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诊断学(08版上)

合集下载

心电图诊断学上ppt课件

心电图诊断学上ppt课件
波幅<5mm的用小写q、r、s ; 波幅≥5mm的用大写Q、R、S。
*QRS波群正常值
1.*时限:正常成人<0.11s,多数在0.06~0.10s ,平均0.08 s。
2.电压: *胸导联:A.右室 RV1 <1.0 mv,RV1 +SV5 <1.2 mv。 B.左室 RV5<2.5 mv, RV5 +SV1< 4.0 mv (男) <3.5 mv (女) 肢导联:A.右室 RavR < 0.5 mv。 B.左室 RavL<1.2 mv, RavF<2.0 mv,
心电图分类
▪ 体表心电图(记录电极放在体表)
▪ 标准12导联心电图 ▪ 动态心电图 ▪ 运动心电图 ▪ 监护心电图 ▪ 食管心电图
▪ 心内心电图(记录电极放在心腔内)
心电图分类
▪ 标准12导联心电图
▪ 病理心电图(根据图形的形态、振幅、持续时间等 进行心房、心室肥大,心肌梗死等诊断)
▪ 心律失常(根据节律/率,结合形态进行诊断)
胸导联QRS波群正常波群特点
* V1~6的正常形: V1~2: rS 型 V3~4: RS型 V5~6: 以R波为主 (qRs、 Rs 、qR、 R)
r/S < 1 R/S ≈1 R/S >1
QRS波群正常值
5.* 室壁激动时间(VAT,即R峰时间) ✓ 定义: 指QRS 波群起点至R波顶
峰垂线的时距。 ✓ 代表激动从内膜传至外膜的时间,
极化和复极化过程中,离子跨膜流动,造 成胞内外的电位变化。 包括心肌细胞的 除极和复极。
三、心电产生及记录原理
心电向量
定义:心肌细胞在除极与复极过程中所产生 的心电位,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心电图与心电向量关系 ➢ 空间心电向量环的第一次投影→心向量图 ➢ 额面心电向量环在肢体导联轴上的投影→肢导联

《诊断学心电图学》课件

《诊断学心电图学》课件
《诊断学心电图学》PPT 课件
欢迎来到《诊断学心电图学》PPT课件。本课程将深入探讨心电图的定义、作 用以及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让我们一起开始这段精彩的旅程吧!
心电图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探索心电图的奥秘,理解心脏电信号的生成和传导过程。了解心电图的采集技术和电极贴附原则。
心电图仪器
了解现代心电图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不同类型的 心电图采集设备。
导联选择
选择合适的导联组合以获得 行准确的心电图测量和计 算。
心电图的限制和局限性
了解心电图的局限性和常见误诊情况,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的重要性。 • 心电图无法直接观察心肌异常的细微变化。 • 部分心脏病情况下心电图表现正常可能导致漏诊。 • 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对心电图进行解读和诊断。
1
心律失常
认识各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包括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2
心肌梗死
学习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了解不同导联对诊断的贡献。
3
心脏肥大
探索心脏肥大在心电图中的特征,如左室肥厚和右室肥厚。
心电图常见异常与心脏疾病的关系
了解心电图常见异常和它们与心脏疾病的关联。
QT间期延长
探索QT间期延长在心脏电生理异常和遗传性 心脏疾病中的诊断意义。
电解质紊乱
学习电解质紊乱如钾离子和钙离子异常对心 电图的影响。
药物影响
了解常见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如抗心律失 常药物和心脏毒性药物。
起搏器功能
掌握起搏器的心电图表现和不同类型起搏器 的工作模式。
心电图的临床操作技巧
分享心电图采集的实用技巧,以确保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准备患者
了解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 沟通,放松患者,并解决可 能的干扰因素。

《心电图诊断学上》课件

《心电图诊断学上》课件
由于长期高血压、主动脉 瓣狭窄等原因,左心室肌 肉增厚、扩大。
右心室肥大
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源性心脏病等原因,右 心室肌肉增厚、扩大。
全心扩大
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整体 扩大,通常与严重的心脏 疾病有关。
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不齐
室性心动过速
窦房结发信号传导异常,导致心脏 跳动过快、不规则。
病例三:心脏肥大的心电图表现
总结词
心脏肥大的心电图表现通常包括左心室 肥大、右心室肥大和双侧心室肥大。
VS
详细描述
心脏肥大是由于心脏肌肉代偿性增厚或扩 张引起的。在心电图上,左心室肥大的表 现为左胸导联电压增高,QRS波群时间延 长,ST段压低和T波倒置。右心室肥大则 表现为V₁导联R波增高,电轴右偏和右胸 导联ST段压低。双侧心室肥大则表现为 左右胸导联都有相应的心电图变化。这些 心电图表现有助于判断心脏肥大的类型和 程度。
05
总结与展望
心电图诊断学的现状与挑战
诊断标准不统一
目前心电图诊断学的诊断标准尚未统一,导致临床实践中存在一 定的误诊和漏诊。
诊断技术落后
部分地区由于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心电图诊断技术相对落后, 影响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缺乏专业人才
心电图诊断学需要专业的人才进行操作和解读,而目前专业人才相 对缺乏,制约了该学科的发展。
心肌炎的心电图诊断
总结词
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可出现多种异常表现,但特异性不高。
详细描述
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可表现为ST段轻度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 ,有时出现心律失常如早搏、房颤等。这些表现有助于提示 心肌炎的可能,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诊断。
心力衰竭的心电图诊断
总结词
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电图可出现多种异常表现,有助于判断心衰的严重程度。

诊断学---心电图课件(1)

诊断学---心电图课件(1)
共3个导联,属单极导联。
标准双极肢体导联电极连接方式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电极连接方式
连接方法
将电极板安放于三个肢体,分别 连接右臂(R)、左臂(L)、 左腿(F)。
如此连接构成所谓爱氏 (Einthorcn)三角(图5-1-8A、B)。
六轴系统
肢体导联正负极之间假想的连线称为导联 轴
为了说明六个肢体导联轴之间的方位关系, 将Ⅰ、Ⅱ、Ⅲ导联轴平行移动使之与avR、avL、 avF的导联轴一并通过坐标图的轴心“0”点, 构成所谓的“六轴系统”(图5-1-8c)。
六.心电向量环与心电图的关系
心电图其实就是三维空间的心电向量环,经 过第二次投影所产生的曲线图形 。
心电图波的形态主要取决于平面向量环投射 在各导联轴正负侧的出现顺序 , 而波幅的大 小主要取决于在各导联轴上投影的长度。
同一个心电向量环在不同导联上投影所成的 波形与大小是不同的。
QRS向量环在额面导联的投影
将三个肢体导联电极各串联5K电阻,并 与肢体连接,构成“无干电极”或“中心电端 (central tenmlnal)”(相当负极)。
如此连接可使电位接近“0”电位而较稳定, 故设定为导联的负极(图5-1-11)。
胸导联电极安放部位
临床心电图检查电极安放
● 红色电极------------------右臂 ● 黄色电极---------左臂 ● 蓝色电极--------------左腿 ● 黑色电极---------右腿(地线) ● 吸球电极---------胸前部位
临床应用
4、心电图在各级医院还被广泛应用于:重 症病人的心电监护、危重病人的抢救过程、 手术前的心脏常规检查、手术中的麻醉、手 术中的心脏监护、临床观察各种药物对心脏 产生的影响……等等。 5、心电图及心电监测,在医疗之外,还被 用于航天、登山、飞行员、运动员等特殊职 业的检测与监护过程。

诊断学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诊断学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一)各波段时程的检测
01.
RR间期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3.
PR(PQ)间期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5.
QT(QTc)间期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2.
P波时限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4.
QRS时限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心电图时程测量注意
一.心电图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二.心电图记录在坐标线上,横坐标为时
间,通常采用25mm/s纸速记录 三.时间:横坐标,1小格=1mm=0.04
秒 四.测量应从波形起点内缘到终点内缘
心率的检 测
常用两种方法:
○ 测量15厘米长心电图内P波或QRS波群出现的数目:该 数目乘以10
○ 测量P-P或R-R间期:测量5个或5个以上P-P或R-R间期, 计算其平均值,60除以该周期即为每分种的心率。
(二)各波段振幅的检测
一.心电图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二.心电图记录在坐标线上,纵坐标为电压。
心脏解剖位置
一.横位心电轴可左偏, <-30°
二.垂位心电轴可右偏, >+120°
左右心室的对比
左室肥大,电轴偏左 右室肥大,电轴偏右 婴幼儿右室比例大,电轴右偏
平均心电轴 的临床意义 2
一.心室内除极顺序
○ 下列除极顺序异常会导致心电轴方向改变: ○ 激动起源于心室 ○ 室性心动过速 ○ 心室起搏心律 ○ 室内传导阻滞 ○ 心肌局灶纤维化,心肌梗死

所 有 肢
所 有 导
偏 移
导 联 及
ST

段 下
正 常 范
移围
导:
无.
明 显 偏 移
段 一 般 位



≤0.5mV

第八版《诊断学》心电图教学的体会与展望

第八版《诊断学》心电图教学的体会与展望

第八版《诊断学》心电图教学的体会与展望作者:李改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5年第09期【摘要】心电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第八版《诊断学》心电图的讲解,了解学生学习心电图所面临的困难及临床医生在应用心电图中遇到的困惑,结合医学教学实践,引导学生由学习教材转向学习学科,使学生初步建立良好的心电图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

【关键词】心电图 ;教学 ;体会【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37-02第八版《诊断学》的修订正是全球医学教育百年反思之际,更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全方位深入推进之时。

我们的教学必须反映当前和未来医学发展的趋势,并围绕着培养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医师这一目标,同时还是学生在学校学习与毕业后教育相衔接的教育体系[1]。

1.学生学习心电图所面临的困难:1.1对心电图学课程认识的不足:在第八版《诊断学》心电图内容只占到“薄薄的”几页,课程设置时间短暂,但它却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临床工作中既是医务工作者不可缺少的基本功,又是执业医师考试技能操作的内容之一,心电图的学习是《诊断学》中的重点内容。

但是我们的章节在《诊断学》相对靠后,课程一般安排在本学期将要结束的时候,一方面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另一方面要面临重要基础学科考试的压力,往往忽视心电图的学习。

所以,在心理上很难重视这“最后的小精彩”。

1.2学生精力有限、老师热情低沉:心电图教学处在基础课程最多、难度最大的学期,学生学习时间紧张、内容繁多、难度极大、时间与精力有限,很难把过多的时间与精力用在最后的“小小的”章节。

当老师看到疲惫不堪、面带倦容的学生们时,很难激发老师的授课热情;同时授课时间短暂,老师走马观花一路走过,师生之间不能建立一定的感情,很难激起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及热情,也严重影响教师授课的质量。

1.3 心电图教材是“浓缩的精华”:《诊断学》中心电图学内容大部分为结论,原理及范例的内容很少,教学变成教师念书,学生记忆和背诵,所以学生只能照本宣科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而且心电图学很多是枯燥的数字,学生们在短期内很难理解其深奥的含义。

08年医师资格培训心电图内容147页PPT

08年医师资格培训心电图内容147页PPT
无p波:异位心律 B:整齐(p-p或R-R间差值小于0.12s):规律心律
不整齐(R-R或R-R间差值大于0.12s): 早博(房,室,交界性) 逸搏阻滞(房,室,交界性)
07.03.2021
7
二,如何看心律
C:房性早搏的p波形态不一样, 交界性早搏:前无p波或逆传
室性早搏:宽大QRS波,大于0.12,其前无P
1mv电压描笔移动10mm,1mm振幅相当于 0.1mv的电位差
07.03.2021
15
1.P波:I、II 、aVF、V4 -V6 向上, aVR向下
宽度:小于0.12s; 振幅:肢体导联小于0.25mv;
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联小于0.2mv
2.P-R间期:0.12-0.20s。
07.03.2021
16
3.QRS波群:
07.03.2021
18
(3)Q波:振幅小于同导联R波的1/4, 时距小于0.04s V1不应有q波,可为QS型
07.03.2021
19
4.J 点 : QRS 波 群 的 终 末 与 ST 段 起 始
的交接点
5.ST段:下移不超过0.05mv;
上升:V1-V2导联不超过0.3mv, V3不超过0.5mv, 肢导、V4-V6导联不超过0.1mv
心 律 失 常
激动传导异常
窦性心律失常:停搏、过缓、过速、不齐 被动性:逸搏与逸搏心律 早搏(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
异位心律 主动性 非阵发性与阵发性心动过速 扑动与颤动(心房、心室)
生理性传导障碍: 干扰与脱节 窦房阻滞 房内阻滞 房室阻滞
病理性传导障碍 室内阻滞 捷径传导(预激综合征)
07.03.2021
08年医师资格培训心电图内 容

心电图2008诊断

心电图2008诊断
其余可直立、平坦、倒置、双相 •振幅: QRS波群直立的导联,T波电压应超过 同一导联R波的十分之一
QT 间 期
•正常范围:约0.32-0.44秒
•校正Q-T间期(QTc)= QT /RR1/2
•临床意义:代表心室除极、复极的时间总和
QT间期延长反映心室复极延缓,可引起心室肌的 传导性和自律性异常,并导致心室肌的易损期延 长,从而诱发室性心律失常。QT间期测量方法有 一定难度,特别是出现T波低平、终末部模糊及 TU融合时。应选择T波较大且终末部清晰的导联 测量QT间期,如V2或V3导联。为消除QT间期受 心率变化的影响,目前多采用对心率矫正后的QT 间期,即QTc。QTc=QT/RR,RR为连续5个心动 周期的平均值。QTc的国人正常上限为440ms。
QRS波群的命名原则
R波:首先出现的位于参考水平线以上的正向波 Q波:R波之前的负向波 S波:R波之后的第一个负向波 R’波:S波之后的正向波 S’波: R’ 波之后的负向波 QS波:QRS波群只有负向波 振幅小可称为q、r、s、r’、s’
QRS波群的命名示意图
心电图导联体系
心电图导联体系 在长期应用临床心电图的过程中, 已形成了一个由Einthoven创设而
心电综合向量
心脏为立体器官,心脏除极在多方向 同时进行,其形成的心电综合向量(电位) 大小与方向按力矩的合成原理确定
A
B
心电综合向量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 和命名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示意图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示意图
心电信号传递的三站
•第一站:窦房结
心 房
•第二站:房室结
束 支
•第三站:浦肯野纤维与心室肌细胞
ST 段
ST段一般位于等电线上,无明显偏移 偏移正常范围: •所有导联ST段下移≤0.05mV •所有肢导联及V4-V6导联ST抬高≤0.1mV •V1-V2导联ST段抬高≤0.3mV •V3导联ST段抬高≤0.5mV

山东大学诊断学教案08心电图

山东大学诊断学教案08心电图

第八篇:心电图心电发生原理静息状态心肌细胞电生理研究表明:当心肌细胞处于静息或极化状态时,细胞膜表面全部为正电荷,细胞膜内侧具负电荷,胞膜两侧保持平衡,没有电位差,不能激发电场。

除极过程当心肌细胞某部位的细胞膜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阈刺激)时,该部位细胞膜对钾、钠、氯、钙等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引起膜内外阴、阳离子流动(主要是钠离子内流),使细胞膜内外正、负离子的分布发生逆转,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出现除极化(depolarization),使膜外侧具负电荷而膜内侧具正电荷,便产生动作电位,且与处于复极状态的邻近细胞膜构成一对电偶(dipole),电流从带正电的部分(电源)流向带负电的部分(电穴)。

电偶产生电能并具有一定幅度和方向,可以用向量来表示。

电偶或向量从激动点开始沿细胞膜移动,产生动作电流,直至整个细胞完成除极化。

复极过程细胞膜极性的恢复,即复极,可被看做是正电位“波”席卷细胞或组织的过程,其结果是整个细胞外表面再次完全带正电。

由此产生的电偶,其电穴在前,电源在后,进而在单个心肌细胞中出现与除极数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电位变化。

除极方向与心电波形的关系由于心肌细胞间的闰盘等特殊结构的存在,使心肌细胞间的电活动也得以直接传递,导致心脏电激动迅速向周围扩布。

此时,若将检测电极置于体表一定位置,便可测得一定的电位变化。

在面向细胞除极部位可测得正电位而描出向上的波,而于背离细胞除极方向的电极处则可测得负电位而描出向下的波。

心电向量心电向量体表电极所记录到的电位强度大小与心肌细胞数量(心肌厚度)呈正比关系,与电极位置和心肌细胞间的距离呈反比关系,与电极方位和心肌除极方向所构成的夹角呈反比。

具有强度和方向的心电位差幅度称为心电向量(vector),常用箭头表示其方向,以箭杆长度表示其电位强度。

心电综合向量由于心脏的解剖结构及其电活动相当错综复杂,致使诸心电向量间的关系亦较复杂,因而通常以心电“综合向量”(resultant vector)来定义:同轴的二个心电向量的方向相同者,其幅度相加;方向相反者则相减;非同轴的二个心电向量的方向和幅度则按平行四边形法则,取两者对角线为综合向量。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2008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2008

JClinElectrocardiol,2008,Aug.17.No4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431030)一.对2007全球心肌梗死统一定义的几点解读以往WHO定义的急性心肌梗死标准包括缺血症状、心电图异常改变和血清心肌酶学变化。

然而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的生化标志物———肌钙蛋白的发现以及更精确的无创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检测到更小的心梗病灶成为可能。

因此从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研究到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以及临床实践,都需要一个更为精确的心梗定义。

基于上述现状,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和世界心脏联盟(WHF)于2007年10月联合颁布了全球心肌梗死的统一定义。

此标准中AMI的心电图诊断,在许多方面和以往的标准有所不同。

现仅就以下几个问题谈谈个人体会。

1.仅凭心电图改变不能确诊急性心肌梗死2007标准强调了AMI的诊断标准为:心脏生化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水平异常同时至少伴有心肌缺血证据之一。

心电图只是作为心肌缺血证据之一,而与原WHO的标准明显不同。

在此标准中已无急性心梗的心电图标准,而仅列出可能进展为心梗的缺血性心电图表现及其鉴别方法。

但是列出了陈旧性心梗心电图的诊断标准;而且明确了仅凭心电图改变不能确诊AMI的观点。

这就给国内心电工作者提出一个现实问题:对AMI如何出心电图报告?能否明确写出AMI的诊断?建议就此有必要进行讨论,以取得一致意见。

我个人认为心电图AMI的诊断标准已经应用几十年,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不宜完全否定,但有必要在心电图报告中注明AMI可能,或注明请结合临床。

2.冠脉血运重建术中或术后出现新的ST-T改变,不必要诊断为心肌缺血2007标准提出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或冠脉搭桥术(CABG)术中或术后可出现与自发心梗相似的心电图异常改变。

CABG术后也可出现新的ST-T改变,但不必要诊断为心肌缺血。

如心脏生化标志物水平升高超过正常上限数倍(PCI为3倍;CABG为5倍)同时合并下述一项:新发病理性Q波;新发LBBB;冠脉造影证实新发桥血管或冠状动脉闭塞;新出现的存活心肌丢失的影像学证据,则提示心肌梗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收缩功能。
二、心脏特殊传导系统
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 自律性:在未受到外来刺激时能自动地产生节
律性兴奋的能力。 兴奋性:受到刺激时产生兴奋的能力。 传导性:部分心肌在应激兴奋后,能将激动传
导到相邻的心肌的特性。
二、心脏特殊传导系统
心脏的电活动是在心特殊传导系统与心肌 中进行与完成的,特殊传导系统包括: 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束 支、浦氏纤维网。
V4 V5 V6
五、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基本图形:P波、QRS波群、T波、(U波)
(422)
PR间期、QT间期
PR段、ST段
五、正常心电图
1. X轴(时间): 小格 40ms
中格 200ms 大格 1.0s 纸 速 25mm/s
六、正常心电图
2.Y轴(电压):
小格
0.1mV
中格 0.5mV
2个中格 1.0mV
谢 谢!
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
Thank You
世界触手可及
三、心电产生及记录原理
心电向量 定义:心肌细胞在除极与复极过程中所产生
的心电位,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心电图与心电向量关系 ➢ 空间心电向量环的第一次投影→心向量图 ➢ 额面心电向量环在肢体导联轴上的投影→肢导联
心电图(第二次投影)。 横面心电向量环在胸导联轴上的投影→胸
导联心电图(第二次投影)。
S-T段(S-T segment)
ST段:自QRS波群终点(J点)到T波的起点间的时距。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1. 正常时限 : <0.15s。 2. *与等电线在同一水平位上。在等电线以下,称为压低;
在等电线以上,称为抬高。 正常压低: 每个导联均 < 0.05 mv; 正常抬高: 肢导联、V4~6 < 0.1 mv, V1~3< 0.3 mv。
三、心电图产生及记录原理
电极
心电图
心电图机 1、生物电放大器 2、X、Y记录器
导联线
四、心电图导联(Lead)
1、定义 体表分布着微弱的心电,将探察电极放在具有一定距离的体表任意两点,则
可测出两点间存在的心电电位差,此两点即构成了一个导联,两点间的连接线 为导联轴。
标准十二导联系统
❖ 肢体导联系统—反映心脏矢状面情况 双极肢体导联:Ⅰ Ⅱ Ⅲ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 avL avF
肢导联:A.右室 RavR < 0.5 mv。 B.左室 RavL<1.2 mv, RavF<2.0 mv,
QRS波群正常值
3.*Q波正常值:时限<0.04s,电压 < 1 / 4 R。不应有切迹,V1~2不应有Q或q波,但可为QS型 。
4.*低电压: (1)在6个肢导联中,每个QRS波群绝对值之和均≤ 0.5mv,称为肢导联低电压; (2)在6个胸导联中,每个QRS波群电压绝对值之和均 ≤0.8mv,称为胸导联低电压。 (3)肢导联低电压加胸导联低电压称为低电压。
❖ 胸前导联系统—反映心脏水平面情况 包括:V1、V2、V3、V4、V5、V6
肢体导联系统—反映矢状面情况
肢导联电极安置
胸前导联—反映水平面情况
胸导联电极安置
左锁骨中线 左腋前线 左腋中线
第4肋间
第5肋间
Unipolar Precordial Lead
四、心电图导联(Lead)
标准12导联心电图: 双极肢体导联:I II III 单极肢体导联:aVR aVL aVF 胸 前 导联:V1 V2 V3
心电图资料作出诊断。
七、心电图的分析方法 分析主导心律: P波有无?与QRS关系如何?
窦性心动过缓 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房颤动
七、心电图的分析方法 2、病理心电图:不正常心电图、心律失常
广泛前壁、下壁心肌梗死
小结
1、心电图概念(重点) 2、心电图及记录原理(理解) 3、心电图导联(重点) 4、特殊传导系统(难点) 5、正常心电图(重点、难点) 6、心电图分析方法(必须掌握)
ST段抬高
STV1~V6弓背型抬高0.20~0.80mv。 STⅠ、aVL弓背型抬高0.20~0.30mv。
T波(T wave)
1.T波: 心室复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的时间、电压变化。 2.电压:在R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不应小于同导联R波的1/10 。 3.方向:在R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与R波同向。 4.形态:T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升支缓慢,下降支迅速,双支不对称;顶光滑无切迹。 5.临床意义:
肌电收缩的全过程。
*测量:自QRS波群起点到T波的终点间的时距。(包 波时限)
括QRS波时限、S-T段、T
1 *.正常值: 成年人心率60~100 次/分时,Q-T间期为0.32-0.44s。心率快,Q-T间期短;心率慢 ,Q-T间期长。
2.临床意义:
⑴Q-T间期延长:提示心肌缺血,心肌损害,药物 电解质紊乱(低血钾、
心电图分类
▪ 体表心电图(记录电极放在体表) ▪ 标准12导联心电图 ▪ 动态心电图 ▪ 运动心电图 ▪ 监护心电图 ▪ 食管心电图
▪ 心内心电图(记录电极放在心腔内)
心电图分类
▪ 标准12导联心电图 ▪ 病理心电图(根据图形的形态、振幅、持续时间等进行心房、心室肥大,心 肌梗死等诊断) ▪ 心律失常(根据节律/率,结合形态进行诊断)
心电图分类
运动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心电图分类
食管心电图
监护心电图
心电图分类 心内心电图(记录电极放在心腔内)
第一讲 心电图基础知识
心电图基础知识
1、心电图概念 2、特殊传导系统 3、心电图产生及记录原理 4、心电图导联 5、正常心电图 6、心电图分析方法
一、心电图概念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 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心电信号传递的三站
➢ 第一站:窦房结
➢ 第二站:房室结
心房
➢ 第三站:浦肯野纤维与心室肌细胞
束支
心室
二、心脏特殊传导系统
心电图波段
相应心电活动
P波→ 心房除极
PR间期→ 房室传导时间
QRS波群→ 心室除极
ST段与T波→ 心室复极的缓
慢期与快速期
三、心电产生及记录原理
心电活动的基本过程:心肌细胞的除极化和复极化过程中,离子跨膜流动,造成胞内外的电 位变化。 包括心肌细胞的除极和复极。
胸导联QRS波群正常波群特点
* V1~6的正常形:
V1~2: rS 型
r/S < 1
V3~4: RS型
R/S ≈1
V5~6: 以R波为主 (qRs、 Rs 、qR、 R) R/S >1
QRS波群正常值
5.* 室壁激动时间(VAT,即R峰时间)

定义: 指QRS 波群起点至R波顶峰垂线的时
距。

代表激动从内膜传至外膜的时间,反映心室
心脏的电位是每个心肌细胞在瞬时电位的矢量(有大小和方向)和,心电图记录的是 心肌除极、复极过程中总的电位变化。
二、心脏特殊传导系统
心脏传导系统解剖和生理学特点 心肌细胞分类: ➢ 普通心肌细胞(工作细胞):包括心房肌和心室肌,具收缩功能,无自律性,但在外来
刺激下可产生兴奋,也具有传导性。 ➢ 特殊心肌细胞(自律细胞):组成心脏传导系统,具有自律性、传导性及兴奋性,不具
二个正向波称为R/波,R波之后第二个负向波称为S/ 波,……。 只有一个负向波称为QS波。 波幅<5mm的用小写q、r、s ; 波幅≥5mm的用大写Q、R、S。
*QRS波群正常值
1.*时限:正常成人<0.11s,多数在0.06~0.10s ,平均0.08 s。 2.电压:
*胸导联:A.右室 RV1 <1.0 mv,RV1 +SV5 <1.2 mv。 B.左室 RV5<2.5 mv, RV5 +SV1< 4.0 mv (男) <3.5 mv (女)
标准电压 10mm=1mV
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和临床意义
P波:心房肌除极波,代表心房除极的时间、电压变化。 1.形态: 高尖、 双向 、 低平、 双峰、 倒置。
* 窦性P波: PⅠ、Ⅱ、avF、V4~6 直立, PavR 2.时限:<0.11s。双峰时,峰间距<0.04s。 3.电压:<0.25 mv(肢导联)、<0.20mv(胸导联)
影响(乙胺碘肤酮、奎尼丁)、或
低血钙)。
⑵Q-T间期缩短:见于高血钙,洋地黄效应,高血钾。
QT间期
U波
七、心电图的分析方法
➢ 按次序排列12导联 ➢ 根据P波,确定基本节律 ➢ 分析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 ➢ 测定心率、各间期、时限和振幅 ➢ 确定心电轴、ST段是否移位 ➢ 结合年龄、性别、病史、体征,综合
壁的厚度。

正常值* :
右室(VATV1) < 0.03s; 左室(VATV5) < 0.05s。
QRS波群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⑴ 时限、VAT延长:常见于心室肥大,室内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 ⑵电压增高: 常见于正常青年男性,心室肥大,预激综合征。 ⑶电压降低:常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心肌损害,水肿,正常肥胖健康人。 ⑷异常Q波( 时限、电压、形态异常):常见于肺心病,心肌病,心肌梗塞。
*P-R间期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1.*正常成人:0.12~0.20s 2.临床意义: ⑴P-R 间期延长: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 ⑵P-R 间期缩短:常见于预激综合征,交界性心律,房室脱节。
*QRS波群(QRS complex)
1. QRS波群:心室除极波,代表心室除极的时间、电压变化。 2. 命名: 第一个正向波称为R波,R波之前的负向波称为Q波,R波之后第一个负向波称为S波, 第
(1)急性或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2)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心电图对心脏病诊断的局限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