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筑师领军人物—隈研吾—设计元素建筑

合集下载

畏研吾及其作品

畏研吾及其作品

►半户外挑空空间内的玻璃材质的电梯井,犹如雕塑,构成空间内的小品景观,和水庭的 设计相映成趣。在面向这个水庭的建筑实体的立面上采用了条纹玻璃上滑水而过的设计 ,既让水庭的空间构成完整统一,又对建筑实体增加一道对喧闹街区的屏障。条纹玻璃 上滑水的形式,多少为水庭空间增添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诗境。
梼原木桥博物馆
部地自然光创造一个体贴而半透明地氛围,同
时让顾客的视线被面板温柔捕获。为了精确地
吸收柔和的光线并且通过反射制造出一种柔和
的阴影,设计师仔细结合了材料与细节,希望
通过材料表现出光的气质。为此,设计师安装
上由增强安全玻璃制造地透明的百叶窗;在室
内运用了大面积的石质光墙,这些来自亚得里
亚海的光墙在被打磨成4毫米的薄片之后就拥有
► 类型:综合大楼 ► Z58是日本建筑师隈研吾在上海番禺路的繁华
地段为中泰照明公司设计的一栋综合大楼,集 展示、设计作业、办公及公司客户提供住宿等 功能为一体。
Z58综合大楼门牌 z58所展现的是一个“光的 现象的大教堂”,这很符合中泰照明的企业特 性。其实水庭空间的构成已足以展现出光世界 的丰富多彩。百页状水平排列着的镜面不锈钢 植物容器让自然光线如同栏栅般照射进水庭, 光线的移动和明亮的变幻,给水庭增添了自然 柔和、丰富多变的生动氛围。光线落到水庭水 面上,水波晃动的粼粼光点,让水庭内光线和 水相互交融
► 一个临静水,在深山的房子。我在房子和河流 中间注入清水,种上莲花,从而使得这个居所 藉由莲花表达它的存在,通向河流,并继续通 向河流对岸的森林。 建筑物本身基本上由支撑 组成。它被分成两部分,中间是洞形露台,用 来连接房子背后的树林和河对岸的树林。 墙面 被设计为布满坑洞。我希望以厚重的材料,石 头,来创造一面灵动的墙,风可以从中吹过。 我制作“洞”的部件是:薄薄的石灰华板,20厘 米×60厘米大小,30毫米厚,再加上直径 8×16毫米的不锈钢栏杆,这些布满孔的外墙 看起来像是西洋棋棋盘。轻型多孔墙面的想法 来自于我之前在“石屋”(2000)中采用石制结 构的经验。这一次,藉由不锈钢管,我得到了 更轻的材料。我希望利用石头来衬托莲花花瓣 的轻盈。

建筑及室内设计案例之——竹屋

建筑及室内设计案例之——竹屋

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分为两部分,中间以有玻璃屋面的
半开敞茶室作为连接。所有的内容均统一到一个完整的屋面之Hale Waihona Puke 下,又通过悬挂的竹吊顶来强调这个趋势。
钢结构的实体 墙将私密空间 和交流空间两 部分隔开。而 穿插在整个建 筑之中的竹隔 栅实际上将整 体空间分割成 了不同的小空 间。
局部空间特写

竹屋的中部即茶室,从入口进来.下几阶楼梯使可进 入。这间茶室处于一个有玻璃顶的三合水院的中心。 通过石板桥联系了餐厅和走廊。茶室的六个连续的界 面采用同样的材料,也就是竹子,并通过滑轨可以完 全封闭形成一个“竹笼”。仅有的家具玻璃茶几也几 乎消失于无形。相邻的由水相隔的三个界面也有竹隔 栅的出现。所以这些又因水面和玻璃的反射而再次加 倍,这对视觉完全是个刺激。
竹屋位于核桃沟,它的基地是一块斜坡,隈研吾并没有将它推平,而是像在复杂的基地上延绵不断的万里 长城这种形式.将细长的平面形小心翼翼地放在保留的原有斜坡上,将分段的细长平面依地面高低置放上 去,形成一个完整的连续体。 竹屋的选址有很大的看点:在视觉上山脉起伏很是壮观,在地形上它极具挑战。房子通过其规模、形式、 方向.通道的布局采表达屋址,通过房子的各种空间、屋址在不同的部分和规模得到理解。
光影处理

起居室、餐厅、茶室的落地大玻璃窗外均有类似于竖 向百页的竹制移窗,平时局部遮挡住玻璃,也可将玻 璃全部遮挡。局部遮挡时,加上挑檐的遮挡,阳光显 得十分温和,结合细碎的光影线条,营造出一份简洁 的美感效果。竹墙界定了空间却遮挡不住视线,阳光 透过竹子的缝隙射入,虚实相生,起到了连接室内与 室外的作用。
结束语

竹屋又是充满了条理性的,每根竹的粗细基本相同, 排列的间距也有规律,相同部分的长短也是一致。可 以说,这是很理性的设计,却因为竹这种材料本身极 其自然,细看之下每根竹似乎都不一样,因而产生了 动人的效果:理性的逻辑之美与非理性的自然之美在 这个地方得到融合。

隈研吾加拿大茶室设计理念

隈研吾加拿大茶室设计理念

隈研吾加拿大茶室设计理念
隈研吾是一位备受瞩目的日本建筑师,他的设计理念以简约、自然和和谐为主
要特点。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能够看到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最近,隈研吾受邀为加拿大一家茶室设计项目,他的设计理念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在隈研吾看来,茶室并不仅仅是一个供人饮茶的地方,它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和一种精神的表达。

因此,在设计茶室时,他注重的不仅是空间的布局和装饰,更在于营造一种平静、宁静的氛围,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隈研吾的设计理念中,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喜欢利用自然光线和自然
材料来打造空间,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力量。

在加拿大茶室的设计中,他选择了大量的木材和石材,打造出一种质朴、朴实的氛围,让人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除了对自然的尊重,隈研吾在设计中还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加拿大茶室的
设计中,他融入了日本传统的茶道文化,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东方文化的魅力和智慧。

他认为,传统文化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应该得到传承和保护。

隈研吾加拿大茶室设计理念的出现,不仅为加拿大茶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更
为人们带来了对自然、对传统文化的新的理解和认识。

隈研吾的设计理念,让人们在茶室中不仅可以品味茶香,更可以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希望隈研吾的设计理念能够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和认同,让茶室成为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寄托。

长城脚下的公社

长城脚下的公社

长城脚下的公社·竹屋这座建筑是日本建筑设计师隈研吾的作品,叫“竹屋”。

按照传统做建筑,首先要做“三通一平”,“七通一平”,但这座建筑是建在一条山沟上,充分地利用地形建造,下面一层在山沟的底下,上面一层在山沟的上面。

这座建筑的外表都用用竹子包起来,隈研吾认为,竹子是中国的符号和象征,在世界任何地方看到竹子,人们就会想到中国,在长城边上建这样一座建筑是很有意义的,长城又是农业文明和牧业文明的分水岭,为了避免两个文明的冲突所以建立起了长城;现在世界面临的问题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东西方只有联起手恢复信任,消除敌意,世界才能和平,才能向前发展。

地理位置北京市八达岭高速路水关长城出口长城脚下的公社凯宾斯基坐落在长城脚下的8平方公里的美丽山谷,距北京国际首都国际机场1小时车程,距青龙桥火车站20公里,距离北京市中心50分钟车程。

公社直通八达岭高速路,方便快捷。

距离八达岭机场(可提供私人飞机的升降)仅为15分钟的车程。

历史长城脚下的公社凯宾斯基饭店是由12位亚洲杰出建筑师设计建造的私人收藏的当代建筑艺术作品。

2002年长城脚下的公社应邀在威尼斯双年展第八届国际建筑展上展出,SOHO中国联席总裁张欣作为这个项目的策划人和投资人“因其大胆的创新精神,积极推动12名亚洲建筑师设计建造出极富当代精神的私人住宅”而一举荣获威尼斯双年展“建筑艺术推动大奖”,同时,长城脚下的公社参展模型也被法国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收藏,这是蓬皮杜艺术中心收藏的第一件来自中国的永久性收藏艺术作品。

公社作为一家建筑博物馆和特色酒店于2002年10月向公众开放,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20万人慕名前来参观。

竹屋(716㎡)被冠以“必看”之名的“竹屋”由日本设计师隈研吾设计。

外立面由巨大落地玻璃和纤纤细竹构成,日出日落,日光从不同的角度入射室内,经过竹林与玻璃的几次反射,将日光表现成“万丈光芒”,好似佛光普照。

春夏秋冬,太阳入射角不同,加上雪景、冰景的变化,四季又形成不同的光影景观。

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

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

储藏和办公区域的中心地带显示了建筑结 构性的优势,由坚固的钢柱撑的透明圆周型玻 璃墙体现了博物馆的通透及与外界融合的感觉。 光滑墙壁内是轻型可移动的膨胀铝板,上面是 以茅草,以此控制光线和景观。这些铝板是与 Akira Kusumi合作制造的。
安藤广重博物馆,马头町,枥木,日本1998~2000 年。这是为纪念浮世绘大师而建立的,屋顶、墙壁、隔断、 家具等建筑上绝大部分的因素都用杉木做的百叶来实现, 最大可能地不用混凝土,用用地后山产的杉木来做百叶。 利用百叶这种粒子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从而达到让 建筑消失的目的。具体的做法如新开发了不燃杉木的技术, 运用计算机以构造解析技术使构造体在尺度上与百叶的纤 细形态相接近。 作品四:高柳町社区中心
由SOHO中国有限公司开发,位于工体北路南侧,是一 个功能混合、体量庞大集中,具有城市建筑史上里程碑式 的项目。项目由5个购物中心和9幢30层高的办公和公寓 楼组成,有旱冰场、带水景的室外广场将5个购物中心连 接起来,将是北京最聚人气的户外步行商业街区和休闲广 场。
隈研吾用的一个建筑手法就是一个自然形状的一种建 筑手法。比如说第一个自然形状意味着什么呢?它不是四 四方方,或者长方形有棱角的,它是一个圆形的,像人的 身体一样是有线条的。在20世纪的时候,绝大部分建筑师 都考虑的是建筑里面的空间,其实建筑和建筑之间的空间 就被遗忘了,所以在流线型的设计里面,建筑室外的空间 也会变得很有意思。
伊东丰雄
简介
伊东丰雄(英语拼音:Toyo Ito、日文假名:いとうとよお )是一位重要的日本当代建筑师,1941年出生于韩国首尔 ,成长于日本。 1965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曾任 职于菊竹清训建筑设计事务所,1971年,创办名为都市机 器人(URBOT)的设计事务所,1979年更名为伊东丰雄建 筑设计事务所,现为该公司董事长。2002年,获得了第八 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这是建筑领域公认的终生成 就奖,用以“肯定他对材料、大自然有机形式的钻研”。

消隐的建筑——隈研吾建筑创作手法解读与评析

消隐的建筑——隈研吾建筑创作手法解读与评析

消隐的建筑——隈研吾建筑创作手法解读与评析
隈研吾是日本著名的建筑师,他的建筑作品以消隐的手法为特色,这
种手法在建筑界被称为“隐蔽美学”。

隈研吾的建筑作品不仅仅是建筑本身,更是一种艺术品,它们融合了建筑、艺术和自然,给人们带来了独特
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隈研吾的建筑作品常常采用消隐的手法,即将建筑物
隐藏在自然环境中,使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达到一种“消隐”的效果。

这种手法不仅可以减少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增强建筑物与自然环
境的融合度,使建筑物更加自然、和谐。

隈研吾的建筑作品还常常采用简洁、纯粹的设计风格,强调建筑的形式美和空间美。

他的建筑作品常常采
用大量的玻璃和钢材,使建筑物看起来轻盈、透明,与周围环境相互映衬,形成一种独特的美感。

隈研吾的建筑作品还注重人文关怀,他的建筑作品
常常将人的需求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创造出舒适、宜人的空间。

他的建
筑作品还注重可持续发展,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之,隈研吾的建筑作品以消隐的手法、简洁的设计风格、人文关怀和可
持续发展为特色,它们不仅仅是建筑,更是一种艺术品,给人们带来了独
特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隈研吾建筑设木材设计理念

隈研吾建筑设木材设计理念

隈研吾建筑设木材设计理念隈研吾是一位著名的日本建筑师,他的设计理念常常将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之一。

他推崇木材的可塑性和自然美,将木材的纹理和颜色融入设计中,在现代建筑中创造出温暖而舒适的空间。

隈研吾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隈研吾在设计中注重人性化。

他强调建筑要与人们的生活和环境相融合,给人一种宜人的感觉。

他相信木材能够传递温暖和安全感,所以常常将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创造出具有人情味的空间。

他在设计中注重细节,通过精心选择和处理木材,使空间更加舒适和亲切。

其次,隈研吾的建筑设计强调与自然的关系。

他认为建筑应该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让人们与自然亲近。

他通过运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使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产生共鸣。

他充分利用木材的天然特性,将其纹理和颜色融入设计中,创造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

他的建筑常常具有开放和流动的特点,使室内与室外之间无缝连接,打破了传统建筑的界限。

此外,隈研吾的设计注重可持续发展。

他认为木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能够降低碳排放和环境污染。

他的建筑设计常常运用可持续的木材再利用技术,延长木材的使用寿命。

他还尝试将木材与其他材料结合,创造出更加环保和节能的建筑。

他的设计理念强调建筑应该对环境负责,通过使用木材等可持续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总的来说,隈研吾的建筑设计理念以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强调人性化、与自然的关系和可持续发展。

他通过精心选择和处理木材,创造出温暖而舒适的空间,使人们感受到与自然的亲近。

他的设计注重细节,追求与环境相融合,打造出具有人情味的建筑。

同时,他也关注环境保护,通过使用可再生资源和延长材料使用寿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隈研吾的设计理念为现代建筑注入了新的思考和理念,对于木材的应用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日本建筑师领军人物隈研吾设计元素建筑

日本建筑师领军人物隈研吾设计元素建筑

日本建筑师领军人物隈研吾设计元素建筑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日本建筑师领军人物—隈研吾—设计元素建筑当今日本建筑师领军人物——隈研吾,其作品的独特性在于他善于利用环境特征来创作,并随着环境特征的变化而变换建筑形态,正如他在中国最广为人知的作品“长城下的公社.竹屋”,及其代表作三得利美术馆、莲屋、“水/玻璃”等。

这些作品并非只是一个个静态的呈现,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隈研吾对于建筑的深层思考与其建筑理念的嬗变——已不仅仅局限于建筑本身,而是更侧重于建筑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url隈研吾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中国进行建筑设计,这对他来说是一项重大的转变。

他说,中国拥有数目惊人的多元状态。

在这里,不仅多元文化、历史以及传统并存,自然环境的多元化也同样让人惊奇。

中国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和力量,想要超越自身的多元性,这种力量在日本是没有的。

可以说,隈研吾在中国的建筑项目不但丰富了自身的建筑实践和理论,也为中国建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url[url储藏和办公区域的中心地带显示了建筑结构性的优势,由坚固的钢柱撑的透明圆周型玻璃墙体现了博物馆的通透及与外界融合的感觉。

光滑墙壁内是轻型可移动的膨胀铝板,上面是以茅草,以此控制光线和景观。

[url竹屋内部高柳町社区中心这栋建筑位于高柳町的圆形村落,带有茅草的屋顶显示出传统的轮廓,它也成为圆形村落景色的象征性符号,村落中很多传统风格的房屋已经消失了。

这个“雅致柔和”的建筑的用材是当地制造者Yasuo Kobayashi手工做出的和纸(日式纸)。

双层和纸代替了玻璃和铝板。

所有内部建筑元素,像地板,墙壁都覆以和纸。

和纸以魔芋胶和柿漆做过防水处理,籍此发挥“脆弱材质”的潜力。

[url[url[url那须历史探访馆储藏和办公区域的中心地带显示了建筑结构性的优势,由坚固的钢柱撑的透明圆周型玻璃墙体现了博物馆的通透及与外界融合的感觉。

畏研吾 日本著名设计师

畏研吾 日本著名设计师
标签:文化建筑、商业建筑、住宅建筑、交通建筑
【简介】 隈研吾,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1954年生于日本神 奈川县,1987年建立“空间设计”事务所,1990年 创办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近期主要作品有 马头町広重美术馆、那须石头博物馆、长城脚下公 社——竹屋、“水/玻璃”。
11/15/2020
设计理念
文化建筑商业建筑住宅建筑交通建筑简介隈研吾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1954年生于日本神奈川县1987年建立空间设计事务所1990年创办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近期主要作品有马头町広重美术馆那须石头博物馆长城脚下公社竹屋水玻璃
偎研吾
—日本著名建筑师
11/15/2020
个人简介
姓名:隈研吾 性别:男 国籍:日本 专业:建筑设计 工作单位: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11/15/2020
偎研吾(其它作品)—雨伞之屋
• 雨伞之屋(Umbrella House)是日本建 筑师隈研吾(Kengo Kuma)最新的概念 设计。

从外观来看,与其说它是房子,
还不如说是一个帐篷。整个设计的基
本元素是一把把雨伞,用拉链把雨伞
的边缘接合起来就成了我们所看到的
Umbrella House。
偎研吾(中国作品)—瑜舍酒店
• 项目地址:中国北京朝阳区三里屯 • 完成时间:2008.10 • 南角:一二三五七平方米,活动大厅:一九四二平
方米 • 星级:准5星 • 在时尚,美食,艺术,娱乐济济一堂的北京,最引
人注目的是创新开放型项目 – 三里屯Village。瑜舍 正是此新地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 餐饮:中餐厅、西餐厅、咖啡厅
11/15/2020
偎研吾(其它作品)—梼原木桥博物馆
• 类型:博物馆 • 由隈研吾设计的梼原木桥博物馆,位于日

畏研吾 日本著名设计师ppt课件

畏研吾 日本著名设计师ppt课件

4/1/2020

12
偎研吾(其它作品)—陶瓷云
• “陶瓷云”位于2800平方米的公共绿地上 ,坐落在山脚下一条新修的大路上,它把 自己比作通往艾米利亚-罗马涅陶瓷区的“ 东大门”。
• “陶瓷云”第一次运用陶瓷作为结构材料 。Casalarande公司的大型元件通过标准化 的产品摆脱了通常使用的简单涂层并将之 转换成一种质感和令人难忘的三维空间光 影效果。
4/1/2020
13
偎研吾(其它作品)—雨伞之屋
• 雨伞之屋(Umbrella House)是日本建 筑师隈研吾(Kengo Kuma)最新的概念 设计。

从外观来看,与其说它是房子,
还不如说是一个帐篷。整个设计的基
本元素是一把把雨伞,用拉链把雨伞
的边缘接合起来就成了我们所看到的
Umbrella House。
3
偎研吾(中国作品)—Z58综合大楼
• 类型:综合大楼 • 位于上海番禺路的繁华地段,为中泰照明公
司设计的一栋综合大楼,集展示、设计作业 、办公及公司客户提供住宿等功能为一体。
• 理念:光的现象的大教堂”
• 百页状水平排列着的镜面不锈钢植物容器让自 然光线如同栏栅般照射进水庭,光线的移动和 明亮的变幻,给水庭增添了自然柔和、丰富多 变的生动氛围。
4/1/2020
5
偎研吾(中国作品)—瑜舍酒店
• 项目地址:中国北京朝阳区三里屯 • 完成时间:2008.10 • 南角:一二三五七平方米,活动大厅:一九四二平
方米 • 星级:准5星 • 在时尚,美食,艺术,娱乐济济一堂的北京,最引
人注目的是创新开放型项目 – 三里屯Village。瑜舍 正是此新地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 餐饮:中餐厅、西餐厅、咖啡厅

隈研吾建筑作品及介绍

隈研吾建筑作品及介绍

隈研吾建筑作品及介绍1. 隈研吾是谁?要说到日本建筑界的大腕,隈研吾绝对是个不能绕开的名字。

咱们都知道,日本的建筑风格一向有点特别,什么“和风”啊、“现代”啊,总之就是别具一格。

而隈研吾,这位设计师,可谓是现代日本建筑的代表之一。

他那种用自然材料和独特设计理念,常常让人看了都不禁感叹:“哇,这居然是建筑!”1.1 隈研吾的设计风格隈研吾的建筑设计风格,可以用几个词概括:自然、亲密和独特。

你看他的建筑,不论是住宅还是公共建筑,都像是跟周围环境有个小秘密似的。

比如他特别喜欢用木材和石材,这种材料不仅能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还能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简直就像是穿了一件舒适的毛衣一样,让人感觉特别放松。

还有,他很注重光线的运用,通过各种巧妙的窗户和墙面设计,把自然光引入室内,真的是让整个建筑充满了自然的气息。

1.2 隈研吾的代表作品说到隈研吾的代表作品,咱们首先得提一个,那就是他设计的“浅草文化观光中心”。

这个建筑位于东京的浅草,外观一看就知道是不一样的。

它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传统的日式纸灯笼,整个建筑看起来就像是巨大的灯笼悬挂在街头,真的是别具一格。

你站在远处一瞧,哇,怎么这么有趣的建筑?再近点看,细节的处理就更让人惊叹了。

那些木条的层叠设计,简直像是用心雕刻过的艺术品。

再来说说“上野东照宫表门”。

这座建筑融合了传统和现代的设计元素,外观上有点像是个大牌子,但是它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块木板,都经过精心设计,让人一进门就能感受到一种温暖的氛围。

特别是那精致的木质细节,真是让人不得不低头致敬。

这座建筑不仅仅是个观光地,更是个能让人静心的地方。

2. 隈研吾的建筑理念2.1 自然与人文的融合隈研吾的建筑设计最独特的地方,就是他总能把自然和人文完美融合在一起。

他喜欢让建筑看起来像是从地面上长出来的,尽量少用那些过于冷硬的现代材料,而是用木材、竹子等自然材料,创造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你可以看到他设计的建筑总是能融入周围环境,不会显得突兀。

浅谈现代设计大师---- 隈研吾

浅谈现代设计大师----  隈研吾

浅谈现代设计大师---- 隈研吾方圆魏研吾是日本著名建筑大师,魏研吾都市设计中心的代表,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

他的建筑设计哲学从康德的思想中获得启发,认同日本禅宗和中国传统哲学,讲究万物归本,终究回归混沌。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魏研吾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包括1999年和2000年在意大利举办的威尼斯双年展、2000年在法国举办的奥尔良建筑实验室展览等。

其作品多次获奖,包括2002年芬兰自然木造建筑精神奖、2000年的日本建筑学会东北宪章建筑大奖和1997年的日本建筑学会奖等。

此外,他还是一位著述丰厚的建筑师,曾出版《十宅论》、《负建筑》、《反造型》等著作,全面的阐述他的家住哲学。

1954年,魏研吾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在其童年时期,对建筑设计非常感兴趣的父亲会经常带他去日本各地参观建筑,同时也会搜罗一些建筑大师的家具或模型,把玩之余向他介绍其功能和建筑师的背景。

1964年,日本奥运会期间,由日本建筑大师丹下键三设计的代代木国立体育馆让魏研吾萌生了当建筑师的念头。

他后来说:“从那里,我意识到建筑能影响人们。

如果奥运会没有在东京举办,我想我也不会成为一个建筑设计师”。

同年魏研吾在父亲的带领下,他亲眼看到了东京帝国饭店,他一下子被弗兰克.劳挨德.赖特及其建筑的力量打动,赖特的自然建筑风格深深的影响了魏研吾,并对他日后创造出新的自然派建筑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魏研吾早年的经历使我明白,培养好的品味和设计见解(在特定文化中),最初就需要对这门学科有与生具来的兴趣,接着还要经过若干年的学习过程,这包括:接受杰出设计作品的熏陶,在这些作品之间做出对比,同其他设计师艺术家展开争论,学习设计方面的历史和哲学,了解当今和历史上的设计师,建筑师和艺术家的思想,尝试设计属于自己风格的事物,主动接受他人的批评。

从小的耳濡目染让魏研吾对建筑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走上了建筑设计的求学之路。

20世纪70年代魏研吾读大学期间,日本掀起了素混泥土建筑热潮。

隈研吾——负建筑

隈研吾——负建筑
传承
创新与传统的 结合:将传统 建筑元素与现 代设计理念相 结合,实现创 新与传统的完
美融合
负建筑理念的意义
05
与价值
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强调建筑与环 境的和谐共生, 注重生态环保
强调建筑与人 的互动关系, 注重用户体验
强调建筑与文 化的融合,注
重地域特色
强调建筑与科 技的结合,注 重创新与可持
创新构造:采用新型结构、技术,如悬挑、折叠、旋转等,实现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强调功能性:注重建筑的实用性和舒适性,满足人们的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人文与历史的传承
尊重历史:在 设计中保留历 史遗迹,尊重
历史和文化
融入自然:将 建筑与自然环 境融为一体, 实现人与自然
的和谐共生
注重细节:注 重建筑细节的 设计,体现人 文关怀和历史
尊重自然环境: 尽量减少对自然 环境的破坏,保 持生态平衡
采用环保材料: 如木材、竹子、 石材等,减少对 环境的污染
融入自然景观: 如将建筑设计成 与周围环境相协 调的形状和色彩
空间与功能的优化
利用自然光:通过天窗、落地窗 等设计,让自然光进入室内,减 少人工照明的使用
功能整合:将多种功能整合到一 个空间中,如客厅、餐厅、厨房 等,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对社会文化的贡献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倡导可持续发展 强调建筑与环境的融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强调建筑与社区的互动,促进社区参与和社区发展 强调建筑与文化的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
负建筑理念在实践
06
中的应用案例
案例一:某住宅设计
设计理念:以自然为灵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设计特点:采用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材等,强调建筑的自然质感 空间布局:注重室内外空间的融合,创造开放、通透的空间体验 环保理念:注重节能、环保,采用可持续的设计策略,如太阳能、雨水收集等

隈研吾的建筑作品

隈研吾的建筑作品

隈研吾的建筑作品作者:11级中文系汉语言文学c班某某某学号:11xx03030xx一、建筑师简介隈研吾,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生于1954年,其作品惯用竹子、木材、泥砖、石板、和纸等自然建材,建筑融合古典与现代的风格,散发日式和风与东方禅意。

其设计理念注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隈研吾也将其作品与建筑理念写入作为畅销书的著作中。

二,建筑材质产品的材质有时能很大地影响人们对产品的看法,隈研吾的建筑作品善于采用各种建筑材料,竹木材质的自然、温和、典雅,石质的朴实、庄重、威严,玻璃制品光鲜亮丽和现代感都能让作品散发出材质特有的气息。

更何况也许对于东方设计师来说,木竹之类的传统建筑材质更能引起人心中的共鸣;而新兴起的金属玻璃制品,则能够代表时代向前发展的脚步。

隈研吾注重建筑能表现出来的自然与亲切感,建筑能体现的自然与亲切能体现材质上。

隈研吾的家具屋是由竹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构成的,据说为了使建筑更加坚固在作为梁和柱的竹子中加入了混凝土,竹子只是让建筑与自然更趋向融合的外壳。

而且竹屋使用的竹子是经过传统方法用油浸泡,从而使建材、建筑更加坚固和结实。

山林中竹子建造的房屋,是隐士般的平和,又有一种坚韧。

竹屋而莲屋里的水元素则是附加的柔和。

具有东南亚的吊脚楼的感觉。

水流在房子和地面之间,制造出环绕的效果。

在石料,不锈钢和玻璃的“硬朗”下,捧着莲花的水池展现出柔软,整体给人一种刚柔并济的感觉。

池水的灵动使莲屋仿佛有灵性的仙子,就连池中的石块都像是浮在水面上。

宁静得富有东方的禅意。

就算石质和钢管代表了现代风格,那也是不改优良传统的东西结合。

莲屋口腔博物馆外部局部位于日本爱知的GC口腔科学博物馆则是完全由木质构成,犹如玩具般的构造更让人感到童趣。

用传统的办法使木条固定而不使用钉子,精密的构造让人相信。

古意中透出智慧,木质中透着传统。

日本由于多地震发展的木造建筑发展的结果和人类才智的体现,更能代表建筑与自然的和谐。

高柳町社区中心是建筑师在日本的作品,透着浓浓的日式风情。

建筑大师隈研吾

建筑大师隈研吾
返回目录

隈研吾所处年代
新陈代谢派把梦想化为现实,进入到人们日常俗世生活中, 却反而消除了自身的先锋性,在1970年代中期便逐渐销声匿迹。 在新陈代谢兴盛的同时,矶崎新引领了日本建筑新浪潮。 1978年末,在纽约举办了“日本建筑新浪潮”巡回展,以矶崎 新为展览主力,其他参加的建筑师有:安藤忠雄、六角鬼丈、长 谷川逸子等。此时,公共建筑投资少,日本社会与建筑师关注的 眼光都投向了住宅建筑。 1980年代末,伴随土地价格高涨,各领域经济活动异常活 跃,固定投资过度膨胀,产生“泡沫经济”。无论是业主还是建 筑师,追求的都是如何比周围建筑更醒目、更奢华。 世纪交替初,出现“SUPER FLAT”一词, SUPER FLAT的建筑师们更关注建筑表层设计,追求材料的丰富表现和 巧妙精致的建造来构筑表层,更愿意把建筑看做二维而非三维。 减而述之,隈研吾所处的时代是日本建筑业由废至兴的阶段, 他自身的成长伴随着大环境的成长。
返回目录


长城脚下的公社· 竹屋
返回目录

长城脚下的公社· 竹屋
返回目录
长城脚下的公社· 竹屋
「竹屋」设计有两个主要考量重点,一是与土地结合,二是精度调整。就 与土地结合的部分,在堪察了基地周遭环境后,隈研吾尝试将长城特有的「就 地构筑」方式运用到此设计中,他保留了坡地凹凸不平的地面,小心翼翼的将 分段的细长平面依地面高低置放上去,形成一个完整的连续体。隈研吾认为, 与土地结合是好建筑不可或缺的条件,而所谓的结合并不是将基地整平后再让 建筑孤立其中,而是有美国建筑大师莱特(Frank Lloyd Wright)的作品 那般「从土地上长出来」的感觉。 其次是精度调整,根据隈研吾的看法,精度调整是「建筑方法」的一个核 心问题;座落在都市里和在山里头的建筑面对的是不同精度的环境。山里头, 层层叠叠的山峦,不规则蔓延的树丛,自然扭转的枝干,崎岖不平的小径,这 是属于低精度的大自然环境。而在都市里,宽广笔直的道路,耸入云霄的摩天 大楼,闪闪发亮的精品橱窗,这些都属于高精度的人造环境。

隈研吾的建筑风格

隈研吾的建筑风格

限研吾的建筑风格一、材料运用在材料运用上,隈研吾展现出对自然材料的高度重视。

他善于运用木材、石材、竹子等自然材料,通过精细的工艺和设计,使这些材料在建筑中呈现出独特的美感和质朴的特质。

例如,他利用竹子的轻盈与韧性,创造出独特的结构体系和空间效果。

二、自然融合自然融合是隈研百建筑设计的核心思想之一。

他主张建筑应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而不是割裂或对抗。

他通过运用自然材料、引入自然光和绿植等方式,使建筑与周围环境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

这种设计理念不仅使建筑本身更加舒适和宜居,同时也为使用者提供了一种与自然亲近的体验。

三、空间设计在空间设计方面,隈研吞注重空间的流动性和开放性。

他通过运用透明材料、打破固定空间等方式,创造出一种流动、通透的空间效果。

这种设计手法使空间更具层次感和动态感,同时也增强r空间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四、文化元索作为一位日本建筑师,隈研存在建筑设计中融入了大量的日本文化元素。

他通过运用传统的建筑材料、借鉴FI本传统建筑的结构体系和设计手法等方式,将口本文化的精靛融入到现代建筑中。

这种设计手法不仅使建筑本身更具文化底蕴,同时也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五、光影效果光影效果是隈研吾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通过巧妙的窗户设计和利用透明材料等方式,创造出独特的光影效果。

这种设计手法不仅使建筑本身更加美观,同时也为使用者提供了一种舒适的光环境。

六、结构创新在结构创新方面,隈研百始终秉持着“形式追随功能”的原则。

他通过运用先进的结构技术和创新的设计理念,创造出既符合功能需求又具有美学价值的建筑结构。

这种设计手法不仅增强r建筑的实用性和耐用性,同时也为建筑的发展和创新做出r贡献。

七、人文关怀在人文关怀方面,隈研百注重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创造出舒适、宜居的建筑空间。

他通过深入了解使用者的需求和习惯,运用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和细致入微的细节处理,使建筑更加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这种设计手法不仅增强了建筑的实用性和舒适性,同时也为使用者提供了一种温暖、亲切的体验。

极简主义风格设计师:隈研吾(Kengo Kuma)人物简介

极简主义风格设计师:隈研吾(Kengo Kuma)人物简介
• 如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金牌奖、美国建筑师协会国际建筑奖等
• 这些奖项进一步证明了隈研吾在建筑界的地位与影响力
2009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被誉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
• 这是对隈研吾建筑成就的高度认可
• 隈研吾成为日本首位获得该奖项的建筑师
隈研吾对建筑界的创新与贡献
隈研吾的极简主义建筑风格,为建筑界带来了新的启示
极简主义风格设计师:隈研吾(Kengo
Kuma)人物简介
DOCS SMART CREATE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隈研吾简介及设计风格
隈研吾的生平与背景

1954年出生于日本横滨
• 父亲是一名建筑师,对隈研吾产生了很大影响
• 在东京大学学习建筑,师从日本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
• 1987年成立隈研吾建筑事务所
• 采用自然材料,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注重光线与通风,提升建筑的舒适度
自然与人文的平衡
• 尊重原有环境,与自然景观和谐共生
• 强调人与建筑的互动,使建筑更具人性化
• 融入当地文化,展现出独特的地域特色
空间与功能的统一
• 通过简洁的线条与几何形状,创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感
• 强调开放性与灵活性,使建筑适应多种功能需求
• 融入东方哲学与西方建筑理论,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
• 采用自然材料,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隈研吾对建筑设计的持续影响与贡献
隈研吾的极简主义建筑,将为建筑界带来新的启示
• 通过简化空间与功能,使建筑更具实用性
• 强调自然与人文的平衡,提升建筑的舒适度
• 注重细节与工艺,提升建筑的品质感
隈研吾的建筑作品,将持续影响建筑界的未来发展
05

隈研吾作品的设计理念

隈研吾作品的设计理念

隈研吾作品的设计理念
隈研吾是一位著名的日本建筑师和设计师,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而闻名。

1. 探索人与自然关系:隈研吾的设计理念始终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他追求在建筑中创造出与周围自然环境融合的空间,使人们能够更加亲近自然。

2. 最小化的影响:隈研吾追求将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尽量减少对自然的影响。

他倡导使用环保材料和可持续设计理念,以减少建筑对环境的损害。

3. 空间的流动和连接性:隈研吾的作品注重创造出连续流动的空间,使人们能够自由穿行其中。

他借助开放式设计、曲线形状和各种视觉连接,创造出一个流畅而充满活力的空间。

4. 社区参与和互动:隈研吾的设计强调建筑与社区的互动。

他注重建筑与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通过创造共同的公共空间,促进社区的凝聚力和活力。

5. 剧场性和场所感:隈研吾的建筑作品常常具有剧场性和场所感。

他注重表达建筑的人文意义和情感,以及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

他的设计带有戏剧性的元素,创造出一个独特和令人难忘的空间体验。

综上所述,隈研吾的作品设计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小化的影响、空间的流动和连接性、社区参与和互动,以及剧场
性和场所感。

这些理念使他的作品充满创造力、独特性和人文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建筑师领军人物—隈研吾—设计元素建筑
日本建筑师领军人物—隈研吾—设计元素建筑
当今日本建筑师领军人物——隈研吾,其作品的独特性在于他善于利用环境特征来创作,并随着环境特征的变化而变换建筑形态,正如他在中国最广为人知的作品“长城下的公社.竹屋”,及其代表作三得利美术馆、莲屋、“水/玻璃”等。

这些作品并非只是一个个静态的呈现,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隈研吾对于建筑的深层思考与其建筑理念的嬗变——已不仅仅局限于建筑本身,而是更侧重于建筑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隈研吾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中国进行建筑设计,这对他来说是一项重大的转变。

他说,中国拥有数目惊人的多元状态。

在这里,不仅多元文化、历史以及传统并存,自然环境的多元化也同样让人惊奇。

中国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和力量,想要超越自身的多元性,这种力量在日本是没有的。

可以说,隈研吾在中国的建筑项目不但丰富了自身的建筑实践和理论,也为中国建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储藏和办公区域的中心地带显示了建筑结构性的优势,由坚固的钢柱撑的透明圆周型玻璃墙体现了博物馆的通透及与外界融合的感觉。

光滑墙壁内是轻型可移动的膨胀铝板,上面是以茅草,以此控制光线和景观。

竹屋内部
高柳町社区中心
这栋建筑位于高柳町的圆形村落,带有茅草的屋顶显示出传统的轮廓,它也成为圆形村落景色的象征性符号,村落中很多传统风格的房屋已经消失了。

这个“雅致柔和”的建筑的用材是当地制造者Yasuo Kobayashi手工做出的和纸(日式纸)。

双层和纸代替了玻璃和铝板。

所有内部建筑元素,像地板,墙壁都覆以和纸。

和纸以魔芋胶和柿漆做过防水处理,籍此发挥“脆弱材质”的潜力。

那须历史探访馆
储藏和办公区域的中心地带显示了建筑结构性的优势,由坚固的钢柱撑的透明圆周型玻璃墙体现了博物馆的通透及与外界融合的感觉。

光滑墙壁内是轻型可移动的膨胀铝板,上面是以茅草,以此控制光线和景观。

这些铝板是与Akira Kusumi合作制造的。

广重美术馆
莲屋
一个临静水,在深山的房子。

我在房子和河流中间注入清水,种上莲花,从而使得这个居所藉由莲花表达它的存在,通向河流,并继续通向河流对岸的森林。

建筑物本身基本上由支撑组成。

它被分成两部分,中间是洞形露台,用来连接房子背后的树林和河对岸的树林。

墙面被设计为布满坑洞。

我希望以厚重的材料,石头,来创造一面灵动的墙,风可以从中吹过。

我制作“洞”的部件是:薄薄的石灰华板,20厘米×60厘米大小,30毫米厚,再加上直径8×16毫米的不锈钢栏杆,这些布满孔的外墙看起来像是西洋棋棋盘。

轻型多孔墙面的想法来自于我之前在“石屋”(2000)中采用石制结构的经验。

这一次,藉由不锈钢管,我得到了更轻的材料。

我希望利用石头来衬托莲花花瓣的轻盈。

隈研吾--亚洲建筑师走廊设计作品展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560)this.width=560" border=0>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560)this.width=560" border=0>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560)this.width=560" border=0>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560)this.width=560" border=0>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560)this.width=560" border=0>
态度和实践方法。

消失的意境Z58综合大楼
Z58综合大楼内部
Disappearing Ambience 策划编辑:姚京文:刘勇摄影:藤琢光政Z58是日本建筑师隈研吾(Kengo Kuma)在上海番禺路的繁华地段为中泰照明公司设计的一幢综合大楼,集展示、设计作业、办公及为公司客户提供住宿等功能为一体。

Z58综合大楼3楼往外隈研吾在中国的设计作品最为我们所知的是长城脚下的公社中的“竹屋”。

如果说“竹屋”的设计平台为建筑师提供较大的建筑理论空间,隈研吾“反物体”(Anti-object)基本概念通过“竹屋”得以淋漓尽致发挥,那么通过Z58的设计,建筑师所表现出更多的则是建筑理论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体现了“反物体”概念的实际建筑实践。

这是当下对建筑理论和建筑实践分离感到迷惘的中国青年建筑师较好的建筑教材。

Z58综合大楼4楼走廊Z58是和环境对话的建筑。

建筑外观通过百页状水平排列着的镜面不锈钢植物容器,种植长春藤,整个建筑立面新颖且绿意盎然。

通过种植柔韧植物的隐忍手法,让建筑表现出对周围环境的认同与和谐,也是隈研吾一贯主张居住到自然中去的很好体现。

百页状水平排列着的镜面不锈钢植物容器的内侧是玻璃墙体,从建筑内部,透过玻璃,可以亲切感受到百页状植物屏障的盎然生机,犹如置身于中式庭院当中。

Z58综合大楼大堂庭院是构成主体建筑的一部分,是充满绿意、水意的半户外挑空空间,轻描淡写但却尽显概念的别样世界。

建筑是对一幢临街三层手表老厂房进行改造,半户外挑空空间是去掉临街的三个跨,局部破中求立,创造出建筑远离喧嚣的隔离空间。

空间内设水庭,水庭的玻璃顶棚上也铺设水面,让这个具有高大空间的水庭成为浮在水中的一个玻璃盒子。

植物包裹着的浮在水中的玻璃盒子,与建筑南侧隔墙相望的孙氏花园连为一体,既有继承并延续其相邻别墅花园临街的幽静,又有对其环境的创新。

Z58综合大楼外景半户外挑空空间内的玻璃材质的电梯井,犹如雕塑,构成空间内的小品景观,和水庭的设计相映成趣。

在面向这个水庭的建筑实体的立面上采用了条纹玻璃上滑水而过的设计,既让水庭的空间构成完整统一,又对建筑实体增加一道对喧闹街区的屏障。

条纹玻璃上滑水的形式,多少为水庭空间增添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诗意。

Z58综合大楼入门处从水庭空间到沿街的长春藤,从屋顶缓缓而流的水面到建筑实体的立面上慢慢倾泻而下的水墙,使用自然素材形成的建筑外构使人工材料尽可能地从视野中消失,让建筑在人的感官中逐渐成为自然的有机构成。

置身在建筑外或者置身在建筑的内部,无不感叹建筑的消失。

在想到隈研吾其人和其“反物体”概念,看着眼前的Z58,不由对其为建筑理论实践的执着而感到敬佩。

Z58综合大楼门牌
Z58所展现的是一个“光的现象的大教堂”,这很符合中泰照明的企业特性。

其实水庭空间的构成已足以展现出光世界的丰富多彩。

百页状水平排列着的镜面不锈钢植物容器让自然光线如同栏栅般照射进水庭,光线的移动和明亮的变幻,给水庭增添了自然柔和、丰富多变的生动氛围。

光线落到水庭水面上,水波晃动的粼粼光点,让水庭内光线和水相互交融。

如果说自然光线带给中泰照明一种对光的敬意和一种光的灵感,那么在华灯初上的傍晚,透过外墙玻璃,穿过百页状水平排列着的镜面不锈钢植物容器所透射出来的阑珊灯光,更多反应出光的本质的美感。

阑珊般的光线,增加了建筑的自然属性,也更好地传递出隈研吾将
建筑置身于自然的主张。

Z58建筑实体的空间构成是通过对老厂房的改建注入新的建筑功能,改变不破不立的传统建筑做法。

国内现在不少建筑接受这种改建的做法,而且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

Z58建筑实体空间构成其功能相当清晰,功能间互相转换手法独特自然;建筑内细部设计以及其尺寸的推敲也颇有匠意。

Z58综合大楼四楼客房Z58是“一个远离尘嚣与自然相协而居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建筑化尝试”。

近年来,国外很多知名建筑师在国内设计了不少优秀的建筑作品,进行了很多建筑理论的尝试,其中不乏优秀作品。

相比而言,国内建筑师对建筑理论的创新相对匮乏,对建筑理论的实践更多反应出一种附和。

国外建筑师对建筑与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结合的推敲运用取得的成功有时让人感到惊讶。

在国内建筑师高举着现代主义建筑的旗帜的同时,国外建筑师却理性地进行着现代建筑和传统文化相辅相成的建筑创新,在中国众多古老建筑面前建造着中国的新建筑!
Z58综合大楼正里面局部也许,一幢消失的建筑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敬。

引用隈研吾先生一段话:“面对中国的这种国际化潮流,日本准备好了吗?笑谈着仿造的、廉价的中国,流淌在很多人的心底的还是这样不变的意识,对这个岛国的这样一种停滞的当今都市文化战略,人们为什么没有危机感呢?”其实我们的建筑师未尝不能这样呢?
看到Z58的水意和绿意,看到栏栅般的光线,站在一幢融合在环境中消失的建筑前,不由释怀。

至少,Z58带给我们一种对理论执着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