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文化
1952年设涟源县,因地处涟水源头,故名。1987年撤县设市。涟源市辖1个街道办事处、13个镇、6个乡:蓝田街道办事处、七星街镇、六亩塘镇、水洞底镇、斗笠山镇、石马山镇、白马镇、伏口镇、安平镇、杨市镇、枫坪镇、茅塘镇、桥头河镇、湄江镇、三甲乡、古塘乡、龙塘乡、金石乡、荷塘镇、渡头塘乡。2000年,涟源市辖1个街道、15个镇、4个乡。总人口996893人,其中:蓝田街道57479、六亩塘镇 55012 、石马山镇 71268 、安平镇 43446、湄江镇 47874 、伏口镇 51354 、桥头河镇 93920 、七星街镇 73242、杨市镇72248 、枫坪镇 23910 、斗笠山镇 49475 、水洞底镇 42212 、白马镇 37549 、茅塘镇 25305、荷塘镇46310、金石镇52507、三甲乡 41535、龙塘乡 64648 、古塘乡 18723 、渡头塘乡 28876。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004年,涟源市辖1个街道、15个镇、4个乡。2008年,涟源市辖1个街道、16个镇、3个乡。(龙塘乡改为建制镇)。涟源一带原为少数民族杂居之地,相传先民们是盘古的后裔,属三苗、九黎集团,出自五帝中的颛顼。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先民们与黄河流域的华夏和东夷进行了激烈的争夺,但最后失败了,大部分被迫向南迁徙,现今贵州、云南一带的少数民族很多是这一带移民的后裔,剩下的部分被西汉以来不断大量南移的中原汉人(特别是江西人)融合、同化,从而形成今天涟源市汉族人占99.9%的民族格局。涟源城区蓝田是一座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古镇。早在明清时期,就是连结湘中、湘西的重要商埠。制锅、造纸、印染等手工业闻名遐迩。抗战时期,国立师范大学等十多所大中学校迁入蓝田,一时文化教育、商业贸易之盛,使这座古镇赢得了“小南京”的美誉,蓝田成了当时中国南方文化教育的中心。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就是在此执教时以蓝田为背景创作的。正是由于这样深厚文化基因的孕育,涟源文化教育长盛不衰,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人才辈出。涟源先后荣获“全国先进文化市”、“全国先进体育市”称号,并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涟源文化
涟源是全国文化先进市。由涟源籍著名作家、全国作协副主席谭谈倡导发起的“爱心书屋”已成为中国南方文艺创作基地,作家签名图书珍藏库已收藏有巴金、臧克家、冰心等近4000名著名作家的10000多册签名图书,“爱心文化碑廊”收集了全国1000多位书画文化名人作品5万多幅,“爱心文化”成为一个全国著名品牌。群众文化十分活跃,桥头河的地方戏、七星街的根雕艺术、龙塘的“抬故事”等传统文化,不断注入了新的内涵,为群众喜闻乐见,在当地很受欢迎。涟源市湘剧团连续三届荣获全省“好剧团”称号,其创作的湘剧《热
土忠魂》获湖南省专业剧团会演“田汉新剧目奖”和全省“五个一工程奖”。涟源是文物大市,市文物管理所现有国家一级文物10件,二级文物7件,三级文物55件。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城区有线电视已全部完成光缆改造,电视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村广播电视实现了村村通。精神文明创建成效显著。全市共有全国、省、地、市四级文明单位140多个,其中石门村获全国文明村称号,涟源市财政局等8家单位评为省级文明单位。教育科技稳步推进。改革开放以来,涟源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形成了普职成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1995年“普及实验教学”,1996年“电化教育综合试验市”达标,1998年“两基”验收合格。目前,涟源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88所,在校学生186400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2年、2003年全省高考理科状元均出自涟源。教育的发展,为建设小康涟源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涟源是全国体育先进市,群众体育活动十分活跃,在近几年全省各级各类运动会上,涟源获得的奖牌总数列娄底市首位。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医疗水平稳步提高。农村医疗体系逐步完善。民政双拥工作屡创佳绩,连续四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