, 某些品种亦用于弓形体病、 某些品种亦用于弓形体病、球虫病和住白细 胞原虫病的治疗。 胞原虫病的治疗。
药物不同,结合率不同。 药物不同,结合率不同。 牛:SD >SM2>SDM 因动物种类不同有很大差异: 因动物种类不同有很大差异:牛〉羊〉猪〉马
制作: 制作:曾中良 ZZL998@ ZZL998@163.
11/27/2003 7:45 PM
).代谢 代谢(Metabolism) ( 3 ).代谢(Metabolism)
的取代将获得抗菌活性更强的、内服更易吸收的磺胺, R1的取代将获得抗菌活性更强的、内服更易吸收的磺胺,而R2为磺 胺类药具有抗菌活性的必须基团,它的取代将大大影响其活性。 胺类药具有抗菌活性的必须基团,它的取代将大大影响其活性。且一 般只有保持了游离对位氨基才有活性;对位氨基上的氢原子被其他基 般只有保持了游离对位氨基才有活性; 团取代,这易形成肠道难吸收磺胺。 团取代,这易形成肠道难吸收磺胺。
抗菌药物规范使用管理规定
抗菌药物规范使用管理规定《抗菌药物规范使用管理规定》是为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和抗菌药物耐药性增加而制定的管理规定。
以下为1200字以上的抗菌药物规范使用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推进抗菌药物的可持续使用,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保护人类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医疗机构、养殖业和个人使用抗菌药物的单位和个人。
抗菌药物包括化学合成的药物和天然产物等。
第三条抗菌药物的监管机构应建立抗菌药物的统一管理制度,制定和更新抗菌药物使用的指南和管理标准,并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监测与评估。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设立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专门机构或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抗菌药物的管理和监督。
第五条养殖业应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限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并加强对养殖动物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监测与评估。
第六条个人使用抗菌药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在医师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的有关要求。
第二章抗菌药物使用的基本要求第七条抗菌药物的使用应遵循合理使用、科学用药、个体化用药的原则。
第八条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时,应考虑细菌的药敏性、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和费用等因素,并依据临床诊断和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进行合理选择。
第九条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应按病原菌耐药监测结果和标本的临床意义进行综合判断,明确病原菌的类型、药敏性和致病程度。
第十条在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严禁擅自调整药物剂量、剂型和使用时间。
如有需要,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调整。
第三章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信息系统,记录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详细信息,包括药物名称、剂量、用药途径、用药时间、用药时长等。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对超过规定的抗菌药物使用进行警示和纠正,并定期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抗菌药物管理规章制度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
抗菌药物管理规章制度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过度使用,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抗菌药物管理的目的是明确抗菌药物的使用范围和条件,加强抗菌药物监管,提高抗菌药物使用效益。
第三条抗菌药物管理规章适用于医疗机构、养殖场、药品生产企业等涉及抗菌药物的单位。
第二章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第四条抗菌药物使用应遵循临床诊断准确、药物选择合理、用药途径正确、用药时间适当的原则。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制定“抗菌药物使用评估标准”,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抗菌药物使用意识。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定期审查,对不符合规定的使用情况及时予以纠正。
第七条养殖场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确保抗菌药物使用符合规定。
第八条药品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生产标准生产抗菌药物,不得生产假冒伪劣产品。
第九条抗菌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药品过期、药品变质、药品残留等情况,应及时处理,避免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第三章抗菌药物销售管理第十条医药销售企业、药品批发企业应有专人负责抗菌药物的销售工作,对购药人的身份和用药目的进行核实。
第十一条医药销售企业、药品批发企业应建立“抗菌药物销售登记制度”,做好销售记录,并配合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医药销售企业、药品批发企业不得向未取得相应资质和执业证的单位和个人销售抗菌药物。
第十三条医药销售企业、药品批发企业不得擅自调剂、非法购进、销售过期、变质等质量不合格的抗菌药物。
第四章抗菌药物生产管理第十四条抗菌药物生产企业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生产抗菌药物,确保产品质量。
第十五条抗菌药物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对抗菌药物生产全过程的监控。
第十六条抗菌药物生产企业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确保生产过程的合理操作和管理。
第十七条抗菌药物生产企业应对产品进行严格审批和检验,不合格产品不得上市销售。
第五章抗菌药物监督管理第十八条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监督管理,定期对相关单位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抗菌药本章只讨论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喹诺酮类抗菌药;抗结核药物。
一、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磺胺类药物为对氨基苯磺酰胺的衍生物,具有以下基本结构:磺胺类药物在20世纪30年代发展很快,临床上应用的药物曾有20余种,40年代以后由于青霉素等抗生素的出现,磺胺类药物在化学治疗药物中的地位下降,但是磺胺类药物有抗菌谱广、疗效确切、可以口服,吸收较迅速等特点。
与抗菌增效剂甲氧苄啶(Trimethoprim)合用可使抗菌作用增强。
仍为比较常用的抗菌药。
磺胺类药物作用机制的阐明,确立了抗代谢学说,为发展新药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药物有磺胺嘧啶(Sulfadiazine)和磺胺甲噁唑(Sulfamethoxazole)。
(一)磺胺类药物作用机制磺胺类药物作用机制有多种学说其中众所公认的Wood-Fields学说认为磺胺类药物能与细菌生长所必需的对氨基苯甲酸(PABA)产生竞争性拮抗,干扰了细菌的酶系统对PABA利用,PABA是叶酸的组成部分,叶酸为微生物生长中必要物质,也是构成体内叶酸辅酶的基本原料。
PABA在二氢蝶酸合成酶的催化下,与二氢蝶啶焦磷酸酯及谷氨酸或二氢蝶啶焦磷酸酯与对氨基苯甲酰谷氨酸合成二氢叶酸。
再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还原成四氢叶酸,为细菌合成核酸提供叶酸辅酶。
由于磺胺类药物分子大小及电荷分布和PABA及为相似,使得在二氢叶酸的生物合成中,可以取代PABA位置,磺胺类药物抑制二氢蝶酸合成酶,阻断了二氢叶酸的生物合成。
二氢叶酸经二氢叶酸还原酶作用还原为四氢叶酸,后者进一步合成辅酶F。
辅酶F为DNA合成中所必需的嘌呤、嘧啶碱基的合成提供一个碳单位。
人体作为微生物的宿主,可以从食物中摄取四氢叶酸,因此,磺胺类药物不影响正常叶酸代谢,而微生物靠自身合成四氢叶酸,一旦叶酸代谢受阻,生命不能继续,因此微生物对磺胺类药物敏感。
(二)磺胺嘧啶(Sulfadiazine)化学名:4-氨基-N-2-嘧啶基苯磺酰胺性质:1.磺胺嘧啶为两性化合物,可在稀盐酸或氢氧化钠试液、氨试液中溶解。
这是由于磺胺类药物分子中磺酰氨基上的氢,受磺酰基吸电子作用的影响易解离,显弱酸性。
芳氨基显碱性的缘故。
2.磺胺嘧啶结构中有芳伯氨基,显芳香第一胺鉴别反应(重氮化-偶合反应)3.磺胺嘧啶溶于稀氢氧化钠液中,与硫酸酮试液反应,生成黄绿色沉淀,放置后变为紫色。
这是由于磺胺类药物分子中磺酰氨基上的氢原子具有酸性,与硫酸铜试液反应,生成难溶性有颜色的酮盐,各种磺胺类药物的酮盐颜色不同,可供鉴别。
如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可生成磺胺嘧啶银(Sulfadiazine Silver)为用于烧伤创面的磺胺药。
用途:对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等的抑制作用较强。
能透过血脑屏障,可用于预防及治疗流行性脑炎。
(三)磺胺甲噁唑(Sulfamethoxazole)化学名:4-氨基-N-(5-甲基-3-异噁唑基)苯磺酰胺,又名新诺明,SMZ 性质:与磺胺嘧啶相似,但其酮盐为草绿色沉淀。
用途:抗菌谱与磺胺嘧啶相近,抗菌作用较强。
常与抗菌增效剂甲氧苄啶制成复方应用,临床用于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四)甲氧苄啶(Trimethoprim)化学名:5-(3,4,5-三甲氧基苯基)甲基]-2,4-嘧啶二胺甲氧苄啶为广谱抗菌药。
它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广泛的抑制作用。
其作用机制为可逆性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二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的过程受阻,影响辅酶F的形成,从而影响微生物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使其生长繁殖受到抑制。
与磺胺类药物制成复方合用,使细菌的叶酸代谢受到双重阻断,从而使其抗菌作用增强数倍至数十倍,同时可减少对细菌的耐药性。
二、喹诺酮类抗菌药(一)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第一代是以萘啶酸(Nalidixic acid)、吡咯酸(Piromidic acid)为代表的对革兰氏阴性菌有活性的药物,但抗菌谱窄,易形成耐药性,作用时间短,中枢副作用较大,现已少用。
第二代是以吡哌酸(Pipemidic Acid)和西诺沙星(Cinoxacin)为代表,虽然仅对革兰氏阴性菌药物显活性但其副作用较少,在体内较稳定,药物以原形从尿中排出。
对尿路及肠道感染也有作用。
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为在喹诺酮的6位引入氟原子,使得此类药物具有良好的组织渗透性,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吸收、分布代谢状况均佳。
具有抗菌谱广,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及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及分枝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包括绿脓杆菌在内的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作用比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还强,临床上用于治疗敏感菌所引起尿道、肠道等感染性疾病,已经成为新一代的抗菌药物,其发展速度极快。
较为有代表性的药物有诺氟沙星(Norfloxacin)、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氧氟沙星(Ofloxacin)、左氟沙星(Levofloxacin)、依诺沙星(Enoxacin)、洛美沙星(Lomefloxacin)、培氟沙星(Pefloxacin)、氟洛沙星(Fleroxacin)、妥舒沙星(Tosufloxacin)、斯帕沙星(Sparfloxacin) 、妥美沙星(Tomefloxacin)、巴罗沙星(Balofloxacin)等。
现已证实喹诺酮类药物作用的靶点为DNA拓扑异构酶Ⅱ,又称回旋酶。
(二)诺氟沙星(Norfloxacin)化学名:1-乙基-6-氟-4-氧代-1,4-二氢-7-(1-哌嗪基)-3-喹啉羧酸,又名氟哌酸性质:1.诺氟沙星分子结构母核为喹啉环,由于3位有羧基,7位有哌嗪基因此具有酸、碱两性,可溶于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
2.诺氟沙星在室温下较稳定,遇光分解颜色变深。
用途:为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泌尿道、肠道等感染性疾病(三)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化学名:1-环丙基-6-氟-1,4-二氢-4-氧代-7-(1-哌嗪基)-3-喹啉羧酸,又名:环丙氟哌酸。
临床以其盐酸盐一水合物制成片剂供口服,以其乳酸盐供注射用。
性质稳定,但加热或光照可致分解。
为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与诺氟沙星相似。
(四)氧氟沙星(Ofloxacin)化学名:(±)-9-氟-2,3-二氢-3-甲基-10-(4-甲基-1-哌嗪基)-7-氧代-7H-吡啶并[1,2,3-de][1,4]苯并噁嗪-6-羧酸,又名氟嗪酸。
氧氟沙星为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结构中3位为手性碳原子,其左旋体称为左氟沙星(Levofloxacin)抗菌活性为氧氟沙星(消旋体)2倍。
氧氟沙星主要用于革兰阴性菌所致的呼吸道、扁桃体、泌尿道等感染。
(五)依诺沙星(Enoxacin)化学名:1-乙基-6-氟-4-氧代-1,4-二氢-7-(1-哌嗪基)-1,8-二氮萘-3-羧酸,又名氟啶酸。
依诺沙星为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抗菌谱与氧氟沙星相似。
(六)喹诺酮类药物的构效关系1. 3位羧基和4位羰基是活性必须基团,如果被其他取代基取代则活性消失。
2. 1位取代基对活性影响大,若为脂肪烃基取代,以乙基或乙基体积相近的取代基为好;若为脂环烃基取代,以环丙基最好;若为芳烃基取代,可以是苯基或其它芳烃基。
3. 5位以氨基取代最好。
4. 6,8位分别或同时引入氟原子,抗菌活性增大。
5. 7位引入五元或六元杂环,抗菌活性增大,以引入哌嗪环为最好。
三、抗结核药物抗结核药物根据化学结构分为合成抗结核药和抗结核抗生素。
(一)合成抗结核药合成抗结核药主要包括异烟肼(Isoniazid)、对氨基水杨酸钠(Sodium Aminosalicylate)、乙胺丁醇(Ethambutol)。
1.异烟肼(Isoniazid)化学名:4-吡啶甲酰肼,又名雷米封(Rimifon)。
性质:(1)异烟肼为无色结晶或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遇光渐变质。
(2)异烟肼结构中有肼基,与香草醛缩合生成黄色异烟腙。
Mp228~231℃,熔融时同时分解。
(3)异烟肼结构中有肼基,肼基具有还原性,与氨制硝酸银试液反应,异烟肼被氧化,生成异烟酸铵,同时有黑色的金属银生成,并在试管壁上生成银镜。
(4)异烟肼在酸性溶液中与溴酸钾反应被氧化,生成异烟酸、溴化钾和氮气,此反应可用于含量测定。
(5)异烟肼分子中有酰肼结构,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可水解生成异烟酸和肼。
光、温度、pH、重金属离子等可使水解加速。
游离肼的毒性大,变质后不可再供药用。
(6)异烟肼可与酮、铁、锌等离子络合,生成有色的螯合物,微量金属离子存在,可使异烟肼溶液变色,因此配置时需避免与金属器皿接触。
用途:异烟肼对结核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为临床用的抗结核药。
常需于其它抗结核药联合应用,可以增强疗效和减少耐药性。
2.对氨基水杨酸钠(Sodium Aminosalicylate)化学名:4-氨基-2-羟基苯甲酸钠盐二水合物性质:(1)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
(2)对氨基水杨酸钠在酸性条件下较易脱羧,生成间氨基酚,失去活性。
(3)对氨基水杨酸钠水溶液不稳定,露置日光下或遇热,脱羧生成间氨基酚,再被氧化生成棕色的联苯醌类化合物,颜色渐变深。
用途:抗结核药。
需于其它抗结核药联合应用,可以增强疗效和减少耐药性。
3.盐酸乙胺丁醇(Ethambutol Hydrochloride )化学名:(2R,2′R)-(+)-2,2′-(1,2-乙二基二亚氨基)-双-1-丁醇二盐酸盐性质:(1) 盐酸乙胺丁醇为白色结晶性粉末,略有引湿性,极易溶于水。
(2) 分子中有两个手性碳原子,因为分子的对称性,有右旋体、左旋体、和内消旋体三种旋光异构体。
药用为其右旋体,右旋体的活性为消旋体的16倍。
(3) 盐酸乙胺丁醇水溶液,加硫酸铜试液,再加氢氧化钠试液,生成络合物显深蓝色。
用途:盐酸乙胺丁醇为二线抗结核药,用于其它抗结核药治疗无效的病例,需于其它抗结核药联合应用,可以增强疗效和减少耐药性。
(二)抗结核抗生素抗结核抗生素主要有氨基糖苷类的链霉素(Streptomycin)、卡那霉素(Kanamycin)、利福霉素(Rifamycins)、环丝氨酸(Cycloserin)、紫霉素(Viomycin)、卷曲霉素(Capreomycin)等。
(链霉素(Streptomycin)、卡那霉素(Kanamycin)见抗生素章)。
利福霉素(Rifamycins)是用链丝菌发酵产生的抗生素,其化学结构为大环内酰胺。
天然的利福霉素抗菌作用弱,口服吸收差。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利福霉素类药物是其半合成衍生物,例如利福平(Rifampicin)、利福定(Rifandin)、利福喷丁(Rifapentine)。
利福平(Rifampicin, Rifampin)化学名:3-[[(4-甲基-1-哌嗪基)亚氨基]甲基]-利福霉素,又名甲哌利福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