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发展简史
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
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
戏曲是以音乐、歌唱、舞蹈、表演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下面将简要介绍中国戏曲的发展史。
中国戏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最早的形式是原始舞蹈和祭祀活动中的表演。
随着社会的发展,戏曲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专门的艺术形式。
早期的戏曲表演主要以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通过歌唱和舞蹈来表达情感和故事情节。
在汉朝时期,戏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当时的戏曲演员被称为“弦歌”,他们通过歌唱和舞蹈来表达情感和故事情节。
这一时期的戏曲表演形式多样,有杂剧、散曲、说唱等不同类型。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杂剧,它以嬉笑怒骂、滑稽幽默为特色,深受人们喜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戏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大众艺术。
在唐朝时期,戏曲成为了皇室贵族和民众娱乐的重要方式。
唐代的戏曲表演形式多样,有歌舞、杂剧、说唱等不同类型。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皮黄”,它以滑稽幽默的表演风格和鲜明的角色形象而闻名。
宋朝时期,戏曲进一步发展。
这一时期的戏曲表演形式多样,有歌舞、杂剧、说唱等不同类型。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越剧”,它以细腻优美的表演风格和感人至深的情感表达而闻名。
明清时期,戏曲达到了巅峰。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戏曲剧目和著名的表演艺术家。
明代的戏曲以京剧为代表,它以唱腔、表演和化妆等多种艺术手段来表达情感和故事情节。
清代的戏曲以豫剧为代表,它以豫剧为代表,它以豫剧为代表,它以豫剧为代表,它以豫剧为代表,它以豫剧为代表,它以豫剧为代表,它以豫剧为代表,它以豫剧为代表,它以豫剧为代表,它以豫剧为代表,它以豫剧为代表。
近现代以来,中国戏曲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创新。
20世纪初,西方音乐和舞蹈艺术进入中国,对中国戏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戏曲开始吸收西方音乐和舞蹈元素,并且加入了新的题材和内容。
同时,中国戏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观众减少、观众结构老龄化等问题逐渐显现。
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
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
中国戏曲是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之一,其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古代戏曲阶段(汉代至唐代):古代戏曲主要包括曲艺、杂剧和小歌舞等,形式简单,表现方式单一。
2. 唐代至明代戏曲阶段:唐代时期,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戏曲,如“西洋滑稽”、“花木兰”等,成为现代戏曲的雏形。
到了宋代,戏曲发展更加完善,形成了“四大剧种”——京剧、昆曲、豫剧和评剧等,其中以京剧最为受欢迎,成为中国戏曲的代表。
3. 清代戏曲阶段:清代戏曲发展较为稳定,形成了现代戏曲的基本形式。
同时,由于清朝政府对戏曲的扶持,使得戏曲得以大规模传播。
4. 民国至现代戏曲阶段:近代以来,戏曲的发展受到了新文化运动和影视文化的冲击,不过仍有一些剧种仍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如京剧、豫剧、河北梆子等。
总的来说,中国戏曲从古到今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影响,不断改良和完善,为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戏曲知识大全
中国戏曲知识大全中国戏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它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
它不仅作为表演艺术,而且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思想、习俗和道德观念。
本文将带您了解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剧种与剧目,以及各种技术和表演方式。
一、发展历程中国戏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祭祀仪式。
到了唐代,戏剧这一艺术形式逐渐成为宫廷文化并吸收了宫廷诗歌和音乐的元素,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戏曲的基础。
到了元朝、明朝和清朝,戏曲文化得到了大力发展,形成了北京、秦腔、豫剧、昆曲和评剧等地方戏的剧种。
二、剧种与剧目1. 京剧京剧是一种中国传统戏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粹。
它源自北京皇家宫廷戏曲,并融合了徽班、昆曲、秦腔、河南坠子等汉族戏的表演艺术。
京剧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方式,依照唱腔、角色、剧情和音乐等特征,又可分为四大类:青衣、花旦、生、净。
京剧的代表剧目有《红楼梦》、《长生殿》、《霸王别姬》等。
2. 昆曲昆曲是中国最古老和最著名的戏曲剧种之一。
它对于中国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昆曲以唱、念、做、打为表演方式,特别注重形体动作和腔调。
昆曲剧目以历史传说和文学作品为主要题材。
代表剧目有《牡丹亭》、《汉宫秋》、《西施牵牛》等。
3. 豫剧豫剧是中国豫剧的代表之一,其发源于河南省中部地区。
豫剧以唱、念、做、打为表演方式,它的特点是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创作。
豫剧的主要剧目是以农村生活为主题的题材剧,如《洛阳才子》、《红灯记》、《沙家浜》等。
4. 秦腔秦腔是安徽、河南、陕西三地的地方戏剧。
秦腔的表演技巧特点是强调唱腔、技艺、舞蹈和动作的运用。
秦腔的主要题材是历史、传说和小说。
典型的秦腔剧目有《汉宫秋》、《穆桂英挂帅》、《霸王别姬》、《空城计》等。
三、技术和表演方式1. 脸谱脸谱是戏曲的重要特色之一。
它反映了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性格,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戏曲角色。
脸谱的类型种类多样,如红脸、黑脸、青脸、白脸等。
中国戏曲发展历史
中国戏曲发展历史 中国戏曲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中国戏曲的发展历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中国戏曲的发展历史 萌芽时期 在原始社会,氏族聚居的村落产生原始歌舞,并随着氏族的逐渐壮大,歌舞也逐渐发展与提高。
如在许多古老的农村,还保持着源远流长的歌舞传统,如“傩戏”;同时,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适应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诞生。
正是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艺娴熟的民间艺人,并向着戏曲的方向一点点迈进。
繁荣时期 12世纪中期到13世纪初,逐渐产生了职业艺术和商业性的演出团体及反映市民生活和观点的元杂剧和金院本,如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以及《赵氏孤儿大报仇》等作品。
这个时期是戏曲舞台的繁荣时期。
延展时期 16世纪明朝中叶,江南兴起了昆腔,涌出了《十五贯》、《占花魁》等戏曲剧目。
这一时期受农民欢迎的戏是产生于安徽、江西的弋阳腔,昆腔受封建上层人士的欢迎。
鼎盛时期 明末清初的作品多是写人民群众心中的英雄,如穆桂英、陶三春、赵匡胤等。
这时的地方戏,主要有北方梆子和南方的皮黄。
京剧是在清代地方戏高度繁荣的基础上产生的。
在同治、光绪年间,出现了名列“同光十三绝”的第一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及不同流派的宗师,标志着京剧艺术的成熟与兴盛。
不久京剧向全国发展,特别是在上海、天津,京剧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剧种,将中国的戏曲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元代戏剧 元代的戏剧叫元杂剧。
元杂剧不仅是一种成熟的高级戏剧形态,还因其最富于时代特色,最具有艺术独创性,而被视为一代文学的主流。
元杂剧最初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流行于北方。
元灭南宋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剧种。
元代的剧坛,群星璀璨、名作如云。
元杂剧得以呈一代之盛,艺术发展和社会现实从两个方面提供了契机。
从艺术的自身发展来看,戏剧经过漫长的孕育和迟缓的流程,已经有了很厚实的积累,在内部结构和外在表现上都达到了成熟。
论述中国戏曲的发展史
论述中国戏曲的发展史中国戏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宗教仪式和歌舞表演。
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后,中国戏曲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形式。
以下是中国戏曲的发展史的几个主要阶段:1. 萌芽期:在唐代以前,中国的戏曲表演主要是以歌舞形式为主。
随着唐代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戏曲开始融合诗歌、音乐、舞蹈等元素,逐渐形成了以歌舞剧为主的戏曲形式。
2. 形成期:在唐宋时期,戏曲逐渐形成了以“杂剧”和“南戏”为代表的表演形式。
杂剧是一种综合了歌曲、舞蹈、戏剧等多种元素的表演艺术形式,而南戏则是以南方民间小戏为基础发展而来。
这两种表演形式在中国戏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为后来的戏曲发展奠定了基础。
3. 成熟期:元代是戏曲的成熟期。
元代的戏曲以杂剧为主,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剧作家和作品,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等。
这些作品题材广泛,情节曲折,语言优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思想。
4. 发展期:明清时期是戏曲的发展期。
这个时期的戏曲以南戏为主,同时又出现了许多地方戏曲剧种,如京剧、豫剧、黄梅戏等。
这些地方戏曲剧种的兴起,反映了中国戏曲的多样性和地域特点。
5. 现当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中国戏曲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
在20世纪初,京剧成为了中国戏曲的主流,出现了“四大名旦”、“四大须生”等著名的表演艺术家。
同时,话剧、电影等艺术形式的兴起也对戏曲产生了影响,使得戏曲逐渐走向了现代化。
总的来说,中国戏曲经历了萌芽、形成、成熟和发展等多个阶段,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地方戏曲剧种和表演形式。
在现当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中国戏曲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形成了新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色。
中国戏曲发展的历史
中国戏曲发展的历史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
戏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但真正发展为成熟艺术形式的是在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在中国戏曲发展的早期阶段,以弹词、鼓板为主要表演形式,主要流行于民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戏曲表演逐渐引入了面具和服饰,演员们通过面具的特殊设计来突显角色的特点和性格。
这一时期的戏曲以"曲艺"的形式广泛流传,并逐渐演变为各种不同类型的剧种,如评剧、越剧、河北梆子等。
唐朝(618年-907年)时,戏曲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
在宫廷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剧作家和演员,他们创作了许多经典的戏曲作品,如《长恨歌》、《窦娥冤》等,为戏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宋元时期(960年-1368年),戏曲开始向民间蔓延扩展,表演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出现了京剧、话剧、豫剧等新的剧种。
明清时期(1368年-1912年)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黄金时期。
这一时期的戏曲在剧本创作、演员表演技巧和舞台艺术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京剧在清代达到了巅峰,在剧本和表演上取得了很大的创新,并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
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中国戏曲也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
但在现代戏剧的传承与创新的推动下,戏曲得以焕发新的生机。
戏曲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也在剧本、演出、服装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和改革,以适应现代观众的需求。
总体来说,中国戏曲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从诞生初期的民间形式逐步演变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传承之一,也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情感表达的重要途径。
戏曲的传统魅力与现代创新的结合,使得这一艺术形式在当代依然保持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
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
它源于民间乐舞,经过多代艺人的传承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戏曲艺术。
以下将简要介绍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
中国戏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汉代。
当时的乐曲和舞蹈在民间广泛流传,演员们以各种故事和人物为题材创作剧目,形成了最早的戏曲形式。
这些早期戏曲以歌唱为主,通常用来祭祀神灵和娱乐民众。
随着时间的推移,戏曲的表演形式逐渐演变。
北朝时期,梨园形成了专业的演员团队,开始有了专门的剧目,人物角色也开始出现。
唐代是中国戏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唐代的戏曲演员普遍会表演歌舞、杂技和说唱,剧目也包括了历史戏和神话传说。
宋代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期。
当时的戏曲表演技巧日臻完善,经历了由平板舞台演变为帷幕舞台的改革,以及行当制度的完善。
经过宋代的发展,中国戏曲的基本形式基本上定型。
明清时期,戏曲进一步发展。
当时的戏曲剧目更加丰富多彩,剧本的内容对话趋向于自然,演员的表演技巧也更加纯熟。
此时期的经典剧目,例如《西皮》、《京剧》等,至今仍然为人们喜爱。
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现代娱乐方式的出现,中国戏曲遭遇了一些挑战。
不过,在中国戏曲的传承者的努力下,它依然被广大民众喜爱。
戏曲演员们不断进行创新,结合现代元素和技术,使戏曲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总的来说,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艺术的精髓。
它不仅是一种表演艺术形式,更是承载着中国历史、文化和思想的重要载体。
今天,中国戏曲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观众。
参考资料:1.张云帆,殷卫民编.中国文化大典·中国文化经典113:中国戏曲[C].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2.中国戏曲文化入口课程,戏曲的起源及初步发展。
中国传统戏曲的历史与发展
中国传统戏曲的历史与发展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学和哲学内涵。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戏曲的历史起源、发展演变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戏曲的起源与发展戏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原始宗教仪式和巫术表演。
最早的戏曲形式是由原始宗教中的祭祀舞蹈演变而来。
随着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戏曲逐渐融入了民间艺术,并且受到了宫廷文化的影响。
到了唐宋时期,戏曲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当时的宫廷中有专门的演员和编剧,他们演绎了许多富有武功和音乐元素的戏曲作品。
这些戏曲作品通过皇室赞助和皇家演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推广。
在宋代,浮世绘艺术中也开始出现了对戏曲剧情的描绘,进一步丰富了戏曲的艺术表现形式。
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戏曲发展的鼎盛时期。
明代时,四大传统剧种——京剧、豫剧、越剧和黄梅戏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
清代时,曲艺、评话以及河南坠子等其他地方戏曲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这个时期,戏曲剧目和表演技巧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并开始形成各地的地方剧种。
二、戏曲的主要流派和特点1. 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它汇集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京剧以其高亢激昂的唱腔、独特的表演技巧和丰富的剧目而闻名于世。
它的表演形式包括唱(说)、念、做、打、舞、揩(即化妆)、装、亲等八个基本功。
京剧被列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 豫剧:豫剧起源于河南地区,是中国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
豫剧以其豪放、豪迈的风格和快节奏的表演形式而深受观众喜爱。
它的剧情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演唱时以豫剧曲调为主。
3. 越剧:越剧起源于浙江地区,以其婉转、柔美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风格而闻名于世。
越剧多演绎女性形象,剧情多为爱情、家庭和社会生活的琐碎。
4. 黄梅戏:黄梅戏起源于湖北地区,它以其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江南民间音乐元素而独树一帜。
黄梅戏的唱腔柔美婉转,舞台表演热闹活泼,剧情多以家庭和爱情为主题。
三、戏曲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戏曲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
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戏曲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八个时期:萌芽时期,雏形时期,成熟时期,发展时期,繁荣时期,集成时期,转折时期,终结时期。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先秦至唐代戏曲理论的发展是与戏曲艺术本身的发展过程相表里的,先秦至唐代是古代戏曲的萌芽时期。
宋金时期在宋金时期,各种表演艺术经过发展融合后,形成了中国古代戏曲的雏形,即宋杂剧和金院本。
元代至明初元代是中国古代戏曲正式形成后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无论是南戏还是北曲杂剧,都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戏曲作家与作品。
萌芽时期先秦至唐代戏曲理论的发展是与戏曲艺术本身的发展过程相表里的,先秦至唐代是古代戏曲的萌芽时期。
在这一时期里,组成戏曲的各种艺术因素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又相互融合,逐步发展成为综合性的戏曲艺术。
同样,在这一时期里,艺术评论家们对各种戏曲艺术因素的记载与评论,便是古典戏曲理论的萌芽,对后世戏曲理论的形式具有一定的影响。
雏形时期宋金时期在宋金时期,各种表演艺术经过发展融合后,形成了中国古代戏曲的雏形,即宋杂剧和金院本。
伴随着杂剧和院本这一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艺术评论家们也对它们的渊源、形式原因、艺术特征及发展情况等加以了探讨与论述,这些论述,便构成了古典理论的雏形。
成熟时期元代至明初元代是中国古代戏曲正式形成后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无论是南戏还是北曲杂剧,都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戏曲作家与作品。
同时,在民间,戏曲演出活动十分活跃。
戏曲的正式形成与繁荣,也促进了戏曲理论奠定了基础。
发展时期明代嘉隆年间古代戏曲经过明初的沉寂后,到了明代嘉靖、隆庆年间,又趋于活跃,而这也使得元代开始成熟的戏曲理论有了新的发展,不仅戏曲论著的数量增多,而且理论成分大为增强,为戏曲的繁荣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繁荣时期明代万历年间明代万历年间是古代戏曲史上继元代杂剧繁荣以后的又一个黄金时期。
戏曲创作与戏曲演出的繁荣,也促进了戏曲理论的发展与繁荣。
戏曲的发展历程
戏曲的发展历程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戏剧形式的代表之一,源远流长。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戏曲经历了从古代民间艺术形式到成熟的艺术表达方式的转变,形成了多种戏曲剧种,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戏曲的发展可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原始部落舞蹈,当时的人们通过歌唱、舞蹈来表达生活、祭祀等,逐渐演变为口头传统,人们开始运用面具、服饰等来刻画不同角色。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增多,戏曲开始有了规模和剧本,逐渐形成了剧种。
在秦汉时期,戏曲逐渐向宫廷文化转变,皇帝和贵族开始在宫廷里组织演出,戏曲逐渐成为宫廷的正式娱乐项目,也吸收了宫廷音乐、舞蹈等元素,形成了更加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
在此期间,京剧、豫剧等剧种开始出现,并成为后来戏曲发展的主流。
明清时期,戏曲在流行的同时,也受到了文人士大夫的诟病,被认为是低俗的表演形式。
但同时,也有不少文人痴迷于戏曲的魅力,并开始撰写戏曲著作,推动了戏曲的发展和完善。
明清时期,戏曲的剧本创作、表演技巧、音乐演奏等方面都得到了大规模的改进和提升。
到了近代,戏曲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西方戏剧、电影等文化的传入,使中国传统戏曲逐渐失去了市场。
到了20世纪初,戏曲几乎成为了残影,濒临消亡的境地。
然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文化人的努力下,戏曲得到了保护和发扬。
新中国成立之后,戏曲开始恢复元气,各地纷纷组建了戏曲团体,推动了戏曲的发展和传承。
同时,国家也制定了保护戏曲的政策措施,保护和挖掘了大量的经典剧目,推动戏曲的创作和演出质量的提高。
在这个过程中,绍剧、粤剧、越剧等剧种也开始崭露头角,丰富了中国戏曲的多元性。
如今,戏曲既有传统的经典剧目继续演出,也有更具现代风格的新创作,无论是古今戏曲仍火热舞台,是演员们依然传承戏曲精髓的载体。
不仅在中国,戏曲也走出国门,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受到了许多外国观众的喜爱。
通过多年的发展,戏曲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戏剧史发展过程
中国戏剧史发展过程
中国戏剧的发展历程大致如下:
1. 先秦时期:《诗经》和《楚辞》中的“颂”和“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这是戏剧的萌芽期。
2. 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
在春秋战国到汉代,戏剧逐渐从祭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
3. 汉魏到中唐: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
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
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4. 中唐以后: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5. 宋金: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6. 元代:元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
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
7. 明清:戏曲到了明代,传奇发展起来了。
温州是它的发祥地。
例如高明的《琵琶记》就是一部由南戏向传奇过渡的作品。
到了清代,地方戏曲蓬勃兴起,京剧逐渐形成。
五大戏曲简介
五大戏曲简介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中国戏曲发展史及五大戏曲简介一、中国戏曲发展史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
至今发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其历程大致如下:从汉代开始出现具有表演成分的“角抵戏”,至唐朝出现了种类众多的戏曲表演形式,这一时期为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时期。
宋元南戏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
元代是中国戏曲史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产生的元杂剧,迎来了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
至明清,宋元南戏更加成熟与规范,出现了明清传奇,表演上则日趋成熟,多用昆曲演唱。
这是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
中国戏曲的转型期--清代地方戏的兴起自清代前期起,戏曲舞台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戏曲的民间化和通俗化。
先是昆曲、高腔折子戏的盛行,后是地方戏的兴起。
中国戏曲史上的大事--京剧形成继徽班进京之后,湖北汉调艺人也于道光年间(1828年前后)进京与徽班艺人同台献艺,他们同徽调艺人一样唱皮黄腔,只是更具湖北风格。
徽、汉皮黄在京城和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终于在1840年前后,形成一种独具北方特色的皮黄腔枣京剧。
新兴地方戏的产生──豫剧、越剧、评剧、黄梅戏等 20世纪初,一批新兴地方戏开始在各地戏曲舞台上出现,包括越剧、评剧、黄梅戏等。
它们均由民间小戏发展而来,具有极为浓郁的民间乡土气息,进入城市后,它们吸收京剧、梆子等老剧种的艺术营养,表演上得以成熟。
二、五大戏曲简介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
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之称。
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
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京剧的脸谱分为十类:红表示忠勇正直、义薄云天、精忠报国、有血性,如、、白白:表示奸诈狠毒、笑里藏刀、工于心计,如、黑:表示刚正、鲁莽、勇猛、粗中有细,如、、黄、蓝(青)、绿、紫、粉红(灰)、金和银。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作为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戏曲艺术自产生以来,就深受广大群众的热爱。
本文将分为四部分,分别为戏曲艺术的起源、发展、转型与创新以及现代戏曲的发展。
一、戏曲艺术的起源前人研究认为,我国古代戏曲艺术产生大约在唐朝。
唐朝时期,戏曲艺术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形态。
唐朝时期史上一个最著名的戏曲演员便是李白。
兴盛的戏曲艺术也给李白带来了灵感,他写下了《蜀道难》等传世佳作。
北宋时期,戏曲艺术进一步完善,并取得了日益广泛的认可。
北宋时期著名的戏曲《汉宫秋》即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二、戏曲艺术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戏曲艺术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形态及艺术风格的转换。
元朝时期,戏曲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元朝时期出现了《西厢记》、《长生殿》和《桃花扇》等经典之作,这些戏曲作品至今仍广泛演出。
明清时期,戏曲艺术又经历了另一次创新,不少经典戏曲故事便诞生在这一时期。
《西游记》、《红楼梦》等著名戏曲作品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同时,因地域的不同,戏曲艺术也产生了不同的分支,如京剧、越剧、粤剧等,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地域特色。
三、戏曲艺术的转型与创新二十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文艺复兴等历史事件给传统戏曲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传统戏曲艺术面临着新型的文化形态的冲击,对于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为适应现代社会文化的需要,戏曲艺术也进行了创新与改良。
京剧、豫剧等戏曲剧目也已经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珍品。
现代戏曲剧目中出现的《红楼梦》、《小团圆》等传统戏曲剧目作为现代中国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不言而喻。
四、现代戏曲的发展当今社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戏曲艺术面对许多新的挑战。
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也取得了新的发展。
近年来,以《京剧母亲》、《李双江》等现代京剧剧目为代表的现代戏曲作品也不断推出,同时,越剧、黄梅戏等地方戏曲剧目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戏曲是一种丰富多彩的表演艺术形式。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
在过去的两千多年中,中国传统戏曲经历了许多变迁,包括剧种的演变、表演技巧的改进、文化内涵的转变等等。
本文将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历程进行探讨。
一、中国传统戏曲的起源中国传统戏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在那个时代,民间存在许多形式各异的表演形式,其中包括歌舞、杂技、道教仪式等等。
这些表演形式与战争、祭祀和丰收等节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且其中有些表演形式中包含了戏剧元素。
比如《淮南子》中就有一些描写宫廷内斗的戏剧情节。
这些表演形式最终演变成了今天的戏曲艺术。
二、中国传统戏曲的剧种演变中国传统戏曲的剧种在演变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的变化。
从最早的陈、魏、卫和晋、赵、燕的演出,到汉代的杂剧,“二程”(指程珌,程颐)的“南戏”和“北曲”,到唐代的曲艺和梅花戏,宋代的越剧、南曲、弋阳腔、晋剧、秦腔,元代的京剧、越剧等,不同的剧种逐渐成形。
在不同的剧种之间,有着不同的表演方式、演唱方式和音乐伴奏。
其中,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成为了中国的国粹。
三、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技巧改进随着中国传统戏曲的不断发展,表演技巧也在不断地改进。
在唐代,演员们已经开始尝试用戏腔来演唱戏曲。
宋代的演员蒙学知,则是将戏腔发展为“谢安调”,并加入了口技艺术,使得演出更加生动活泼。
元代的李时中则在曲艺中添加了表演技巧,例如耍把式、弹唱、念白等,使得表演更加绚烂多彩。
四、中国传统戏曲的文化内涵转变中国传统戏曲的演出从一开始就有着明显的社会和政治元素。
例如在春秋战国时期,民间的表演艺术通常带有祭祀、崇拜、战争等道德或政治内容。
宋代的越剧,表现出了文化的转型和社会的变迁。
这种转型表现为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元素的转变,如出现了许多新的歌词,形式也变得更加生动、丰富。
新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也在不断涌现,使得越剧成为了一个更加完整、更加综合的戏剧体系。
戏曲的发展史
戏曲的发展史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中国,戏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
最早的戏曲形式是说唱和舞蹈结合的形式,主要用于祭祀活动和宴会娱乐。
随着时间的推移,戏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艺术表演形式。
在唐代,戏曲开始有了更加系统的剧本和表演形式。
唐代的杂剧、秧歌和弦子曲等形式对后来的戏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宋元时期,戏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元曲和南戏等不同流派。
明清时期,戏曲进一步繁荣发展。
明代的京剧、徽剧、曲剧等成为代表性的戏曲形式,清代的评剧、沪剧、粤剧等也逐渐兴起。
这些不同地区的戏曲形式在剧本创作、表演风格、音乐曲调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色。
20世纪初,戏曲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传统的戏曲形式遭遇了一定程度的衰落。
然而,在中国的戏曲界,一些人奋起抵抗,推动了戏曲的复兴和创新。
新民主主义时期,戏曲得到了官方的支持和发展,一些优秀的戏曲演员和作品涌现出来。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戏曲进一步发展壮大。
咏春剧、话剧、小剧场剧等新兴形式出现,并与传统戏曲相结合,推动了戏曲的多元发展。
同时,戏曲也走出国门,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欢迎。
总的来说,戏曲是中国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剧种和表演形式。
戏曲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中国戏曲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自古以来,戏曲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承载着人们对生活、情感和道德的思考。
以下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历程。
1. 早期形式早在汉朝时期,中国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戏曲表演形式。
这个时期的戏曲以“五音”为主要内容,主要包括音乐、歌唱、舞蹈等元素。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五声戏”,它使用五种不同音调的演唱方式,配合各种舞蹈动作和乐器演奏,给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享受。
2. 唐宋兴盛随着历代王朝的更迭,戏曲逐渐成为社会上的主要文化娱乐活动。
尤其是在唐宋时期,戏曲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
这个时期的戏曲包括了多种不同的剧种,如越剧、南戏、京剧等,每种剧种都有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色。
例如,京剧以其精湛的唱腔和华美的服装装饰闻名,成为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3. 明清兴起明清时期,戏曲进一步发展壮大,成为了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
在这个时期,戏曲的剧本逐渐增加,表演形式也更加多样化。
例如,评剧是明清时期产生的剧种,其特点是通过评述来表达剧情,并引入了更多的戏曲唱段和表演技巧。
此外,香港的粤剧和潮剧也在这个时期兴起,成为了华南地区的主要剧种。
4. 现代改革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戏曲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一方面,中国传统戏曲仍然保持着自己的传统特色,继续在大型舞台上演出。
另一方面,戏曲演员也开始尝试结合现代元素来创作和演绎戏曲作品,以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
总之,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早期形式、唐宋兴盛、明清兴起以及现代改革。
这一历程不仅见证了中国戏曲艺术的丰富多样和卓越成就,也反映了中国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变迁。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将继续在新的时代中传承和发展,为世界带来更多精彩的表演。
中国戏曲发展历程
中国戏曲发展历程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下面将简要介绍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
起源和初期发展中国戏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仪式和民间娱乐活动。
最早的戏曲形式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这些形式主要是通过舞蹈、音乐和歌唱来表现故事情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戏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唐宋元时期的繁荣在唐宋元时期,戏曲经历了繁荣期。
这一时期的戏曲包括了多种类型,如京剧、豫剧、越剧等。
这些剧种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剧本创作方式。
同时,戏曲在宫廷和民间都受到广泛的欢迎,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明清时期的改革与发展明清时期,戏曲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
在这一时期,戏曲表演形式更加多样化,舞台和布景设计也更加精细。
同时,戏曲剧本的创作也得到了重视,许多经典剧本被创作出来,并成为后人学习和演绎的对象。
近现代的挑战与传承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多元化,戏曲面临着一些挑战。
然而,戏曲仍然保持着一定的传承和发展。
在中国的各个地方,仍有许多戏曲团体和专业演员致力于传承和推广戏曲艺术。
与此同时,一些现代剧目也在戏曲舞台上演,为戏曲注入新的活力。
当前的发展和展望当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支持戏曲事业。
同时,戏曲也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戏曲艺术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继续发展,为人们带去更多的艺术享受和文化体验。
以上是对中国戏曲发展历程的简要介绍,戏曲作为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壮大,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古代戏曲发展史
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过程。
以下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史的主要阶段:1. 战国时期至汉代(约前5世纪至3世纪):-在战国时期,戏剧元素首次在杂剧中出现,演员表演和歌唱结合。
随着社会的变迁,这些表演形式逐渐发展演化。
到了汉代,雜劇成为当时的主要表演形式。
2.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此时期见证了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进一步丰富。
南北朝时期,杂剧逐渐演变成了雜劇、崑劇、音樂劇等不同的戏曲形式。
南朝刘宋时期,雜劇中的南戏开始崭露头角。
3. 唐代(618-907年):-在唐代,宫廷中兴起了一种被称为“大曲”的新戏曲形式,表演风格更加庄重高雅。
此外,唐代还出现了一些专门的戏曲表演场所,如盛行于长安的“乐坊”。
4. 宋代(960-1279年):-宋代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发展了文戏和武戏的结合,形成了早期的元曲。
元曲是中国戏曲的雏形,融合了戏曲表演、音乐、舞蹈等多种元素。
5. 元代(1271-1368年):-在元代,元曲达到了一个高峰,丰富的剧目涌现,形成了杂剧、元杂剧等多种戏曲形式。
元曲在表演和艺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6. 明代(1368-1644年):-明代戏曲进一步繁荣,京剧的雏形逐渐形成。
文官武将的表演风格相辅相成,形成了杂剧、武戏和文戏的综合性表演。
7. 清代(1644-1912年):-在清代,戏曲形式进一步丰富,地方剧种逐渐兴起,如川剧、豫剧、粤剧等。
这个时期也见证了京剧的崛起,它汇聚了多个剧种的元素,成为中国戏曲的代表性形式之一。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多元的历程,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剧种和表演风格,为后来的中国戏曲文化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中国历史戏曲年表
中国历史戏曲年表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丰富多彩的历史和人文内涵。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历史戏曲经历了多次变革和演进,演绎出了许多经典的作品和传统的剧种。
本文将为大家呈现一个中国历史戏曲年表,通过对每个时期的概括和戏曲发展的重要事件进行回顾,带领读者领略中国戏曲的千年魅力。
1. 西汉时期(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西汉时期是中国历史戏曲的起源时期。
这个时期戏曲主要表现为各类宫廷舞蹈和宴会娱乐活动的形式,以音乐和舞蹈为主。
2. 唐代(公元618年-907年)唐代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重要时期。
唐代出现了各种表演形式,如西方戏、河洛戏、夜场戏等,其中以曲艺和杂剧为代表。
著名的戏曲文艺家白居易在唐代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戏曲作品。
3. 北宋时期(960年-1127年)北宋时期是戏曲传统的确立时期。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传统剧种,如京剧、越剧、粤剧等。
京剧是中国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它继承了唐宋时期的音乐、舞蹈和表演特色,成为后世戏曲发展的重要基础。
4. 元代(1271年-1368年)元代是中国戏曲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元代时,戏曲艺术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蒙古、波斯、阿拉伯等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元曲风格。
元曲以快板为主要表演形式,内容丰富多样,深受观众喜爱。
5. 明代(1368年-1644年)明代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明代,戏曲剧目的数量不断增加,戏曲家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
明代时期还兴起了徽剧、评剧和黄梅戏等剧种,丰富了戏曲艺术的表现形式。
6. 清代(1644年-1912年)清代是中国戏曲发展的末期时期。
在清代,戏曲艺术面临了一些挑战和困境,但依然有许多优秀的剧目问世。
清代时期京剧成为主导剧种,逐渐形成了现代京剧的基本形态。
7. 当代(1912年至今)中国戏曲在现代继续发展并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上世纪以来,中国戏曲艺术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创新,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戏曲表演艺术家和创作家。
中国戏曲发展简史
6、中国戏曲的转型期 ——清代地方戏的兴起
自清代前期起,戏曲舞台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戏曲的民间化和通俗化。
这是京剧编演现代戏的 一次成果展示。
15、戏剧梅花奖设立
为表彰戏剧优秀演员而设立的奖项,由中国戏 剧家协会主办。
1983年设立,每年评选一次。是新中国成立 以来最具影响的全国性戏剧演员评奖活动。
16、中国京剧节
1995年11月在天津举行了第一届中国京剧节,设 立金、银、铜三类奖项,推出一批优秀京剧剧目。 其中获奖的剧目有《曹操与杨修》、《狸猫换太 子》、《岳云》、《西施归越》等。
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 合的“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演成份,如《拔
头》、《代面》、《踏摇娘》等。
唐代,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 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民间的歌舞戏进
入宫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民间又出现了“俗讲”和 ——起源于原始歌舞。
3、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
——元杂剧
元代,是中国戏曲史的一种重要时期,它以其 元曲闻名于世,而元曲中影响最大的是北杂剧 (亦称元杂剧)。北杂剧之文学,以质朴自然 胜,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 (致远)等杂剧作家,使北杂剧成为一代之文 学。北杂剧的表演则显示出戏曲在形成之初的 朴实和浓郁的民间气息。
这个时期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40年代末。
10、京剧的第二个鼎盛期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
10、京剧的第二个鼎盛期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戏曲欣赏
中国戏曲发展简史
2015 -9
1、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 ——起源于原始歌舞。
先秦”乐舞”。(表现采集、狩猎、农耕、战争生活) 秦汉”散乐”。民间出现了具有表演成份的“角抵戏”
, 泛指所有的乐舞、技艺、魔术等,有的来自民间,有的传自域外。 以《蚩尤戏》、《东海黄公》为著。
2、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
——宋元南戏
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表现形式,它形成于 南北宋之交的浙江温州(古称永嘉)一带的民 间。 南戏,是在宋杂剧的基础上,融和南方民间小 曲、说唱等艺术因素形成的。以体制庞大、曲 词通俗质朴为其特点,粗具戏曲的基本艺术特 征。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
3、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
——元杂剧
元代,是中国戏曲史的一种重要时期,它以其 元曲闻名于世,而元曲中影响最大的是北杂剧 (亦称元杂剧)。北杂剧之文学,以质朴自然 胜,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 (致远)等杂剧作家,使北杂剧成为一代之文 学。北杂剧的表演则显示出戏曲在形成之初的 朴实和浓郁的民间气息。
4、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 ——明清传奇
12、新兴地方戏的产生
——越剧、评剧、黄梅戏等
20世纪初,一批新兴 地方戏开始在各地戏 曲舞台上出现,包括 越剧、评剧、黄梅戏 等。 它们均由民间小戏发 展而来,具有极为浓 郁的民间乡土气息, 进入城市后,它们吸 收京剧、梆子等老剧 种的艺术营养,表演 上得以成熟。
13、1951年,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
——京剧形成
继四大徽班进京之后,湖北汉调艺人也于道光年 间(1828年前后)进京与徽班艺人同台献艺,他 们同徽调艺人一样唱皮黄腔,只是更具湖北风格。 徽、汉皮黄在京城和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终 于在1840年前后,形成一种独具北方特色的皮黄 腔京剧。
9、京剧的第一个鼎盛期
——同治、光绪年间
6、中国戏曲的转型期 ——清代地方戏的兴起
自清代前期起,戏曲舞台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戏曲的民间化和通俗化。 先是昆曲、高腔折子戏的盛行,后是地方戏的 兴起。从此,戏曲舞台不再是传奇戏的天下, 昆曲与高腔有了来自民间的竞争者。 戏曲的表演场所也由厅堂亭榭变为了茶肆歌台。
7、徽班进京
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 合的“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演成份,如《拔
头》、《代面》、《踏摇娘》等。
唐代,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 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民间的歌舞戏进
入宫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民间又出现了“俗讲”和“变文” 等通俗说唱形式。
1、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 ——起源于原始歌舞。
京剧形成后不久,即迎 来了它的第一个繁盛期, 时间在清同治、光绪年 间。 当时出现了一批优秀的 京剧演员并在此时引起 了宫廷官方的喜爱。宫 内优厚的物质条件促进 了它艺术上的成熟。
10、京剧的第二个鼎盛期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
Hale Waihona Puke 20世纪初的新思潮极大地促进了京剧艺术的发展,京 剧又迎来了它的第二个繁盛期。 这一时期京剧的繁荣主要表现在优秀京剧演员的层出 不穷上。而且,这个时期也是京剧流派产生最多的时 期,旦行的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 荀(慧生);生行的余(叔岩)派、马(连良)派、 麒(麟童)派;净行的金(少山)派、郝(寿辰)派、 侯(喜瑞)派、丑行的萧(长华)派等。每个流派的 创始者拥有一批数量可观的剧目,所以这个时期也是 京剧文学的繁荣期。 这个时期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40年代末。
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 1790年,为庆祝乾隆的八 十寿辰,三庆班进京献艺, 带来了与昆曲截然不同的 一种地方曲调——徽调, 给京城观众以耳目一新之 感。 之后又有四喜、启秀、霓 翠、和春、春台等戏班相 继进京。 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 得了京城观众的欢迎,从 此在京城扎下了根。
8、中国戏曲史上的大事
毛泽东为之题词"百花 齐放 推陈出新",以后 便成为戏曲发展的指 导性方针。即要求戏 曲艺术既要在继承传 统的基础上积极创新, 又要求各个剧种在自 由竞赛中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14、京剧现代戏汇演举行
1964年,北京举行京剧 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 共推出35个剧目。 其中著名的有《红灯 记》、《芦荡火种》、 《奇袭白虎团》、《智 取威虎山》、《黛诺》、 《六号门》、《红嫂》 等。 这是京剧编演现代戏的 一次成果展示。
10、京剧的第二个鼎盛期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
10、京剧的第二个鼎盛期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
10、京剧的第二个鼎盛期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
10、京剧的第二个鼎盛期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
10、京剧的第二个鼎盛期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
11、京剧的第三个鼎盛期
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出现很多市 民娱乐场所——“瓦舍”和“勾栏” ” (在宋朝
的一些大城市,有固定的娱乐场所,人们称之为瓦舍。在瓦舍中,有用 图文装饰的栏杆围成的供表演的场地,称为勾栏。
);民间歌
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 杂剧”。 金代,在宋杂剧基础上,北方出现了“金院本”, 南方出现了“南戏”。 元代,北方形成“北杂剧”(又叫元杂剧),南 方南戏进一步发展成熟,戏曲形成。
——20世纪50年代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国处处呈 现出万象更新之貌。京剧也因此迎来它艺术上 的春天。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到1959年前后,它的艺 术生命又到了第三个顶峰。 这个时期的繁荣是以演员阵容的强大,梯队的 完整为标志的。《白蛇传》、《将相和》、 《穆桂英挂帅》、《野猪林》等优秀剧目的出 台,也将京剧文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高峰。
传奇,源于宋元南戏,是其成熟化与规范化的 结果。 明中叶以后,传奇代替杂剧成为戏曲舞台上的 主角。 其剧本文学曲词典雅,体制庞大,名篇佳作不 胜枚举,表演上则日趋成熟,多用昆曲演唱。
5、明代四大声腔
所谓明代四大声腔是对中国明代南曲系统的浙 江海盐腔、浙江余姚腔、江西弋阳腔和江苏昆 山腔的合称。 明代戏曲,在音乐上出现明显的地方化趋势, 主要表现为地方声腔的崛起。对后世戏曲影响 最大的是后两种,即弋阳腔和昆山腔,前者发 展为全国影响广泛的高腔系统;后者发展成典 雅细腻的昆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