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解读最新PPT课件

合集下载

血常规 PPT课件

血常规 PPT课件
形态异常包括:①大小异常;②形态异常 ; ③染色反应异常;④结构异常。
二、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参考值】 白细胞计数:
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 6个月~2岁:(11~12)×109/L
❖ 5种白细胞正常百分数和绝对值
细胞类型
百分数(%) 绝对值(×109/L)
RBC ︰Hb=1×1012/L︰30g/L
在病理情况下,这种比例关系失调:(贫血) ⑴以RBC下降为主: RBC Hb 大细胞性贫血 ⑵以Hb下降为主: RBC Hb 小细胞性贫血 ⑶RBC、Hb平行下降:RBC Hb 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⒈RBC、Hb减少(多见) 贫血定义: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
⑵绝对增多: ①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继发于EPO ,属非造血系统疾病。 ⅰEPO代偿性增加:
因机内组织缺氧,致EPO ,红细胞增多程度与缺氧程度成正比。 生理情况下:胎儿、新生儿、高源居民、运动员。 病理情况下:慢性心肺疾患、肺心病、先心病。
ⅱEPO非代偿性增加: 体内某些肿瘤或肾脏疾患致EPO分泌增加:肾癌、肝癌、卵巢癌,
⑵病理性减少: ①红细胞生成不足: ⅰ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再障、白血病、恶性肿瘤骨髓浸润。 ⅱ 细胞分化成熟障碍(造血原料不足): 缺铁贫、巨幼贫。 ②红细胞破坏过多: ⅰ 细胞内在缺陷(遗传性): 球形RBC、红细胞酶缺陷,异常血红 蛋白病,PNH。 ⅱ 红细胞外来因素(获得性): 自免溶贫、理化因素致溶血。 ③失血:ⅰ急性失血 ⅱ慢性失血
newborn
6.0~7.0×1012/L 170~200g/L
问题:⒈正常成年男性与女性RBC、Hb差异产生的原因? 2.成人与新生儿RBC、Hb差异产生的原因?

血常规医学课件

血常规医学课件

2023-11-08CATALOGUE目录•血常规检查简介•血常规检查流程•血常规检查异常指标分析•血常规检查的临床应用•血常规检查的注意事项•血常规检查的发展趋势与展望01血常规检查简介血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血液检查方法,通过测量血液中不同种类的细胞数量和其他指标,帮助医生诊断疾病、了解病情和评估治疗效果。

血常规检查通常包括采集静脉血液样本,然后使用显微镜和自动化仪器对血液样本进行分析。

什么是血常规检查评估病情血常规检查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例如,感染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可能升高,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可能下降。

诊断疾病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检测出许多疾病,如感染、贫血、白血病、过敏反应等。

指导治疗血常规检查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例如,感染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贫血患者可能需要接受输血或补铁治疗。

血常规检查的目的和意义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凝血系统的状态,血小板计数下降可能表示凝血系统功能低下,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血常规检查的基本内容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身体的免疫状态,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表示存在感染或炎症,白细胞计数下降可能表示免疫系统功能低下。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可以反映身体的贫血状态,红细胞计数下降可能表示存在贫血,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浓度是衡量贫血程度的指标,血红蛋白浓度下降可能表示贫血程度较重,需要尽快治疗。

02血常规检查流程通常在清晨空腹时进行采血,特殊情况需遵从医嘱。

采血时间静脉采血为主,采血量根据检测项目而定。

采血方式一般选择肘静脉,必要时可选择颈静脉或股静脉等。

采血部位采血前应告知患者放松心情,避免紧张情绪,同时做好消毒等准备工作。

采血前准备标本采集采得的血液需加入抗凝剂以防止血液凝固,常用的抗凝剂包括EDTA盐、肝素等。

抗凝处理分离处理储存处理将抗凝后的血液放入离心管中,以一定速度离心,分离出血清和血细胞成分。

血常规检查 ppt课件

血常规检查  ppt课件

2)血液分析仪法 HCT=RBC×MCV 参考值:男性 0.38-0.50 女性 0.35-0.45 主要应用价值 1)临床补液量的参考 2)真红的诊断指标 >0.7 3)红细胞平均指数计算基础 MCV MCHC 贫血形态学诊断
红细胞平均指数
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 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检测原理 : 1)手工法 MCV=HCT/RBC ×1O15 fl MCH=Hb/RBC ×1012 pg MCHC=Hb/HCT g/L 2)血液分析仪法 MCV直接测定导出 MCH=Hb/RBC MCHC=Hb/(RBC×MCV )
1)大小异常 小红细胞<6um 缺铁贫、 遗传球增多症 大红细胞>10um 巨幼贫 、红细胞生成加速 溶贫、肝病、脾切除 巨红细胞>15um巨幼贫、肝病 细胞大小不均 直径相差一倍以上,巨幼 贫
2)形状异常
球形、椭圆形、靶形、口形 镰形、棘形、锯齿、泪滴形 3)Hb含量异常 低色素性 缺铁贫 高色素性 巨幼贫、溶贫 嗜多色性 各种增生性贫血 细胞着色不一 铁粒幼红细胞 4)红细胞异常结构 豪-焦小体: 脾切除、巨幼贫、溶贫 卡波环 : 恶贫 白血病脾切除、巨幼 贫、溶贫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铅中毒 缗钱状 MM
红细胞比容测定(HCT)
定义:一定体积的全血中红细胞所占容积的
相对比例。高低与红细胞数量及平均体积、 血浆量有关,主要用于贫血、真性红细胞 增多症的诊断、血液稀释和浓缩变化的测 定。 检测方法:1)离心沉淀法 微量法和温氏 法 血浆,血小板,白细胞,有核红细胞,还 原红细胞和氧和红细胞 。
生理功能:
红细胞计数
检测原理
1)显微镜计数法:用等渗稀释液将血标本稀 释一定倍数,滴入血细胞计数池中,显微 镜下计数一定区域内的红细胞数,经换算 得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 2)血液分析仪法:多采用电阻抗法,也有采 用流式细胞术激光检测法。

血常规检查及临床意义最新PPT课件

血常规检查及临床意义最新PPT课件
退行性左移:WBC不增高甚至减少者 如再障 2)核右移:分叶核粒细胞过多
主要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感染恢 复期等
d.中性粒细胞常见的形态异常
?
1)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改变 细胞大小不均 中毒性颗粒 空泡形成 核变性
2)巨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 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3)棒状小体(Auer小体)
只见于白血病细胞中
(三)红细胞血红蛋白分布宽度 (HDW)的临床意义
用于诊断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 多症 镰刀状红细胞贫血 β -海洋性贫血
(四)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测定 的临床意义 鉴别血小板减少的病因 鉴别骨髓增生性疾病与反应性 血小板增多 提示骨髓功能恢复的预后价值 与血小板体外功能明显相关
二 白细胞分类技术的进展
多症)
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3)CMV感染和其它病毒感染
b.淋巴细胞减少症
见于何杰金氏病;SLE;AIDS等。
c.异形淋巴细胞
见于感染;药物过敏;免疫性疾病等
E.单核细胞(monocyte)
正常值 2-6% 100-600/ mm3
?功能 抵抗感染;吞噬功能;产生干扰素
诱导免疫反应;调节白细胞生成等
临床意义
4)球形包涵体
见于严重感染
5)其它:与遗传有关的异常
B.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 正? 常值 0.5-5% 临床意义 a.增多 >5%或 >0.5x109/L b.减少 影响因素
C.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B) 正常值 0-1% 临床意义 a.增多 白血病 b.减少
C. 组织肥大细胞的存在 过敏 哮 喘等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血常规检查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检查及其意义ppt课件

血常规检查及其意义ppt课件
26
2. 参考值范围:
WBC 成人 (4.0~10.0)×109/L 新生儿 (15.0~20.0) ×109/L 6个月~2岁 (11.0~12.0) ×109/L
DC percent(%) Absolute value( ×109/L)
27
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
1.白细胞数量的变化: (1)生理变化:
年龄、时间、环境、身体状况等 (2)病理变化:
Leukopenia Leukophilia 主要受中性粒细胞等各类细胞数量的影响
28
29
1)中性粒细胞增多(neutrophilia):
反应性: 急性感染或炎症 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 急性溶血、急性失血 急性中毒 恶性肿瘤
异常增生性: 白血病 骨髓增殖性疾病
(骨髓造血异常、应用抗代谢药物、炎症恢复期)
35
36
3. 白细胞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疾病的诊断
疾病治疗的监测
疾病的预后
WBC N
预后较好 ↑

病情较重 ↑

病情危重 ↑/↓

恢复期
N
N
E
+ -
+
L
核象
/ 轻度左移
↓ 中度左移
↓ 重度左移
↑ 恢复正常
37
血小板检查
一、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BPC) 及相关指标:
17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
定义:平均每个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量。 以皮克(pg)为单位 。 MCH = Hb/RBC
参考值:手工法27~31pg 仪器法27~34 pg

血常规解读(课堂PPT)

血常规解读(课堂PPT)
37
红细胞增高
相对增高
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慢 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糖尿病酮症酸中 毒
绝对增高 原发性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继发性 生理性:新生儿、高原居民
病理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紫绀心脏病、 肿瘤
38
红细胞增高
骨髓增殖性肿瘤
39
网织红细胞
参考值:0.5%-1.5%,(24-84)×109/L 增多:骨髓红系增生旺盛,见于溶贫、急性失血、
嗜酸粒细胞增高
正常值:0.5-5%,0.05-0.5X109 嗜酸粒细胞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大于0.5X109
16
嗜酸粒细胞增高
反应性
过敏 感染 皮肤病
继发性
结缔组织病 肿瘤 内分泌疾病
克隆性
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髓系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4EO) 骨髓增殖性疾病
性贫血、血栓病 减低见于造血衰竭或造血抑制,如再障、脾亢、急性
12
中性粒细胞减低
生成缺陷
细胞毒药物、化学药物和辐射 某些感染 骨髓异常成分浸润:白血病、淋巴瘤 骨髓衰竭:再障、PNH 先天性 成熟障碍:MDS、叶酸维生素B12缺乏
破坏或消耗过多
免疫因素 非免疫因素
分布异常
13
中性粒细胞减低
再生障碍性贫血
14
中性粒细胞减低
药物:化疗
15
减低见于贫血或血液稀释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 RDW偏高MCV减小,见于缺铁性贫血 RDW偏高MCV正常,见于早期或混合性营养性贫血 RDW偏高MCV增大,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免疫性
溶血性贫血
RDW正常MCV减小,见于慢性疾病、轻型海洋性贫 血
RDW正常MCV正常,正常,也可见于慢性疾病、脾 切除

血常规分析ppt课件

血常规分析ppt课件

整理版课件
12
嗜碱粒细胞增多:
1.骨髓增殖性疾病;2. 慢性溶血;3.脾切除后; 4.铅中毒,等等。
嗜碱粒细胞减少:
无临床意义
整理版课件
13
单核细胞增多:
1.病毒、立克次体感染; 2.慢性细菌、螺旋体或寄 生虫感染;3.急性传染病 或急性感染恢复期;4.淋 巴瘤、单核细胞白血病, 等等。
单核细胞减少:
2.虽采集静脉血,但采血过程不顺利,多次穿刺组织损伤,使组织凝血因子混 入血标本,产生肉眼看不见的小凝块,造成血小板减少。
3.血标本室温下放置时间过短。用EDTA-K2作抗凝剂时,会使血小板形态发生 变化,在采血后30分钟内形成血小板可逆聚集体,使血小板计数下降,在采血 30分钟后进行分析可提高结果的正确性。
4.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其主要原因是由于EDTA作为抗凝剂诱导抗凝血中 血小板互相聚集、堆积和发生卫星现象,致使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不能确认血小 板而使血小板计数偏低。对临床上无任何出血症状与体征、出血和凝血时间正常 而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者,应改用肝素抗凝管或手工计数血小板,推片复查。
5.血标本室温下也不可放置时间过长。血小板是体积较小的细胞,胞膜薄易于 粘附、聚集和破坏,室温下离体时间过长,可发生变形、自溶、体积缩小,标本 放置时间越长破坏越多。许多学者研究认为,超过120分钟将显著减低血小板数 值,因此应在采血后30~120分钟内完成测定。
1.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必要时排除假性血小 板减少
2.参考范围以外不一定需要采取特殊处理, 譬如血小板300~400×109/L左右。如果长期 在450 ×109/L以上可以酌情完善骨髓等检查
整理版课件
23
血小板减少非病理性因素
1.采集手指末梢血时,因进针浅,出血慢,挤压采血部位,使组织液渗入血液中, 造成血小板减少(较常见的原因)。

血常规(图文精美)ppt课件

血常规(图文精美)ppt课件

化。
骨髓贮备池和边缘池粒细胞
进入血循环,以分叶核和杆
状核为主。
异常增生性增多
骨髓异常增生,以原始或幼 稚粒细胞为主。
精选课件
29
中性粒细胞—反应性增多
急性感染
严重的损伤或大量血细 胞破坏
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增 高程度取决于感染微生物的种 类、感染灶的范围、感染的严 重程度、患者的反应能力。
6月-6岁 6-15
7-12岁 4.5-13.5
成人 4-10
摘自《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6版血液篇
精选课件
降下
25
白细胞—正常值生理变化
日间变化、吸烟
在静息状态时白细胞数 较低,活动和进食后较高 ;早晨较低,下午较高; 一日之间最高值与最低值 之间可相差一倍。吸烟者 平均白细胞计数可高于非 吸烟者30%。
剧烈运动可于短时间内使白细胞高达35×109/L,以 中性粒细胞为主,当运动结束后迅速即恢复原有水平。 这种短暂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循环池和边缘池的粒细胞 重新分配所致。
精选课件
27
白细胞—病理增多
>10×109/L
精选课件
血常规.ppt
28
中性粒细胞—增多
生理性增多
病理性增多
见前白细胞正常值生理变 反应性增多
急性失血
在脾破裂或宫外孕输卵管破 裂后,白细胞迅速增高,常达 (20-30)×109/L。其增多的细 胞也要是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这可能与应激状态、内出血而 一过性缺氧等有关。
精选课件
31
中性粒细胞—反应性增多
急性中毒
化学药物如安眠药、敌敌畏等中毒 时,常见白细胞数增高,甚至 可达20×109/L或更高。代谢性 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慢 性肾炎尿毒症时,也常见白细 胞增多,均以中性分叶核粒细 胞为主。

解读血常规报告PPT课件

解读血常规报告PPT课件

巨红细胞
直径>15 μm, 见于:叶酸 或/和 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贫。
2、形态异常:
球形细胞
直径<6μm, 厚度>2.9μm, 涂片中>20%以上才有诊断意义 主要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也见于:自免溶贫。
椭圆形细胞
红细胞横径缩短,长径增大,
横径/长径<0.78,呈பைடு நூலகம்圆型/长柱 状,
吞噬作用、杀菌作用
临床意义
数目增多
量的异常
数目减少
核象变化
质的异常
生理性增多
病理性增多 白细胞减少症 粒细胞减少症 粒细胞缺乏症 核左移 核右移
形态异常
一、增多的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多:
饱餐、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高温严寒、经期妊娠
2、病理性增多:
1)、急性感染或炎症:细菌性 (最常见的原因) 2)、广泛性组织损伤、坏死 3)、急性溶血或失血 4)、急性中毒 5)、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6)、骨髓增殖性疾病 7)、恶性肿瘤的晚期 8)、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AIHA 9)、某些药物 10)、严重缺氧
晚幼红
网织红
成熟红细胞
2、红细胞的生理功能:呼吸载体
肺泡
氧 红红细细胞胞
二氧化碳
组织
3、红细胞的生存周期:120天
参考值
Rbc(×1012/L) M 4.3~5.8 F 3.8~5.1 N 6.0~7.0
Hb(g/L) 130~175 115~150 170~200
影响因素:1、总血容量的变化 2、血浆容量的变化 3、性别、年龄、居住地海拔差异
解读血常规报告


血细胞 血 浆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蛋白质 酶 凝血因子

检验科解读血常规ppt课件

检验科解读血常规ppt课件

血常规检查
❖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表示每一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正 常人的MCV为82~92fL ❖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31pg ❖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g/L
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
❖ 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 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化验单中的白细胞计数是指 测定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而分类计数是指各种白细胞的百分 比。
无论是镜检还是使用血液分析仪要获得血常规检查的稳定可靠准确的数据防止临床诊疗人出错误的判断按采血部位的不同取得血常规检查标本最常用的途径是静脉采血和末梢毛细血管采血
检验科解读血常规ppt课件
如何解读血常规
❖ 概述 ❖ 正常血液为红色、粘稠、不透明的液体,由45%的血细胞和 55%的血浆组成。血细胞主要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组 成。血常规检查是临床最常见的血液检查,目前大部分医院都 使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做血常规检验。
标本的储存
❖ 预稀释标本一般需要在标本制备后10分钟内予以测量;如果 稀释液中添加细胞稳定剂,预稀释标本的存放时间也不可超过 4小时。
血小板减少原因
❖ 血小板<100×109/L称为血小板减少。通常血小板数在 50×109/L以下,患者即有出血症状。可见于: ❖ 血小板的生成障碍。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线损伤、白 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 ❖ 血小板破坏或消耗亢进
血小板减少原因
❖ 免疫性破坏。如有血小板自身抗体(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淋巴瘤)、过敏性药物损伤(奎宁、磺胺 类药)、病毒感染(上呼吸道炎症、风疹)、血小板同种抗体(新生 儿血小板减少症、输血后血小板减少症);消耗亢进(血栓性血 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自身异常(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常规检查》课件

《血常规检查》课件
以便于抽血。
血常规检查可以查出哪些疾病?
感染性疾病
血常规检查可以检测白细胞计数是否升高或 降低,有助于发现感染性疾病。
贫血
血常规检查可以检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 浓度等指标,用于诊断贫血。
血液系统疾病
血常规检查可以发现异常的血液成分,如白 血病、血小板减少症等。
其他疾病
血常规检查还可以提供关于其他疾病的线索 ,如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异常可能提示感染 、炎症或血液系统疾病,需进一步 检查。
复查与追踪的建议
对于异常指标,建议在短期内复 查,以确认结果并排除偶然误差

若指标持续异常,建议进行追踪 检查,以了解指标变化趋势并采
取相应治疗措施。
根据复查和追踪结果,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健康状况得
到有效管理。
解读报告
正确解读血常规检查结果需要专业的医学知识和经验。医生应结合患 者的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来解读报告,避免误诊或漏诊。
THANKS
感谢观看
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血常规检 查结果,应在采血前告知医生 是否正在服用相关药物。
异常结果解读
如果血常规检查结果出现异常 ,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综
合分析和诊断。
02
血常规检查指标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 ,计数可以反映感染、炎症等状况。 正常值范围为4-10 x 10^9/L。
浆、血清和血细胞成分。
检测分析
对分离出的血细胞成分进行计 数、形态观察和分类等检测分
析。
报告解读
医生根据检测结果,结合患者 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
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

血常规项目解读 PPT

血常规项目解读 PPT

RBC、HGB
生理性 增加:缺氧代偿;肾上腺素;雄性激素… 减少:妊娠中晚期;6m-2y婴幼儿;老年人…
病理性 增加:相对性、原发性、继发性… 减少:丢失过多、原料不同、骨髓造血功能减退…
一般情况下,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浓度之间有一定的比例 关系。但在病理情况下,此比例关系会打破。因此,同时 测定二者,对贫血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帮助。
MCHC(g/L)HGB/HCT 平均每升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浓度。
红细胞平均指数测定对贫血的分类及病因的诊断具有一;情 绪…
病理性变化 病理情况下,各种内源性或外源性的 刺激引起造血器官功能的紊乱或器质性损害以及由 于在体内分布的异常
WBC分类计数
中性粒细胞-N 嗜酸性粒细胞-E 嗜碱性粒细胞-B
淋巴细胞-L 单核细胞-M
病理性 减少
传染病;理化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 急性传染病、激素… 临床意义不大 传染病急性期、长期接触放射线… 临床意义不大
WBC与疾病预后的关系
了解WBC的变化,不仅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对疗效和预后观察也有一定作用。
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大小变异性的参数。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缺铁贫&轻型β-地贫 有助于缺铁贫的早期诊断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WBC分类计数
中性粒细胞-N 嗜酸性粒细胞-E 嗜碱性粒细胞-B
淋巴细胞-L 单核细胞-M
病理性 增高
感染;中毒;组织损伤;失血... 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皮肤病… 慢淋;骨髓增生性疾病… 传染病;急、慢淋;相对增多… 病原菌感染;寄生虫病;血液病…
在急性感染过程中,如WBC和N分类数逐渐恢复,N核左移减轻,毒性变化 消失,E重新出现或暂时上升,L和M增加,则表示感染已被消除,为恢复期 血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血小板减少:<100х10^9/L ①血小板生成障碍:再障、急性白血病、放射损伤等 ②血小板破坏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 性红斑狼疮、上呼吸道感染、淋巴瘤等 ③血小板分布异常:脾肿大、血液被稀释等
2、血小板增多: ①原发性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 多症、慢粒等 ②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急性溶血等
C反应蛋白(CRP)
如白细胞增高同时中性粒细胞增高,百 分比至少应该超过80%,而C反应蛋白也应高 于30,才可能考虑细菌感染。
总结
1、常用缩写 白细胞——WBC (white blood cell) 红细胞——RBC ( red blood cell) 血红蛋白——HB (hemoglobin) 血小板——PLT ( platelet ) 2、WBC正常值4-10 х10^9/L,但是WBC<4.0 х10^9/L或
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WBC)
1、白细胞正常值: 白细胞总数:(4-10)х10^9/L ①中性粒细胞:50-75%【50-70%(分叶核);0-5(杆
状核)】 ②嗜酸性粒细胞 ③嗜碱性粒细胞 ④淋巴细胞:20-40% ⑤单核细胞
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WBC)
2、中性粒细胞 白细胞总数的增多或减少主要受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影响。
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WBC)
5、淋巴细胞(20-40%) ①淋巴细胞增多: ●最常见的疾病: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腺病毒、
巨细胞病毒。麻疹、风疹、水痘等 ●少见的疾病:急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 ②淋巴细胞减少: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放射线损伤等。
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RBC)

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WBC)
②中性粒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1.5х10^9/L 中性粒细胞缺乏:<0.5х 10^9/L
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WBC)
粒细胞减少的病因
●某些病毒感染:最常见流感。病毒性肝炎、水痘、风 疹、巨细胞病毒感染等
●某些细菌感染:伤寒、副伤寒。 ●血液系统疾病:再障、原发性粒细胞缺乏症等 ●理化因素:放射线、化疗药等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门脉肝硬化-脾肿大。 ●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
C反应蛋白(CRP)
CRP是指在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血浆中一些 急剧上升的蛋白质(急性蛋白)。C反应蛋白(CRP) 被认为是反应快速、敏感的标志物之一。CRP是第 一个被认为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在急性创伤 和感染时其血浓度急剧升高。
C反应蛋白(CRP)
CRP正常参考值为0~10mg/L,在细菌感染时 明显升高,病毒感染时不升高或仅轻度升高 (病毒感染通常CRP<30mg/L)。此外,应 激也会出现CRP的升高。
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WBC)
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0.5х10^9/L) ●最常见疾病: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
荨麻疹等) ●少见的疾病:血吸虫、蛔虫病等,>10% 4、嗜碱性粒细胞增多(>0.1х10^9/L) ●最常见疾病:过敏性肠炎、药物食物等超敏反应。 ●少见疾病:慢粒,癌症骨转移等
WBC>10.0 х10^9/L,也不一定就是异常。 3、中性粒细胞>75%,提示细菌感染 4、淋巴细胞>40%,提示病毒感染(儿童除外) 5、白细胞总数和/或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转院进行专科诊治。 6、白细胞总数和/或粒细胞明显降低(中性粒细胞<0.5),转院。
总结
7、贫血的解释
①如果RBC和/或HB降低,一定要看化验单中的三项,即 平均红细胞容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和平均红细 胞血红蛋白浓度。这三项低于正常值,考虑慢性失血 性贫血(慢性胃炎/胃溃疡、痔疮、妇科慢性失血), 缺铁性贫血(胃、十二指肠溃疡,月经过多,婴幼儿/ 老年人营养不良等)。
WHO贫血诊断标准
6月龄-5岁:Hb<110 g/L, 5-12岁:Hb<115 g/L, 12-15岁:Hb<120 g/L。
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HB)
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HB)
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PLT)
血小板(platelet count ,PLT)
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PLT)
2、红细胞减少:常见于各种贫血
实验查结果解读(HB)
1、血红蛋白增多:男>170g/L;女>160g/L 常见:身体缺氧、血液浓缩、肺气肿、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HB)
2、血红蛋白减少: 常见于各种贫血、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正常值
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RBC)
1、红细胞增多:男>6.0х10^12/L;女>5.5х10^12/L
①血容量减少: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 伤、尿崩症(4L/d)等
②血氧饱和度减低: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等;病理性 的见于严重慢性心、肺疾病如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 心脏病等
③红细胞生成素增加:肾癌、肝细胞癌、卵巢癌、子宫 肌瘤等
血液标本
1、血细胞成分检测——全血 2、标本采集 ①毛细血管采血:床边项目/急诊项目,其结果代表局
部的状态 ②静脉采血:肘部静脉/颈外静脉(婴幼儿),目前多
使用的商品化采血管(硅化过,抗凝处理) ③动脉采血:血气分析(常用股动脉)
白细胞分类
白细胞分类 ①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②淋巴细胞 ③单核细胞
洛阳童安堂小儿推拿
专业培训班系列讲座
(四)血常规解读
血常规
血液常规检查(blood routine test ,Rt)。 检查血液的细胞成分。 主要包括 1、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2、红细胞计数 3、红细胞平均值测定和红细胞形态检测 4、血红蛋白 5、血小板计数 6、血小板平均值测定和血小板形态测定
①中性粒细胞增多(>75%) ●病理性增多——帮助诊断疾病:最常见的是急性感染(化
脓性球菌)。少见的是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的血管内溶血、 白血病、肝癌等。
●病理性增多——明确诊断的伴发:严重外伤、大手术、大 面积烧伤、急性中毒、输血反应、药物过敏等
●病理性增多——某些病毒感染:乙型脑炎、麻疹等 ●生理性增多——妊娠后期及分娩、剧烈运动、高温或严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