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精讲多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再谈“精讲多练”

谈精讲多练一、精讲多练的时代背景上世纪 50 年代提出的这一口号,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 由于当时社会的基本特征在于大规模的机器生产. 因此,当时的教育目标,主要在于培养出大批具有健壮体格、灵巧双手和简单技能(包括运算技能),从而能够胜任简单机械劳动的未来劳动力. 这样,教育体制在整体上就必然表现出重(具体)技能和抹杀个性的特征. 人们习惯于认为,知识是不依赖于人脑而独立存在的具体实体,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成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即是灌输知识的容器,教师讲,学生听当仁不让地成为教学的主要方式. 因而一讲到底的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法流行于课堂. 但实践表明,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并未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于是,许多教育学家思考如何将知识技能更有效的传授给学生,在注入过程中如何适当关注学生的实际状况. 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提出了讲授法、谈话法、演练法等教学法,而流行于我国的5 环节教学法:

复习---导入讲解巩固---小结就起源于凯洛夫. 这种教学模式比起满堂灌当然进步很大,而且与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相悖,因而很快在我国风行开来,影响至今. 而在具体环节的展开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提出了精讲多练等

1/ 7

具体的教学方法.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理解精讲多练?二、精讲多练的利弊分析 1. 关于精讲数学教学倡导启发式,废止注入式 . 因此,有些老师上课不敢讲,他们认为,在新课程理念下,讲授和灌输是等价的,一提讲授,似乎观念就落后了. 一些简单的问题,教者往往三过家门而不入,反复兜圈子,就是不肯直接进入主题. 据说,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位老师教对数换底公式,他是这样导入的:

T:

同学们,你们家烧开水吗? S:

(异口同声地)烧! T:

用什么烧呢? S:

大铁锅. T:

有用其它东西烧的吗?(学生的回答不符老师的期望,开始诱骗 . ) S:

有啊,水壶. T:

(老师面露喜色. )水壶被烧坏了怎么办? S:

重买一个呗. T:

(没说换底,师不悦,面露愠色. )要是钱不够怎么办? S:那就换底啊. T:

(终于诱骗成功!激动地. )对啊,同学们,我们今天就讲

---------------------------------------------------------------最新资料推荐------------------------------------------------------

换底公式!这个故事有点夸张,但这种做法却不足为奇. 笔者曾真切地听到,有老师提问:

这是平行什么形?还能是什么形啊?平行四边形呗!伪启发式 . 讲授法具有易于控制节奏,信息传输量大等明显优点,是课堂不可缺少的教学方式. 精讲不能以简单的时间多少来判断,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对一些陈述性知识,以及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作用不大的问题,可以采用直接讲授的方式,不必羞羞答答.

2. 关于多练多练出成绩,在这方面,有不少成功经验,更有熟能生巧的古训. 如,苏步青和杨乐曾介绍,他们在学生时代就多练,效果不错. 王羲之的书法和郎平的铁榔头也是靠多练练出来的,等等. (1)何为多练苏步青和和杨乐在学生时代都做了不少题,杨乐曾说过,他从初二到高三 5 年做了一万道题. 笔者作了计算,一年以 300 天计,杨乐在这 5 年间平均每天做了约 7 道题,这个作业量远低于现在中学生的,更何况他们的学习时间肯定超过 300 天. 当然,在当时,这个作业量想必是多的. 其实,训练量应因人而异.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表明,人的智力至少包括逻辑数学、身体运动、音乐节奏等九种智能,每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上述 9 种智力潜能,每一种智能通过恰当的教育和训练,都可以发展到更高的水平. 我们应该尊重学生智能上的差异,并因人而练. 如果让钱钟书先生像苏步青先生一样大量做数学题,他考清华大学时,数学可能不至于考 15 分,但他的国文和历史也

3/ 7

不一定能考满分, 也就不会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 如果让丁俊辉过去也象他的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坐在教室里,而不是在台球桌上多练,那么,年仅 18 岁的他就不可能以9:

5的成绩,战胜了曾经获得7次世界冠军,被媒体称为台球皇帝的苏格兰选手亨德利,并夺得斯诺克中国公开赛的冠军. (2)练习的质和量马登(F. Marton)的现象图式学提出了关于学习活动的如下见解:

学习就是鉴别,而鉴别依赖于对差异的认识. 那么,主体所能同时经验到的关于对象的各个方面的变异的维数,就直接决定了可能的学习空间. 进而,教师应当通过变异维数的扩展,引导学生更好地去认识对象的各个方面. 与重复练习的数量相比,在教学中应当更加关注练习中所包含的变异的性质. 实践也证明,在数学练习中,简单的量的累积未必能导致质的提升. 做 1000 道有理数的计算题,解题能力未必比做 100 道的强. 笔者早在 1992 年,曾设计了这样一道期中试题:

计算:

[-24+(-2)352+(-0. 36)3(-3)3][ 49-(-23)2] 笔者抽取了某校两个班共 113 份试卷作了统计,只有 12 人直接计算49-(-23)2=0,其他的都选择了按运算顺序进行繁杂的计算,且正确率很高. 看来,有时多练能够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但对提高思维能力帮助不大. (3)训练的螺旋上升多练往往能迅速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和速度. 其实,有时不必如此急功近利,我们可以采取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