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债风险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外债风险分析

[摘要]随着欧元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的升级和蔓延,外债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将着眼点放在我国外债上,根据衡量外债风险常用的负债率、偿债率、债务率,短期外债占外债余额的比率、商业性借款占外债余额的比率等指标收集相关数据,对我国外债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最后得出我国目前外债基本安全的结论。

[关键词]外债风险偿债率负债率债务率

一、引言

随着欧元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的升级和蔓延,外债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从 20 世纪70 年代,外债逐渐成为发展中国家增大投资力度、振兴本国经济的一个重要工具,对外借款达到了一个历史的高点。第三世界国家通过借入巨额外国资本来发展本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营造了一片经济快速发展的繁荣局面。巴西、韩国、东南亚各国成为大量举债发展本国经济的典型,分别创造了“巴西奇迹”、“汉江奇迹”、“东南亚奇迹”,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美、日等西方发达国家。但是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外债危机问题日益显现,且愈演愈烈,全球性的债务危机接踵而来,几乎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资本流动阻塞,如20 世纪80 年代席卷全球的拉美债务危机、1994 年的墨西哥债务危机、1997 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随后的俄罗斯债务危机、2001 年的阿根廷债务危机等等。沉重的债务给诸多国家带来了近乎灾难般的严重后果,极大的拖累这

些国家正常的发展步伐。对于我们中国而言,从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外债规模与日俱增,外债风险已有所显现。1998 年“广信事件”引发的对外窗口的债务危机已经向我们敲响警钟。而截止至2007 年年末,我国外债余额3736亿美元(不含港、澳、台地区对外负债),比2006 年末增加506 亿美元,上升了16%。其中短期外债余额2201 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59%,比2006 年末增加365 亿美元,短期外债占比大大高于国际公认的25%的警戒线。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 年我国外债增幅减缓,截止到2008 年末,我国外债余额为3737亿美元,较上年末增长0.3%,短期外债占比下降4%,占外债总额56%。伴随中国逐步履行加入wto 的承诺,经常项目下资本管制已经完全取消,资本账户下的资本流动管制也在逐步取消,国际资本流动势必更加频繁,规模也将大大增长,与之相随的外债规模也会随之膨胀。

那么我国目前到底会不会发生债务危机呢?外债风险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从我国的外债规模,期限结构、币种结构、偿还能力等方面深入研究了我国外债的风险成分和合理成分,最后得出个人的一点看法和建议。

二、对我国外债的实证分析

由于外债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因素,因此各国建立的衡量本国的外债风险态势的统计指标体系都略有不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通常从结构、总量和其他因素三类来建立统

计指标体系。衡量外债规模的总量指标主要有负债率、偿债率、债务率、利息与出口创汇比、国际储备实力指标等;衡量外债状况的结构指标有短期外债占外债余额的比率、商业性借款占外债余额的比率、主要币种债务对外债余额的比率、不同债务人(公共债务或私人债务)债务对外债余额的比率、不同利率债务(浮动利率或固定利率债务)对外债余额的比率、短期外债占外汇储备的比率等。这些指标均具有安全线和临界值。下文便使用这些指标体系实证分析我国外债状况。

1.负债率分析

负债率是一国或类似经济体年末外债余额与其当年经济总规模(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负债率一般用于考察一国经济对外债的依赖程度和一国经济面临的总债务风险。国际上一般公认的负债率上限或者说警戒线为20%。在上世纪80年代爆发的国际性债务危机的国家中,同期的负债率都远远超过了20%警戒限,如拉美国家在83年平均值达到58.4%,巴西和墨西哥分别为30.3和66.4%。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一般认为15%更适合我国国情。

图1 我国负债比率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年鉴2011》

图2为我国自1985年至2010年债务率情况,从图上可以看出,仅从债务比率来看,我国大部分时间外债风险都在可控范围内,仅

有1994年超出风险限值比较大,为17.2%,但未达到国际通行的负债率上限,随后逐步下降并呈现出倒u型走势。这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经济形势基本吻合。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国内经济建设资金缺口巨大,出口创汇能力较弱,出现巨额贸易逆差;受当时国内环境影响,直接引资受到约束。因而,我国不仅需要大量的外债用于支撑经济建设所需资金,还要用外债来弥补贸易逆差和平衡国际收支,造成债务率节节攀升,屡创新高,到1994年出现峰值。1994年以后,由于对外贸易出现持续单边的大规模顺差,外商直接投资状况也得到改善,资本账户出现连续盈余,对外债的依赖性已经大大减弱,更为主要的是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民经济基础不断增强,在基数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对外债起到了的稀释作用,增强了外债的承受能力。2008年我国负债率降为8.65%,进一步拉大了和风险上限指标的距离。这主要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及我国其他贸易伙伴为应对危机,都抽紧了信贷规模,进行自救,造成我国外债资金来源减少,外债增速减缓(2008年外债增幅仅为0.3%);而2008年我国国民经济(gdp)实现了9%的增长率,两方面的影响促成了我国外债债务率的下降。不过2009和2010年,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各发达国家信贷有所放松,因此我国负债率出现略微抬头趋势。

2.债务率分析

债务率是一国或类似经济体的外债余额与其当年商品和服务出

口外汇收入的比率。债务率可以反映出当期出口外汇收入对外债利用与偿还的支撑程度。由于外债主要由外汇偿还(当前以人民币计价的外债规模较小),而外汇来源主要来自一国的出口创汇收入和对外再融资等渠道。在缺乏外汇储备或者外汇枯竭的情况下,以对外再融资以新债换旧债的方式延长外债还款期限的策略实施起来相当困难,出口创汇则成为外汇的惟一或者主要的来源。因此,对于许多外汇储备不甚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债务率比负债率更多地用于测度外债负担及外债风险。国际上一般认为债务率警戒线是100%,世界银行建议我国的债务率警戒线设定为75%。

图2 我国债务率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年鉴2011》

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债务危机的国家,大多数国家的债务率指标都严重超标,如巴西在债务危机中最高达400%,拉美国家平均也在250%以上,超高的债务率加上突然变化的国际经济环境,在国家外汇创汇能力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发生债务危机也不可避免;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夕,韩国、泰国等亚洲国都出现了巨额的贸易逆差,贸易逆差严重消弱了各国抵抗金融风暴冲击的能力。图3为我国自1985年至2008年的债务率指标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在1988年至1994年期间,外债债务率指标超过75%(世行推荐指标),但未超过世界通行指标,出现一波“低当量”外债风险险情;自1994年以后,由于我国出现持续大规模的顺差,债务率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