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要学的核心是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理解它的关键在于掌握以下几方面内容:汉武帝时期的改革措施,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文化统一措施,经济方面采取的政策。

二、教学目标1.了解汉武帝的改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掌握汉武帝时期我国大一统格局的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2.掌握汉武帝时期我国大一统格局的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在掌握以上史实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3.认识到我国的大一统格局在汉武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推恩令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难点:如何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他是是汉朝的第7位皇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惠帝刘盈的侄孙子(刘盈为汉高祖刘邦的儿子),汉高祖的重孙子。

公元前157年生于长安,4岁时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

你知道这位汉朝皇帝是谁吗?(生回答)教师:对,他就是汉武帝刘彻。

他在位时期,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展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问题:什么是大一统?展示:“大一统”就是实现对全国政治和思想等方面的有效统治。

问题: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了哪些措施?(提示从政治、思想文化、经济方面)教师: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

展示:文帝和景帝在位时奉行黄老清静无为、与民休息之治,出现了仓禀(lǐn)丰实,府库饶财的局面。

但是,由于朝廷的无为放任,诸侯骄恣(zì),豪强坐大,商业地主侵渔细民……——《汉书·董仲舒传》白话文问题:汉武帝是怎么解决“诸侯骄恣,豪强坐大”这一问题的?(指导学生看书55页正文第一段)展示:实行“推恩令”。

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精选4篇)

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精选4篇)

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精选4篇)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精选4篇)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篇1课程标准内容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活动建议:组织讨论,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标准解读:1、把秦汉时期定位为“统一国家的建立”有什么意义?统一国家是秦汉时期最重要的特征,也是这个时期对中国历史作出的最大贡献。

它不仅仅是秦汉时期的一个重要现象,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甚至是中国文明本身的一个重要特征。

换言之,把统一国家建立作为学习主题,是以整个中国古代时期统一国家发展的历史为背景和学习目标的,是把统一国家作为整个中华文明的重要方面或内容来学习的。

2、如何在统一国家建立的背景上“评价”古代帝王?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大一统”,这是古代人的说法。

汉武帝的“大一统”是借用了《公羊传》的说法,是用“春秋大一统”的观念,来表现当时加强集权的措施。

以此来评价汉武帝,可保证这个评价的基本方向是沿着统一国家建立的学习主题进行的。

同时也可说明,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顺应了统一国家建立的历史潮流,是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的,因而这个评价基本上是肯定的。

3、单纯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能否提供评价的全部资料?但评价历史人物不应仅仅停留在这样的一个方向上,任务是复杂的,他的历史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对历史的作用不是单纯的。

因此,除了在历史发展潮流的主流之外,还应考虑通过其他方面对历史任务进行全面认识和评价。

比如汉武帝,增加些有关他好大喜功、滥用民力、文学修养、过而能改、家庭不和、残酷杀戮等方面的小资料,可丰富其人物形象,有助于对他进行全面评价。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本课的讲授将与多媒体课件和历史小品有机结合,通过情景拟想、阅读概括、联系对比等多种方式启发学生思考。

并通过小论文的形式初步学习全面的评价历史人物。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学案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学案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案教学目标:1、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等;2、通过学习并思考汉武帝促进和巩固大一统局面的措施,初步形成归纳问题的能力;讨论分析“秦亡汉兴”的历史原因,学习史论结合的方法,形成归纳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3、形成对统一、稳定和发展的历史认同感;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本课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本课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本课导学: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定都长安文景之治出现原因(第一个治世)主要表现: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政治比较清明原因客观: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主观: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汉武帝的措施政治:削弱诸侯国势力,封国越分越小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意义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东汉的建立:公元25年,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东汉的统治“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专权课堂讨论:1、试比较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点拨:目的和性质相同;方式和结果不同2、为了促进和巩固大一统的局面,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达标练习一、单项选择:1、汉初统治者主义发展农业生产的客观原因是()A、秦之教训B、文治天下C、经济萧条D、居安思危2、西汉的第一个皇帝和最有作为的皇帝分别是()A、汉高祖、汉文帝B、汉高祖、汉武帝C、汉文帝、汉景帝D、汉文帝、汉武帝3、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开始于()A、战国时期B、秦始皇时期C、汉武帝时期D、光武帝时期4、汉初的几位皇帝解决经济萧条的方法不包括()A、减轻农民负担B、加紧搜刮百姓C、注重发展农业生产D、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5、我国历史上跨公元前后的一个朝代是()A、秦B、东汉C、西汉D、新6、今天我们强调要“以德治国”,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A、汉高祖时期B、文景时期C、汉武帝时期D、光武帝时期7、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和帝D、汉武帝8、我国各带的最高学府是()A、太学B、礼部C、书院D、学部9、人们常把“秦皇汉武”并称,主要原因是()A、采用儒家学说B、推行郡县制C、修筑长城D、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帝国10、东汉以后,政治黑暗最突出的表现是()A、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强B、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C、皇帝昏庸,不理朝政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二、将下列人物按所处时代的先后顺序排列1、齐桓公2、光武帝3、黄帝4、周武王5、秦始皇6、汉武帝三、比一比,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谁的功劳大?。

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5、“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相似的是()
A、实施背景B、根本目的C、实施过程D、实施结果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失作业,而大饱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相同颜色的马驾车),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
——《汉书·食货志》
(1)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
(2)汉初这样荒凉的景象是怎样造成的?
(3)材料中的“上”是谁?他和汉初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改变这种景象?出现了什么结果?
学教反思
滦南12课大一统的汉朝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
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
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
汉武帝的大一统
教学重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西汉初期,经济萧条,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
和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和,注重发展。
2、文景时期,注重“”,社会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出现了繁荣景象,史称“”。
3、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的建议,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后来又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温馨提示:汉武帝的大一统,指政治上统一于皇帝,思想上统一于儒家思想。)
3、讨论:结合前一课中的秦始皇陵,对比汉文帝对修自己陵墓的要求,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为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1)学习目标:1.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推恩令” 强化监察制度等史实,理解这些措施的作用,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历史功绩。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认识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作用,“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政策,从思想上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3.认识汉武帝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的发展是政治局面形成的物质基础,从而认识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2)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学习难点:理解“大一统”;评价汉武帝一生的功过。

一、“推恩令”的实施1.背景:西汉初,势力强大,地方发展起来,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2.内容:提出,规定诸侯王除以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3.影响: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1.背景: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 ”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

2.措施(1)接受董仲舒“ ,”,把儒家学说立为,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2)汉武帝在长安兴办,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儒学人才。

3.影响: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三、盐铁专卖1.背景:私人铸币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2.措施(1)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2)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专卖。

(3)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平抑物价;3.作用:使国家的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基础。

四、北击匈奴1.汉初与匈奴关系(1)背景:匈奴首领单于统一蒙古草原,南下袭扰;汉初国力疲弱。

(2)关系:对匈奴实行“ ”。

2.汉武帝时北击匈奴(1)原因:西汉强盛起来,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

精品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精品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精品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汉朝的建立、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汉朝的繁荣与灭亡。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汉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以及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同时掌握汉朝的繁荣与灭亡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汉朝的建立过程,知道汉朝的历史背景。

2. 掌握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理解其对汉朝的影响。

3. 了解汉朝的繁荣与灭亡,分析其原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汉朝的建立过程,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难点:汉朝的繁荣与灭亡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历史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秦朝的灭亡,引发学生对汉朝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汉朝的建立过程,包括刘邦建立汉朝、汉朝的统治范围等内容。

(2)讲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包括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开通丝绸之路等内容。

3. 例题讲解:通过示例题目,让学生理解汉朝的统治特点,如:“汉朝与秦朝在统治方式上有哪些不同?”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选择题或填空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如:“汉朝的建立者是谁?”“汉武帝在位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汉朝的繁荣与灭亡的原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6. 知识拓展:通过多媒体展示汉朝时期的文物、古迹等图片,让学生感受汉朝的文化底蕴。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汉朝的建立、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汉朝的繁荣与灭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汉朝的建立过程是怎样的?(2)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大一统?(3)汉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2. 答案:(1)汉朝的建立过程:刘邦建立汉朝,统治范围包括中原地区,实行郡县制。

(2)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开通丝绸之路,促进经济发展。

(3)汉朝灭亡的原因:内忧外患,内部腐败,外部受到匈奴等民族侵扰。

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桑园中学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汉朝》教案教与学的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西汉的兴衰,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政策和政治及思想上的措施,记住汉武帝时期是西汉的鼎盛时期。

2、过程与方法自学和分组讨论“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提高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与学的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文景之治教与学的难点:理解“大一统”的含义教与学的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方案一:阅读课本导入框内的故事,将注意力带入西汉建立庆功宴的喜庆氛围。

思考: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如果你是汉高祖,你会怎么做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探究一下西汉的历史。

方案二:课件显示电视剧《汉武大帝》片段,说明:上堂课我们学习了《秦王扫六和》一课,认识了千古一帝秦始皇,在历史上和他并称的帝王就是富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

今天,我们将步入西汉的历史。

也可以利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通过学生回答秦皇、汉武及他们的历史功绩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自学要求:依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出知识结构,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

1、西汉建立后,汉高祖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2、文帝和景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发展经济?这些措施实施后,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3、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4、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有什么重要意义?汉武帝能实现大一统的客观及主观条件是什么?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㈠生生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

(3分钟)㈡师生合作:共同探究解决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

对于本课的重点知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在学生看书后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或)让学生分类(政治、思想等)明确答案,并给予学生3分钟的记忆巩固时间。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新人教版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西汉和东汉兴衰的基本脉络。

2.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能力目标1.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打好学习历史的基本功。

德育目标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鼎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

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方法1.联系法:对西汉初年社会经济凋敝的情况,应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内容,从回忆旧课内容分析出原因。

让学生学会用联系的方法把握历史发展的脉博。

2.讲解法:对于课文中一些难点,需要教师用讲解法来解决问题,比如对于汉武帝大一统的历史意义,就可以通过讲解让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

3.讨论法:在本课重点子目讲完之后,可指导学生讨论“汉武帝的大一统是怎样形成的?”并用图示小结,旨在指导学生梳理知识的思路。

师:今天咱们一起乘坐时间飞船到汉朝去走一走看一看。

在飞船启动前需要大家输一个启动密码,这个神圣的任务谁愿意来完成?〖学生回答西汉建立的时间、都城、人物等〗【过渡】咱们一起把这个密码大声的念出来。

飞船启动,安全抵达汉朝。

导学过程一、文景之治师问:你听平定天下的刘邦在自豪的唱着“大风起兮云风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可是刚刚建立的汉朝是个什么样的呢?〖放映“数字故事”——“汉初景象”〗师承接:汉初真是太凄凉了,这样的地方真是无法让人待下去啊。

咱们还是继续走吧。

师反问:短短60年,汉朝就发生了如此之大变化。

汉初什么样啊?〖学生回答〗〖屏幕出现:贫穷、萧条〗60年之后呢?〖学生回答〗〖屏幕出现:富足、发展〗师追问(引出小组讨论的任务):短短的60年间汉朝发生了什么,竟然会有这么大变化。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采取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2.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目的和意义。

3.理解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学会评价汉武帝。

二、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推恩令”的实施(1)西汉初年,势力强大,独霸一方,兼并土地,横行乡里,与官府抗衡。

(2)汉武帝采纳______的建议,使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

(3)汉武帝还建立________制度,大大加强。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初,统治者奉行政策,汉武帝即位后接受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以、、、、为教材。

从此儒学居于______地位,影响深远。

3.盐铁专卖为加强朝廷对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收归中央,统一铸造;在全国设,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统一调配物资,。

这些措施的作用是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

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巩固了________,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时期。

(二)合作探究1.材料一: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的力量对比回答问题:(1)以上材料反映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危机(问题)?材料二:“推恩令”: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务条上,朕且临定其名号。

——《汉书》卷15上《王子侯表上》(2)“推恩令”的具体做法怎样?(3)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比汉景帝“削藩”高明在哪?2. 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秦坑儒谷汉代讲经图材料二:武帝时,察举制成为一种固定的选官制度。

不仅有了统一的选才标准和考试办法,而且科目不断充实。

……在学问上则以“儒学”为主。

材料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人教版《中国历史》上册回答问题:(1)秦始皇、汉武帝在统一思想上的做法有哪些不同?(2)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做法及其作用?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版七上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人教版七上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一.教材内容分析:汉朝又称两汉,指西汉和东汉。

本课讲述了由西汉“文景之治”到“汉武帝大一统”,再到东汉“光武中兴”直至名存实亡的历史。

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标准: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了解东汉的建立。

三.教学目标: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了解文景之治,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了解东汉的建立。

通过探究“汉武帝面临的危机”、“推恩令妙在何处”等问题,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的能力、综合概括问题的能力和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对于巩固统一多民族的国家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猜猜他是谁?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教师: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这位皇帝是谁?就是他,汉武帝,中国古代二十四史之千古一帝。

教师:同学们请看,这是汉武帝的档案。

展示:中文名:刘彻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西汉都城长安出生日期:公元前156年逝世日期:公元前87年职业:皇帝主要成就:……教师:这不是一份完整的档案,同学们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汉武帝的主要成就是什么?今天,让我们带着疑问,学习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一起领略大汉天子的魅力与风采。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教师:汉武帝刚刚即位时,国家是什么情形呢?展示: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都鄙①廪庾②尽满,而府库余财。

初中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学案

初中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学案

第12课汉武帝稳固大一统王朝(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西汉兴衰的根本脉络,掌握汉武帝的大一统等根本史实。

2.通过思考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固和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学习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利用导入框汉高祖宴群臣的故事——设置疑问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

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让学生认真阅读本课第一个条目,从教材中提取重要信息,答复第1题。

培养学生归纳要点的能力。

方法指导二:提醒学生第3题要结合课本归纳梳理,从政治、思想、文化、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总结汉武帝实现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采取比照的方法识记相关知识模块。

方法指导三:要求学生用歌谣巧记本课知识模块:着眼长治和久安,武帝一统更非凡。

雄才大概汉武帝,善用人才把权集。

罢黜百家尊儒术,集权削侯分土地。

举办太学学五经,一统江山鼎盛期。

方法指导四:知识模块一可采取百家讲坛的形式;知识模块二可采取情景剧的形式进展展示。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汉高祖就是因为深得人心,知才善用,才打败项羽建立西汉的。

但是,得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难。

汉高祖建立汉朝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汉朝统治者又是怎样进展统治的?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第12课“汉武帝稳固大一统王朝〞。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推恩令〞的实施自主阅读课本P54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推恩令〞实施的背景、内容及作用,刺史制度的内容、作用。

(1)背景:①西汉初,诸侯势力强大,独霸一方,骄奢淫逸,公开对抗封建官吏,甚至有人企图谋反;②地方豪强、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乱;内容:①下诏诸侯王将封地分封给子弟,封地与势力缩小;②削藩。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学案(人教新课标)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学案(人教新课标)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习目标】1、汉武帝的大一统(∨)【知识梳理】一、文景之治1、原因:吸取的教训。

2、人物:汉文帝、汉景帝3、表现:重视“”,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历史上称文景时期的统治为“”。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1、政治:接受的建议,实行政策,削弱诸侯国势力。

2、思想:接受的建议,“”,把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

3、文化:大力推行教育,在长安举办,以为主要教材。

4、影响:汉武帝时期,西汉在、、、经济和军事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时期。

【自主检测】一、选择题1、汉初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2、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是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3、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

汉武帝的治国核心思想来源于()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4、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令分子弟以地,侯之!’”文中的“上”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下列事件与他有关的是()A.始称皇帝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昭君出塞D.创立科举制度5、我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所用教材分别是()A.国学、道家经典 B.府学、儒家四书五经C.太学、儒家四书五经 D.太学、法家著作6、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二、非选择题1、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请回答:(1)材料中的“秦皇”在巩固统治的的措施中,在政治方面,除自称皇帝总览大权外,他还建立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2)材料中的“汉武”为完善“大一统”在思想上采纳谁的什么建议?(3)“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12 大一统的汉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12  大一统的汉朝

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课标要求: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2、能力目标: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分析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认识这一局面是西汉王朝强盛的顶点,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评价汉武帝。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文景之治1、出现的原因有哪些?2、文景之治的意义怎样?(二)、汉武帝的大一统1、政治:削弱地方诸侯国的势力(1)原因:那时候,汉初分封的诸侯国________________。

(2)过程:汉武帝接受___的建议,下令_____________。

汉武帝还找借口________________。

(3)作用:诸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政权对抗,汉武帝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2、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制作并完成下面的表格,以便梳理知识,培养比较归纳能力。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了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汉武帝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3、汉武帝还在经济上、军事上也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4、意义:二、合作探究1.史书记载,汉朝初年,汉高祖刘邦上朝时找不到纯一色的四匹马,大臣上朝时只能乘牛车。

而在汉武帝时期,百姓都很富裕,国家粮仓装满粮食,国库钱币充足。

你能向同学们说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吗?2、回忆前一课中的秦始皇陵,对比汉文帝对修自己陵墓的要求,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再对比他们在位时的统治,谈谈你的看法,对你有什么启示?三、思维拓展比较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提示:从目的、方式、结果方面分析)四、知识整合五、快乐试兵演练1、西汉的大一统出现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2、确定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是在()A、战国时期B、秦朝C、西汉D、东汉3、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A、诸子百家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C、法家和墨家D、道家和兵家4.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它的主要教材是( )A.儒家经典B.道家经典C.法家著作D.墨家著作5、下列三幅西汉和东汉的关系图中,哪一幅是正确的?请说出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总第课时)
设计人:使用人: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

2.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
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
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学习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全面阅读教材,标准知识点,并完成下列问题:
1.阅读教材67—68页“文景之治”一目,思考
(1)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什么样的经济形势?这种局面是怎样造成的?(联系前面所学内容思考)
(2)面临这种形势,汉初几代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2.阅读68—69页“汉武帝的大一统”一目,思考:
(1)汉武帝是如何逐步削弱诸侯国势力的?达到怎样的效果?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出来的?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这一建议?你如何理解汉武帝的这一措施?(可在组内讨论)
3、阅读69—70页小字,了解东汉的统治。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
汉武帝为促进和巩固大一统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意义如何?
(三)拓展创新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统治,在当时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与秦始皇在思想方面的措施加以比较,有何异同?(组内讨论)
(四)系统总结
1
2
(五)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文景之治是指谁统治时期?()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文帝、景帝
D. 景帝
2、实行过分封制的朝代是①商②西周③秦朝④西汉()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②④
3、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是在谁统治时期?()
A. 汉文帝
B. 汉景帝
C. 汉武帝
D. 汉高祖
二、简答题
1、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有何表现?
2、汉武帝促进和巩固大一统局面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三、活动与探究
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搜集一下有关汉武帝的资料,在全班进行交流,并对其一生作出客观评价。

(六)当堂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