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赏析
《包法利夫人》:贫富差距的社会揭示
包法利夫人:贫富差距的社会揭示简介《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马尔奇尔·普鲁斯特的长篇小说,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之一。
小说以富有的、具有才华的阿诺尔·德·朗维尔勾起了自身与贫穷的、平凡的赛琳对比之间的对话。
它揭示了当时法国社会中巨大的贫富差距,以及影响因素如家庭背景、社会地位、教育水平等。
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正逐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的现代社会转型。
这一时期贵族和上层阶级享受着巨大的特权和财富,而工人阶级则面临着生活困境和剥削。
这种经济上的不平等也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
主要角色•阿诺尔·德·朗维尔:富有、具有才华但感情空虚的主角。
•赛琳:来自平凡家庭,贫穷但善良和温柔的女主角。
•奥黛特夫人:阿诺尔的母亲,代表着上层社会的贵族家庭。
•弗朗索瓦兹:赛琳的父亲,一个忠诚而敬业的服务员。
描写贫富差距1.家庭背景:小说中显示了阿诺尔与赛琳截然不同的家庭背景。
阿诺尔来自富有且具有权力和地位的家庭,享受着高雅的生活和教育。
赛琳则来自贫穷工人家庭,为了生计而努力工作。
2.社会地位:阿诺尔有机会进入法国上层社会,并与优秀、成功的人士交往,从容纳入精英圈子。
赛琳则被限制在较低级别的工作岗位上,没有机会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和机遇。
3.教育水平:阿诺尔接受了优质的教育和培训,获得了广泛知识和良好口才;而赛琳由于经济困难无法接受高等教育,只能依靠她自己的天赋和努力。
影响与启示1.社会不公:小说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的贫富不均现象,揭示了贫困阶层面临的艰难处境与挑战。
这引发了对于社会正义和改革的思考。
2.自身价值:无论贫穷或富有,并不决定一个人的价值。
赛琳通过善良、真诚和勤奋,显示出独特的价值,并获得别人的敬重和爱慕。
3.教育机会:阿诺尔受到优质教育的影响凸显了教育对于一个人成长、机会获取以及拓宽眼界等方面的重要性。
同时也呼吁社会应提供平等而优质的教育资源。
结论《包法利夫人》通过描绘阿诺尔和赛琳之间的差异,清晰地表达出当时法国社会中存在的贫富差距问题。
《包法利夫人》:权利与爱,生活的矛盾
《包法利夫人》:权利与爱,生活的矛盾《包法利夫人》是法国文学大师维克多·雨果的代表作,全书描写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两类人——贵族和平民阶级——在资本主义产生、工业革命蓬勃发展的历史背景下的生活境遇。
小说中,权利和爱情是主题之一,生活中矛盾的展现也是本书的一大特点。
权利和爱情是《包法利夫人》中非常重要的主题之一。
小说中贵族们对于权利的追求和热爱的确是一种悖论,他们常常关注的东西是地位和权力的增长,而忽视了自己的亲情、友情、爱情等等。
妓女芳汀和她的情人马里乔的故事,是小说中爱情与权利之间的完美表现。
马里乔是一个年轻的同情心极强的律师,他在芳汀家附近租了房子,但他在家中视而不见的丑闻使芳汀误认为他是一个贵族,随后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展开了。
尽管马里乔反对芳汀当妓女的生活方式,而且他本人原本想要结婚,但是最后他还是与芳汀结为夫妻。
这是一对真正的爱人,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相互扶持。
他们的爱情,因为背负了重重的阶级矛盾,因此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除了权利和爱情的主题外,小说中的生活矛盾也非常重要。
作为一个非常生动、具体的历史小说,它反映了人民生活中存在的矛盾。
在小说中,这些矛盾呈现得特别突出:即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严重的利益矛盾、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尖锐对立和人情冷暴力的观念等等。
而这些矛盾反映在人民的生活中时,更使人难以想象。
小说中反映了许多贵族的虚伪生活,如盛行的见风使舵,卑鄙的互相勾心斗角。
这些情节揭示了孤独、疏离、无助和混乱等方面的公正感,换言之,这些都是生命的悲剧。
在这样的矛盾中,从生活中赤裸裸的人情,到贵族的虚假生活方式,都显得格外可怕。
维克多·雨果在《包法利夫人》中成功地表达了权利与爱、生活矛盾等等的主题,这些主题成为他作品中的常见而重要的主题。
小说中有着真情实感的反映,让读者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了当时那个法国社会的人们的内心和命运。
通过这种方式,雨果深入人心的描述,以及对人性所产生的反思,都让这部作品成为了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浅谈《包法利夫人》
浅谈《包法利夫人》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的代表作。
这本书的艺术价值成就,表现在作者通过长期的深入、细致观察生活的结晶。
作者以简洁而细腻的文笔,通过一个富有激情的妇女爱玛的经历,她和大多数乡下女孩一样,聪明伶俐,天真纯朴。
鲁俄老爹为了培养女儿的贵族式的思想情感和言行举止,就把爱玛送进修道院进行教育,让她从小受到了浪漫主义传统小说的熏陶,这些东西与她出生的环境和她日后的家庭生活,格格不入。
正是社会提倡的修道院教育,腐蚀了爱玛幼稚弱的心灵,在她的灵魂深处种下了淫秽的种子,做了堕落的温床。
再现了19世纪中期法国的社会生活。
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残害人性,腐蚀人的灵魂,甚至吞噬人的罪恶本质,但当时的法国正在被黑云笼罩。
她最终在被骗与人的只求自身利益之中结束了她的一生。
从而体现出社会的另一面,也同时批判了当时的社会黑暗。
现实与理想总会有差别,当现实于理想中的情况不同时,我们不应该把这一切归结为命运的安排。
当我们遇到挫折或者意外时,或许这是上天给我们一次调整心态的机会。
当命运在现实社会中不妥协时,这就是现实的残酷。
不是想象的会和现实相同。
完全不尽然,因为包法利夫人就是一个现实与理想的化身。
包法利夫人是一个悲剧人物。
她追求浪漫的爱情,奢华的生活,却不知她所处的环境给不了她想要的。
当爱情建立在物质基础上时,就注定了它的悲剧结果,无论过程如何使人沉沦,结局都只有一个。
是谁使她走向了绝路?是人们的冷漠淡然使她求助无门,还是自己对命运的屈服?最终导致了爱玛的悲剧,或许可以说是当时的社会逼得她服毒自杀的!然而从包法利夫人身上也看到了每个人都会对理想抱有一种追求的态度,只是相对于我们来说对理想幻想的少了些,而包法利夫人对理想幻想多了些。
不是每个人都会追求理想也许相对我们而言这些都是虚幻的,并不真实。
包法利夫人所追求的太过,而反应出的就是对于自身的不满足。
包法利夫人(爱玛)从小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在修道院接受教育期间,爱玛迷上了看小说,尤其是那些有关男女情爱的书.书中男主人公不是伯爵就是子爵,这让她深深地着迷了.小说中的情节使她对爱情充满了童话般的幻想,以为结婚就可以实现她的愿望.在机缘巧合下,爱玛嫁给了医生夏尔,可是在婚后才发现一切远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在蜜月里,她体验不到快乐,在此后的相处中,她发现自己的丈夫是个胆小懦弱,迟钝无能的人.她心中的白马王子在哪生活在她看来变得不再绚丽多姿,只不过是日复一日的活着罢了. 也许小说就是小说太带有情节性。
《包法利夫人》赏析
《包法利夫人》赏析怀着期待的心情去读福拜楼的长篇小说,读完才发现这部轰动世界的西方情爱经典小说与我想象中的充满浪漫气息的法国的爱情小说南辕北辙。
大概这就是“大家”的出类拔萃的原因吧。
《包法利夫人》主要以包法利夫人的爱情纠葛为线索,通过包法利夫人与丈夫包法利的婚姻关系,与莱昂,罗多夫的奸情,成功地把包法利夫人刻画成淫荡,爱慕虚荣,不负责任的女人。
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复杂的结构,主要以包法利夫妇的生活圈为小说的舞台,就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现象。
包法利从一出场就是一个没主见,没能耐又不思进取的男人,他的一生都是活在他人的摆布下。
学医,并不是他自己决定的,或者他本来就有自己的理想。
由于他的堕落,他多花了五年的时间才通过医生成绩考试。
他娶了一个相貌丑陋,骨瘦如柴的四十五岁的寡妇做老婆,只因为她一年又一千二百法郎上的不错收入。
他以为一结婚,生活条件就会变好,家里的钱,就可以随便花费。
可没想到当家作主的依然是他老婆,他的一切言行举止都受老婆的限制。
可见包法利根本就没有正确的婚姻观念,他的婚姻完全是一宗金钱的交易。
做男人做到如此无自尊,简直是男人们的悲哀。
也正是他对婚姻没有正确的态度,导致艾玛的红杏出墙,这是后话。
艾洛伊丝死后,包法利娶了艾玛,过上了有爱情的生活。
但是这种爱情是畸形的。
艾玛的数不清的琐事都让他不断地感到幸福,他终于有了夫以妻贵的感觉。
但是,他只沉浸于他个人的幸福里,没有真正的了解过他的妻子是否也像他一样幸福。
他反应和感觉都很迟钝,甚至在艾玛为他吟诵情诗的时候也一如既往的无动于衷。
艾玛死后,他才发现原来他深爱的女人并不是他想象中那样圣洁美丽,她背着他先后与两个男人通奸!而他竟然什么都不知道!这就可以看出,包法利根本没有从心底去了解他的妻子。
到底她所要的幸福是什么?他的后知后觉,他的无动于衷,他的孤陋寡闻,他的不求上进都让艾玛感到孤独;他医学技术不过硬,却受他人怂恿,为伊利波特做矫正畸形足的手术,致使伊利波特失去了一条腿!这使艾玛觉得很丢脸,才会计划和她的情人罗多夫私奔。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的深度剖析《包法利夫人》是法国文学家福楼拜的杰作,一部描绘19世纪法国乡村社会现实主义小说。
作品以爱玛·包法利夫人的命运为主线,揭示了当时社会伦理、道德和现实的矛盾。
在阅读这部作品后,我不禁对爱玛的命运、所处时代背景以及其背后深层含义产生了诸多思考。
一、爱玛的悲剧命运爱玛是一个充满浪漫幻想的女子,渴望过上不平淡的生活。
然而,在她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中,她的梦想成为一种无法实现的奢望。
婚姻并未给她带来期望的爱情,反而使她陷入更为深刻的失望与痛苦。
在追求理想爱情的过程中,爱玛一步步走向堕落,直至走上绝路。
爱玛的悲剧命运不仅仅是她个人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她是一个矛盾体,一方面渴望浪漫与爱情,另一方面却无法摆脱现实的困扰。
她的命运反映了当时女性所面临的困境:既需要金钱,却又无法通过工作获得。
这种矛盾使爱玛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自己。
二、社会背景的影响《包法利夫人》的故事背景发生在19世纪的法国,一个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国度。
当时的法国,封建制度逐渐瓦解,资本主义逐步兴起。
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使得原有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受到冲击,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也在发生改变。
在这个特殊时期,爱玛的命运无疑受到了社会背景的巨大影响。
她的悲剧不仅仅源于个人的选择与困境,更是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使得金钱成为衡量价值的重要标准,爱玛的追求在这种背景下变得愈发困难。
而作品中福楼拜对现实主义的描绘,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时代人性的沦丧和社会的黑暗面。
三、现实主义文学的价值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被誉为现实主义文学的杰作,作品以真实、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当时法国乡村社会的画卷。
通过爱玛的命运,福楼拜向我们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的不公。
阅读这部作品,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更深刻地认识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价值。
它让我们反思人性、道德和社会问题,从而引导我们思考个体在时代背景下的命运和价值。
《包法利夫人》赏析
《包法利夫人》赏析《包法利夫人》赏析一、我心中的夏尔.包法利爱玛的不幸有家庭方面的原因,即夏尔不能给她那些她所向往的小说里的浪漫爱情,对于她的所思所想不能理解,作为丈夫,并不能让她从无边的痛苦中解脱。
但最主要的原因应该从她自己身上找寻。
她和夏尔结合也许是她不幸的开始,可是我们不能认为这仅仅是爱玛的不幸,应该看到这也是夏尔的不幸。
他的不幸就在于在一切都不知道甚至是蒙在鼓里的情况下,他最亲爱的的妻子一次又一次的背叛他。
他爱她超过所有人,却从不知道这个他一直精心呵护与爱抚的女人从来没有爱过自己。
并且在这样一个女人走投无路选择自杀后,他还付出了撕心裂肺的痛苦和眼泪,把自己搞得心力交瘁。
夏尔笨,他自己知道。
正是因为对自己有着充分的了解他才会兢兢业业,安于本分,谨守自己的这点小本事过自己平淡的日子。
他为永镇的那个仆人接骨,也是迫于爱玛的淫威,爱她,所以甘心为她冒一次险。
出了差错,基本身败名裂,也不能全怪他。
他是个小人物,没有那么大的抱负,但是他懂得满足,这是他最大的美德。
正因为他资质平平,没什么本事,所以能够娶到爱玛,他感到那是上天对他最大的恩赐。
尽管自己挣钱不多,可为着这得来不易的爱人,他努力工作,努力挣钱,使得这个家维持小康状态没有什么问题。
家,需要夫妻二人共同营建,用心经营。
可是爱玛在干什么?她把他的血汗钱用来助长自己的虚荣心,用来取悦其他男性,用来和别人偷情……这个家从内部开始全面的腐烂着,一个全力地付出,一个狠命地挥霍。
他们两个身处一室,却同床异梦。
夫妻间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此。
在小说临近结尾时他得到的是什么?是一座背叛者的孤坟,一个将要失去双亲的孤儿,一个七零八落的家和一颗破碎不堪的心!这是真正的家破人亡。
他有点发蒙了——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他兢兢业业的工作,没有一刻是闲着的。
为了这个家,尽管他不够聪明不够睿智,但老实巴交的他也依然在苦苦支撑着。
难道没有聪明的大脑,不懂浪漫的情思是他的罪过?如果真是这样,我倒认为,真正错的是老包法利夫妇的结合,他们根本就不应该让这个蠢笨的孩子降临在人世!夏尔没有错,然而没有错却要承受犯错者带来的伤痛,他才是不幸的。
《包法利夫人》爱情观解读5页word文档
《包法利夫人》爱情观解读第一,积极主动、偶然飘忽――融会之爱吉登斯在《亲密关系的变革》中所提及的融会之爱假设了在情感的予的平等,“发展到了每一方都准备向对方推心置腹公开关怀与需要的程度,甚至伴侣彼此之间都十分看重而易受到伤害”。
融会之爱的出现消解了“贞洁”与“荡妇”之间的界定,并且打破了传统爱情男尊女卑的地位,在一定的程度上展示了男性的脆弱。
融会之爱并没有局限在一夫一妻制之中,追求性的满足也是其主要的特征之一。
在世界文学史中,融会之爱最为典型的是法国作家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在文本中爱玛的爱情观是典型的融会之爱。
爱玛的爱情观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现代青年的爱情观。
第二,融汇之爱的特点1、不切实际、耽于幻想爱玛的父母把她送进修道院接受高雅教育,害的这位乡村少女整天的向往贵族的生活。
一场舞会更是打开了爱玛幻想的大门,伯爵的影子成为爱玛终身的追求。
“她常常思忖着是否将来会凑巧遇到另一个男人?他长相英俊、才华横溢、风度翩翩而有引人注目……”在爱玛的内心深处,她都一直在盼望着生活可以掀起一番波澜,于是她整日的寻找,虽然一无所获但是人把希望寄托在明天。
不切实际的幻想成为了爱玛每日的必修课,以至于最终成疾。
从爱玛的身上我看到了当今女明星、女大学生的而影子。
为了追求那不切实际的幻想,你们丢失了什么?2、金钱与名誉的追求“爱玛打量着他,无可奈何地耸了耸肩。
她怎么就没有嫁给一个更有出息的人?”但是平庸的人也有其价值,一个女人逼着自己在精神上做出牺牲,她就要从物质上进行填补。
“包法利夫人眼下正在努力的寻找比爱情坚实的支柱”即金钱与名誉。
平庸无能甚至是毫无生气的包法利先生也因为凭借名誉和社会地位提升的机会赢得了爱玛的一时芳心,但是现实似乎是有意与包法利先生过不去。
爱玛最终还是因为丈夫的失败而加快脚步的投入了别的男人的怀抱。
3、生活空虚、精神寂寞爱玛在莱昂离开之后精神一蹶不振,但是德败坏的乡村绅士鲁道夫的出现填补了她精神的空虚,可以说在第一次见面后爱玛就牢牢的落在了鲁道夫的手里。
包法利夫人段落赏析5篇
包法利夫人段落赏析5篇《包法利夫人》的作者福楼拜(1821-1880),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法国19世纪小说史上三位巨人之一。
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的代表作。
此书通过爱玛的曲折的爱情故事,揭露了19世纪中期法国的社会生活。
包法利夫人从小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在那期间,爱玛迷上了看小说,尤其是那些有关男女情爱的书.书中男主人公不是伯爵就是子爵,这让她深深地着迷了。
就因为这样,包法利夫人才会不满于医生夏尔的胆小懦弱,迟钝无能。
就因为这样,她才踏上了寻找理想中的爱情之路。
但当时的法国正在被黑云笼罩。
她最终在被骗与人的只求自身利益之中结束了她的一生。
包法利夫人是一个悲剧人物。
她追求浪漫的爱情,奢华的生活,却不知她所处的环境给不了她想要的。
当爱情建立在物质基础上时,就注定了它的悲剧结果,无论过程如何使人沉沦,结局都只有一个。
是谁使她走向了绝路?是人们的冷漠淡然使她求助无门,还是自己对命运的屈服?最终导致了爱玛的悲剧,或许可以说是当时的社会逼得她服毒自杀的!现实与理想总会有差别,当现实于理想中的情况不同时,我们不应该把这一切归结为命运的安排。
当我们遇到挫折或者意外时,或许这是上天给我们一次调整心态的机会。
在繁华和虚荣里,也许你会忘了自己的正面目。
但要知道自己拥有的,珍惜自己获得的,不要总陷入没有结果的幻想中,来虚度光阴。
《包法利夫人》是一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的杯具。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爱玛·包法利是一名小资产阶级的妇女。
结婚后痛恨丈夫查理·包法利医生的庸碌无能,渴望温柔,英俊而有才情的伴侣,追求浪漫和优雅的贵族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而不惜几次三番地与人通奸,甘愿堕落为他人情妇,痴心感情,而无暇后顾。
最终变得精神分裂,负债累累,服毒自杀的下场。
而男主人公查理是个迟钝迂腐,懦弱无能,却十分老实,勤快的人。
出生在一个破败潦倒的家庭,很迟才上学,被同学们讥笑蠢笨,然而十分勤奋,每课必上,笔记必作既不拔尖,也不垫底。
作品赏析《包法利夫人》
作品赏析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的代表作。
作者以简洁而细腻的文笔,通过一个富有激情的妇女爱玛的经历,再现了19世纪中期法国的社会生活。
《包法利夫人》的艺术形式使它成为近代小说的一个新转机。
从《包法利夫人》问世以后,小说家知道即使是小说,也要精雕细琢。
这不仅是一部模范小说,也是一篇模范散文。
但是,《包法利夫人》也为作者带来了麻烦。
许多人对号入座,批评福楼拜这部书“破坏社会道德和宗教”,他还被法院传了去:原来是有人告他“有伤风化”。
这时许多读者纷纷向福楼拜表示同情和支持,甚至连一向反对他的浪漫主义作家也为他辩护。
法庭上,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作家被宣告无罪——由此可见《包法利夫人》的影响。
福楼拜的出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而《包法利夫人》更被认为是“新艺术的法典”,一部“最完美的小说”,“在文坛产生了革命性的后果”。
波德莱尔、圣伯父、左拉等人纷纷给予这部作品极高的评价。
由于这部作品的问世,福楼拜在一夜之间成为足可与巴尔扎克、司汤达尔比肩的小说大师,举世公认的杰出的文体家。
福楼拜的巨大声誉在相当程度上是因为《包法利夫人》无懈可击的文体成就。
到了本世纪初,福楼拜的影响与日俱增,现代主义的小说家也把他奉为始祖与楷模,尤其是50年代后的法国“新小说”,对福楼拜更是推崇备至,他们认为正是福楼拜使小说获得了与诗歌并驾齐驱的地位。
新小说的重要代表阿兰·罗布-格里耶为了进行所谓的文学变革,将福楼拜看成叙事艺术上真正的导师和启蒙者,甚至把福楼拜视为巴尔扎克的对立面,对巴尔扎克似的“过时的”写作方式展开彻底地批判和清算。
那么,《包法利夫人》在文体和叙事上究竟取得怎样不同凡响的成就,对于小说的发展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也许会有同学提出这样的观点:既然小说都是虚构的,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早就达成了一种默契,也就是说,读者在阅读小说之前早就预先接受了小说的虚构性这样一个事实,那么作者如何讲述这个故事(是客观化还是主观化的叙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品能否打动读者,更何况,作者故意在作品中隐藏自己,并未完全放弃对读者的“引导”,只不过这种“引导”更为隐蔽、更为机巧。
从精神分析心理学评析《包法利夫人》
从精神分析心理学评析《包法利夫人》《包法利夫人》是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里程碑式的代表作。
小说描写的是一位小资产阶级妇女因为不满足平庸的生活而逐渐堕落的故事。
主人公爱玛为了追求浪漫和优雅的生活而自甘堕落与人通奸,最终因为负债累累无力偿债务而身败名裂,服毒自杀。
整个故事很简单,这也是生活中和文学作品中很常见到的事件,但通过作者的笔尖,读者们看到的不仅仅只是一个关于出轨的故事,而是整个社会整个时代的故事。
在这里,我从精神分析心理学评析这部作品。
一、主人公的“无意识”。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面。
其中,意识是表层的部分,它是人的心理状态的最高表现,仿佛是人的整个精神世界的主宰;前意识是暂时退出意识的部分,它在一段时间里可能不属于意识,但它还是有可能返回到意识领域中去;潜意识则是人类精神活动最深层和最原始的部分,在这个层面中充满着不容于社会的各种本能和欲望,它们时刻想冲出前意识和意识的层面表现出来。
在作品《包法利夫人》中,女主人公爱玛的行为就可以用无意识理论来解释,修道院的教育和农村单调平淡的生活使她觉得乏味,从修道院的老姑娘那儿借来的书使她向往贵族的生活,古老的城堡,长相英俊穿着得体的贵族,缠绵悱恻的诗句和美妙绝伦的爱情。
但现实中的她确未能拥有这一切,丈夫夏尔是一个平庸的医生,谈话呆板、衣着不讲究,所有的一切让她感到失望,于是那个顶着“光环”的罗多尔夫出现时,爱玛的“无意识”终于冲破“束缚”,她坚决地背弃了她的丈夫,不顾道德伦常。
弗洛伊德说过:“一个幸福的人从来不会幻想,幻想只发生在愿望得不到满足的人身上。
幻想的动力是未被满足的愿望。
”爱玛的无意识行为也正是其愿望得不到满足的结果,她对贵族生活的向往与平庸的现实生活对比,使她对现实中的一切都感到失望,于是她不断幻想,不断地追求,她的这种境遇在当时社会是非常普遍的,只是爱玛被幻想冲昏了头,走入了一条不归路。
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
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1. 引言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大仲马的经典作品之一,讲述了一个悲剧性的爱情故事。
本文将对主要角色之一的包法利夫人的形象展开分析,揭示她的性格特点、外貌形象、言行举止以及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2. 包法利夫人的性格特点包法利夫人的性格特点是这个故事的核心,她以她的美丽、勇气和无所畏惧的精神赢得了读者的心。
她是一个富有魅力和独立个性的女性,她追求自由、爱情和幸福。
首先,包法利夫人非常美丽。
她有着娇艳的外貌和魅惑的气质,在上流社会非常出众。
她的美丽使她成为了许多男人追求的对象,但她并非是个被动的美人,而是一个有自我意识和追求自由的女性。
其次,包法利夫人是一个勇敢坚强的女性。
她受到了丈夫的暴力对待,但她并没有沦为受害者,反而用她的勇气和坚强战胜了命运的不公。
她没有选择沉沦和自怜,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为自己争取幸福。
最后,包法利夫人有着无所畏惧的精神。
她敢于打破旧有的规则和束缚,追求自己的爱情。
她冒着被社会孤立和家庭反对的风险,与阿桑妮一起追求她们的幸福。
她坚信自己应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按照传统和社会期待去生活。
3. 包法利夫人的外貌形象包法利夫人的外貌形象是她性格特点的重要体现。
她拥有一头卷曲的金发,明亮而有神的蓝眼睛,精致的五官和完美的身材。
她的举止优雅、仪态万方,穿着典雅的时尚服饰,展现出她高贵的气质。
通过对外貌形象的描写,读者不仅可以想象出包法利夫人的美丽,还能感受到她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她的美貌使她成为了社交场合的焦点,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和追求。
她的外貌也是她吸引阿桑妮的原因之一,使两人的爱情故事得以展开。
4. 包法利夫人的言行举止包法利夫人的言行举止也是她形象塑造的重要一环。
她的言辞婉转动人,富有感染力。
她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强,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她的举止优雅,待人温和有礼,尊重他人的感受。
另一方面,包法利夫人的举止也展示了她的独立和坚定。
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
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包法利夫人》作为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的代表性作品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作品讲述了一个将自己人生全部意义与价值寄托在婚姻与爱情上,但婚姻不幸,又先后被两个情夫抛弃,不断欠债最终无路可退自杀身亡的悲剧女性一爱玛的一生。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欢迎阅读。
艾玛包法利的性格如果仅阅读小说梗概我们很容易先入为主地认为艾玛是个放荡、贪婪的坏妇人,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但深入故事本身的语言,福楼拜心中包法利夫人首先是个绝美的女子:天气乍暖,她在伞下微笑,听得见水珠点点滴滴落在了绷紧了的波纹绸伞上。
忧郁而又平静,温柔而又持重,使人觉得她有一种冷若冰霜的魅力。
药剂师说她资质不凡,即使县长夫人也不如她。
我看你美丽得像个爱神,卢昂要选你做市花了!从乡村美女,到小镇之花,到县长夫人比不上,再到市花,这是一路走来在社会一层层流动的艾玛的进化。
其次艾玛包法利表面上的虚荣、贪婪和对浪漫的渴望根本上来自她的思想,而她的思想一开始就塑形于她读的书:浪漫主义文学。
她读过《保尔和维吉尼》,梦见过小竹屋,黑人多曼戈,特别是那个好心的小哥哥,爬上比钟楼还高的大树,给你摘红果子,或者赤脚在沙滩上跑,给你带回一个鸟窝。
15岁的艾玛天天双手沾满旧书店的灰尘,后来读瓦尔特司各特,她迷上了历史事物,梦见中世纪时期的旅行箱、哨兵屋和行吟诗人。
她多么想生活在一座古老的小城堡,就像腰身细长的城堡主夫人。
她研究欧仁苏描写的室内装饰,她读巴尔扎克和乔治桑的小说,在幻想中寻找个人欲望的满足。
艾玛混淆了文学与生活,带了太多浪漫色彩的欲望,总是在物质与精神之间寻找平衡。
比如当她克制了对莱昂的情感后,买了个家具奖励自己,而且是奢侈的祈祷用的小跪凳。
总的来说,艾玛等同了文学和生活,以致欲望过多,过于渴望浪漫。
艾玛的性格和19世纪50、60年代的法国社会变动很贴切,它是一种兴奋:让人们的思想、欲望和失意动荡不安从前有君权、宗教、贵族政体,社会等级层次分明,一成不变。
包法利夫人人物分析
包法利夫人人物分析《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文学巨著,以其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情感的深刻洞察而著名。
作品中塑造了许多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和故事。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几个重要的人物形象,并探讨他们在故事中的角色和意义。
首先,不得不提及的是作品的主人公查尔斯·斯万。
查尔斯是一个平凡而无趣的人,他对周围的事物缺乏兴趣,生活毫无激情。
对他来说,包法利夫人就成了唯一令他感到兴奋的存在。
然而,他对包法利夫人的爱是一种盲目的崇拜,他不了解也不关心她的内心世界,只是把她当作自己的宠儿。
查尔斯的形象反映了上流社会中许多染深色玫瑰的法国贵族,他们虽然身份高贵,但在情感上却缺乏深度和真实性。
与查尔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包法利夫人。
她是一个美丽而充满魅力的女人,具有高尚而独立的思想。
包法利夫人拥有强大的独立性和自尊心,她拒绝了许多试图追求她的男人,最终选择了与查尔斯结婚。
然而,她的婚姻并没有带给她幸福,她渴望真爱和情感的满足,但却无法在婚姻中找到。
作为一个复杂而多面的人物,包法利夫人展现了女性在当时法国社会中的困境和束缚,她的形象代表了一种受压迫的存在。
另一个重要的人物是包法利夫人的朋友吉尔贝特。
吉尔贝特是一个聪明而善良的人,他对包法利夫人有着深厚的爱意。
他不但理解包法利夫人,也关心她的内心世界。
吉尔贝特对包法利夫人的爱是真挚而无私的,他愿意为她付出一切。
然而,吉尔贝特的爱最终没有得到包法利夫人的回应。
他在情感上经历了巨大的挫折和痛苦,但他从中学到了成长和坚强。
吉尔贝特的形象体现了纯真和高尚的爱情,同时也显露了对现实社会的不屈服。
除了上述主要人物,作品中还有许多其他丰满的次要人物,如包法利夫人的丈夫,他是一个富有而受尊敬的人,但对包法利夫人的不闻不问让人感到哀伤;还有一些社交名士和政治家,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影响着包法利夫人和她周围的人;还有包法利夫人的表妹艾尔贝蒂娜,她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女孩,虽然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很多伤害,但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包法利夫人》叙述语言特征探析
《包法利夫人》叙述语言特征探析《包法利夫人》是一部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的小说,作者斯图亚特·卡罗尔通过瑰丽的语言风格和精致的叙述手法,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着梦幻和想象的世界。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对小说中叙述语言的特征进行探析,来深入了解这个充满着魅力的世界。
首先,小说中的描写语言是极其细腻和精致的。
作者通过对环境、人物和情节的描写,将故事场景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例如,在小说中,作者对主人公艾玛·鲍歇的描写就是非常细致入微的:她的姿态、衣着、言行举止无不体现出她高贵的身份和精致的品味。
此外,作者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神秘而诗意的氛围,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着奇幻色彩的世界之中。
其次,小说中的语言还非常具有音乐性。
这主要体现在作者对句子结构和语调的处理上。
例如,在小说中,作者常常使用长句和复杂的句法结构,来营造出一种悠扬的节奏感。
同时,作者还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等,来增强句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些都使得小说的语言具有一种旋律感和韵律美。
最后,小说中的语言还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作者通过对某些事物的描写和赋予其特定的象征意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在小说中,艾玛的珠宝就被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它们不仅代表着她高贵的身份和优越的地位,更体现出她内心深处的追求和欲望。
这些象征意义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和深度,更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一种超越表面的情感共鸣。
综上所述,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的叙述语言特征非常丰富和独特,它通过细腻的描写、音乐性的语调和象征意义的表达,将故事世界生动而深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成为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经典。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赏析
《包法利夫人》读书笔记昆德拉有一句话,是站在一个宽广的角度上,评价了《包法利夫人》,大概是这样说的:“直到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的出现,小说的成就才赶上了诗歌的成就。
”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是19世纪中期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居斯达夫·福楼拜的代表作,它被后人誉为世界十大文学名著之一。
作品描写了女主人公艾玛一生的悲剧。
艾玛是法国外省一个富裕农民的女儿。
少年时深受宗教和浪漫主义文学的不良影响。
长大后,她与平庸老实的医生包法利结了婚。
她不满家庭生活。
幻想追求理想的爱情。
她涉足上流社会。
那种靡烂生活和庸俗卑劣的环境腐蚀了她的灵魂,对奢华生活的向往和肉体上的需要使她走上了堕落的道路,终因债务缠身,无力解脱而服毒自尽。
包法利夫人是一个悲剧的人物,她追求浪漫的爱情,奢华的生活,却不知道她所处的环境给不了她想要的那些飘渺的东西。
那些东西就像是浮在水面上的“月亮”,你如何也捞不到,就如同屋里看花般的虚假。
资本主义的本质,便是为了利益不惜一切代价。
当你认为爱情需要物质过多的装潢,便使爱情搭上了太多利益的勾当,只会让你看瞎了双眼,牺牲掉原有的平静生活。
于是,生活在一个“人吃人”社会里的艾玛不幸成为了一个迷失了自己的祭品,她的犹如鸿沟般的欲望最终将她吞噬消灭。
福楼拜曾说:“艾玛在那个时代必须得死。
”究其根本,艾玛的悲哀在于,她的身份,思想和环境的格格不入;艾玛的悲剧在于,来自修道院失败的教育,来自男权注意和平庸鄙俗的现实环境,而这些正是福楼拜所批判的。
艾玛处于浪漫主义之风死亡的年代,法国大革命引起的激情已然退灭,只留下一个光秃秃的平庸现实。
可以这样说:艾玛代表了浪漫主义之风,她的死亡象征着浪漫主义之风的终结。
而19世纪自然科学飞速发展,给了福楼拜灵感,他开始运用实证主义的手法,其作品无不带着浪漫和唯美的气息,但是,其主题却多是批判的是平庸鄙俗的现实社会。
另外,如果我们按照宿命论的说法,艾玛顶多算一个不认命的女子,她不满足现状,只可惜,智商与情商都不够高超。
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
包法利夫人悲剧的原因分析吴征(10级汉语言文学师范 1001410024)摘要:《包法利夫人》讲述了一个将自己人生全部意义与价值寄托在婚姻与爱情上,但婚姻不幸,又先后被两个情夫抛弃,不断欠债最终无路可退自杀身亡的悲剧女性一爱玛的一生。
艾玛的悲剧是其自身爱情价值观错误和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结果,是浪漫主义爱情在现实生活中破灭的结果。
关键词:艾玛爱情观价值观教会教育社会环境年轻时的艾玛是一个天真无邪,充分幻想的美丽少女,从小在教会学校学习,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
在教会学校学习期间痴迷于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小说,为小说中人物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沉迷不已。
她对未来的爱情生活充满幻想,渴望自己可以有一段浪漫温馨的爱情。
初始查理以后她以为自己对爱情的幻想马上就会实现,她嫁给了查理。
可是婚后的生活并不像艾玛想象的那样,她发现查理是一个思想平庸的人,对爱情没有什么浪漫的要求也不知道怎么给艾玛浪漫,尽管查理对艾玛是好的,也很爱她,可是这不是艾玛想要的爱情。
在强烈的思想斗争后她决定追求理想的爱情。
于是她背着丈夫在外面偷情,为了自己的物质欲她向商人接借高利贷。
她希望可以通过装饰自己来挽留爱情,可是她错了,情人们是势力的,他们和艾玛只是逢场作戏,可是痴情的艾玛却抛弃所有的一切来满足他们的爱欲,结局是残酷的,她的情人都抛弃了她,最后在情人的背叛,理想的破灭,社会现实的逼迫下她吞噬了毒药,用一种最为悲壮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艾玛的一生是悲惨的,在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中,她备受煎熬。
她的悲剧是浪漫主义爱情在现实生活中破灭的结果。
分析艾玛悲剧的原因应该从一下几个方面去分析:首先爱玛长期生活在幻想中,幻想总是那么美好,而现实常常不如人意,爱玛就是在幻想与现实的差距中找不到方向,毁灭在了自己极度的浪漫情怀中。
她对爱情观是一种不健康的价值观,她为了追求自己理想中的爱情完全不顾现实生活,她忘记了爱情存在的现实基础,就像鲁迅先生说的“人必生活着,爱才会有附丽”如果一个人脱离了现实生活,她绝对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下去。
包法利夫人
幻梦的深渊——《包法利夫人》赏析福楼拜是19世纪中期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法国19世纪小说史上三位巨人之一。
对自然主义和20世纪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按照李健吾先生的说法,司汤达体现着深刻,巴尔扎克彰显出伟大,而唯有福楼拜呈现了完美,透过作品精雕细刻的文辞,我们很容易感受到他对完美艺术风格的渴求。
所有的评论家把福楼拜说成“文学的基督”,屠格涅夫说:“在任何语言的作家身上,都没有这样精益求精。
”他的“为艺术而艺术”,给大家提供了无穷的可能性。
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一问世,就受到广泛的关注:一方面,法国正统文学认为它是一本不道德的书,有宣传堕落和淫秽之嫌;另一方面,它被视为现代现实主义写作的范本。
米兰,昆德拉认为,“直到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出现后,小说的成就才赶上诗歌的成就。
”《包法利夫人》因其呈现出的冷静的洞察力和细致的刻画,一直以来被西方学者尊为最能体现现实主义特质的作品。
《包法利夫人》是一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的悲剧。
这本书讲述的是最简单的故事,关于一个小镇里发生的婚外恋的故事,描写的是一位小资产阶级妇女因为不满足平庸的生活而逐渐堕落的过程。
书中的女主人公爱玛是一个漂亮年轻的女人,她出生在外省的一个还算富裕的农家,从小在修道院接受文化和艺术的熏陶。
在那期间,爱玛迷上了看小说,尤其是那些有关男女情爱的书,这让她深深地着迷了,小说中的情节使她对爱情充满了童话般的幻想,以为结婚就可以实现她的愿望。
包法利给爱玛父亲治疗腿伤的过程中,她认识了包法利,并成了他的续弦。
可是在婚后才发现一切远没有想象中的美好。
爱玛喜欢浪漫,向往贵妇生活,不甘与夏尔这样的庸人过一辈子,因而耐不住寂寞,分别与纨绔子弟罗道耳弗、实习生莱昂发生了婚外情,后均遭抛弃。
又因偷情过程中消费无度,致使债台高筑,最终被迫服毒自杀。
包法利夫人是一个悲剧性人物。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包法利夫人》书评爱情与梦想的破灭与重生
《包法利夫人》书评爱情与梦想的破灭与重生《包法利夫人》书评:爱情与梦想的破灭与重生《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福楼拜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描绘了女主人公爱玛的悲剧命运,展现了爱情与梦想在现实中的破灭与重生。
爱玛,一个充满幻想和浪漫情怀的女子,她渴望着激情四溢、充满诗意的爱情,憧憬着奢华高贵、与众不同的生活。
然而,命运却将她嫁给了平庸老实的乡村医生包法利。
包法利先生虽然善良、敬业,但他的木讷和无趣无法满足爱玛内心对爱情的渴望。
于是,爱玛在婚姻的围城中感到了深深的失落和压抑。
爱玛的第一次出轨对象是年轻的实习生莱昂。
莱昂的出现,让爱玛仿佛看到了爱情的曙光。
他们一起谈论文学、艺术,分享着彼此的梦想和心事。
然而,莱昂的懦弱和犹豫最终让这段感情无疾而终。
爱玛陷入了更深的痛苦和迷茫之中。
之后,爱玛又遇到了情场老手罗多尔夫。
罗多尔夫善于甜言蜜语,懂得如何迎合爱玛的浪漫幻想。
爱玛很快就陷入了他编织的爱情陷阱中,无法自拔。
她为了这段所谓的爱情,不惜倾家荡产,甚至债台高筑。
然而,当爱玛真正需要罗多尔夫的时候,他却无情地抛弃了她。
爱玛的爱情梦想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破灭,她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陷越深。
她的盲目和冲动,让她失去了理智,失去了自我。
她以为爱情可以拯救她枯燥乏味的生活,却没想到爱情最终将她推向了深渊。
爱玛的梦想不仅仅是爱情,还有对奢华生活的向往。
她渴望穿着华丽的衣裳,参加豪华的舞会,享受众人的瞩目和赞美。
为了满足这些欲望,她不断地赊账购物,陷入了无法偿还的债务之中。
她的虚荣心和不切实际的幻想,让她的生活变得一团糟。
然而,当爱玛最终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她的债务被追讨,家庭面临破产,她的身体和精神也都崩溃了。
在绝望中,爱玛选择了服毒自杀,结束了自己短暂而悲惨的一生。
爱玛的悲剧,不仅仅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在 19 世纪的法国,社会等级森严,女性地位低下,她们的命运往往被男性和社会所左右。
包法利夫人
被逼致死的包法利夫人遭到社会唾弃,而引诱她堕落的情人罗多尔和莱昂,却逍遥自在,甚至步步高升。
作品结尾的这一笔,更饱含了辛辣的讽刺和血泪的控诉。
福楼拜说:“任何写照都是讽刺,历史是控诉。
《包法利夫人》强烈的批判效果,不仅仅体现在对艾玛命运的描写上。
这部小说有个副标题,叫做《外省风俗》。
除了艾玛的生活经历外,它还给人们提供了什么样的外省风俗呢?给人以鲜明印象的,首先是一幅形形色色的外省资产者群丑图。
这里有满嘴“进步”、“科学”,实际上不学无术,却怀着政治野心,欺世盗名的药店老板奥默;有自誉为“医冶人类灵魂的医生”,实际上对人的感情一窍不通,浅薄可笑的本堂神甫布尼贤;有道貌岸然,彬彬有礼,却满肚子男盗女娟,与奸商暗中勾结,饱肥私囊的公证人尧曼;有惟利是图,奸诈狡猾,重利盘剥,置人于死地的奸商兼高利贷者勒乐;有灵魂肮脏,腐化堕落,随心所欲玩弄女性,纵情声色犬马的地主罗多夫;还有生活空虚,百无聊赖,整天摆弄旋床以消磨时光的税吏兼消防队长比内等等。
作者把整个乡镇的头面人物,得如此周全,几乎一个不漏,不能不说是一种着意安排。
《包法利夫人》强烈的批判特色还表现在对法国资本主义的“经济繁荣”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深刻的揭露。
小说中卷第八节“农业展览会”是极为精彩的一章。
作为外省风俗画.作品中以浓重的色彩.渲染的笔调.描写了一个“农业展览会”。
这是当局宣扬成就、刺激农业生产发展的一次盛会。
会场上张灯结彩,敲锣打鼓,鸣枪放炮,一派在永镇难得一见的节日景象。
就在这非凡的热闹气氛中.各种头面人物.上至省府参事.下至本地乡绅,粉墨登场。
其中,药店老板奥默.上窜下跳,出尽风头;教堂执事赖斯迪布都瓦,趁机向参加会议的农民出租教堂的椅子.大捞外块;省府参事在主席台上发表演说,大肆吹嘘全国农村的进步和政府对农民的关心,而罗多夫钻在二楼,甜言蜜语勾引包法利夫人,两个人一个慷慨激昂.一个窃窃私语.构成了绝妙的讽刺;小说的背景安排在1837年至1846年.这一时期.法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有较迅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农业生产也有了相应的进步.农业技术的改良尤为突出.正如小说所描写的.在种植、肥料、排灌等方面都有所改进。
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
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荷马钱斯·德·巴尔扎克创作的一部小说,被誉为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小说以主人公包法利夫人的形象为中心展开,通过描述她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点,展现了一个女性的命运和社会环境对个体命运的影响。
下面我将对包法利夫人的形象进行分析。
首先,包法利夫人被描绘为一个出身贫寒的女孩。
她的原名叫欧根妮·格朗佩丝,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家庭,从小就没有享受到优渥的生活条件。
这个出身背景塑造了她的坚毅和勇敢的性格,她不再满足于贫困生活,积极追求改变命运的机会。
其次,包法利夫人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了嫁入贵族的机会。
在偶然的机会下,她结识了被称为“背叛者” 的巴黎银行家根维尔先生,两人的结合给她提供了进入上流社会的通行证。
她通过学习和修炼,逐渐掌握了贵族的礼仪和行为准则,使自己在社交场合中游刃有余。
这种自我修炼的努力使得包法利夫人在社会上建立了崇高的地位,并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然而,包法利夫人内心却始终充满了空虚和不满足。
尽管她已经在社会上获得了地位和财富,但她内心深处一直渴望更多的东西。
她追求奢侈的生活方式,逐渐变得虚荣、傲慢和骄纵。
这种无尽的欲望和追求导致了她无法获得内心的真正满足和幸福。
最后,包法利夫人在伦理和道德观念上存在缺陷。
她与巴黎银行家根维尔先生之间的婚姻初始是建立在金钱和地位的基础上,而不是真正的爱情。
她在与根维尔先生结婚后,与许多男性有私通关系,甚至包括与贵族霍华德子爵的儿子进行婚外情。
这种道德败坏的行为为她带来了名声和财富的短暂快乐,但最终也导致了她的堕落和痛苦。
综上所述,包法利夫人是一个追求改变命运的女性形象,她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机遇走上了社会的巅峰。
然而,她内心的空虚和追求导致了她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
同时,她在伦理和道德观念上的缺陷也使她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通过描写包法利夫人的形象,作品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女性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命运和内心的挣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法利夫人》赏析一、我心中的夏尔.包法利爱玛的不幸有家庭方面的原因,即夏尔不能给她那些她所向往的小说里的浪漫爱情,对于她的所思所想不能理解,作为丈夫,并不能让她从无边的痛苦中解脱。
但最主要的原因应该从她自己身上找寻。
她和夏尔结合也许是她不幸的开始,可是我们不能认为这仅仅是爱玛的不幸,应该看到这也是夏尔的不幸。
他的不幸就在于在一切都不知道甚至是蒙在鼓里的情况下,他最亲爱的的妻子一次又一次的背叛他。
他爱她超过所有人,却从不知道这个他一直精心呵护与爱抚的女人从来没有爱过自己。
并且在这样一个女人走投无路选择自杀后,他还付出了撕心裂肺的痛苦和眼泪,把自己搞得心力交瘁。
夏尔笨,他自己知道。
正是因为对自己有着充分的了解他才会兢兢业业,安于本分,谨守自己的这点小本事过自己平淡的日子。
他为永镇的那个仆人接骨,也是迫于爱玛的淫威,爱她,所以甘心为她冒一次险。
出了差错,基本身败名裂,也不能全怪他。
他是个小人物,没有那么大的抱负,但是他懂得满足,这是他最大的美德。
正因为他资质平平,没什么本事,所以能够娶到爱玛,他感到那是上天对他最大的恩赐。
尽管自己挣钱不多,可为着这得来不易的爱人,他努力工作,努力挣钱,使得这个家维持小康状态没有什么问题。
家,需要夫妻二人共同营建,用心经营。
可是爱玛在干什么?她把他的血汗钱用来助长自己的虚荣心,用来取悦其他男性,用来和别人偷情……这个家从内部开始全面的腐烂着,一个全力地付出,一个狠命地挥霍。
他们两个身处一室,却同床异梦。
夫妻间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此。
在小说临近结尾时他得到的是什么?是一座背叛者的孤坟,一个将要失去双亲的孤儿,一个七零八落的家和一颗破碎不堪的心!这是真正的家破人亡。
他有点发蒙了——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他兢兢业业的工作,没有一刻是闲着的。
为了这个家,尽管他不够聪明不够睿智,但老实巴交的他也依然在苦苦支撑着。
难道没有聪明的大脑,不懂浪漫的情思是他的罪过?如果真是这样,我倒认为,真正错的是老包法利夫妇的结合,他们根本就不应该让这个蠢笨的孩子降临在人世!夏尔没有错,然而没有错却要承受犯错者带来的伤痛,他才是不幸的。
他最大的悲哀就是他竟然娶了和他迥然不同的爱玛!最后,见到“奸夫”罗道尔夫,他说“我不恨你”。
这句话很耐人寻味,罗道尔夫觉得可笑,我们觉得悲凉。
男人最恨的事莫过于自己的妻子给自己戴绿帽子,然而,他不恨了。
这是一个心力交瘁的男人陷入极度悲观和无助的境地时才会说的话。
爱玛已死,什么都已经不重要了,他的恨随着她的死烟消云散。
但那不是宽容,他是在恨自己。
恨自己不够优秀无法满足爱妻的需要。
所以他折磨自己,从身体和精神上全面的折磨。
我们知道,爱玛死后不久,夏尔也跟着去了,如果他果真那么宽容能够看开一切,那么等待他的就不会是黑暗的死亡。
我们不得不说,他是真的很笨。
笨得让人心疼。
二、爱玛之死爱玛最后不堪重负,选择服毒自杀,结束生命。
说实话,尽管在看小说之前,我就知道爱玛的结局,可是真看到这里时,那空洞的双眼,铁青的面庞,痉挛的身体还有那死亡后从嘴角里流出的黑色的粘稠物……真让人难以置信,躺在那里结束了痛苦的生命的人,竟是美丽的,爱玛。
我的心禁不住,强烈的震颤起来……一种抑制不住的情感在胸中哽噎着,不上不下,堵得难受。
这种压抑的情绪一直弥漫到小说结尾,甚至放下了小说,心里仍然是波涛汹涌,涟漪泛起……爱玛,多么浪漫的一个名字。
她美丽,大方,举手投足间流溢着无与伦比的风韵。
她拥有上流社会贵妇人的所有外在条件,可是有一点——她并不属于上流社会。
这是致命的!这个矛盾从一开始就纠缠着她,搅扰着她的灵魂,不得安宁。
越是看到自己的美貌和优秀,她便越是觉得自己不该过那种普通人平淡庸俗的生活。
修道院里的学习和生活中,她如痴如醉地读着许多浪漫派的爱情故事,而本身的浪漫情思与小说的感染使得爱玛更加渴望能够像主人公那样生活在浪漫的王国了。
美丽的爱情拨动着姑娘的心。
她想,或许结婚是个不错的选择,或许结婚能让自己感受到小说里的幸福。
眼前就有一个人,他叫夏尔.包法利,是个医生。
是他治好了自己父亲的腿,并且看来还不错……爱玛是在对婚姻幸福的强烈向往中稀里糊涂的嫁给夏尔的。
她追求幸福美好的爱情,这无可厚非。
可悲的是她慌不择食,在没有从幻想的朦胧中醒来时就草率地结了婚。
之后一切的不幸都从这里开始,因而她有再多的不幸自己也要负责任。
是她作茧自缚,将自己送进了生的陷阱又怪得了谁?她的眼睛里只看得到其他男人的蓝色的澄澈的眼睛,潇洒的俊朗的风姿。
和他们相比,夏尔自然相形见绌。
夏尔算什么——不过是越来越臃肿蠢笨,不解风情又扶不起来的丑陋的家伙。
她活在自己构建的狭隘的精神世界里,现实的阳光照不进她阴冷无助又封闭的心灵。
她也只能在冥思苦想百思不得其解的怨恨与悲叹中无望地结束自己的生命了。
她短暂的一生中,除了丈夫夏尔,还与两个男性有染。
她对爱情的追求到了一种癫狂的地步。
到后来,对罗道尔夫和莱昂来说,被她爱简直是一种痛苦,她的爱让人感觉像是戴上了枷锁……她是太渴望爱情了。
当然,我们痛恨罗道尔夫的淫荡成性和背信弃义,鄙视莱昂的薄情寡义,懦弱胆小。
这些最终导致她对生活的彻底失望,无疑是一剂催化剂,加速了她的死亡。
我们为爱玛惋惜,可怜她,同情她时运不济,遇到这样两个无情无义的男人。
但是根本原因还得从爱玛身上找。
看爱情小说无可厚非,但是决不能沉浸其中不能自拔,甚至幻想在生活中找到小说里的爱情模版。
可是我们的爱玛在干什么?从修道院的学习一直到婚后乃至死亡,她的生活中,从来都没有离开过这些书的滋养。
她没有生活在现实中,错误地给自己定位。
我不禁想到了被奉为中国古典小说最高成就的《红楼梦》中“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晴雯。
爱玛和她很像,始终追求与自己很遥远的生活。
正像捷克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的一部小说的名字——生活在别处。
她活在这世上,却并不明白生活的真谛。
没有永恒的浪漫,繁华易散,一切的光辉灿烂都会在生活的磨洗中归于平淡,所谓“平淡是真”,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爱玛执着于对奢华糜烂的追求,达不到目的而陷入无可挽回的绝望境地。
她是可悲的,但也令人同情。
毕竟这样一个完美无瑕的造物主的杰作,就这样香消玉殒了……三、谈谈罗道尔夫罗道尔夫是个不折不扣的淫荡无耻的采花大盗。
这是最初未读原作时的结论。
读完原作后,虽然并不能完全推翻上面的结论,但是觉得一开始自己未免有妄下结论之嫌。
罗道尔夫勾引了美丽的爱玛,并且伤害了一颗强烈渴望真爱的心。
当他们的爱情如火如荼的进行时,他尽情享受,可一旦爱玛提出私奔,他便觉得带着个拖油瓶的爱玛是个累赘。
决定不赴约的他,在给爱玛写信是甚至虚伪的用水作“眼泪”,真是让人深恶痛绝。
自此以后小说很长一段篇幅中没有他的影子。
但是从小说的细节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一直在躲着爱玛,这种躲藏是出于避嫌还是出于羞愧还不好说。
但是当爱玛在最后关头找到他时,他对她还是充满热情的,直到爱玛提出借钱,甚至直接表现出“卖淫”的意思时,他才对她有所冷淡,甚至是嫌恶。
玛格丽特的经典之作《飘》中,斯嘉丽在生活拮据不堪时也向正在狱中的瑞特借钱,她也把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说着虚情假意的话以期赢得瑞特的欢心,把钱借给她。
可是,她那双久经沧桑的粗糙的手出卖了她……斯嘉丽精心设计的骗局被瑞特识别出后,满怀热情的瑞特立即重新把自己伪装起来,摆出一副极度冷漠的样子,这与罗道尔夫的表现惊人的相似。
当然,瑞特对斯嘉丽的感情是深沉的,透入骨髓的,是罗道尔夫难以企及的。
罗道尔夫也许不像瑞特那样痴情,可是他和爱玛当初也是柔情缱绻,毕竟有过销魂的昨天……或许世界就是这样不公平,男人们花天酒地,寻欢作乐就天经地义,女人一旦丢掉了自己的贞节牌坊,就可以任人宰割。
并且这个世界上,听说过“妓女”,却没有人造出“妓男”这个词。
男人们自己不检讨也就罢了,还偏偏对不贞的女子怀有偏见。
真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罗道尔夫自己是个浪荡子,然而可笑的是,他却不能容忍爱玛的“卖淫”,不能排除也是受到固有观念的影响。
没有什么东西能比赤裸裸的金钱更能将火热的情欲浇灭。
他意识到:爱玛此次前来不过是为了钱,对他并不是还有旧情。
一提到钱,爱玛之前所说的一切甜言蜜语,表现的一切柔情蜜意,都被认为是矫揉造作和虚伪不堪的。
也许罗道尔夫对爱玛还有旧情还有歉疚,但是一提到钱,什么都没有了。
在他心里当年那个纯情的少妇早已不见了踪影,还有什么不忍的呢?!于是,不要说现在手头不富裕,就是富裕也不会给这样一个堕落的女人!其实爱玛如果一开始就吐露实情,向罗道尔夫求助,或许他还能借给她点钱。
当然,如果爱玛那样做了,她也就不用叫做爱玛了。
在我看来,罗道尔夫并不是一个完全没有人性的人,也不是一个爱财如命的吝啬鬼。
他虽然淫荡,但他却是是这部小说里活得最纯粹的人。
他英俊潇洒,有钱有势,放浪形骸,桀骜不驯。
女人对他来说完全是衣服,腻了就换掉。
他穿着高雅又俗不可耐。
小说中描写他曾经穿着时髦的靴子踩在马粪上。
这无疑是一个“雅俗共赏”的人了。
(这么说可能有些牵强,仅仅是我的一家之言。
)这样一个讲究与不讲究的结合体,更彰显了他不同于其他人的个性和不羁的特点。
与莱昂的懦弱胆小不同。
莱昂与之相比,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小家子气”。
所以在借钱的问题上,莱昂表现出了犹豫不决,胆小怕事的特点,而罗道尔夫反而显得很诚实,尽管爱玛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