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对称轴两侧相对位点分别切割一条链。 靠近5’ 端切割产生 5' 端突出的粘性末端,如 EcoRI :
5' …G▼AATT C…3' 3' …C TTAA▲G…5' EcoR I 5’AATTC…3' 5' …G 3' …CTTAA 5’ G… 5'
(2)靠近 3' 端切割产生3' 端突出的粘性 末端。如Pst I:
如果DNA纯度不高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增加酶的用量、扩大反应体系体积、延长反应 时间、添加阳离子亚精胺等。
3.DNA的甲基化程度 识别序列中特定核苷酸的甲基化会影响酶 的活性。 在基因克隆中是使用失去了甲基化酶的大 肠杆菌菌株制备质粒DNA。 可根据各种同裂酶所具有的不同的甲基化 敏感性研究真核基因组DNA的甲基化作用 模式。例如,MspI可以切割甲基化的 CCGG,而HpaII不能切割甲基化的序列。
2. 限制酶HindIII的发现
Smith 等于1970年首次从流感嗜血杆菌(H. influenzae)中发现并分离到HindIII限制酶。
3. SV40 限制图谱和转录图谱的绘制
Nathans(1971年)用HindIII绘制SV40的 限制酶谱。
二、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类型
已经鉴定出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可分为4种 不同类型: Ⅰ型酶:能识别专一的核苷酸序列,并在 识别位点附近的核苷酸切割DNA双链,但 切割序列是随即的,无专一性。在基因工 程中应用不大。 Ⅱ型酶:能识别专一的核苷酸序列,并在 识别序列的固定位置切割双链DNA分子, 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工具酶。
Ⅲ型酶:有专一的识别序列,但不是对称 的回文序列,在识别序列旁边的位置上切 割双链。切割后产生的DNA片段具有各种 单链末端。
Ⅳ型酶:新鉴定出的一种酶,目前无应用。
三、限制性内切酶的命名
命名原则: 属——种——株——分离序号 例如:EcoRⅠ 属:Escherichia 种:coli 株:R 分离序号:Ⅰ
大多数Ⅱ型限制内切酶的识别序列长度为 4~6bp,具有双重旋转对称结构的回文序列 (palindromic sequence)。
BamHⅠ: GGATCC CCTAGG
如果识别序列由5对碱基组成,其对称轴为 中间的一对碱基,如MaeⅢ的识别序列为:
--GTNAC---CANTC-其中,N为任意碱基。
第2章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限制性内切酶
DNA连接酶
DNA聚合酶和反转录酶
DNA修饰酶
外切核酸酶
单链内切核酸酶
RNA酶
核酸酶:水解相邻的两个核苷酸残基之间 的磷酸二酯键,从而使核酸分子断链。 根据水解的不同方式,分为:
外切核酸酶(exonuclease) 内切核酸酶(endonuclease)
5' …C TGCA▼G…3' 3' …G▲ACGT C…5' Pst I 5' …CTGCA3’ G…3' 3' …G 3’ACGTC… 5'
(3)在对称轴中心同时切割双链,产生平 末端或称钝性末端(blunt end),如SmaI:
5' …CCC▼GGG…3' 3' …GGG▲CCC…5' Sma I 5' …CCC 3' …GGG GGG…3' CCC… 5'
分为两类: 依赖于DNA的DNA聚合酶 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反转录酶
一、DNA聚合酶
Ⅰ. E.coli DNA聚合酶I(polI)-Kornberg酶
1)具两种外切酶活性和DNA聚合酶活性,在蛋白 酶作用下,该酶分裂成两个大小不同的片段,其中 小片段具5’→3’外切酶活性,大片段具3’→5’外切 酶活性(大片段亦称为Klenow片段, polIK) 2) 聚合酶活性,5’→3’, 要求3’-OH引物和模板 DNA,其延续性受反应条件的影响 3) 外切酶活性:具3’→5’和5’→3’外切酶活性
DNA聚合酶Ⅰ的
重要用途是用于缺
口平移法制备核酸
的杂交探针。
Ⅱ. Klenow片段 Klenow片段具有DNA聚合酶Ⅰ的聚合酶活性 和3’-5’外切酶活性 ① 补平 3’ 凹端 DNA 。使用单纯的 DNA 合成活性。注意要加足够的 dNTP ;如果 使用带标记的 dNTP ,则可对 DNA 进行 末端标记。
三、DNA连接酶(ligase)的作用机理
四、影响连接反应的因素
1.反应温度: 黏性末端:4~15℃比较合适 平末端:10~20℃ 2.连接酶浓度: 平末端连接所需酶量较多 黏性末端连接所需酶量较少。
3.ATP浓度
一般情况下ATP最适的终浓度为0.5mmol/L。
依据反应时所需能量辅因子的不同分为两类:
依赖ATP的DNA连接酶 依赖NAD+的DNA连接酶
依据其来源可分为三类:
T4噬菌体DNA连接酶、 大肠杆菌DNA连接酶 热稳定DNA连接酶。
二、DNA连接酶的特点
连接反应需要一条DNA链游离的3’-OH,另 一条链5’末端具有磷酸基团。 连接反应中需要ATP或NAD+和Mg2+为辅因 子和激活因子。 DNA连接酶并不能够连接两条单链的DNA 分子! DNA连接酶只能封闭双螺旋DNA骨架上的 缺口(nick),不能封闭失去核苷酸所形成 的裂口(gap)
根据作用的核酸底物不同,分为:
RNA酶 DNA酶 底物非专一性核酸酶
2.1 限制性内切酶
定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RE)是识别DNA的特异 序列, 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 DNA的一类内切酶。
一、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
1. 细菌限制修饰系统的发现
有些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序列中,某一位或 二位碱基并非严格专一,但不影响其作用位 点,只是增加酶的识别和作用频率。如 HindⅡ识别序列为--GTYRAC--,其中Y表 示C或T,R表示A或G。 有的酶识别6个以上的核苷酸序列,称为稀 有限制性内切酶,如NotⅠ,识别序列为 (GCGGCCGC)
5.DNA分子的构型 某些限制酶,切割超螺旋的质粒DNA或病 毒DNA所需要的酶量,要比消化线性DNA 的高出许多倍。 还有些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它们自己的 处于不同部位的限制位点,其效率也有明 显的差别。 大多数内切酶对只含识别序列的寡聚核苷 酸不具有催化活性。
HindIII
CAAGCTTG CCAAGCTTGG CCCAAGCTTGGG
2.同切点酶(或同裂酶,isoschizomer)
同裂酶:是一类来源于不同的微生物、能 识别相同靶序列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识别序列相同,切割位点不同
例:SmaⅠ CCC ↓ GGG XmaⅠ C ↓ CCGGG 识别序列相同,切割位点也相同 例:HpaⅡ与MspⅠ识别顺序都是C↓CGG
3.同尾酶(isocaudamer) 定义:来源不同,识别的靶序列也各不相 同,但切割后能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
六、限制内切核酸酶对DNA的消化作用
1.DNA分子的双酶切消化
可以先后分别在不同的反应体系中进行:
先用需要低盐离子浓度的酶切割,再调节 盐离子浓度,加入另一种酶切割。 先用最适反应温度较低的酶切割,升温后 再加入第二种酶。
2.DNA分子的完全酶切消化和部分酶切消化
完全酶切消化:内切酶对DNA序列中全部 的识别序列进行切割。 部位酶切:内切酶对DNA序列中所有的识 别序列进行不完全切割。
20世纪60年代在研究噬菌体的寄主范围时发现的。
从天然宿主大肠杆菌K中分离得到的λk噬菌体, 当其感染B菌株时,感染率仅为10-4,分离得到幸 存的子代λk病毒,再用其感染B菌株,感染率为 100%;若再用其感染K菌株,感染率又降为10-4。
此现象称为宿主限制现象。
各种细菌都能合成一种或几种能够切割双 链DNA的内切核酸酶,以此来限制外源 DNA在自身细胞内的存在。 几乎所有的限制性内切酶都和能识别甲基 化相同DNA位点的甲基转移酶共同作用, 构成限制-修饰系统。 宿主细胞的DNA被甲基转移酶修饰而被保 护起来,不被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从而使 自身DNA免受降解。
Bam HⅠ GGATCC CCTAGG Bg lⅡ AGATCT TCTAGA
G + GATCC CCTAG 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GATCT A + A TCTAG
五、影响限制内切核酸酶活性的因素
1.酶的纯度
2.DNA样品的纯度
高纯度DNA是必需的
样品如果残留氯仿、苯酚、乙醇、EDTA、 SDS等物质,或蛋白质、多糖等都可能影响 内切酶的反应活性。
2hr 20hr 0 0 0 0 10% 75% >90 >90
EcoRI
GGAATTCC
6.反应缓冲液
pH范围: 7.0~7.6
缓冲液组份: Tris(三羟甲基氨基甲烷)、 NaCl、 MgCl2、二硫苏糖醇(DTT)或β巯基乙醇 有些酶需要BSA,以防止酶在低浓度蛋白 质溶液中变性。
7.酶的星号活性(star activity) 当条件改变时,许多酶的识别位点会改变, 导致识别与切割序列的非特异性,称为星号 活性。 EcoRⅠ正常情况下,其靶子序列为GAATTC, 但若缓冲液pH>8、盐离子浓度低于50mm和 甘油超过5%(V/V),可在NAATTN处切割, 以EcoRI*表示
当ATP浓度上升至5.0mmol/L时,将影响酶
对平末端的连接;
当ATP浓度上升至7.5mmol/L时,对黏性末
端及平末端的连接均有抑制作用。
4.DNA片段末端
2.3 DNA聚合酶和反转录酶
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在引物 和模板的存在下,把dNTP连续加到DNA分 子3-OH末端,催化核苷酸的聚合。
4.酶切反应的温度
大多数限制性内切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7℃。
表2-3 部分限制性内切酶的最适反应温度 酶 ApaI ApyI BanI BclI BstEII 反应温度 30℃ 30℃ 50℃ 50℃ 60℃ 酶 MaeI MaeII MaeIII SmaI TaqI 反应温度 45℃ 50℃ 55℃ 25℃ 65℃
(二)切割位点的特异性 1.DNA分子酶切片段的末端 切割:水解双链DNA中的磷酸二酯键,产 生的DNA片段5’端为磷酸基,3’ 端为羟基。
酶切后产生的片段末端有黏性末端和平末 端等形式。 黏性末端:DNA分子在限制性内切酶的作 用下形成的具有互补碱基的单链延伸形成 的末端结构。它们能够通过互补碱基间的 配对而重新连接起来。
8.限制性内切酶反应的终止 消化DNA样品后,在进一步处理DNA样品 前往往需要钝化内切酶的活性。 钝化大多数限制性内切酶的方法是65℃温 浴5分钟。 但有些酶,如BamH I和HaeⅡ具备对热稳 定性,则需加入终止反应液(加入0.5mol/ L的EDTA使之在溶液中的终浓度达到 10mmol/L 以螯合Mg2+)。
①5’-3’聚合酶活性
条件 :
• Mg2+
•dNTP • 3’-OH
②3’- 5’外切酶活性
沿3’ 5方向识别和切除不配对的DNA生长 链末端的核苷酸。 在体内DNA复制时起校对作用,保证了 DNA复制的真实性,从而降低突变率。
③5’ - 3’外切酶活性
可降解DNA:RNA杂合体中的RNA分子 带切除的核酸分子必须具有5’端游离的磷酸 基团; 核酸分子被切除前位于已配对的DNA双螺旋 区段上; 被切除的可以是脱氧核苷酸,也可以是非脱 氧核苷酸
命名 HindⅢ
属 种 株
Haemophilus influenzae d株 流感嗜血杆菌d株的第三种酶
序
第一个字母取自产生该酶的细菌属名,用大写; 第二、第三个字母是该细菌的种名,用小写; 第四个字母代表株; 用罗马数字表示发现的先后次序。
四、Ⅱ型限制内切酶核酸酶的基本特性
(一)识别序列的特异性
酶切反应注意事项 价格昂贵 决不能用水稀释,以免变性失活。 预先加入除酶以外的所有其他试剂。 取酶立即放于冰上。分装小份避免反复冻融。 使用无菌的新吸头。 少加水,使体积最小,• 保证酶液体积不超过总 但 体积的10%,否则酶液中的甘油会抑制酶活性。
2.2 DNA连接酶
一、DNA连接酶的发现 DNA连接酶(DNA ligase)是能催化双链 DNA片段靠在一起的3’羟基末端与5’端磷酸 基因末端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使两末端连 接在一起。—―分子黏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