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四、五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四、五单元导学案






交流,说理。
小明家来了15位客人,那么这些客人中至少有几个人是同一个属相的,为什么?
怎样放可以一次得出结论?
1独立试做
2组内交流
3小组代表汇总






1、6只兔子要放进5个兔笼,至少有()只兔子要放在同一个笼里。
2、张阿姨把11块糖分给3个小朋友,至少有一个小朋友能分得()块糖.
3、一个11位数中,至少有()个数位上的数字是相同的。
科目
数学
课题
抽屉原理2
总课时数
29
学生姓名
课型
新授课
班级
六年级
执教师教师
审阅人
课堂导入
把3个苹果放进2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2个苹果,为什么?
自学内容
P71及做一做P36 2,每课100 P30第3课时1,2,3
学习
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推理等活动,进一步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并逐步理解和掌握“抽屉原理”。
自学内容
P68例1 P69 1,每课100 P24第1课时1,2,4,5第,2课时1,5
学习
目标
1、综合运用统计知识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信息,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简单预测。2、理解扇形统计图各个数据的具体含义,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3、认识到统计工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重点
难点
综合运用已学知识从统计图中提取信息,作出正确判断和简单预测
3小组代表汇总






完成课本练习十一第2题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正比例-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正比例-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正比例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计算方法;2. 学会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正比例的概念和性质;2. 正比例的计算方法;3. 正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发现正比例的性质和计算方法;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的概念和应用;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一辆汽车行驶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例”,引出正比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正比例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正比例的基本性质,如“两个变量成正比例,它们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等。

3. 学习正比例的计算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如“已知一辆汽车行驶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例,已知行驶了100公里用了2小时,求行驶200公里需要多少时间”,引导学生掌握正比例的计算方法。

4. 应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已知一本书的页数与厚度成正比例,已知一本300页的书厚度为3厘米,求一本600页的书厚度为多少厘米”,让学生学会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拓展,如“反比例”的概念和应用等。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正比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2. 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决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版2020年小升初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第四单元【比例】1导学案

人教版2020年小升初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第四单元【比例】1导学案

2020年小升初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导学案第四单元比例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学习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2.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什么叫做比?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一说什么叫做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2.你会分类么?试一试,能不能把下面几个比按照比值的不同分分类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3 4.5:2.710:6180:44:610:2二、自主探究(一)探究比例的意义1.看课本图完成下表。

选择其中两面国旗(例如操场和教室的国旗),请同学们分别写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

即::=;:=小组讨论:根据求出的比值,和同桌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也可以写成一个等式:2.4∶1.6=60∶40像这样由组成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

2.在图上这三面国旗的尺寸中,还能找出哪些比来组成比例?3.判断:2:3和6:4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4.比较:想一想,“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三、课堂达标1.2.3.判断:①两个比可以组成一个比例。

()②比和比例都是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③8:2和1:4能组成比例。

()第2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习目标】1.理解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并尝试用字母表示。

2.学会应用比例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什么叫比?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2.什么叫比例?请你写出一个比例。

二、自主探究自学课本第41页并完成下面的部分。

(一)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写出下面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想一想: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和什么有关?怎样记住它们?(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计算上面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

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2.你能用字母表示你的发现吗?试一试。

三、课堂达标1.独立练习: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第1课时认识负数第2课时用数轴表示正负数编写人贾经蓉第3课时负数练习编写人贾经蓉、我会应用。

1)下表是小海家7月份1—3日家庭收支情况,请用学过的正负数知识补充完整。

日期摘要支出(元)余额(元)上月结余1800元——+1800第二单元百分数第1课时折扣问题编写人贾经蓉2、(1)打完折后,每种面包多少元?(2)晚8:00后,玲玲拿了3元钱去买面包,她可以怎样买?、少年服饰专卖店换季促销,每件半袖原价50元,现在八折销售。

小林买了三件,一共花了多少钱?这个玩具原价多少钱?、比比看谁能争当理财小能手。

)有两家商店卖同款“米奇书包”,却打着不同的招牌:A店店九折。

如果是你,会上哪家店买?为什么?)两家店同款“米奇书包”的原价A店:100元;B店:80元,再次选择,你会怎么选?)那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吗?第二单元百分数第2课时成数编写人贾经蓉第二单元百分数第3课时税率编写人贾经蓉、什么是应纳税额?什么是税率?自学P10相关内容后回答。

【合作互助学】、自学课本9页,完成下列题目:①我知道的纳税项目有()、()、()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②说说怎样求税率?怎样求应纳税额?请举例说明。

第二单元百分数第4课时利率编写人贾经蓉你知道怎样计算利息吗?利息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合作互助学】第二单元百分数第5课时解决问题编写人贾经蓉【合作互助学】例5、某品牌的裙子搞促销活动,在商场按“满100 元减230 元的这种品牌的裙子。

(1)在A、B 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第二单元百分数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编写人张燕华第2课时圆柱的表面积编写人张燕华第3课时“圆柱的表面积”练习编写人张燕华第4课时圆柱的体积(1)编写人张燕华第5课时圆柱的体积(2)编写人张燕华第6课时圆柱的体积(3)编写人张燕华第7课时圆锥的认识编写人张燕华,并标出底面直径和高。

)()()第8课时圆锥的体积编写人张燕华第9课时整理与复习编写人张燕华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编写人:王波第2时比例的基本性质第3时解比例第4课时比例及比例基本性质综合练习课第5时成正比例的量第6时成反比例的量第7课时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练习课)。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用正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用正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用正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教材分析:《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中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用比例解决问题实际上是代数知识的范畴,是学生解决问题思路的拓宽。

教材中的例5,是一道用正比例知识解答的应用题,只要抓住李奶奶和张大妈家(或张大妈和王大爷家)每吨水的价钱相等,就可以根据两家的水费和用水吨数的比值相等列出比例。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认识了正比例意义和反比例意义,会判断生活中含有正、反比例意义的数量关系,也会解决生活中有关归一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主要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材由张大妈与李奶奶的对话引出求水费的实际问题,为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决,然后学习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加深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作较好的准备。

设计理念:《用正比例解决问题》导学设计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在任务的引导下,通过“读一读、理一理、列一列、比一比、议一议、想一想、用一用”等数学活动,自觉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并探究获得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在导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孩子的数学素养。

学习目标: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能判断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并能运用正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

2.经历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术法与比例法的区别和联系。

3.培养自主导学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任务:一、阅读理解(一)读一读,我会把上题的信息在表格中记录下来。

(二)理一理,要解决李奶奶家上个月水费的问题:1.可以先求,再求。

2.我还发现是一个固定的数,和成关系。

二、分析解答(一)列一列我能试着用上述两种不同思路解答:(二)比一比1.把两种解答想法与同学交流分享。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1]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1]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分析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

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同步导学案》人教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第三课时 成正比例的量

《同步导学案》人教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第三课时 成正比例的量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第三课时成正比例的量1、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

2、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图像。

3、重难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的方法。

知识导入数学课上,老师拿出一个量杯,一个玻璃杯,一把尺子,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一听做实验,大家立刻来了精神,都想到讲台上跃跃欲试。

老师让红红用量筒量出50毫升的水倒入玻璃杯中,让明明量出杯中水的高度,明明量得水高为2厘米。

老师说:“再加入50毫升水,看水面会有什么变化?”在红红往玻璃杯中加水的过程中,大家看到水面缓缓地上升,明明量了量水面上升到4厘米。

老师又说:“如果再加入50毫升的水,大家猜猜水面的高度为多少呢?”大家异口同声:“6厘米。

”果然如大家所料,红红又加了50毫升水后,明明测得水高为6厘米。

老师说:“继续猜想,如果我把加到200毫升、250毫升、300毫升,你们知道水的高度是多少厘米吗?”“知道,太容易了……老师说:“是呀,通过刚才的实验,大家发现了什么?”“我发现水的高度随着水的体积的增加而升高。

”“我发现水的体积与水的高度的比值相等。

”“我发现…..”老师微笑着说:“数学需要同学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不错,水的高度和体积正是因为具有同学们发现的这些特点,所以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是正比例关系。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和特征。

”知识讲解知识点一:正比例的意义体积和高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分析:首先计算相应的底面积,完成表格。

根据“底面积=圆柱的体积÷高”来计算,将计算出的数据填入表格。

然后观察比较表格中的数据,探究水的体积和高度的变化规律。

解析:因为杯子的底面积一定,所以水的体积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水的高度增加,体积也相应增加,水的高度降低,体积也相应减少,而且水的体积和高度的比值一定。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练习十一》精讲习题【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同步作业+答案】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练习十一》精讲习题【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同步作业+答案】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练习十一》精讲习题【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同步作业+答案】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练习十一,课本第63——64页。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本练习中典型习题的指导学习,理解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对本练习中典型习题的指导学习,理解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导学过程:
一、典型习题精讲1。

1.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

我国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在空中绕地球运行6周需要10.6小时,运行15周要用多少时间?
2.核对答案。

3.答疑,做重点知识点讲解。

记好用正比例知识解答问题的关键。

二、典型习题精讲2。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全套共59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全套共59课时

⼈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全套共59课时⼈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全套共59课时第⼀单元负数第⼀课时负数的认识【学习⽬标】1.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学会⽤正数、负数表⽰⽣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学习过程】⼀、知识铺垫1.⽣活中见过负数吗?它有什么含义呢?⼆、⾃主探究1.感知负数。

(1)-3℃和3℃表⽰的意思⼀样吗?请在温度计中表⽰出来。

我的结论:①-3℃表⽰,3℃表⽰;②它们表⽰的意义相反;(2)0℃表⽰什么意思?0℃表⽰淡⽔开始结冰的温度;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

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

⽐0℃⾼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般情况下正号可省略不写。

2.认识正负数(1)2000.00表⽰。

“500.00”与“-500.00”意义相同吗?我的想法:。

你能⽤⾃⼰的语⾔描述⼀下什么是正负数吗?。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

(3)你能试着把数分⼀分类吗?3.做⼀做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并填⼊相应的圈中。

三、课堂达标1.⽉球表⾯⽩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

2.通常,我们规定海平⾯的海拔⾼度为0⽶,珠穆朗玛峰⽐海平⾯⾼8844.43⽶,可以记作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约⽐海平⾯低155⽶,它的海拔⾼度应记作___________。

3.第⼀单元负数第⼆课时直线上的负数【学习⽬标】1.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逐步建构数的⽐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在活动中探究直线上表⽰正负数的⽅法,学会⽤正负数表⽰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知识铺垫1.填⼀填。

(1)⼀辆公共汽车经过某站台时有12⼈上车,记作()⼈;7⼈下车,记作()⼈。

(2)阳光⼩学今年招收新⽣300⼈,记作+300⼈,那么-420⼈表⽰()。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_反比例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_反比例导学案

第4单元比例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第6课时反比例【学习目标】1. 理解反比例的意义,体会两个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关系的条件,掌握反比例关系式。

2.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下面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为什么?(1)数量一定,单价和总价。

(2)总钱数一定,花的钱数和剩下的钱数。

二、自主探究1.学习例2:观察表中的数据,思考如下问题:(1)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吗?为什么?(2)水的高度是否随着杯子的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是怎么变化的?(3)求出相对应的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乘积分别是多少。

2.想一想:例1与例2有什么不同?3.尝试表达反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关系。

4.用字母表示反比例关系:三、课堂达标1.课本p51页第8题。

2.课本p51页第10题。

3.判断下面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或不成比例。

(1)烧煤的天数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煤的总量。

()(2)修路的总米数一定,修好了的米数和剩下的米数。

()(3)排印一本书,每页的字数和页数。

()(4)图上距离一定,实际距离和比例尺。

()(5)长方形的周长一定,它的长和宽。

()拓展提升:4.根据关系式填空: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效率等于工作时间如果()一定,()和()成反比例。

如果()一定,()和()成反比例。

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

摘一个崇高的目的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

大部分人往往对已经失去的机遇捶胸顿足,却对眼前的机遇熟视无睹。

这个世界不符合所有人的梦想、只是有人学会遗忘,有人却一直坚持。

如果你盼望明天,那必须先脚踏现实;如果你希望辉煌,那么你须脚不停步。

《同步导学案》人教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第四课时 成反比例的量

《同步导学案》人教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第四课时 成反比例的量

第四课时成反比例的量1、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认识成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成反比例关系的量的变化规律及特征。

2、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

3、重难点:理解反比例关系的意义,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

知识导入强强家的新居要装修了。

星期天,明明和爸爸去选地砖。

商城有5种型号的地砖,分别是900cm2、1000 cm2、450 cm2、1800 cm2、540 cm2。

爸爸说:“强强,帮爸爸算一下,如果选取其中的一种型号,分别需要多少块?”强强略作计算,回答道:“选900cm2的地砖需要600块,1000 cm2的地砖需要540块,450 cm2的地砖需要1200块,1800的地砖需要300块cm2,540 cm2的地砖需要1000块。

爸爸说:“强强算的真快。

每块地砖的面积与块数成反比例关系呀。

”强强听了爸爸的话,心想:“我们刚刚学过正比例关系的意义,那么什么是反比例关系呢?成反比例关系的两个量又有什么变化规律?”这节课我们就和强强一起来深入研究成反比例关系的意义和特征。

知识讲解知识点一:反比例的意义分析:首先计算相应的体积,完成表格。

根据“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来计算,将计算出的数据填入表格。

然后观察比较表格中的数据,探究水的高度和底面积的变化规律。

解析: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

底面积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积减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积的成绩一定。

点拨: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在例3中,高度和底面积成反比例关系,高度和底面积是成反比例的量。

如果用字母χ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χ×y =k(一定)。

知识点二:反比例关系的判断方法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分析:根据正比例关系的意义,我们要找的两种量必须是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东门口小学数学导学案
东门口小学数学导学案
东门口小学数学导学案
东门口小学数学导学案
2
2.交流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把它改写成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形式,通过解已学过的方程,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导汇报展示】(预设约10分钟)
小组派代表汇报【汇报展示】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分别是和,等号两边的比值都是3,这个比例可能是
()或()。

【导课堂练习】(预设约7分钟)
1、独立完成
2、交流、点评【达标检测】
1、解下面的比例。

2、按照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1)
(2)
【导课堂总结】
(预设约6分钟)
想一想,解比例的
关键是什么?
【拓展延伸】
东门口小学数学导学案
东门口小学数学导学案
东门口小学数学导学案
东门口小学数学导学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2.1 正比例-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2.1 正比例-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2.1 正比例-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正比例关系的概念。

2. 能够辨识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3. 能够运用正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观察和分析,归纳出正比例关系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正比例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2. 正比例关系的辨识和应用。

教学难点1. 正比例关系的辨识。

2. 正比例关系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一辆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两种量之间的关系。

2. 新课导入- 讲解正比例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 利用实例,如“一本书的页数和字数的关系”,讲解正比例关系的辨识。

3. 案例分析- 分析几个实例,让学生辨识哪些是正比例关系,哪些不是。

- 引导学生思考正比例关系的应用。

4. 实践操作-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数据,找出正比例关系。

- 引导学生运用正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反思-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实例,找出正比例关系,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让学生在观察和分析中理解正比例关系,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因为这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一辆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两种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当你们家的汽车行驶的时间变长时,它所行驶的路程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正比例关系的概念。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导学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导学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

2.能够灵活运用比例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1.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2.比例的计算方法。

3.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比例进行解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生活案例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比例的意义和应用场合。

2. 比例的定义和性质比例是指两个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比例的计算方法是比较两个量的相对大小关系。

3. 比例的计算方法3.1 基本比例比例的基本形式为a:b,表示两个量之间的比率关系。

3.2 比例的扩大和缩小当两个量的比例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乘以相同的系数来扩大或缩小比例。

4. 实际问题中的比例运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如何应用比例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练习与检测练习一1.甲乙两人的身高比例是3:4,已知乙的身高是160厘米,求甲的身高。

2.一个矩形的长和宽的比是5:3,如果长是15厘米,求矩形的宽。

练习二某班同学中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2:3,如果男生有30人,求女生的人数。

检测题1.一本书的原价是40元,现在打八折出售,打完折后的价格是多少?2.小明和小华的身高比是4:3,如果小明的身高是120厘米,求小华的身高。

五、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题目。

2.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比例进行解决问题。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设计,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但在实际解决问题时还存在一定困难。

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掌握好比例的相关知识。

抽屉原理导学案

抽屉原理导学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抽屉原理”导学案【学习目标】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水平..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把3本书放入两个抽屉里..有几种方法..试试看。

请把操作结果记录下来.()()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本书。

二、合作学习:1、学习例 1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里,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几枝铅笔呢..小组合作用直观操作的方法完成并作好记录。

()讨论:1、怎样才能使放得最多的文具盒里尽量少放笔呢..假如我们先让每个文具盒里放()枝笔,最多放()枝。

剩下的()枝还要放进其中的一个文具盒。

所以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枝笔。

..2..、你能用一句较完整的话概括这个现象吗?想一想:把5枝笔放在4个文具盒里,还是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了2枝笔,.为什么?列式计算( )做一做. 7只鸽子飞回5个鸽舍..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

为什么..?列式计算.( )2、学习例2..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书。

为什么?假如一共有7本书会怎样呢. 9本呢?列式计算( )做一做. 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多少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为什么..?想:我们先让一个鸽舍里飞进2只鸽子.3个鸽舍最多可飞进()只鸽子.还剩下()只鸽子,无论怎么飞,所以至少有()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笼子里。

列式计算. ( )3、小组讨论.观察比较上面的几道题,你有什么发现,想好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4、小结..抽屉原理m÷n=a…… b(m>n>1 ).把m个物体放进n个抽屉里.m>n>1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个物体。

至少数=()+()三、巩固练习.1、咱们班上有59个同学,至少有()人在同一个月出生。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资料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资料
4、比例尺表示图上1cm代表实际km.
【导课堂探究】
(预设约10分钟)
1、生独立完成
2、组内交流
【合作探究】
1.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地图说说什么叫比例尺?它表示什么意思?
2.是什么比例尺?表示什么意思?
【导汇报展示】
(预设约10分钟)
小组派代表汇报
【汇报展示】
全班交流有疑问的题目,然后全班展示。
【导课堂练习】
四步:(学、交、练、导)
学习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正确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学习难点
设未知数时长度单位的使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师导案
生学案
【导自主学习】
(预设约7分钟)
(一)填空.
1千米=()米
1分米=()厘米
1米=()分米
1厘米=()毫米
30米=()厘米300厘米=()分米
15千米=()厘米40毫米=()厘米
五环:自主学习(初懂、初会)——合作探究(学懂、学会)——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学实、学活)
四步:(学、交、练、导)
学习重点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学习难点
会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师导案
生学案
【导自主学习】
(预设约7分钟)
1.什么叫做比?
2.什么叫做比值?
(预设约7分钟)
1、独立完成
交流、点评
【达标检测】
1、一个圆柱形零件的高是5MM,在图纸上的高是2CM。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2、完成P56页第1、2题。
【导课堂总结】
(预设约6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门口小学数学导学案
东门口小学数学导学案
东门口小学数学导学案
东门口小学数学导学案
小组派代表汇报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分别是
1
4和
1
5,等号两边的比值都是3,这个比例可能是
()或()。

【导课堂练习】(预设约7分钟)
1、独立完成
2、交流、点评【达标检测】
1、解下面的比例。

2、按照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1)
(2)
【导课堂总结】
(预设约6分钟)
想一想,解比例的
关键是什么?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解比例
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导后反思:
东门口小学数学导学案
东门口小学数学导学案
东门口小学数学导学案
东门口小学数学导学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