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9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学案含解析必修3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9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学案含解析必修3

第29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更[考纲明细] 1.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的数量变更(Ⅱ) 3.试验:探究培育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更考点1 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指在肯定的□01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02全部个体。

2.种群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①概念:种群在□01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②调查方法③意义:种群□02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①诞生率和死亡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03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②迁入率和迁出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04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③意义: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05确定种群密度变更的干脆因素。

(3)年龄组成①概念:□06种群中各个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②类型(如图):③意义:在肯定程度上能□10预料种群数量变更趋势。

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11诞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4)性别比例①概念: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②意义:通过影响□12诞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3.种群的空间特征(1)含义: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4.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样方法01植物、昆虫卵、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

①适用对象:□②过程③留意事项a.□07随机取样。

b.样方大小适中。

c.样方数量不宜太少。

(2)标记重捕法08强、活动范围□09大的动物。

①适用生物:活动实力□②过程③留意事项a.调查期间无迁入和迁出、诞生和死亡。

b.标记物对所调查动物生命活动□12无影响,并不能太醒目。

(3)黑光灯诱捕法对于趋光性昆虫,还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深挖教材(必修3 P61探究T2、T3改编)进行样方法调查时,为何要强调“随机”取样?样方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提示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状况,应做到“随机取样”。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一轮复习课堂达标)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一轮复习课堂达标)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一轮复习课堂达标):A组双基题组1.(2013·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二模)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B.J型增长的种群中没有死亡率和迁出C.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D.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c也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2.(2014·山东省临沂市高三模拟)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都具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B.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C.种群是物种繁殖和生物进化的单位D.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提高一些濒危动物的K值3.统计某农田中玉米种植后植株平均高度,结果如下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50天左右玉米植株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B.90天左右玉米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C.该农田中玉米长势整齐,因此该农田没有群落的垂直结构D.由于种内斗争的加剧,玉米平均株高达到160 cm后不再增长4.(2014·绍兴一中高三阶段性测试)研究人员调查某湖泊中草鱼的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曲线,根据该曲线,为充分利用草鱼资源,又不影响可持续发展,理论上应从哪一年进行捕捞,每年最多捕捞草鱼的量是多少() A.第三年捕捞量为(K/2-0)B.第四年捕捞量为(n-K/2)C.第五年捕捞量为(m-n)D.第六年捕捞量为(K-m)B组高考题组1.(2013·浙江高考)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2.(2013·山东高考)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

《导学教程》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讲义:第九单元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导学教程》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讲义:第九单元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考纲要求]1.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3.试验:探究培育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考点1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关系1.种群的特征【解惑】(1)一个种群不是个体简洁的累加,而是具有进展、自我调整、动态稳定以及种群密度、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一系列特征的有机整体。

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3)年龄组成通过影响诞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

(4)性别比例只影响诞生率。

1.正误推断(1)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2022·江苏卷)(√)(2)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诞生率为10%(2021·浙江卷)(×)(3)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诞生率最高(2021·浙江卷)(×)(4)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要选择植物生长茂密处取样(2022·海南卷)(×)(5)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种群的密度(×)(6)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打算的(2022·四川卷)(√)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样方法:适用范围植物、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取样关键随机性常用取样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2)标志重捕法:①适用范围:活动力量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②计算公式:N=M×n/m(N为种群数量,M为标记个体数,捕获数量为n,被捕获个体中被标记个体数为m)。

3.回答年龄组成的相关问题(1)写出图中各年龄组成的类型。

A:增长型,B:稳定型,C:衰退型。

(2)依据图示分析,将各年龄组成类型、特点及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用线连起来。

1.种群数量特征的分析观看下图中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回答相关问题。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2专题十四第1讲种群特征、种群的增长方式及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生态因素学案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2专题十四第1讲种群特征、种群的增长方式及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生态因素学案

专题十四种群与群落2.1不同种群的生物在长期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形成动态的生物群落2.1.1列举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特征2.1.2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2.1.3举例说明阳光、温度和水等非生物因素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都会影响生物的种群特征2.1.4描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特征,并可随时间而改变2.1.5阐明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2.1.6分析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第1讲种群特征、种群的增长方式及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生态因素一、种群1.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所有个体的集合体。

2.通常一个物种包含很多种群,同一物种的种群和种群之间存在地理隔离,种群长期地理隔离会导致亚种和新种的形成。

3.种群是物种的具体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

在“①某地区所有的儿童;②某中学全体学生的总和;③某地区所有人的总和;④某地区所有生物的总和”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的是?[提示]是“③某地区所有人的总和”,其中不能称为种群的原因是:①②不具有种群所具有的某些特征,如出生率、年龄结构等;④某地区的所有生物是一个群落,不是一个种群。

二、种群特征1.种群密度2.种群特征的相互关系(1)种群密度是反映种群大小的最常用指标。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不同种类的动物,出生率相差很大,主要是由动物性成熟的时间、每次产仔(卵)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的。

(3)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种群的自然增长率。

(4)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只影响种群的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

(5)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常采用干扰和破坏害虫自然性别比例的方法来降低害虫的数量。

(6)年龄结构可用年龄金字塔来表示,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如下图)。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40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40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2、按学案和一本内容联系教材对基础知识梳理。
3、学生小组讨论重点完成《一本》P230—232;“抓重点”、“学方法”部分。
4、教师给予适当的点评、指导和强调。




题组一 种群数量特征及数量变化
1.(2011·海南卷,23)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试管号




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10
5
5
10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8.(2011·江苏卷,25)在野外试验站,研究棉蚜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和20头/叶)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5.下图是对某地种植的广东松种群年龄结构调查结果,该种群的最终发展趋势是( )
A.总能量增加B.种群密度上升
C.环境阻力不变D.营养级能量降低
问题
质疑
自主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展示课导学案(编号:GSYLSW040)
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2015届高三生物第一轮细致复习典型题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试题(含解析)

2015届高三生物第一轮细致复习典型题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试题(含解析)

种群与群落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一、种群的数量特征(填空)1.种群的概念。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______生物的______个体。

答案:1.同种 全部2.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①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______,是种群______的数量特征。

②调查方法⎩⎨⎧ ⎩⎪⎨⎪⎧ 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常用的样方法有 和 两种 :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③调查种群密度的意义:对农林害虫的__________,渔业上__________的确定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2)出生率和死亡率。

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________的比例。

(3)迁入率和迁出率。

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的个体占该种群________的比例。

(4)年龄组成。

①概念:种群中各________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5)性别比例:种群中具有生殖能力的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答案:2.(1)①个体数 最基本 ②样方法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标志重捕法③监测和预防捕捞强度(2)该种群个体总数(3)迁入或迁出个体总数(4)①年龄期②增长型越来越少3.判断正误。

(1)种群密度越大,种群数量就越多。

()(2)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只能用标志重捕法。

()(3)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都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4)年龄组成有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

()(5)样方法只适用于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6)1000个人的村庄一年出生10个小孩,则出生率为10/(1000+10)×100%=0.9%。

()答案:(1)×(2)×(3)√(4)√(5)×(6)×解惑:(1)一个种群不是个体简单的累加,而是具有发展、自我调节、动态稳定以及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一系列特征的有机整体,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讲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讲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答案】 D
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实践应用
本考点在高考中选择题与简答题
都有所呈现,通过增长曲线数学模
型、新情景材料、表格等形式综合考 命题解读
查考生的获取信息能力以及对生物学
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合理判断的能
力。高考很可能延续这种命题方式
示例2 (2010·浙江高考)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 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 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 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准确识记
1.种群数量变化的内容及影响因素 (1)种群数量变化内容: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 降等。
(2)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因素: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 有很多,主要的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2.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项目
“J”型曲线
“S”型曲线
增长模型
项目
“J”型曲线
理想状态:资源
5.种群在空间分布上只有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两 种。( )
6.年龄组成有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 ()
二、种群增长曲线[填空] 1.模型构建的形式、步骤及意义 (1)表现形式及意义 通过________和数学方程式表现种群数量变化,属 于________模型,可以用来描述、________和________ 种群数量变化。
(2)适用范围 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和范围较小的动物(如蚯蚓、蚜 虫、跳蝻等)的种群密度。 (3)注意事项 ①随机取样。 ②样本数量足够大。 ③取样过程没有主观偏见。
(4)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计数要点 ①样方内的个体全部计数。 ②样方相邻两边及顶角个体都要计数,即计上不计 下,计左不计右。

2013届高考生物起点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学案

2013届高考生物起点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学案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学案41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考纲要求:1.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数量的变化(Ⅱ)。

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复习要求1.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2.分析种群的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3.掌握“J”型曲线和“S”型曲线形成的条件及特征 4.列举“S”型曲线在实践中的应用 基础自查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密度(1)概念: 。

(2)调查方法①样方法⎩⎪⎨⎪⎧适用于 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取样方法有 和 两种②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想一想 标志重捕法的使用条件是什么?2.出生率和死亡率: 。

3.迁入率和迁出率: 。

4.年龄组成(1)概念: (2)类型①增长型: 。

②稳定型: 。

③衰退型: 。

想一想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有哪些?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1.构建种群增长模型(1)方法:。

(2)意义: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

2.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1)条件: 。

(2)数学公式:(3)特点:。

3.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1)条件:(2)概念:。

(3)K值:又称,在的情况下,。

(4)特点:。

课堂深化探究一.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1.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1)分析种群数量特征模型、理解种群数量特征:(2)析图①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 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③ 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是能够用来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④除图中影响因素外,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改变。

⑤预测种群密度(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首先依据的是,其次是,由此推导预测出种群的关系,从而确定种群的变化趋势。

2.种群的年龄组成图解及分析(1)模式图①图解②析图特别提醒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

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组成,还与气候、食物、天敌等有关,譬如遇到剧烈的气候变化,可使种群数量急剧减少。

此外,种群数量还与迁入率、迁出率直接相关。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24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24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第24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考纲、考情——知考向核心素养——提考能最新考纲(1)列举种群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2)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活动)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种群属于生命系统,具有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科学思维建立模型:构建种群增长数学模型科学探究制订并实施方案: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考点一种群的特征【知识回顾1】种群的数量特征概念意义【思考】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1)图中①~⑤分别代表种群的什么特征?(2)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吗?(3)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降低害虫的密度,原理是怎样的?(4)某生物学家对某地的蝗虫种群进行研究后大胆预测:不久后蝗灾会更加严重,他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最可能是。

【知识回顾2】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1)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①适用对象:②取样方法:和。

③取样关键:。

(2)标志重捕法调查期间无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标记物对所调查动物生命活动无影响,不能太过醒目、不易脱落①适用对象:。

②计算公式:(3)黑光灯诱捕法对于有的昆虫,还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4)抽样检测法对于酵母菌等可以用抽样检测法调查种群密度。

注意: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

【阅读】(1)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应注意的问题(2)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误差分析【知识回顾3】种群的空间特征(1)含义: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跟踪训练1】25min1.下列对种群特征的分析,正确的是()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迁入率、迁出率B.种群数量在不断增长的过程中,没有死亡率才能导致其数量增长C.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D.任何种群中雄性和雌性的数量比例均为1∶12.下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①②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③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④,进而影响种群数量3.(2013·全国卷Ⅰ,5)某农场面积为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两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4.(2016·全国卷Ⅱ,5)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5.(2017·全国卷Ⅲ,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6.(2018·全国卷Ⅰ,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

2023年高考等级考生物一轮复习多维练(全国通用)34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解析版)

2023年高考等级考生物一轮复习多维练(全国通用)34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解析版)

专题十一种群和群落课时34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1.下列关于种群的数量特征叙述错误的是()A.年龄结构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可影响种群的出生率B.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每个样方的统计数值都应如实记录C.用标志重捕法统计某种角数量时,由丁标记物容易被鱼卷食会使统计结果偏大D.环境容纳量是指某种群在某环境中的最大种群数量,且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答案】D【解析】性别比例可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可对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A正确;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每个样方的统计数值都应如实记录,B正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

若标记物容易被鱼吞食,会使标志后重新捕获数偏小,而统计结果偏大,C正确;环境容纳量是指某种群在某环境中所能维持的最大种群数量,D错误。

2.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K值)的叙述正确的是()A.渔业生产中,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在到达K值后开始捕捞B.同一群落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C.环境容纳量是一定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D.当种群数量超过K/2 后会出现环境阻力,导致增长速率下降【答案】C【解析】渔业生产中,捕捞后数维持在K/2值时,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所以应该在种群数量超过K/2时捕捞,A错误;同一群落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不相同的,B错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C正确;“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先增大后降低,从开始就存在环境阻力,并且环境阻力越来越大,D错误。

3.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 只鼠,第二次捕获34 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 只。

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 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结果取整数)A.66 只/公顷B.77 只/公顷C.83 只/公顷D.88 只/公顷【答案】B【解析】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 只鼠中有5 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故可将第一次标记的鼠的数量视为39-5=34只,第二次捕获34 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 只,设该区域该种鼠的种群数量为X只,则根据计算公式可知,(39-5)/X=15/34,解得X≈77.07,面积为一公顷,故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77 只/公顷。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选择性必修2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选择性必修2

选择性必修二生物与环境第一章种群及其动态第一节种群的数量特征一、种群: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形成的整体。

种群既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又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①.种群密度就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②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③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能够影响种群的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逐个计数法和估算法。

逐个计数法适用于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估算法适用于逐个计数非常困难的种群。

估算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

1.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应注意的问题(1)一般不选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草本植物,而选择个体数目容易辨别的双子叶草本植物。

(2)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

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昆虫卵、蚜虫、跳蝻等也可用样方法调查。

(3)植物的大小不同,样方面积也应不同。

如乔木的样方面积为100 m2,灌木为16 m2,草本植物为1 m2。

(4)选取样方时,要注意随机取样。

例如对于方形地块常用五点取样法,狭长地块常用等距取样法。

(5)样方法中的计数要准确: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

2.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应注意的问题(1)标记重捕法中标记物要合适,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被标记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标记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

(2)标记重捕法中两次捕捉期间种群数量要稳定:被调查个体在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

(3)计算公式: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包括数学公式和曲线图两种表现形式。

1.种群的"J"形增长(1)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理想条件下。

导学教程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九单元 第一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课件

导学教程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九单元 第一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课件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夯 实
第一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培 优



考纲 引领
1.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3.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导 思 维 点 点













要点梳理 ·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
• 一、种群的特征 • 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 (1)样方法:
• (1)若图1中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 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S”型曲线 增长。( ) • (2)在×图2中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 控制种群密度。 ( ) • (3)若图1中所示√ 的生物种群出生率提高,则个 体数量的增加会大幅超过b点。 ( ) •别比例(4)可在防图止2中c点若出利现用。性( 引诱) 剂诱×杀雄虫,改变性
适用范围 取样关键 常用取样法
植物、 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随机性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 (2)标志重捕法:
• ①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 、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标记②个计体算数公,式捕:捉N数=量M为×nn,/m被(N捕为捉种个群体数中量被,标M记为 个体数为m)。
• 2.年龄组成
• (1)写出图中各年龄组成的类型。

• (3)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环境容 纳量,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2011·安徽 卷) ( × )
• (4)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2010·山东卷) • (√)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一轮复习)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一轮复习)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卢志伟
考点明示
点击考纲 高考频率 对应考点
★★★☆☆ 考点1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Ⅰ) 种群的数量变化 (Ⅱ) 实验:探究培养 液中酵母菌数量 ☆☆☆☆☆ 考点4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 种群数量的变化 6年4考 考点2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种群数量的变化
★★★☆☆ 考点3 6年3考
不一样 增长率是指新增加的个体数占原来个体数 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即:种群增长率 =(本次总数-上次总数)/上次总数,无单位; 增长速率是指新增加的个体数与时间的比 值,即增长速率=(本次总数-上次总数)/时间, 有单位(如个/年等)。在坐标图上可用某时间 内对应曲线的斜率表示,斜率大则增长速率快。
2、K值和K/2值在生产上的应用
(1)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通过清扫卫生、做
粮食贮存、饲养天敌等来降低 环境容纳量 __________ (K值) (2)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减少和活 动范围缩小,其K值变小,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 提高K值 ,是保护大熊猫的根 改善栖息环境,__________ 本措施。
时间
(2)乙图为 “S”型 曲线。 条件:自然界的 空间和资源 是有限的。 特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后, 将停止增长并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 K值:又称 环境容纳量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 最大数量 。 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_________
问题
“增长率”和“增长速率”一样吗?
(2)出生率和死亡率 群 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 个体总数 的比率。 (3)迁入率和迁出率 单位时间内 迁入或迁出 的个体占该种群 个体总数 ________的比 率。
(4)年龄组成 年龄期 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①概念:种群中各________ ②类型:

最新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详细复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考点透析+典例跟踪详解+实验导航大题专训)新人教版

最新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详细复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考点透析+典例跟踪详解+实验导航大题专训)新人教版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
1.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1)图解:
(2)析图:
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
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③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是能够 用来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④除图中影响因素外,气候、天敌、传染病等都影响种 群密度的改变。
2.种群的年龄组成图解及分析。
(1)模式图。 ①图解:
②析图: 种群 A 年 龄 组 成 出生率和死 情况 亡率情况 幼年多, 老年少 各年龄期 比例适中 > 种群数量 变化趋势 增加 所属 类型 增长型
B
C

<
波动
降低
稳定型
衰退型
幼年少, 老年多
♨特别提醒: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 定。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组成,还与 气候、食物、天敌等有关,譬如遇到剧烈的气候变化,

种群增 长速率
种群增 长率
K值有无 曲线形 成原因
无K值
有K值
无种内斗争,缺少 种内斗争加剧,天 天敌 敌数量增多
联系
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因环境阻力大小不同, 对种群增长的影响不同
2.K值与在实践中的应用。
灭鼠 灭鼠后,鼠的种群 数量在附近,这时 鼠的种群数量会迅 速增加,无法达到 灭鼠效果 捕鱼 使鱼的种群数量维 持在,捕捞后,鱼 的种群数量会迅速 回升
A.乌鸦的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调查 B.第3年和第9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 C.第6年以前乌鸦种群数量进行“J”型增长
D.第9~10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小
当年种群数量 解析:① λ= ,当 λ>1 时,种群数量在增加, 一年前种群数量 当 λ<1 时,种群数量在减少。② 在第 3 年到 9 年间,λ<1,说明 种群数量在逐年减少,到第 9 年数量最少。“J”型曲线的 λ 值是 固定的,选项 C 错误。 答案:D

生物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32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练习含解析

生物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32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练习含解析

考点32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一、基础小题1.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接种后,需对培养液进行灭菌B.接种后,需立即进行第一次抽样检测C.抽样检测时,需将培养液静置几分钟后再吸取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向计数室滴加样液后再盖上盖玻片答案B解析对培养液灭菌应在接种前进行,如果接种后灭菌酵母菌会被杀死,A错误;接种后立即进行第一次抽样检测作为后续的对照,B正确;抽样前应先振荡试管将培养液摇匀后再吸取,C错误;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盖上盖玻片,然后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其自行渗入,D错误。

2.下列为种群数量特征的两个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bB.图1中的c为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图2中丁与图1中的a表示的含义相同D.图2中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答案C解析图1中a只影响出生率,而b既影响出生率也影响死亡率,据此判断a为性别比例,b为年龄组成,进而可知c为种群密度。

图2为图1的变式,图2中甲使种群密度增加,应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应为死亡率和迁出率;丙只影响出生率,应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组成。

故选C。

3.如图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O~b段,该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负相关B.b~c段种内斗争最激烈C.为有效防止鼠害,最好将种群数量控制在b点D.利用捕食关系控制鼠的数量,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D解析O~b段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种群密度也在不断增大,故两者呈正相关,A错误;c~d段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种内斗争最激烈,B错误;b点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为有效防止鼠害,最好将种群数量控制在b点以下,C错误;利用捕食关系控制鼠的数量不会破坏该地区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的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4.如图是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会存在类似曲线Ⅰ的种群增长形式B.在曲线Ⅱ中的b点,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目前我国人口不断老龄化,人口发展处于c~d段D.酿酒过程中,将酵母菌的种群数量控制在K/2可获得最大效益答案A解析外来物种入侵时,由于在当地没有天敌,在刚开始时其种群增长曲线与Ⅰ相似,A正确;在曲线Ⅱ中的b点,种群数量达到最大,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错误;目前我国人口数量仍在不断增长,只是老年人的比例不断增加,C错误;酿酒过程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保持在b点时,产生的酒精较多且较快,可获得最大效益,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B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
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 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在调查区内,放置100个 捕鼠笼,在一夜间对布氏田鼠进行初捕,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 放。3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进行重捕,结果如下表 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但这种趋势不一定能实现, 还要看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因素,如气候、食 物、天敌等环境因素的变化。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思考与讨论: 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会越来越小 吗?说明理由。 提示:不一定。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数量一般 来说会越来越小,但是也不排除由于食物充足、缺 失天敌、迁入率提高等原因而使种群数量增长的情 况。
1.种群密度
(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a.逐个计数法 适用对象: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b.样方法 ①适用对象:植物(一般不选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草本植物,而 选择个体数目容易辨别的双子叶草本植物);对于活动能力弱、 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昆虫卵、蚜虫、跳蝻等也可用样方法。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密度相比可能会偏低
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能反映出该种群在一段时
间内的变化趋势
B.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
C.若某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未来该种群数量一定增加
D.秋季,决定我国北方某地区燕子种群数量骤变的是出生率和死
项目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只) 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
32
32
14
18
重捕
36
4
18
18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
C
B.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 )为7/9
C.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44只/hm2
D.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
辨析“λ”与“增长率”分析
(2)曲线分析 ①a段:λ>1且恒定,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②b段:“λ”尽管下降,但仍大于1,此段种群出 生率大于死亡率则种群数量一直增长; ③c段:“λ”=1,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 ④d段:“λ”<1,种群数量逐年下降; ⑤e段:尽管“λ”呈上升趋势,但仍未达到1,故 种群数量逐年下降。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c.标志重捕法 ①适用对象: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 ②调查程序:在被调查范围内捕获一些个体并做标记后放回 (初捕标志数),一段时间后重捕(统计重捕数和重捕标志数)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c.标志重捕法 ③注意事项: 标记物要合适,不能过于醒目; 标记物不能影响被标记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 标记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 种群在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
于死亡率
图甲和图乙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净补充量(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之差)和种 群密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D
A.图甲中曲线a代表死亡率,曲线b代表出生率 B.海洋鱼类捕捞后应使鱼类的数量保持在图甲的E点 C.图乙中在F点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D.图乙中G点代表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考 点
考点三:探究培养液中酵母 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2)类型:
增长型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稳定型
衰退型
幼年个体≈老年个 幼年个体<老年个 幼年个体>老年个体,
体,出生率≈死亡 体,出生率<死亡 出生率>死亡率,种
率,种群密度在一 率,种群密度将越 群密度将越来越大。
段时间内保持稳定。 来越小。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4. 年龄组成(年龄结构)
(3)意义:
亡率
B
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正确的( )
A.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取样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鹿的种群密度时通常采用样方法
C.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将样液滴入血细胞
计数板后再盖上盖玻片
D.使用标志重捕法调査,带标记的个体易被天敌发现会导致结
果偏小
A
二、种群的空间特征
均匀分布
如农田、行 道树等
随机分布
如草地上的 狗尾草、蒲
公英等
集群分布
如树上的蚜 虫、狼群、
鱼群等
考 点
考点二:种群的数量变化
1.种群数量变化的研究
(1)研究方法: 数学模型。 (2)一般步骤: 细菌每20分钟分裂一次→ 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资源空间充足,细菌增长不会受种群密度影响→ 提出合理的假设 Nt=2n→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观察统计细菌数量,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检验或修正。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5. 性别比例
(1)概念:
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P63 (2)意义: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破坏性别比例后,将 影响种群出生率,进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①应为年龄组成;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③为种群数量; ④为性别比例;
(2017年新课标Ⅲ卷)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
(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b.样方法
②调查程序:
植物的大小不同,样方面 积也应不同。如乔木的样 方面积为100 m2,灌木为 16 m2,草本植物为1 m2。
取样关键:随机取样
①样方大小适中 ②样方数量不宜太少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b.样方法 ③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
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对应的值后,种群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 之后
A
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
来的个体数量
D.cd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
(5个)
种群密度
出生率
死亡率
迁入率
迁出率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3
的个体数。P60
(2)意义: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a.逐个计数法 b.样方法 c.标志重捕法 d.黑光灯诱捕法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S”型增长曲线——关于K值的三个易误点
(3)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 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 离K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使种群 数量回到K值。
“J”、“S”型增长曲线——增长率和增长速率
一定时间内增长的数量
增长率=
= 出生率 - 死亡率
初始数量
一定时间内增长的数量 增长速率=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c.标志重捕法 ④计算公式: 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为M,一段时间 后,在原来的捕获点再次捕获一部分个体,并记录个体数为n, 其中已标记的为m,则理论计算公式—— N/M=n/m。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c.标志重捕法 ⑤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误差分析: 标志重捕法是取样调查的常用方法,需要经过“捕捉-标记- 放回-重捕”四过程,往往会带来误差,本身就是估算值,并 不是实际值。
“S”型增长曲线——关于K值的三个易误点
(1)K值≠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K值是环境容纳量,即在保证环境不被破 坏的前提下所能容纳的最大值;种群所 达到的最大值会超过K值,但这个值存在 的时间很短,因为环境会遭到破坏。
“S”型增长曲线——关于K值的三个易误点
(2)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 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 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当环境条件 状况改善时,K值会上升。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
[考 纲 解 读]
1.种群的特征(Ⅰ)
(1)说出种群年龄组成的概念及类型 (2)说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影响因素
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1)分析有关“J”型增长曲线和“S”型增长曲线 (2)简述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
3.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考 点
考点一:种群的特征
血细胞计数板
血细胞计数板及其使用
(1)血细胞计数板: 通常有两种规格,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 16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 ;另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25个中方格,每 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但无论哪种规 格的计数板,每个大方格都有16×25=400个 小方格。一个大方格长和宽各为1 mm,深度 为0.1 mm,容积为0.1 mm3。
1.实验原理 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增长受培养液的 成分、培养的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在有限的环 境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型曲线。在恒定培
养液中当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还会转而下降直至
全部死亡(营养物质消耗、代谢产物积累及pH变化所致)。
2.计数工具: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等
2.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2)“S”型曲线
①前提条件:资源和空间有限、受其他生物的制 约等 ②曲线特点:种群数量达到k/2时,增长速率最 大,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即K值后,将停 止增长。 ③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 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K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