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归纳
急危重症护理学知识点总结以及教案
急救护理学1、市区急救的反应时间是15分钟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组成: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救护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
作用:既适合于平时的急诊医疗工作,也适合于大型灾害或意外事故的急救。
3、院前急救:也称院外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的统称,即在患者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4、急诊护理工作的具体目标及措施:(选择)P18(1)、稳定急诊护理专业队伍(2)、提高分诊准确率(3)、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4)、完善急救备用物资管理机制(5)、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6)、提高急诊患者的住院率(7)、规范护理文书(8)、保证互换沟通通畅5、ICU的人员编制:床位:医生人数=1:0.8以上床位:护士人数=1:2.5-3以上ICU 收治对象:(1)、创伤、休克、感染等引起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心肺复苏后需要对其功能进行较长时间支持者(3)、严重的多发伤、复合伤(4)、物理、化学因素导致疾病症,如中毒、溺水、触电、虫蛇咬伤和中暑患者(5)、有严重并发症的心肌梗死、严重的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各种术后重症患者或年龄较大,术后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高危患者(7)、严重水、电解质、渗透压和酸碱失衡者(8)、严重的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甲状腺、肾上腺和垂体等分泌危象患者(9)、各种原因大出血、昏迷、抽搐、呼吸衰竭等各系统器官功能不全需要支持者(10)、脏器移植术后及其他需要加强护理者6、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病情危重,机体抵抗力低下,易感性增加感染患者相对集中,病中复杂各种进入性治疗、护理操作较多多种耐药菌在ICU7、检伤分类的原则:(1)、优先救治病情危重但有存活希望的伤病员(2)、分类时不要在单个伤病员身上停留时间过长(3)、分类时只做简单可稳定伤情但不可过多消耗人力的急救处理(4)、对没有存活希望的伤病员放弃治疗(5)、有明显感染征象的伤病员要及时隔离(6)、在转运过程中对伤病员动态评估和再次分类以上仅用于灾难或突发事件医疗资源不足的,无法满足每个伤病员的就只需求时,为最大提高伤病员存活率的情况。
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
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掌握院前急救的概念、原则掌握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特点、程序熟悉院前急救护理体检掌握院前急救救护要点及途中监护掌握护士在灾难救援不同阶段的角色;熟悉灾难后急性应激障碍的心理干预原则和常用方法; 了解急诊科的布局与设施;掌握急救绿色通道、急诊分诊、灾难护理概念; 掌握急诊科的工作任务;掌握急诊护理应急预案编写及实施基本则; 了解常用抢救药物种类及作用范围。
能说出心搏骤停、心肺脑复苏的概念了解心搏骤停的原因掌握心搏骤停的类型及临床表现掌握基础生命支持的方法学会徒手心肺复苏的操作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有关技术指标掌握简易呼吸器的使用掌握心肺脑复苏的药物治疗了解控制气道的方法掌握ICU的模式;ICU设置;ICU院内感染的管理。
了解ICU的概念;ICU的布局;ICU工作制度:组织领导、管理制度熟悉ICU收治范围;收治原则、收治对象、转出原则。
第十四章:掌握:危重症患者有创血压监测、CVP监测、呼吸容量监测、脉搏饱和度监测、呼吸力学监测、动脉血气分析监测、颅内压监测、尿液监测、血生化监测、肝功能监测。
了解: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ECG监测、呼吸运动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神经系统体征动态检查、酸碱平衡监测。
脑电图监测、脑血流监测、脑氧供需监测、胃肠粘膜内pH监测,水电解质平衡监测。
熟悉:第九章:掌握多发伤、复合伤、多处伤及联合伤的概念掌握多发伤的临床特点掌握多发伤的抢救原则及救护要点熟悉创伤的分类熟悉常见的几种评分方法熟悉多发伤的诊断标准了解创伤的现状第十五章:掌握监护要点熟悉概念与诊断标准了解病因及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掌握急性中毒的概念了解中毒的病因与中毒机制熟悉急性一氧化碳及镇静催眠药中毒的急救原则及护理要点掌握急性中毒急救原则及护理要点掌握有机磷杀虫药中毒临床表现与急救原则第十一章:了解病因及发病机制熟悉中暑、淹溺、触电的概念熟悉临床表现掌握救护原则学会相应病人的护理要点第十八章:了解气管内插管术的适应症、禁忌症熟悉气管内插管术操作方法及常见并发症掌握气管内插管术的物品准备及插管注意事项熟悉气管异物清除术熟悉静脉穿刺置管术的适应证、物品准备掌握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并发症及护理要点掌握冲、封管技术要点掌握常用止血包扎的方法掌握包扎、固定、搬运的注意事项熟悉出血部位的判断、止血方法的选择熟悉常见部位骨折的临时固定方法了解特殊伤员的搬运方法掌握机械通气常用参数设置; 机械通气并发症及处理措施;机械通气的观察及护理熟悉机械通气常用的呼吸模式,机械通气的概念、目标、适应证、禁忌证了解呼吸机的类型,呼吸机的撤离和消毒。
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归纳
院前急救的任务:包括对平时呼救患者的院前急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害性事故发生时的紧急救援、特殊任务时的救护值班、通讯网络中的枢纽任务以及急救知识的普及等1.急诊留观室和急诊病房护士与病床之比为0.5:1,急诊抢救室和监护室护士与病床比为2.5~3:1,急诊患者与护士比例为10:1.急诊科应有固定的急诊医生,且不少于在岗医生的75%.急诊医生需3年工作经验.2.急救绿色通道范围:各种急危重症患者、无家属陪同且需急诊处理的患者、批量患者检伤伤:检伤分类原则:①简单分类,快速治疗;②优先救治病情危重但有存活希望的伤员;③没有存活希望的放弃治疗;④有感染征象的及时隔离;⑤动态评估START分类方法:即简单分类、快速救治.根据对伤病员的通气、循环和意识状态进行快速判断,将伤病员分为红色组(立即处理、1h内)、黄色组(延迟处理、2h内)、绿色组(轻伤)、黑色组(死亡).强调在每位伤病员身上评估和处置的时间不超过30秒.START分类流程:行走、呼吸、呼吸频率(30次/分为界)、脉搏、意识.P324检伤分类的标志:红色(危重伤、1h内)、黄色(中重伤、4~6h)、绿或蓝色(轻伤)、黑色(致命伤).1.急诊分诊:是指对病情种类和严重程度进行简单、快速的评估与分类,确定就诊的优先次序,使患者因为恰当的原因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治疗区获得恰当的治疗与护理的过程,亦称分流.2.五级分类:Ⅰ级-危殆:生命体征不稳定,立即救治,颜色色.Ⅱ级-危急: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在15分钟内给予紧急处理,颜色为橙色Ⅲ级-紧急:病情有潜在加重的危险,但生命体征稳定,等待时间不超过30分钟.颜色为黄色.Ⅳ级-次紧急:生命体征稳定,预计没有严重并发症,时间以不超过2小时.颜色为绿色Ⅴ级-非紧急:轻症,预计病情不会加重.时间以不超过4小时.颜色为蓝色.3.分诊程序:分诊问诊,测量生命体征,分诊分流,分诊护理,分诊记录4.分诊注意事项:1先抢救后补手续2不一定经过分诊处才能进抢救室3保证分诊准确,合理利用资源4分诊错误,按首诊责任制处理5遇成批伤员报告上级第八章1.心搏骤停(SCA):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是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由心脏原因引起的死亡.2.引起心搏骤停的4种常见心律失常:室颤、无脉性室速、无脉性电活动、停搏.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①意识丧失,或全身短暂性抽搐②心音消失、脉搏摸不到、血压测不出③呼吸断续,呈叹息样或短促痉挛性呼吸,随后呼吸停止④面色苍白或发绀⑤瞳孔散大、固定.停搏4-6分钟,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损伤冠心病是造成心搏骤停的最主要原因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胸外按压(C)开放气道(A)人工呼吸(B)有条件时可考虑除颤(D 高质量心肺复苏的要求①按压速率至少每分钟100次②成人按压幅度至少5cm,婴儿和儿童至少为胸廓前后径的1/3③保证每次按压胸部回弹④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中断控制在10秒以内⑤避免过度通气有效胸外按压的指标①肢体出现无意识的挣扎动作②自主呼吸逐渐恢复③触摸到规律的颈动脉搏动,可测出血压,收缩压60mmHg左右④面色转为红润⑤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应恢复⑥心电显示明显的RS波.开放气道的方法包括:仰头抬颈法,仰头举颏法,双手托颌法适用于疑有颈椎损伤者人工呼吸的频率:首次人工通气为2次,每次通气在1秒以上,吹气量一般不超过1200ml.自主循环存在时,10~12次/分,每5~6秒给予人工通气1次,婴儿和儿童12~20次/分.除颤:最有效的方法,除颤之后立即给予5个循环30:2的高质量cpr.双向波120j单向360j 临床死亡标准:①患者对任何刺激无反应②无自主呼吸③无循环特征,无脉搏,血压测不出④心肺复苏30分钟后心脏自主循环仍不恢复,心电图为一直线三个以上导联CPR标准用药:①室颤和无脉性室速: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每3~5分钟重复或血管加压素40U静推,单次用药加用胺碘酮300mg静推,每3~5分钟重复150mg,或利多卡因50~100mg静推,每3~5分钟重复一次.第九章1.分类核查表中列出危及生命的条件包括:①收缩压<90mmHg、脉搏>120次/分和呼吸>30次/分或<12次/分②头、颈、胸、腹或腹股沟部穿透伤③腕或踝以上创伤性断肢④连枷胸⑤两处或两处以上长骨骨折⑥3米以上高空坠落伤.创伤评分的指标:①院前评估:注重生理的评估②院内的评估:注重解剖和损伤类型的评分③ICU评分:综合生理、年龄及既往史健康史的评分4.多处伤:是指同一解剖部位或脏器发生两处或两处以上的创伤.5.复合伤:是指两种以上的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损伤6.联合伤:是指创伤造成膈肌破裂,既有胸部伤,又有腹部伤,又称胸腹联合伤.初级评估:A气道B呼吸C循坏D能力丧失E暴露F跟进G关怀措施H病史I检查多发性创伤的救治原则:1抢救与伤情评估同步进行2详细诊断与确定性治疗,须在抢救有一定成效后进行3排险后施救4先救命后治伤5先施救后转送6转送与监护急救相结合救治程序:现场救治、转送、急诊科救治现场救护的原则:先抢救生命,后保护功能;先重后轻,先急后缓.伤口处理:1不要随意去除伤口内异物和血凝块2创面中外露的骨头禁止现场纳回3有骨折伤员进行临时固定4脑组织脱出,先在伤口周围加垫圈保护脑组织,禁止加压.第十章呼吸困难病情严重程度与判断:说话方式、体位呼吸困难即刻护理与救治原则:原则:保持呼吸通畅,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纠正酸碱平衡.①氧疗护理:高浓度给氧FiO2>50%,常用机械通气应用小潮气量及呼气末正压PEEP②取舒适体位,建立静脉通路③接触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通畅,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④心电监护⑤做好隔离措施急性胸痛疼痛评估:凡表现面色苍白、出汗、发绀、呼吸困难及生命体征异常的都处于危急状态主动脉夹层疼痛最严重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T和ICT动脉造影是确诊方法,超声心动图能确定主动脉夹层内膜裂口ACS的疼痛性质:①心绞痛和心肌痛:呈压榨样痛伴有压迫窒息感②主动脉夹层:突发胸背部撕裂样剧痛③肺栓塞:胸膜炎性胸痛或心绞痛样疼痛胸痛护理措施:安静卧床休息;双鼻道面罩吸氧,使血氧饱和度大于94%;连接心电监护仪器;描记12或18导联心电图;建立静脉通路;做好处理并发症的准备;做辅助检查癫痫的救治原则与护理措施:原则:以药物治疗为主,控制发作次数,迅速终止持续状态的癫痫发作,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和心肺功能支持,处理并发症护理:立即平卧于安全处,头偏向一侧,防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用压舌板或毛巾塞入患者上下臼齿之间;建立静脉通道;血气分析并上心电监护仪第十一章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中暑原因暑热天气、湿度大、无风高温环境临床表现1.先兆中暑:大汗、口渴、头晕、眼花、耳鸣、四肢无力、胸闷、心悸、恶心、注意力不集中.体温正常或略升高<38℃.脱离高温环境,短时间休息可恢复.2.轻度中暑:除先兆中暑的症状外,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至38℃以上.早期周围循环衰竭表现:恶心、呕吐、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进行及时有效处理,数小时可恢复.3.重度中暑热痉挛heatcramp多见于健康青壮年高温环境下剧烈运动或劳动,大量出汗,仅补充水而补盐不足,造成低钠、低氯血症肌肉痉挛热衰竭heatexhaustion多见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者出汗过多,失钠失水严重,补充不足,引起循环血量不足,有明显的脱水征热射病heatstroke核心体温大于41°中暑的现场救护1脱离高温环境将病人搬离高温环境,置于阴凉通风处,平卧位,解开或脱去外衣2补充液体饮用含盐的清凉饮料、淡盐水、西瓜、绿豆汤等,服用仁丹、人丹、十滴水、霍香正气散等;用清凉油、风油精涂擦太阳穴等.3降温反复用冷水擦拭全身,直至体温低于38℃,扇子、电风扇、空调等物理降温4早期循环衰竭可静滴5%葡萄糖盐水500~1000ml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经以上处理后均可恢复.医院内救护1降温:迅速降温是抢救重度中暑的关键1物理降温2药物降温3降温效果监测4对症及支持治疗5防治并发症急性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机制:抑制体内胆碱酯酶活性1.毒蕈碱样症状M样症状可引起呼衰,可用阿托品对抗2.烟碱样症状N样症状心律失常.不可用阿托品辅助检查:全血胆碱酯酶活性CHE测定,轻度70-50中度50-30重度30以下急性中毒的救治原则1立即终止接触毒物2清楚尚未吸收的毒物3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除4应用特效解毒剂5对症治疗一立即终止接触毒物1.迅速脱离有毒环境2.维持基本生命体征二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1.吸入性中毒应移离中毒现场,尽早吸氧2.接触性中毒应用大量清水冲洗,忌用热水3.食入性中毒催吐、洗胃、导泻、灌肠、吸附剂三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除血液透析应对小分子毒物在12h内进行;血液灌流对水溶脂溶性有吸附作用;血浆置换蛋白结合率高,大分子物质洗胃适应症:除腐蚀性毒物中毒外的所有服毒者.一般在服毒6小时内洗胃效果最好.超过6小时仍需洗胃.对昏迷、惊厥患者洗胃时应注意保护呼吸道,避免发生误吸.禁忌症:吞服强腐蚀性毒物.正在抽搐、大量呕血者.原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或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病史者.洗胃的注意事项1体位:头低左侧卧位2洗胃液:一般选择清水或生理盐水3每次灌洗量300~500ml,温度25~38℃4洗胃原则:先入后出、快进快出、出入基本平衡5洗胃至排出的液体澄清无味时可停止洗胃液选择:1保护剂:牛奶、蛋清腐蚀性毒物,保护胃粘膜2溶剂:石蜡油汽油、煤油等有机溶剂3吸附剂:药用炭阿托品化的表现:口干、皮肤干燥、腺体分泌减少;心率增快;瞳孔较前扩大;颜面潮红;肺部湿罗音消失5应用解毒剂的原则早期、足量、联合、重复用药早期:洗胃时应用足量:阿托品化联合:复能剂与阿托品并用重复:根据胆碱酯酶活性或临床表现,持续给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预防:空气消毒、人员管理、呼吸道管理、防止误吸、口腔护理、机械通气护理第十八章常用急救技术口咽通气管OPA不可用于清醒或半清醒的患者,防止因刺激引起恶心呕吐,甚至喉痉挛,或使OPA移位而致气道梗阻.长度为口角至耳垂或下颌角的距离,选择的原则是宁长勿短,宁大勿小.OPA不需要固定.鼻咽通气管NPA不可用于颅底骨折、脑积液耳漏者,鼻腔各种疾患,鼻腔出血或有出血倾向者.长度为鼻尖到耳垂的距离.置管成功后需要用胶布或系带妥善固定于鼻侧部,防止滑脱.气道异物清除术—Heimlich手法海姆立克异物阻塞呼吸道的判断:1意识清醒者,进食时,突然用力咳嗽,呼吸困难,或无法说话和咳嗽,出现痛苦表情和用手掐住自己的颈部窒息痛苦样表情:手掐咽喉部“V”型手势,即Heimlich征象2亲眼目睹异物被吸入者.3昏迷患者在开放气道后,仍无法进行有效的通气者.4患者具有不能说话或呼吸,面色、口唇青紫,失去知觉等症象.除颤经典三部:选择能量、充电、放电适应症:心室颤动、心室扑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指压法:是用手指、手掌或拳头压迫伤口近心端动脉经过骨骼表面的部位,阻断血流流通,达到止血的目的.适用于中等较大及大范围静脉毛细血管出血.出血位置—压迫动脉:头顶部—颞浅动脉,颜面部—面动脉,头颈部—单侧颈总动脉,头后部—枕动脉,肩部、腋部—锁骨下动脉,上臂—腋动脉,前臂—肱动脉手部—尺、桡动脉,大腿—股动脉,小腿—腘动脉,足部—胫前、胫后动脉.使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1部位正确2压力适当3下加衬垫.4控制时间5定时放松6标记明显7做好松解准备.包扎的注意事项:1包扎伤口前先行简单清创并盖上消毒敷料2包扎要牢固、松紧适宜3皮肤皱褶处与骨隆突处放衬垫4从远心端向近心端包扎,包扎四肢时指趾外露5绷带固定时结应打在外侧面6解除绷带时,先解开固定结或取下胶布,然后双手互相传递松解,亦可用剪刀剪开.固定的注意事项:1先止血再包扎后固定2疑有骨折按骨折处理3夹板长度、宽度适中.下肢骨折夹板长度必须超过骨折上、下两个关节,固定时除骨折部位上下两端外,还要固定上下两关节4夹板与皮肤之间加衬垫5固定应松紧适度,肢体骨折固定时一定要将指端露出,以便随时观察末梢血液循环情况6固定后避免不必要的搬动.第十九章机械通气主要参数Paco2、Pao2机械通气的目的1.改善通气功能,通过呼吸机正压通气2.改善换气功能,通过呼气末正压3.减少呼吸功耗,减少呼吸肌做功呼吸机类型:定压型、定时型、混合型、定容型机械通气的基本模式及其适用情况1控制通气CV:适用于严重呼吸抑制或呼吸停止的患者,如心搏呼吸骤停、严重脑外伤等情况2辅助通气AV:适用于呼吸中枢驱动正常的患者,如COPD急性发作、重症哮喘等4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用于长期带机患者的撤机机械通气参数的设置与调整1潮气量VT:避免平台压超过30-35cmH2O根据动脉血气分析调整COPD、支气管哮喘患者选用较大潮气量.3吸气压力:成人15~20cmH2O,小儿12~15cmH2O4呼吸频率f:成人12~20次/分7吸呼比I:E:1:1.5~28触发灵敏度:压力触发常为-0.5~-1.5cmH2O,流速触发常为2~5L/min10呼气末正压PEEP:作用是使萎缩的肺泡复张,增加功能残气量,提高肺顺应性,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初设在5cmH2O,然后根据氧饱和度进行调整.PEEP禁忌症:严重循环功能衰竭;低血容量;肺气肿,肺大泡;气胸和支气管胸膜瘘机械通气的并发症:1.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包括气压伤、容积伤、萎陷伤、生物伤措施:避免高潮气量和高平台压,吸气末平台压不超过30-35cmH2O;设定合适PEEP;出现张力性气胸应立即行胸腔闭式引流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指机械通气48小时后发生的院内获得性肺炎措施:①半卧位,床头抬高30-45;②避免镇静时间过长和程度过深;③避免口咽部和胃内容物反流入口腔误吸;④规范使用呼吸机管道;⑤做好口腔护理;⑥尽早撤机撤机指征:1导致机械通气的病因好转或祛除2氧合指标:PaO2/FiO2>150~200mmHg,PEEP≤5~8cmH2O,FiO2≤40%~50%,pH≥7.25.3血流动力学稳定,没有心肌缺血动态变化,临床上没有显着低血压.4有自主呼吸能力和较强的咳嗽能力撤机方法:1.直接撤机:适应症:原心肺功能好,支持时间短的患者.2.呼吸模式过渡:适应症:原心肺功能较差,支持时间较长的患者.3.间接撤机:。
整理:急危重症护理学考试重点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急危重症护理学考试重点名解:【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即将院前急救、急诊科救治、ICU或冠心病监护治疗病房(CCU)救治组建成一个完整体系,建立起网络系统,重视现场急救和急危重症护理教育。
P2【院前急救】:也称院外急救,是指经过专门受训的人员,在现场和途中对各种遭受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的患者进行的医院前急救。
P7【心肺脑复苏CPCR】: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及保护恢复大脑功能的复苏技术。
P16【心肺复苏术CPR】:是针对心跳和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
P36【心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
P36【急性中毒】大量毒物短时间内经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致使机体受损并发生功能障碍。
P66【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部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意识恢复后,经过2~60天的假愈期后出现一系列的精神神经症状,即~。
【意外伤害】:突然发生的各种灾害或事故对人体所造成的损伤,包括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
【中暑】:是指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水盐代谢异常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类型。
患者体温急剧升高达到41℃以上,典型临床表现为高热、无汗和意识障碍。
常在高温中老年、体弱、慢性病患者最容易发生。
【急救绿色通道:】即急救绿色生命安全通道,是指对急危重症患者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的原则,医疗相关手续酌情补办。
【重症监护病房EICU:】是根据急救科(室)的工作性质和特点而设立的,主要收治严重的创伤、随时有生命危险或病情危重、需要监护抢救的患者。
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
1.现场评估:①快速评估造成事故、伤害及发病的原因,有否存在对救护者、病人或旁观者造成伤害的危险环境。
②快速评估危重病情,包括对意识、呼吸、气道、循环等几方面进行评估。
意识:先判断神志是否清醒,如对病人呼唤、轻拍面颊,推动肩膀时,病人会有睁眼或有肢体运动等反应。
气道:保持气道通畅是呼吸的必要条件。
如有病人有反应但不能说话,咳嗽,出现呼吸困难,可能存在气道梗阻。
呼吸:一看(胸廓有无起伏)、二听(有无呼吸音)、三感觉(有无气流感)。
循环:常规触摸桡动脉,如未触及,应触摸颈动脉或股动脉,婴儿触摸肱动脉。
桡动脉触摸不清,说明收缩压<80mmHg。
2.转用工具的特点:①担架转运:较舒适平稳,一般不受道路、地形限制,速度慢、人力消耗大,而且受气候条件的限制。
②汽车转运: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影响小,但易发生晕车、出现恶心、呕吐,甚至加重病情。
③轮船、汽艇转运:轮船运送平稳、但速度慢,遇风浪颠簸厉害,极易引起晕船。
汽艇运送速度快,一般用于洪涝灾害时的运输工具。
④飞机转运:速度快、效率高、平稳,不受道路、地形的影响。
但对肺部病变、肺功能不全的病人不利。
3.急诊科的任务:①接受紧急就诊的各种病人;②接受院外救护转送的伤病员;③负责对急诊和院外转送到急诊科的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④承担灾害、事故的急救工作;⑤开展急救护理的科研与培训。
4.急诊护理工作的特点:急、忙、杂。
5.ICU控制感染:①ICU病室应设单间用以收拾严重创伤、感染及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有较好的空气净化装置,入口处铺设吸尘胶垫;②限制人员出入;③严格更衣、换鞋制度;④养成勤洗手习惯,病室内应有洗手池,最好是感应水龙头,查房时使用免洗手部消毒剂;⑤保持创面、穿刺和插管部位无菌;⑥力求使用一次性医疗护理用品;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⑧重视室内卫生;⑨限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合理应用抗生素;⑩引流液和分泌物常规并反复做培养;(11)每日早、晚两次清洁口腔,漱口或口腔护理。
急危重症护理学知识点总结以及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学知识点总结以及教案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护理学科,主要研究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管理。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知识点涵盖了急危重症的病情评估、呼吸支持、心脏监护、神经监护、消化系统护理、肾脏护理等方面。
下面是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知识点总结以及教案。
一、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知识点总结:1.病情评估:(1)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呼吸频率、心率、体温和血压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和变化。
(2)神经系统评估:包括意识水平、瞳孔反应、肌力等方面的评估,判断患者是否有神经系统损伤。
(3)肺部评估:包括呼吸音、呼吸困难程度、气道管理等方面的评估。
(4)心脏评估:包括心率、心律、心音的评估,及时发现心脏问题。
2.呼吸支持:(1)氧气给予:根据患者的氧饱和度和呼吸状态决定给氧方式和浓度。
(2)呼吸机辅助通气:根据患者的呼吸状态和氧饱和度决定是否需要机械通气。
(3)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对呼吸道阻塞严重患者进行气道管理。
3.心脏监护:(1)心电图监测:监测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和缺血。
(2)血钾监测:监测血钾水平,及时发现高钾或低钾情况。
4.神经监护:(1)瞳孔监测:监测瞳孔大小和光反应,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等情况。
(2)神经系统评估:评估患者的意识水平、肌力、反射等,判断神经系统功能。
5.消化系统护理:(1)肠内营养:对于不能口服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以维持营养平衡。
(2)胃肠减压:对于胃肠道积气或肠梗阻的患者,进行胃肠减压以缓解症状。
6.肾脏护理:(1)尿量监测:监测患者尿液输出情况,及时发现尿量减少或增多的情况。
(2)肾功能监测:监测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判断肾功能是否正常。
二、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体系。
2.掌握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评估方法和护理技术。
3.能够正确使用常见的急危重症护理设备和药物。
教学内容: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述:(1)定义和范围(2)重要性和应用领域2.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评估方法:(1)生命体征监测:呼吸频率、心率、体温和血压的监测方法和意义。
急危重症
1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2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3院前急救也称院外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即从患者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在一阶段的救护。
院前急救的任务及工作范围:(1)为院外呼救的患者提供院前急救(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害性事故发生时的紧急救援(3)执行特殊任务时的救护值班(4)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5)通讯网络中的枢纽任务院前急救的模式:独立型、指挥型、院前型、依托型、附属消防型4医院急诊科:是急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呢不仅承接院前急救任务,同时还是医院内急救的一线,24小时不间断的对来医院的各类急危重症患者实施急救。
医院急诊科的主要任务:(1)急诊医疗(2)急救医疗(3)教学培训(4)科研(5)灾害事故的紧急救护任务5 分级分区就诊:患者病情分四级(Ⅰ级是濒危患者,Ⅱ级是危重患者,Ⅲ级是急症患者,Ⅳ级是非急症患者)急诊科分三大区(红区:抢救监护区,适用Ⅰ和Ⅱ级)(黄区:密切观察诊疗区,适用于Ⅲ级)(绿区:Ⅳ级患者诊疗区)ICU的布局:21-24页6 急诊分诊:是指急诊患者到达急诊科后,由分诊护士快速、准确的评估其病情严重程度,判别分诊级别,根据不同等级安排就诊先后秩序及就诊区域,科学合理的分配急诊医疗资源的过程。
7 分诊过度:特别是分诊二三级时,可能增加急诊医生和护士在单位时间内的急诊工作量而导致急诊资源的浪费。
分诊不足:可能使重症患者因等待过久而延误治疗。
NEWS评分、分诊流程:70-71页8 急诊护理最初评估:初级评估和次级评估初级评估包括:(1)气道及颈椎(2)呼吸功能(3)循环功能次级评估包括:(1)问诊(2)生命体征(3)重点评估初级评估中开放气道常用方法:可仰头抬颌法或托颌法评估患者神志可用:清、声、痛、否(AVUP)法9 心搏骤停(CA):是指心脏有效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是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自己整理)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危急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院外急救:pre-hospital emergemcy medical care)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即在患者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 EMSS)包括院前救护、院内急诊科救治、危重症监护(ICU)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完整体系。
加强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是应用现代危重病医学理论,集具有抢救危重病人经验的专业人员和现代化的监测与治疗仪器为一体,加强对危重病人的集中治疗、监测及护理,以取得最为有效的救治效果的一种特殊场所。
床位设置一般综合性医院综合ICU床位数量占全院总床位的2%~8%,床位使用率以75%为宜,ICU每张床位占地面积15~ 18平方米,室温保持在22.5~25.50C,湿度以55%~65%为宜人员编制医生:床位为0.8~1:1 护士:床位为 2.5~3:1ICU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以质量为第一的原则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以预防为主的原则院外急救:广义:指伤病员在发病或受伤时,由医护人员或目击者对其进行必要的急救,以维持基本生命体征或减轻痛苦的医疗活动和行为的总称狭义:指有通讯、运输和医疗基本要素所构成的专业急救机构,在病人到达医院前实施的现场救治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区别:有否公众参与猝死--最佳抢救时间4min严重创伤--抢救的黄金时间1h特点:突发性紧迫性艰难性复杂性灵活性院外急救的原则:先排险后施救先重伤后轻伤先施救后运送急救与呼救并重转运与监护急救相结合紧密衔接、前后一致验伤与颜色标记卡:绿色标记卡—轻伤员意识清楚,多处软组织损伤,无需特殊治疗;黄色标记卡—重伤员需手术治疗,但可拖延一段时间;红色标记卡—危重伤员因窒息、心搏呼吸骤停、大出血及休克等造成伤员有生命危险,需立即行紧急抢救性手术以控制大出血和改善通气者黑色标记卡—死亡我国院外急救的组织形式:广州模式重庆模式上海模式北京模式深圳模式香港模式电击除颤的时机——尽早除颤原则●室颤、无脉性室速应迅速除颤除颤位置:胸骨右缘锁骨下方,另一个在左乳头外侧即左腋前线第五肋间能量选择:单相波非同步,直接360J双相波非同步,120~200J若不清楚类型——200J开始,直至360J避免接触患者——周围的人包括自己均不接触病人及床单位除颤和CPR的选择:推荐除颤和CPR的联合●先除颤还是先CPR?成人(≥8岁)①<5min的猝死:先除颤②> 5min的猝死:先CPR(2min/30:2×5)后除颤儿童(1~8岁):同成人②婴儿(<1岁)不适用AED1次电击还是3次电击方案?——所有室颤/无脉室速,均采用1次电击策略单次电除颤→5个CPR循环→检查循环情况(包括心律和脉搏)心肺复苏有效指标:1.可扪及大动脉搏,收缩压大于60mmHg2.缺氧情况明显改善,面色红润3.瞳孔由大变小,对光反射恢复4.有知觉反射、呻吟,意识障碍程度变浅5.出现自主呼吸常用药物肾上腺素:●首选药物,适用心脏停顿、显著的心动过缓、过敏性休克●用药原则:早期、大剂量、连续使用首剂1mg,每隔3~5分钟重复给1~3mg,不再建议在无脉性心电活动和心室停顿中常规性采用阿托品胺碘酮●适用于反复电除颤和利多卡因治疗无效、CPR和血管加压药无反应的室颤,或无脉室性心动过速患者。
急危重症护理学知识点汇总-2023年个人用心整理
急危重症护理学一、名解1、P3-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护、重症监护室救护和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这既适用于日常的急诊医疗,也适用于大型灾害和意外事故的急救。
2、P5-院前急救:是指对急、重、危伤病员在进入医院前所进行的医疗救护,包括现场的医疗救护、运送和途中监护等环节。
3、P9-心搏骤停:指心脏在严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突然停止跳动而不能排出足够的血液,引起全身缺血、缺氧。
4、P10-心肺复苏(CPR):指针对心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急救措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或其他方法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最终恢复心脏自主搏动,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并最终恢复自主呼吸,达到挽救生命的目的。
心肺脑复苏(CPCR):使心搏、呼吸骤停的病人迅速恢复循坏、呼吸和脑功能的抢救措施。
完整的CPCR包括三个环节:基础生命支持(BLS)、高级心血管支持(ACLS)和心搏骤停后的综合治疗(PLS)。
5、P28-淹溺:指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中,由于液体、污泥、杂草等物堵塞呼吸道或肺泡,或反射性喉痉挛引起窒息和缺氧,若抢救不及时可造成呼吸和心搏骤停而死亡。
6、P31-中暑(又称急性热致疾病):在暑热天气、湿度大和无风的高温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临床综合征。
7、P32-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疾病,以高热(直肠温度≥41℃)、无汗、意识障碍“三联征”为典型表现。
8、P61-中毒:某些物质接触或进入人体后,在一定条件下,与体液相互作用,损害组织,破坏神经和体液的调节功能,使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发生障碍,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9、P88-ICU(重症监护室):专门收治危重症并给予精心监测和精确治疗单位了解:P88-综合ICU:是一个独立的临床业务科室,受医务部直接管辖,收治来自各科室的危重病人。
急危重症的护理学重点归纳
急危重症的护理学重点归纳急危重症护理是一项关注和处理危急患者的护理专业。
在急危重症护理中,护士必须具备高度的人员配置、技术知识和临床技能,以迅速识别和处理病情危险的状况。
以下是急危重症护理学的重点归纳:1.生命体征和监测:护士必须能够准确测量和记录患者的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和氧饱和度。
他们还必须能够识别异常的生命体征,并及时采取行动。
2.呼吸管理:急危重症患者的呼吸系统可能受到严重的威胁,护士必须能够有效地管理和支持呼吸。
这包括监测患者的呼吸机参数、维持气道通畅、进行吸痰、给予氧疗以及应用辅助呼吸设备等。
3.循环支持:护士必须能够评估患者的血循环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这包括监测血压、心率和血氧浓度,给予液体复苏和药物治疗,以及实施心肺复苏等。
4.药物管理:护士必须熟悉各种药物的用途、剂量和不良反应,并能够安全地给予和监测药物治疗。
他们还必须能够评估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并在必要时调整剂量。
5.疼痛管理:疼痛是急危重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护士必须能够评估和缓解患者的疼痛。
这包括使用有效的药物和非药物疼痛管理策略,并监测患者对治疗的反应。
6.意识状态评估和管理:意识状态的改变可能是急危重症患者的先兆,护士必须能够准确评估和监测患者的意识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保持通畅的气道、给予辅助呼吸和药物治疗等。
7.感染控制:急危重症患者容易感染,护士必须能够识别和预防感染的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和管理感染。
这包括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定期消毒设备和环境,以及执行清洁和无菌技术等。
8.心理支持:急危重症患者和他们的家属常常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护士必须能够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辅导。
这包括倾听和理解患者和家属的感受,提供信息和教育,以及协助他们应对困难和焦虑。
9.团队合作和协调:急危重症护理是一个团队工作,护士必须能够与其他医疗专业人员如医生、呼吸治疗师和药剂师等紧密合作,以提供高质量的护理。
他们还必须在紧急情况下灵活应对,并及时汇报和沟通患者的情况。
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知识总结1.生命体征监测:急危重症护理的基础是对生命体征的全面、准确的监测。
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血氧饱和度等。
护士应掌握各种监测仪器的使用和相关指标的评估方法,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呼吸支持:护士应具备对呼吸机的操作技能,并了解不同呼吸支持方式的适应症和副作用。
监测呼吸机参数和患者的呼吸频率、潮气量等,及时调整呼吸机设置,保证患者的氧合和通气。
3.循环支持:护士应了解各种循环支持手段的适应症和操作方法,包括静脉输液、血管扩张剂的使用、心电图监测和心血管药物的给药等。
同时应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心律、心排出量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疼痛评估和管理:急危重症患者常伴有严重疼痛,护士应及时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并选择合适的疼痛缓解措施,如药物镇痛、物理疗法等。
同时,护士还应关注患者的舒适度和心理需求。
5.液体平衡管理:护士应了解液体平衡的基本原理,包括补液的种类、速度和途径,以及液体脱水和负平衡的处理方法。
监测患者的液体输入和输出情况,及时调整液体治疗方案,保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6.感染预防和控制:急危重症患者易发生感染并可能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
护士应掌握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原则和方法,如手卫生、消毒和隔离等,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7.患者和家属教育:急危重症患者及其家属常常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护士应积极与患者和家属沟通,提供相关的教育和支持,让他们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进展,并参与决策过程。
8.心理支持:急危重症患者常常伴有情绪不稳定和精神压力,护士应通过关怀和支持来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以促进其康复和精神健康。
9.危重病历护理记录:护士应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生命体征、治疗措施、观察结果等。
记录应具备可读性、连贯性和完整性,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和决策。
10.护理质量控制:急危重症护理的目标是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护士应根据相关的护理标准和指南,进行护理质量的控制和监测。
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知识总结一、名词解释1、中心静脉压:血液流经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的压力。
正常值为0.6—1.2kPa(6一12cmH2O)。
2、急性呼吸衰竭:原发肺呼吸功能正常,因多种突发因素引起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损害,突然发生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如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抑制呼吸中枢、呼吸肌麻痹、肺梗死、ARDS等,因机体不能很快代偿,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患者生命。
3、多发伤:多发伤是指在同一伤因的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组织或器官受到严重创伤,其中之一即使单独存在创伤也可能危及生命。
4、急性中毒:指毒物的毒性较剧或短时间内大量、突然地进入人体,迅速引起症状甚至危及生命者。
其特点发病急骤、症状凶险、变化迅速。
5、淹溺:又称溺水,是人淹没于水中,水充满呼吸道和肺泡引起窒息;吸收到血液循环的水引起血液渗透压改变、电解质紊乱和组织损害;最后造成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搏而死亡。
6、复合伤:人体同时或相继受到不同性质的两种以上致伤因素的作用而发生损伤。
7、急性心力衰竭: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的心排血量显著、急骤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症。
8、昏迷:是一种严重的意识障碍,随意运动丧失,对体内外一切刺激均无反应并出现病理反射活动的一种临床表现。
9、心脏骤停:病人的心脏正常或无重大病变的情况下,受到严重的打击,致使心脏突然停搏,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氧、缺血10、迟发性脑病:指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经抢救在急性中毒症状恢复后经过数天或数周表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假愈期”后再次出现以急性痴呆为主的一组神经精神症状。
11、MODS:患者在各种急性危重疾病(如严重创伤、感染、休克)时,短时间内同时或相继出现2个或2个以上系统、器官功能障碍。
二、简答题1、试述洋地黄制剂中毒反应有哪些答:1、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畏食2、常见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房颤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交界性心律、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
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知识
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知识一、名词解释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2、院前急救也称院外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
3、心搏骤停(CA)是指心脏有效射血功能的突然停终止,是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4、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心脏、呼吸停止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应用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脏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用人工通气代替自主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达到促进苏醒和挽救生命的目的。
5、基础生命支持(BLS),又称初级心肺复苏,是指采用徒手和(或)辅助设备来维持心搏骤停患者的循环和呼吸的最基本抢救方法。
其关键要点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通气、电除颤。
(CABD,填空)6、呼吸困难是指患者主观感觉“空气不足”或“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运动费力,严重时可出现张口呼吸、鼻翼扇动、端坐呼吸甚至发绀、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并且可伴有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改变。
7、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 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二、判断、填空、选择1、在1854~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前线的英国伤病员死亡率高达42%以上,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士前往战地救护、使死亡率下降到2%。
2、危重症护理真正得到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
3、法国是最早组建EMSS的国家。
4、我国EMSS起源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对伤员的战地初级救护和快速转移。
5、通讯、运输和医疗(急救技术)被认为是院前急救的三大要素。
6、各种抢救药品、物品要实行”四定“,既定数量、定地点、定人管理、定期检查。
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
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1.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原则: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原则是迅速、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及时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并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2.气道管理:气道管理是急危重症护理中的基本内容之一、包括清除患者气道的分泌物、疏通气道、维持气道通畅等。
3.呼吸功能支持:在急危重症患者中,呼吸功能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包括给予患者氧疗、辅助通气和机械通气等。
4.心脏功能支持:心脏功能支持是急危重症护理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包括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心血管药物的应用、临时起搏和除颤等。
5.循环功能支持:在急危重症患者中,循环功能支持是十分关键的。
包括补液、输血、纠正酸中毒、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
6.神经功能支持:急危重症患者常常存在神经系统方面的问题,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评估患者的神经状况,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7.检测监测:急危重症护理中,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包括监测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
8.意识状态的评估与护理:急危重症患者常常出现意识状态改变的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9.护理安全:急危重症护理中,护理安全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护士需要保证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安全,包括防止跌倒、感染控制、药物错误等。
10.心理护理:急危重症患者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需要进行相关的心理护理,给予患者情感支持。
11.护理记录与交接:在急危重症护理中,护理记录与交接是非常重要的。
护士需要准确记录患者的病情和护理措施,及时进行护理交接,以确保患者的连续护理。
12.护理研究与实践:护理研究与实践是急危重症护理的重要内容。
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护理知识,积极参与科研与实践,提高护理质量。
急危重症的护理学重点归纳
院前急救的任务:包括对平时呼救患者的院前急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害性事故发生时的紧急救援、特殊任务时的救护值班、通讯网络中的枢纽任务以及急救知识的普及等1.急诊留观室和急诊病房护士与病床之比为0.5:1,急诊抢救室和监护室护士与病床比为2.5~3:1,急诊患者与护士比例为10:1。
急诊科应有固定的急诊医生,且不少于在岗医生的75%。
急诊医生需3年工作经验。
2.急救绿色通道范围:各种急危重症患者、无家属陪同且需急诊处理的患者、批量患者检伤伤:检伤分类原则:①简单分类,快速治疗;②优先救治病情危重但有存活希望的伤员;③没有存活希望的放弃治疗;④有感染征象的及时隔离;⑤动态评估START分类方法:即简单分类、快速救治。
根据对伤病员的通气、循环和意识状态进行快速判断,将伤病员分为红色组(立即处理、1h内)、黄色组(延迟处理、2h内)、绿色组(轻伤)、黑色组(死亡)。
强调在每位伤病员身上评估和处置的时间不超过30秒。
START分类流程:行走、呼吸、呼吸频率(30次/分为界)、脉搏、意识。
P324检伤分类的标志:红色(危重伤、1h内)、黄色(中重伤、4~6h)、绿或蓝色(轻伤)、黑色(致命伤)。
1.急诊分诊:是指对病情种类和严重程度进行简单、快速的评估与分类,确定就诊的优先次序,使患者因为恰当的原因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治疗区获得恰当的治疗与护理的过程,亦称分流。
2.五级分类:Ⅰ级-危殆:生命体征不稳定,立即救治,颜色色。
Ⅱ级-危急: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在15分钟内给予紧急处理,颜色为橙色Ⅲ级-紧急:病情有潜在加重的危险,但生命体征稳定,等待时间不超过30分钟。
颜色为黄色。
Ⅳ级-次紧急:生命体征稳定,预计没有严重并发症,时间以不超过2小时。
颜色为绿色Ⅴ级-非紧急:轻症,预计病情不会加重。
时间以不超过4小时。
颜色为蓝色。
3.分诊程序:分诊问诊,测量生命体征,分诊分流,分诊护理,分诊记录4.分诊注意事项:1先抢救后补手续2不一定经过分诊处才能进抢救室3保证分诊准确,合理利用资源4分诊错误,按首诊责任制处理5遇成批伤员报告上级第八章1.心搏骤停(SCA):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是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
急危重症1、icu收治原则:(1)急性、可逆、已经危及生命的器官或者系统功能衰竭,经过严密监护和加强治疗短期内可能得到恢复得患者(2)存在各种高危因素,具有潜在生命危险,经过严密的监护和有效治疗可能减少死亡风险的患者(3)在慢性器官或者系统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出现急性加重且危及生命,经过严密监护和治疗可能恢复到原来或接近原来状态的患者(4)慢性消耗性疾病及肿瘤的终末状态、不可逆性疾病和不能从加强监测治疗中获得益处的患者,一般不是icu的收治范围2、icu收治对象(简答?):(1)创伤休克感染等引起mods患者(2)心肺脑复苏术后需对其功能进行较长时间支持者(3)严重多发伤、复合伤(4)物理化学因素导致危机病症,如中毒、触电、中暑、淹溺、虫蛇咬伤等(5)有严重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急性心衰、不稳定心绞痛患者(6)各种术后重症患者或者年龄较大,术后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高危患者(7)严重水电解质、渗透压、酸碱失衡患者(8)严重代谢性障碍疾病,如甲状腺、肾上腺和垂体等内分泌危象患者(9)各种原因大出血、昏迷、抽搐、呼吸衰竭等各系统器官功能不全需要支持者(10)脏器移植术后及其他需要加强护理者3、icu转出指征:(1)急性器官或系统功能衰竭已基本纠正,需要其他专科进一步诊断治疗(2)病情转入慢性状态(3)患者不能从继续加强监护治疗中获益4、院内感染管理措施:(1)工作人员管理:尽量减少进出icu的工作人员,接触icu患者严格执行隔离原则与卫生制度(2)患者管理:感染与非感染者应分开安置,同类感染患者相对集中,MRSA、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等感染或携带者单独安置,避免交叉感染。
空气传播的感染,如开放性肺结核应隔离于负压病房,接受器官移植或者免疫明显受损的患者,安置于正压病房,医务人员不可同时照顾正负压隔离式内患者,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3)探视管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探视。
探视严格遵循隔离消毒制度(4)医疗操作流程管理:各项医疗护理操作严格执行无菌原则。
急危重症护理学知识点总结以及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学知识点总结以及教案第一章:绪论1.1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定义和发展1.2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重要性和任务1.3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专业组织和认证1.4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目标第二章:急危重症患者的评估与监测2.1 患者的初步评估和评估2.2 监测方法和设备的使用2.3 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和解读2.4 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报警处理第三章: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技术3.1 气道管理和呼吸支持技术3.2 循环支持和血管通道建立3.3 急性疼痛管理和疼痛评估3.4 患者的营养支持和代谢管理第四章:急危重症患者的常见疾病护理4.1 心跳呼吸骤停和紧急复苏4.2 急性呼吸衰竭和呼吸支持4.3 急性心脏骤停和心脏急救4.4 严重创伤和创伤护理第五章:急危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5.1 急危重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5.2 心理护理技巧和沟通方法5.3 患者家属的支持和护理5.4 急危重症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第六章:急危重症患者的药物治疗6.1 急危重症患者药物治疗的特殊性6.2 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护理要点6.3 药物治疗监测和不良反应的处理6.4 药物过敏和紧急药物过敏反应的护理第七章:感染控制与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7.1 急危重症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防策略7.2 常见感染病的护理和治疗要点7.3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监控7.4 感染控制措施在急危重症护理中的应用第八章:急危重症护理的质量管理8.1 急危重症护理质量的重要性8.2 护理质量指标和评价体系8.3 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和步骤8.4 患者安全和护理风险管理第九章:急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和代谢管理9.1 急危重症患者营养评估和营养需求9.2 营养支持和代谢管理的护理措施9.3 营养支持和代谢管理的并发症护理9.4 营养支持和代谢管理的监测和调整第十章:急危重症护理的持续专业发展和教育10.1 持续专业发展的意义和目标10.2 继续教育和学术研究的资源和方法10.3 临床教学和模拟培训的应用10.4 急危重症护理领域的最新发展和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急危重症患者的评估与监测难点解析:准确、迅速地评估患者的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生命危险状况。
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归纳
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归纳1.认识和评估病情: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第一步是认识和评估患者的病情。
护士需要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病因、病理生理过程以及相关的危险因素。
通过全面、系统的评估,护士可以确定患者的紧急处理需求,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2.现代监护技术:急危重症患者需要密切监测,以及及时和准确地获取相关数据。
护士应熟练掌握现代监护技术,如心电监护、呼吸监护、血压监护、血气分析等。
护士需要准确解读监测数据,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在正常范围。
3.快速干预和急救技能:急危重症患者常常面临生命危险,护士需要迅速做出决策并给予适当的抢救干预。
因此,护士应具备紧急判断和迅速行动的能力。
快速干预和急救技能包括心肺复苏、气道管理、静脉通路建立、药物应用等。
护士需要不断学习和训练这些技能,以提高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
4.多重器官功能支持:急危重症患者往往存在多重器官功能衰竭的风险。
护士需要掌握多重器官功能支持的原理和方法,如人工气道管理、呼吸机的使用、肠内外营养支持、血液净化等。
护士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器官功能指标,并根据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5.急危重症患者的围绕性护理:急危重症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卧床,容易发生并发症。
护士应给予患者细致的围绕性护理,包括皮肤护理、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压疮预防、口腔卫生、营养支持等。
围绕性护理对维持患者的身心健康和促进康复至关重要。
6.患者和家属教育:急危重症患者和其家属需要了解病情、治疗进程和自我护理知识。
护士应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提供正确、全面的信息,帮助他们理解和应对疾病的过程。
7.护理团队合作:急危重症护理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合作。
护士作为护理团队的核心成员,应与医生、病理师、药师、物理治疗师等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交流患者信息、进行病情讨论等。
护士还需要协调患者的护理工作,确保各项护理措施的顺利实施。
总结:急危重症护理学是护理学中的重要领域,涵盖了对病情危重且需要紧急处理的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的理论和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困难病情严重程度与判断:说话方式、体位
呼吸困难即刻护理与救治原则:
原则:保持呼吸通畅,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纠正酸碱平衡。
①氧疗护理:高浓度给氧(FiO2>50%),常用机械通气应用小潮气量及呼气末正压(PEEP)
②取舒适体位,建立静脉通路
③接触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通畅,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
4检伤分类的标志:红色(危重伤、1h内)、黄色(中重伤、4~6h)、绿或蓝色(轻伤)、黑色(致命伤)。
1.急诊分诊:是指对病情种类和严重程度进行简单、快速的评估与分类,确定就诊的优先次序,使患者因为恰当的原因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治疗区获得恰当的治疗与护理的过程,亦称分流。
2.五级分类:Ⅰ级-危殆:生命体征不稳定,立即救治,颜色色。
1.急诊留观室和急诊病房护士与病床之比为0.5:1,急诊抢救室和监护室护士与病床比为2.5~3:1,急诊患者与护士比例为10:1。急诊科应有固定的急诊医生,且不少于在岗医生的75%。急诊医生需3年工作经验。
2.急救绿色通道范围:各种急危重症患者、无家属陪同且需急诊处理的患者、批量患者
检伤伤:
检伤分类原则:①简单分类,快速治疗;②优先救治病情危重但有存活希望的伤员;③没有存活希望的放弃治疗;④有感染征象的及时隔离;⑤动态评估
多发性创伤的救治原则:1抢救与伤情评估同步进行2详细诊断与确定性治疗,须在抢救有一定成效后进行3排险后施救4先救命后治伤5先施救后转送6转送与监护急救相结合
救治程序:现场救治、转送、急诊科救治
现场救护的原则:先抢救生命,后保护功能;先重后轻,先急后缓。
伤口处理:1不要随意去除伤口内异物和血凝块2创面中外露的骨头禁止现场纳回3有骨折伤员进行临时固定4脑组织脱出,先在伤口周围加垫圈保护脑组织,禁止加压。
2.引起心搏骤停的4种常见心律失常:室颤、无脉性室速、无脉性电活动、停搏。
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
①意识丧失,或全身短暂性抽搐
②心音消失、脉搏摸不到、血压测不出
③呼吸断续,呈叹息样或短促痉挛性呼吸,随后呼吸停止
④面色苍白或发绀
⑤瞳孔散大、固定。
停搏4-6分钟,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损伤
冠心病是造成心搏骤停的最主要原因
3.分诊程序:分诊问诊,测量生命体征,分诊分流,分诊护理,分诊记录
4.分诊注意事项:1先抢救后补手续2不一定经过分诊处才能进抢救室3保证分诊准确,合理利用资源4分诊错误,按首诊责任制处理5遇成批伤员报告上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是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由心脏原因引起的死亡。
除颤:最有效的方法,除颤之后立即给予5个循环30:2的高质量cpr。双向波120j单向360j
临床死亡标准:
①患者对任何刺激无反应
②无自主呼吸
③无循环特征,无脉搏,血压测不出
④心肺复苏30分钟后心脏自主循环仍不恢复,心电图为一直线(三个以上导联)
CPR标准用药:
①室颤和无脉性室速: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每3~5分钟重复或血管加压素40U静推,单次用药加用胺碘酮300mg静推,每3~5分钟重复150mg,或利多卡因50~100mg静推,每3~5分钟重复一次。
③ICU评分:综合生理、年龄及既往史健康史的评分
4.多处伤:是指同一解剖部位或脏器发生两处或两处以上的创伤.
5.复合伤:是指两种以上的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损伤
6.联合伤:是指创伤造成膈肌破裂,既有胸部伤,又有腹部伤,又称胸腹联合伤。
初级评估:A气道B呼吸C循坏D能力丧失E暴露
F跟进G关怀措施H病史I检查
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胸外按压(C)开放气道(A)人工呼吸(B)有条件时可考虑除颤(D
高质量心肺复苏的要求
①按压速率至少每分钟100次
②成人按压幅度至少5cm,婴儿和儿童至少为胸廓前后径的1/3
③保证每次按压胸部回弹
④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中断控制在10秒以内
⑤避免过度通气
有效胸外按压的指标
①肢体出现无意识的挣扎动作
②自主呼吸逐渐恢复
③触摸到规律的颈动脉搏动,可测出血压,收缩压60mmHg左右
④面色转为红润
⑤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应恢复
⑥心电显示明显的RS波。
开放气道的方法包括:仰头抬颈法,仰头举颏法,双手托颌法(适用于疑有颈椎损伤者)
人工呼吸的频率:首次人工通气为2次,每次通气在1秒以上,吹气量一般不超过1200ml。自主循环存在时,10~12次/分,每5~6秒给予人工通气1次,婴儿和儿童12~20次/分。
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归纳
———————————————————————————————— 作者:
———————————————————————————————— 日期:
ﻩ
院前急救的任务:包括对平时呼救患者的院前急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害性事故发生时的紧急救援、特殊任务时的救护值班、通讯网络中的枢纽任务以及急救知识的普及等
④心电监护
⑤做好隔离措施
急性胸痛疼痛评估:凡表现面色苍白、出汗、发绀、呼吸困难及生命体征异常的都处于危急状态(主动脉夹层疼痛最严重)
第九章
1.分类核查表中列出危及生命的条件包括:
①收缩压<90mmHg、脉搏>120次/分和呼吸>30次/分或<12次/分
②头、颈、胸、腹或腹股沟部穿透伤
③腕或踝以上创伤性断肢
④连枷胸
⑤两处或两处以上长骨骨折
⑥3米以上高空坠落伤。
创伤评分的指标:
①院前评估:注重生理的评估
②院内的评估:注重解剖和损伤类型的评分
START分类方法:即简单分类、快速救治。根据对伤病员的通气、循环和意识状态进行快速判断,将伤病员分为红色组(立即处理、1h内)、黄色组(延迟处理、2h内)、绿色组(轻伤)、黑色组(死亡)。
强调在每位伤病员身上评估和处置的时间不超过30秒。
START分类流程:行走、呼吸、呼吸频率(30次/分为界)、脉搏、意识。P32
Ⅱ级-危急: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在15分钟内给予紧急处理,颜色为橙色
Ⅲ级-紧急:病情有潜在加重的危险,但生命体征稳定,等待时间不超过30分钟。颜色为黄色。
Ⅳ级-次紧急:生命体征稳定,预计没有严重并发症,时间以不超过2小时。颜色为绿色
Ⅴ级-非紧急:轻症,预计病情不会加重。时间以不超过4小时。颜色为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