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夜、虞美人、苏幕遮三诗自主赏析

合集下载

唐诗赏析-杜甫《阁夜》原文译文赏析

唐诗赏析-杜甫《阁夜》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阁夜》原文|译文|赏析'《阁夜》是杜甫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因而感慨万千,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唐代: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译文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愚)都终归黄土;我眼前的这点寂寥(指郊游和亲人间的慰藉)又算得了什么呢。

注释阴阳:指日月。

短景:指冬季日短。

景:通“影”,日光。

霁(jì):雪停。

五更鼓角: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

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

战伐:崔旰(gàn)之乱。

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卧龙:指诸葛亮。

《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

跃马:指公孙述。

字子阳,扶风人。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

这里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

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提到。

这句是贤人和愚人终成黄土之意。

人事:指交游。

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

漫:徒然、白白的。

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

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

开首二句点明时间。

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

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

范仲淹的苏幕遮的意象及鉴赏

范仲淹的苏幕遮的意象及鉴赏

范仲淹的苏幕遮的意象及鉴赏范仲淹的苏幕遮的意象及鉴赏《苏幕遮·碧云天》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

此词上片着重写景,下片重在抒情。

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范仲淹的苏幕遮的意象鉴赏。

欢迎阅读!《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译文]白云满天,黄叶遍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注释]1.芳草:芬芳的青草。

2.黯:心情悲伤。

3.旅思:旅中愁怀。

[意象]范仲淹的总体风格是豪放悲凉,但本词却写得极为婉约。

在许多人心目中,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形象已深深扎下了根。

然而。

范仲淹也会有乡魂、旅思、愁肠、相思泪、这是人之常情。

并无损于范文正公的人格品质。

而且正是由于范仲淹坦荡的胸怀与气质。

才使这首词虽然在主题上只是重复一般的乡愁,却能沉挚而不颓靡,在述说柔情的同时,给人以意境开阔的新鲜感受。

此词写羁旅相思之情,上片写人对景怀思,开篇大处落笔,“碧云天,黄叶地”,以六个字写尽秋色。

下片尽写相思,直接点出“乡愁”、“旅思”,表达对家园的思念。

上片渲染暮秋景色,“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以宏阔的笔势扩展了长天、大地、连波构架清秋的高远背景,而将碧云、黄叶、翠烟三个细节意象填充其间,点染、交融成一幅色彩绚丽、江波奔涌的澄明、空灵的秋色图。

一句一景、自天而地,自波而烟,层层推进,意象缠绵。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因芳草连接远处的家乡而道出思乡之情,实为隽语。

这首词将乡思旅愁写得造语奇丽,深切婉曲,耐人寻味。

[评析]《苏幕遮·碧云天》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

范仲淹词三首赏析

范仲淹词三首赏析

范仲淹词三首赏析豪放词人的抒情小词——范仲淹《苏幕遮》赏析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乍读此词,还以为是某个婉约派词人所作,可仔细一看,作者竟是范仲淹。

没想到擅长描写边塞萧瑟风光,以“塞下秋来风景异”著称的范仲淹竟还写有这等浓丽婉转之词。

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用浓墨重彩从大处落笔,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一派际天极地的苍茫秋景:秋高气爽,长空湛碧如洗;落叶飘零,大地一片澄黄。

这两句写秋景而无衰瑟之气,境界高广,实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秋色和绵邈秋波:秋水共长天一色,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

这两句极目天边,境界悠远。

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山映斜阳天接水”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夕阳斜映远山重峦,碧天连接秋水绿波。

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之景乃是薄暮时分的秋景,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二句,景物由目之所接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

这里“芳草”寄寓着乡思离情,它遥指天涯远连故园,更在斜阳之外,使瞩目望乡的游子十分动情,而它却不管人的情绪,恰似无情。

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下“黯乡魂,追旅思”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游子思乡的情怀黯然凄怆,羁旅的愁绪重叠相续,前后互文对举带有强调意味,而游子羁旅异乡之久与乡思离情之深自见。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意思是说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思。

“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

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

《阁夜》诗词赏析及译文

《阁夜》诗词赏析及译文

《阁夜》诗词赏析及译文《阁夜》诗词赏析及译文《阁夜》唐朝: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阁夜》古诗简介《阁夜》为唐朝诗人杜甫律诗中的典范性作品,杜甫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因而感慨万千。

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

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亦有壮情和超然之意。

《阁夜》翻译/译文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

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

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

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

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

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

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

《阁夜》注释⑴阴阳:指日月。

⑵短景:指冬季日短。

景:通“影”,日光。

⑶霁(jì):雪停。

⑷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瞿塘峡在夔州东。

⑸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

⑹战伐:崔旰(gàn)之乱。

⑺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⑻人事:指交游。

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

漫:徒然、白白的。

《阁夜》赏析/鉴赏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

首联点明冬夜寒怆。

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

颈联写拂晓所闻。

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层层铺开,步步推进,从而更好的表达了自己的情怀。

开首二句写道:“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诗歌首先点明时间。

上句中的“岁暮”指冬季。

“阴阳”指日月。

“景”同“影”。

“短景”指冬天日短。

“天涯”即天边,指夔州。

“霁”即天放晴。

首句的意思是说,年终一天比一天短。

其中,一个“催”字用得很妙,不但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的冬日特点,而且使人觉得时光飞逝。

次句“天涯霜雪霁寒宵”中的“天涯”指夔州,又暗含有沦落天涯意。

意思是说,夔州霜雪停了的寒冬夜晚,雪光映照下,明朗如昼。

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面试历年试题集

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面试历年试题集

【阅读欣赏】1.沁园春.长沙2.雨巷.再别康桥3.大堰河---我的保姆【2016 年 1 月】1.大堰河的一个片段要求:( 1 ) 朗读,注意音调、语速、感情 ( 2 ) 分析紫“色的灵魂”的含义。

4.烛之武退秦师5.荆轲刺秦王6.鸿门宴【2016 年 1 月】1.荆轲刺秦王中要求:对易水送别进行赏析。

2.烛之武退秦师要求:分析“之字:的三种用法。

7.纪念刘和珍君 8.小狗包弟 9.记梁任功先生的一次演讲10.别了,不列颠尼亚 .奥斯维辛没什么新闻 11.包身工 12.飞向太空的航程【表达交流】1.心音共鸣2.园丁赞歌3.人性光辉4.黄河九曲5.朗诵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记叙要选好角度写人要突出个性写实要有点波澜【梳理探究】1.优美的文字2.奇妙的对联3.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名著导读】1. 《论语》2. 《大卫.科波菲尔》1.荷塘月色2.故都的秋3.囚绿记【2016 年 1 月】1.荷塘月色要求:叠词表现力,分析荷塘月色中某一段叠词的作用,设计活动让学生感受叠词的效果。

2.故都的秋,秋槐图分析。

学生将本段概括为落蕊轻扫,让你修改并说明理由,抓住关键字词,句子分析。

3.故都的秋的练习三,列举写秋的诗,鉴赏其中一首。

4.氓.采薇5.离骚6.孔雀东南飞7.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田园居(其一)【2016 年 1 月】1.孔雀东南飞给一段话要求:朗诵,分析刘兰芝被婆婆赶回家的时候为什么要梳妆打扮。

2.氓( 1 )赏析余冠英翻译的《氓》的现代诗歌第一段,要求 :指导学生将这篇古文翻译成现代诗歌。

( 2 )氓中兴的修辞手法。

3.采薇要求:朗读,找出重章叠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8.兰亭集序 9.赤壁赋 10.游褒禅山记【2016 年 1 月】1. 兰亭集序要求不详。

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12.我有一个梦想 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2016 年 1 月】1. 有一个梦想要求:分析排比句语势。

【表达交流】1.亲近自然2.直面挫折3.美的发现4.想象世界5.演讲写景要抓住特征学习描写学习抒情学习虚构【梳理探究】1.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2.修辞无处不在3.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名著导读】1. 《家》2. 《巴黎圣母院》1.林黛玉进贾府2.祝福3.老人与海【2016 年 1 月】1.祝福( 1 ) 要求:分析第一段,以及第一段第一句话的意义。

苏幕遮古诗注释翻译赏析

苏幕遮古诗注释翻译赏析

苏幕遮古诗注释翻译赏析苏幕遮古诗注释翻译赏析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幕遮古诗注释翻译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幕遮》【宋】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解释】沉香:一种名贵香料。

“燎沉香”即烧香。

溽(rù)暑:潮湿的暑气。

呼晴:唤晴。

旧时有鸟鸣可占晴雨的说法。

侵晓:快到早上时。

吴门:旧时苏州为吴郡治所,称吴门。

长安:长安(今西安)是汉、唐故都,后世以“长安”借指京都。

小楫(jí):指短小的船桨。

浦:水边。

翻译:细焚沉香(名贵香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

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旧有鸟鸣可占雨之说),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的“言语”.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隔夜的雨,水面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都挺出水面。

(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吴越一带(今钱塘),长久地客居长安。

五月,故乡的我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划着小船,我的梦中来到了荷花塘(词中指杭州西湖)。

【赏析】读书求仕,是古代文人普遍的人生选择,一旦踏入仕途,便游宦四方,长期远离家乡,难免不思念故乡的亲人与风物,因此,思乡成为古代诗词中的永恒主题,最能引发天涯游子的共鸣。

思乡的情怀往往借助作家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故乡景物来表达,周邦彦的这首《苏幕遮》正如此,它以荷为媒介,表达对故乡杭州的深深眷念。

此词上片描写盛夏早晨的风景:词人一早醒来,便嗅到昨夜点燃的沉香依旧弥漫在空气中,令人烦闷的暑热也已退去。

窗外传来鸟儿叽叽喳喳的欢叫声,据说鸟鸣声能预测晴雨,莫非天已放晴?词人抬头朝窗外望去,只见天色才微微放亮,鸟雀在屋檐上跳来跳去,晃动着头脑争噪不停,似乎也在为雨后新晴而喜悦。

《苏幕遮》范仲淹赏析

《苏幕遮》范仲淹赏析

《苏幕遮》范仲淹赏析范仲淹的《苏幕遮》题材一般,但写法别致。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苏幕遮》范仲淹赏析,欢迎参考!苏幕遮【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作者简介】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

宋真宗朝进士。

庆历三年(1043)七月,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

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历知州、邓州、杭州、青州。

卒谥文正。

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卓然可观。

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

有《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

【译文】碧蓝的天空飘着缕缕白云,金黄的树叶铺满大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赏析一】这首《苏幕遮》词,是北宋前期名臣范仲淹所作。

他当时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

在边关防务前线,当秋寒肃飒之际,将士们不禁思亲念乡,于是有这首借秋景来抒发怀抱的绝唱。

该词上片主要写景,下片主要抒情。

上片大略云:秋天到来时,天高云谈,碧空澄澈,落叶枯黄,萎积满地,寒凉浸透河水,水面腾起凉丝丝的薄雾。

黄叶满山衬着斜阳,一齐倒映于河水之中;枯干了的离离野草,铺向看不见的天边。

这实在是一幅肃讽悲凉的秋来塞外景物图。

“夕阳”与“秋色”相映,都是暖去寒来、生气渐弱的意象极易唤起人们的愁肠;“芳草”本无感情,但在仅靠野草点缀的'荒原上,却令人无限依恋。

这一来是因为芳草铺向斜阳之外的远方,直接沟通内地家乡;二来是因草枯了,明年还会绿,人却一年年老去,谁知下一次春草萌发时,征人是否还能看得见呢?李贺诗云“天若有情天亦老”,永恒的自然界与短暂的人生,怎能不引发人们深深的感慨?下片大略云:塞上秋景一片凄凉,不由得征人乡思缠绵,心绪黯然,忆别念新,长夜难寐,只要一合上眼皮,便梦见与家人团聚。

苏幕遮原文及赏析

苏幕遮原文及赏析

苏幕遮原文及赏析苏幕遮原文及赏析原文:露堤平,烟墅杳。

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

独有庾郎年最少。

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

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

落尽梨花春又了。

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译文:堤坝上的绿草含水带露,远处的房屋在如烟春色的掩映下若隐若现。

雨后天色变晴,江水开阔,到处都是萋萋的芳草。

离乡宦游的才子年少成名,他穿上及地的青色章服,衣服颜色与嫩绿的草色互相映衬,十分相宜。

芳草把路边一个又一个的长亭连接起来,使得远道凄迷。

那萋萋的芳草,仿佛是在埋怨宦游的`王孙公子已经忘记了归期。

眼看梨花落尽,春天马上又要过去了。

日光渐暗,暮霭沉沉,那翠绿的春草也似乎变得苍老了。

注释:苏幕遮:唐教坊曲名,来自西域。

后用为词牌名。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墅:田庐、圃墅。

杳:幽暗,深远,看不到踪影。

萋萋:形容草生长茂盛。

庾郎年最少:庾郎本指庾信。

庾信是南朝梁代文士,使魏被留,被迫仕于北朝。

庾信留魏时已经四十二岁,当然不能算“年最少”,但他得名甚早,“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庾开府集序》)。

这里借指一般离乡宦游的才子。

窣(sū)地:拂地,拖地。

窣:拂,甩动。

窣地春袍:指踏上仕途,穿起拂地的青色章服。

宋代六、七品服绿,八、九品服青。

刚释褐入仕的年轻官员,一般都是穿青袍。

春袍、青袍,实为一物,用这里主要是形容宦游少年的英俊风貌。

嫩色宜相照:指嫩绿的草色与袍色互相辉映,显得十分相宜。

长亭:古路旁亭舍,常用作饯别处。

《白孔六帖》卷九有“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一切经音义》有“汉家因秦十里一亭。

亭,留也”。

王孙:贵族公子。

落尽梨花春又了:化用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三月》诗句:“曲水飘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

”赏析:评解:雨后天晓,露烟凄迷,芳草如茵,嫩色相照。

梅尧臣这首咏草词,以拟人化手法,委婉地描绘了春草的形象和特色。

意新语工,为前人所未道者。

结尾两句,意境幽美,极有韵味。

这首词正如他在论诗中所说的“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名师推荐资料】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第八课 阁夜 李凭箜篌引 虞美人 苏幕

【名师推荐资料】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第八课 阁夜 李凭箜篌引 虞美人 苏幕

第八课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新课入门须知][知目标][知作者]1.《阁夜》杜甫(见《蜀相》相关介绍)。

2.《李凭箜篌引》李贺(约791—817),字长吉,唐代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

3.《虞美人》李煜(937—978),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人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代表作品有《虞美人》《玉楼春》《长相思》等。

4.《苏幕遮》周邦彦(1056—1121),北宋著名词人。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其作品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

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

代表作品有《兰陵王·柳》《西河·金陵怀古》《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等。

[知背景]1.《阁夜》该诗是大历元年(公元766年)的冬天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当时西川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

而杜甫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

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

2.《李凭箜篌引》本诗写于元和六年(811),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3.《虞美人》此词作于978年,李煜归宋已近三年。

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

周邦彦《苏幕遮》赏析

周邦彦《苏幕遮》赏析

周邦彦《苏幕遮》赏析周邦彦《苏幕遮》赏析 1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北宋末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他精通音律,能创作新腔,曾经担任过大晟(shènɡ)府的提举(大晟府是当时主管音乐的机构)。

他是北宋末年的一大词家,对后世影响很大。

这首词写词人在一个夏天的早晨,由眼前的景色,所引起的思乡情绪。

上阕描绘了雨后风荷的神态,下阕写小楫轻舟的归乡之梦,淡雅清新,别具风格,体现了作者词作擅长写景咏物、富艳精工的特点。

“燎沉香,消溽暑”两句意思是说,早晨醒来,点燃沉香,驱赶一下屋子里湿热的暑气。

点明了季节,点明了潮热难耐的夏季气候特点。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写的是词人在室内闷热难忍之时,忽然听到窗前檐头的鸟语。

一大早鸟雀就在屋檐下探头探脑地唧唧喳喳叫个不停,原来昨夜下雨,快亮时天才放晴,鸟雀都在欢呼跳跃。

“呼睛”,欢呼天晴了。

“侵晓”:天刚亮。

“窥”,偷看。

“窥檐语”,指鸟雀在屋檐下张望和啼叫,好象是在互相说话。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园,一一风荷举”写的是荷塘的景色。

檐雀的“呼晴”,把词人引到了室外,他信步走到荷塘旁边,呈现在面前的是多么清丽的景色啊!那一片片如盖的荷叶上,昨夜留下的雨水就要被初升的太阳晒干了,清丽而又圆润的荷叶在微风中亭亭玉立,仿佛在托举着争芳斗艳的朵朵荷花。

“故乡遥,何日去”,作品从这一句开始转为抒情。

看着眼前的景色,词人不由自主地思念起故乡来了,而故乡那么遥远,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流露了词人有家难归的淡淡乡愁。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吴门”,指苏州,这里用来代指南方,及江南一带。

“长安”在这里代指北宋的都城汴京。

这两句词的意思是说,我本是江南吴门之人,却长期在京都汴京客居做官。

交代了词人的故乡及其长期客居京城的现实处境,虽然在京城为官,但怀乡之情未泯。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写的是思乡情切。

我们都知道,明明是词人自己因长期客居他乡为官而思念家乡,可是他偏偏不说自己,而是从家乡的朋友着笔。

《苏幕遮》原文及赏析

《苏幕遮》原文及赏析

《苏幕遮》原文及赏析《苏幕遮》原文及赏析导语: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下面店铺给大家分享《苏幕遮》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①此调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

“苏幕遮”是当时高昌国语之音译。

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②黯:形容心情忧郁。

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

③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

旅思:羁旅之思。

赏析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

“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

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

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

“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

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

“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

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

赏析宋词《苏幕遮》

赏析宋词《苏幕遮》

赏析宋词《苏幕遮》
《苏幕遮》是一首由宋词家创作的词牌名,其原文如下: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的上片以丽景写柔情,以阔远之境衬托深挚之情,表现出词人内心的丰富和敏感。

他用独特的语言和手法,将自然景色和人的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一幅充满诗意和深情的画面。

下片则以深情的语调抒发乡思离愁,表现了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和不舍。

他试图以酒消愁,但酒入愁肠,却化作相思泪,反而使他的情感更加深厚。

这种情感的表现手法,既深挚而又不过于颓靡,显示出词人对自己情感的掌控和表达。

总的来说,《苏幕遮》这首词以其阔远之境、秾丽之景、深挚之情的表现手法,展现出词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同时也表现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情的人格魅力。

范仲淹《苏幕遮》全词翻译赏析

范仲淹《苏幕遮》全词翻译赏析

范仲淹《苏幕遮》全词翻译赏析范仲淹《苏幕遮》全词翻译赏析《苏幕遮·怀旧》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词作。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

此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了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的江野辽阔苍茫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清旷辽远的秋景图,抒写了夜不能寐、高楼独倚、借酒浇愁、怀念家园的深情。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范仲淹《苏幕遮》全词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译文】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铺的大地,萧瑟秋色连着江中水波,波上寒烟迷漫肃杀苍翠。

一抹斜阳映照群山天连着水。

绵绵密密的芳草不谙人情,一直铺到斜阳照不到的山外。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是夜夜都做好梦,在好梦中才能得片刻安睡。

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一杯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译文二】碧蓝的天空飘着屡屡白云,金黄的树叶铺满大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注释】①黯乡魂:黯,沮丧愁苦;黯乡魂指思乡之苦另人黯然销魂。

黯乡魂,化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②追旅思:追,追缠不休。

旅思,羁旅的愁思。

③夜夜除非,即“除非夜夜”的倒装。

按本文意应作“除非夜夜好梦留人睡”。

这里是节拍上的停顿。

④白云满天,黄叶遍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阁夜》原文及翻译赏析四篇

《阁夜》原文及翻译赏析四篇

《阁夜》原文及翻译赏析四篇《阁夜》原文及翻译赏析1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古诗简介《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是宋代词人陈与义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而作的。

上片写对已经沦落敌国之手的家乡以尽早年自在快乐生活的回顾。

下片宕开笔墨回到现实,概括词人从踏上仕途所经历的颠沛流离和国破家亡的痛苦生活,结句将古今悲慨、国恨家愁,都融入“渔唱”中,将沉挚的悲感化为旷达的襟怀。

此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通过上下两片的今昔对比,萌生对家国和人生的惊叹与感慨,韵味深远绵长。

翻译/译文回忆年轻时在午桥桥上酣饮,坐中多是杰出的才俊。

月光随长沟水波奔涌,流去悄然无声。

对着杏花疏落的清影,我们吹笛直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同梦境,此身劫后虽存,每想起一切,只觉得魄悸魂惊!如今我闲登小楼,观赏雨后初晴的月夜美景,感叹古今有多少兴亡伯事,都付与渔父歌唱在三更。

注释⑴临江仙:词牌名,又称《鸳鸯梦》《雁后归》《庭院深深》。

双调,上片五句,押三平韵,三十字;下片同,共六十字。

⑵旧游:昔日的游览。

洛中:指洛阳一带。

⑶午桥:在洛阳南面。

坐中:在一起喝酒的人。

⑷豪英:出色的人物。

⑸长沟流月:月光随着流水悄悄地消逝。

月去无声:表示月亮西沉,夜深了。

⑹疏影:稀疏的影子。

⑺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包含北宋亡国的大变乱)。

⑻堪惊:总是心战胆跳。

⑼新晴:新雨初晴。

晴,这里指晴夜。

⑽渔唱:打鱼人编的歌儿。

三更:古代漏记时,自黄昏至指晓分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

创作背景这首词大概是在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或六年陈与义退居青墩镇僧舍时所作,时年四十六或四十七岁。

陈与义是洛阳人,他追忆二十多年前的洛中旧游,那时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天下还承平无事,可以有游赏之乐,那时候的作者,“天资卓伟,为儿时已能作文,致名誉,流辈敛衽,莫敢与抗”(《宋史》本传)。

《苏幕遮》赏析

《苏幕遮》赏析

《苏幕遮》赏析《苏幕遮》赏析这是出自北宋诗人周邦彦的《苏幕遮》,这首词写游子的思乡情结,写景写人写情写梦皆语出天然,不加雕饰而风情万种。

通过对清圆的荷叶、五月的江南、渔郎的轻舟这些情景进行虚实变幻的描写,思乡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词吧。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赏析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

游子浓浓的思乡情,向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

词分上下两片。

上片主要描绘荷花姿态,下片由荷花生发开去,梦回故乡。

燎沈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这里写的是一个夏日的清晨,词人点燃了沉香以驱散潮湿闷热的暑气。

鸟雀在窗外欢呼着,庆祝天气由雨转晴。

在词人眼里,鸟雀仿佛有着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她们也会呼也爱窥,如同调皮的孩子一般活波可爱。

这几句描写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作者是在为下面写荷花的美丽做感情上的铺垫。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国学大师王国维评: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先不说神理如何,但是字句的圆润,就足以流传千古。

至于神理或说神韵,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

可把这三句译成白话:清晨的阳光投射到荷花的叶子上,昨夜花叶上积的雨珠很快就溜掉了。

清澈的水面上,粉红的荷花在春风中轻轻颤动,一一举起了晶莹剔透的绿盖。

远远望去,仿佛一群身着红裳绿裙踏歌起舞的江南女子!词人之所以睹荷生情,把荷花写的如此逼真形象,玲珑可爱,因为他的故乡江南就是芙蓉遍地。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荷花点燃了词人的思乡情,下片开头他就扪心自问,何时才能重归故里呢,那美丽的吴门,苏小小居住的地方。

久字体现了作者对飘泊生活尤其是仕途生活的厌倦,在其它作品中词人一再以京华倦客自称,可见他早已淡薄功名而魂系故乡。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结尾三句,词人恍惚间飞到了五月的江南,熟悉的渔郎正在河上摇着小船,穿梭于层层叠叠的莲叶……这时词人忍不住喊道:打鱼的大哥,还记得我吗?我是美成啊!情到深处意转痴,词人用一个白日梦结尾,给人留下无限的情思和遐想。

苏幕遮周邦彦诗歌鉴赏

苏幕遮周邦彦诗歌鉴赏

苏幕遮周邦彦诗歌鉴赏
《苏幕遮》是宋代词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词,以下是对这首词的鉴赏:
这首词的主要内容为:焚烧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

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的“言语”。

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都挺出水面。

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吴越一带,长久地客居长安。

五月,我故乡的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划着一叶扁舟,在我的梦中来到了过去的杭州西湖。

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游子浓浓的思乡情,向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

上片主要描绘荷花姿态,下片由荷花梦回故乡。

全词明白如话,不加雕饰,然意境深远。

词以写雨后风荷为中心,引入故乡归思。

作者面对着象征江南陂塘风荷的荷花,很自然地想到了自己的故乡,由故乡而想到了故乡的儿时玩伴。

作者以荷花起兴,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清新自然的意境,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3 自主赏析 阁夜 李凭箜篌引 虞美人 苏幕遮

3 自主赏析 阁夜 李凭箜篌引 虞美人 苏幕遮

三、将下列诗句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岁暮阴阳催短景,_天__涯__霜__雪__霁__寒__宵__。 2._野__哭__千__家__闻__战__伐__,夷歌数处起渔樵。 3.吴丝蜀桐张高秋,_空__山__凝__云__颓__不__流__。 4.女娲炼石补天处,_石__破__天__惊__逗__秋__雨__。 5.小楼昨夜又东风,_故__国__不__堪__回__首__月__明__中__。
B.“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珠的芙蓉(荷 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张口欲笑的 印象。因为它们是作者喜爱的。 C.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 D.诗人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 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
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 士。南唐元宗李璟之子,史称“南唐后主”。 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东京。 后因作感怀故国的词作《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
著有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 他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知识广角】 词的分类
C.尾联看似自宽自慰,实则也有诗人对人生无常、宇 宙永恒的感悟。 D.人事变迁,音书断绝,使人感到寂寞无聊,不如及时 行乐。
【解析】选D。“及时行乐”理解错误。诗人表面上 是以诸葛亮、公孙述终归“黄土”自我安慰,而实际 上充分传达出诗人情感的矛盾和苦恼,更显出内心的 凄苦万状。
【备选要点】 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为千古名 句,请说说其妙处。(考点:语言)
《李凭箜篌引》 3.开头四句诗是借助什么意象描写音乐的?表现了音 乐什么特点?(考点:形象) 【点拨】“空山”句移情于物,空山上的流云听到这 夺人魂魄的乐声都为之凝神驻足,忘记了流动。“江 娥”句进一步烘托音乐的动人效果。乐声幽怨低回, 使湘夫人对竹挥泪悲痛欲绝,神仙素女愁容满面。

周邦彦苏幕遮赏析

周邦彦苏幕遮赏析

周邦彦苏幕遮赏析 周邦彦是中国北宋著名词⼈,写的《苏幕遮》这⾸词想必很多⼈都知道,这么优美的⼀⾸词,应该怎样赏析呢?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周邦彦《苏幕遮》的赏析范⽂以供⼤家学习。

《苏幕遮·燎沉⾹》 燎沉⾹,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宿⾬、⽔⾯清圆,⼀⼀风荷举。

故乡遥,何⽇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渔郎相忆否。

⼩楫轻⾈,梦⼊芙蓉浦。

词牌《苏幕遮》唐⽞宗时教坊曲名,来⾃西域。

幕,⼀作“莫”或“摩”。

慧琳《⼀切经⾳义》卷四⼗⼀《苏莫遮冒》修:“‘苏莫遮’西域胡语也,正云“飒磨遮”。

此戏本出西龟兹国,⾄今犹有此曲。

此国浑脱、⼤⾯、拨头之类也。

”后⽤为词调。

曲辞原为七⾔绝句体(如张说的《苏摩遮》五⾸),以配合《浑脱舞》。

《新唐书•宋务光传》载吕元泰上唐中宗书⽈:“⽐见坊⾢相率为《浑脱队》,骏马胡服,名为《苏莫遮》。

”可见此曲流传中国尚在唐⽞宗之前。

后衍为长短句。

敦煌曲⼦词中有《苏莫遮》,双调六⼗⼆字,宋⼈即沿⽤此体。

《词谱》卷⼗四谓“宋词盖因旧曲名另度新声”,误。

此词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三作“别恨”。

周邦彦简介 中国北宋词⼈。

字美成,号清真居⼠,钱塘(今浙江杭州) ⼈。

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漂⽔县等。

他少年时期个性⽐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他写了⼀篇《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兴⼤晟府。

精通⾳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曲丽精雅。

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派词⼈所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有《清真居⼠集》,后⼈改名为《⽚⽟集》。

历官太学正,国⼦主簿,徽猷阁待制,提举⼤晟府(管理⾳乐的机构)。

诗词⽂赋,⽆所不擅。

但为词名所掩,诗⽂多零落不传。

其中《汴都赋》为成名之作,长7000字,流传⾄今。

古体诗《天赐⽩》、《过⽺⾓哀左伯桃墓》,风⾻凛然,绝⽆绮罗⾹泽之⽓。

周邦彦被公认为是“负⼀代词名”的词⼈,在宋代影响甚⼤。

2020-2021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14课自主赏析阁夜含解析

2020-2021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14课自主赏析阁夜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14课自主赏析阁夜含解析第14课自主赏析阁夜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一个大唐足以让后人炫耀几千年。

大唐的资本不光在她的经济,还有那一位位或浪漫,或现实的诗人,因为有了诗界中一颗颗耀眼的明珠,才使大唐帝国的文化大放异彩。

上节课我们从《将进酒》中领略了李白的气度、气魄、气势;今天我们学习有七律千秋鼻祖之称的《阁夜》一诗,去领略杜甫的风格。

1.作家作品见第一单元《蜀相》相关部分.2.背景解读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蜀中军阀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相继亡故,所以他深感寂寞悲哀。

诗人流寓于荒僻的山城,在一个雪后的不眠之夜,面对三峡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感慨万千。

他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于是悲从中来,写下了这首悲壮慷慨的诗篇。

“阁夜”,即西阁之夜。

3.文化常识【跃马】指公孙述,字子阳,扶风人。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

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

”例如: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字音识记①雪霁.(jì)②夷.歌(yí)③渔樵.(qiáo)④跃.马(yuè)⑤寂寥.(liáo) ⑥短景.(yǐnɡ)2.辨形组词3.词语解释(1)岁暮阴阳催短景.(通“影”,日光)(2)天涯霜雪霁.寒宵(雪止)(3)三峡星河..影动摇(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4)卧龙..跃马终黄土(指诸葛亮)(5)人事音书漫.寂寥(徒然、白白地)1.全诗一共写了诗人的几种悲慨?从诗中哪些词句可看出来?提示:共写了五种:①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从“岁暮”“催”中可看出;②客居天涯的凄寒,从“天涯”“寒宵”中可看出;③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从“野哭”“闻战伐”中可看出;④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从“终黄土”中可看出;⑤对自己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从诗的最后一句可看出。

阁夜 箜篌 虞美人 苏幕遮 书后题

阁夜 箜篌 虞美人 苏幕遮 书后题

《阁夜》二、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

此诗写了诗人多种悲慨.“岁暮阴阳催短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天涯霜雪霁寒宵”表达了诗人客居天涯的凄寒,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之情,“卧龙跃马终黄土”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人事音书漫寂寥”表达了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可以说万般感慨集于笔端,有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有人生、宇宙、历史、古今之悲,还有时个人命运的悲叹。

诗人对百姓在战争中遭受的苦难最为忧伤,当我们读到“野哭千家闻战伐”的时候,仿佛可以看到诗人也流下了揪心的泪水。

三、此时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上句写悲惨之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之三峡夜景.诗人将他们放在一起,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上句透露出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的三峡夜景,诗人将二者巧妙地放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鼓角之声在星河包容天地的动荡之中显得越发萧瑟悲凉,星河波澜壮阔的动荡也仿佛是应和鼓角之声,二者所传达的动荡感是一致的,鼓角之声传播的空间更加广阔了,星河的摇动也具有了一种深邃的情致。

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浑然融合在一起,表达出诗人深沉悲壮的情怀。

四、请将此诗与旅夜书怀对读,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阁夜》《旅夜书怀》意象短景、天涯、霜雪、寒宵、鼓角、星河细草、微风、危樯、独夜舟、星、平野、月、大江意境特点悲壮萧瑟高朗壮阔思想情感悲慨万千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渺小和无助章法(布局)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前两联是旅夜所见,后两联是抒怀《李凭箜篌引》一、说说诗中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

(1)主要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描绘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的手法哈夸张的手法。

(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驰骋自由的想象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

二、清人方扶南把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之至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阁夜》、《虞美人》、《苏幕遮》三首诗的赏析问题:
一、《阁夜》
1、首联“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的心境如何?试赏析“催”字。

明确:时令到了寒冬,天就越来越短;我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天涯沦落的诗人对此凄凉寒怆之情。

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

2、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为千古名句,说说其妙处。

明确:五更时分传来的鼓角声,起伏悲壮;三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着江波动摇。

当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数年,但各地时有战事。

五更时分,愁人不寐,那鼓角之声更显得悲壮感人。

这从侧面烘托出兵革未息、时局动荡、战争频仍的气氛。

天上星河虽然壮观无比,但映照于峡江时,因湍急的江流,而呈现出破碎、摇曳不定的景象,这似乎与诗人风雨飘摇的人生、时局的纷乱有些相似。

这两句气势苍凉,音调雄浑铿锵,辞采清丽壮阔,于《东坡志林》所言“伟丽”之外,还蕴含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

3、颈联“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写什么?作者情感如何?
明确:颈联写拂晓前所闻,真实刻画了夔州的偏远凄凉的景象。

荒野中多少人家的恸哭声中,传来战争的讯息;惟有数处渔人樵夫唱起的夷歌,还透着一点生命的声息。

“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

对忧国忧民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

4、尾联“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作者联想此地两位历史人物的用意何在?
明确: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最终归于黄土;人事变迁,音书断绝,使人感到寂寞无聊,但又算得了什么?尾联看似自宽自慰,实则有着诗人深入的思考,诗人并不只是一般地描写他早已写过多次的战乱,而是将眼前的动荡放到更深广的历史背景中去思考。

古往今来,不论贤愚忠逆,最终都不免归卧黄土;战争无论延续多久,终会结束;生命无论受到多少摧残,总会延续。

就像诗中所说,虽然有“野哭”,但也闻“夷歌”。

二、《虞美人》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

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明确:“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

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

3、前六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教师点拨:宇宙之永恒不变“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
对比手法
人生之短暂无常“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
写出了词人作为一位亡国之君面对物是人非,复国之梦难圆的无限怅恨之情。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请同学们举几个这方面的事例。

明确: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

显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无怪王国维评价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运用比喻写愁思的名句:
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的“自是人生长恨水东流。


李白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早如青丝暮成雪。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刘禹锡《竹枝词》{}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三、《苏幕遮》
1.上片写景,词人抓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荷花
——画面清新自然,从容淡雅。

(嗅觉:)五月盛夏的一个拂晓,沉香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听觉:)已是雨过天晴,鸟儿在屋檐下欢快地叫着。

(视觉:)初升的太阳映照着荷花,雨洗后的荷叶清润圆正;微风过处,朵朵荷花亭亭玉立。

2.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其分明,但是情与景之间关联密切。

那么,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将景与情联系起来的是哪个意象?
——见景生情。

——风荷。

词人从眼前的“风荷”联想到盛产莲荷的家乡,而“梦入芙蓉浦”。

由写景到抒情,过渡自然不着痕迹。

3.在词的下片,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那么他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用设问的方式,反写不知旧友“渔郎”是否忆我来表现自己对故乡及亲友的深深思念。

这样写,不但把自己对故乡及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细腻真切,而且不落俗套。

4.王国维说,“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个评价?
——这两句不事雕饰,风格简约,而荷之神态、精神跃然纸上。

“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刻画得惟妙惟肖;“风荷”则把微风过处荷叶随风轻摇的姿态不动声色地勾勒了出来。

“举”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风”造成了左右摇摆的力,“举”代表向上的力,荷在风中“举”,具有动感,尤见精神。

《阁夜》、《虞美人》、《苏幕遮》三首诗的赏析问题:
一、《阁夜》
1、首联“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的心境如何?试赏析“催”字。

2、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为千古名句,说说其妙处。

3、颈联“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写什么?作者情感如何?
4、尾联“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作者联想此地两位历史人物的用意何在?
二、《虞美人》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3、前六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请同学们举几个这方面的事例。

三、《苏幕遮》
1.上片写景,词人抓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其分明,但是情与景之间关联密切。

那么,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将景与情联系起来的是哪个意象?
3.在词的下片,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那么他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4.王国维说,“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个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