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超前-滞后校正

合集下载

6-2常用的校正装置及其

6-2常用的校正装置及其
即:最大超前角频率氏1/aT和1/T的几何中心。
(2). 无源滞后网络(相位滞后串联校正)
图6-14 无源滞后网络 A.无源滞后网络电路图: R1
U1
R2 C
U2
B.无源滞后网络的传递函数:
1 bTs Gc ( s) 1 Ts R2 其中,b 1,T ( R1 R2 )C R1 R2
a:分度系数 (相位超前深度) T:时间常数
C.无源超前网络的零极点 j
1 T
1 aT
D.无源超前网络的频率特性 1 1 aTs Gc ( s ) a 1 Ts 频率特性:
1 1 aT (1 aT 2 2 ) j (a 1)T Gc ( j ) a 1 Tj 1 T 2 2 1 a 2T 2 2 A( ) 1 T 2 2 (a 1)T ( ) arctgaT arctgT arctg 1 aT 2 2 1 aT 2 2 X ( ) 1 T 2 2 Y ( ) (a 1)T 1 T 2 2
其中:Ta R1C1 , Tb R2C2 , Tab R1C2 (Ta s 1)(Tb s 1) 令有2个不等的负实根 Gc ( s ) TaTb s 2 (Ta Tb Tab ) s 1 (Ta s 1)(Tb s 1) (1 T1s )(1 T2 s )
Z1 R1 R2 , Z 2 R4
故有源微分网络得传递 函数为: R1 R2 R3 1+T1s Gc ( s ) K 其中: K 1 1+T2s R1 T1 ( R1 R2 R4 ) R3 ( R1 R2 ) R4 C , T2 R4C R1 R2 R3

超前-滞后校正(不讲)

超前-滞后校正(不讲)
第四节 滞后-超前校正
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的频率特性 应用伯德图设计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的方法
2020年5月29日
1
§8-4-1 滞后-超前校正环节的特性 滞后-超前校正装置具有下列形式的传递函数:
Gj (s)
k
(T1s 1)(T2s 1)
(T1s
1)(T2 s
1)
,
1
上式右边第一部分 T1s 1 , 1是超前校正部分,
Gj (s)
k
(T1s 1)(T2s 1)
(T1s
1)(T2 s
1)
,
1
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的相位超前部分改变了频率响 应曲线,这是因为它增加了相位超前角,并且在穿越 频率处增大了相位裕量。滞后部分在穿越频率处引起 响应的衰减。因此,它允许在低频范围内增大增益, 从而改善系统的稳态特性。
2020年5月29日
s(s
k 1)( s
2)
k 2
10
k 20
2020年5月29日
6
②当k=20时,画出未校正系统的伯德图如下图所示:
L 11dB
未校正系统的 相位裕量是-32 度,增益裕量 是-11分贝。表 明系统是不稳 定的。
32
1.5
图8-23 未校正系统伯德图
2020年5月29日
7
③选择校正后系统的穿越频率:
3
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的伯德图如下:
k 1, 10
T1 1,T2 10
图8-22 滞后-超前校正装置伯德图
2020年5月29日
4
§8-4-2 基于频率响应法的滞后-超前校正 用频率法设计滞后-超前装置,实际上是前面讨论
过的超前校正和滞后校正设计方法的综合。

自动控制原理 题库第六章 线性系统校正 习题

自动控制原理 题库第六章 线性系统校正 习题

6-1证明RC 无源超前校正环节 最大超前相角为采用半对数坐标时最大超前相角所对应的频率位于两个转折频率的中间或等于零、极点乘积的平方根,即 6-2某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指标为上升时间0.1r t ≤秒,超调量%16%σ≤,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0.05ssv e ≤。

(a )试问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低频段需要满足什么要求?中频段需要满足什么要求?(b )在s 平面内绘制出能满足设计要求的系统主导极点所在的区域。

6-3某系统框图如下图所示,误差c r e -=,01≥K ,02≥K 。

(a )要求系统对单位斜坡输入t t r =)(的稳态误差3.0≤,主导极点的阻尼比707.0≥ξ,调节时间 2.33s t ≤秒(按5%误差考虑),请在s 平面上绘制出满足上述设计要求的闭环极点的可行区域,给出1K 、2K 应满足的条件。

(b )设11=K 、2、10,绘制三种情况下以2K 为可变参数的根轨迹。

(c )设101=K ,确定满足(a )中性能指标的2K 的值。

6-4下图所示为钟摆的角度控制系统,其中被控对象为阻尼为零的二阶系统。

(a )试问控制器()c G s 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系统为非条件稳定系统?(b )选用常规调节器,使得系统对阶跃扰动输入w 稳态误差为零,系统还可以做到非条件稳定吗?(c )选用PID 控制器应用根轨迹方法分析p k 、i T 和d k 发生变化时对系统快速性、稳定性的影响。

答案:应用关系12d i TT k T =和12p i TT k T +=容易给出分析结果。

6-5力、转矩的积分为速度、转速,速度、转速的积分为位置、转角,许多重要的运动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可以描述为二重积分器传递函数,即用根轨迹法分析比例控制p k 、比例微分控制(1)p d k k s k s +=+和超前校正(1)(12)k s s ++、(1)(9)k s s ++、(1)(4)k s s ++几种情况下闭环根轨迹的情况和闭环系统的性能。

自控控制原理习题_王建辉_第6章答案

自控控制原理习题_王建辉_第6章答案

看到别人设定的下载币5块钱一个,太黑了。

为了方便各位友友都有享受文档的权利,果断现在下来再共享第六章控制系统的校正及综合6-1什么是系统的校正?系统的校正有哪些方法?6-2试说明超前网络和之后网络的频率特性,它们各自有哪些特点?6-3试说明频率法超前校正和滞后校正的使用条件。

6-4相位滞后网络的相位角滞后的,为什么可以用来改善系统的相位裕度?6-5反馈校正所依据的基本原理是什么?6-6试说明系统局部反馈对系统产生哪些主要影响。

6-7在校正网络中,为何很少使用纯微分环节?6-8试说明复合校正中补偿的基本原理是什么?6-9选择填空。

在用频率法设计校正装置时,采用串联超前网络是利用它的(),采用串联滞后校正网络利用它的()。

A 相位超前特性B 相位滞后特性C 低频衰减特性D 高频衰减特性6-10 选择填空。

闭环控制系统因为有了负反馈,能有效抑制()中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A 正向通道 B反向通道 C 前馈通道6-11 设一单位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W(s)=若使系统的稳态速度误差系数,相位裕度不小于,增益裕量不小于10dB,试确定系统的串联校正装置。

解:→所以其对数频率特性如下:其相频特性:相位裕度不满足要求设校正后系统为二阶最佳,则校正后相位裕度为,增益裕量为无穷大。

校正后系统对数频率特性如下:校正后系统传递函数为因为所以串联校正装置为超前校正。

6-12设一单位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W(s)=试求系统的稳态加速度误差系数和相位裕度不小于35的串联校正装置。

解:所以其对数频率特性如下:其相频特性:相位裕度不满足要求,并且系统不稳定。

设校正后系统对数频率特性如上(红线所示):则校正后系统传递函数为因为在时(见红线部分),,则→选取,则校正后系统传递函数为其相频特性:相位裕度满足要求。

校正后的对数频率曲线如下:因为所以校正装置为滞后-超前校正。

6-13设一单位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W(s)=要求校正后的开环频率特性曲线与M=4dB的等M圆相切,切点频率w=3,并且在高频段w>200具有锐截止-3特性,试确定校正装置。

自动控制原理第6章习题解——邵世凡

自动控制原理第6章习题解——邵世凡

习 题 66-1 设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s s s s G 1.015.0110++= 绘出系统的Bode 图并求出相角裕量和幅值裕量。

若采用传递函数为(1+0.23s)/(1+0.023s)的串联校正装置,试求校正后系统的幅值和相角裕度,并讨论校正后系统的性能有何改进。

6—2设控制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ωωωωωj j j j H j G 25.01625.011++= ①绘出系统的Bode 图,并确定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以及系统的稳定性; ②如引入传递函数()()()0125.025.005.0++=s s s G c 的相位滞后校正装置,试绘出校正后系统的Bode 图,并确定校正后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

6 3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8210++=s s s s G 设计一校正装置,使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 v =80,并使闭环主导极点位于s=-2±j23。

6-4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93++=s s s K s G ①如果要求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作用下的超凋量σ =20%,试确定K 值;②根据所确定的K 值,求出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下的调节时间t s 。

,以及静态速度误差系数; ③设计一串联校正装置,使系统K v ≥20,σ≤25%,t s 减少两倍以上。

6 5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12.011.0++=s s s K s G 设计校正网络,使K v ≥30,γ≥40º,ωn ≥2.5,K g ≥8dB 。

6-6 由实验测得单位反馈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如图6-38所示.要求①绘制系统的方框图,并标出参数值;②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σ =20%,峰值时间t p =0.5s ,设计适当的校正环节并画出校正后系统的方框图。

6-7设原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5.012.010++=s s s s G 要求校正后系统的相角裕度γ=65º。

61-1 2 系统校正概述及超前校正

61-1 2 系统校正概述及超前校正
25
26
(ω) arctanTω arctanTω
根据两角和的三角函数公式,可得

(ω)

arctan
(1- α)Tω 1 αT2ω2
将上式求导并令其为零,得最大超前角频率
d 0
d
ωm

1 Tα
13
得最大超前相角 或写为
m

arctan
1- α 2α
m

arcsin 1- α 1 α
自身无放大能力,通常由RC网络组成,在信号 传递中,会产生幅值衰减,且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 高,常需要引入附加的放大器,补偿幅值衰减和进 行阻抗匹配。
无源串联校正装置通常被安置在前向通道中能 量较低的部位上 。 有源校正装置:
常由运算放大器和RC网络共同组成,该装置自身 具有能量放大与补偿能力,且易于进行阻抗匹配, 所以使用范围与无源校正装置相比要广泛得多。
为了提高抗高频干扰的能力,开环幅频特性高频段应 有较大的斜率。高频段特性是由小时间常数的环节决定 的,由于其转折频率远离ωc,所以对的系统动态响应影 响不大。但从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来看,则需引起重视。
8
6-2 超前校正
三个频段的概念
L() dB
15
15 低频段
c
中频段

高频段
9
控制系统的校正方法通常有两种:

1 sin(m )
(4)计算校正后系统剪切频率
10lg( 1 )

(5)确定 (6)验证。
1 T
c
, 1 c T
23
通过超前校正分析可知:
(1)提高了控制系统的相对稳定性——超前校正利用 超前校正装置的相位超前特性对系统校正,使系统的稳 定裕量增加,超调量下降。

6-2 线性系统的矫正方法

6-2 线性系统的矫正方法

1 Ts
(8) 检验系统的性能指标,若不满足要求,可增大ε值, 从第3步起重新计算。
6
例: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K G0 ( s ) s(0.1s 1)
要求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 K v 100 s 相角裕量
c 45rad / s, 试确定串联校正装置。
1
,
55, 幅值裕量 h ³ 10dB,
(可在未校正系统的Bode图上利用半对数坐标中的斜率公 式通过两点坐标来计算ωc2)
10lg a 20lg x 校正前c处的斜率 lg c 2 lg x
由ωm确定校正装置参数T。
m
1 T a
T
1
m a 5
(5)确定超前校正装置的转折频率1/T和1/(aT); 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校正后系统的剪切频率ωc2 :
7.78 20 40 lg c 2 lg10
c 2 50rad / s m
9
参数T
1
m a

1 50 6
0.008
校正网络的两个转折频率:
1 1 1 1 20.8 s , 2 125 s 1 aT T
56 .9
幅值裕量: h dB 满足要求的性能指标。
carctan0.008 2
c2
5)确定无源超前校正系统元件参数(不唯一)
R1 R2 6 a R 选C 4 F 2 T R1 R2 C 0.008 则:R1=12k ,R2=2.4k R1 R2
L0 (c 2 ) 20lg b
(5) 为保证滞后校正网络对系统在ωc2处的相频特性基本不

超前滞后校正的原理

超前滞后校正的原理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为了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和瞬态性能,常采用一种称为超前滞后校正的方法。

这种控制策略涉及到对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修改,以改变系统的相位和幅值特性,使得闭环系统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具体来说,超前校正主要用于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而滞后校正则用以增强系统的稳态精度和抗干扰能力。

超前校正的原理是通过在控制系统中引入一个具有相位超前特性的校正器,该校正器在中频段产生正相位shift 并增加系统的截止频率。

这导致系统响应速度变快,过渡过程时间缩短,从而提高了系统动态性能。

由于相位的提前,系统的相位裕度增大,进而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

然而,超前校正通常会牺牲系统的低频增益,这可能会影响其稳态精度。

滞后校正则是通过加入一个具有相位滞后特性的校正器,它在低频段提供额外的增益而在高频段减少增益,从而增强了系统的低频响应。

这样做可以减小或消除静差,提高系统的稳态准确性。

滞后校正还会降低系统的截止频率,增加相角滞后,有助于滤除高频噪声,提升系统的抗干扰性。

不过,滞后校正会减小系统的相位裕度,可能导致系统反应缓慢,过渡过程时间变长。

在实际应用中,工程师会根据系统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校正方式。

对于需要快速响应和良好动态性能的系统,可能会倾向于使用超前校正;而对于注重稳态精度和抗干扰能力的场合,则可能优先考虑滞后校正。

有时也会将超前和滞后校正结合起来形成超前-滞后校正,以期达到更优的综合性能。

总结而言,超前滞后校正是一种在控制系统设计中常用的方法,它通过改变系统的频率响应来满足不同的性能指标。

超前校正主要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而滞后校正则更注重于提升稳态精度和抗干扰能力。

掌握超前滞后校正的原理和适用场合,对于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

超前滞后校正

超前滞后校正

超前滞后校正超前滞后校正设计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网络的超前部分来增大系统的相角裕度,同时利用滞后部分来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

这种矫正方法兼有滞后校正和超前校正的优点,即已校正系统响应速度较快,超调亮较小,抑制高频噪声的性能也较好。

当待校正系统不稳定,且要求矫正后系统的响应速度、相角裕度和稳态精度较高时,采用超前滞后校正比较合适。

超前滞后矫正器的传递函数可表示为:sT s T s T s T G c 22111111)s (βα++•++=式中,1=*βα,1,1<>βα。

基于MATLAB 的超前滞后校正器的设计步骤:(1)根据要求的稳态性能指标,求系统的开环增益K 。

(2)更具求得的K 值,用MATLAB 软件绘制校正前原系统的BODE 图,并求原系统的幅值裕度(Gm )、相角裕度(Pm )、截至频率c ϖ,检验性能指标是否满足要求。

若不满足,执行(3)。

(3)在原系统对数幅频特性曲线上,选择斜率由-20dB/dec 变为-40dB/dec 的交接频率作为校正网络超前部分的交接频率1/T2。

(4)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校正后系统截至频率c ϖ,使得校正网络中1/T2和1/()2*T β位于c ϖ的两侧,在c ϖ处Gc(s)可近似为ααs T s T s T s T s G 2121c )(=⋅≈ 校正后系统在c ϖ处的对数幅频应为0dB ,所以有0)lg(20)(20=+αϖϖc c T L由此解出α。

(5)根据相角裕度的要求,估算校正网络滞后部分的交接频率1/T1,估算中因1/αT1离c ϖ最远,所以可令1/(1T *α)这一项在c ϖ处的相角为-90度,再通过)()(c 180ϖϕϖϕγ c c c ++︒=,求解T1。

(6)用matlab 绘bode 图,并检验系统各项指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若不满足则可适当增大c ϖ,重新执行步骤(4)、(5)、(6),直至满足。

仿真实例 设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5.0)(11.0()(0++=s s s K s G 要求系统校正后满足下列指标要求:•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v=180*1/s•截止频率s /rad 2.3c ≥ϖ•相角裕度45≥γ•幅值裕度dB 10h ≥设计过程:(1)求解K 。

自动控制理论课后习题详细解答答案(夏德钤翁贻方版)第六章

自动控制理论课后习题详细解答答案(夏德钤翁贻方版)第六章

第六章6-1 试求图6-T-1所示超前网络和滞后网络的传递函数和伯德图。

解:(a ),超前网络的传递函数为()1+=RCs RCss G ,伯德图如图所示。

题6-1超前网络伯德图(b ),滞后网络的传递函数为()11+=RCs s G ,伯德图如图所示。

题6-1滞后网络伯德图6-2 试回答下列问题,着重从物理概念说明:(1)有源校正装置与无源校正装置有何不同特点,在实现校正规律时他们的作用是否相同?(2)如果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型系统经校正后希望成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型系统,应采用哪种校正规律才能满足要求,并保证系统稳定? (3)串联超前校正为什么可以改善系统的暂态性能?(4)在什么情况下加串联滞后校正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程度?(5)若从抑制扰动对系统影响的角度考虑,最好采用哪种校正形式?解: (1)无源校正装置的特点是简单,但要达到理想的校正效果,必须满足其输入阻抗为零,输出阻抗为无限大的条件,否则很难实现预期效果。

且无源校正装置都有衰减性。

而有源装置多是由直流运算放大器和无源网络构成,能够达到较理想的校正效果。

(2)采用比例-积分校正可使系统由I 型转变为II 型(3)利用串联超前校正装置在剪切频率附近提供的相位超前角,可增大系统的相角裕度 ,从而改善系统的暂态性能。

(4)当ω减小,相频特性)(ωϕ朝0方向变化且斜率较大时,加串联滞后校正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程度。

(5)可根据扰动的性质,采用带有积分作用的串联校正,或采用复合校正。

6-3 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6418)(2++=s s s G (1)计算校正前系统的剪切频率和相角裕度。

(2)串联传递函数为1125.014.0)(++=s s s G c 的超前校正装置,求校正后系统的剪切频率和相角裕度。

(3)串联传递函数为1100110)(++=s s s G c 的滞后校正装置,求校正后系统的剪切频率和相角裕度。

(4)讨论串联超前校正、串联滞后校正的不同作用。

滞后校正基于频率法概述

滞后校正基于频率法概述

(3)由根轨迹的幅值条件,确定未校正系统在sd处的增益,即根据|Go(sd)|=1,求

,相应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为
K0 0.8 0.9 3.7 2.66
Kv0
lim
sG0 (s)
s0
2.66 4
0.666
(4)基于校正后的系统要求Kv5s-1,据此算出迟后校正装置的参数β值
Kv 5 7.5
s(s
K0 1)(s
4)
要求校正后的系统能满足下列的性能指标:阻尼比=0.5;调整时间ts=10s;静态速度误 差系数Kv5s-1。
解:(1)绘制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
(2)根据给定的性能指标,确定系统的无阻尼自然频率为
n
4
t s
4 0.5 10
0.8s 1
希望的闭环主导极点:
sd n jn 1 2 0.4 j0.7

(sd
1
)
(
s
d
1,相) 角0条件仍然满足。
均靠1近原点,1
幅值条件有:
sd
sd
a sd
b sd
1K sd1选取的 和1均靠1 近原点,因此
sd
1
K sd sd a sd b
K 1
Kv
1
Kv
ab
1
K
sd
1
✓ 可见校正后静态误差系数增大了约β倍, 而主导极点可基本保持不变。
迟后校正的根轨迹法步骤:
(4)选择滞后校正装置的两个转折频率。工程上取
频率: 。
2
1 T
1 5
c
~
1 10
c
,然后确定另一个转折
1
1 T
(5)画出校正后系统的伯德图,并求出校正后系统的相位裕量。对照设计指标,如果上述 参数仍不满足要求,则可通过改变T值,重新设计滞后校正网络。

滞后-超前校正

滞后-超前校正

直线,由该直线与0
定 T1 。
dB线的交点坐标
T1
或与 20lg
线的交点
1
T1

原伯德图在 c 1.5处的增益为13 dB,因此必须要求滞后-超前网络在 c
处产生 13 dB 增益。根据这一要求,通过点 (1.5,13 dB) 画一条斜率为
20 dB/dec的直线,该直线与0 dB线及 20 dB 线的交点就确定了所求的
(1 R1C1s)(1 R2C2s)
1 (R1C1 R2C2 R1C2 )s R1C1R2C2s2
令 T1 R1C1, T2 R2C2 ,
T1
T2
R1C1
R2C2
R1C2,
,1 则
Gc
(s)
(1 T1s)(1
1
T1
s
(1
T2s)
T2 s )
滞后-超前校正的零、极点分布图如下图所示。
上难以实现。在本例中,取 c 1.5,这样未校正系统的相位裕度为0,与要求值 仅差 50,这样大小的超前相角通过简单的超前校正很容易实现。
(3)确定校正参数 。 由超前部分产生的超前相角 而定,
即 1 sin 。在本例中 50 5 55,因此
1 sin
1 sin 55 ≈10
1 sin 55
(4)确定滞后校正部分的参数
T2。一般取
1 T2
1 10
,c 以使滞后相角控制
1
在 5 以内,在本例中
0.15 ,因此滞后部分的传递函数为 T2
s 0.15 10 1 6.67s
s 0.015
1 66.7s
(5)确定超前部分的参数 T1。过 c , 20 lg G0 ( jc ) 作 20 dB/dec

6-2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精)

6-2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精)

m
18:50
1 T b
m
13
采用无源滞后网络进行串联校正时,主要利用其高频幅值 衰减的特性,以降低系统的开环截止频率,提高系统的相角 裕度。滞后网络怎么能提高系统的相角裕度呢?
在设计中力求避免最大滞后角发生在已校系统开环截止频率 '' c 附近。选择滞后网络参数时,通常使网络的交接频率 '' 1 1 '' '' c 此时,滞后网络在 c bT 远小于 c 一般取
P.219表6-2典型的有源调节器.
18:50Leabharlann 22小结• 无源超前网络的特性 • 无源滞后网络的特性 • 无源滞后、超前网络的特性
18:50
23
18:50 1
(1)无源超前校正网络
假设该网络信号源的阻抗很小,可以 忽略不计,而输出负载的阻抗为无穷 大,则其传递函数为:
ur
R1
C
R2
uc
U c (s) R2 R2 R2 (1 R1Cs ) Gc ( s ) 1 R1 U r ( s) R2 R1 R1 R2Cs R2 R2 1 1 sR1C sC R1 R2 (1 R1Cs ) /( R1 R2 ) ( R1 R2 R1 R2Cs ) /( R1 R2 )
b
18:50
14
0.01
0
0.1 b
1
0
0
dB
-20
-5
6
20lgb
'' c (c )
-40 -2
-1.8
-1.6
-1.4
-1.2
-1
-0.8
-0.6

超前滞后校正原理

超前滞后校正原理

超前滞后校正原理你看啊,在控制系统里就像在管理一个小世界一样。

有时候这个系统它表现得不太好,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孩,老是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这时候呢,超前校正和滞后校正就像是两位神奇的小助手跑出来帮忙啦。

先说说超前校正吧。

超前校正就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小机灵鬼。

想象一下,系统就像一辆汽车在行驶,但是它的转向有点慢,不能很快地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向改变。

超前校正就像是给这辆汽车装了一个超级灵敏的转向助力器。

它的原理呢,就是在系统的某个地方加进去一些东西,让系统能够提前做出反应。

比如说,在信号还没完全变大或者变小之前,就提前调整系统的状态。

这就好比你知道前面的路要拐弯了,你提前就开始转动方向盘,而不是等到到了拐弯的地方才开始转。

超前校正它主要是改变了系统的相角裕度,让系统变得更加稳定而且快速响应。

就像那个提前做好准备的人,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能快速应对,不会手忙脚乱的。

再来说说滞后校正。

滞后校正就像是一个沉稳的老大哥。

它的作用方式有点不一样哦。

如果说超前校正像是快刀斩乱麻,那滞后校正就是慢条斯理地调整。

比如说系统里有些高频的噪声或者干扰,就像一群小苍蝇在捣乱。

滞后校正就像是一个大扇子,慢慢地把这些苍蝇给赶走。

它主要是通过降低系统的高频增益来达到这个目的的。

就像是在一个热闹的派对上,那些吵闹的高音部分被慢慢地降低了音量,让整个系统变得更加平稳。

滞后校正不会像超前校正那样让系统快速反应,但是它能让系统在长期的运行中更加稳定可靠。

它就像是给系统打了一针镇定剂,让那些过度兴奋或者不稳定的因素慢慢平静下来。

这超前校正和滞后校正啊,它们的存在都是为了让系统变得更好。

有时候我们的系统可能既需要快速反应的能力,又需要长期稳定的状态。

这时候呢,我们可能就要把超前校正和滞后校正结合起来用啦。

就像一个超级英雄组合,一个负责冲锋陷阵,快速应对危机,一个负责稳住后方,保证长期的稳定和平静。

你可别小看这两个校正原理哦。

在很多实际的工程应用里,它们可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呢。

滞后校正滞后-超前校正

滞后校正滞后-超前校正
2
e j ( arc tan aT arctanT )
( ) 20 lg ( aT )2 1 20 lg (T )2 1 Lc
(a 1)T > 0 c ( ) arctan aT arctan T arctan 1 a(T )2
相频曲线具有正相角,即网络在正弦信号作用 下的稳态输出在相位上超前于输入,故称为超前校 正网络。
20lg a
20lga 10lga
1 Lc (2 ) 20lg Gc ( j ) T
7
中频段
L(ω)在开环截止频率ωc(0分贝附近)的区段。
频率特性反映闭环系统动态响应的平稳性和快速性。
时域响应的动态特性主要取决于中频段的形状。
反映中频段形状的三个参数为:开环截止频率 ωc、中
频段的斜率、中频段的宽度。 为了使系统稳定,且有足够的稳定裕度,一般希望: 中频段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斜率为-20dB/dec的线段, ωc 较大,且有足够的宽度;
频率。频率由0~ωb的范围称为系统的闭环带宽。
5
二、频率法校正
6
低频段
L(ω)在第一个转折频率以前的频段。
频率特性完全由积分环节和开环放大倍数决定。
低频段对数幅频特性: Ld ( ) 20lg K 20 lg 低频段的斜率愈小,位置愈高,对应系统积分环节的 数目ν愈多、开环放大倍数K愈大。则在闭环系统稳定的条 件下,其稳态误差愈小,动态响应的跟踪精度愈高。
s 1 aT 1 aTs a , (a 1) Gc ( s ) aGc ( s ) s1 T 1 Ts
'
2、超前校正的零、极点分布
zc
1 aT
1 pc = T

滞后-超前校正.

滞后-超前校正.

目录摘要 (1)引言 (2)1 滞后-超前校正设计目的和原理 (2)1.1滞后-超前校正设计目的 (2)1.2滞后-超前校正设计原理 (2)2 滞后-超前校正的设计过程 (4)2.1校正前系统的参数 (4)2.1.1 用MATLAB绘制校正前系统的伯德图 (4)2.1.2 用MATLAB求校正前系统的幅值裕量和相位裕量 (5)2.1.3 用MATLAB绘制校正前系统的根轨迹 (6)2.1.4 对校正前系统进行仿真分析 (7)2.2滞后-超前校正设计参数计算 (8)ω (8)2.2.1 选择校正后的截止频率c2.2.2确定校正参数β、2T和1T (8)2.3滞后-超前校正后的验证 (9)2.3.1 用MATLAB求校正后系统的幅值裕量和相位裕量 (9)2.3.2 用MATLAB绘制校正后系统的伯德图 (10)2.3.3 用MATLAB绘制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 (11)2.3.4 用MATLAB对校正前后的系统进行仿真分析 (12)结束语 (14)参考文献 (15)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的滞后-超前校正设计摘要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除了在国防、空间科技等尖端领域里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之外,在机电工程、冶金、化工、轻工、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农业等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的作用也日显突出。

自动控制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也改善了劳动条件,在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今天的社会生活中,自动化装置已经无所不在,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自动控制系统的课程设计是检验我们学过知识扎实程度的好机会,也让我们的知识体系更加系统,更加完善。

在不断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得到了动手能力的训练,启发创新思维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设计、装配、调试能力。

关键词:滞后超前校正伯德图 MATLAB 校正参数引言如果系统设计要求满足的性能指标属频域特征量,则通过采用频域校正方法。

滞 后 校 正

滞 后 校 正

RC网络如下图所示,其传递函数为

Gc (s)
M (s) E(s)
R2
1 Cs
R1
R2
1 Cs
1 R2Cs 1 (R1 R2 )Cs
a
R2 R1 R2
1

T (R1 R2 )C
1 倍。 a
放大1/a倍的滞后校正伯德图
2.用频域校正法确定滞后校正参数
绘制伯德图的先决条件是已知系统的开环放大系数。因此,频域校正法是先 使系统满足稳态要求,然后再用滞后校正使系统满足所要求的动态性能。可以说, 滞后校正在保持动态特性不变的基础上,提高了开环增益;或者说是滞后校正可 补偿系统因开环增益提高而发生的动态性能变化。用频域校正法进行滞后校正的 一般步骤如下。
从滞后校正环节的伯德图可以看出,滞后校正环节的高频段是负增益,因此, 滞后校正对系统中高频噪声有削弱作用,可增强系统的抗扰动能力。利用滞后校 正的这一低通滤波所造成的高频衰减特性,可降低系统的截止频率,提高系统的 相位裕度,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如果在滞后校正环节后串联一个放大倍数
为 1 的放大器,则其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变为 a
【解】 若要满足稳态性能要求 Kv 30,则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30 G0 (s) s(0.1s 1)(0.2s 1)
作频率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在图中作 (180 )线,校正后系统的截止
频率较小,因此 取 10。
180 180 40 10 130
德图
由滞后校正环节的零、极点分布图可知,零点总是位于极点的左侧( a 1 )。
从伯德图可以看出,在 1 ~ 1 频段,滞后校正环节具有滞后相位,滞
T aT
后相位会给系统特性带来不良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使滞后校正环节的零、 极点靠得很近,从而使其产生的滞后相角很小;同时也可使滞后校正的零、极点 靠近原点,尽量不影响系统的中频段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1
2.65
引入超前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
1 α Ts 1 1 0.378s 1 G c (s) α Ts 1 3 0.126s 1
(4)引入 倍的放大器。为了补偿超前网络造成的衰减,引 入倍的放大器, 3 。得到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1 0.378s 1 0.378s 1 α G 0 (s) 3 3 0.126s 1 0.126s 1
《自动控制原理》
—— 频率特性法(6-2)
(超前校正)
1
6.3 频率域中的无源串联超前校正 三个频段的概念
L() dB
15

c

15
低频段
中频段
高频段
2
校正方法通常有两种: 1. 分析法。实际上是一种试探的方法,可归结为: 原系统频率特性+校正装置频率特性=希望频率特性 G0(jω) + Gc(jω) = G(jω) 从原有的系统频率特性出发,根据分析和经验,选 取合适的校正装置,使校正后的系统满足性能要求。 2. 综合法。这种方法的基本可归结为: 希望频率特性原系统频率特性=校正装置频率特性 G(j) G0(j) = Gc(j) 根据系统品质指标的要求,求出满足性能的系统开 环频率特性,即希望频率特性。再将希望频率特性与 原系统频率特性相比较,确定校正装置的频率特性。
17
通过超前校正分析可知: (1)提高了控制系统的相对稳定性——使系统的稳定 裕量增加,超调量下降。 工业上常取α=10,此时校正装置可提供约550的超前 相角。为了保证系统具有300600的相角裕量,要求校 正后系统ωc处的幅频斜率应为-20dB/dec,并占有一定 的带宽。 (2) 加快了控制系统的反应速度——过渡过程时间减 小。由于串联超前校正的存在,使校正后系统的c、r 及b均变大了。带宽的增加,会使系统响应速度变快。 (3)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下降了—— 高频段抬高了。 (4)控制系统的稳态性能是通过步骤一中选择校正后 系统的开环增益来保证的。
L( )
0dB 20dB / dec
20 lg
m
( )
0
45
1 T
1
T
1 T
90 ( 对数分度)
滞后校正网络有下面一些特点: 1. 幅频特性L(ω)≤0dB。 2. φ(ω) ≥00 。 3. 最大的滞后相角φm 发生的转折频率 的几何中点ωm处。
1 与 T
1 T
20dB / dec
( )
90
0
0.001 T
0.01 1 T T2
1 T2
m 1
1 T T1
10 T
1 T1
90 100 T
24
2. 滞后-超前校正应用举例
L( ) 102 dB
40 20
101
100
101
102 rad / sec
L( ) L1 ( ) 0.015 0.15 Lc ( ) 0.63 1.5
1 jT Gc ( j ) 1 jT
(6.3)
6
1. 超前校正装置 具有相位超前特性(即相频特性>0)的校正装置叫超 校正装置,有的地方又称为“微分校正装置”。 介绍一种无源超前校正网络(如下图)。 C(s) 1 α Ts 1 ——超前校正网络传递函数 Gc (s)
所以,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G(s) G 0 (s) α G c (s) 12(0.378s 1) s(s 1)(0.5s 1)(0.126s 1)
(5)检验。求得:Kv=12s-1, =420,Kg=+dB, ωc从3.5 rad/s增加到4.6 rad/s。原系统的动态性能得到改善, 满足要求。
60
50
40
m
30
20
10
0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当α大于20以后, m 的变化很小,α一般取120之间。 α=10时, m 55 11
2. 超前校正应用举例 k G 0 (s) 例: 设一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s(s 1) 若要使系统的稳态速度误差系数Kv=12s-1,相位裕量 400,试设计一个校正装置。 解: (1) 根据稳态误差要求,确定开环增益K。 画出校正前系统的伯德图,求出相角裕量 0 和增益剪 切频率ωc0


= m

T-T 1+T T =
m
( 1)
1 ( 1) 2 2
得最大超前相角
m arc tg
α 1 2 α
10
或写为
m arc sin
α 1 α 1
α
1 sin m 1 - sin m
α值越大,则超前网络的微分效应越强。
式中, α=(R1+R2)/R2>1, T= R1R2C/(R1+R2)。
4
C + R1 ui - (a) 无源校正装置 R2 uo - ui - + + R2
R1
Rf + C uo -
(b ) 有源校正装置
图 6-5 相位超前校正装置
5
对于图6-5(b)的有源校正装置, 其对应的传递函数为
U o ( s) 1 Ts Gc (s) K U i ( s) 1 Ts
m
0.126s
1 7.94s-1 T
α T 0.378s
1 -1 2.65s α T
15
L ( ) dB
.
20
20
40
Lc
20
9.6 dB
20
1 T
0
1
T
3 .5 4.6

40
( )
90

c
L0
20
L
0

0
42
90
180
15


7 .94
(6.2)
式中,K=Rf/R1, α=(R1+R2)/R2>1, T=R2C。负号是因为采用了负反 馈的运放, 如果再串联一只反相放大器即可消除负号。 由式(6.1)和式(6.2)可知, 在采用相位超前校正装置时, 系统的
开环增益会有α(或1/K)倍的衰减,为此, 用放大倍数α(或1/K)的附
加放大器予以补偿, 经补偿后, 其频率特性为
20
2. 滞后校正应用举例
L( )dB 100 80 60 40 20 0 20 40
35dB
c1
( )
90
70 180
103
102
101
100 1.74
101
102
270
21
从伯德图看出,相位滞后网络不改变 L( ) 低频段的 幅值,但使中频段的幅值减小,同时使相位滞后。 利用其中频段衰减的特性,只要合理选择 和 T , 就可以做到:不影响 L( ) 中频段特性,而将低频段 特性提高了 20 lg ,从而既改善了系统的稳态性能, T 又不影响系统的动态性能。通常选择 和 时,使 1 1 和 均靠近原点,相对于系统的主导极
1 sin300 α 3 0 1 sin30
14
为了充分利用超前网络的相位超前特性,应使校 正后系统的增益剪切频率ωc正好在ωm处,即取:ωc=ωm。 分析可知,ωm位于1/αT与1/T的几何中点,求得:
T 1 ωm α
而在ωm在点上G0(jω)的幅值应为: -10lg α= -4.8dB 从 原系统的伯德图上,我们可求得 ωm=4.6 rad /s 1 T 所以 ω α
1
T
1 T
20

( ) 1. 幅频特性L(ω)≤0dB。 0 2. ( ) ≥0 。 0 3. 最大的超前相角 m 发生 在转折频率1/αT与1/T的几何中点ωm处。 证明:超前网络相角计算式是
m
m

(ω ) arc tg α Tω arc tg Tω
将上式求导并令其为零,得最大超前角频率
2.5
0
6.3
( )
90
0.15
c ( )
0
( )
1 ( )
90
180
25 270
3.5

L0
( )
90
0 90

0
15
13
180
1
(2) 根据要求相角裕量,估算需补偿的超前相角 。 +ε 0 =Δθ+ε= 式中,Δθ= 0 ——校正装置相位补偿的理论值。 =Δθ+ε——校正装置相位补偿的实际值。当ω 在ωc0处衰减变化比较缓慢时,取 =Δθ+ε= 400-150 + 50 = 300 (ε取 50) 增量ε(一般取50120)是为了补偿校正后系统增益 剪切频率 c 增大(右移)所引起的原系统相位迟后。 若在ωc0处衰减变化比较快,ε的取值也要随之增 大,甚至要选用其它的校正装置才能满足要求。 (3) 求α。令 m = ,按下式确定α,即
T1 T2 R1C1 R1C 2 R2 C 2
T1T2 R1 R2 C1C 2
R1C1 / T1
R 2 C 2 / T2
1
T2 s 1
T2 s 1
1
——滞后部分
23
T1 s 1 ——超前部分 T1 s 1
L( )
0dB
20 lg
k K v limsG0 (s) lims 12 s0 s 0 s(s 1)
即 k=12 校正前系统的频率特性
12 G 0 (jω ) jω (jω 1)
作出伯德图,求出原系统 0 =150, ωc0 =3.5 rad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