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转移扩散的途径和用药指南
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方案专家共识
![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方案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496e5e69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01.png)
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方案专家共识乳腺癌是影响女性健康的首要恶性肿瘤。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高达226万例,超过了肺癌的220万例,乳腺癌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
骨骼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约占所有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60%~75%o研究发现激素受体阳性型乳腺癌更易发生骨转移。
乳腺癌骨转移在临床上多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溶骨性病变,少数患者表现为溶骨成骨混合性病变。
骨转移灶破坏骨的生理结构与机械强度,常伴有中重度骨痛,严重者可发展为病理性骨折。
骨转移灶形成的软组织包块可对周围重要神经血管形成压迫,导致肢体局部功能丧失。
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及高钙血症等骨相关事件(ske1.eta1.-re1.atedevents,SREs)的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自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
骨放射性核素显像(ECT)是骨转移筛查的最常用方法。
另外,影像学评估还有X线检查、CT、MR1.PET-CT等;对疑似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还应进行病理学及生物化学标志物评估。
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乳腺癌骨转移作为一种终末期全身性恶性疾病,治疗应以全身治疗为主。
其中,内分泌治疗、化疗、抗HER-2药物治疗为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基本治疗方式,新型靶向治疗如PARP抑制剂、TrOP2靶点的抗体藕联药物、CDK4/6抑制剂、PI3K∕mT0R通路抑制剂等在特定患者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免疫治疗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1.1和CT1.A4在乳腺癌特别是三阴性乳腺癌中显示处一定疗效,双磷酸盐及地舒单抗可用于预防和延缓骨相关事件的发生、发展。
合理的局部治疗可以更好地控制骨转移相关症状,手术和放疗是骨转移局部治疗的有效手段。
此外,完善的疼痛管理和关怀支持治疗不可或缺,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治疗流程见图1。
乳腺癌骨转移治疗流程治疗方案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患者年龄、一般状态、月经状况、原发灶和转移灶的激素受体状态和HER-2状态、既往治疗情况(疗效、不良反应、耐受性等)、无病间期、肿瘤负荷(转移部位和数量)等因素,并应根据患者症状严重程度、是否有快速控制疾病和(或)症状的需求,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晚期乳腺癌的化疗进展
![晚期乳腺癌的化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21eb725ccbff121dd3683bc.png)
【作者简介】朱珍(1984一),女,上海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
事肿瘤化疗治疗的研究。
【通讯作者】张风春(1957一),男,吉林长春人,主任,教授,博士生
导师,丰=要从事肿瘤综合治疗的临床和研究工作,侧 重恶性肿瘤术后微转移的检较单药和联合使用紫杉类药物的临床试验开始进 行。 紫杉类与不同种类的化疗药进行联合化疗的研究有很 多。但是大部分试验在比较各种方案下总生存期这方面的 数据结果还相对不足。仅有--d,部分试验牵涉到这方面的 交叉对比。Piccart MJ【I纠发表的一篇meta分析针对12项临 床试验,分别对4256个晚期乳腺癌患者使用紫杉类单药化 疗或紫杉类联合蒽环类作为一线化疗方案,比较使用各方案 的病人的有效率、无进展期、总生存期。紫杉类或蒽环类单 药化疗的HR比值及无进展期(HR=1.19可信区间[CI]= 1.04—1.36。P=O.01),总生存期为1.01(CI=0.88—1.16, P=0.90)。使用含紫杉类的联合化疗方案的患者,其有效率 及无进展生存期有明显提高和延长。 5含抗代谢类的化疗方案 卡培他滨(希罗达),一种口服的5一氟尿嘧啶类抗代谢 物类化疗药,针对晚期乳腺癌有很好的疗效¨引。美国食品 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FDA)批准的用法用晟为:1250
,每周; enaxarbA2进m/无gm doceta更xe能l长0 延1
,每3周)。比起使用多西 展期。紫杉醇每周疗法的
他,赛8,15,使用4 7展望
疗效和Abraxane每周疗法的疗效还没有进行试验比较。 当前,乳腺癌的治疗已进入到蒽环类、诺维本、紫杉类和 健择为主导的时代,尤其对C—erbB一2阳性患者,对于一些 偏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将成为常规进 入临床,当然,这些措施至少目前还不能说就是最终的治疗 手段,而只是在现有的情况下不得不使用而已。利用疗效预 测分子进行靶向选用化疗方案将是选择最佳化疗方案的一 个有效方法,或者同时利用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或通过新兴的 影象学手段筛选化疗药物也将大大提高疗效。晚期乳腺癌
乳腺癌皮肤转移的科普知识PPT
![乳腺癌皮肤转移的科普知识PPT](https://img.taocdn.com/s3/m/9db19137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a8.png)
如何预防乳腺癌皮肤转移?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压力。
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 。
谢谢观看
这可以确诊是否为乳腺癌的转移。
乳腺癌皮肤转移的治疗
乳腺癌皮肤转移的治疗
局部治疗
包括手术切除、放疗等,针对局部病灶进行 处理。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并控制肿瘤增长 。
乳腺癌皮肤转移的治疗 全身治疗
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方法常用于控 制全身性病变。
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能够提高疗效。
乳腺癌皮肤转移的治疗 综合管理
乳腺癌皮肤转移的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乳腺癌皮肤转移? 2. 乳腺癌皮肤转移的症状 3. 如何诊断乳腺癌皮肤转移? 4. 乳腺癌皮肤转移的治疗 5. 如何预防乳腺癌皮肤转移?
什么是乳腺癌皮肤转移?
什么是乳腺癌皮肤转移?
定义
乳腺癌皮肤转移是指癌细胞从乳腺组织扩散到皮 肤的现象。
这种转移通常发生在乳腺癌晚期,可能影响患者 的生活质量。
什么是乳腺癌皮肤转移?
病理机制
癌细胞通过淋巴系统或血液循环传播,最终在皮 肤形成肿瘤。
转移的皮肤病灶可能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包括结 节、溃疡等。
什么是乳腺癌皮肤转移? 流行病学
约10-20%的乳腺癌患者在晚期会出现皮肤转移。
早期发现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预后。
乳腺癌皮肤转移的症状
乳腺癌皮肤转移的症状 可见症状
皮肤上可能出现肿块、红肿、溃疡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会伴随疼痛和不适。
乳腺癌皮肤转移的症状 系统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全身性症状,如体重减轻、乏 力等。
这些症状通常与癌症的进展有关。
乳腺癌的转移途径
![乳腺癌的转移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73f9d34b312b3169a451a441.png)
(一)局部扩展癌细胞沿导管或筋膜间隙蔓延,继而侵及Cooper韧带和皮肤。
(二)淋巴转移主要途径有: 1.癌细胞沿胸大肌外侧缘淋巴管侵入同侧腋窝淋巴结,然后侵入锁骨下淋巴结以至锁骨上淋巴结,进而经胸导管(左)或右淋巴管侵入静脉血流而向远处转移,约占60%。
原发灶多在乳头、乳晕区及乳房的外上象限。
2.癌细胞向内侧淋巴管,侵入胸骨旁淋巴结,继而到达锁骨上淋巴结,并通过同样的途径进入血循环,占20%~30%,原发灶多在乳房内侧部分。
(三)血运转移癌细胞除可经淋巴途径进入静脉外,亦可直接侵入血液循环而向远处转移。
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依次为肺、骨、肝。
乳腺癌节拍化疗
![乳腺癌节拍化疗](https://img.taocdn.com/s3/m/0e4e8e70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93.png)
乳腺癌节拍化疗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有数百万女性被诊断出患有这种疾病。
为了有效治疗乳腺癌,医生通常会采用多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其中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
近年来,一种名为“节拍化疗”的新型治疗方案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节拍化疗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化疗的治疗方法,其特点在于使用较低剂量的化疗药物,并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给药。
这种治疗方法与传统的集中剂量化疗不同,因为它更加温和,对身体的损伤更小,同时也可以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在乳腺癌的治疗中,节拍化疗通常被用于辅助手术和放疗,以减少肿瘤复发的风险。
这种治疗方法通常采用口服或注射的方式给予化疗药物,患者可以在家中进行自我管理,从而减轻了住院和治疗带来的压力。
节拍化疗的优势在于它对身体的损伤较小,因此更适合老年患者和那些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
这种治疗方法还可以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然而,节拍化疗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等。
因此,在采用这种治疗方案之前,医生会仔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以确保患者的身体能够承受这种治疗。
乳腺癌节拍化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可以作为传统化疗的补充方案。
虽然这种治疗方法存在一些副作用,但通过适当的监测和管理,可以将其影响降至最低。
如果大家或大家身边的人患有乳腺癌,建议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更详细的治疗方案和建议。
妊娠期乳腺癌是一种比较少见的乳腺癌类型,通常发生在怀孕期间。
由于妊娠期乳腺癌对孕妇和胎儿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医生通常会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其中,化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本文将介绍妊娠期乳腺癌化疗的相关知识。
化疗是一种通过药物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但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一定的损害。
因此,在妊娠期进行化疗需要特别注意。
通常情况下,医生会根据孕妇和胎儿的情况,选择在妊娠中期进行化疗。
这是因为妊娠中期胎儿已经相对稳定,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较低。
进展迅速的乳腺癌多发骨转移及多发肝转移1例
![进展迅速的乳腺癌多发骨转移及多发肝转移1例](https://img.taocdn.com/s3/m/049693e9bcd126fff7050be1.png)
进展迅速的乳腺癌多发骨转移及多发肝转移1例作者:李博艳来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年第06期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273病历资料患者,女,57岁,主因“右侧乳腺癌术后10个月,左肺上叶切除术后8个月,左侧下肢间断性疼痛2个月”入院。
患者于2010年11月在天津肿瘤医院确诊为“右侧乳腺癌”后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病理回报IDCⅡ级,PⅢa期ALNM:4/16,IHC:ER-,PR-,HER2(++),FISH(+),(因经济原因拒绝靶向治疗)术后给予患者AT(盐酸吡柔吡星70mg,紫杉醇脂质体240mg)6次,化疗后给予患者放射治疗:常规:2Gy/f,40~50Gy/4~5w。
其中患者入院时并发肺部肿瘤,经多科会诊,考虑原发肿瘤,在乳腺癌术后,即第2次化疗后患者状况较好时,给予手术治疗,术式:左肺上叶切除术。
术后病理回报:左肺上叶巨大纤维腺瘤,低度恶性。
患者近2个月以来自觉双侧下肢疼痛以左侧下肢为重,夜间因疼痛不能正常入睡,口干症状1个月且日益加重。
无食欲,饮食差,夜尿增多。
坐位保持时间约2个小时,不能正常行走。
入院后各项试验室检查提示:血钙4.15mmol/L,血钾2.25mmol/L,肝肾功能:ALT 46U/L、AST 63U/L(其中碱性磷酸酶171U/L),肌酐116μmol/L,尿酸669μmol/L,CEA548ng/ml,CA-153 143U/ml,ECT:双侧前肋、左侧股骨上段、高位颈椎、胸椎、腰椎、放射浓聚影,多发骨代谢浓聚,符合骨转移瘤影像学改变。
胸部CT:左肺部分切除术,右乳癌术后改变,心包少量积液、肝内多发占位考虑多发转移瘤。
胸腰椎体骨质破坏,转移瘤。
盆腔MRA:扫描野腰椎、骶骨、双侧髂骨、髋骨、坐骨、耻骨、股骨上段多发异常信号,转移瘤。
提示患者多发肝转移、多发骨转移、高钙危象、低钾血症。
肿瘤的转移的治疗方法
![肿瘤的转移的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8dbd062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9e.png)
肿瘤的转移的治疗方法
肿瘤的转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1. 手术切除:对于局部转移或具有手术指征的转移肿瘤,可通过手术切除直接去除转移病灶,以减轻症状和延长生存时间。
2. 放疗(放射疗法):通过使用高能X射线或其他射线来破坏转移病灶的细胞结构和功能,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3. 化疗(化学疗法):使用化学药物通过静脉注射、口服或局部注射等方式,针对全身或局部治疗,以杀死或阻止肿瘤细胞的增殖。
4. 靶向治疗:利用特定的靶向药物,针对肿瘤细胞上的特定分子靶点进行治疗,比如抑制血管生成、抑制特定的信号通路等,以达到控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目的。
5.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和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以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包括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细胞免疫治疗(如CAR-T细胞疗法)等。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转移肿瘤治疗方案可能会结合使用,根据肿瘤类型、转移部位、患者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设计。
乳腺癌肺转移治疗方案
![乳腺癌肺转移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d4cd2d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54.png)
乳腺癌肺转移治疗方案引言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其中肺转移是乳腺癌晚期的常见表现之一。
肺转移的发生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造成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肺转移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和放疗等。
1. 手术治疗对于早期乳腺癌肺转移,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手术可以通过切除转移灶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手术治疗的选择主要基于肺转移的数量和大小以及患者的一般情况。
对于单个较小的肺转移灶,外科医生可以采用楔形切除术来切除这些转移灶。
对于多个较小的肺转移灶,外科医生可以选择行肺段切除术或肺叶切除术。
对于存在大块肺转移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肺叶切除术或肺全切除术。
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包括术后感染、出血、肺功能损伤等。
因此,在手术前需要进行严格的评估和准备,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前检查,并接受心电图、肺功能检查等必要的评估。
2. 化疗化疗是乳腺癌肺转移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化疗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抗肿瘤药物来杀死癌细胞,并减少乳腺癌肺转移的进展。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紫杉醇、卡铂、环磷酰胺等。
化疗的方案和周期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耐药性进行个体化设计。
一般情况下,化疗方案采用多药联合治疗,以提高疗效。
治疗周期通常为3-6个月,具体周期的确定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化疗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脱发、免疫抑制等。
在进行化疗期间,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等相关检查,以了解药物对身体的影响。
3.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乳腺癌肺转移的新型治疗手段。
靶向药物通过抑制癌细胞生长的特定信号通路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对于HER2阳性的乳腺癌肺转移,可以采用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等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肺转移,可以采用类似于地诺前列醇的药物。
靶向治疗的优势在于疗效明显、副作用相对较小。
然而,由于靶向治疗药物的高价格和个体差异性,靶向治疗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乳腺癌肺转移患者。
因此,在进行靶向治疗前需要进行相关基因检测和评估。
乳腺癌肝转移治疗方案
![乳腺癌肝转移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6f6c92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ef.png)
乳腺癌肝转移治疗方案概述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其转移至肝脏的情况也较为常见。
针对乳腺癌肝转移的治疗方案,目前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多种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乳腺癌肝转移的治疗方案及其相关知识。
手术治疗对于乳腺癌的肝转移,手术治疗通常被认为是最彻底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肝切除术:对于肝脏转移病灶较少且局部控制较好的患者,可以考虑行肝切除术。
这种手术通常要求病灶位于肝脏的局部,而且患者的肝功能较好,手术后还能够保留足够的肝功能。
2.部分肝切除术:对于病灶较大或数量较多的患者,肝切除的范围可能较大。
而在部分肝切除术中,医生通常会尽量保留正常肝组织,以降低手术对肝功能造成的损伤。
3.肝脏切除联合其他手术:对于部分患者,肝脏切除单独进行可能效果不佳。
此时,可以结合其他手术方式,如乳房切除术、骨转移病灶的清除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放疗放疗是治疗乳腺癌肝转移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放疗可以有效控制肝脏转移病灶的生长。
放疗主要分为局部放疗和全身放疗两种方式:1.局部放疗:局部放疗主要通过电离辐射的方式,直接照射肝脏转移病灶,以达到破坏癌细胞的效果。
这种方法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症状,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然而,由于肝脏对辐射的敏感性较高,患者在接受局部放疗时需要密切监测肝功能,并根据情况调整放疗剂量。
2.全身放疗:全身放疗主要通过放射性药物来治疗肝脏转移病灶。
这种方式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肝脏,并对全身的乳腺癌转移病灶产生治疗效果。
常用的全身放疗药物有放疗生成素和骨保骨破立效应药物等,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如化疗)联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化疗化疗是乳腺癌肝转移的常见治疗方法之一。
化疗可以通过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达到控制肝脏转移病灶的目的。
化疗主要通过给药的方式进行,通常包括以下几种常用药物:1.腺苷脱氨酶抑制剂:这类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所需的酶活性,从而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2020年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最全版)
![2020年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最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e5cb9ec9bed5b9f3f80f1c9f.png)
2020年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最全版)【摘要】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15年中国女性新发乳腺癌病例约30.4万例,死亡约7万余例。
在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中,约3%~10%的患者在确诊时即有远处转移。
早期患者中约有30%可发展为晚期乳腺癌。
乳腺癌患者的晚期5年生存率仅为20%,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2~3年。
晚期乳腺癌虽难以治愈,但可通过研发新型治疗药物、优化治疗模式等方法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以期达到长期带瘤生存的目的。
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非常重要,且因为一、二线解救治疗后缺乏标准治疗方案,中国乳腺癌诊疗专家组根据国内外乳腺癌研究进展、真实世界临床数据更新,进行认真分析、讨论和总结,对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和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在2018版基础上进行更新,制定《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2020版)》(ABCC 2020),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晚期乳腺癌包括局部晚期和复发或转移性(Ⅳ期)乳腺癌。
局部晚期乳腺癌通常包括可行根治性手术的部分ⅡB(T3N0M0)期和ⅢA期原发性乳腺癌以及难以行根治性手术的累及皮肤、胸壁或广泛淋巴结受累的ⅢB、ⅢC期乳腺癌。
本指南中的局部晚期乳腺癌仅针对初始不可手术、尚未扩散至远处的局部晚期乳腺癌(ⅢB、ⅢC期)。
晚期乳腺癌患者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非常重要,且因为一、二线解救治疗后缺乏标准治疗方案,如何帮助患者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是每一位肿瘤科医师所面临的挑战。
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2~3年,不同分子亚型患者的生存时间有所不同。
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治疗改变了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自然病程,并明显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而三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总体预后尚未取得明显改善。
另外,对于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近年来新增了多种治疗药物,如氟维司群、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4/6抑制剂等。
抗乳腺癌药治疗乳腺癌的西药推荐及使用要点
![抗乳腺癌药治疗乳腺癌的西药推荐及使用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7c814c7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10.png)
抗乳腺癌药治疗乳腺癌的西药推荐及使用要点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痛苦。
幸运的是,随着医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药物被引入乳腺癌的治疗中,为患者提供了希望和选择。
本文将介绍一些治疗乳腺癌的西药推荐及使用要点。
一、药物推荐1. 阿那曲唑(Anastrozole)阿那曲唑是一种常用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
它属于非竞争性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可抑制肿瘤细胞的雌激素依赖性生长。
临床研究显示,阿那曲唑可显著减少乳腺癌复发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 托莫西芬(Tamoxifen)托莫西芬是一种妥当应用于乳腺癌治疗的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它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阻断雌激素对乳腺组织的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托莫西芬广泛应用于早期和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3. 库班(Capecitabine)库班是一种口服抗代谢药物,可通过转化为5-氟尿嘧啶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合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临床研究表明,库班在乳腺癌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可用于转移性和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治疗。
4. 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曲妥珠单抗是一种靶向治疗药物,可抑制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的生长。
它通过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HER2受体,阻断信号传导路径,从而减少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曲妥珠单抗在乳腺癌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尤其是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
二、使用要点1.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不同的乳腺癌类型和分期,需要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同时,也要根据病情的变化进行调整,避免药物的过度使用或滥用。
2.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西药治疗乳腺癌虽然疗效显著,但也伴随着一些副作用。
患者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并及时向医生反映。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乏力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药物的替换。
3. 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药物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使用药物。
乳腺癌骨转移治疗方案
![乳腺癌骨转移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21b14e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19.png)
乳腺癌骨转移治疗方案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而乳腺癌骨转移是乳腺癌晚期患者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骨转移不仅给患者带来疼痛和功能障碍,还会加重患者的精神负担。
因此,针对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方案显得十分重要。
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作为乳腺癌骨转移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可以通过切除转移灶来减轻患者的疼痛并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手术治疗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以及转移灶的数量和位置等因素。
对于单个转移灶较大的患者,手术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对于多个骨转移及广泛瘤重的患者,手术治疗则难以实施。
二、放射治疗放射治疗作为骨转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中。
放射治疗可以减缓骨痛、增强骨骼稳定性,同时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抗肿瘤效果。
对于局部病灶较小、疼痛明显的患者,放射治疗可以提供显著的缓解效果;而对于病灶较大,合并局部压迫症状严重的患者,放射治疗则需要与手术治疗相结合,取得更好的疗效。
三、内分泌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中,内分泌治疗发挥着重要作用。
内分泌治疗通过干扰肿瘤细胞与雌激素的相互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对于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中,约有80%的患者存在雌激素受体阳性,对内分泌治疗特别敏感。
内分泌治疗通常包括雌激素拮抗剂、芳香化酶抑制剂等药物。
四、靶向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治疗中的靶向治疗主要是指通过靶向肿瘤细胞上的特定分子或信号通路,抑制癌细胞生长和转移。
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包括赫赛汀、曲妥珠单抗、依抚仙、培美曲塞等。
靶向治疗的优势在于其特异性和效果的可预测性,可以减轻化疗对患者的毒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五、综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治疗通常需要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射、内分泌和靶向治疗等多种手段的联合应用。
综合治疗既能减轻疼痛,又能控制肿瘤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综合治疗还能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治疗对身体的损害。
乳腺癌的转移途径与转移规律
![乳腺癌的转移途径与转移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7d122848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bd.png)
乳腺癌的转移途径与转移规律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了解乳腺癌的转移途径和转移规律对于预防和治疗乳腺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转移途径、影响因素以及转移规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乳腺癌的转移途径乳腺癌的转移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血行转移:乳腺癌可通过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进入远处器官。
血行转移是导致乳腺癌晚期转移的重要途径。
常见的转移部位包括肺部、肝脏、骨骼和脑部等。
血行转移的机制包括肿瘤细胞入侵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并在远处器官生长形成转移灶。
2. 淋巴转移:乳腺癌的淋巴转移是通过淋巴管系统进行的。
乳腺组织中分布着大量淋巴管,乳腺癌可通过淋巴管侵犯术语淋巴结,进而在淋巴结转移。
常见的淋巴结转移途径包括腋窝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等。
3. 腹水种植:乳腺癌可通过腹腔腹水的形式在腹腔内播散种植,进而形成腹腔转移灶。
腹水种植主要发生在乳腺癌晚期患者,通常伴随腹水的腹痛、腹胀等症状。
二、影响乳腺癌转移的因素乳腺癌的转移规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肿瘤特征:乳腺癌的转移与肿瘤的大小、分级和分子类型等特征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肿瘤越大、分级越高、分子类型越恶性,转移的风险就越高。
2. 淋巴结受累:乳腺癌的转移与淋巴结的受累程度也有关系。
淋巴结转移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预防乳腺癌转移至远处器官具有重要意义。
3. 患者因素: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遗传背景和免疫功能等也会影响乳腺癌的转移。
年龄较大、体质较差的患者转移的风险较高。
4. 外界环境因素:环境污染、生活习惯以及营养摄入等外界因素与乳腺癌的转移风险相关。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环境有助于预防乳腺癌的转移。
三、乳腺癌的转移规律乳腺癌的转移规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乳腺癌的首发灶转移:乳腺癌的转移通常是从原发灶开始的。
乳腺癌的原发灶会通过淋巴管系统或者血液循环进入远处器官,形成转移灶。
早期诊断和治疗原发灶有助于控制乳腺癌的转移。
2015年第3版NCCN乳腺癌临床诊疗指南
![2015年第3版NCCN乳腺癌临床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1e51a579c281e53a5802ff60.png)
2015 年第3 版NCCN 乳腺癌临床诊疗指南一、概述乳腺癌目前仍是美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2014 年全美共有235030 名女性被诊断为浸润性乳腺癌,40430 名患者死于乳腺癌。
另外2013 年有64640 名女性被诊断为原位癌(导管原位癌和小叶原位癌)。
过去十年乳腺癌的发病率稳步上升,死亡率却在下降,这得益于早期诊断及更有效的治疗。
二、更新要点本次指南在晚期乳腺癌诊疗上的更新不多,主要包括: 1 、乳腺癌转移患者,应对转移灶再次活检以确定ER/PR 及HER2 状态。
如果无法安全取得活检样本,则按照原发肿瘤的ER/PR 及HER2 检测结果治疗。
2、唑来膦酸的最佳使用方案是1 月1 次,持续12 个月后减为3 月1次。
3、有限的研究显示,ER 、HER2 阳性并且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绝经后患者中加用曲妥珠单抗或者拉帕替尼,在无进展生存期(PFS )方面有所获益,但无证据显示总生存期(OS )延长。
4、已经接受化疗和曲妥珠单抗治疗的乳腺癌转移患者,可考虑采用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治疗的方案,同时结合或者不结合细胞毒药物(如长春瑞滨、紫杉醇)。
三、病情检查与评估 1 、怀疑乳腺癌复发或转移患者,建议行胸部CT 和腹部±骨盆CT 或MRI 检查。
2 、患者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建议行脑部MRI 检查。
3 、当PET/CT 在PET 和CT 两部分都清楚提示骨转移时,可不必行骨扫描或氟化钠PET/CT 检查。
4、专家组不推荐使用氟化钠PET/CT 作为乳腺癌复发转移的检查手段,除非其他检查不能明确评估目前病情。
5 、初次复发与疑似转移的病灶需再行组织活检。
6 、对遗传性乳腺癌高风险患者应进行遗传咨询。
7 、由于原发肿瘤ER/PR 及HER2 检测可能存在假性结果,因此建议再次检测转移灶ER/PR 及HER2 状态,特别是在初始未知或初始阴性或未过表达的情况下。
四、局部/区域复发治疗 1 、局部复发的乳腺癌患者如可能则行手术再切除。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疗指南(系列十六)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疗指南(系列十六)](https://img.taocdn.com/s3/m/663ca4a7fc4ffe473268ab0a.png)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疗指南(系列十六)16 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疗指南16.1 概述在晚期乳腺癌中,骨转移的发生率为65%~75%,而首发症状为骨转移者占27%~50%。
骨痛、骨损伤、骨相关事件(SRE)及生活质量降低是乳腺癌骨转移常见的并发症。
SRE包括骨痛加剧或出现新的骨痛、病理性骨折(椎体骨折、非椎体骨折)、椎体压缩或变形、脊髓压迫、骨放疗后症状(因骨痛或防治病理性骨折或脊髓压迫所行的放疗)及高钙血症。
16.2 骨转移的诊断方法骨放射性核素显像(ECT)是骨转移的初筛诊断方法。
具有灵敏度高、早期发现、全身显像不易漏诊的优点;但也存在特异度较低、不易区分成骨性还是溶骨性病变、也不能显示骨破坏程度的缺点。
骨ECT检查推荐用于乳腺癌出现骨疼痛、骨折、碱性磷酸酶升高、高钙血症等可疑骨转移的常规初筛诊断。
乳腺癌分期高于T3N1M0患者进一步行常规分期检查。
骨ECT检查也可选择性地用于乳腺癌患者的常规分期检查。
MRI、CT和X线检查是骨转移的影像学确诊检查方法。
对于骨ECT扫描异常的患者,应该针对可疑骨转移灶部位进行MRI、CT(骨窗)及X线检查,以确认骨转移情况,并了解骨破坏的严重程度。
PET/CT可以直接反映肿瘤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入,已有临床研究提示,18F-FDG PET/CT具有与骨ECT相似的灵敏度,更高的特异度,对乳腺癌骨转移治疗后病情的跟踪优于骨ECT;但是专家组认为目前PET/CT在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临床并不作为常规推荐。
所以,骨转移的临床诊断,ECT可以作为初筛检查,X线、CT和MRI可以明确有无骨转移,PET/CT的价值尚待进一步研究。
临床上各种诊断方法应该合理应用,必要时需要通过骨活检取得病理学诊断。
16.3 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表现乳腺癌骨转移多为多发性溶骨性病变,有些患者在溶骨病变治疗后的修复可以在影像学中表现为过度钙化而被误诊为成骨性改变,对这部分患者应追溯其首诊时的X线摄片是否有溶骨性改变。
乳腺癌转移路径表单
![乳腺癌转移路径表单](https://img.taocdn.com/s3/m/2addc06a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33.png)
乳腺癌转移路径表单
综述
本文档旨在提供乳腺癌转移路径的详细信息,为医务人员提供参考并协助病患的恰当治疗。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了解其转移路径对于病情评估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乳腺癌转移路径表
直接扩散转移
直接扩散转移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通过邻近的淋巴结进行扩散。
常见的转移位置是乳腺局部淋巴结。
临床上,可触及肿块并出现疼痛。
淋巴道转移
淋巴道转移是乳腺癌的另一种常见转移方式,通过淋巴管传播至腋窝淋巴结。
临床上,病患会出现肿块和淋巴水肿等症状。
血液转移
血液转移是乳腺癌的最终转移路径,癌细胞通过血液循环传播至全身,常见转移位置包括骨骼、肺部和肝脏等。
病患可能会出现乏力、骨痛、呼吸困难以及黄疸等症状。
处理方法
根据乳腺癌的转移路径不同,医务人员可以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以下是常见的处理方法:
1. 手术切除:对于直接扩散转移和局部淋巴结转移,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2. 放疗:对于淋巴道转移,放疗可有效控制病情。
3. 化疗:对于血液转移,化疗可用于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总结
乳腺癌的转移路径是复杂多样的,了解其转移方式对于确定恰
当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根据转移路径的不同,医务人员可选择合
适的处理方法,以便提供最佳的治疗效果。
2019CSCO 乳腺癌指南骨转移、脑转移等指南
![2019CSCO 乳腺癌指南骨转移、脑转移等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3385447003d8ce2f0066237b.png)
CTC发展历程
1869年CTC检测
2004年CellSearch
2013年单细胞测序
首次从尸检 中发现CTC
“种子和土壤” 假说,成为 CTC 发 展 的 重 要支撑
CTC数目可以反 应患者等预后, 数目变化可以 预测疗效
分子表型可以 提供肿瘤信息, 并揭示肿瘤演 进
利用CTC进行 单细胞测序
医学发展
骨活检
•单发可疑病灶,且有条件活检的患者
,可考虑骨活检
CT/X线 •对ECT扫面一场的患者,应针对可疑骨 转移灶部位行CT(骨窗)及X线检查, 以确认骨转移情况,并了解骨破坏的严 重程度
PET/CT • 与ECT相似的灵敏度,但在骨转移诊
断的价值有待进一步评估
CSCO乳腺癌指南 2019
骨转移的治疗
入
SRT
• 局部控制率可达 98% • 适用范围广 • 不良反应轻,缓解症状快 • 可单用,也可与全脑放疗
联用或用于全脑放疗后再 复发的治疗
CSCO乳腺癌指南 2019
脑转移药物治疗
化疗或靶向治疗 • 可能有效药物包括:卡培他滨、拓扑替康、替莫唑胺等 • HER2阳性患者可考虑拉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
CSCO乳腺癌指南 2019
乳腺癌脑转移GAP评分 (breast cancer graded prognostic analysis)
0
0.5
RTOG预后评分
KPS
≤50
60
评分 1.0
70-80
分子分型
TNBC
-
HR阳性
年龄
≥60岁
RTOG预后评分后的MDACC再评估
KPS
≤50
<60岁 60
乳腺癌肺转移治疗方案
![乳腺癌肺转移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beb223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53.png)
乳腺癌肺转移治疗方案第1篇乳腺癌肺转移治疗方案一、背景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部分患者可能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肺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本方案旨在为乳腺癌肺转移患者提供一套合法合规的治疗方案,以期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二、目标1. 明确诊断,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肺转移的范围。
2.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兼顾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
3.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4. 预防和治疗并发症,降低患者死亡率。
三、治疗方案1. 病情评估(1)完善相关检查:包括但不限于胸部CT、PET-CT、骨扫描、血液肿瘤标志物等,以明确肺转移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2)病理诊断:对疑似肺转移灶进行穿刺或手术切除,获取组织病理学诊断,确认乳腺癌肺转移。
2. 内科治疗(1)化疗: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
可选用方案包括但不限于CMF、CAF、AC等。
(2)内分泌治疗:针对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可选用他莫昔芬、阿那曲唑等药物。
(3)靶向治疗:针对HER2阳性患者,可选用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等药物。
(4)免疫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和免疫组化结果,可考虑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3. 外科治疗对于局限性肺转移,且患者体质允许,可考虑外科治疗。
手术方式包括肺叶切除、楔形切除等。
4. 放疗针对无法手术切除的肺转移灶,可采用姑息性放疗,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5. 综合支持治疗(1)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合理使用止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
(2)营养支持:加强营养摄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
(3)心理支持: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提高患者治疗信心。
四、治疗监测与评估1. 定期复查:治疗期间,定期进行胸部CT、血液肿瘤标志物等检查,评估治疗效果。
2. 症状观察:密切关注患者症状变化,如呼吸困难、胸痛、乏力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3. 生活质量评估:采用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乳腺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
![乳腺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a47883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eb.png)
诊断标准及流程
诊断标准
乳腺癌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其中, 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
诊断流程
一般先进行乳腺触诊和影像学检查(如乳腺X线摄影、超声等),发现可疑病变 后进行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最终通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
02
影像学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应用
X线摄影技术
应用前景 免疫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 全性,尤其对于三阴性乳腺癌等难治性乳腺癌患 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挑战与研究方向 免疫治疗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挑战,如免疫相 关不良反应的管理、耐药性的产生等,需要进一 步研究和探索。
06
康复期管理与随访监测计划制定
康复期心理干预和营养支持重要性
治疗策略优化
根据患者的年龄、月经状 况、肿瘤分期等因素,制 定个体化的内分泌治疗方 案,提高治疗效果。
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内分泌治疗可能引起骨质 疏松、潮热等副作用,需 密切监测并及时处理。
HER2阳性患者靶向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靶向药物种类
包括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等, 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
治疗。
乳腺癌诊疗指南2024 年版
目 录
• 乳腺癌概述 • 影像学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应用 • 病理学检查与分子分型 • 乳腺癌治疗原则与策略选择 • 内科治疗:药物治疗及生物靶向治疗进展 • 康复期管理与随访监测计划制定
01
乳腺癌概述
定义与发病率
定义
乳腺癌是指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 的恶性肿瘤,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 肿瘤之一。
择。
作用机制
化疗药物通过干扰癌细胞的DNA 合成、阻止癌细胞分裂增殖等方式 发挥治疗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转移扩散的途径和用药指南
乳腺癌转移扩散的途径有很多,乳腺癌的淋巴转移:乳腺癌的淋巴转移临床上最为多见,主要转移途径有两种:
①乳腺癌病人腋下淋巴结转移率很高,为最常见,也是较早出现的转移部位,约占就诊病人的60%,癌细胞沿着胸大肌外侧缘的淋巴管浸入腋窝淋巴结。
腋淋巴结转移情况与原发肿瘤大小有关,肿瘤体积越大,病期越晚,腋淋巴结转移越高,转移数越多。
临床上即使未扪及腋下肿大淋巴结,术后也常发现有淋巴结转移。
②胸骨旁淋巴结转移率约占30%~50%,癌细胞向内侧浸入胸骨旁淋巴结,继而达到锁骨上淋巴结,癌栓亦可返流引起胸膜或脊柱转移。
2、血行转移:乳腺癌细胞可直接侵入血管引起远处转移。
乳腺深部组织、胸肌和胸壁的静脉汇入腋静脉,进入锁骨下静脉和无名静脉,是肺转移的重要途径。
乳腺癌远处转移的发生率与原发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和病理分级有关。
乳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为肺,其次为骨、肝、软组织、脑、肾上腺等。
①肺转移多数表现为肺内大小不等的结节,偶为单个结节。
少数病例表现为癌性淋巴管炎,临床上有明显的咳嗽、气急发绀。
②骨转移以胸、腰椎和盆骨最多,其次为肋骨、股骨等;多数为溶骨性改变,少数为成骨性;长骨转移时可发生病理性骨折,脊柱转移时由于脊髓受压可引起截瘫,临床上有进行性加剧的疼痛。
③肝转移早期症状不明显,超声显像及CT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
④胸膜转移常继发于肺转移,偶亦见单纯胸膜转移者,主要表现为胸腔积液,可为血性,有时胸水内可找到癌细胞。
⑤脑转移在女性患者中,乳腺癌是常见的原发灶,借助CT检查可帮助诊断。
乳腺癌转移并不是无药可医,在辅助治疗中,很多患者选择了中药人参精华提取物人参皂苷RH2。
人参皂苷Rh2能有效调节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对乳腺癌癌、胰腺癌、脑胶质瘤等恶性肿瘤的预防复发转移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适合肿瘤患者等重症病人及年老体弱人群服用,对改善患者食欲和睡眠也很有帮助
病例:
病例一:
江苏王女士,39岁:右乳腺癌术后1年半。
发生骨转移,病人剧烈腰痛,自汗。
在病友介绍下开始服用今幸胶囊(每100克含16.2克人参皂苷Rh2,能够直接作用于癌细胞,诱导癌细胞凋亡,诱导癌细胞分化,逆转为正常细胞,在抑制肿瘤的同时,可起到控制转移,缩小瘤体的作用。
被称为“细胞狙击手”,“免疫细胞激活剂”),服药7天,疼痛,自汗消失。
服用1个月后,没有任何不适症状,体质较以前明显好转。
病例二:
赵梅在一次检查身体的时候,发现右侧乳房有一个包块,随后到当地大医院进一步检查,发现是乳癌,随即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建议放疗和治疗,由于患者觉的放疗和治疗副作用较大,经朋友介绍服用今幸胶囊(每100克含16.2克人参皂苷Rh2,能够直接作用于癌细胞,诱导癌细胞凋亡,诱导癌细胞分化,逆转为正常细胞,在抑制肿瘤的同时,可起到控制转移,缩小瘤体的作用。
被称为“细胞狙击手”,“免疫细胞激活剂”),服用六个月,病情稳定没有出现复发现象。
人参皂苷RH2对乳腺癌的治疗作用简史
当“林妹妹”陈晓旭也因乳腺癌离我们远去,突然感到乳腺癌的魔爪对生命的严重危害。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有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
在许多西方国家中,乳腺癌的发病率占女性癌肿的首位。
在我国,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前二位。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人群发病为23/10万;占女性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因此寻找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让患者摆脱乳腺癌的魔爪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人参是自古以来研究较多的名贵中药材,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参具有抗肿瘤、抗衰老、抗辐射等多种生物活性作用,其主要活性成分是人参皂苷。
迄今为止,从人参中分离并确定了结构的皂苷有40余种,通过对各种人参皂苷抗肿瘤作用的比较发现,人参皂苷Rh2抑制癌细胞增殖作用的能力最强,是人参皂苷中的最主要抗癌活性成分。
人参皂苷Rh2通过抑制癌细胞增殖和诱导癌细胞分化凋亡对多种肿瘤有效,也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武器。
朱君荣、孙建国等人研究了人参皂苷Rh
2
对雌激素依赖性人乳腺癌T47D 细
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结果发现,T47D细胞经Rh
2
作用后生长受抑制,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半数抑制浓度为 21.6 μg/mL;光学显微镜显示T47D细胞
经Rh
2作用后呈较明显的凋亡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Rh
2
能在一定浓
度范围内诱导T47D细胞凋亡,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并使Caspase-3表达
增加。
说明Rh
2
能抑制T47D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对乳腺癌有效。
人参皂苷Rh2还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吉林人参研究所高峰等人通过实验证实,人参皂苷Rh2对正常小鼠和犬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无明显影响,这与其他抗癌化疗药物有明显不同。
正因为人参皂苷Rh
2
的高效、低毒,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不损害正常细胞,被称为“癌细胞狙击手”。
同时它还是“免疫细胞激活剂”,可通过激活免疫细胞功能,而发挥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清除,利于患者康复。
(“今幸胶囊”
的主要功效成分就是人参皂苷Rh
2
,目前已被批准上市,其采用国际先进的专利
技术实现了工业化大生产,每粒含人参皂苷Rh
2
高达20多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