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的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定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学会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学会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学会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加法计算和验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内容。

教材安排两个运算定律教学时,采用了不完全的归纳推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新课,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组成等式,再列举类似的等式进行分析、比较、找到共同点,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的构建知识。

[学情分析]《加法运算定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运算定律,对于加法交换律的内容,从知识的层面上看,学生学习、理解、运用起来比较容易。

而且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也已经渗透,让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学习加法的运算定律,为以后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同时也为简便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就和老师一起看一段动画片。

观看动画片:朝三暮四动画片看完了,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有趣的问题?猴子们其实每天吃到的果实是一样多的我们用算式来表达一下,也就是早上三个加晚上四个和早上四个加晚上三个是相等的都是七个3+4=4+3这个式子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加法运算定律,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二、探究新知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李叔叔正在骑单车旅行呢!现在就请你仔细观察,旅行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数学问题?1.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简便计算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探究数学运算定律的基本体验和一般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和习惯学习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运算定律。

学习难点:获得探究数学运算定律的基本体验和一般方法。

学习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播放FLASH动画“朝三暮四”的成语故事,并列式。

2、师:观察两道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3、引入新课:猴子吃橡子的故事中蕴藏着什么数学奥秘呢?加法运算有什么规律呢?二、探究新知,掌握定律(一)探究加法交换律。

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规律。

(1)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自行车旅行的情景,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尝试解决问题。

①要求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呢?1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讨论为什么要用加法?(这两道题都是要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就要用加法计算。

)②40+56和56+40这两个算式计算结果相等,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40+56=56+402、在枚举中验证规律。

(1)观察思考。

观察这一组算式,你能发现些什么?(在这组加法算式中,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2)猜想验证。

请同学们先自己在练习本上举几个例子验证一下。

(3)交流汇总。

3、在比较中概括规律。

(1)总结规律。

你能用自已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并给你发现的规律命名。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加法运算定律》人教新课标(2023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加法运算定律》人教新课标(2023秋)
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加法运算定律,并通过举例来强调重点。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时,仍然感到困惑。这说明我在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强化练习,设计更多有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运算技巧。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表现让我感到欣慰。他们能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但在引导讨论时,我发现有些学生还是不太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为了鼓励他们,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更加关注这些学生,多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4.数学运算:通过简便计算方法的探讨,提高学生准确、快速进行整数加法运算的能力。
5.数学思维:激发学生数学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本节课将紧扣核心素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加法交换律:即a+b=b+a,让学生理解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加法运算定律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使用小棒或计算器,演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2.加法结合律: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3.加法运算的性质:引导学生掌握加法运算在整数范围内的运算规律,能够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本节课将结合教材内容,以实际例题和练习为主线,帮助学生扎实掌握加法运算定律,提高计算能力。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1一、教学内容: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二、三维目标:①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

②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和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具准备:自制课件四、教学过程:1、复习:看哪组算得快。

(开火车比赛。

比赛规则:每列的第一个同学做完后第二个同学接着上来做,比比哪一列最先算完,其他同学边看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6.7+2.5= 4.4+3.7=6.22+0.78= 1.16+4.84=0.78+5.22= 4.83+1.17=(6.4+1.3)+8.7= (2.8+5.5)+4.5=6.4+(1.3+8.7)= 2.8+(5.5+4.5)=2、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出示课件):芳芳想买一支钢笔6.60元、一个卷笔刀6.45元、一瓶墨水2.40元和一支铅笔0.55元,该带多少钱?指名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思考:你是怎样算的?这样算有什么好处?同学们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3、揭示课题。

《把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4、总结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加法同样运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

②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和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和团结合作意识。

二、设计意图: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和“小数连加、连减和混合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教学设计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1、密切联系生活。

以同学们春游购物为主线。

在计算每组商品的价线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________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得到情感体验。

加法的运算律教案

加法的运算律教案

加法的运算律教案【教案:加法的运算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律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本课重点讲解交换律)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加法的交换律的认识和运用。

难点:结合律与交换律的差异及其运用。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白板、彩色笔、磁性数字、小组卡片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教师通过提问和例题导入主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教师: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他5个苹果,那现在小明有几个苹果了呢?学生:8个苹果。

教师:小红5个苹果先给了小明,再加上小明原本的3个苹果,你们是怎么算出答案的呢?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记录结论。

学生:我们将小红给的苹果数5写在左边,小明原有的苹果数3写在右边,然后我们将两边的苹果数相加,就得到了8个苹果。

Step 2 引入交换律1.教师出示示意图,解释交换律的概念。

教师:根据小红给苹果的例子,我们可以将小红给的苹果写在左边,小明原本的苹果写在右边,相加后得到结果,再将左右交换一下位置,结果还是一样。

这就是交换律。

2.学生跟读交换律的定义。

学生:加法的交换律:a+b=b+a。

3.教师出示计算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换运算。

教师:请看这个计算题:5+7,我们可以按交换律的原理,将5放到7的后面,即7+5,所以5+7=7+5=124.学生跟读答案,并在本人的笔记本上进行记录。

Step 3 引入结合律1.教师出示示意图,解释结合律的概念。

教师:当我们进行加法运算时,我们可以先计算任意两个数的和,然后再与第三个数进行加法运算。

比如:5+7=12,再加上3,就是12+3=15、我们也可以先计算5和(7+3)的和,即5+(7+3)=5+10=15、无论是哪种计算方法,结果都是相同的。

加法运算定律优质公开课教案(通用10篇)

加法运算定律优质公开课教案(通用10篇)

加法运算定律优质公开课教案加法运算定律优质公开课教案(通用10篇)加法运算定律优质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观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孩子们你们知道我们班上有多少小女孩?多少小男孩?那么我们班上一共有多少个孩子?学生列式,师板书(二)呈现事实,形成问题1、出示准备题:(1)27+73(2)37+5873+27 58+372、学生计算得数。

3、请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投影书上的主题图,你搜集到了什么信息?今天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米?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56+40=96千米和前面的两个例子比较你发现了什么?、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猜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既然和不变,每组算式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5、问题:这个猜想正确吗?(三)验证猜想,形成结论1、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

让学生举例,如35+20=20+35等等让学生多说同桌互说学生汇报答案。

加数相同,调换位置,得数也相同,符合猜想。

2、同学自己设计一组式题验证,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

3、这种猜想看起来比较可靠,但我们不可能把符合猜想的例子全部举完过就给我们的证明留下了遗憾,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我们来看生活实例。

例:一家电影院,走廊的左边是476个座位,走廊的右边有518个座位,一共有几个座位,(用两种方法计算)(1)口答列式:476+518518+476为什么这样列式?(2)判断:得数会相同吗?(3)计算结果,得出结论:476+518=518+476在加法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板书)5这种规律在其他运算中有吗?学生质疑,验证。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模版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模版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模版引言:加法是数学中最基础且常见的运算之一,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加法运算定律是非常重要的。

加法运算定律涉及到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单位元等基本概念。

本文将介绍一个教学设计模版,旨在帮助教师教授加法运算定律。

该教学设计模版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来加强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 理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理解单位元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4. 能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1. 教材:教师需要准备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数学教材,包含关于加法运算定律的相关知识点和例题。

2. 手段: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教具,如数学计算器、数字卡片等,以帮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模拟运算。

3. 活动:教师需要准备一些与加法运算定律相关的练习题和活动,以进行课堂互动和学生实践。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加法运算,让学生感受到加法运算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2. 引入概念:向学生介绍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单位元的概念,结合具体例子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

3. 讲解例题:教师通过讲解一些典型的例题,展示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方法和技巧,并引导学生一起解题。

4. 实践操作:教师设计一些实践操作活动,如使用数字卡片进行加法运算练习,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5. 拓展应用:教师提供一些拓展应用题,让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回顾: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解答学生疑惑和问题。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定数量和难度的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在下节课上进行讲解和批改。

四、教学评价:1. 教学观察: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12篇)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12篇)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12篇)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通过对这一部分的综合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根据教材创设的主题图和加减法的含义,比较轻松的列出算式,自己试着算一算,在汇报算法。

在列竖式计算时,可能分两步列两个竖式计算,也可能列一个连写的竖式进行计算。

教学设想:在出示了情境图和问题之后,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收集信息,列出算式之后,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在练习时,要注意学生的书写格式,并注意进位和退位。

让学生认真审题,再计算中发生的错误要及时纠正。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类推的方法学会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类推的方法学会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用竖式进行计算。

(1) 54 + 26 + 15 =(2) 90 – 58 – 24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让学生对刚学过的连加、连减的复习进行巩固,为列竖式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指导探索。

1.创设情景今天,住在森林公园的小松鼠们可高兴了,大家想去看一看吗?出示情境图那位小朋友根据情景图来讲个故事?学生讲故事那位小朋友能根据情境图编一道题?这是我编的题:原来有46颗松果,吃了28颗松果,妈妈又采来35颗松果,现在有多少颗松果?你能列出一个混合算式吗? 46 – 28 + 35说一说,这道题与我们上一节课已经学习的连加与连减的`两步式题有何区别和联系?2.学生独立试做46 – 28 + 35 3生(2)还可以怎样算?让学生试着说做这种题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根据已学过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关知识,通过类推来解决这一问题。

让学生通过情境图讲故事、编题。

加法运算律(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西师大版

加法运算律(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西师大版

加法运算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加法运算律,掌握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运用方法2.能够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3.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概念,能够应用到实际计算中。

2.灵活应用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黑板笔、教材、练习册。

2.学生准备:笔、本子。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教师利用短暂时间,询问学生上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回忆出本节课的主题是什么。

2. 导入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精彩的视频、图片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律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两个数相加和三个数相加的结果是否相同?例如, 8+4 和4+8 结果是否相同?5+4+2 和 2+4+5 结果是否相同?引导学生发现两者的共性,引出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3. 阐释结合实际例子,深入理解加法运算律,分别讲解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及属性,引导学生发现两者的不同之处。

•加法结合律:三个或三个以上数相加,可以从任一顺序起始,结果相同。

例如:(2+3)+4=2+(3+4)=9;(4+5+1)+3 = 4+(5+1+3) = (4+5)+(3+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顺序可以交换,结果相同。

例如:2+3=3+2=5;4+7=7+4=114. 实践设计精心实例,帮助学生通过实践运用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能力。

•练习一:小华背着一个书包,上面有4本书,他又拿了2本书,现在他一共有几本书?(答案:6)•练习二:桌子上有3个苹果,你家里有2个苹果,现在你手里有几个苹果?(答案:5)•练习三:李明用20元买了一支笔,用10元买了一个本子,现在他手里还有几元钱?(答案:70)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巩固理解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及运用方法。

五、教学反思1.教学重点把握得当,学生能够理解加法运算律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到实际计算中。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优秀8篇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优秀8篇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优秀8篇《加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篇一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三单元第一小节“加法运算定律”中的第1课时的内容,其内容包括:第17页的例1以及18页的“做一做”第一题、第19页练习五第1~3题的部分习题。

(二)教材地位数学中,研究数的运算,再给出运算的定义之后,最主要的基础工作就是研究该运算的性质。

在运算的各种性质中,最基本的几条性质,通常称为“运算定律”。

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首先,可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其次,用不完全归纳法概括出加法交换律的文字表述形式和字母形式,一方面提高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另一方面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

(三)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2、让学生学会用符号或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四)教学重、难点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情景导入——观察——思考——讨论——概括——应用。

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几种教法:(一)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使学生融入到数学情景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二)讨论交流法:掌握加法交换律及其应用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加法算式为观察点,引导学生个人探索,小组交流讨论,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讨论等实践活动,从这三组算式间的联系去发现并交流,总结规律,逐步概括出加法交换律,这样的设计基本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

(三)练习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练习可分为基本练习和巩固练习。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计划——四年级数学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计划——四年级数学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计划——四年级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加法运算定律,能够熟练掌握加法的基本运算,提高运算速度和精度,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掌握教学难点:加法运算的实际应用和拓展三、教学策略1、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为引导,加深学生对加法运算的理解。

2、巩固学生对基本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技能。

3、采用游戏学习的形式,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提高学习的效果。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先使用一些生活中具体的例子来引导学生,例如:8只小鸟在树上,又飞来了2只,现在有几只小鸟在树上呢?线上有10支铅笔,再加上2支铅笔,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呢?(2)让学生自己思考,看是否能够准确地回答出题目的答案。

2、学习环节(1)引导学生理解加法运算定律:在加法运算中,加数的顺序可以交换,但运算结果不变。

(2)通过实例来进行加法计算,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加法运算。

(3)让学生互相配对,在小组内进行加法计算游戏,巩固掌握加法的基本运算。

(4)引导学生思考实际应用,在生活中哪些情境需要使用加法运算,进一步深化对加法运算的理解。

3、巩固环节(1)进行数学思维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运算能力。

(2)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集体讨论,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的体会和收获。

四、教学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学生们对加法运算定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明白了加法运算的基本运算技能和实际应用。

同时,在游戏中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掌握了更多的数学技能和方法,并且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91页例3、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全过程,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黑板出示:6+7=40+40=80+13=46+7=53+40=46+47=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一些加法计算,请看黑板,上面的这些加法题哪些你会算?哪些你不会算?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相关加法知识回答出:前面的5道题都会算,最后一道题不会算。

教师指名学生口答出会算的题,并抽其中的46+7和80+13让学生说一说他是怎么算的?引导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竖式计算:4+753教师: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引导学生回答:计算加法时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向十位进1。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向十位进1。

教师:前面5道题同学们都会算了,那最后一道题呢?它又该怎么算呢?会不会和我们前面的几道题的算法一样呢?让学生做出猜测:可能是一样的。

教师:让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验证吧!这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二、新课教学1教学例3出示例3情景图。

教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列式解答吗?要求学生列出算式46+47,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46+7的右边相应写上46+47。

教师:比较一下这两道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回答出:46+7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46+47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它们个位上的数相加都满10了,46+47比46+7多加了40。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5篇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5篇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5篇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5篇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

是基本的算法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1加法运算律【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46~48页例1、例2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懂得用字母表示的意义。

2.通过经历对加法运算定律的探究、发现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3.在学生学习加法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培养其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探究加法交换律1.教师:森林小学今天要举行智力竞赛,让我们去看看吧。

课件中出现:(1)小动物围坐在一起。

(2)大象老师出第1道题:小老鼠扛着两个袋子,前面一个袋子装着米,后面一个袋子装着黄豆,小老鼠跑着跑着喊累了,怎么办?小鸟发言说:“把黄豆放前面,米放后面,这样就不累了。

”2.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小鸟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学生:不对,米还是那袋米,黄豆还是那袋豆子,它们的位置变了,但是总的重量没有变。

课件中出现小动物们鼓掌的画面。

3.课件中大象老师出第2道题。

12+2525+12500+300300+50030+2020+301200+650650+1200这8道题小动物们要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不一会儿,小猪就写出了所有答案,其他小动物还在一道一道地算着,看到小猪算完了并得到大象老师的夸奖,小动物们傻眼了……4.教师:小猪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同学们知道其中的奥妙吗?请观察左边和右边的算式,然后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

学生观察,同桌交流。

5.学生在全班交流。

学生1:小猪算了左边4道的结果,右边的结果是一样的。

学生2:实际上12+25与25+12都是求12与25的和,所以两个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法运算定律实践》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法运算定律实践》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法运算定律实
践》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的具体应用方法。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惯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介绍。

2. 加法运算定律的实际应用练。

三、教学重点
1. 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

2. 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的具体应用方法。

四、教学准备
1. 课本《数学四年级下册》。

2. 教学投影仪及相关教学资源。

3. 学生练册和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简短的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加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概念讲解
介绍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包括交换律、结合律和零元
素的概念。

3. 实际应用练
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际问题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例如:
问题1: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请问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问题2:一家超市原本有8箱牛奶,后来进货进了4箱,请问超市现在有多少箱牛奶?
4. 讨论与总结
与学生一起讨论实际应用练的解题方法和答案,引导学生总结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规律。

六、课堂作业
布置相关的练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检查作业的正确性。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概念理解仍有困难,下
一次教学时需要加强概念讲解的方式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设计 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设计 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运算定律的定义及表述。

2.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举例。

3. 加法运算定律的练习与运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加法运算定律的定义和表述。

2. 运用举例法,展示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巩固加法运算定律的知识。

4.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提出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

2. 讲解加法运算定律的定义和表述。

3. 展示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举例。

4. 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加法运算定律的知识。

5.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评估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及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课件:加法运算定律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说明。

2. 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应用题。

3. 小组讨论工具:如白板、彩笔等。

4. 计算器:用于学生练习计算。

七、教学环境:1. 教室:宽敞、整洁,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2. 电子白板:用于展示课件和讲解。

3. 桌子椅子:摆放整齐,便于学生上课时记录和讨论。

八、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加法运算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加法运算定律的知识。

3. 安排课后辅导: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清晰讲解加法运算定律,是否给予学生足够的练习机会。

2. 反思学生表现: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程度,运用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情况。

3.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十、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加法运算定律的教学。

《加法运算律》数学教案设计

《加法运算律》数学教案设计

《加法运算律》數學教案設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律,包括交换律和结合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和操作,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理解加法运算律的规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律。

难点:通过实例自主发现并理解加法运算律。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加法算式,让学生进行计算。

然后提出问题:“这些加法算式的计算结果有没有什么规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二)探索新知
1. 交流展示: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发现的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并给出相应的定义。

2. 实例验证:教师再出示一些新的加法算式,让学生运用刚才学习的加法运算律来检验其正确性。

(三)巩固练习
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如填空题、选择题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律。

(四)课堂小结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加法运算律的重要性,并提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应用。

四、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加法运算律的应用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深化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也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设计及课堂记录及教学反思

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设计及课堂记录及教学反思

加法运算定律小学数学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进行举例、观察、发现、验证并概括出运算律。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运算律。

对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熟练应用。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根据已知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活动2【导入】二、探索规律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56+40=96(千米)提问:1、两个加数的位置有什么变化?2、两个算式的结果有什么变化?3、我们可以把两个算式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40+56○56+40,(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生汇报,师板书。

(3)认真观察这些式子,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问: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生:等于65+25)78+64=______2.加法结合律。

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设计 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设计 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加法运算定律简介1.1 学习目标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定义和意义。

能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问题解决。

1.2 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的定义和表述。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实例。

1.3 教学活动引入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其意义。

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练习,让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问题。

1.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程度。

布置一些计算练习题,评估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加法结合律2.1 学习目标理解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和意义。

能够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问题解决。

2.2 教学内容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和表述。

加法结合律的应用实例。

2.3 教学活动引入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其意义。

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练习,让学生运用加法结合律解决问题。

2.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的理解程度。

布置一些计算练习题,评估学生运用加法结合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加法交换律3.1 学习目标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定义和意义。

能够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问题解决。

3.2 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的定义和表述。

加法交换律的应用实例。

3.3 教学活动引入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其意义。

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练习,让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解决问题。

3.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加法交换律的理解程度。

布置一些计算练习题,评估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加法分配律4.1 学习目标理解加法分配律的定义和意义。

能够运用加法分配律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问题解决。

4.2 教学内容加法分配律的定义和表述。

加法分配律的应用实例。

4.3 教学活动引入加法分配律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其意义。

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练习,让学生运用加法分配律解决问题。

4.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加法分配律的理解程度。

布置一些计算练习题,评估学生运用加法分配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设计 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设计 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

2. 学会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

2. 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1. 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加法的基本概念,如加数、和等。

2.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的基本概念,你们知道加法运算有哪些定律吗?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定义。

2. 通过示例演示和解释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3. 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加法运算定律。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2.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3. 解答学生的问题并提供指导。

四、总结与复习(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法运算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

2. 提醒学生复习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五、布置作业(5分钟)1. 给出一些有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巩固练习。

2. 提醒学生在做题时注意运用加法运算定律,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总结与复习等环节,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六、课堂互动游戏(10分钟)1. 设计一个加法运算的游戏,例如“加法接龙”:学生两人一组,轮流快速说出一个加数,接着另一个学生必须说出一个加数,使两人的和为一个指定的数。

2. 通过这个游戏,检验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七、实际应用举例(10分钟)1. 给学生提供几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例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家庭预算管理等,让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西街小学姜会盈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P27P29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及
“做一做”的练习。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实现对数学的再创造,切实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同时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通过猜想、验证、类比、归纳,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并促使学生积极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在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四则运算学习,对四则运算已有较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实例,学习加法的运算律。

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在加法的计算中和演算中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有较多的感性认识,这是学习加法交换律的基础。

教材安排这两个运算律都是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

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和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抽象、概括出运算律。

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经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构建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规律的探索,发现和归纳,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的特征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能通过观察和分析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并尝试用字母表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呢?
统计班里参加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

2、出示统计信息,从这些信息中,我们可以解决什么问题?重点出示:一共有多少女生参加兴趣小组?
全班一共有多少学生参加兴趣小组?
【设计理念】一开始上课,我先让学生说自己的兴趣爱好,并统计出将要参加这两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再根据统计得到的信息自由提问并解答,让他们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问题意识。

二、实践验证,探索新知。

(一)教学加法交换律。

1、一共有多少女生参加兴趣小组?谁会解决?
2、生列式计算:(两种)
3.观察等式,发现特点:
仔细看,等号左右两边有什么相同?
生:都是加法算式,而且两个加数相同,得数都相等。

(板书:加法)
师:不同呢?(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同。


位置怎样了? (板书:交换)
3.举例验证,并简要表示规律。

师:像这样的等式你能再写几个吗?(指名说)同桌和同桌相互说一说。

这样的等式老师也写了几个,谁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108+260=368260+108=368
39+58=9758+39=97 追问:类似这样的等式能写完吗?
师:虽然咱们写出的等式各不相同,但是仔细观察,它们却蕴藏着共同的规律,你发现了吗?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
师生小结: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用其他形式表示。

刚才,我们用语言把加法中的这个规律表达了出来,其实,我们还可以用一些更为简洁的方式来表达,比如用汉字、图形、字母等写成等式,也能表示这样的规律,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吗?把它写出来。

指名汇报
5.教师小结。

刚才大家想出的等式都很好,不仅能把我们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而且比语言叙述更简洁。

其实这个规律,是加法的一个很重要的运算律。

(板书:运算定律)能给它取个名字吗?(加法交换律)在数学上,我们通常用字母a和b来表示两个加数,那么,加法交换律可以写成:a+b=b+a。

师:加法交换律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想一想,什么时候曾经用过它?
【设计理念】本环节的设计,层层递进,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字母表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6、反馈练习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

(独立完成再练习纸上,并反馈。


提问:()+147=147+()你打算填什么?要注意什么?
提问:这4道练习都用到了哪个运算律?(加法交换律)
(2)对口令
25+65=生:等于65+25
78+64=56+36=
365+35=a+b=
7、过渡: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那么三个数、四个数甚至更多的数相加,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改变他们的运算顺序,和会不会变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加法结合律。

1.解决问题二:全班一共有多少学生参加兴趣小组?
(1)学生列式,汇报两种方法。

师:两道算式都能求出参加活动的总人数,会计算吗?要求:一、二两组算第一题,三、四两组算第二题:
(2)汇报:两道算式都等于()人,得数相同!
【设计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索,由已知走向未知,在探究中获得新知。

2.比较异同点,连成等式。

两道算式完全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3.感知众多案例,积累感性认识。

老师这里还有两道算式,注意看!(出示:(13+45)+25,13+(45+25))
(1)猜一猜,它们的得数可能会怎样?悄悄告诉同桌!(2)同桌分工,一人算一道,看看结果怎样?
(3)汇报:左右得数相同,连成等式!(屏示:“=”)再(4)看,(屏示:125+ (75+36)(125+75)+36)。

仔细观察,大胆猜测,它们的结果又会怎样?
师:左边?右边?得数确实一样,你们真厉害!猜得这么准,你们是不是隐隐约约发现什么规律了?能说说吗?(屏示三组等式)
师引导:这三组等式中都是三个数相加,左边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右边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都怎么样?(不变)。

4.猜测规律,举例验证。

这个发现,会不会仅仅是一种巧合呢?如果换成其他的三个数相加,左右两边的得数还会相同吗?你能不能再举些例子来验证?同桌互相验证,全班汇报。

像这样举出的例子,被同桌证实和不变的举手!有没有同学举出的例子左右两边和不相同的?这样的例子能举完吗?(屏示省略号)
5.归纳加法结合律。

看来,我们的发现不仅仅是巧合,三个数相加一定有规律!师生共同小结: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师:这个规律又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一个运算律——加法结合律。

(板书:加法结合律)
加法结合律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现在需要几个字母?(3个,a、b、c)
你能用字母把加法结合律表示出来吗?(板书:
(a+b)+c=a+(b+c))
【设计理念】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想,举例验证,交流归纳等一系列
活动,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渗透了数学思想,初步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6、.反馈练习:填数
不用计算,把左右两边得数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7、渗透简算意识。

(1)计算比赛:一二两组算左边,三四两组算右边,不写过程,直接写得数,半分钟,看哪组速度最快!
45+(88+12)(45+88)+12
好,再来一题!这次公平一点,自己选择,想算哪道就算哪道!师出示:
75+(48+25)(75+25)+48
等于多少?你算的是哪道?为什么都选这道?
(2)试一试,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吗?
69+75+25
【设计理念】计算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选算式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本环节教学有效地渗透了简算意识。

三、巩固练习,理解运用.
(一)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填数。

(二)选择
四、回顾总结,举例拓展。

1、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就是课本的27到29页,现在同学们自己看看书,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2、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说。

【设计理念】通过看书,总结,可以理顺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提高学
生的思维品质,使教学环节更完整、学生思路更清晰。

3、拓展练习
巧思寻妙解:246+578+(154+322)
999+998+997+996+1004+1003+1002+1001
【设计理念】这部分练习的设计,既是对新知识的一个巩固,又是一个延伸,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 b= b + 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a+b)+c= a+(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