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原理和对联贴法指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平仄原理以及《浅谈春联的平仄》赏读

声调主要是针对语速而言,平仄无非是把四种声调分成两类。深圳晚报发表了《浅谈春联的平仄》,其观点实在不敢苟同。

第一,声调是指语速

所谓“平重仄轻”是不成立的,一个字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小声读。譬如a,大声读不会变成O,小声念不会变成i。

同样,一句话可以用两种语气读出,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么一句话,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小声读。大声读则慷慨激昂,小声读也发人深思。如果把(声调)平仄看作语音的轻重,就错了。平仄是指单个字的语速。

第二;关于

深南东路大剧院对面的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分行的对联,见引号

“ 卅载鹏城勇创辉煌业

万里神州喜展富强图”

这本是很有气势的对联,《深圳晚报》的评论员却说其平仄不合,依据何在,其实除了诗钟,折枝诗有明确的平仄规定,普通对联是不拘平仄的,格律学者眼中的第一幅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就没有合律。

对联学会明确规定,只有官对联才讲平仄,民对联可将可不讲平仄。

第三,横额的地位和作用

深圳晚报作者举了一列

龙腾虎跃迎新春

莺歌燕舞会英雄

认为这对联全不讲平仄,收尾的春和雄都是平声就不合律了,这是以偏概全,古代对联也未必一味强调合律,很多字读音貌似,区分上下联,其实看横额。

至于深圳晚报老先生所引的对联有上、下联。“用字极其讲究平仄搭配。它用字的平仄规矩有个口诀:上下联,字相等。单联内,平仄间(错开)。两联间,平仄反(平对仄,仄对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单数字可平可仄,双数字平仄铁定)。上联尾字仄,下联落脚平。平起仄相连(平起式),仄起平相连(仄起式)。”

其实是诗钟的要求,不是普通对联的要求。

第三,求通容变谈对联

马凯先生说,求通容变是格律诗发展的原则,其实我们很明白,平仄是不完全归纳出来的,

古代一些学者,尽管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无法深入研究,只能从行为上去表达自己对平仄的理解。如李白,杜甫等,他们的诗作有些合律,有些未必。

1.合律的关键在变通,变通本身是对语法的改造。

2.学术界一些讲平仄自己创作中却驾驭不了平仄的老先生,却发明了平仄两读,从古韵一类的名词忽悠读者,这和不拘平仄有何区别。

张悟本推崇绿豆,余德泉推崇马蹄韵,本身是以偏概全,深圳晚报作为特区报纸,竟然不负责任的发表言论,其实是误导消费者

注:1.《浅谈春联的平仄》一文出处/c/2010-03-23/102417260582s.shtml

2. 本文出处:/c/2010-03-23/102417260582s.shtml

3.本文作者:欢迎你留言

第二章,书本上的错误

书本上的错误很多,特别是对联书。它们一致认为:“上联仄声结尾,下联平声结尾”,这是偏见,也是错误。

长头发的也可以是男人啊!谁说长头发的一定是女人?

一,物我相对

明朝顾宪成写了一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文革时有位老先生改为“风声雨声默不吱声,国事家事无关我事。”当时,胡耀邦看后,改成“风声雨声不吱声,枉此一生,国事家事天下事,争当勇士”。无论是老先生的改联,还是胡耀邦的改联,都颠倒了平仄。对联要诀一对,二意,三韵。

平仄的要求是最后的,颠倒平仄,可以满足表达需要。从顾宪成到老先生到胡耀邦,他们的对联平仄差距很大,表达的意思也不同。可思路却是由物到我。即从风雨声联想到国家事。

同样,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也是同一思路。绝和灭都是入声归仄。上联写物,下联写我,物我相对。

二。意通财达

有意商业对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如果把“通四海”和“达三江”省略,就变成上平下仄收尾的“生意兴隆,财源茂盛”了。兴隆是平声,茂盛属仄声。一味叫嚷上仄下平。势必让表达能力打折扣。

其实,上平下仄的还有“求通民情,愿闻己过”(林则徐),扎辫子的未必是男人三,词性相当

1.同类相对

如;淮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除了云和树是邻对,其他的都是同类相对。

2.变通后的对仗

浣花旧事谁能识;

桃叶新诗手自提。(叶方蔼•赠陈维崧)

由于汉语名词可以当动词用,因而变通后的对仗还是存在的。联中,“手”为名词,“谁”为代词。但两者可以变通。见《联语对仗探异(李求真)》

四。律在通融

我们说:“春风吹绿草,夏雨润开荷”是合律

上下联平仄是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如果把绿字拿开,换成青子,还合律吗?所以说,合律看语境。

参考:中国国粹对联网,喇叭花教育网

/s/blog_00daeff00100n8e8.html

第三章长头发的一定是女人吗?

学校禁止男生留长发,因此一些人初到社会,误认为长头发的都是女人,深圳晚报《浅谈春联的平仄》一文,他的说法和长头发的一定是女人一样以偏概全。

一,平仄是语境产生的

没有语境就没有声调,没有声调就没有平仄,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四除以二得来的,这和一群羊加一群羊等于一群羊一样道理。

自古到今,学术界对平仄的理论以及缺陷,是有深刻理解的。

1.发明新韵来调匀平仄。

2.在实际创作中突破平仄的束缚。

这两种行为均说明平仄失调,因此,讲不讲平仄看语境。

二,合律与否看语境和材料

大凡文学创作,不可不讲材料的选用。普通对联选材宽,格律宜宽。雅兴对联格律宜严,不能一刀切。

举例如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天长一色”这个对联按湖面到天空的顺序来写的,一旦颠倒顺序,文学性就大打折扣。对联要保持文学性,必须有理有序。不能一刀切的强调合律。

三,雅兴对联和民间对联

雅兴对联平仄宜严,民间对联平仄宜宽,陈树德把对联分为三联,韵联,通联。是合理的。

其实,平仄合律不难,有足够的代词就可以了,可我们总不能为了平仄改造语法吧。适当地推广白话文对联未尝不可。

不要学术霸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