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第二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保傅之教与乳保之教 保傅之教与乳保之教 保傅教育制度 指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傅、 保官职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育的制度。最早建 立于殷商时期。 “伊尹放太甲” “既往背师保之训” —《尚
书·太甲》
“放黜师保” —《尚书·泰誓》
“三公”:太保、太傅、太师。《大戴礼记·保傅》中记 三公” 三公
载“昔者周成王幼在襁褓之中,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 太公为太师。” 太保、太傅、太师合称“三公”。“师” 的地位最高,“傅”、“保”次之。 《礼记·文王世子》: “出则有 师,是以教喻而德成业。师也者,教之以事, 而喻诸德者也。”
二、 中国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1. 中国奴隶社会 夏代(前21世纪-前16世纪),是奴隶制形成的 初期,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经历400多年。 商代(前16世纪-前11世纪),是奴隶制发展时期, 经历了600年左右。 西周(前1066年-前771年),是奴隶制全盛时期, 经历了300年左右。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是奴隶制走向崩溃 的时期,经历了300年左右。
《学前教育史》第二讲 学前教育史》 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授课时间:2011/09/06
主要内容 一、中国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 二、 中国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一、中国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 1. 原始社会的社会状况 我国的原始社会,从原始人群始自约公元前21 世纪的夏王朝建立时止,历时几十万年。 “古者未有君臣上下之别,未有夫妇妃匹之合, 兽处群居,以力相政。于是智者诈愚,强者凌弱, 老幼孤独,不得其所。”
3.奴隶社会的宫廷学前教育 奴隶社会的宫廷学前教育 主要对象:处于学前年龄的世子为教养的对象。 教师:由朝廷委任德高望重的官员担任教师。 宫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巩固政治统治 明君与昏君 “一人有庆,兆民 赖之。”——一人,天子也。言天子有善,则兆 庶获其利。 加强早期教育 人们认识到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对 人的成长的重要性
6.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1.由于家庭的出现,原始社会的儿童社会公育已经消失, 而代之以家庭承担教育学前期儿童的任务。 2.由于奴隶主贵族居于统治地位,垄断着受教育的权力, 因而儿童的学前教育也仅限于奴隶主贵族的家庭中实施。 3.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已有了较明确的年龄划分。 4.对幼儿实施的学前教育不仅有着鲜明的阶级性,而且已 经注意到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制定相应的学前教育计划。 5.奴隶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对学前教育尤为重视,不仅建立 了针对君主教育的保傅制度与乳保教育制度,还提出了实 施胎教的主张和具体要求。
5.奴隶社会胎教的实施 奴隶社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的实施
最早实施胎教的西周文王的母亲太任。 最早实施胎教的西周文王的母亲太任。 太任者,文王之母,挚任氏中女也。王季娶为妃。 “太任者,文王之母,挚任氏中女也。王季娶为妃。 太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 太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 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 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文王生而明 文王生而明 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君子谓太任能胎教。 圣,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君子谓太任能胎教。” ——《列女传》 《列女传》 文王之孙成王的母亲在怀成王时也实施过胎教,汉代 文王之孙成王的母亲在怀成王时也实施过胎教, 学者贾谊在《新书·胎教 中曾说: 胎教》 学者贾谊在《新书 胎教》中曾说: 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 “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 独处不倨,虽怒不骂,胎教之谓也。 諠,独处不倨,虽怒不骂,胎教之谓也。”
2.奴隶社会学前教育计划的制定 奴隶社会学前教育计划的制定 “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 鞶(pān)革,女鞶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 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 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 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
——《礼记·内则》
西周学前教育的特征:主要在家庭中进行;内容 西周学前教育的特征 多方面,较丰富;从7岁开始进行男女有别的教 育。 评价: 评价:记载的是西周王公贵族在家庭中对儿童实 施的学前教育计划,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学前教育 计划。作为我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学前教育的 记录,不仅是当时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标志,而 且对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实施也产生一定影响。 如宋代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就曾以此计 划为蓝本,制定过自己家庭的学前教育计划。
—— 《管子·君臣下》
2.远古时期儿童社会公育的实施 远古时期儿童社会公育的实施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故人不独亲其亲 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 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 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大同之世,人不独子其子” 大同之世, 大同之世 人不独子其子”
社会公育的内容 (1)生活和劳动教育 (2)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主要包括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 (3)审美意识教育 “帝曰:夔!命汝典乐,教稺子,曰:於!予 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稺,亦作稚,幼儿。 稺子,泛指小儿。——《尚书·舜典》
3. 原始社会后期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 教育机构——“庠”,虞舜时代的学校名称 “虞氏之学名庠。” ——《三礼义宗》 “庠”的原意就是养羊的地方。 《礼记·明堂位》“米廪,有虞氏之庠也。”这里 的“庠”由家畜饲养场所变成了粮食仓库。 孟子:“庠者养也。” 《说文解字》:“庠,礼官养老。” 《礼记·王制》:“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 于下庠。”
乳保教育制度 指在后宫挑选女子担任乳母、保母等,以 承担保育、教导太子、世子事务的制度。 “异为孺子室于宫中,择于诸母与可者,必求其宽裕、慈 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为子师,其次为慈母, 其次为保母,皆居子室。他人无事不往。” 三母” “三母”: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他们分别承 担母后的部分职责。 “师,教以善道者;慈母,审其欲恶者;保母,安其 寝处者。” 乳母:均择于大夫之妾或士之妻中。 乳母 影响: 影响:西周时期行于宫内的乳保之教,也影响到当时一般 大夫的家庭教育,《礼记·内则》中说:“大夫之子有食 母。”食母,即是乳母。此后封建社会时期,一些富贵人 家也都为幼儿雇有乳母。
讨论: 讨论: 原始社会时期儿童教育的特点
4.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 4.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 (1)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2)教育没有专职人员。 (3)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 (4)教育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 (5)教育活动没有专门的场所,教育还没有从 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采取随时随地、分散进 行的教育形式。
分工明确: 分工明确 《大戴礼记·保傅》“保,保其身体;傅,傅
其德义;师,道之教训。”——保其身体,即负责身体的 保育;傅其德义,即负责培养道德;道之教训,即进行文 化知识及统治经验的传授。
内容全面: 内容全面:师保之教,内容全面,包括了德、智、体
三方面的内容。
“三少”:少师、少傅、少保。西周除设“三公” 三少” 三少 外,还置有副职“三少”,他们时常相伴太子左 右,以影响和指导太子。 “间正事,闻正言,行正道 “教得而左右正,左右正则太子正矣,太子正而 天下定矣。”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