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美术音乐电影

合集下载

《简爱》及其1996版电影赏析

《简爱》及其1996版电影赏析

《简爱》及其1996版电影赏析一、《简爱》小说赏析《简爱》讲述了孤女简·爱在逆境中成长,最终收获幸福的故事。

小说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19世纪英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1. 人物形象简·爱:她是一个勇敢、独立、坚强的女性,面对命运的种种不公,始终保持着自尊和乐观。

她敢于追求真爱,勇于捍卫自己的尊严,成为无数女性心中的楷模。

罗切斯特:他富有、英俊,但性格复杂。

在与简·爱的相处中,他逐渐被她的真诚和善良所打动,最终放下世俗的眼光,勇敢追求真爱。

2. 情节安排小说情节紧凑,悬念迭起。

从简·爱在盖茨海德府的悲惨童年,到洛伍德学校的磨砺,再到桑菲尔德庄园的曲折爱情,每一个阶段都为简·爱的成长和命运转折埋下伏笔。

3. 社会意义《简爱》揭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如女性地位的低下、阶级歧视等。

小说通过简·爱的成长历程,传达了女性自立、自尊、自强的价值观,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二、1996版电影赏析1996年版的《简爱》电影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通过精彩的演绎和精美的画面,将这部文学名著搬上了大银幕。

1. 演员表现女主角简·爱由苏珊娜·沃特斯饰演,她凭借精湛的演技,完美地诠释了一个勇敢、独立的女性形象。

男主角罗切斯特由威廉·赫特饰演,他将角色的复杂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2. 画面与音乐电影画面唯美,场景布置考究,充分展现了19世纪英国的风土人情。

电影音乐悠扬动听,为影片增色不少。

3. 导演手法导演佛朗哥·泽菲雷里巧妙地运用镜头语言,将小说中的经典场景和人物情感完美呈现。

特别是在表现简·爱和罗切斯特之间的爱情戏份时,导演细腻地刻画了两人心理变化,让观众感同身受。

1996版《简爱》电影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通过精彩的演绎和精美的制作,成功地将这部文学名著搬上银幕,让观众领略到了经典作品的魅力。

当代中国电影史

当代中国电影史

人们认识到“文革”的荒谬的道德世界,以及它留 给所有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心灵上深重的、很长时 间内都难以根除的伤痕,其在文学上的最直接的结 果是产生了“伤痕文学”,(它的名称出于作家卢 新华1978年发表的小说《伤痕》)。钱钟书先生认 为,从文学历史的眼光看,历代文学的主流,都是 伤痕文学,成功的、重要的作品,都是作者身心受 到创伤,苦闷发愤之下的产品。中国小说中出现的 自我反省,尽管没有深入下去,但作为某个特定时 期的一种文化价值,其重要性也不可抹杀,每人凭 自己的良心做出决定,而不再无条件地服从组织的 决定,它至少产生了活生生的、多种多样的文学成 果。
《人到中年》(孙羽导演)根据作家谌容的 小说改编,一个女眼科医生因为心脏病突发 和精神崩溃,躺在病床上,她的回忆和思考, 加深了当时的内省基调。 《归心似箭》(李克异编剧 李俊导演)里根 本看不到硝烟,我们感觉到的是一位负伤的 抗联战士和年轻的寡妇,碰撞出来的火化, 清新的生活,细腻的情感描写。这个看似简 单的创作,虽然恢复的也是五、六十年代巴 人等作家提出 的“通情”、“达理”,但在 当时“观念化”模式盛行的年代,已经是个 不小的突破了。
《小花》是“从内容到形式的探索都带有一 定的叛逆性质”(黄健中语),影片把过去 和现在的时空交替出现,并以彩色片和黑白 片的格式区分出来,突破线性的叙事方式, 而是以人物的情绪发展的起伏来结构影片, 展现丰富的人物内心世界和心理情绪。《小 花》迫于对极左思潮的后怕,还不敢正面表 达男女情感,只是借兄妹之情来抒发,影片 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呼应,获得了大众电影百 花奖最佳影片奖。
《苦恼人的笑》(杨延晋 薛靖编剧 杨延晋 邓一民 导演)由杨延晋导演,表现一个正直、 诚实、不愿讲假话的知识分子在“文革”中 的苦闷和彷徨的心路历程,导演把幻境,梦 境和现实交叉组接,以人物心理构成统一的 线索。杨延晋的另一部影片《小街》,第一 次表达了对人的尊严和对美好人性的讴歌;

世界近代史.pdf

世界近代史.pdf

思想(人文思想开始形成发展)近代科技革命文学(工业革命后)美术、艺术电影、电视文艺复兴(14-17)理论(科技) 浪漫主义:音乐:意大利:文艺复兴拜伦:《唐璜》(百科全书) 古典→浪漫:贝多芬(德) 前三杰:薄伽五《十日谈》天文学:哥白尼:地心说,日雪菜:《西风颂》“乐圣”但丁《神曲》心说(近代天文学奠海涅:印象派:德彪西(法)《牧彼得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基人天文学史上的伟雨果:《悲惨世界》神午后》后三杰:达·芬奇大革命)根本上动摇批判现实主义:交响乐之父:海顿米开朗基罗伽利略:卫星,比萨实验狄更斯:《双城记》美术:拉斐尔望远镜,月面图,盈亏司汤达:《红与黑》浪漫主义:(法)德拉克洛凡英:莎士比亚近代科学之父(最早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印象派:(法)莫奈《阳光宗教改革(16C)进行实验,为牛顿(世界文学史上的不朽丰碑, 下》德:马丁·路德《九十五条纲领》因信称义力学奠基) 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现实主义:《伏尔加河上的瑞:加尔文:基督教原理,先定论物理:牛顿:经典力学,万有引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纤夫》(法)(沈学角度符合资产阶级要求) 力,三大定侓(自然哲(伟大史诗)学的数学原理)启蒙运动(18C) 启蒙运动:英国(开始):孟德斯鸠:三权分立《论法的生物学:精神》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物种起地位: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源》——人类起源法国(高潮):伏尔泰:主张:天赋人权,自由赫胥黎:《人在自然界中的地平等,民主政治(君主立宪) 位》解剖学,人猿同祖卢梭(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娱乐,传媒、影视(主权在民)—(法侓意识,监督电影:国家,创立民主共和国)默片时代(1895)德国(扩展):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科学思考卢米埃尔兄弟;格人非工具,凸显人的主体地位里菲斯:现代电影之——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父(电影界的莎士比(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亚)实践(技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现代音乐:印象派,现代派有声时代(1928):奥斯第一次工业革命:1765-1840 高尔基《母亲》奠基之作现代美术:现代后印象派卡(蒸汽时代)现代荒诞剧塞尚"现代绘画之父" 电视:第二次工业革命:19C末-20C初贝克特《等待戈多》《海湾》1926:黑白,贝尔德(电气时代)地位:世界戏剧史上不可忘现代派:西班牙,毕加索1941:彩色,覆盖面却的里程碑。

现代文学艺术和体育

现代文学艺术和体育

《乱世佳人》
《魂断蓝桥》 《泰坦尼克号》
苏联故事片。莫斯科电影制片 厂1979年摄制。1981年度奥斯卡最 佳外语片奖。影片的情节始于上个 世纪50年代终于70年代,影片 把两个时代进行了对比,着力表现 中年人的命运,描绘了这一代人的 心理状态,涉及了许多观众们普遍 关心的问题,如道德、幸福、人生 价值等等。
二战后通俗音乐主流是摇滚乐
20世纪50年代,猫王将乡
村音乐、布鲁斯音乐以及山地
摇滚乐融会贯通,形成鲜明个
性的独特曲风。他使摇滚乐在
世界范围的流行普及化,唱片
销售量超出一百亿张。单曲中
有56首全球销售量超出一百万
张。在美国创下18首冠军曲的
埃尔维斯·阿伦·普雷斯利 (猫王)
纪录。主演过33部电影。
披头士乐队 (The Beatles 甲壳虫乐队)
油画《阿维农的少女》 开创新的画派——立体主义绘画
《拿烟斗的男孩》创作于1905年,是毕加索“玫瑰时期”的代表作之 一。时年毕加索24岁。2004年5月5日,此画以一亿零四百一十六万美 元的天价拍卖,一举刷新1990年文森特·凡·高一幅画作8250万美元 的拍卖世界记录,成为目前世界上最昂贵的画。
童年时期 蓝色时期 玫瑰时期 立体主义时期 古典时期 超现实主义时期 蜕变时期 田园时期
反法西斯壁(油)画《格尔尼卡》(表现暴行、愤怒和死亡)
素描《和平鸽》(石板画)
1949年,毕加索为世界和平大会创作了素描《和平鸽》(石板 画),表达了世界人民爱好和平和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智利著名诗 人巴勃鲁·聂鲁达(Pablo Neruda 19O4~1973)把它叫做“和平 鸽”。“和平鸽”作为和平的象征,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
金刚2》、《2012》、《阿凡达》、《钢铁侠2》等一系列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一丶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中国当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学。

2.中国当代文学一般分为三个时期,即(十七年文学时期)、(文革文学时期)、(新时期)。

3.第一次文代会于(1949)在北平召开,周恩来在会上作了政治报告,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当代文学的开始。

第二次文代会于(1953年9到10月)在北京召开,大会对促进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鼓励文学艺术家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起到了重大作用。

4.建国初期文艺界开展的思想斗争主要有(对电影《武训楼》的批判)(对《红楼梦》研究批判)(对胡风思想批判)。

5.在1956年5月2日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实践证明,这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正确方针。

6.1966年2月,江青与林彪勾结在起,经过精心策划,炮制了所谓《纪要》,这是他们企图从文艺问题上打开缺口,进而实现其慕党夺权的罪恶阴谋。

7.1976年清明节前后发生的(天安门诗歌运动),预示着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春天的到来8.《保卫延安》是作家(杜鹏程)的长篇小说,作品以解放战争中的(延安保卫战)为背景,着力型造了以(周大勇)为代表的英雄战士的形象,在当代文学中第一次塑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德怀的形象,具有开创意义9.《红旗语)中的主要人物是(朱老忠)这是当代文学中相当成功的(农名革命英雄)的典型形象。

小说的主要情节是(反割头税斗争)(保定二师学潮)两大事件。

10.有“三红一创”之称的作品分别是粱斌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罗广斌和杨益言的《红岩》。

柳青的《创业史》11.写出下列人物形象所属的作品名称:梁三老汉(创业史)余水泽(青春之歌)、严志和(红旗谱)、甫志高(红岩)。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B)1.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写出了短路爱情小说《在悬崖上》的作者是A陆文夫B.邓友梅C.宗璞D.王蒙( C )2.第三次文代会召开的时间,正确的是A.1956年7月B1958年7月C.1960年7月D1962年7月( D)3.江姐是哪部长篇小说里出现过的人物A.《红旗谱》B.《创业史》C.《保卫延安》D.《红岩》( A)4.《红日》的作者是A.吴强B.杜鹏程C.曲波D.冯德英(B)5.最早出现的反映我国农村合作化道路的长篇小说是A.《不能走那条路)B.《三里湾》C.《山乡巨变》D.《创业史》(C)6提出“写中间人物论”的人是A、周扬B.胡风C邵荃麟D.郭沫若(C)7.提出“潜在写作”这一概念的人是A、洪子诚B、易中天C、陈思和D、王晓明(B)8.“样板戏”的提出者是A、张春桥B、江青C、王洪文D、姚文元( A)9.姚雪垠在当代文学史土的最大贡献是写出了长篇历史小说A.《长夜》B、《李自成》C、《星星草》D、《少年天子》(C)10.《山乡巨变》的作者是A丶浩然B、柳青C、周立波D、赵树理一、名词解释1.“双百方针”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电影理论-

电影理论-

电影理论电影理论是研究电影艺术的理论,它主要关注电影与社会、文化、人类心理等方面的关系,探索电影的本质和意义,已成为了哲学、美学、社会学和文化研究等学科交叉的领域。

本文将从电影的起源、电影作为艺术的特征、电影与文化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读者深入理解电影艺术提供一些参考。

一、电影的起源电影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起初是一种新颖的娱乐方式,被称为运动图片(moving pictures)。

1903年,首次经电影拍摄得以展示出来的电影是从纽约到康威(The Great Train Robbery)。

这部电影采用了多个镜头的拍摄和剪辑,在当时具有革命意义。

电影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沉睡期、黄金期和现代期。

20世纪50年代以前,电影业面临着声音技术、电视的竞争等问题,经过多次危机,电影才开始走向黄金时期。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制作精良、制作成本高、票价昂贵,是电影史上的高峰。

现代电影可以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它的出现标志着电影制作的又一次革命,因为它采用了新的拍摄技术和主题,电影逐渐从票房和奖项中解放出来,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

二、电影作为艺术的特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电影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首先,电影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它综合了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许多艺术形式的元素,使得电影富有了复杂的内涵和多层次的表现能力。

其次,电影具有“镜头语言”这一独特的表现形式,通过队列和画面的运用实现了众多的表现手法,使得电影具有极高的娱乐性和影响力。

再次,电影是一种四维艺术,通过音频、影像、观感和情感等多种元素的交织搭配,使得电影更好地让观众沉浸其中,感受到生动与真实的艺术感受。

三、电影与文化的关系电影是一种文化表达形式,具有很强的对社会、文化和人性的反映和表达能力。

电影通过不同的主题、故事和表现方式,表达着人类的情感、人生、价值观和观念。

同时,电影也会被文化所影响和塑造,某些电影延续、强化或颠覆了某种文化或价值观的传承。

我最喜欢的书籍、电影和音乐

我最喜欢的书籍、电影和音乐

4. 《七宗罪》:由大卫·芬奇执导,这部电影以警 匪为主题,同时探讨了人性的黑暗面。
由大卫·芬奇执导,这部电影以警匪为主题,同时深入探讨了人性的黑暗面。故事围绕两名警探追捕一名行凶的连环杀手 展开,对人类的邪恶欲望进行了深刻剖析。导演精准明了的拍摄手法,使得这部电影在展示人类恶习的同时,也展示了 人性的温暖与善良。推荐这部电影,是因为它不仅是一部扣人心弦的犯罪剧情片,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人性探索之作。
2. 《阿甘正传》:由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这部电影 讲述了一个智商不足的男人的奋斗历程。
我最喜欢的书籍、电影和音乐 - 推荐 电影及其理由 这部电影是由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 的《阿甘正传》。它讲述了一个智商 不足的男人的奋斗历程。这部电影展 现了阿甘的坚韧不拔和乐观精神,他 克服了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最终实现 了自己的梦想。影片中还展现了友情、 爱情和亲情的温暖,让观众深受感动。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经典的电影,更 是一部激励人心的作品。
02
推荐电影及其理由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 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 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 您的观点。
1. 《肖申克的救赎》:由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影片以人性 为主题,讲述了两个犯人在肖申克监狱中的故事。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由弗兰 克·德拉邦特执导的电影,以人性为 主题,讲述两个犯人在肖申克监狱 中的故事。影片以人物安迪·杜佛兰 特和瑞德为主角,通过展现他们在 监狱中的生活和经历,反映了人性 的复杂性和脆弱性。影片中充满了 希望、友谊和信念,通过主人公们 的努力和智慧,最终实现了自我救 赎和自由。这部电影充满了深刻的 人性思考和情感共鸣,是一部值得 推荐给所有观众的经典之作。
4. 《Hello in There》:由美国歌手John Legend演唱的流行歌曲, 歌词温情动人,表达了对老年人的关爱和敬意。

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重复蒙太奇的运用

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重复蒙太奇的运用

目录摘要 (I)Abstract...................................................................................................................... I I 引言. (1)1 蒙太奇综述 (2)1.1 什么是蒙太奇 (2)1.2 蒙太奇的作用 (3)1.3 蒙太奇的意义 (5)2 重复蒙太奇在影视作品的表现手法 (6)2.1 色彩重复蒙太奇 (6)2.2 声音重复蒙太奇 (7)2.3 场面重复蒙太奇 (8)3 重复蒙太奇在国内外电影中的运用 (11)3.1 国内重复蒙太奇的运用 (11)3.2 国外重复蒙太奇的运用 (11)4 重复蒙太奇在《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运用 (13)结论 (17)参考文献 (18)致谢 (19)摘要电影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吸收并改进综合了现代戏剧、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较多艺术成分,也同时综合了摄影等许多传统的技艺表现手法,是将传统电影艺术与现代科学相有机结合的一种现代电影艺术表现手法。

以蒙太奇影视作品特有的电影艺术表现形式来表现和刻画在影视作品发展过程中的蒙太奇人物形象,突出蒙太奇在影视作品中所要表达的内容和主题。

以电影镜头的画面、影视作品的声音和不同的蒙太奇表现手法作为蒙太奇影片的主要艺术表现形式。

下面这篇论文将主要围绕《这个杀手不太冷》这部影片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分析影片中重复蒙太奇在叙述影视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包括影片中色彩重复的蒙太奇、声音重复的蒙太奇、场面重复的蒙太奇。

从对色彩的叙事功能、表现的功能上叙述具有对影视作品精雕细琢,耐人寻味的色彩表现力;影片中的音乐与画面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对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渲染蒙太奇对影片故事整体所营造的氛围,刻画人物形象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影片中拍摄演员以及后期剪辑充分利用摄影机的有机技术结合,对电影中关键时刻出现的各种重复蒙太奇的运用以及片段关键时刻进行了分析,研究其出现及其运用的具体原因和重要作用。

初中历史人教版教材目录

初中历史人教版教材目录

初中历史人教版教材目录(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第3课华夏之祖活动课一寻找历史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活动课二编历史小故事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0课“秦王扫六合”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活动课三秦始皇功过的辩论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三国鼎立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活动课四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活动课五“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部分(上)附录后记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第2课“贞观之治”第3课“开元盛世”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活动课一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活动课二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活动课三历史知识竞赛活动课四设计历史知识示意图附录二中国历史纪年表附录三好书推荐��历史学习网站推荐后记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第3课收复新疆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活动课一模拟时事报道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6课洋务运动第7课戊戌变法第8课辛亥革命第9课新文化运动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11课北伐战争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活动课二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4课难忘九一八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第16课血肉筑长城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7课内战烽火第18课战略大决战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近代部分)附录后记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2课最可爱的人第3课土地改革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第5课三大改造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9课改革开放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活动课一社会调研──家乡的昨天和今天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第11课民族团结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4课钢铁长城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活动课二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活动课三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活动课四家庭照片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现代部分)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第2课大河流域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活动课一古代世界文化之旅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活动课二追访历史新闻──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12课美国的诞生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活动课三我看拿破仑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活动课四策划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世界历史大事年表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录后记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4课经济大危机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活动课一老照片配文──图说法西斯暴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活动课二战地采访──反法西斯战争必胜! 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第12页亚非拉的奋起第13页动荡的中东地区活动课三致巴以人民的一封公开信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第18课现代文学和美术第19课现代音乐和电影世界历史大事年表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录后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流派名词解释汇总

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流派名词解释汇总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1《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

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

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

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

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

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终刊。

2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从不同角度针贬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粗浅的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

3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

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

4“人的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艺术概论_第二章_艺术门类论

艺术概论_第二章_艺术门类论

8
美术的主要类型:
◦ 绘画:造型艺术中最 为自由的一种类型。 ◦ 雕塑:最具有实体感 的造型艺术类型。 ◦ 工艺美术:是美术所 属的一个品类繁多的 系统。 ◦ 现代工业设计:是美术所属的一个品类繁多的系统。 ◦ 书法、篆刻:是文字书写的艺术。
9
油 画
10
•中国画
11
雕 塑
12
•书法
《兰亭集序》王羲之
结合:两种以上的艺术结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离,也没有
各自独立的价值。例如电影的表现手段与绘画的造型方式相 结合就成动画片。
每个艺术门类以及其中的各种样式,都是一个个开放的体系,
而不是各自闭关自守的领地。只要有了一定的条件,它们都会
从其他艺术中吸取营养,甚至同其他艺术结合起来而创造出新
的艺术品种,这样来丰富和发展自己,并使得整个艺术系统得 到发展。这是艺术发展的一条客观规律。
木偶:木偶艺术起源于中国,在我国
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最早的木偶可 能与奴隶社会的丧葬俑有关。

… …
3.1 吸收与借鉴 3.2 配合与结合 3.3 艺术在分化与综合中发展
各门艺术之间相互联系,首先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本质,也
就是说它们都是客观世界在人的意思领域的审美反映,都是以
感性形象来反映世界的。
1.1 艺术门类的多样性 1.2 艺术门类的划分
◦ 原始状态的艺术 只有两种类型: 造型艺术和歌舞 艺术
◦ 十九世纪中叶摄 影艺术诞生
◦ 十九世纪最后几 年电影艺术萌芽
3

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重视把作品理念与形象之间的关系作为艺
术分类的基础。
◦ 一、以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为标准,分为三个类型:
◦ ◦ ◦ ◦ 1.空间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工艺美术、摄影艺术、 书法艺术和园林艺术等形式。 2.时间艺术,包括音乐、文学、曲艺等形式。 3.时空艺术,包括戏剧、舞蹈、电影、电视剧和行为艺术等形式。

论电影配乐的音乐美学思想——以王家卫电影《花样年华》为例

论电影配乐的音乐美学思想——以王家卫电影《花样年华》为例

159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01论电影配乐的音乐美学思想——以王家卫电影《花样年华》为例葛 瑶摘 要:音乐的美体现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随着电影的不断发展,音乐在影视作品中起到了很重要的角色。

电影配乐将画面与声音结合起来刺激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可以使观看者很容易进入剧情,带动观众的情愫。

在此篇文章中我将以电影《花样年华》为例进行分析电影音乐之美,选取影片中几个主要旋律来做分析。

关键词:电影配乐;音乐美学;艺术表现中图分类号:J617.6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葛瑶(1997-),女,河南大学音乐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一、电影配乐的音乐美还记得很早以前活跃在电影舞台的一位天才—卓别林,可以说他的表演艺术和音乐艺术是水乳交融的。

在自己的读书时代,美术与音乐老师总会在他们的课堂上以卓别林的系列影片为题材,讲述相对应课程的专业分析。

卓别林的电影虽为喜剧片,却往往能在观众看后引起很大的反思与感想,能够产生这样的效果,与音乐的巧妙设计离不开联系。

由此可见,音乐的渲染力可以使观众更好地进入剧情,带给他们更多的情愫。

香港的王家卫是香港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导演,他的电影有他自己独特的风格,画面的色彩以及音乐的配搭使电影的画面感与听觉结合更别有一番风味。

所谓生活中处处存在美,电影配乐拥有自己的美学。

在王家卫的电影中经常使用“非原创音乐”,这些音乐出自不同的地方,既有耳熟能详的流行音乐,也有中国传统戏剧的片段,有时也会出现摇滚和民谣。

有时他也会借用其他电影的配乐来安插在自己的电影中,从而来渲染自己电影风格的情节,同种音乐可以在不同的电影中发挥其各自的特点,这也正是他自己的魅力所在。

并不是说影视作品中的音乐一定要用原创的。

有时,对一些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的合理应用,同样也可以起到为影视作品添姿增彩。

的确,音乐与电影的搭配具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他们可以非常自然的融合在一起,这也正是音乐和影视艺术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最具相似性的。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目录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目录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目录七年级上册目录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第3课华夏之祖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第18课三国鼎立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第10课“秦王扫六合”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七年级下册目录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第2课“贞观之治”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第3课“开元盛世”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第5课“和同为一家”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八年级上册目录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第1课鸦片战争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第14课难忘九·一八第3课收复新疆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第16课血肉筑长城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17课内战烽火第6课洋务运动第18课战略大决战第7课戊戌变法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第8课辛亥革命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9课新文化运动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第11课北伐战争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年级下册目录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1课民族团结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第2课最可爱的人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第3课土地改革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4课钢铁长城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第5课三大改造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第9课改革开放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九年级上册目录第一单元人类历史的开端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第1课人类的形成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斗争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第12课美国的诞生九年级下册目录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第4课经济大危机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第18课现代文学和美术第19课现代音乐和电影。

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试题库·名词解释(共计93题)1.《文学革命论》:是陈独秀于1917年2月《新青年》上发表的文章,文中明确提出了“三大主义”,不仅反对封建主义的腐朽形式,也反对封建主义的“代圣贤立言”的内容,触及了文学革命的根本问题。

2.“八事”:是1917年1月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的文学革命主张,认为改革文学必须从首先从八件事入手,从总体上强调了文学语言形式的改革,指出了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具体办法。

3.“三大主义”:是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的文学革命主张。

他认为进行文学革命必须高举三面旗帜: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二、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三、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的三大主义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提出了新文学对旧文学的斗争方向,突出了文学革命的本质特征。

4.“人的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周作人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5.双簧信:1918年3月,《新青年》上发表了由钱玄同化名“王敬轩”致《新青年》的一封公开信,信中汇集了守旧派、复古派攻击文学革命的言论,同时又发表了由刘半农写的长篇回信《复王敬轩书》,对复古派的言论逐一驳斥。

此又称“王敬轩”的双簧戏。

6.鸳鸯蝴蝶派:滋生于半殖民地的“十里洋场”,风行于辛亥革命后的几年间。

作品多发表在《礼拜六》等期刊上,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等。

除少数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暴露了社会黑暗、家庭专制和军阀横暴外,大部分作品描写才子佳人的爱情,将文学看成是游戏,用来消遣,受到了新文学社团的批判。

2015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与世界现代科技文化中考历史复习

2015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与世界现代科技文化中考历史复习

考点 4
第三次科技革命
1.开始时间和领域: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 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 2.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3.主要成就 (1)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国际互联网是使世界上各种计算 机能交换各类数据的通信媒介。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 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社会。
考点聚焦
能力拓展
方法示例
第25课时┃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与世界现代科技文化
(3)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共体和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在很多经济领域赶上或超过美国,它们不愿意像过去一样受 美国的控制,西欧、日本和美国竞争激烈,资本主义世界出 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4)第三世界的兴起,对多极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 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 (5)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 定性的作用。因此,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根源在于 经济结构的多极化。
考点聚焦 能力拓展 方法示例
第25课时┃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与世界现代科技文化
(4)结束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 (5)实质:反对社会主义,推行全球霸权政策。 (6)影响: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矛盾日益尖锐, 两极格局形成,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2.两极格局的形成: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
考点聚焦
能力拓展
方法示例
第25课时┃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与世界现代科技文化
规范答题
(1)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第二次工业革 命: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在原 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的重大突破。如: 电灯是主要的照明工具;汽车在逐步走进家庭,成为主要的 交通工具;计算机开始走进家庭,成为人们学习和生活的帮 手,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我们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网上购物、发电子邮件与亲友保持 联系、参加远程教育学习等;生物制药、纳米技术和农作物 的转基因、防治病虫害;日新月异的现代化通讯手段,缩短 了人们之间的距离;等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上半期欧美诸多具有反传统特征的文艺思潮、流派的总称,涉及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电影等领域。

第一节概述一、现代主义文学形成的背景(一)社会历史背景(二)科学文化背景(三)文学思潮背景十九世纪的文学——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文学已孕育了现代主义的文学基因;进入二十世纪,文学观念的更新催生了现代主义文学。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一)思想特征1、表现人的异化、社会的危机——人与社会关系的扭曲、颠倒;人与自然关系的扭曲、颠倒;人与人关系的扭曲、颠倒;人与自我关系的扭曲、颠倒。

2、有强烈的文化批判倾向。

(二)艺术特征1、重视表现主观世界——表现以本能为主导的复杂多变的内心;表现主观感受中丑恶、荒诞的世界。

2、重视艺术表现——使用象征、荒诞、意识流手法。

3、重视艺术形式的创新。

三、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与作家作品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有后期象征主义文学、未来主义文学、表现主义文学、超现实主义文学、意识流文学、存在主义文学。

(一)后期象征主义文学? 象征主义是现代主义文学中形成最早、存在时间最长和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 象征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出法国,在欧美广泛流行,至20世纪20—40年代形成了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后期象征主义流派。

后期象征主义文学的特征:用象征暗示、意象比喻、自由联想、通感等手法表现人复杂微妙的内心体验、主观感受;涉及重大的题材,富于思辨性、哲理性、宗教神秘性与现代意识。

后期象征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在诗歌领域:§艾略特是后期象征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见第二节)§叶芝(1865-1939)是爱尔兰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作家;早期创作受唯美主义、浪漫主义影响,诗作富于幻想,有朦胧美丽的意象,代表作有《茵纳斯弗利岛》等;后期创作转向象征主义,推动后期象征主义贴近现实生活;名作有《在学童们中间》、《驶向拜占庭》等。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集合独立与演变第 1 课俄国十月革命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二集合世界战争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第三集合世界经济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4课经济大危机第8课美国经济发展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第四集合世界格局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五集合科技文化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第18课现代文学和美术第19课现代音乐和电影具体内容第一集合独立与演变第 1 课俄国十月革命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 1 课俄国十月革命1、二月革命:1917年3月,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2、十月革命:①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推翻临时政府,正式建立苏维埃政权。

②措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将银行、铁路和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退出一战。

③意义:人类历史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

沉痛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对比:英国宪章运动,1836-1848年,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巴黎公社,1871年,五月流血周,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

俄国十月革命:人类历史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

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1、亚洲: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领导人尼赫鲁,实行印巴分治——印度和巴基斯坦。

2、非洲: ①1952年,埃及反帝反封建独立。

1956年,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领导人纳赛尔。

中国现代电影的前驱(上)──论费穆和《小城之春》的历史意义

中国现代电影的前驱(上)──论费穆和《小城之春》的历史意义

中国现代电影的前驱(上)──论费穆和《小城之春》的历史意义电影作为一种现代媒介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在中国,电影的进步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本文将从费穆和其代表作品《小城之春》着手,探讨中国现代电影的前驱以及这部影片的历史意义。

一、费穆及其时代费穆(1901年-1968年),原名胡治伯,福建人。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评论家和电影导演。

费穆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他早年留学日本,深受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这对他在后来的创作中起到了乐观的增进作用。

二、《小城之春》的创作背景《小城之春》是费穆于1948年执导的一部剧情片,该片原名为《外婆》。

影片主要叙述了在解放战争时期,外婆为了保卫一个将要被敌人追捕的孩子,不屈不挠地牺牲,最终使孩子得救的故事。

该片所呈现的是中国农村的生活状况,表达了一个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的欲望。

三、《小城之春》的拍摄与反响费穆执导《小城之春》之前,参与了浩繁剧本的创作和电影的摄制工作,熟识了电影的技术和艺术手段。

他在剧本的创作中加入了大量的现实主义元素,并利用新的拍摄手法和表现手段,使得影片更具现实感和真实感。

该片于1951年上映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观众对于影片中呈现的人物形象和剧情感到深深地共鸣,并为影片所传递的正能量所打动。

《小城之春》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之一。

四、《小城之春》的历史意义1. 传达人民的心声:《小城之春》所呈现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以小人物的真实经历来突显人民的力气和智慧。

这种人民情感的真实刻画,打动了观众的心灵。

影片中反映的人民解放的决心和勇气,让观众感受到了共同奋斗的力气。

2. 呈现农村生活:《小城之春》以村落为背景,生动地呈现了中国农村的底层生活。

该片用真实的镜头拍摄生活细节,不仅呈现了人民智慧和勇气,更呈现了农夫的忍受力和和善。

这种真实的描绘,为后来中国电影揭开了一个新的篇章。

3. 推动电影艺术的进步:费穆在《小城之春》中接受了许多现代电影的表现手法,比如运用快速剪辑和音乐的协作,使得影片更富有节奏感和感染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65年作者肖洛霍夫获得 了诺贝尔文学奖,该奖赞 赏他所描写的俄国人民生 活各历史阶段的顿河史诗 中所表现的艺术力量和正 直品格
肖洛霍夫的代表作,首推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
这部小说从1926年开始创作。作家用了14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部巨著。 小说分四部八卷,以中农哥萨克葛利高里· 麦列霍夫的命运和他一家人的 遭遇为中心,描写了1912~1922年间顿河哥萨克地区的重大历史事件。 它是一部反映顿河哥萨克在历史转折时期的生活、探讨哥萨克悲剧命运 的长篇史诗。自作品问世以来,它已被翻译成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主要文 字,成为当代世界文学中流传最广的名著之一。肖洛霍夫的另一代表作 《被开垦的处女地》(又译《新垦地》),共两部,第一部描写顿河地区格 列米雅其村实现农业集体化的经过,第二部描写了格列米雅其村集体农 庄巩固的过程,分别于1932年、1959年问世。1956年和1957年之交,肖 洛霍夫发表了著名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小说描写了一位普通苏 联公民在卫国战争中的遭遇,表现了人民在战争中的悲剧命运,充满了 对历史和人生的回味与思考。这篇小说曾轰动一时,开50年代后半期和 60年代苏联一系列卫国战争题材作品之先河。1965年,肖洛霍夫
米哈依尔· 肖洛霍夫(1905—1984),当代最著
名的苏联作家之一,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世界声誉 的文学巨匠。1905年5月24日生于顿河流域克鲁日 林村的一个商店职员家庭。肖洛霍夫出生和长期居 住在顿河流域,非常熟悉顿河哥萨克的风俗习惯。 1918年当他在中学读四年级时,因国内战争开始而 辍学。不久,就投身革命。1920~1921年担任卡尔 金镇革命委员会办事员,并参加了武装征粮队,经 常在草原上同国内反革命武装作战。1923年参加了 莫斯科共青团作家和诗人小组“青年近卫军”。 1926年,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顿河故事》。同 年返回故乡,从事专业创作。
国别 美 法 法 苏 苏
文学作品 《美国的悲剧》 《约翰· 克里斯多夫》 《等待戈多》 《静静的顿河》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家 德莱塞 罗曼· 罗兰 贝克特 肖洛霍夫 尼· 奥斯特洛夫斯基
【美】德莱塞
原本善良的青年克莱德得 到大工厂主女儿的青睐后,将 已有身孕的旧女友洛蓓推入湖 中淹死。罪行败露后,克莱德 被判死刑。追求财富、贪图享 乐的虚荣心和利己主义恶性发 展,使克莱德终于走向自我毁 灭之路。
法 国 现 实 主 义 作 家
罗 曼 罗 兰
·
罗曼· 罗兰((Romain Rolland, 1866—1944),19世纪末20世
出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意义
青年人应当具备强烈的事业心,懂得珍惜大好 年华,争取有所作为
法 国 荒 诞 派 剧 作 家 贝 克 特
等待戈多
用离奇、怪异、荒诞的内容和形式去揭示人们精神的空虚、对生活 的无望和麻木,他们渐已丧失了独立、健全的人格。剧中等待的情 节说明西方人需要精神寄托
20世纪文学名著
现代文学
成 为 全 美 最 有 名 的 作 家 主 要 作 品 : 《 美 国 的 悲 剧 》 使 其
美 国 现 实 主 义 作 家
德莱塞
西奥多· 德莱塞(1871—1945),20世纪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
生于印第安那州一贫苦移民家庭。中学未毕业,12岁便自谋生计。当过报 童、农场杂工、洗碗工、收账员、挖煤工,对美国下层社会状况十分熟悉。 1888年,得到小时候的女老师的资助,读了一年大学。1892年,当了新闻 记者。1897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00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嘉莉妹 妹》,描写了在金钱至上的美国社会里一个出身于劳动家庭的纯洁少女── 嘉莉,走上堕落道路的悲剧。1911年发表第二部长篇小说《珍妮姑娘》, 描写了工人家庭的姑娘珍妮的悲惨遭遇。1912年发表长篇小说《金融家》, 它和《巨人》(1914年)、《斯多葛》(1947年)合称《欲望三部曲》,深刻揭 露了美国大资产阶级巧取豪夺的罪恶。1925年,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 问世,使作者一跃而成为全美最有名的作家。这部小说是德莱塞最优秀的 作品,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的美国青年在腐败的社会风气影响下,追求 “上等人”的生活,堕落成为杀人犯的故事。一生创作了总计长篇小说八 部,短篇小说集四部,戏剧诗歌各两部,特写、散论、政论七部,留下了 巨大的、珍贵的文学遗产 。1927年,德莱塞访问了苏联,1941年被选为美 国作家协会主席,1944年获美国文学艺术学会荣誉奖。1945年8月,德莱塞 以74岁的高龄,加入了美国共产党。同年12月28日病逝。
纪前期法国著名批评现实主义作家。生于法国中部的古老小城 克拉姆西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自幼喜爱音乐和文学。1886年, 考取了著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又被送到法国设在 罗马的考古学校当研究生。回国后,在高师和巴黎大学讲授音 乐史,并从事文学创作。罗曼· 罗兰主要作品有戏剧、小说和 名人传记。1893~1898年,创作了《信仰的悲剧》,包括《圣 路易》、《艾尔特》和《理性的胜利》三个剧本。此后,又创 作了以18世纪法国大革命为题材的革命剧:《群狼》(1898年)、 《丹东》(1899年)、《7月14日》(1902年)。20世纪的头十余年 间,是罗曼· 罗兰创作高潮时期,他相继写出《贝多芬传》 (1903年)、《米开朗琪罗传》(1905年)、《托尔斯泰传》(1911 年)等名人传记,还创作了他最优秀的代表作《约翰· 克利斯朵 夫》(1904—1912年)。作者因这部小说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 奖。20世纪20年代,罗曼· 罗兰写了《甘地传》、长篇小说 《欣悦的灵魂》。1939年,创作了著名的悲剧《罗伯斯庇尔》。
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证书上写道:“授予米· 亚· 肖洛霍夫
196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金,藉以赞赏他在描写俄国人民生活各历史阶段 的顿河史诗中所表现的艺术力量和正直品格。”
奥 斯 特 洛 夫 斯 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想一想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 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 耻。”这句话出自何处,有什么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