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学案流动镶嵌模型-蒋凤姣.doc

合集下载

高中高一生物教案: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高中高一生物教案: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高中高一生物教案: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简述生物膜的构造过程与方法以细胞膜分子构造的探究历程为主线,动脑剖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并构建模型,体验科学的实验思想和实验方法。

尝试提出问习题做出假如。

情感态度方面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构造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二.教材剖析本节以较多的篇幅介绍了对生物膜构造的探索历程,并安排了两个思考与讨论,让学生在认识细胞膜构造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认识到可以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剖析提出假说,假说依然需要观察和实验来验证。

随着技术伎俩的改良不断发现新的证据,原有的观点或理论还会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并汇总总结归纳出生物膜模型建构的基本方法。

此外,还应重点理解和掌握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会运用该模型解释相应的生理现象。

三.学情剖析高中中学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但是对问习题探索的动力主要来自对相关问习题的好奇与有趣水平,目标性不十清楚确。

所以老师的思维导向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节课利用科学史实验资料,设计学生要探究的问习题。

让学生在问习题引导下进行基于资料和问习题的课堂探究活动。

问习题的设计层层深入.依照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能力到达一定深度,使学生顺利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难点: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构造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⑴引入新课2.讲述膜的磷脂排布3.演示电镜照片4.演示实验过程5.引导构建模型6.总结归纳内容老师活动介绍19世纪末,欧文顿的实验,“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 并提出问习题:“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中有什么物质?你作出推论的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剖析答复。

“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所组成的分子,头部是亲水的,尾部是疏水的。

并逐渐提出问习题:磷脂分子在水外表(空气-水界面)上将怎样排布?磷脂分子在水中"呈球状"又是怎样排布的呢?引导学生讨论剖析哪一种最可能是生物膜的磷脂分子的排布方式。

江苏省高中生物 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江苏省高中生物 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2.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3.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学习重点: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学习难点: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预习内容三、提出疑惑尝试着完成以下内容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2.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3.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学习重点: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学习难点: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二、学习过程(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从生理功能入手的科学探究实验一:1895年E.Overton用植物细胞研究细胞膜的通透性。

他选取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的研究,发现:脂溶性分子易透过细胞膜;而非脂溶性分子则难以通过。

问题①:你能推测出什么结论?问题②:最初认识到生物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问题③:在推理分析得出结论后,还有必要对膜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实验二:20世纪初,科学家将细胞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发现细胞不但会被溶解脂质的物质溶解,也会被蛋白酶(能专一地分解蛋白质的物质)分解。

问题①:你能推测出什么结论?问题②:在此实验中为什么要选用红细胞膜来进行分析?实验三: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E.Gorter和F.Grendel作了丙酮抽提红细胞膜脂质实验:将抽提出的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其分子所占的面积相当于所用的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问题①:你能推测出什么结论?问题②:细胞膜中的脂质为什么会排列为连续两层呢?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会排列成怎样两层呢?思考:讨论对膜的研究为什么是从生理功能入手?(2)罗伯特森生物膜模型的提出实验四:1959年,J.D.Robertsen根据电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膜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生物膜结构模型。

流动镶嵌模型课程设计

流动镶嵌模型课程设计

流动镶嵌模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概念,掌握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2. 掌握流动镶嵌模型中蛋白质、脂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分布及作用。

3. 了解细胞膜在不同生理过程中的变化及其调控机制。

技能目标:1. 能够通过模型构建、观察与分析,掌握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2. 能够运用所学的流动镶嵌模型知识,解释生物体内相关现象。

3. 能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开展关于细胞膜的研究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激发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客观评价科学研究成果,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本课程针对年级特点,结合流动镶嵌模型的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培养其生物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提高其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实现课程目标,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以上具体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1. 细胞膜的组成与结构特点:介绍细胞膜的脂质双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组成部分;讲解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原理,分析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2. 细胞膜蛋白质的类型与功能:阐述不同类型蛋白质在细胞膜中的作用,如通道蛋白、受体蛋白、酶等;探讨蛋白质在细胞信号传导、物质运输等方面的功能。

3. 脂质与细胞膜的关系:分析脂质在细胞膜中的作用,介绍不同类型的脂质及其功能;探讨脂质与细胞膜流动性的关系。

4. 细胞膜的动态变化与调控:讲解细胞膜在不同生理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如胞吞、胞吐等;分析细胞膜变化对细胞功能的影响及调控机制。

5. 科学研究方法与实践:结合流动镶嵌模型,介绍科学探究方法,如实验设计、模型构建、观察与分析等;开展关于细胞膜的研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制定,与教材关联紧密。

教学大纲明确,分为五个部分,按照以下进度安排:1. 细胞膜的组成与结构特点(2课时)2. 细胞膜蛋白质的类型与功能(2课时)3. 脂质与细胞膜的关系(1课时)4. 细胞膜的动态变化与调控(2课时)5. 科学研究方法与实践(2课时)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流动镶嵌模型,培养其生物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流动镶嵌模型学案

流动镶嵌模型学案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凡是可以溶于的物质,比不能溶于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2.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测得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4.1970年,科学家所做的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试验的试验现象证明细胞膜具有。

5.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

6.生物膜的膜型认为,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的,而是具有的;蛋白质分子有的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的。

7.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与结含成的,叫做糖被。

1.如图4-2-1所示,若将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提取后,放入盛水容器中,磷脂分子的稳定分布方式为()图4-2-12 若将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提取后,放入盛水容器中,磷脂分子呈单层铺展在水面,如图4-2-1所示。

这是因为()A.磷脂分子的密度较小B.磷脂分子的溶解性低C.磷脂分子具有疏水性D.磷脂分子一端亲水,一端疏水3 原生动物变形虫的运动和摄取食物,主要是依靠细胞膜的()A.选择透过性B.一定的流动性C.磷脂分子层D.镶嵌的蛋白质4 一位科学家发现,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厚度变小而面积增大,这是由于细胞膜的什么特性所决定的 ( )A.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是选择透过性膜C.具有专一性 D.具有运输物质的功能5 食醋中的醋酸成分是活细胞不需要的小分子物质,蔗糖不是活细胞需要的大分子物质。

用食醋和蔗糖可将新鲜的大蒜头很快地腌成糖醋蒜,其原因是 ( )A.醋酸和蔗糖分子均能存在于活细胞的间隙中B.醋酸和蔗糖分子均能被吸附在活细胞的表面C.醋酸能固定和杀死活细胞,细胞膜失去了选择性D.因腌的时间过久,两种物质均慢慢地进入活细胞6 欲获得纯净的细胞膜,以研究其结构与功能,请你帮助设计一个简易的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流动镶嵌模型(课件)

流动镶嵌模型(课件)

主动运输
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 要消耗细胞代谢能量,包括原发性 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两种方 式。
膜泡运输
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被运输时并不直 接穿过细胞膜,都是由膜包围形成 膜泡,通过一系列膜囊泡的形成和 融合来完成转运的过程。
不同运输方式在流动镶嵌模型中体现
被动运输
流动镶嵌模型的磷脂双分子层为脂溶性物质提供了通道, 同时膜上的蛋白质也为某些水溶性物质提供了通道,使得 物质可以顺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
内在蛋白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与磷 脂分子紧密结合,参与细胞膜的组成 和功能的调节。
03
流动镶嵌模型实验验证方法
荧光漂白恢复技术
01
细胞膜 上的特定蛋白质或脂质分 子。
漂白处理
通过激光或化学物质对标 记区域进行漂白,使荧光 消失。
观察恢复
观察并记录漂白区域荧光 恢复的速率和程度,以验 证膜分子的流动性。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高精度高效率算法 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未 来有望出现更高精度和更高效率 的数值模拟算法。
02
多尺度模拟方法的 完善
通过发展新的多尺度模拟方法和 技术,有望实现从宏观到微观的 全尺度模拟。
03
与人工智能的结合
人工智能技术有望为流动镶嵌模 型提供更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能力,推动模型的发展和应用。
号传导等。
医学
在药物设计和疾病治疗中,需要考 虑药物如何与细胞膜相互作用,以 及如何通过细胞膜进行物质运输。
生物工程
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中,需 要利用生物膜的特性进行基因 转导、细胞培养等操作。
仿生学
借鉴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原理 ,设计和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

流动镶嵌模型的教案

流动镶嵌模型的教案

流动镶嵌模型的教案【篇一: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教案_生物_教学设计_人教版】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何一西北工业大学附中710072)【教材版本】本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4章--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第二节的内容。

【设计理念】本节课采用“提供资料→提出问题(要求)→做出假设(构建模型)→提供实验验证”的教学模式,通过“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构建及有关实验设计,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感受科学家探索的历程和探索过程的艰辛。

【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分析本节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内容:1、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利用科学史教育素材,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科学家们的实验和结论,加深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明白科学发现是长期的过程;科学家的观点并不全是真理,还必须通过实践验证;科学学说并非一成不变,需要不断修正、发展和完善;科学发展与技术有很大的关系,技术的进步可以更好地促进科学的发展。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在众多对细胞膜结构的假说中,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目前人们普遍认同的,能较好地解释人们对细胞膜功能的认识,学生必须展开想象力,通过制作模型等,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立体结构,理解和掌握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要点。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本节以较多的篇幅介绍了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并安排了两个思考与讨论,让学生在认识细胞膜结构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认识到可以通过现象的推理分析提出假说,假说仍然需要观察和实验来验证。

随着实验技术的改进,不断发现新的实验证据,原有的观点还会不断受到质疑、修正和完善,并归纳总结出生物膜模型建构的基本方法。

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加深学生对科学的历史和本质的认识,特别是这些内容中所体现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实验技术的进步推动科学的进步等观点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发展有重要价值。

4.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本节内容以细胞膜分子结构的探究历程为主线,学生动脑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并构建模型为重点,让学生从中体验科学的实验思想和实验方法。

课程设计流动镶嵌模型

课程设计流动镶嵌模型

课程设计流动镶嵌模型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流动镶嵌模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血液循环、细胞膜的流动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课程目标,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和教学内容,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包括以下内容:1.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概念:介绍流动镶嵌模型的定义、组成和作用。

2.流动镶嵌模型的原理:讲解流动镶嵌模型的原理,如分子运动、相互作用等。

3.流动镶嵌模型的特点:阐述流动镶嵌模型的特点,如适应性、可逆性、动态性等。

4.流动镶嵌模型的应用:介绍流动镶嵌模型在生物学、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教学内容将根据教学大纲进行安排和进度,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流动镶嵌模型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流动镶嵌模型的应用实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流动镶嵌模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验证流动镶嵌模型的原理和特点。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对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资源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流动镶嵌模型的原理和实例。

高中生物 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 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1、19世纪末,欧文顿的实验和推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科学家的化学分析结果,指出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
3、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的“三明治”结构模型:蛋白质-脂质-蛋白质
4、1970年,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指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5、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组成成分:主要是 磷脂 和 蛋白质
4、对现象的推理分析是要进行鉴定,才能准确地说明问题。可是鉴于当时技术的限制,不能进行对结构物质的提取。
5.经科学家化学分析结果,细胞膜成分除了脂质外,还有蛋白质。那脂质和蛋白质是怎样形成膜的呢?
资料二 :
时间:1925年
人物:荷兰科学家Gorter和Grendel
实验:从红细胞膜中提取脂质,铺成单层分子,发现面积是红细胞膜的2倍
资料四:
时间:1970年
人物:Larry Frye等
实验:将人和鼠的细胞膜用不同的荧光抗体标记后,让两种细胞融合,杂交细胞的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
提出假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设问〗:
对“荧光染料标记实验”──观察得到怎样的动态现象?
这一动态现象说明了什么?
〖设问〗:
1.“荷兰科学家实验”-----------实验得到什么现象?
2.请你展开大胆想象,你会推测出什么样的结论?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讲述:两位荷兰科学家根据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磷脂是双层的。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
关 键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2013河北省邯郸四中高一生物教案《流动镶嵌模型》新人教版必修1

2013河北省邯郸四中高一生物教案《流动镶嵌模型》新人教版必修1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总结
练习
布置
作业
一、导言引出课题
师:通过上一节课,我们认识到,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而且具有一定的收缩性,那么。在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的活动中,塑料布、普通布、弹力布,哪一个做材料更贴近膜的特点呢?那么生物膜究竟具有怎样的结构呢?科学家也是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了生物膜结构的探索。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
策略
本节课采用“提供资料→提出问题(要求)→做出假设(构建模型)→提供实验验证”的教学模式,通过“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构建,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感受科学家探索的历程和探索过程的艰辛。
学情
分析
高一学生刚刚步入高中阶段,对高中的教学方式还是处于适应阶段,尤其是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通过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从而转变“两个”观念。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问题设置相对梯度较小,具有可操作性。
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提炼、升华能力
培养归纳问题的能力
与导言呼应。同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突出重点、难点
突出重点、难点
深化知识

河北省邯郸四中高中生物《42流动镶嵌模型教案》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阐述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2、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理解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理解假说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据,需要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并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和完善。同时,理解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高中生物4.2 流动镶嵌模型优秀课件

高中生物4.2 流动镶嵌模型优秀课件

这种特性的生理意义是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a侧

② ③
b侧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制备细胞膜
请从下面细胞中选出符合研究细胞膜的细胞,并说明 理由
哈哈!我知道了: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因 为此制哺物的选备乳成红胞择细动熟细中动胞没物膜有细的细胞 材高胞! 料等的核科动原学和物家因众细胞用是多哺哺的乳乳细动动胞物物器高红成!等细熟胞植胞红物作细细 胞
细菌
等渗状态
决定有着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 〕
A
A 糖蛋白 B 磷脂 C 脂肪 D 核酸
4.一位细胞学家发现,当温度升高到一定 程度时,细胞膜的面积增大而厚度变小,其 决定因素是细胞膜的〔 A〕。
A.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 B.选择透过性 C.专一性 D.具有运输物质的功能
如下图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请据图答复以下问 题:
活动主题一
利用你的知识推理和想象,单层磷脂 分子将以怎样的状态铺展在水面上?
空气

活动主题二: 磷脂双层分子在细胞上的排布情况

1959年,罗伯特森利用电镜, 获得了清晰的细胞膜照片。
暗 亮 暗
提出假说
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 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 脂质分子,两边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 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A.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B.细胞膜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
C.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具有流动性
D.有些蛋白质分子可在膜的内外之间移动
2.人体某些白细胞能进行变形运动、穿出小血管壁, 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这个过程的完成依靠细胞膜
的〔 〕。C
A.选择透过性 B.保护作用
C.流动性

高中生物 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生物 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生物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生物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磷脂分子在水—空气界面的排布(3 min)教师提问:根据磷脂分子的结构特点,大家能不能用磷脂分子的模型,摆出磷脂分子在水-空气界面的排布方式呢?指导学生完成模型的构建,并选择两组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模型,通过对学生构建的模型的评价,帮助其他学生对自己构建的模型进行改正。

结构特点。

小组讨论,构建模型评价黑板展示的模型,并对自己的模型进行改正。

演示技能:利用学生自己构建的模型,向学生演示磷脂分子在水—空气界面的排布,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磷脂双分子层的排布特点(3min)设疑提问:那么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是不是也是这样排布的呢?PPT展示磷脂分子在水体内形成的微小球状结构。

教师讲述:1925年两位荷兰的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层分子.发现展开层后的脂质单层面积是红细胞的表面积的2倍。

通过这样的实验现象,他们推测磷脂分子在细胞中是如何排列的?教师演示:通过一张折叠的白纸打开后的面积是折叠是面积的两倍,来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这个实验的实验结论。

教师讲解:思考讨论细胞膜中磷脂分子的结构,想象细胞膜可能的结构模型。

阅读课本内容,思考实验结果,初步了解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是双层的。

观察白纸前后面积的变化,类比实验结提问技能(分析提问)讲解技能演示技能:利用白磷脂双分子层的排布特点(3min)通过这个实验结论,说明刚才的们得出的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的排布是不是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次模型构建,利用磷脂分子的模型,构建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的排布方式。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word学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word学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word学案-«学习目标1. 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重点)2. 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3. 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如何衣达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难点),-©知识结构MUtzJ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1.对生物膜结构探究的历程严观看现象:细胞膜对不同物质通透性不同,脂质更容细胞膜易透过提出假设:细胞膜是由脂质构成的的化学<成分实验验证(19世纪末欧文顿):分离细胞膜,捉取化学成分分析■结论:膜的妥紧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实验探究:脂质和蛋白质是如何样形成膜的?细胞膜V 的结构连续实验(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提取的脂质铺展在水面上,展后所测的面积约为实际测量的红细胞的衣面积的2倍得出结论:脂质为双层'提出问题:膜的衣而张力比油一水界ifti的张力低得多,估量膜中含有蛋白质。

那么,蛋白质位于膜单位膜I 的什么位置?模型|实验探究(1959年罗伯特森):超薄切片技术+电镜一获得了淸晰的细胞膜照片,显示一“瞳一明二、啃”三展绪构,这确实是所谓的“单位膜”模型'提出问題:细胞膜是静态的刚性结构依1 口动态的弹性结构?细胞膜V 的特性实验探究(1970年):通过对膜上的物质进行荧光标记, 制造性地设计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

冰冻蚀刻技术的研究结果,证明细胞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得出结论:细胞膜具有流淌性流淌镶(模型建构(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综合实验结果,提出嵌模型1 流淌镶嵌模型2. 膜静态结构模型不能说明的现象(1) 细胞的生长。

(2) 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3) 受精时细胞的融合过程。

(4) 白细胞吞噬病菌。

(5) 质壁分离及其复原实验。

(1) 欧文顿捉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理论依据是相似相溶原理,即结构相似的物质能够相互溶解。

(2) 冰冻蚀刻技术是将组织细胞放在液氮中快速冷冻,然后用冰刀使样品断裂分割,利用金属复型技术,就能在电镜下观看样品断裂农面的细胞膜或生物膜内部超微结构。

高中生物《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新人教版

高中生物《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新人教版

(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二节的内容,与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所反映的生物膜对物质的进出控制具有选择性等知识有一定的联系,并对第三节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作了知识准备。

所以,这节的内容安排很巧妙,对整个章节的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成不变的,需要不断修正、发展和完善;科学发展与技术有很大的关系,技术的进步可以更好地促进科学的发展。

②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在众多对细胞膜结构的假说中,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目前人们普遍接受认同的,能较好地解释人们对细胞膜功能的认识。

学生必须展开想象力,在头脑中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结构,理解和掌握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要点,这对于更好地理解下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很重要的联系。

学情分析首先,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胞,知道了组成细胞的分子,掌握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尤其是细胞膜作为最基本生命系统的边界等相关知识,为本节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其次,高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同时在讨论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功能与结构相统一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困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磷脂和蛋白质是如何排列构成生物膜的。

2.能举例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3.能解释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与选择透过性功能统一的观点。

4.能了解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学习做出假设。

2.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合理推理和分析。

情感目标:1.理解假说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据,需要有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并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养成正确认识科学价值观。

2.树立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与选择透过性功能统一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以“回顾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现在有三种材料,塑料袋、棉布和弹力布,你会选用哪种材料做细胞膜么?”导出主题——细胞膜(生物膜)(板书: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思考、讨论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第2节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
编写:蒋凤姣审定:
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特点
3、体验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过程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
难点: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屮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三、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对生物膜的结构的探索历程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组成成分:磷脂、蛋白质、糖类
%1基木支架:磷脂双分子层
%1蛋白质分布:覆盖、镶嵌、贯穿,体现了牛物膜的不对称性。

%1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1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1糖被(糖蛋白):位于外表,有保护、润滑、识别等作用
合作探究
1、细胞膜上磷脂分子是怎样排布成两层的?对磷脂分子排布方式的探究教师介绍磷脂分子的结构和特点,学生自学P66“思考与讨论3” 一分钟,然后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1)试画出将磷脂分子(以三个磷脂分子为例)放在烧杯中的水一一空气界面上的形态
(2)如果将水一一空气界面上磷脂分子压入水中,磷脂分子在水中如何分布?
(以4个磷脂分子为例)
(3)细胞膜内外都是水环境,类比推测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应该怎样分布?
2、归纳总结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

释疑点拨
生物膜分子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1)镶嵌性:膜的基本结构是由脂双分子层镶嵌蛋白质构成的
(2)流动性:膜结构屮的蛋口质和脂类分子在膜屮可作多种形式的移动。

膜整体结构也具有流动性。

流动性的重耍生理意义:物质运输、细胞识别、细胞融合、细胞表面受体功能调节等。

(3)不对称性:膜两侧的分子性质和结构不相同
(4)蛋白质极性:多肽链的极性区突向膜表面,非极性部分埋在脂双层内部。

故蛋口质分子既和水溶性也和脂溶性分子具有亲和性。

3、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结构特点:
(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木支架
(其中磷脂分子的亲水性头部朝向两侧,疏水性尾部朝向内侧)
(2)蛋口质分子:在膜表面,或部分或全部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
糖被(少量):细胞膜外表
功能特性:
(3)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具有流动性;
(4)膜的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

(也体现膜的流动性)
(5)细胞膜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口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口,叫做糖被。

(糖被与细胞识别、胞间信息交流等有密切联系)
4.为什么说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水分了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并不都是这样,这取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

细胞对物质的吸收是有选择的。

结论:细胞膜不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
1、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和适应的特点是什么?
O深入理解细胞膜的结构,就应该抓住其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几个关键:
(1)磷脂双分子层一一支持和保护;
(2)镶嵌蛋口质分子一一跨膜运输;
(3)糖蛋白或糖脂一一细胞识别;
(4)一定的流动性一一胞吞和胞吐。

剖析:(1)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脂类,其中,蛋白质约占膜干重的
20%—70%,脂类约占30%—80%,各种膜所含蛋白质和脂类的比例同膜的功
能有密切关系,功能活动较旺盛的细胞,其蛋白质的含量高,因为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来承担。

此外,细胞膜中还有10%左右的糖类,它们与蛋白质或脂类结合成糖蛋白或糖脂,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

(2)构成细胞膜的基木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分子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或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之间,或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当中。

(3)结构特点: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运动的, 这种结构特点,使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举例说明牛物膜具有流动性特点。

课堂检测
1、据研究发现,胆•固醇、小分子脂肪酸、维牛素D等物质较容易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D )
A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B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
C细胞膜的结构是以磷脂分子层为基本骨架D细胞膜上镶嵌有各种
蛋白质分子
2、细胞膜上与细胞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和血型决定有着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A )
A糖蛋白B磷脂C脂肪D核酸
3、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牛理过程的完成都依赖于细胞膜的(B )
A保护作用 B 一定的流动性C主动运输D选择透过

4、下列物质中,不能横穿细胞膜进出细胞的是(D )
A维牛素D和性激素B水和尿素C氨基酸和葡萄糖D酶和
胰岛素
5、血液中的氧气进入肌肉细胞的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至少要经过的膜和磷脂层的数目是(A )
A、3、6、B> 3、 3 C、2、 4 D、2、 2
6、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下列试验中能反映该特点的是:(C )
①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②变形虫能仲出伪足③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Na+、K+的吸收④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⑤吞噬细胞吞噬病菌 A.①②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⑤
D.①②③④
7、下图表示细胞某一部分的亚显微结构,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
(2)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化学物质分
别磷脂分子、蛋白质分子、糖蛋
白和糖类;
(3)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具有一疋的流动
性,其生理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4)②、③在①上的排布方式是镶嵌、横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