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负迁移作用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负迁移现象研究定稿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负迁移现象研究定稿二语习得中语言迁移现象探究摘要:语言迁移现象指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已掌握的语言知识或技能对目标语言知识或技能所产生的自动的潜意识的影响。
目前国内学者大多强调母语对外语学习中的负迁移而忽视了母语的正迁移。
本文试图在语言迁移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力求从语音,词汇,句法以及文化方面描述外语学习中母语和目标语间存在的多层次的正、负迁移,并建设性地提出在外语教学中要更多的关注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共性,从而促进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迁移。
关键词:语言迁移;普遍语法理论;刺激反应论;对比分析论;语言标记理论;二语习得一、前言多年来,语言迁移一直是二语习得及外语教学领域的热点问题。
从心理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角度来看,语言迁移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语言现象,也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因此不同时期不同研究领域的语言学家给出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Odlin将其定义为母语对目标语影响和母语向目标语的借用,也就是目标语和其它任何已习得的(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Schachter则从认知心理学和生成语法角度,把语言迁移看做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制约,即学习者先前所获得的知识都有可能对之后的二语习得产生某种制约,这种制约既是迁移。
Faerch和Kasper则重视语言迁移的心理层面,他们认为语言迁移是一种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中介语的被激活而最终掌握目的语。
尽管语言迁移的研究是跨语言间的相互影响,但多数研究还是母语对外语学习或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因此语言迁移常被语言学界解释为“母语迁移”。
母语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正迁移即为母语和目标语之间有利于目标语言学习的迁移;反之,由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某种形式和规则上的差异而形成的“干扰”被称为负迁移。
任何学习外语的人都易于把母语中的表达运用到目标语学习中来,因此母语负迁移的现象在外语教学中极为常见。
二、语言迁移的理论依据语言迁移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以Chomsky的普遍语法理论、行为主义刺激反应论、对比分析假说理论以及近期的语言标记性理论为依据,先后经历了早期的行为主义母语习惯迁移论、中期的心灵主义最低影响度立场论以及近期的认知学迁移制约论。
试论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送给高考生的励志文案送给高考生的励志文案(精选300句)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越来越多人钟情于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文案,文案用以宣泄自己的情绪,调节心情。
那么什么样的文案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送给高考生的励志文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送给高考生的励志文案11、十年磨剑三日锋,数载人生在其中。
2、拧成一股绳,搏尽一份力,狠下一条心,共圆一个梦。
3、我品尝着拼搏的快乐,拼搏精彩着我的生活。
4、好好使用我们的大脑,相信奇迹就会来临。
5、努力一定成功,放弃注定失败!6、快乐要懂得分享,才能加倍地快乐。
7、高三高考高目标,苦学善学上好学。
8、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9、如果你有理想,那么高考无疑是你理想道路上需要迈出的一步。
10、总想赢者必输,不怕输者必赢。
11、根儿向纵深处延伸一寸,小树被狂风推倒的危险就减弱了一分。
12、让结局不留遗憾,让过程更加完美。
13、相信自己,没有问题。
14、只要有信心,人永远不会挫败。
15、人的潜能是一座无法估量的丰富的矿藏,只等着我们去挖掘。
16、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17、所有的人都是凡人,但所有的人都不甘于平庸。
我们一定要相信自己,只要艰苦努力,奋发进取,在绝望中也能寻找到希望,平凡的人生终将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18、备战高考的路上,难免艰辛,但是,你不是一个人在长战斗。
19、天助自助者。
我们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20、善于发问的人,知识丰富。
21、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要收获得好,必须耕耘得好。
22、奋力拼搏,誓考重点;争分夺秒,再创辉煌。
23、因为你努力了,即使失败,也是美好的!24、时不我待,争分夺秒备战高考。
25、恐惧自己受苦的人,已经因为自己的恐惧在受苦。
26、丢掉手机,冰封恋情,放下懒惰,收起矫情,“闭关”奋斗从此时!27、漫漫长路,你愿一人独撑,忍受着孤独与寂寞,承受着体力与精神的压迫,只任汗水溶于泪水,可脚步却从不停歇。
二语习得中正负迁移其对策论文
二语习得中的正负迁移及其对策【摘要】语言迁移( language transfer)是二语习得过程中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对于第二语言习得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分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 negative transfer)。
汉语和英语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种语系,因而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篇章组织、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
因此,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大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汉语所产生的负迁移远远大于正迁移,从而阻碍了英语的学习。
【关键词】英语学习母语正负迁移对策一、母语正迁移现象的分类及表现语言的普遍特性体现出母语的正迁移。
在语言普遍的特征的帮助下,汉语的使用有助于英语的学习,学习者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使用这种资源帮助他们审查输入的二语或外语数据,从而中英文之间的相同或相似点在而与写的过程中产生了正迁移。
(一)语音正迁移汉、英两种语言都有元音和辅音系统,而且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掌握了汉语拼音以后,学习英语语音就相对容易,就能比较容易地学好汉语中没有而英语中有的音。
汉语语调有升调、降调、曲折调,因此可利用汉语语调来促进英语语调的学习。
(二)词汇正迁移1.外来词与拟声词基本相似由于中西方文化的相互渗透,英语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外来语,而这些外来语多数是拟声词,其发音与汉语意思的发音近似。
如:hacker——黑客 toefl——托福 sofa——沙发coffee——咖啡拟声词是指以声音为理据的词,多半为模仿人、动植物、机器等发出的声音,所以这类词的发音与它所模仿的声音相似,只要借助汉语意思。
如:hey(嘿)、 hiss(丝丝声)、 buzz(嗡嗡声)、 tick(滴答)2.词语表达方式相同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某些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是相一致的,所以它们的表现形式基本相同。
如:“blood”一词,本义指血液,可以有如下的表达:cold-blooded(冷血的)、warm-blooded(热血的)等等。
试论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精)
试论母语在⼆语习得中的作⽤(精)⼀、母语迁移作⽤概述教育⼼理学研究表明,迁移是⼀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即⼀种学习对另⼀种学习的影响。
迁移现象⼴泛存在于学习过程之中,有正负迁移之分。
正迁移(积极迁移有助于另⼀种学习的理解和掌握,反之,对另⼀种学习产⽣消极影响,导致错误和困难发⽣,就是负迁移(消极迁移。
在第⼆语⾔习得研究领域,母语对第⼆语⾔习得的正负迁移作⽤是众多语⾔学家和⼼理学家所探讨的重要问题之⼀。
根据传统语⾔学的观点,母语只能对英语学习有负迁移(消极迁移即“负⾯”negative影响或起“⼲扰”(interference 作⽤。
这种观点有⼀定的⽚⾯性,没有考虑到语⾔的同⼀性, 较少考虑如何利⽤语⾔共性来促进“正迁移”,提⾼外语学习效率。
笔者认为在⼆语习得过程中,母语对⼆语习得的正负迁移并存,也就是说母语对⼆语习得既存在着促进作⽤,⼜存在着⼲扰作⽤。
本⽂从语⾳、词汇、语法三⽅⾯分析⽐较母语对⼆语习得的正负迁移作⽤,并以理论和实证阐述这⼀观点。
⼆、母语在⼆语习得中的正迁移作⽤语⾔是客观现实的编码体系,语⾔具有表达世界和认识世界的功能。
⼈类有着共同的⾃然世界,从⽽使语⾔具有同⼀性。
⼈们⽣活在同⼀个物质世界中,各语⾔虽然千差万别, 但语⾔本⾝对客观世界——时间、空间等事物的反映都是同⼀的,即可以⽤相同的概念称谓事物解释词义。
正是这种“同⼀性”的存在为母语在⼆语习得中的正迁移作⽤提供了可能,为不同民族的⽂化交流,提供了可⾏性。
Cummins在语⾔具有“同⼀性”的基础上,对于母语和⼆语习得的关系提出语⾔相互依赖假设理论:母语是任何语⾔学习的基础,它有学习转移的功效,在⼼理上、社会上及教育上母语都是宝贵的学习资源。
他指出:⼆语习得总是建⽴在母语的基础上,母语⾮但不是学习的负担,反⽽是任何语⾔学习的资源。
从母语学到的语⾔能⼒也可以转移到第⼆语⾔。
Cummins的观点反映了语⾔的同⼀性。
曾有过⼀个很好的形容:母语不是⼀件外⾐,学习者在进⼊教室时可以脱下,弃之门外。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正负迁移问题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正负迁移问题摘要:语言学学者研究发现,母语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本文通过母语对外语学习产生正负迁移作用的分析,协助第二语言的习得者认清学习中母语施加的影响,从而更有效地学习外语。
关键词:正迁移负迁移第二语言习得学习英语多年,还是学不好,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中外学生。
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发现,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先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会对后来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产生好的影响称为正迁移,反之为负迁移。
对不同个体而言,由于生理及心理的上的差异,产生的究竟是负迁移还是正迁移,或者哪一方面更多一点,也不尽相同。
学习第二语言时发现,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母语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从学到的第一个单词开始(hello哈罗),相信很少有小孩不是通过给英语标注相近发音的汉字来学习第二语言的。
这种学习方式,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施加母语影响,势必会造成中国式英语,形成汉语式思维。
把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的负迁移看做是汉语式思维惹的祸。
汉语式思维,可以定义为母语为汉语的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受到了原有思维定势的影响,学习外语时所运用的思维。
有学者对它做过研究: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按某一固定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
思维定势对思维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一方面,它有助于学生实现知识与能力之间的正迁移,可以加速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又会使学生在遇到异常或异类问题时,不求创新,形成思维的惰性。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分属于不同的文化范畴。
具有十多年牢固汉语基础的人在学习与汉语截然不同的英语时,很自然会受到汉语习惯的干扰。
原来从母语中学到的东西会持续的、无意识地出现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从而干扰学生的正常学习。
那些较好掌握一门或几门外语的人,无不是在突破了自己母语的思维定势之后,才能学好其他语言的。
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的负迁移,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来阐述。
浅析母语对于中职生二语习得的负迁移
浅析母语对于中职生二语习得的负迁移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快速发展,外语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在中国,中职教育也逐渐兴起,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语言学习机会和语言运用环境。
中职生的二语习得在其职业发展和日常生活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母语的存在,中职生在习得二语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负迁移的现象,从而影响其二语习得的效果。
本文将从母语对中职生二语习得的负迁移进行分析。
首先,要了解负迁移,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语言迁移。
语言迁移是指个体在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其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和经验,转化到第二语言的习得中的过程。
其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而负迁移就是指先前获得的语言知识对于从第一语言到第二语言的习得产生了负面影响的现象。
对于中职生来说,其母语对于英语、俄语等其他语言的学习都会存在负迁移。
其次,母语与目标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是导致负迁移的一个原因。
中文是一种以汉字为基础的语言,而英语和俄语等西方语言则是以字母为基础的语言。
另外,中文的语法结构与英语和俄语也有所不同。
这就会导致中职生在学习英语和俄语的过程中,将中文的语法规则和结构套用到英语和俄语中去,从而导致错误的习得。
例如,中文中的“把”、“了”等结构用于英语中会造成不必要的困惑。
再者,母语的思维方式也会影响到中职生的二语习得。
中文是一种象形文字,其中,一个字一般可以表示一个意思。
而英语、俄语等西方语言则是以字母为基础的语言,其中相同的字母组合可以有不同的意思。
这就会使得中职生在学习英语、俄语时,往往会出现单词意义混淆的情况。
例如,“place”和“plane”两个单词在发音和拼写上很相近,容易混淆。
最后,中职生母语对于二语习得的负迁移也可能与习得过程中的课堂教学方法存在关联。
如果老师过于强调中文与英语或俄语的语法差异,而忽略了二者的共性或者没有渐进法的教学方法,学生往往会出现中文模式的思考和习得。
这样的话,这种思维模式就会带入到课堂上,影响到学生的二语习得。
论二语习得中的母语正迁移
似 性 , 可 以 推 测 出 汉 语 会 向 英 语 发 生 正 迁 移 , 促 进 学 习 者 的 英 达, 其意义在上下文中是完全相等的。如一些专有名词。学生在
语学习。
记 忆 这 些 单 词 时 , 可 以 借 助 汉 语 的 理 解 加 速 掌 握 。为 了 让 学 生
陈月红( 1989) 曾对中, 英, 法三国的学生进行判断测试, 发 更 灵 活 地 记 忆 单 词 、扩 大 词 汇 量 , 教 师 还 可 以 利 用 汉 语 中 形 声
一书的不完全统计就至少有 17 种说法, 这一方面说明语言迁 结为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习惯差异。有的甚至认为难度和差异
移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也说明在这个课题上 成正比, 差异越大, 难度越大, 甚至得出了语际距离等于难度这
的 研 究 还 不 是 成 熟 , 大 家 的 认 识 还 没 有 达 成 一 致 。笔 者 在 这 里 一 公 式 。Harris(1954)写 了 一 篇 名 叫“ 迁 移 语 法 ”( Transfer gram-
定义:
论似乎也注重语言共性, 但那主要是指适用于人类一切语言的
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 或者没有完全习 高度抽象化的普遍语法。该理论认为中介语的发展就像第一语
得的) 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言习得的发展一样是一个重新创造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目标
根据 Odlin 的定义, 迁移不仅仅是传统的迁移研究中所指 语的习得不受母语的影响, 从而否定了母语在二语习得的正迁
研究也说明了母语知识的正迁移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
习 产 生 较 为 广 泛 的 迁 移 。在 前 一 种 学 习 中 获 得 的 知 识 , 之 所 以
母语在二语习得课堂中的正迁移-精品文档资料
母语在二语习得课堂中的正迁移一、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负迁移影响母语对L2语言习得的影响一直是L2外语教育一线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对此,各种理论提出的假设不同,看法不一,但都有共识:母语对L2习得肯定有影响,这种影响的过程叫做“语言迁移”。
20世纪50年代的“对比分析”理论认为语言迁移有正负之分,正迁移起到促进作用,能够帮助外语学习者习得L2,负迁移为干扰因素,给外语习得者带来困难。
早在1957年,罗伯特拉多在研究跨文化语言学时指出:“学习者往往将祖国的语言和文化中的结构,词义和词序迁移到外国的语言和文化中去。
”凯斯帕给迁移下了这样一个定义:“语言迁移是一种语言心理过程,在此过程中,第二语言学习者激发其母语知识去发展或使用其中介语。
”而斯加克特则把迁移现象看作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制约,学习者先前获得的知识在学习者对目的语进行假设时产生制约,使其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发生迁移。
面对众说纷纭的现象,奥得林(提出了他对迁移的理解:“迁移是先前习得的目的语和任何其他语言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对当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
”本文以母语在外语习得中的迁移为理论指导,加入教学实践中汉语在英语课堂中的正迁移作为实例辅佐,得出英语课堂中汉语运用的一点启示。
二、母语在外语习得中的正迁移近年来,有研究显示母语思维问题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思维的影响并不总是消极的,Cohen 甚至在他的新书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中用一章的篇幅谈一语,二语思维问题,他还将一语或二语思维当作学习策略来看待。
从认知的角度肯定了母语对二语的作用,他们认为,语言迁移可作为一种常用,经济而有效地检测母语语言规则影响二语习得的语言的心理过程。
语言迁移是多层面的,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习得技巧等。
在很多情况下,母语是作为一种学习资源出现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是学习者主要的学习策略之一。
二语习得中母语的作用及对英文写作的影响
二语习得中母语的作用及对英文写作的影响母语和第二语言的相互影响一直是语言教学领域研究的课题,学者们从语法,发音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并提出了中介性差异假设和标记性差异假设等多个教学理论。
本文主要从文化,语法和词汇等多个方面探究母语的正负迁移在英文写作方面的表现,并且结合实际论证分析,最后针对相关文献提出的教学对策的不足提出自己教学意见。
【关键词】母语;二语习得;迁移;写作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二、二语习得中母语的作用及对英文写作的影响1、母语的正迁移任何一门第二语言的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掌握语言的基础上去接触了解,母语的发音习惯,语序,词汇构成都对第二语言有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
这一章节我们主要分析母语的正迁移对英文写作的影响。
主要从表达能力,词义理解和语序三个方面探讨。
(1)表达能力和历史文化的正迁移如何去表达情感,如何去阐述观点,如何描写物体形态,这一切都可以从母语的习得中获得。
母语的情感环境以及历史文化和第二语言都是想通的。
比如和别人说再见的时候要说;“bye”,表达恐惧情感的时候要用“Terrible”,开心的时候需要用“happy”而不开心的时候需要用“unhappy”。
这些都是在语言表达和场景运用方面。
而在历史文化中,我们知道华盛顿是美国的总统,了解美国的南北战争,知道奴隶制度的废除等等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这些在英文写作中都是可以被引用。
这些文化知识是从我们母语的习得中获得。
相通的历史文化,正确的表达是母语的正迁移表现之一。
(2)语法的正迁移很多学者表示汉语的语法学习会对第二语言学习造成干扰,但是在很多方面两者仍旧有相似之处。
首先基本语序是相同的。
比如主谓结构:中文“我可以游泳”而英语“I can swim”。
主谓宾结构:中文“我可以说英语”,英文“Ican speak English”。
主系表结构:中文“它是一只狗”,英文“It is a dog”。
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可以发现在学习句子基本语序的表达方面,母语对第二语言有部分正迁移作用。
从词汇语义的差异看母语对二语习得的正负迁移作用
从词汇语义的差异看母语对二语习得的正负迁移作用作者:王淇来源:《语言文字学》2014年第09期摘要: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对一个词汇的理解和识记可基本拆分为音、形、义三个方面,母语对二语的影响可基本归纳为并存的正迁移和负迁移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在母语和二语在词汇的语义方面,母语对二语的正、负迁移的具体表现,力求给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的词汇学习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词汇语义;母语;二语习得;正负迁移最近,市面上一些打着谙熟英语学习奥秘旗号的教育培训机构,扬言中国人如要掌握英语、形成英语思维就必须彻底忘掉中文思维,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英语思维、才能学到地道的英语。
还有一些重视孩子英语学习的家长轻视汉语学习,他们认为孩子的汉语学习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就已学好了,而课堂学习只要单纯地学好英语就够了。
那么,学习英语词汇只有靠“死记硬背”吗?下面我们从词汇的语义角度来探讨母语对二语的影响。
一、母语词汇语义对二语的词汇语义的正迁移作用近年来,语言学家重视研究二语习得中母语对二语的负迁移现象。
若只重视母语对二语的负面影响,就容易产生母语干扰了二语习得这种偏激的看法。
事实上,语言之间是有共性的。
在两种语言的词汇语义习得方面,笔者认为,母语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会有利于学习者对二语词汇在语义方面的习得。
二语词汇习得较母语词汇习得而言有很大差异。
儿童是母语习得的主要群体,他们的心智水平和认知能力都有限,对于母语习得属于无意识地自然习得。
而成人是二语习得的主要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智水平和认知能力不断提高。
成人对母语无意识的习得和对二语有意识的学习相互交织,将词汇的记忆存储在大脑里。
那么,母语在二语词汇的语义理解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语言学家 Ogden &和Richards曾用经典语义三角模型向我们阐释了词汇、意义(概念)和所指三者之间的关系,词汇与所指是通过意义(概念)间接联系在一起的。
即人们通过所指实物的特征唤起大脑中对该实物的相关概念(意义),将其归纳总结为一个词汇,通过多次接触这个实物而强化该词汇在头脑中的记忆,我们就掌握了母语中的这个词汇的语义。
论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理论
论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理论[摘要]介于母语迁移理论对第二语言学习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旨在从理论角度探讨正迁移和负迁移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并指出在教学中要正确对待母语迁移,合理利用正迁移,减少和避免负迁移,从而更好地提高外语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母语迁移;二语习得;正迁移;负迁移1 引言二语习得的研究由来已久,自20世纪60年代起,国外的专家学者就开始在此领域展开大量的研究,而国内的研究则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
在二语习得研究的众多课题当中,母语迁移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也正日益成为近年来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
正如桂诗春先生所说:二语习得和外语学习不是零点起步,而是以母语为起点的。
由此看来,母语迁移对二语学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及其影响方式对外语学习和教学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母语迁移概述“迁移”一词源于心理学,心理学家将其定义为“学习者之前的语言习得对后来的外语学习和外语行为的影响”。
但是,现在“迁移”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心理学,它已经成为一种跨语言学的现象,是应用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的重要研究课题。
Ellis(1999)对迁移做了深入的研究,并指出“迁移是二语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
最早提出“语言迁移”一词的是Lado,他在《跨文化语言学》一书中提出,学习者在主动学习外语或者被动接受外语的时候,他们会倾向于将第一语言及其文化中的形式、意义及它们的分布迁移到第二语言的学习中去。
现在普遍为语言学家们所接受的关于语言迁移的定义是Odlin(1987:27)给出的:语言迁移是由目的语和学习者已经习得的或者还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存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导致产生的。
与之前语言学家们给出的定义相比,该定义更加详细,它指出了是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导致迁移的产生,这是语言迁移研究的巨大进步。
事实上,母语迁移就是学习者在二语语言系统的构建过程中,以母语为起点,通过对比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一些异同点,将母语中的一些形式、规则迁移到第二语言中,从而影响第二语言习得。
母语知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正负迁移
母语知识在小学英语中的正负迁移——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都认识到母语对二语习得的积极作用。
母语和二语的相同之处对学习二语带来的积极意义是“正迁移”,而母语和二语之间的差异对学习二语所引起的干扰则被称为“负迁移”。
本文着重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角度分析了母语对二语习得的正负迁移影响,旨在在外语学习中充分利用语言的共性,引导正迁移,增强二语学习者的信心和学习效率。
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条件下进行的学习对另一种条件下学习的影响, 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一通百通”等。
迁移存在于各种内容、各种形式的学习中, 同样也存在于语言学习中, 就语言迁移而言, 既包含不同语言之间的迁移, 即语间迁移,如汉语和英语之间的迁移; 也包含同一语言的内部迁移,如英语语法知识之间的迁移。
如果先行学习对后续学习起促进作用, 则称为正迁移, 如起干扰或抑制作用, 则为负迁移。
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 正确认识和处理学习的迁移, 认识迁移是有条件的、有规律可循的, 对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和防止负迁移的发生, 培养学生成熟的迁移能力, 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二、解决的主要问题本课题以探索母语知识对英语教学的正负迁移为中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研究:(一)分析母语环境下小学生灵活利用母语正迁移的促进作用(二)探索课堂教学中防止母语负迁移的干扰作用(三)研究课堂上英语母语化的教学实施充分利用先行知识对后续学习的影响, 形成正迁移三、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 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
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定有迁移。
他还明确指出, 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中竭力避免母语中介作用或迁移作用是不现实的, 也是无效的。
也就是说中国学生要学习英语, 不能不受来自母语的语言习惯的影响。
因为母语作为原有的经验, 是新的语言学习的一种认知上的准备, 不可避免地参与到新的语言学习中。
浅析母语对于中职生二语习得的负迁移
浅析母语对于中职生二语习得的负迁移母语对于中职生二语习得的影响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
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积极迁移,有时候也会带来负迁移的影响。
本文将对母语对中职生二语习得的负迁移进行浅析,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什么是负迁移?负迁移指的是母语对二语习得产生的负面影响,包括语法、发音、词汇、语用等方面的不良影响。
在中职生的二语习得中,母语对负迁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语法方面。
中职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由于母语语法与英语有很大的差异,容易将母语的语法结构误用到英语中,导致语法错误。
中文中的定语一般放在名词的前面,而英语中一般放在名词的后面,由于母语的影响,中职生在学习英语时会出现误用定语位置的情况。
其次是发音方面。
中文和英语的发音系统有很大的差异,中职生在学习英语时很容易受到母语音系的影响,导致发音不准确。
中文中没有清辅音和浊辅音的区分,而英语中有,由于母语对发音的影响,中职生在发音上容易出现混淆。
再次是词汇方面。
中职生在习得英语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母语词汇的影响,容易产生词汇的误用或者错用。
中文中有很多词汇没有一一对应的英语词汇,中职生在学习英语时很容易将中文词汇误用到英语中。
针对母语对中职生二语习得的负迁移影响,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提高对比分析的意识。
中职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分析母语和目标语言之间的差异,避免将母语的语言特征误用到目标语言中。
增强语境意识。
中职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语境意识的培养,尽量将所学语言放在实际语境中使用,避免出现语用错误。
注重模仿训练。
中职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模仿训练来提高自己的语音、语调、语速等语言能力,避免受到母语音系的干扰。
多重视语言输入。
中职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应该多接触各种形式的英语输入,包括听力、阅读、口语和写作等,对不同方面的语言输入进行全面训练,避免受到母语对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干扰。
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的作用和影响
马 娅 同
( 南京农 业 大学 外 国语 学 院 江 苏 ・ 南京
摘 要
2 1 0 0 9 5 )
鉴于 中英文存在许多异同, 语言学 习的过程 中便 出现正迁移和负迁移的现 象。 调查 显示 , 这 两种迁移对二语
习得都会产 生不 同的作用。 基于上述研 究, 本文讨论 了二语 习得过程 中母语迁 移的作 用, 并指 出母语迁 移会对第 二语 言的学习产 生正反 两方面的影响。还根据母语 正迁移和负迁移的作用提 出 了相应 的教 学措施 , 旨在提 高学生的二语
i s h t e a c h e r v e r y mu c h . ) 越 多学者 的关注, 特别是近几年来 随着语言研究的深入 , 人们 l
已经 认识 到二 语 习得 中语 言 迁 移 ( 1 a n g u a g e V a n s  ̄r ) 的因 素 不 容 忽 视 。 文 中根 据 英 汉 两 种 语 言 的 一 些相 似 和 不 同 ,阐 释 了 正迁 移和 负迁 移 对 二 语 习得 产 生 的 影 响 。
现象, 它 多 半 出现 在 第 二 语 言 或外 语 学 习 的初 级 阶 段 。 2 语 言 的正 迁 移 和 负 迁 移
2 . 1 正 迁 移
⑨T h i s i s t h e r e a s o nw h y s h e f e l t S O e x c i t e d .
些 副 词 或助 词来 表 示 时态 ,因 此 时 态 使 用 常 常混 乱 。 笔者
在句法上 , 两种语言都有 以下几种基本句型:
① 主语 一 谓 语 结 构 E g . 他跑掉 了。( He r a n a wa y . )
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正负迁移作用
0引言从第二语言习得(SLA)学科史上讲,迁移(transfer)是第一个受到极大关注的习得因素,它由行为主义者提出并逐渐为广大SLA研究者所关注、接受、质疑、批判、重新定位。
在现阶段,要想否定母语(即L1)迁移是SL A中的重大影响因素这个地位已经不可能了,突破自身局限性的L1迁移又被学者们在认知框架下重新定位。
“迁移”这一概念来源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由Lado在《跨文化语言学》(1957)中提出。
在心理学中,“迁移”指的是人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
Sharwood Smith和Kellerman 认为迁移就是一种跨语言的影响(crosslinguisitic influence),是中性理论(theory-neutral),与“干扰(interference)”,“借用(borrowing)”,“回避(avoidance)”等概念并提。
Kellerman(1987)认为迁移即“导致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元素合并的程式(processes)”。
Odlin则认为迁移是“由目标语和已经学过的语言之间由于相似或者相异而产生的影响”。
1母语迁移的表现形式语言迁移研究发现,语言问的相同和差异会产生母语迁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Odlin):(1)正向迁移。
指母语与目的语的相同之处会促进第二语言学习,加速通过中介语中某些发展序列。
例如,母语为汉语的人学习英语时,就很容易学会句子的语序“He comes from Beijing”,这是因为,表达同样意义的汉语语序和英语语序相同“他来自北京”。
(蒋祖康1999:20) (2)负向迁移。
即母语干扰,“主要是由于母语和目的语的某些形式和规则系统不同而被(学习者)误以为相同所致”。
(唐承贤1997)母语干扰会导致错误出现,延长学习者犯错误的时问,延缓其通过中介语中某些发展序列的速度。
许多实证研究(Ellis1985:29)表明,母语干扰是第二语言习得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试论母语对二语习得的迁移作用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07●纪茜“迁移”原本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术语,指在一种情境中习得的知识、技能、方法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的知识、技能的习得或者态度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那么什么是语言迁移呢?Odlin(1989)在他的著作《语言迁移》用精炼的语言作了如下定义: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这种影响包括正负两种,也就是语言迁移有正迁移,也是负迁移。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语言迁移就是在进行应用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研究时一个焦点。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赵世开也明确指出:母语的迁移是二语习得研究中“根本性的问题”。
本文将从语音、词汇、语序、写作四个方面比较分析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负迁移,指出教师应更加重视母语的正迁移,促进学生的二语习得。
1.母语对二语习得的正迁移1.1语音汉字的拼音中有声母和韵母,韵母又分单韵母和复韵母。
英语单词的读音是由音节组成的,音节分元音和辅音,元音有单元音和双元音。
英语中的元音和汉语中的韵母都是不能缺少的音节。
除了这个共性以外,两种语言的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也存在很大的共性,它们都是使用了唇、舌、口、鼻、齿、声带这些部位进行发音,并且大都采用了塞、擦、送气、阻碍的方法。
汉语中已经存在的音素如/p/、/b/、/t/、/d/、/k/、/g/、/s/会促进我们对英语语音的习得。
1.2词汇从字面意义上来看,语言可以分为理解意义词汇和联想意义词汇。
在英语中,大部分的理解意义词汇都可以找到相应的汉语单词,并且使用的语境是完全相等的。
另外,汉字中80%都是形声字,它是由形旁和声旁组合而成的。
如“青”作为声旁,可以和形旁“日”“目”“氵”“忄”结合产生不同的意义。
利用这种构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分析英语单词的词根和不同的词缀构成不同的单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语序很多研究者认为,汉语和英语分属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两者在语法上差异很大,谈不上语法迁移。
浅析母语对于中职生二语习得的负迁移
浅析母语对于中职生二语习得的负迁移随着“双语教学”政策的实施,中职生学习第二语言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但是,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母语对于二语习得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母语的负迁移是指母语中的一些语法、语音或语用错误或偏见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被转移到该语言中,与正迁移形成反比。
下面,作者就母语对于中职生二语习得的负迁移进行浅析,探讨其具体表现和对于二语习得的影响。
一、具体表现(一)语言结构方面在语言结构方面,母语对于中职生学习第二语言的负迁移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语序错误中文中的语序与其他语言不同,这就会导致在学习其他语言的语序时容易出现错误。
比如,“我今天去超市买了水果”的正确翻译应该是“I went to the supermarket to buy some fruit today”,但因为中文语序的习惯,一些中职生可能会翻译成“我买了水果去了超市”。
2. 词性和词序错误在中文中,名词和形容词的位置很难摆放,容易导致名词和形容词的位置颠倒。
所以在学习英语等其他语言时,很多中职生会在词性和词序上犯错。
比如,“我喜欢那辆红色的小汽车”在英语中应该译为“I like that small red car”,但有些中职生可能会翻译成“I like that red small car”。
1. 声母或韵母错误中文的声母和韵母的发音方式与其他语言不同,这就导致了在学习其他语言时容易出现声母或韵母发音错误的情况。
比如,在学习英语时,“thank you”这个词虽然很简单,但由于中文中没有“th”这个音,这就使得一些中职生很难发出正确的音。
在中文中,语调是非常重要的,有不同的语气和意义。
然而,在学习其他语言时,很多中职生会把中文的语调带到其他语言中,造成了不必要的语调错误。
比如,在学习英语时,一些中职生会把中文的四声带到英语中,“How are you”就会变成“how are you?”。
二、影响(一)口语水平低母语对于中职生学习第二语言的负迁移会影响到学生的口语水平,使得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弱。
母语在二语习得课堂中正迁移论文
母语在二语习得课堂中的正迁移摘要:母语在二语习得中课堂中,存在正负迁移影响。
常规我们研究的只是母语在二语习得课堂中的负迁移,本文介绍了母语,即汉语对我们二语习得课堂中的正迁移情况,以及从汉语的语音,构词,语序,阅读,写作等方面进行举例说明。
关键词:二语习得;正迁移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1-0-02一、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负迁移影响母语对l2语言习得的影响一直是l2外语教育一线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对此,各种理论提出的假设不同,看法不一,但都有共识:母语对l2习得肯定有影响,这种影响的过程叫做“语言迁移”。
20世纪50年代的“对比分析”理论认为语言迁移有正负之分,正迁移起到促进作用,能够帮助外语学习者习得l2,负迁移为干扰因素,给外语习得者带来困难。
早在1957年,罗伯特拉多在研究跨文化语言学时指出:“学习者往往将祖国的语言和文化中的结构,词义和词序迁移到外国的语言和文化中去。
”凯斯帕给迁移下了这样一个定义:“语言迁移是一种语言心理过程,在此过程中,第二语言学习者激发其母语知识去发展或使用其中介语。
”而斯加克特则把迁移现象看作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制约,学习者先前获得的知识在学习者对目的语进行假设时产生制约,使其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发生迁移。
面对众说纷纭的现象,奥得林(提出了他对迁移的理解:“迁移是先前习得的目的语和任何其他语言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对当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
”本文以母语在外语习得中的迁移为理论指导,加入教学实践中汉语在英语课堂中的正迁移作为实例辅佐,得出英语课堂中汉语运用的一点启示。
二、母语在外语习得中的正迁移近年来,有研究显示母语思维问题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思维的影响并不总是消极的,cohen甚至在他的新书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 中用一章的篇幅谈一语,二语思维问题,他还将一语或二语思维当作学习策略来看待。
从语言迁移看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从语言迁移看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从语言迁移看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摘要:第二语言习得是指人们在课堂上或课堂外对除了母语之外的另一语言学习。
母语对于二语习得的影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并且大量的事实也证明了母语对于二语习得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语言迁移来实现的,而语言迁移又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即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本文即从语言迁移的角度来分析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母语;正迁移;负迁移;影响第二语言习得是指人获取除了母语之外的另一个语言的过程。
而对于第二语言习得结果的影响因素,尤其是母语对于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可以说,母语是二语习得时最不容忽视和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
一、相关概念(一)母语和第二语言“母语”通常是指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因而也称作“本族语”。
一般情况下,母语通常是儿童出生以后最先接触、习得的语言,因此也被称为“第一语言”。
“第二语言”是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第一语言之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而言的。
其特点是接触时间往往晚于第一语言,交际熟练程度不如第一语言等。
(二)对比分析假说行为主义理论主张人类的对知识的获取建立在“刺激-反应”的基础上。
因此其对于语言习得的主要观点是,语言习得是通过条件作用而形成的言语习惯的过程。
建立在行为主义理论上,RobertLado在《跨文化语言学》一书中提出并阐释了他的对比分析假设。
其中他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迁移”。
此假设认为:二语学习者在学习外语之前,已经养成了一套母语习惯,这些习惯会影响外语的学习。
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会把母语的特征迁移到目的语中,因此,对两种语言及其文化进行系统比对,可以预测和描写可能引起和不会引起困难的地方。
这就是“对比分析假设”最初的表述。
二、语言迁移(一)语言迁移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语言迁移来实现的。
所谓“语言迁移”主要是指母语的习惯转移,即学生将母语中的语言规则用于外语的学习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负迁移作用
作者:王毅
来源:《大观周刊》2012年第51期
摘要:本文通过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进行浅析,得出如下结论:一个人的母语能力会对他的二语学习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果我们适当地利用好母语,就能促进外语学习和教学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母语正迁移负迁移二语习得
在最近的几十年,双语教学是西方教育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提倡者认为可以适当利用母语促进外语教学,外语教师和研究人员都开始重新评估母语在二语课堂中的作用,并且努力将母语资源融入到二语教学中,以促进二语学习。
由于母语与第二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书写系统以及功能使用规则上面的相似程度存在着异同,不同外语学习的难度也会因此有所不同。
简要地说,语言迁移就是指先前的学习对后期学习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影响过程,可以划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如果两种语言比较类似,那么容易产生语言正迁移,反之则会出现负迁移。
一、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迁移作用
1、母语在语音中的正迁移
在语音方面,中文里的汉语拼音和英文中的音标都是由音节构成的,其中拼音又可以分为声母和韵母,韵母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单韵母和复韵母,值得注意的是汉语中声母就类似于英语中单词词首的辅音,而韵母则相当与英文中的元音。
此外,就发音方式和发音部位而言,汉语中声母與英语中的辅音也有很多的相似处。
中国大多数的英语学习者在发英文中的爆破音/b//p//t//d//k//g/;鼻音/m//n/;边音/l/;卷舌音/r/;纯元音/i://u://a:/上不会出现困难,因为汉语中也同样存在上述的音。
因此如果我们能在外语教学中预先比较两种语言的语音系统,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二语语音系统的发音。
2、母语在词汇上的正迁移
(1)词形构造上的正迁移
我们汉语中有着大量的偏旁部首,比如说“木,火,亻”等等。
在单独的字(树,烂,伙)中,这些偏旁都带有一定的含义,我们可以通过偏旁推断出字的相关意思。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英语中有很多的词缀,包括前缀,中缀和后缀这些词缀同样含有特定的意思,例如:bi-
(双)vice-(副级)pre-(之前)。
因此在英语学习中,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些词缀记忆单词。
(2)借词和拟声词上的正迁移
借词(从其他语言中外来的词汇)是英语中新词的重要来源之一。
英语中有大量的借词,比如说:alcohol(阿拉伯语),boss(荷兰语),croissant(法语),piano(意大利语),robot(捷克语),tycoon(日语)。
就其发音而言,借词的读音同它所来源语言中的读音特别类似,又例如:沙发(sofa),维他命(vitamin),咖啡(coffee)。
语言中有些词汇是在模仿自然界中物体或行为的声音,这些词汇叫做拟声词。
例如:cuckoo(布谷鸟)、hey(嘿)、hiss(嘶嘶声)、buzz(嗡嗡声)、tick(嘀答)。
由于这些词的读音同被模仿物体的声音或行为相似,我们也可以利用母语来轻松掌握它们。
3、母语在句法上的正迁移
尽管英语和汉语类属不同的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但是两种语言在一些基本句型结构上有许多相似处,比如:S+V.My brother is playing tennis.我弟弟在打网球。
汉语中一些复合句及复杂句型的结构也与英语中的相似,例如:If you feel tired,you should go to bed now.如果你感觉累了,就应该现在上床睡觉。
4、母语在语义上的正迁移
人类对于客观世界往往有着相同的感觉、知觉以及思维方式。
不同的社会和文化中的人群也有众多的相似处,因此不同的语言会出现语义重叠的情况。
也就是说,一些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义是稳定的,不会引起歧义,不会造成理解困难。
这类词汇包括科技用词以及我们生活用词等。
二、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负迁移作用
1、母语在语音中的负迁移
大多数外语学习者喜欢借助母语进行外语学习。
在中国,许多英语初学者习惯于在汉语的帮助下学习,因为英语和汉语的确有一些共同点。
但是二者毕竟有着不同的语音系统和发音规则,在学习中很容易出现负迁移现象。
首先,汉语中并无长元音和短元音,单元音和双元音之分,初学者有时很难将二者区分开。
例如,容易将单词“it”/it/的音发成/i:t/,将双元音/ai/发成汉语中的单元音词“爱”。
至于辅音发音,初学者也很容易将齿音/θ/和/δ/同擦音/s/和/z/混淆,因为汉语中并无齿音。
例如,易将单词“father”/'fɑ/读音发成/'fɑz。
在超音段特征上,英语中很强调单词和句子的重音,而汉语则不那么明显。
初学者往往在对交流中没有重音,导致歧义和理解困难。
2 母语在词汇中的负迁移
(1)词性上的负迁移
汉语和英语中的部分词汇都可以有不同的词性,但与汉语不同的是,英语中词汇词性的变化往往要通过派生作用来完成。
例如:中文词汇“发展,创造”可以作为名词和动词使用。
但他们对应的英文却发生了派生变化:发展development(名词)develop(动词),创造creation (名词)create(动词)。
(2)词语搭配上的负迁移。
词汇搭配往往是令语言学习者最为苦恼的一个环节。
初学英语时,老师常常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固定搭配,意思就是你只能这样表达,即便觉得别扭和不适。
对于初学者,词汇搭配更加值得注意和积累。
3 母语在句法中的负迁移
尽管汉语和英语的基本句型结构都是S+V+O(主+谓+宾),但其他方面的句型差异会给二语学习者带来困难。
(1)被动句型上的负迁移
英语习惯使用被动语态,尤其是在科技英语中。
尽管汉语中也有表达被动的词,如:被、由等等,但这类用法远没有在英语中使用常见。
因此在汉译英中主动语态常常会变成被动语态.
(2)从句中连词的负迁移
汉语复合句中的连词常常配对使用以体现主句和从句的逻辑关系,比如:因为……所以,虽然……但是等。
英语却有所不同,连词只能出现一次。
4、母语在语义中的负迁移
(1)语义误解的负迁移
英语中有些词汇字面上与其他词很相像,但却有不同的内涵,这就叫做词的“伪对应”。
例如:Do-gooder是指费力不讨好的人,但容易理解为做好事的人。
(2)语义重叠中的负迁移
英汉的对应词汇在语义上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重叠现象,例如:汉语中的“风”就是形容室内外快速移动的气体,但英文中却有两个词与之对应:wind(室外风),draught(室内风)。
又比如英语中“uncle”这个词,在汉语中却有伯父、叔父、姑父、姨丈、舅父等等的对应。
出于种种原因,世界上许多人都会两种语言,或者两种方言。
母语的学习往往都不费吹灰之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语学习也一样容易。
实际上,二语学习所经历的过程和途径与母语学习有着一定区别,能否成功也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作为二语学习者,我们也许永远都达不到像母语那样的语言能力,但是如果我们能有正确的学习策略,端正的学习动机,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利用好母语的正迁移作用,我们依然可以成为出色的二语学习者。
参考文献:
[1]刘润清,文旭.新编语言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137-138
[2]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87
[3]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