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论语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论语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论语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论语》是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录,记载了孔子的言论和部分弟子的言行,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经典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论语》的详细解读和分析,总结出《论语》的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部经典著作。

一、《论语》的基本介绍1. 《论语》的作者及成书背景《论语》是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录,作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学生,成书于战国时期末期至秦朝初期。

2. 《论语》的内容概况《论语》全书共20篇,包括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记录。

内容涵盖了政治、伦理、教育、宗教等各个方面的思想。

3. 《论语》的地位和影响《论语》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经典之一,对后世的文化、政治和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儒家经典”。

二、《论语》的思想核心1. 仁2. 义3. 礼4. 智5. 诚三、《论语》中的重要思想1. 孔子的政治思想孔子提出的政治思想主要包括仁政、民主和德治。

孔子认为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应该是仁政,即以仁爱之心治国;民主,即重视民众的意见和利益;德治,即以德行治国。

2. 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重视教育,提出了“教无倦”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要耐心、持续、不厌其烦。

3. 孔子的伦理思想孔子的伦理思想以仁为核心,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关爱。

4. 孔子的道德思想孔子提出了“修己以敬”的道德观念,即先修养自己的品德和修养,然后再去教化他人。

5. 孔子的宗教思想孔子主张尊重祭祀、祷告、宗教仪式,并强调人与神灵之间的亲近关系。

四、《论语》中的经典语录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 “君子不器。

”4. “君子欲言,则言,欲辩,则辩。

”5. “言必信,行必果。

”五、《论语》的现实意义《论语》作为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1. 对政治的指导作用2. 对教育的启示和指导作用3. 对社会伦理和道德观念的指导作用六、《论语》的文学价值1. 语言简练2. 思想深刻3. 风格优美七、《论语》的阅读方法与技巧1. 注重细节2. 注意孔子的言行3. 结合实际情况总之,《论语》是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之一,对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和道德伦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语知识点整理

论语知识点整理

论语知识点整理《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以下是对《论语》中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孔子的核心思想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仁”是一种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它涵盖了诸多方面的品质和行为。

1、爱人孔子认为“仁”的基本含义是爱人,要关心、尊重他人。

这种爱不是狭隘的偏爱,而是广泛的、平等的关爱。

2、克己复礼“克己复礼为仁”,意味着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和行为,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社会的礼仪规范。

3、忠恕之道“忠”即尽心竭力地为他人做事;“恕”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二、关于学习1、学习态度孔子强调要有好学的精神,“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习要保持谦虚,不断追求知识,不能自满。

2、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主张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通过温习旧知识能够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同时,提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要相结合。

3、学习目标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是为了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智慧。

三、道德修养1、君子之道孔子倡导成为君子,君子要有高尚的品德和行为。

君子重义轻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要言行一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要心胸宽广,“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自省改过人要经常自我反省,“吾日三省吾身”,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3、诚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四、政治主张1、为政以德孔子主张统治者要以德治国,用道德感化百姓,而不是依靠严刑峻法。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举贤任能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五、教育理念1、有教无类孔子主张教育不应有阶级和贫富的差别,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2、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资质,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内容,“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知识点总结

《论语》知识点总结

《论语》知识点总结
一、多义词 学而时习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曲肱而枕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过的知识 学习 学习 弯曲的胳膊 优点 缺点
不亦乐乎 形容词 高兴、快乐 乐 乐亦在其中矣 名词 乐趣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意动用法
以……为乐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的人 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的人 ……时间 逝者如斯夫
(9)孔子教育学生珍惜时间的句子 逝者如斯夫 , 不舍昼夜 是_________ _________。 (10) 孔子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 信念,矢志不渝是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___ __,__ _____。 (11)子夏的学习方法是: 博学而笃志 ,_________ 切问而近思 。 _________ (12)孔子强调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 克服自己的短处的句子是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____ , _____
(4)孔子认为读书与求学的态度是: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5)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修养的句子 为人谋而不忠乎 ? ? 传不习乎 ? (6)孔子对于学习要常复习是 温故而知新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 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 三人行 , 必有我师焉
为人谋而不忠乎。为(wè i):替。
为 i):做 可以为师矣。为(wé
人不知而不愠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学而不思则罔 而 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表示转折 但是,却
每天 吾日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 动词作名词 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作名词 学过的知识
新的理解与体会 动词作名词 水 一瓢饮 名词作动词 吃 饭疏食饮水 形容词作动词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知识点集锦

论语知识点集锦

论语知识点集锦《论语》知识点集锦篇一:《论语》导读《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后来的一些学生编纂而成。

本文将针对《论语》中的知识点进行集锦,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部经典著作。

一、《论语》的地位和作者《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名著之一,也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

它由孔子的弟子及后人编纂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和学说。

二、《论语》的主要内容和结构《论语》以孔子的言行和学说为主要内容,分为20篇,共514章。

其中,第一篇至第十篇主要记录了孔子的言行,第十一篇至第十八篇记载了孔子的学说,最后两篇收录了孔子的学生孟子的言行。

三、《论语》中的重要思想1. 仁德:《论语》中强调了仁德的重要性,认为仁德是人类的最高道德标准,人应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学习与修养:《论语》提倡学习和修养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学习和修养,人们可以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

3. 政治哲学:《论语》中有关政治方面的言论也相当丰富,强调君主应具备仁德为本、明断公正等素质。

四、《论语》的影响和价值《论语》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弘扬了儒家思想,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对于塑造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起到了重要作用。

篇二:《论语》的人物形象《论语》中有着许多优秀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通过言行展示了他们的品德和智慧。

1. 孔子:作为《论语》的核心人物,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他言谈举止庄重,智慧卓越,对众人具有激励作用。

2. 仲尼:即孔子的名讳。

他严谨求是,言行一致,在各种场合都能展现出高尚的品质。

3. 颜回:被尊为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聪慧过人,极具才智,同时也非常虔诚地向孔子学习。

4. 子路:孔子的学生之一,勇敢坚毅,并且善于思考和提问。

5. 季氏:孔子的学生之一,他非常注重仁德和道德修养,主张通过自律来塑造良好的品质。

篇三:《论语》中的教育观《论语》中的教育观念对于今天的教育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论语知识点整理

论语知识点整理

论语知识点整理《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这部著作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道德准则,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论语》中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关于“仁”“仁”是《论语》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 意思是克制自己,使言行符合礼的规范,就是仁。

一旦能够做到这一点,天下的人都会称赞你有仁德。

“仁”还体现在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上,如“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 要关爱他人,关心他们的疾苦,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权利。

在实践中,“仁”要求我们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是实现仁的重要方法。

二、关于“礼”“礼”在《论语》中占有重要地位。

孔子强调“礼之用,和为贵”,礼的作用,以和谐为贵。

社会的秩序和规范需要通过礼来维护,人们的行为举止应当符合礼的要求。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说明了君臣之间的关系应当以礼和忠为准则。

在家庭中,也有相应的礼,如“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表达了对父母生前死后都应遵循礼的规范。

三、关于“学习”孔子非常重视学习,他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是很愉快吗?学习不仅要学知识,更要注重实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同时,学习要有正确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要向他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四、关于“君子”“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典范。

君子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心胸开阔,光明磊落,小人则心胸狭窄,忧愁悲伤。

高考必考论语知识点

高考必考论语知识点

高考必考论语知识点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一直以来都是高考必考的重点内容之一。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和归纳一些高考必考的论语知识点。

一、仁爱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所强调的一种道德准则,即要善待他人,不要做出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这一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尊重他人、互助友爱的价值观相契合。

高考中常考寻找与这一思想相关的论述。

二、教育思想论语中有许多关于教育的论述,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强调了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高考中经常考察这些论述的含义和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中有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如"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的政治理念和道德准则。

这些思想常常被作为议论文或政治哲学题材的考点。

四、君子品德君子品德是论语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君子不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反映了儒家思想对人格修养和价值追求的要求。

这一部分的考点常常涉及到如何通过个人努力成为有道德高尚的人。

五、孔子弟子的学问与品行孔子的弟子们也是论语中的重要人物,他们不仅仅在学问上有所成就,也在道德行为上树立了典范。

他们的名言和行为常常成为一些考题的内容,需要考生对他们的言行有深入的了解。

六、家庭伦理论语中探讨了家庭伦理和家庭观念的问题,如"君子爱人"、"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等,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的家庭观念和亲情伦理。

这些内容常常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类题目的考点。

总结起来,高考中论语作为重要的文化知识点,涵盖了道德伦理、教育、政治理念、个人修养等方面的内容。

《论语》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

《论语》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

《论语》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一、《论语》的概述- 《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和思想。

- 《论语》共有20篇,主要探讨道德、政治、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二、《论语》的作者- 孔子是《论语》的主要作者,他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 《论语》中的部分内容也可能来自孔子的学生。

三、《论语》中的重要思想和教育理念- 仁:《论语》强调人们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

- 君子:《论语》中提到的君子特指有德行的优秀人物。

- 教育:《论语》非常重视教育,主张以德育为主,强调孔子对学生的言教与榜样的影响力。

四、《论语》中的重点章节和知识点- 学而篇:介绍了孔子的教育理念和学生们的研究态度。

- 为政篇:探讨了良好的政治领导和治国理政的重要性。

- 八佾篇:揭示了礼仪和仪式的意义。

- 泰伯篇:讲述了孔子与他的学生们之间的互动和关系。

- 阳货篇:反映了孔子对经商活动的看法。

五、《论语》在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论语》对中国古代的政治、道德、教育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 在现代社会,人们仍然研读《论语》,从中汲取道德智慧和教育经验。

六、为什么《论语》是必考知识点- 《论语》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思想和价值观非常重要。

- 考察《论语》可以考验考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七、如何备考《论语》- 阅读《论语》的原版,理解其中的思想和理念。

- 研究《论语》的背景知识和相关的评论和解读。

- 多进行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论语》中的核心思想。

《论语》知识点集锦

《论语》知识点集锦

《论语》知识点集锦《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总结和阐述。

本文旨在提供一些《论语》的主要知识点,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经典的内容。

一、人的修养与自律1.仁:《论语》重视仁,强调人的道德修养。

仁是儒家的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对他人关爱和对社会责任的追求。

2.诚:《论语》提倡诚实守信的品德,认为虚伪和虚假的言行是可耻的。

3.谦逊:孔子强调要做到宽容谦卑,不要自负和傲慢。

4.学习:《论语》强调学习是人生不断进步和提高的途径,学习应该持续不断,终生不息。

二、政治与社会伦理1.君子:孔子强调君子的品德和能力,认为他们应该担负起领导和权力的责任,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2.政治伦理:《论语》对政治伦理进行了探讨,认为政治应该以道德为基础,君子应当以德治国,推崇仁政。

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注重个人修养与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关系,认为个人修身可以带动家庭和社会的和谐,最终实现天下平治。

三、教育与学习1.教育观念:孔子强调教育对于培养君子的重要性,提倡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能力。

2.学习方法:《论语》提供了一些学习的方法和原则,如反复训练、实践、思辨和分享。

3.师德:孔子强调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和思想境界,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父子关系:孔子非常强调父子关系的重要性,认为父亲应该教育和引导儿子,儿子则应该尊敬和孝顺父亲。

2.兄弟关系:《论语》强调兄弟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友爱和支持。

3.友谊:孔子强调朋友之间应该真诚相待,相互扶持和帮助。

五、案例与经典语录1.孔子的言行:《论语》通过孔子的言行来传达他的思想和观点,如孔子对学生的教育、与政治家的对话等。

2.经典语录:《论语》留下了很多经典的语录,如“君子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些语录精炼、简洁地表达了孔子的思想。

六、宗教观与道德理念1.孔子的宗教观:孔子并没有提及具体的宗教观念,但他强调对上天的尊重与崇拜,认为善良的行为是上天赏赐的结果。

《论语》十则知识点归纳

《论语》十则知识点归纳

《论语》十则一、文学常识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子:先生,指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二.词语解释1、时习:经常地复习。

2、说:同“悦”,愉快。

3、愠:生气、发怒。

4、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人称代词,我。

6、日:每天。

7、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8、信:真诚,诚实。

9、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10、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1、殆:有害。

12、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故,旧的知识。

13、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14、是知也:这是聪明的。

是,此、这。

知,通“智”,聪明。

15、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齐:相同16、弘毅:刚强,勇毅。

19、凋:凋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想做的事情。

施,施加。

17、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

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三.填空并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

” //孔子说:学习,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

只是空想却不去认真读书,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3、子曰:“见贤思齐焉,。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

,。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5、子曰:“,可以为师矣。

”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又领悟到新知识,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6、子曰:“岁寒,。

”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7、子曰:“其恕乎,,。

//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8、子曰:“由,诲女知乎!,,是知也。

论语12则知识点总结

论语12则知识点总结

论语12则知识点总结1. 仁:《论语》中频繁提到“仁”这个概念,它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

仁是指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孔子认为“仁”是一切美德的根源。

仁的实践需要具备诸多品质,包括宽容、尊重、担当等。

通过学习《论语》,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对“仁”的不断诠释和强调,以及他对于道德和人际关系的思考。

2. 学习: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习是一种不断进取的过程,需要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汲取新知识。

他还强调了“温故而知新”,即通过对过去的学习和总结,来开拓新的见解和认识。

这种对学习的重视,对于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孝道:《论语》中反复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孝道是一种基本的人伦之道,是家庭和社会稳定的基石。

他认为孝道贯穿于一切德行之中,是一种处世的准则。

通过《论语》,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对于孝道的理解和强调,以及他对于家庭伦理的重视。

4. 仁政:孔子强调了仁政的重要性,认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应该以仁爱的态度对待百姓。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应该是以仁为本,以爱民为首要考量。

这种仁政思想对于中国古代和现代政治体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之一。

5. 割鸡焉用牛刀:这是《论语》中的一句经典名言,意思是解决问题应该按照事情的实际情况来办,不要用过大的力气。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一种谦逊和圆融的处世哲学,对于我们处理问题、处世接物都有着深刻的启发。

6. 有教无类:孔子提倡教育应该普及于全体百姓,不分贵贱贫富,不分男女老少。

他认为,普及教育可以培养更多的人才,提升社会整体素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这种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对于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

他鼓励人们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开拓新的见解和认识。

这种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对于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知识点

论语知识点

论语知识点《论语》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包含了大量的政治、道德、哲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1. 仁:儒家的核心概念之一,指人们应当保持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包括仁爱、正义、诚信等。

2. 礼:儒家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诸侯朝聘、祭祀、丧葬等仪式。

3. 颜渊:论语中的一个著名人物,被认为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学说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4. 孔融: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在《论语》中提出了“融四岁,能让梨”的故事,展现了他谦虚、尊重他人的品质。

5. 子路:论语中的一个著名人物,被认为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学说强调“行有余力,则以学”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对后世的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孟轲:唐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在《论语》中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的思想,强调了教育和自我修养的重要性。

7. 曾参:唐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在《论语》中提出了“吾日三省吾身”的思想,强调了自我反思和自责的重要性。

8. 子贡:唐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在《论语》中提出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思想,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注重人际关系的维护。

9. 庄子: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被称为“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思想强调“无为而治”和“道法自然”,对后世的政治哲学和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0. 荀子: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被称为“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了个人道德的完善对于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论语知识点总结及归纳

论语知识点总结及归纳

论语知识点总结及归纳一、孔子的思想1. 仁:孔子认为“仁”是人类最为重要的品德,也是教育的根本。

他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己”到了一个境界,就不会给别人带来痛苦,也就实现了仁的境界。

2. 孝:孔子非常强调“孝”这一美德,他认为孝的核心是敬老慈幼,对父母进行尊敬、体贴和孝顺。

同时,他也提出了“不违贵贱,敬长也”这一观点,强调尊重长者和尊卑有序的道德准则。

3. 礼:孔子认为,只有通过学习和遵守礼的规范,才能使人的品行正直、行为得体,使社会秩序井然。

在他看来,礼是实行仁、理解义、重视礼仪的基本途径。

他说“绝域从事,不陷恶声”,说明了他对礼的重视。

4. 忠:孔子把忠定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他认为自己要“忠信俭约”来获得自己的完善。

在孔子看来,忠为人之本,信为人之道,只有忠信才是人要追求的道德境界。

二、父子关系在《论语》中,孔子对父子关系有着深刻的思考和表述。

他强调尊敬父母,弘扬“孝”道。

孔子认为,人们应该对自己的父母尊崇有加,如果父母有过错,也要体恤父母,尽孝尽养。

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父子关系,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政治和治国理念1. 君子:孔子对君子的要求非常严格,他认为君子应该以德服人,以礼行事,有所作为。

同时,他也强调君子应该有大视野、美好的品行和丰富的人情智慧,以便成为人们的楷模。

2. 政治:在《论语》中,孔子强调“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意思是说政治应该是立足于民本,以服务人民为出发点。

他强调道德高于一切,认为只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的人才能担任政治重任,才能治理国家。

3. 君臣关系:孔子对待君臣关系一向以礼敬为准则。

他强调君臣之间的忠、义、诚信等道德品质,也提出了“臣弒其君”、“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等言谈,都是希望通过君臣之道,使国家更加和谐。

四、教育理念孔子强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认为学习应该是刻苦努力的过程,没有不劳而获。

他主张教育应该以“仁”、“孝”、“礼”等传统价值观为核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理智,以培育有德有才的君子。

论语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论语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论语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也是高考考试中的常见知识点。

通过对论语的深入研究和总结,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儒家文化的精髓,还能够为高考备考提供有力的知识支持。

本文将结合高考知识点,对论语进行归纳总结。

一、论语概述论语是儒家学派的核心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而成。

其内容囊括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包含了伦理道德、政治治理、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研究儒家学说的重要文献。

在高考中,对于论语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二、论语常见知识点总结1. 学而篇《学而篇》是论语的第一篇,也是论语中的开篇之作。

这篇主要围绕教育、学习和修身进行论述,强调了个体的自我完善和对道德伦理的追求。

在高考中容易涉及的知识点有:(1)父母之爱:尊敬父母是儒家伦理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孔子讲究孝道,他在《学而篇》中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强调孩子应当尊重父母,不离家远行,如要出门也应有明确目的。

(2)以身作则:《学而篇》中有这样一句话:“吾日三省吾身。

”这是孔子对自己修身的要求,也是他提倡以身作则的思想。

他认为要求他人去做的事情,首先要求自己能做到。

2. 为政篇《为政篇》是论语中涉及政治治理的重要篇章,提出了关于治国理政的许多观点。

高考中常见的考点有:(1)仁政:孔子主张以仁义来治理国家,他说:“修己以敬,自有家正,家正而后可以国正。

”这是指要做到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个人修养和家庭的和谐来达到国家的治理。

(2)君子的要求: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高尚的品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他说:“君子,和而不同。

”强调君子应具有宽容并善于接纳不同的言论和观点。

3. 中庸篇《中庸篇》是论语中的重要篇章,讨论了处于中庸状态的道德和精神境界。

在高考中考查的知识点有:(1)中庸之道:孔子关于中庸的思想,认为中庸是一种合理平衡的状态,不偏于极端。

他说:“中庸之道,庸也者,君子之道也。

”孔子提倡人们应该追求中庸的道德和精神境界,避免过分偏向某一方面。

论语十则复习知识点汇总

论语十则复习知识点汇总

《论语》十则知识点★文学常识《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四书是指:《论语》、《大学》、《中庸》与《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又称《周易》)、《春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重点字词释义学而时习..之:时习,时常地复习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发怒。

三省..吾身: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传不习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故,旧有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新,新的理解与体会(或“新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思而不学则殆.:殆,有害。

诲女..知之乎:诲,教诲。

女,通“汝”,人称代词,你是知..也:是,此、这。

知,通“智”,聪明,智慧。

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刚强,勇毅。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凋,凋谢。

★一词多义而学而时习之顺接连词,学而不思则罔转折连词,却思而不学则殆转折连词,却温故而知新顺接连词日吾日三省吾身每天能张目对日太阳一日,见二虫斗草间天其其恕乎大概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指“他们”细察其纹理代词,指“藐小之物”蹲其身代词,指“自己”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知道知.之为知之明白,知道,懂得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知道故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为可以为师矣成为以虫蚁为兽当做项为之强因为★出自《<论语>十则》中的成语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死而后已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课文中的原句填空1、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孔子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知识点整理

《论语》知识点整理

《论语》知识点整理一、《为政以德》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在这里强调以“德”来治理国家,而现代国家则强调以“法”为重,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答题建议:治国以“德”为重,是建立在人性善的基础上的;而治国以“法”重,则是建立在人性恶的基础上的。

应以“法”为主,以“德”为辅。

2.[课文解读]第三大题:你认为“政”和“德”、“刑”和“礼”主要区别在哪里?答题建议:政与刑是用法令规定人们不能做什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惩罚。

德与礼是从精神上鼓励人们应该做什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教育熏陶。

可以在总结归纳孔子德治思想(富民、教民、举贤、正己等)的基础上,与法治间的对比来探讨,摆正“法”与“德”间的关系。

二、《克己复礼》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1)在这两段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礼”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答题建议:孔子的“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礼,不但讲制度、讲规范,还要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范。

注:本文中的“礼”指社会典章制度“标准”,就是用戒律信条和礼义文貌“规范”君子。

本文中的“乐”指诗歌舞三位一体的文化总汇,就是用情感感化人心,教化人心。

(2)这里所说的“仁爱之心”当如何理解?答题建议:孔子的仁是礼指导之下的仁,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仁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

2.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选读知识点整理

论语选读知识点整理

论语选读知识点整理《论语》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研究儒学思想的重要参考。

以下整理了《论语》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仁爱之道《论语》强调仁爱之道,即和善待人,关心他人的利益和幸福。

孔子认为仁者爱人,要做到不怨天,不尤人,尊重他人的权益和尊严。

他强调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将仁爱的思想应用到社会和政治实践中。

2.学习的重要性孔子认为学习是人生的最高追求,他提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理念,强调学习的持久性和刻苦努力的重要性。

他主张通过学习思考,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和治理能力。

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阐述了儒家的核心价值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个人修养、家庭和谐、国家治理和社会和平,这是孔子追求的社会理想。

他强调个人修身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修养自身,才能够带动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进步。

4.博学多才的重要性孔子重视全面的知识和才能,在《论语》中提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理念,主张研究古代典籍,继承传统文化,并能够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同时,他也强调修养自身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要求学习者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和修养。

5.君子的标准《论语》中反复强调了君子的标准,即有德行、有才能、有行为规范的人。

君子应该追求道德完善,以仁爱之道对待人,具备广泛的知识和卓越的才能。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谦虚谨慎,遵守道德原则,以身作则,以德化人。

6.家庭伦理《论语》中提到了许多关于家庭伦理的观点,强调了父子、兄弟和夫妻之间的关系。

孔子认为,家庭是人生的基本单位,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爱护、帮助,维护家庭的和谐和幸福。

7.政治思想《论语》中涉及了一些关于政治治理的观点。

孔子主张君主应该具备德才兼备的特质,以德治国。

他认为,政治家应该关心国家的民生和社会的安定,确保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8.教育理念孔子提倡教育的重要性,并强调教育的内涵和方法。

名著复习——《论语》知识点整理

名著复习——《论语》知识点整理

名著复习——《论语》知识点整理
1. 作者和历史背景
- 《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人记录整理的。

-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重要的儒家学派创始人。

2. 内容概述
- 《论语》是由孔子的言行记录组成的,内容包括他的思想、
道德观念、政治理念和教育理念。

- 《论语》分为20篇,每篇都包含了孔子和他的弟子的对话和
言论。

3. 主要观点和思想
- 孔子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
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 孔子提出了"仁"的概念,认为仁是人的基本美德,是实现社
会和谐的关键。

4. 重要的知识点和经典语录
-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 关键概念和理解
- 仁:关心他人,具有爱心和同情心,是孔子道德思想的核心。

- 礼:社会礼仪和规范,是维系社会秩序的基础。

- 君子:具有高尚品德和道德修养的人。

6. 当代价值和应用
- 《论语》对于研究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有重要价值。

- 孔子的思想在现代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尤其在道德与伦理、
教育和领导理念方面。

以上是我对《论语》知识点的简要整理,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
帮助。

《论语》知识点

《论语》知识点

《论语》知识点
1、《论语》,语录体,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

2、复习是学习重要的方法: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勤学好问的句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应当谦虚学习的句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别人不理解自己,应保持君子风范: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要坚定信念,不改变意志: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9、对富贵的态度: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0、要珍惜时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借鉴别人的短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四书:《中庸》《论语》《孟子》《大学》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3、要谦虚的句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6、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1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19、建设祖国的重任由我们承担,真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论语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论语的知识点总结归纳一、论语的作者论语的作者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儒家学派,提倡仁爱、礼义、诚信等思想。

他的弟子们在孔子逝世后,将孔子的言行记录下来,形成了《论语》,成为了儒家经典之一。

二、《论语》的内容《论语》是一部以言行记录为主的儒家经典。

书中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中的典故及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主要分为20篇,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内容丰富,包括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以及孔子对于政治、教育、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看法。

三、《论语》的教育思想1.儒家教育的中心思想是“仁”,孔子认为“仁”是一切美德的根本。

在《论语》中,孔子对于仁的理解体现在他对待他人的态度上,他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不要对人做自己不愿意被人做的事情,这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做法就是“仁”。

2.孔子还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的力量,他说“教无类”,即不分贵贱贫富,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受教育的权利。

他还提出了“笃学、好问、思索、笃行”的教育理念,倡导学生虚心向老师请教,并且要不断思考,最终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四、《论语》的政治思想1.《论语》中也包含了孔子对于政治的思考。

他认为君主应该以仁政来治国,而不是以强权来统治。

他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他对于政治的态度,提出了以仁爱来治理国家的理念。

2.他还提出了“民为重,君为轻”的观点,认为君主应该以民为重,才能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

他还强调了君主应该以身作则,他说“君子务本”,即君主应该以道德为本,以身作则,才能影响他人。

五、《论语》的伦理道德思想1.《论语》中包含了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

孔子倡导人们要做一个仁爱、忠诚、诚信、礼貌的人。

他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及为仁”,这些都是他对于伦理道德的要求。

2.孔子还提出了“古之善道仁者”,即要向古人学习,向古人中的仁者学习,这也是他对于伦理道德的重要思想。

《论语》十则·知识点

《论语》十则·知识点

《〈论语〉十则》知识点归纳复习1、通假字:⑴不亦说(yuâ)乎(“说”同“悦”,愉快。

)⑵诲女(rǔ)知之乎(“女”同“汝”,你。

)⑶是知(zhì)也。

(“知”同“智”,聪明。

)2、词类活用:⑴学而时习之(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一定的时间。

)⑵温故而知新(故,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体会,新的发现。

)⑶见贤思焉(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3、古今异义:⑴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⑵是知也(是,古义:这,这个,这样。

今义:表示肯定判断的动词。

)⑶死而后已(已,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

)⑷三人行(三,古义:表示多。

义:三,表示确数。

)4、一词多义:⑴“而”的用法有:A表并列、B表折、C表承接,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而”的意思:(6分)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承接)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表转折)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表并列)④温故而知新(表承接)⑤学而不思则罔(表转折)⑥择其善者而从之(表承接)⑦其不善者而改之(表承接)⑵知:①了解(人知而不愠)②领悟(温故而知新)③明白、知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④同“智”,聪明。

(是知(zhì)也。

)⑶为①为人谋而不忠乎(替)②知之为知之(就是)③仁以为己任(作为)⑷之①学而时习之(它,指已学过的知识)②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主谓之间,无意义)③见藐小之物(的)⑸故①温故而知新(已学过的知识)②故时物外之趣(所以,因此)⑹以①可以为师矣(凭借)②仁以为己任(把)⑺其①徐喷以烟(用)②其恕乎(大概,也许)③择其善者而从之(他的)5、成语:⑴不亦乐乎:不也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了很厉害的程度。

⑵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指要老老实实,不要懂装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
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至圣先师”,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解释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
2.有朋自远方来(从)
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
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5.人不堪其忧(忍受)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冷水)
19.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
21.于我如浮云(对于)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24子在川上曰(河边)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
26.不舍昼夜(舍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
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三、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
是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意思是古人
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4.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四、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
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
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
温故而知新(得到)
五、词语活用归类
4.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6.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以,,为乐。


8.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
9.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长处)
10.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
六、成语归类
8.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 4.三人行,必有我师
10.逝者如斯 6.匹夫不可夺志7.富贵浮云8.箪食瓢饮
七、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3.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4.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5.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6.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

17.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8.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
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八、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

1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感到迷惑。

18.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荣华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

19.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
是复习过呢?
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是就连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2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能广泛地阅读,并且能够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