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例分析 PPT
合集下载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疗和报告课件

乙肝诊断和报告规范
六、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要实行乙肝病例专病登记制度。
按照《甘肃省各级医疗机构乙型肝炎病例核实诊断与报告情况登 记表》,对医生报告的所有乙肝病例和院内自查发现的漏报病例进行 登记,查阅每个病例的临床和检验资料,与“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 准(WS299-2008)”逐条进行对照。
符合乙肝诊断标准及报告条件的,进行网络报告;不符合诊断标 准的,只登记,不报告。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图3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存在的主要问题
发病数 发病率(1/10万)
80000
300
70000
发病数
发病率(1/10万)
250
60000
200 50000
40000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乙肝诊断和报告规范
三、医疗机构检验科要对所有病例的检验结果进行登记。 ➢ 登记项目应包括:送检科室和医生、病人姓名、性别、年龄、
初步诊断、送检日期、检验方法、检验结果、检验日期、检验 医生等。 ➢ 检验科要建立化验结果返回送检科室或医生的反馈机制(包括 门诊和住院),方便医生对病人做出准确诊断。 ➢ 检验科医务人员不再进行传染病报告。
为了提高乙肝的诊断水平和报告质量,2012年5月省卫生厅下发 了《关于规范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与报告工作的通知》甘卫疾控发 〔2012〕160号,对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乙肝诊断和报告管理提出 了规范要求。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主要内容:
六、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要实行乙肝病例专病登记制度。
按照《甘肃省各级医疗机构乙型肝炎病例核实诊断与报告情况登 记表》,对医生报告的所有乙肝病例和院内自查发现的漏报病例进行 登记,查阅每个病例的临床和检验资料,与“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 准(WS299-2008)”逐条进行对照。
符合乙肝诊断标准及报告条件的,进行网络报告;不符合诊断标 准的,只登记,不报告。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图3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存在的主要问题
发病数 发病率(1/10万)
80000
300
70000
发病数
发病率(1/10万)
250
60000
200 50000
40000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乙肝诊断和报告规范
三、医疗机构检验科要对所有病例的检验结果进行登记。 ➢ 登记项目应包括:送检科室和医生、病人姓名、性别、年龄、
初步诊断、送检日期、检验方法、检验结果、检验日期、检验 医生等。 ➢ 检验科要建立化验结果返回送检科室或医生的反馈机制(包括 门诊和住院),方便医生对病人做出准确诊断。 ➢ 检验科医务人员不再进行传染病报告。
为了提高乙肝的诊断水平和报告质量,2012年5月省卫生厅下发 了《关于规范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与报告工作的通知》甘卫疾控发 〔2012〕160号,对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乙肝诊断和报告管理提出 了规范要求。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主要内容:
肝脏疾病病例讨论PPT课件

肝掌
皮肤表面出现蜘 蛛痣
皮肤出现大片的 瘀血、淤斑
腹部膨隆、静脉 高度扩张,腹水
实验室检查
血氨高
02
低,疑为脾功能 亢进引起贫血
转氨酶高
入院完善检查,血常规:Hb80这里输入图片 g/ml ,生化: 的说明性文本 血氨223μmol/L,肝功:ALT455mmol/L、 AST412mmol/L,乙肝两对半:HBsAg(+)、 HBeAg(+)、HBcAb(+),肿瘤标志物: AFP10300 mmol/L、CEA(-)。
思考讨论 Q4:请结合课本及查阅文献尝试从分子和基因的角度 解释该类疾病的进展机制?
●肝性脑病: (1)氨中毒:虽然 HE 发病机制复杂,但血氨升高是主要原因。正常情况下,主要由 肠道产 生的氨经门脉系统进入肝脏,形成尿素解毒。氨是一种引起 HE 的神经毒素,能 够 影响星形胶质细胞,诱导星形胶质细胞肿胀。氨神经毒性能够干扰线粒体功能和 氧 化应激,这主要与线粒体通透性改变( MPT)相关。研究表明氨干扰脑内能量新陈 代 这里可以添加 谢,途径包括 α- 酮戊二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 ;刺激 Na+-K+-ATP 酶产生 ATP 的 消耗 标题内容 ;损害丙酮酸和谷氨酸氧化 ;干扰苹果酸天冬氨酸穿透等。急性氨毒性还增加 超氧化 物的生成和降低抗氧化酶活性。氨诱导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 MPT 突出显示 星形胶质细 胞在氨毒性作用中的关键作用。 (2)星形细胞异常:星形胶质细胞是主要表达谷氨酰胺合成酶的细胞,在脑中解毒氨 主要依赖谷氨 酰胺的合成。 这里可以添加 (3)HBV 感染存在时,氨与HBV感染 是协同增效的。小胶质细胞构成脑的常驻巨噬细 标题内容 胞,有能力识别广泛的内稳态情况。 炎症反应激小胶质细胞后,该细胞释放出广泛的 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研究发 现肿瘤坏死因子或白介素 1 基因缺失可延缓 HE 发 病并减轻脑水肿。有 HE 的肝硬 化患者血清中炎症反应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无 HE 的 患者。
乙肝教学查房 ppt课件

1)维生素C注射液2g+门冬氨酸钾镁注射20ml、 静滴、1/日,改善肝细胞代谢。
20
PPT课
2)复方二氯酯酸二异丙胺80mg、静滴、1/日,保 肝、降酶治疗。
3)干扰素60ug皮下注射抗病毒治疗。
3.交代病情,嘱患者注意体息,清淡易消化饮食 ,保持乐观情绪。
21
PPT课
病史书写不妥之处 主要症状的特点描述不全
42
PPT课
流行特征
婴幼儿期感染多见:慢性化。 但随着乙肝疫苗的推广5岁以下儿童的HBsAg 阳性 率降至0.96% (我国HBsAg总阳性率为7.18%, 2006年流调数据)
以散发为主,有家庭聚集现象,暴发仅见于输血后肝炎 和血液透析中心。 无明显季节性 。
43
PPT课
三、发病机制
44
PPT课
16
PPT课
17
PPT课
3、药物性肝损害:有长期的或明确的肝 损害药物的使用史,停药后肝功能可能逐渐 恢复正常,肝穿、肝炎病毒标记物可帮助鉴 别。
18
PPT课
最后诊断
1、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轻度 2、右肾囊肿
19
PPT课
诊疗计划
1. 按传染病常规护理,二级护理,普食; 2. 给予抗病毒、保肝、降酶、改善肝细胞代谢等 综合治疗;
HBV→经皮肤黏膜→血流→肝脏(及其他器官)复 制→血流→免疫系统(T/B淋巴细胞) →细胞/体 液免疫→病毒清除 CD8+:识别肝细胞膜表达的HBcAg和MHC-Ⅰ→肝细胞 溶解 CD4+:识别B细胞膜表达的HBsAg、HBcAg和MHCⅡ→B细胞释放抗-HBs→清除病毒
45
PPT课
46
PPT课
57
20
PPT课
2)复方二氯酯酸二异丙胺80mg、静滴、1/日,保 肝、降酶治疗。
3)干扰素60ug皮下注射抗病毒治疗。
3.交代病情,嘱患者注意体息,清淡易消化饮食 ,保持乐观情绪。
21
PPT课
病史书写不妥之处 主要症状的特点描述不全
42
PPT课
流行特征
婴幼儿期感染多见:慢性化。 但随着乙肝疫苗的推广5岁以下儿童的HBsAg 阳性 率降至0.96% (我国HBsAg总阳性率为7.18%, 2006年流调数据)
以散发为主,有家庭聚集现象,暴发仅见于输血后肝炎 和血液透析中心。 无明显季节性 。
43
PPT课
三、发病机制
44
PPT课
16
PPT课
17
PPT课
3、药物性肝损害:有长期的或明确的肝 损害药物的使用史,停药后肝功能可能逐渐 恢复正常,肝穿、肝炎病毒标记物可帮助鉴 别。
18
PPT课
最后诊断
1、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轻度 2、右肾囊肿
19
PPT课
诊疗计划
1. 按传染病常规护理,二级护理,普食; 2. 给予抗病毒、保肝、降酶、改善肝细胞代谢等 综合治疗;
HBV→经皮肤黏膜→血流→肝脏(及其他器官)复 制→血流→免疫系统(T/B淋巴细胞) →细胞/体 液免疫→病毒清除 CD8+:识别肝细胞膜表达的HBcAg和MHC-Ⅰ→肝细胞 溶解 CD4+:识别B细胞膜表达的HBsAg、HBcAg和MHCⅡ→B细胞释放抗-HBs→清除病毒
45
PPT课
46
PPT课
57
乙肝五项结果分析PPT演示课件

感染时间 一般不超过半年
病程特点
病程顺利,无需特殊治疗, 一般不用抗病毒药
预后
预后良好 若有不良因素,5-10%成慢性
结果
6个月内sAg、eAg、DNA可转阴 并出现抗HBs,获得对乙肝的免 疫
急性乙肝转变而来。 乙肝携带者发病后转变而来 原发性慢性乙肝——新近感染病毒后 表现为慢性乙肝的过程 不大 多在正常值5倍左右 半年以上 反复,复杂,迁延不愈
19
标本收集:标本收集后应尽快分离出血清或 血浆以避免溶血。检测时应尽量使用新鲜的 标本。标本若不能及时送检,可在2℃-8℃冷 藏3天。长期保存需冷冻于-20℃,忌反复冻 融。
20
操作步骤:在进行测试前必须先完整阅读使用说明 书,使用前将试剂板和血样标本恢复至室温(20℃30℃)。
1.从原包装铝箔袋中取出试剂板,在小时内应尽快 地使用。
阴性(-):仅质控区(C)出现一条红色条带,在测试区 (T)内无红色条带出现。阴性结果表明:标本中检测不出 待测物质。
无效:质控区(C)未出现红色条带,表明不正确的操作过 程或试纸条已变质损坏。在任何情况下,应重新测试。如果 问题仍然存在,应立即停止使用此批号产品,并与当地供应 商联系。
注意:测试区(T)内的红色条带可显现出颜色深浅的现象。 但是,在规定的观察时间内,不论该色带颜色深浅,即使只 有非常弱的色带也应判为阳性结果。
肝功能 —— 衡量肝脏是否有肝细胞坏死或炎症存在的重要检查(转
氨酶价值最高),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HBV DNA —— 判断如何治疗的参考依据,也可评估传染性。
一般DNA越高,传染性越强(应同肝功能一起检查)
10
11
胶体金
胶体金(colloidal gold)也称金溶胶(goldsol),是金盐被 还原成原子金后形成的金颗粒悬液。
乙型肝炎疾病PPT演示课件

定期随访
定期进行肝功能、B超等检查,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
症。
肝癌筛查及早期发现
高危人群筛查
对乙型肝炎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包括肝功能、甲胎蛋白、B超 等检查。
早期症状识别
注意识别肝癌早期可能出现的症状,如肝区疼痛、消瘦、乏力等。
及时就医
一旦发现可疑症状或检查结果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 治疗。
治疗。
中药保肝降酶
选用具有保肝降酶作用的中药,改 善肝功能,减轻肝损伤。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 药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 质量。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肝硬化预防措施
抗病毒治疗
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抑制病毒 复制,减轻肝脏炎症,延缓肝硬
化进程。
戒酒
严格戒酒,避免酒精对肝脏的进 一步损害。
病情变化进行判断。
03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抗病毒治疗策略
01
02
03
选择合适药物
根据病毒载量、肝功能及 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高效 、低耐药的抗病毒药物进 行治疗。
早期治疗
一旦确诊乙型肝炎,应尽 早开始抗病毒治疗,以降 低病毒复制和肝损伤。
长期治疗
抗病毒治疗通常需要长期 进行,以保持病毒抑制和 肝功能稳定。
鉴别诊断相关疾病
其他病毒性肝炎
如甲型肝炎、丙型肝炎 等,需通过实验室检测 相应病毒标志物进行鉴
别。
药物性肝损伤
详细询问用药史,结合 肝功能检查结果和停药 后的病情变化进行判断
。
自身免疫性肝病
检测自身免疫性抗体, 如抗核抗体、抗平滑肌
抗体等,以资鉴别。
酒精性肝病
乙肝病例分析PPT课件

核衣壳成分,被HBsAg覆盖-血清中不易检出 可在感染的肝细胞表面表达 抗原性强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HBc
IgM提示HBV在肝内复制 IgG持续时间较长,只要感染过HBV,无论病毒是否被清除,此
抗体多为阳性。
乙肝病毒e抗原 HBeAg
游离于血清中 与病毒体的消长一致-HBV复制及血清具有强感染性的指标。
.
22
核苷酸类似物( NUC )
▪ 拉米夫定(lamivudine, LAM) ▪ 阿德福韦酯 (adefovir dipivoxil, ADV) ▪ 恩替卡韦(entecavir, ETV) ▪ 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 ▪ 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医源性传播
母婴传播
性传播
.
7
高危人群
▪ 母亲是HBV感染者的婴儿 ▪ 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员 ▪ 吸毒者 ▪ 监狱犯人 ▪ 性传播疾病病人 ▪ 血液透析病人 ▪ 医护人员
.
8
Contents
1
疾病概述
2
实验室检查
3
预防与治疗
.
9
生化检查
▪ ALT/AST ▪ 胆红素 ▪ 血清白蛋白 ▪ 凝血酶原时间
TDF)
.
23
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 核苷(酸)类似物罕见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肾功
能不全、肌炎、横纹肌溶解、乳酸酸中毒等。
▪ 对治疗中出现血肌酐、CK或乳酸脱氢酶明显升
高,并伴相应临床表现者如全身情况变差、明显 肌痛、肌无力等症的患者,应密切观察,一旦确 诊为尿毒症、肌炎、横纹肌溶解或乳酸酸中毒等 ,应及时停药或改用其它药物,并给予积极的相 应治疗干预。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HBc
IgM提示HBV在肝内复制 IgG持续时间较长,只要感染过HBV,无论病毒是否被清除,此
抗体多为阳性。
乙肝病毒e抗原 HBeAg
游离于血清中 与病毒体的消长一致-HBV复制及血清具有强感染性的指标。
.
22
核苷酸类似物( NUC )
▪ 拉米夫定(lamivudine, LAM) ▪ 阿德福韦酯 (adefovir dipivoxil, ADV) ▪ 恩替卡韦(entecavir, ETV) ▪ 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 ▪ 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医源性传播
母婴传播
性传播
.
7
高危人群
▪ 母亲是HBV感染者的婴儿 ▪ 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员 ▪ 吸毒者 ▪ 监狱犯人 ▪ 性传播疾病病人 ▪ 血液透析病人 ▪ 医护人员
.
8
Contents
1
疾病概述
2
实验室检查
3
预防与治疗
.
9
生化检查
▪ ALT/AST ▪ 胆红素 ▪ 血清白蛋白 ▪ 凝血酶原时间
TDF)
.
23
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 核苷(酸)类似物罕见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肾功
能不全、肌炎、横纹肌溶解、乳酸酸中毒等。
▪ 对治疗中出现血肌酐、CK或乳酸脱氢酶明显升
高,并伴相应临床表现者如全身情况变差、明显 肌痛、肌无力等症的患者,应密切观察,一旦确 诊为尿毒症、肌炎、横纹肌溶解或乳酸酸中毒等 ,应及时停药或改用其它药物,并给予积极的相 应治疗干预。
乙肝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20
基层医务工作者 如何做?
完整版ppt课件
21
♥ 正确定位自己。 ♥ 做好教育宣传。 ♥ 正确指导患者,负责任地就医引导。 ♥ 在现有条件下适当治疗。 做好预防。
完整版ppt课件
22
如何预防?
完整版ppt课件
23
乙型肝炎的预防
疫苗预防 阻断母婴传播 避免医源性传播
完整版ppt课件
感染恢复期,有免疫力,无传染 性 ①窗口期,抗-HBs即将出现; ②HBV感染已过 ①注射疫苗后;②遥远的过去有 过HBV感染
4
乙肝的常规检查
病毒学检查
❖ 表面抗原(HBsAg )及抗体(抗-HBs) ❖ e抗原(HBeAg)及抗体(抗-HBe) ❖ 核心抗原(HBcAg)及抗体(抗-HBc) ❖ 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103copy/ml)
● 若乙肝表面抗体(HbsAb)(+)定量< 10 ∕iu ∕ml → 24 小时内接种免疫高价球蛋白200u
● 若乙肝表面抗体(完整H版bppst课A件b)(+)定量> 10 ∕iu ∕ml 或 28 HbsAg(+) →不需要特殊处理
职业暴漏的预防
• (1)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 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 时进行手消毒。
完整版ppt课件
19
慢性乙型肝炎的管理指南
❖ 当应用口服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时,HBeAg阳性患者出现HBeAg血清学 转换后,分别检测HBV DNA 2次均为阴性,每次至少间隔 6个月,则可 终止治疗。HBeAg阴性患者的疗程尚不明确,但如果检测3次且每次间 隔6个月,均提示HBV DNA阴性,则可以考虑不继续治疗。
乙肝ppt课件

© 2004 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Ganem, Prince. N Engl J Med 2004
28
HBeAg阳性慢性乙肝的典型病毒学和 生物化学标志
• HBsAg 检测2次,间隔至少6个月
– HBsAg两次均阳性 – 没有出现抗-HBs 慢性HBV感染
• 持续或间歇升高的ALT
• 排除肝病的其他原因
• 肝组织中有中到重度炎症坏死,与CHB相当
Lok, McMahon. Hepatology 2004 (AASLD Guidelines)
30
患者何时存在进展性疾病的风险和需要治疗?
• 以下考虑治疗:
– – HBeAg阳性、HBV DNA >105 cp/mL和 ALT >2 x ULN HBeAg阴性、HBV DNA >105 cp/mL和 ALT >2 x ULN
• 以下考虑监测:
– – HBeAg阳性、 HBV DNA >105 cp/mL、ALT ≤2 x ULN HBeAg阴性、 HBV DNA >105 cp/mL、ALT ≤2 x ULN
• 以下不需治疗:
– HBeAg阴性、 HBV DNA <105 cp/mL、ALT ≤2 x ULN (如果 ALT >1–2 x ULN,排除肝病的其他原因)
传播模式
HBV与HIV一样是通过接触血液或体液传播的。然而
,HBV的传染性比HIV高50-100倍。
传播模式:
• 围产期的/垂直的
• 儿童-儿童传播 • 不安全的注射和输血/输液 • 性接触
9
传播方式的流行情况
乙肝的诊断ppt课件

26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
乙肝病毒(HBV)的蛋白质分子包裹着病毒脱 氧核糖核酸(HBV-DNA)形成了球形的病毒 颗粒。位于病毒外层的,就是常说的乙肝表面 抗原,而病毒的遗传物质HBV-DNA则与核心 抗原相结合,位于病毒颗粒内部。
在临床上,有这种完整病毒结构的颗粒才具有 感染性和复制能力。我们通常所说的乙肝病毒 就是指这种颗粒。
16
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续三
注意事项: HBsAg是乙肝早期诊断的指标,但不是
唯一指标,应该结合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 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17
2、乙肝表面抗体(抗-HBs )
抗-HBs是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产生的最主要 的保护抗体,一般在发病较早期出现。
抗-HBs的出现,表示有乙肝病毒感染或接种 过乙肝疫苗。
22
乙肝e抗体(抗-HBe )续
综上所述,乙肝e抗体阳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 通过乙肝病毒DNA(HBV-DNA)检测,可以分 为两大类:一类是病毒低复制,传染性低;另 一类是病毒复制伴有活动性肝病,HBV-治疗。
23
5、乙肝核心抗体(抗-HBc )
如果发病后6个月还不消失,一般认为容易演 变成乙肝病毒慢性携带者。
15
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续二
有相当一部分人感染了乙肝病毒后不会发病, 医学上称无症状HBsAg携带者。
如果这类人再感染甲,丙,丁,戊,庚型肝炎 病毒时,单凭HBsAg阳性与否来诊断乙肝,就 有可能造成误诊。
另有5%-10%的人感染乙肝病毒以后,在发病 早期就能清除HBsAg,在这种病人血清中, HBsAg检测是阴性的,而抗-HBc-IgM阳性, 如果单凭HBsAg阳性与否作出乙肝的诊断,就 有可能漏诊。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
乙肝病毒(HBV)的蛋白质分子包裹着病毒脱 氧核糖核酸(HBV-DNA)形成了球形的病毒 颗粒。位于病毒外层的,就是常说的乙肝表面 抗原,而病毒的遗传物质HBV-DNA则与核心 抗原相结合,位于病毒颗粒内部。
在临床上,有这种完整病毒结构的颗粒才具有 感染性和复制能力。我们通常所说的乙肝病毒 就是指这种颗粒。
16
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续三
注意事项: HBsAg是乙肝早期诊断的指标,但不是
唯一指标,应该结合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 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17
2、乙肝表面抗体(抗-HBs )
抗-HBs是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产生的最主要 的保护抗体,一般在发病较早期出现。
抗-HBs的出现,表示有乙肝病毒感染或接种 过乙肝疫苗。
22
乙肝e抗体(抗-HBe )续
综上所述,乙肝e抗体阳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 通过乙肝病毒DNA(HBV-DNA)检测,可以分 为两大类:一类是病毒低复制,传染性低;另 一类是病毒复制伴有活动性肝病,HBV-治疗。
23
5、乙肝核心抗体(抗-HBc )
如果发病后6个月还不消失,一般认为容易演 变成乙肝病毒慢性携带者。
15
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续二
有相当一部分人感染了乙肝病毒后不会发病, 医学上称无症状HBsAg携带者。
如果这类人再感染甲,丙,丁,戊,庚型肝炎 病毒时,单凭HBsAg阳性与否来诊断乙肝,就 有可能造成误诊。
另有5%-10%的人感染乙肝病毒以后,在发病 早期就能清除HBsAg,在这种病人血清中, HBsAg检测是阴性的,而抗-HBc-IgM阳性, 如果单凭HBsAg阳性与否作出乙肝的诊断,就 有可能漏诊。
乙型病毒性肝炎PPT课件

6
-
乙肝的真面目
乙肝病毒是触目惊心的国害。据2006年全
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至 少有8亿人感染过乙型肝炎,现患病人数约 为3000万,其中60%为慢性乙肝患者。每
年死于肝硬化和肝癌等乙型肝炎相关疾病者 达30余万例。更为严重的是,有40%携带
乙肝表面抗原的母亲,将通过母婴垂直传播, 使80%~90%的新生儿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 带者。
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未发现HBV能 经吸血昆虫 (蚊、臭虫等) 传播。
15
-
正确对待乙肝病毒
16
-
正确对待乙肝病毒
17
-
正确对待乙肝病毒
进行婚前检查及孕前检查
18
-
19
-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乙肝病人
活动性HBsAg携带者:
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1年内 连续随访3次以上,每次至少间隔3个月,AL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 织学检查显示:组织学活动指数(HAI)评分< 4或根据其他的半定量 计分系统判定病变轻微。
7
-
无处不在的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属于嗜 肝DNA病毒科,完整的乙肝病毒成 颗粒状,分为外壳和核心两部分。 乙肝病毒在体外是不能复制的,因 此厉害宿主的乙肝病毒如果不能重 新找到宿主就只能逐渐死亡。乙肝 病毒能活多久受到环境的影响,一 般在自然环境中能活几个到十几个 小时。
8
-
无处不在的乙肝病毒
5
-
乙肝目前的发展形式
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 据此推算,我国现有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 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 2014 年全国1~29岁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显示,1~4岁、5~14岁和15~29岁人群 HBsAg流行率分别为0.32%、0.94%和4.38%。
乙肝等传染病诊断报告ppt

接种效果
疫苗接种能够有效预防乙肝等传染 病的发生和传播。
行为预防
避免接触传染源
不与乙肝等传染病人共用个人 用品,如剃须刀、牙刷等。
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充足的睡眠、饮食均衡、 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有 助于增强免疫力,预防传染病
的发生。
避免不良行为
如避免卖淫嫖娼、吸毒等不良 行为,减少感染和传播乙肝等
消毒措施落实
定期对公共场所、家庭等 进行消毒,减少病毒的传 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食品卫生监管
加强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的 监管,保证食品的安全和 卫生。
05
乙肝等传染病治疗策略
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是乙肝等传染病的重要治疗方式,通过使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如拉 米夫定、恩曲他滨等,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扩散。
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降低病毒载量,使患者传染性降低,同时减轻肝脏炎症,阻 止病情进展。
乙肝等传染病诊断报告ppt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乙肝等传染病现状分析 • 乙肝等传染病诊断方法 • 乙肝等传染病预防措施 • 乙肝等传染病治疗策略 • 结论与建议
01
引言
报告目的和背景
介绍乙肝等传染病在全球和中国范围内的流行情况和危害。
阐述传染病诊断报告的目的和重要性,为后续防控和治疗提 供参考。
生化指标检测
检测血液中其他生化指标 ,如血糖、血脂、肾功能 等,以了解患者的全身情 况。
影像学检查方法
X光检查
对肺部感染患者进行X光 检查,以观察肺部病变情 况。
CT检查
进行高分辨率CT检查,以 更精确地观察病变部位和 范围。
MRI检查
对于不宜进行X光或CT检 查的患者,可采用MRI进 行检查。
疫苗接种能够有效预防乙肝等传染 病的发生和传播。
行为预防
避免接触传染源
不与乙肝等传染病人共用个人 用品,如剃须刀、牙刷等。
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充足的睡眠、饮食均衡、 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有 助于增强免疫力,预防传染病
的发生。
避免不良行为
如避免卖淫嫖娼、吸毒等不良 行为,减少感染和传播乙肝等
消毒措施落实
定期对公共场所、家庭等 进行消毒,减少病毒的传 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食品卫生监管
加强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的 监管,保证食品的安全和 卫生。
05
乙肝等传染病治疗策略
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是乙肝等传染病的重要治疗方式,通过使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如拉 米夫定、恩曲他滨等,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扩散。
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降低病毒载量,使患者传染性降低,同时减轻肝脏炎症,阻 止病情进展。
乙肝等传染病诊断报告ppt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乙肝等传染病现状分析 • 乙肝等传染病诊断方法 • 乙肝等传染病预防措施 • 乙肝等传染病治疗策略 • 结论与建议
01
引言
报告目的和背景
介绍乙肝等传染病在全球和中国范围内的流行情况和危害。
阐述传染病诊断报告的目的和重要性,为后续防控和治疗提 供参考。
生化指标检测
检测血液中其他生化指标 ,如血糖、血脂、肾功能 等,以了解患者的全身情 况。
影像学检查方法
X光检查
对肺部感染患者进行X光 检查,以观察肺部病变情 况。
CT检查
进行高分辨率CT检查,以 更精确地观察病变部位和 范围。
MRI检查
对于不宜进行X光或CT检 查的患者,可采用MRI进 行检查。
乙型肝炎病毒ppt课件

二、基因组结构和编码蛋白
HBV基因组结构,1979年
• 根据HBV全基因序列差异≥8%或S区基因序列差异≥4%,目 前HBV分为A-H八个基因型。各基因型又可分为不同亚型。 我国主要是B和C。
• IFN治疗HBV应答率:A>D,B>C,A、D>B、C基因型是 否影响核苷类似物的疗效尚未确定。
• 65℃10h、煮沸10min或高压蒸气均可灭活HBV。
如何治疗?
能治愈吗?
★ 目前极少能治愈! ★ 是可以治疗的! ★ 病毒DNA整合于宿主肝细
胞染色体
谁需要治疗?
不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有以下情况者均需治疗: ★ 肝功能异常。
★ 有明显的肝炎症状:乏力、厌食、黄疸、肝区隐痛不适 等。
★ HBV DNA>103copy/ml)
抗病毒:目前尚无一种能迅速、直接杀死清除乙肝病毒的 药物,最好的抗病毒药物疗效也仅能达到50%左右。目前 国际医学界公认的治疗慢性乙肝有确切疗效的抗病毒药物 主要有两大类: 干扰素:重组人α-1b干扰素、α- 2a、 α-2b干扰素等。 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
PCR反应过程
3’
5’
5’
3’
Primers
d.NTPs
Taq 酶
反应组分
变
性
3’ 5’
3’
Taq
5’
3’
退
火
5’
Taq
延
伸
3’
重
复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5’ 3’
5’ 3’
5’ 3’
3’
循环2 4个拷贝
5’ 3’ 5’ 3’
5’ 3’ 5’ 3’
妇产科乙肝病例分析 PPT课件

⑴妊娠晚期无明显诱因出现黄疸并进行性加重,绝大多数有胆酶分 离,总胆红素显著升高,而ALT、AST 轻中度升高; ⑵严重的低蛋白血症,通常低于25g /L; ⑶凝血因子减少致凝血功能障碍,包括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 白原明显减少,PLT 减少;
⑷黄疸发生2 周以内出现肝性脑病,性格改变,嗜睡,扑翼样震颤 ,进行性神志不清,甚至昏迷;
病历特点
妊足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皮肤 黄染。 入院前坐长途汽车后出现腹痛,剖宫产证实胎 盘早剥。 PT、APTT延长,Fbg与PLT下降不成正比, 胆酶分离,白蛋白极低,肾功能衰竭,D-二聚 体生高。 手术后出现肝性昏迷症状。 经多次肝素抗凝及补充凝血因子后, PT、 APTT,Fbg与PLT恢复正常缓慢。
PT
APTT
Fbg
Ⅷ
Ⅸ
AT-Ⅲ
诊治经过(术后第2、3天)
继续补充足够能量及维生素,维持水电 解质平衡,甘利欣、VitK1、白蛋白护肝 治疗,丹参改善循环,抗感染。 抗凝及补充凝血因子(分次):肝素针 ,新鲜冰冻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纤 维蛋白原,输血。 镇静、(安定、氟哌啶) 利尿
病情变化(术后第4-18天)
血常规、凝血因子的动态变化(第2、3天)
120 100 80 60 40 20 0 0h 4h 10h 16h 20h 25h 30h 40h 48h 正常 白细胞 血红蛋白 血小板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0h 4h 12 17 22 26 32 40 46 正 常 h h h h h H H
患者继续上述治疗,期间出现肺部感染,加强 抗感染治疗 入院后8天患者生命体征渐趋稳定,各项化验 指标趋正常,转入产科。 在产科期间出现多尿,24小时尿量达4800ml ,经对症治疗好转。 肝炎系列阴性,AST、ALT 正常,胆红素仍高 ,白蛋白仍极低:18.7(35-55)g/L。BUN、 Cr仍高
⑷黄疸发生2 周以内出现肝性脑病,性格改变,嗜睡,扑翼样震颤 ,进行性神志不清,甚至昏迷;
病历特点
妊足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皮肤 黄染。 入院前坐长途汽车后出现腹痛,剖宫产证实胎 盘早剥。 PT、APTT延长,Fbg与PLT下降不成正比, 胆酶分离,白蛋白极低,肾功能衰竭,D-二聚 体生高。 手术后出现肝性昏迷症状。 经多次肝素抗凝及补充凝血因子后, PT、 APTT,Fbg与PLT恢复正常缓慢。
PT
APTT
Fbg
Ⅷ
Ⅸ
AT-Ⅲ
诊治经过(术后第2、3天)
继续补充足够能量及维生素,维持水电 解质平衡,甘利欣、VitK1、白蛋白护肝 治疗,丹参改善循环,抗感染。 抗凝及补充凝血因子(分次):肝素针 ,新鲜冰冻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纤 维蛋白原,输血。 镇静、(安定、氟哌啶) 利尿
病情变化(术后第4-18天)
血常规、凝血因子的动态变化(第2、3天)
120 100 80 60 40 20 0 0h 4h 10h 16h 20h 25h 30h 40h 48h 正常 白细胞 血红蛋白 血小板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0h 4h 12 17 22 26 32 40 46 正 常 h h h h h H H
患者继续上述治疗,期间出现肺部感染,加强 抗感染治疗 入院后8天患者生命体征渐趋稳定,各项化验 指标趋正常,转入产科。 在产科期间出现多尿,24小时尿量达4800ml ,经对症治疗好转。 肝炎系列阴性,AST、ALT 正常,胆红素仍高 ,白蛋白仍极低:18.7(35-55)g/L。BUN、 Cr仍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乙肝的治疗原则
▪ 慢性乙肝的治疗措施应包括:
➢ 抗病毒治疗——减少病毒 ➢ 调节免疫功能——激发免疫功能,促使机体免疫细胞清除病毒。 ➢ 心理、对症治疗——保肝、降酶。
▪ 目前认为,形成肝炎慢性化主要是由于病毒持续感染,
且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因此,抗病毒治疗是慢 性乙肝治疗的关键。
治疗内容
乙型病毒性肝炎 Hepatitis B virus,HBV
2014.02.27
Contents
1
疾病概述
2
实验室检查
3
预防与治疗
流行病学
▪ WHO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
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 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
▪ 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
一般人群HBsAg(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即乙肝表面抗原) 携带率为7.18%,但5岁以下儿童的HBsAg仅为0.96%。 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 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
病原学
电子显微镜照片
• 外衣壳(脂质+糖蛋白) • 核衣壳(HBcAg+e抗原) • DNA+DNA聚合酶
措施
管理传染源严格筛选献血员,严格消毒防止血液传播
乙肝疫苗——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全程接种共3针,0、1、6个月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
12年
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紧急预防
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出生24h内尽早注射
急性乙肝的治疗原则
▪ 早发现,早治疗,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 充分休息,合理饮食,忌烟酒 ▪ 避免服用损害肝脏的药物 ▪ 避免病情发展成重症肝炎或慢性肝炎
药物治疗目标
▪ 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 ▪ 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 ▪ 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
发症的发生
谢谢!
抗体多为阳性。
乙肝病毒e抗原 HBeAg
游离于血清中 与病毒体的消长一致-HBV复制及血清具有强感染性的指标。
乙肝病毒e抗体 抗HBe
具有保护作用-预后良好的指标。
HBV血清学标志物常见组合
Contents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疾病概述
2
实验室检查
3
预防与治疗
防治原则
预防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和疫苗接种为重点的综合性
▪ 抗病毒 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NUC) ▪ 免疫调节 胸腺肽α-1、胸腺五肽或白细胞介素制剂 ▪ 抗炎、抗氧化 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多不饱和卵磷脂制剂
以及双环醇等
▪ 抗纤维化 中成药方剂 ▪ 对症治疗
抗病毒治疗—干扰素的区别
IFN-α禁忌证
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 流感样症状:发热、肌肉或关节酸痛等,主要出现在治
▪ 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是肝癌的特异性标志,但血清
甲胎蛋白阳性未必都是肝癌
HBV血清学检测
▪ HBcAg存在于肝细胞内,是体内存在乙型肝炎病
毒颗粒的直接标志,检查方法繁琐,一般不查。 临床上主要用血清学方法检测HBsAg、抗HBs、 HBeAg、抗HBe和抗HBc,俗称“两对半”。
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
9
Contents
1
疾病概述
2
实验室检查
3
预防与治疗
生化检查
▪ ALT/AST ▪ 胆红素 ▪ 血清白蛋白 ▪ 凝血酶原时间
甲胎蛋白由新生的幼稚肝细胞分 泌,胎儿的肝细胞没有发育(分 化)完全,分泌的甲胎蛋白量很 大,所以孕妇的甲胎蛋白会阳性。 肝癌是尚未分化的肝细胞,当然 能大量分泌甲胎蛋白。
▪ 影响甲状腺功能: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或甲状腺自身抗
体等相关指标(TSH、FT3、FT4、TgAb、TPOAb)及与甲状 腺疾病相关症状。
核苷酸类似物( NUC )
▪ 拉米夫定(lamivudine, LAM) ▪ 阿德福韦酯 (adefovir dipivoxil, ADV) ▪ 恩替卡韦(entecavir, ETV) ▪ 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 ▪ 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乙肝病毒结构模拟图
乙肝病毒本身并不损伤肝脏
①识别②修复③DNA转录④翻译⑤反转录-DNA⑥装配、出 胞
损伤肝脏本质-清除病毒的免疫反应
抗-HBs 抗-HBe 抗-HBc
免 疫 系 统
CD8+T细胞
各种传染途径的本质-血液传播
HBV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
医源性传播
母婴传播
性传播
高危人群
▪ 母亲是HBV感染者的婴儿 ▪ 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员 ▪ 吸毒者 ▪ 监狱犯人 ▪ 性传播疾病病人 ▪ 血液透析病人 ▪ 医护人员
TDF)
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 核苷(酸)类似物罕见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肾功
能不全、肌炎、横纹肌溶解、乳酸酸中毒等。
▪ 对治疗中出现血肌酐、CK或乳酸脱氢酶明显升
高,并伴相应临床表现者如全身情况变差、明显 肌痛、肌无力等症的患者,应密切观察,一旦确 诊为尿毒症、肌炎、横纹肌溶解或乳酸酸中毒等 ,应及时停药或改用其它药物,并给予积极的相 应治疗干预。
糖蛋白,具有抗原性,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
。
机体受HBV感染的标志。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抗HBs
人体有免疫力的标志。
“两对半”
HBcAg
核衣壳成分,被HBsAg覆盖-血清中不易检出 可在感染的肝细胞表面表达 抗原性强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HBc
IgM提示HBV在肝内复制 IgG持续时间较长,只要感染过HBV,无论病毒是否被清除,此
疗初期,持续时间较短,可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减轻甚 至消失。
▪ 一过性外周血常规变化:表现为外周血WBC(中性粒细胞)
和PLT减少现象,应对症处理或调整治疗剂量。并关注凝 血功能。
▪ 精神异常:对出现轻度抑郁患者,可适当对症处理;对
症状明显患者应与精神科医师共同诊治;对严重精神异 常患者应及时中断干扰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