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测试卷
愚公移山练习题
愚公移山练习题一、填空题1. 愚公移山的故事发生在______。
2. 愚公的两个儿子分别叫______和______。
3. 愚公想要移山是因为他家后面的两座大山挡住了去路,使得______和______的生活十分不便。
4. 愚公的邻居们认为愚公的想法______。
5. 愚公在移山的过程中,遭遇了各种困难,但是他__________。
6. 全家上下,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移山的工作中,展现了______的精神。
7. 最后,天神动情地感叹:______。
二、选择题1. 愚公移山这个故事的寓意是:A. 努力就一定能成功B. 改变自己的命运需要爆发力C. 任何事情都能做到,只要尽力努力2. 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愚公的态度是:A. 敷衍了事的态度B. 短视的态度C. 非常坚定的态度3. 愚公移山中的“移山”是指:A. 从物理上把两座山挪走B. 获得内心的力量去相信自己C. 克服困难,改变不利的现状4. 愚公移山这个故事中的“山”可以理解为:A. 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障碍B.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C. 排除万难,实现自己的目标5. 故事中的愚公最终获得了成功的原因是:A. 他有强大的体力和毅力B. 他得到了邻居的帮助C. 他愿意付出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三、简答题1. 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愚公为什么会选择移山?2. 在愚公移山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3. 故事中的愚公移山是靠自己一力承担还是依靠别人的帮助?4. 你学到了什么?从愚公移山的故事中,你有何感悟和启示?四、作文题请以愚公移山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愚公移山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文章建议不少于800字。
愚公移山练习题到此结束,请按照提示完成作答。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愚公移山》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愚公移山》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惩.山北之塞.(chéng sè)迂.(yū)B. 荷.担者(hè)箕畚..(jīběn)始龀.(chèn)C. 穷匮.(kuì)厝.(cuò)冀.之南(yì)D. 万仞.(rèn)亡.以应(wú)雍.南(yōng)2.下列加点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河曲智叟.(老人)B. 汝心.之固(思想)C. 何苦.而不平(担心)D. 曾.不若孀妻弱子(曾经)3.下面的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 方/七百里B. 惩/山北之塞C.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D. 投诸/渤海之尾4.与“何苦而不平”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且焉置土石?B. 何陋之有?C. 何以为计?D. 如太行、王屋何?5.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无穷匮也”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运用这种句式,其目的是表现愚公()A. 顶针;思想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B. 比喻;把希望寄托在难以实现的幻想中。
C. 顶针;要世世代代移山,不达目的不罢休。
D. 比喻;要造福子孙后代,创建千秋伟业。
6.下列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我们以前学过的《穿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都出自《列子》。
B. 《愚公移山》多处使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形象。
C.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是指汉水的北岸。
D. “始龀”指七八岁,“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耄耋”指一百岁。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精品愚公移山测试题(答案版)
《愚公移山》测试题姓名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 分数1、 A.方.七百里 / 方.其出海门B、曾.不若孀妻弱子/ 曾.益其所不能C、年且.九十 / 且.焉置土石D、虽.欲言,无可进者/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2、 A、河曲智叟亡.以应 /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B、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至于负.者歌可途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吾义固.不杀人D、面.山而居/ 能面.剌寡人之过者3、 A、杂然相许. / 高可二黍许B、寒暑易.节/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举一反.三D、何苦.而不平/ 苦.不堪言4、 A、甚矣,汝之不惠./ 多谢惠.顾B、而山不加.增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C、吾与汝毕.力平险/ 众妙毕.备D、面山而居./ 居.庙堂之高5、 A、聚室而谋. / 肉食者谋.之B、曾不若.孀妻弱子 / 若.听茶声然C、寒暑易节. /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D、河曲智叟亡以应. / 杀之以应.陈涉二、解释加点的字(20分)1.出入之迂.也(曲折,绕远)2.惩.山北之塞(苦于)3.何苦.而不平(愁)4.一厝.朔东(通“措”放置。
)5.帝感.其诚(被……所感动)6.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7.其妻献疑..曰(提出疑问)8.投诸渤海之尾(之于)9.无陇.断焉(通“垄”高地)10.杂然..相许.(纷纷)三、翻译句子(30分,每小题6分)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还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2、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
4、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
5、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于是率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
四、简答题(30分)1、选文中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用原文回答)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完整版)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23《愚公移山》练习题班级:座号:姓名:一、解释句中带点的字: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2、面.山而居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4、毕力..平险5、杂然相许.(许:)6、曾.不能损魁父之丘7、且.焉置土石8、投诸.渤海之尾9、叩.石垦壤10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11、寒暑易.节12、曾不能毁山之一毛.1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14、一厝.朔东二、翻译句子1、聚室而谋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3、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4、投诸渤海之尾5、箕畚运于渤海之尾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7、甚矣,汝之不惠8、汝心之固,固不可彻9、虽我之死,有子存焉10、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三、引用原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愚公移山的目的是:四、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2、始一反焉3、河曲智叟亡以应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5、无陇断焉五、一词多义:1、方:(1)方七百理(古代称面积用语,纵横)(2)李白乘舟方欲行()2、固:(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2)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3、穷:(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2)蝉则千转不穷(尽)(3)穷凶极恶(极端)4、如:(1)其如土石何(如……何:把……怎么样)(2)闻水声,如鸣佩环(好像)(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及)5、通:(1)指通豫南(通向)(2)初极狭,才通人(通过)(3)政通人和(顺利)(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相通)(5)通计一舟(全,整个)三、古今异义词1、河阳之北河:古黄河今泛指一般河流阳:古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2、达于汉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3.指通豫南指:古义:一直,今义:手指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乃,今义:曾经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之于今义:各个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古:扛今义:荷花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草木今义:毛发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叹气,今义:休息9、虽我之死虽:即使,今义:虽然六、阅读理解1 、智叟认为愚公很“愚”的原因有二,一是,二是。
《愚公移山》测试题(附答案)
《愚公移山》测试题(附答案)
一、基础驿站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始龀()荷担()孀妻()箕畚()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
⑵河曲智叟亡以应亡:
⑶惧其不已也已:
⑷无陇断焉断: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杂然相许许: 赞同
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 扛
C. 寒暑易节易: 交换
D. 何苦而不平苦: 劳苦
4.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①惩山北之塞
古义:今义:
②聚室而谋曰
古义:今义:
③投诸渤海之尾
古义:今义:
5.《愚公移山》选自,体裁是,本成语故事说明了
的道理。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甚矣,汝之不惠!
二、综合园地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而山不加增义不杀少而杀众
D.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
8.下列文言文句式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甚矣,帝之不惠。
(3)帝感其诚。
(4)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A.反问句陈述句倒装句被动句
B.反问句倒装句被动句陈述句
C.疑问句陈述句被动句判断句
D.疑问句倒装句判断句陈述句
9.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
完整版)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XXX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XXX?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XXX,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XXX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XXX,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XXX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XXX;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XXX感其诚,命夸XXX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XXX。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仞(rèn)惩山北之塞(sè)(yú)出入之迂也(yū)荷担者三夫(hè dàn zhě sān fū)始龀(chè)无穷匮也(kuì)一厝XXX(cuò)2、翻译。
1)何苦而不平?——为什么不平呢?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四季更替,又回到了原点。
3)甚矣,汝之不惠。
——你真是太不明智了。
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你的心意太坚定了,无法动摇。
3、写出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古今词义: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山名。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人名。
3)何苦而不平。
——不满意。
4、找出下面的通假字并解释。
1)始一“反”焉——又回到原点。
2)甚矣,汝之不惠——你真是太不明智了。
3)XXX亡以应——智叟死了以后。
4)一厝朔东——一座在东北方向,一座在南方的房屋。
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测试题
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测试题2015-11-20命题:刘荣成姓名:一、给加点的字注音:(12分)太行.()高万仞.()箕畚..()曾.不能()魁父.之丘()孀.妻()二、解释加点的词语:(32分)方.七百里()河阳.之北()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达于汉阴.()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叩.石垦壤()()始龀.()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笑而止.之()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汝心.之固()虽.我之死()何苦.而不平()三、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6分)1、始一反焉同意思2、甚矣,汝之不惠同意思四、区别下列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0分)且: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焉: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之:惩山北之.塞()隐土之.北()其:其.妻献疑曰()其.如土石何()于:告之于.帝()达于.汉阴()五、填空与简答:(4分)1、《愚公移山》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选自。
2、愚公移山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六、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一)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2、这一段写。
这是情节的开端。
用“‖”这一段分为三层。
(4分)3、按要求摘抄文中的语句:(7分)(1)愚公为什么要移山?(2)对愚公要移山众人的态度是;解决他的妻子提出的问题的方法是:__________ ______ __ (3)愚公移山非常艰难:表现劳力少的语句;表现工具简陋的语句是;说明运土路程遥远,费时甚多的句子是:;这些既说明移山的艰巨,更衬托愚公。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测试题
文言文阅读(15分)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2分) (2)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2分)
文言文阅读(15分)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 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鲁公治国,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②不能决,事又寝③。 【注】①颠踬:被东西绊倒。②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③寝:停止。
愚公移山测试及答案
《愚公移山》检测题1、为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10分)万仞.()荷.担()箕畚..()()孀.妻()始龀.()穷匮.()智叟.()雍.南()朔.东()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12分)杂然相许.()惩.山北之塞()且焉.置土石()何苦.而不平()寒暑易.节( ) 河阳..之北( ) ( )而山不加增.()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固不可彻.()虽我之.死(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词义。
(8分)(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______ 通_________ 词义:( )。
(2)河曲智叟亡以应。
_______通_______词义:( )。
(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_________通_________.词义:(_________________)。
(4)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_通_________词义:( ) 。
4、下面各旬朗读语意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6、与“何苦而不平”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且焉置土石?B、何陋之有?C、何以为计?D、如太行、王屋何?7、填空:(6分)(1)《愚公移山》选自__ ,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和___ 。
本文的体裁属于____ 。
(2)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2分)(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如土石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愚公移山初二试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初二试题及答案愚公移山的故事出自《列子·汤问》,讲述了一个老人愚公,因门前的两座大山阻碍了出行,于是决定带领家人和邻居一起移山。
这个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
以下是关于愚公移山的初二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 愚公移山的故事出自《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一章。
2. 故事中,愚公门前的两座大山分别是太行山和王屋山。
3.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这两座山阻碍了他们家的出行。
4. 愚公的邻居智叟认为移山是不可能的,但愚公坚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5. 愚公移山的故事最终感动了天帝,天帝派了两位大力神帮助愚公移走了大山。
二、选择题1.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 人定胜天B. 顺其自然C. 放弃是明智的选择D. 团结就是力量答案:A2. 愚公移山时,他的家人和邻居都支持他吗?A. 是的,所有人都支持B. 只有他的家人支持C. 只有他的邻居支持D. 没有人支持答案:B3. 愚公移山的故事中,谁帮助了愚公?A. 他的家人B. 他的邻居C. 天帝派的大力神D. 他自己答案:C三、简答题1. 请简述愚公移山的故事。
答:愚公移山的故事讲述了一个老人愚公,因门前的两座大山阻碍了出行,决定带领家人和邻居一起移山。
尽管他的邻居智叟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愚公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最终能够成功。
他的故事感动了天帝,天帝派了两位大力神帮助愚公移走了大山。
2. 愚公移山的故事体现了哪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答:愚公移山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以及面对困难时不放弃、勇于挑战的积极态度。
同时,也展现了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重要性。
四、论述题1. 你认为愚公移山的故事在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答:愚公移山的故事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告诉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应该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毅力,不轻言放弃。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不懈的奋斗。
《愚公移山》小测试及答案
《愚公移山》小测试及答案1.年(且)九十[单选题]*A.况且B.将近(正确答案)C.而且2.面山而(居)[单选题]*A.停留B.居住(正确答案)C.处于,处在3.(方)七百里[单选题]*A.区域,地方B.方圆(正确答案)C•将,将要D.才,刚刚4.聚(室)而谋日[单选题]*A.家(正确答案)B.室内5.吾与汝毕力(平)险[单选题]*A.平坦B.铲平(正确答案)C.平常D.公平6.达于汉阴“阴”在句中的含义是[单选题]*A.山之南B.水之北C,山之北D.水之南(正确答案)7.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单选题]*A.停止B.阻止(正确答案)C.只是,仅仅8.杂然相(许)[单选题]*A.表约数B.上下,光景C.赞同(正确答案)D.答应9.寒暑(易)节[单选题]*A.容易B.更替(正确答案)C.书名,《周易》的简称10.甚矣,汝之不(惠)[单选题]*A.恩惠B.同“慧”,聪明(正确答案)1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单选题]*A.本来B.巩固C,坚固D.顽固(正确答案)1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单选题]*A.负荷B.承担C.重荷D.肩负,扛(正确答案)1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单选题]*A.贫穷B.生活困难C.穷尽(正确答案)D.极14.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单选题]*A.庄稼B.草C.草木(正确答案)15.惧其不(已)也[单选题]*A.已经B.停止(正确答案)C,罢了16.曾不若孀妻(弱子)[单选题]*A.弱小的孩子B.小儿子C.幼儿,小孩(正确答案)17.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单选题]*A.惩山北之塞B.曾不能毁山之一毛C.虽我之死(正确答案)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18.今天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A.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我非子,固不知子也(固)B.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至于负者歌于途(负)(正确答案)C.杂然相许潭中鱼可百许头(许)D.而山不加增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加)19.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O [单选题]*A.若听茶声然/皆若空游无所依(若)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河曲智叟亡以应(以)(正确答案)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归)D.乃记之而去/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2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单选题]*A.年且九十(且:将要)B.杂然相许(许:赞同)C.河曲智叟亡以应(亡:丢失)(正确答案)D.飞来山上千寻塔(寻:古代长度单位)21.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而山不加增”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A.出淤泥而不染(正确答案)B.面山而居C. 一怒而诸侯惧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22.与“何苦而不平”句式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A.且焉置土石?B.何陋之有?(正确答案)C ,何以为计?D.如太行、王屋何?23.下列句子中没有省略现象的一项是()[单选题]*A.告之于帝B.操蛇之神闻之(正确答案)C.跳往助之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24.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译文:其如土石何?()[单选题]*A、如果碰上土块石头又该怎么样呢?B、他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C、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正确答案)D、还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2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八上语文愚公移山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惩(chěng)苦沮丧(jǔ sàng)B. 指通(zhǐ tōng)汉阴(yīn)C. 穷匮(kuì)箕畚(bēn)D. 操蛇之神(cāo)殊途同归(shū tú tóng guī)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魁父(kuí fù)耕耘(gēng yún)B. 焉置(yān zhì)荷担(hè dān)C. 贫瘠(pín jí)持之以恒(chí yǐ zhī héng)D. 殊途同归(shū tú tóng guī)靡靡之音(mǐ mǐ zhī yīn)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B.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C.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D.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4. 下列关于《愚公移山》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列御寇的作品。
B. 愚公移山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面对困难、勇于斗争的精神。
C. 河曲智叟代表了那些只看到困难、不敢行动的人。
D. 《愚公移山》通过愚公与智叟的对话,展示了不同的思想观念。
5. 下列对《愚公移山》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愚公移山》通过愚公的决心和毅力,告诉我们只要有恒心,就能克服困难。
B. 愚公移山的故事体现了“人定胜天”的思想。
C. 《愚公移山》通过愚公与智叟的对话,揭示了人们对待困难的不同态度。
D. 《愚公移山》中的“夸娥氏二子”是虚构的人物,用以增强故事的神奇色彩。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6.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______的作品。
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愚公为什么要移山?A. 为了锻炼B. 为了观光C. 为了出行方便D. 为了种植2. 愚公移山故事中,愚公的邻居们最初对移山持什么态度?A. 支持B. 反对C. 嘲笑D. 漠不关心3. 故事中,愚公移山的最终结果是什么?A. 山被成功移走B. 被神仙帮助移走C. 没有成功D. 被邻居阻止4. 故事中,愚公移山的动机是什么?A. 为了个人利益B. 为了子孙后代C. 为了挑战自然D. 为了获得名声5.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 人定胜天B. 团结就是力量C. 人不能改变自然D. 做事要量力而行二、填空题1. 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愚公的家门前有两座大山,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2. 故事中,愚公的孙子们也参与了移山工作,他们用______来搬运石头。
3. 故事的结尾,愚公移山的行动感动了天神,天神派来______帮助愚公移走了山。
三、判断题1.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实现目标。
(对/错)2. 故事中,愚公的邻居们最初是支持愚公移山的。
(对/错)3. 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愚公最终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移走了山。
(对/错)4. 故事中,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为了种植。
(对/错)5.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应该顺应自然,而不是试图改变自然。
(对/错)四、简答题1. 简述愚公移山的故事内容。
2. 为什么愚公的邻居们最初会嘲笑愚公移山?3. 愚公移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五、论述题1. 结合愚公移山的故事,谈谈你对“人定胜天”这一观点的理解。
2. 愚公移山的故事在现代社会中有什么启示和意义?答案:一、选择题1. C2. C3. B4. B5. A二、填空题1. 太行山王屋山2. 簸箕3. 两个大力神三、判断题1. 对2. 错3. 错4. 错5. 错四、简答题1. 愚公移山的故事讲述了愚公为了解决家门前两座大山阻碍交通的问题,决定移走这两座山。
第24课《愚公移山》同步测试 (含答案)
第24课《愚公移山》同步测试(含答案)愚公移山基础积累1.文学常识填空。
⑴列子,名__________,__________前期__________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__________代表人物。
后被道教尊奉为“__________"。
⑵《列子》又名《__________》,是__________家重要典籍。
2.根据文章内容默写句子。
⑴投诸渤海之尾,______。
⑵汝心之固,______,曾不若孀妻弱子。
⑶表现愚公移山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⑷愚公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⑸愚公移山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⑹愚公移山艰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⑺愚公移山的信心(反驳智叟的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⑻愚公移山的结果是: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惩山北之塞⑵出入之迂也⑶且焉置土石⑷汉之阴⑸始一反焉“_____”通“_____",意思为“”⑹河曲智叟亡以应“_____"通“_____”,意思为“"⑺一厝朔东“_____”通“_____",意思为“”⑻汝之不惠“_____"通“_____”,意思为“"⑼无陇断焉“_____”通“_____",意思为“”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不同含义。
⑴其:①其如土石何②惧其不已也⑵苦:①何苦而不平②苦其心志⑶惩:①惩山北之塞②惩前毖后⑷且:①年且九十②且焉置土石5.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⑴指通豫南古义:;今义:。
⑵河阳之北古义:;今义:。
⑶达于汉阴古义:;今义:。
⑷荷担者三夫古义:;今义:。
6.找出句中词类活用的词语并释义。
⑴面山而居“_______"_______用作_______ “”⑵吾与汝毕力平险“_______"_______用作_______ “”⑶箕畚运于渤海之尾“_______"_______用作_______ “”⑷惩山北之塞“_______"_______用作_______ “”7.翻译下列句子。
《愚公移山》试卷及答案
《愚公移山》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愚公移山》中,愚公的家位于()。
A. 冀州之南B. 河阳之北C. 太行山南D. 王屋山北2.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A. 为了方便自家出行B. 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C. 为了通豫南,达于汉阴D. 为了显示自己的力量3. 愚公的妻子对移山提出疑问的原因是()。
A. 担心愚公的力量不足以移山B. 担心挖出来的土石无处安放C. 认为愚公年纪太大,不宜劳累D. 认为愚公的想法不切实际4. 京城氏之孀妻的遗男()。
A. 嫌弃愚公年纪大,不愿帮忙B. 跳往助愚公移山C. 劝愚公放弃移山的想法D. 嘲笑愚公自不量力5. 河曲智叟认为愚公()。
A. 力大无穷B. 年纪太大,不宜劳累C. 聪明过人D. 不自量力二、解释字词(每题2分,共10分)1. 惩()2. 迂()3. 杂然相许()4. 箕畚()5. 陇断()三、句子翻译(每题3分,共15分)1.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2.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3.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5.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四、默写填空(每题2分,共10分)1.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______。
2. 愚公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______,达于______,可乎?”3. 愚公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______。
4.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______。
”5.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______。
五、内容理解概括(每题5分,共25分)1. 请简要概括《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
2. 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是什么?3. 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传达了怎样的道理?六、描写手法(10分)请分析本文在描写愚公移山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并举例说明。
七、句子赏析(10分)请任选一句进行赏析,分析其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愚公移山》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愚公移山》测试题(含答案)1.下列词句中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万仞(rèn)穷匮(kuì)箕畚(jī)B.豫南(yù)冀州(jì)荷担(hè)C.孀妻(shuāng)魁父(kuí)亡以应(wú)D.始龀(chèn)垄断(lǒng)一厝朔东(xī)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曰其如土石何B.且焉置土石有子存焉C.以残年余力以君之力D.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3.下列加粗字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A.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惩山北之塞。
D.河曲智叟亡以应。
4.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5.下列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我们以前学过的《穿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都出自《列子》。
B.《愚公移山》多处使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形象。
C.“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是指汉水的北岸。
D.“始龀”指七八岁,“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耄耋”指一百岁。
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粗词。
(1)出入之迂也(_________)(2)其妻献疑曰(_________)(3)寒暑易节(_________)(4)惧其不已也(_________)7.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课文原句。
(1)愚公移山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最能体现移山艰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愚公移山的信心:___________________。
(5)愚公移山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
8.课文结尾写天帝派遣两个大力神背走两座山,若愚公与智叟两人此时见面了,会出现怎样的情景?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愚公移山测试卷(100分)
愚公移山测试卷(100分)班级:姓名:得分: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方.七百里2、年且.九十3、惩.山北之塞4、出入之迂.5、聚室.而谋6、吾与汝.毕力平险7、指.通豫南8、达于汉阴.9、杂然..相许10、其妻献疑..1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12、如.太行、王屋何. 13、且焉置...土石14、投诸.渤海之尾 15、荷.担者三夫 16、始龀..17、孀妻..运于渤海..18、箕畚..有遗男19、寒暑易节..20、始一反.焉二、翻译下列句子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聚室而谋。
3、吾与汝毕力平险。
4、杂然相许。
5、投诸渤海之尾。
6、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7、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8、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三、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愚公年老力衰,又决定铲除大山,他要克服的困难还有哪些?(二)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河曲智叟.2、甚矣..,汝之不惠.3、其.如土石何4、愚公长息.. 5、固不可彻.6、虽.我之死7、子子孙孙无穷匮.. 8、何苦.而不平9、亡.以应 10、操.蛇之神11、二子负.二山12、一厝.朔东 13、无陇断..焉二、翻译下列句子1、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测试题
《愚公移山》测试题一.给加粗字注音(共24分)万仞()豫南()箕畚()魁父()一厝()叩石()始龀()朔东()雍南()孀妻()冀州()穷匮()二.解释加粗字词的意思(共45分)1.惩山北之塞惩:__________2.出入之迂迂:__________3.毕力平险毕:__________4.杂然相许许:__________5.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__________6.如太行王屋何如……何:__________7.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__________8.叩石垦壤叩:__________9.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__________10.始龀龀:__________1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__________反:__________12.甚矣,汝之不惠惠:__________13.固不可彻彻:__________14.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__________15.一厝朔东厝:__________三.判断题(共15分)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其”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曰B.其如土石何C.帝感其诚D.惧其不已也2.下列句中加粗的“而”和“而山不加增”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面山而居B.聚室而谋C.而戍死者固十六七D.呼尔而与之3.与“何苦而不平”问句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且焉置土石?B.何陋之有?C.何以为计?D.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四、翻译下列句子(共8分)1.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2.甚矣,汝之不惠!五、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共8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解释括号前的字词。
太行、王屋二山,方( )七百里,高万仞( )。
本( )在冀州之( )南,河阳( )之( )
北。
北山愚公者,年( )且( )九十,面( )山而( )居。
惩( )山北之( )塞,出入之(
)迂也。
聚( )室而( )谋( )曰:“吾与汝毕
( )力平险( ),指( )通豫南,达于(
)汉阴,可乎?”杂然相( )许( )。
其( )妻献
( )疑曰:“以( )君之( )力,曾不( )
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 )焉( )置(
)土石?”杂( )曰:“投( )诸( )渤海
之( )尾,隐土之( )北。
”遂率( )子孙荷(
)担者三夫( ),叩( )石垦( )壤,箕畚( )运于( )渤海之尾( )。
邻人京城氏之( )孀妻( )有遗男( ),始( )龀( ),跳( )往( )助之( )。
寒暑( )易节( ),始( )一
反( )焉。
二、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下列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
也。
2.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4.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一、解释括号前的字词。
太行、王屋二山,方( )七百里,高万仞( )。
本( )在冀州之( )南,河阳( )之( )
北。
北山愚公者,年( )且( )九十,面( )山而( )居。
惩( )山北之( )塞,出入之(
)迂也。
聚( )室而( )谋( )曰:“吾与汝毕
( )力平险( ),指( )通豫南,达于(
)汉阴,可乎?”杂然相( )许( )。
其( )妻献
( )疑曰:“以( )君之( )力,曾不( )
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 )焉( )置(
)土石?”杂( )曰:“投( )诸( )渤海
之( )尾,隐土之( )北。
”遂率( )子孙荷(
)担者三夫( ),叩( )石垦( )壤,箕畚( )运于( )渤海之尾( )。
邻人京城氏之( )孀妻( )有遗男( ),始( )龀( ),跳( )往
( )助之( )。
寒暑( )易节( ),始( )一反( )焉。
二、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下列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4.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一、解释括号前的字词。
河曲智叟笑而( )止( )之( )
曰:“甚( )矣,汝之( )不惠(
)。
以( )残年余力,曾不( )能毁山之(
)一毛( ),其( )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
( )曰:“汝心( )之( )固,固(
)不可彻( ),曾不若( )孀妻弱子( )。
虽( )我之( )死,有子存( )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 )也,而( )山不加增( ),何苦( )
而( )不平?”河曲智叟亡( )以(
)应( )。
操( )蛇之( )神闻之( ),惧
( )其( )不已( )也,告之( )
于( )帝。
帝感( )其( )诚( ),命夸娥氏二子负( )二山,一厝( )朔
东,一厝雍南。
自( )此,冀之( )南,汉之阴( ),无陇断( )焉( )。
二、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下列句子。
1.甚矣,汝之不惠。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5.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一、解释括号前的字词。
河曲智叟笑而( )止( )之( )
曰:“甚( )矣,汝之( )不惠(
)。
以( )残年余力,曾不( )能毁山之( )一毛( ),其( )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
( )曰:“汝心( )之( )固,固( )不可彻( ),曾不若( )孀妻弱子( )。
虽( )我之( )死,有子存( )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 )也,而( )山不加增( ),何苦(
)而( )不平?”河曲智叟亡( )以( )应( )。
操( )蛇之( )神闻之( ),惧
( )其( )不已( )也,告之( )
于( )帝。
帝感( )其( )诚( ),命夸娥氏二子负( )二山,一厝( )朔
东,一厝雍南。
自( )此,冀之( )南,汉之阴( ),无陇断( )焉( )。
二、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下列句子。
1.甚矣,汝之不惠。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5.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测试卷
1.下列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年且九十(将近)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同措,放置)
B.聚室而谋曰(家)投诸渤海之尾(之于)
C.毕力平险(险峻)惧其不已也(停止)
D.杂然相许(赞同)惩山北之塞(苦于)
2. 下列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 寒暑易节(交换)何苦而不平(愁)
B.荷担者三夫(负荷)毁山之一毛(草木)
C. 固不可彻(通)虽我之死(即使)
D.河阳之北(河的北岸)无穷匮也(穷尽)
3.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帝感其诚其如土石何
C.河曲智叟亡以应以君之力
D.而山不加增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4.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和意义和“操蛇之神闻之”中加点“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惩山北之塞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告之于帝
D.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5.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开头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了愚公移山的困难很大。
B.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C.从“杂然相许”和“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
之”两句可看出愚公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
D.本文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6.愚公认为两座山可以移走的理由,错误的一项是( )
A.不可动摇的决心。
B.无穷无尽的子孙。
C.这两座山不会再增高。
D.操蛇之神的帮助。
7.作者写《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A.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抱负。
D.宣扬因果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
8.下面各句朗读语意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9.与“何苦而不平”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
B、何陋之有?
C、何以为计?
D、如太行、王屋何?
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与“以君之力”中“之”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于厅事之东北角 B.策之不以其道 C.杜少府之任蜀州D.悍吏之来吾乡
1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甚矣,汝之不惠。
⑵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⑶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⑷且焉置土石?
⑸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⑹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⑺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14.按要求填空。
《愚公移山》选自《__ 》,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和___ 。
本文的体裁属于____ 。
作者是,全名为,他是时期家代表人物之一。
文中将愚公的壮举与智叟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同时运用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15.用原文句子答题:
⑴愚公决心移山要解决的困难:
⑵愚公移山要实现的目的和抱负:
⑶解决“其妻献疑”的办法是:
⑷愚公艰苦移山情形的句子:
⑸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细节是
⑹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
⑺愚公认为终能移山的原因是:
16.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什么?
17.课文题目是“愚公移山”,为什么文章一开头不落笔在愚公身上,而是先写"太行、王屋二山"?
18.写愚公及其子孙们移山,为什么要穿插京城氏之孀妻弱子“跳往助之”的情节?
19.故事的结尾是天神帮助愚公移走了两座大山,这样安排是否有损愚公的形象?
20.作者把文章歌颂之人称为“愚公”,而把文章批判之人称为“智叟”,这样构思有什么好处?
21.结合本文说说愚公精神的实质是什么?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
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