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染、脑脓肿、腹膜炎。
A
2
手术部位感染(SSI)
• SSI约占全部医院感染的15%,占外科病人医院感染的35% ~40%。
• SSI的概念比“伤口感染”要宽,因为它包含了手术曾经涉及 到的器官和腔隙的感染;又比“手术后感染”的概念要窄而且具 体,因为它不包括那些发生在手术后不同时期,但与手术操作 没有直接关系的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等。
A
10
容易导致SSI的危险因素
• 术前处理 术前住院时间过长、用剃刀剃毛、剃毛过早、手术野卫
生状况差(术前未很好沐浴)、对有用药指征者未用抗菌 药物预防等。
A
11
• 手术情况
容易导致SSI的危险因素
手术时间长(>3h)、术中发生明显污染、置入人工材料、组 织创伤大、止血不彻底、局部积血积液、存在死腔和/或失活 组织、留置引流、术中低血压、大量输血、刷手不彻底、消毒 液使用不良、器械敷料灭菌不彻底等。
A
3
手术切口分类
分类
标准
I类(清洁)切口 II类(清洁-污染)切口 III类(污染)切口 IV类(严重污染-感染)切口
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及泌 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 条件者
手术进入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 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 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
• 手术切开胃肠道、胆道、泌尿道、女性生殖道时,典型的 SSI致病菌是革兰阴性肠道杆菌,在结直肠和阴道还有厌氧 菌(主要是脆弱类杆菌),它们是这些部位器官/腔隙感染的 主要病原菌。
• 在任何部位,手术切口感染大多由葡萄球菌引起。
A
14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 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
隙感染 • 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5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原则
•手术切口类别 •手术创伤程度 •手术部位污染机会和程度 •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 •手术持续时间
•感染发生机会、后果严重程度 •预防效果循证医学证据 •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 •经济学评估
1.切口浅层有脓性分泌物。
2.切口浅层分泌物培养出细菌。
3.具有下列症状体征之一:疼痛或压痛,局部肿胀,红热, 因而医师将切口开放者(如培养阴性则不算感染)。
4.由外科医师诊断为切口浅部感染。
缝线脓点及戳孔周围有分泌物不列为手术部位感染。
A
5
切口深部感染
SSI诊断标准
术后30天内(若有人工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血管、人工关 节、大块人工修补材料等则术后1年内)发生、累及切口深部筋膜及肌 层的感染,并至少具备下述情况之一者: 1. 从切口深部流出脓液。 2. 切口深部自行裂开或由医师主动打开,细菌培养阳性且具备下列症 状体征之一:①体温>38℃;②局部疼痛或压痛。 3. 临床或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或影像学诊断发现切口深部有脓肿。 4. 外科医师诊断为切口深部感染。
A
12
手术部位感染的细菌学
• SSI的病原菌主要来自病人的皮肤、粘膜及空腔脏器内的细 菌。
• 常见病原菌: • 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 肠道杆菌科细菌(大肠杆菌、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等)。
A
13
手术部位感染的细菌学
• 皮肤携带的致病菌多数是革兰阳性球菌,但在会阴及腹股沟 区,皮肤常被粪便污染而带有革兰阴性杆菌及厌氧菌。
A
7
不同种类手术部位的器官/腔隙感染
头颅脊柱:脑脓肿,脑膜炎,脑室炎,脊髓脓肿 胸部:乳腺脓肿,乳腺炎,纵隔炎,肺脓肿,脓胸,心内膜
炎,心肌炎,心包炎 腹部:腹腔内感染(腹膜炎,腹腔脓肿) 生殖道:子宫内膜炎 骨关节:骨髓炎,关节或滑囊感染,椎间隙感染 血管:静脉或动脉感染
A
8
不同切口感染率有显著不同
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 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 污染;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紧急开胸 心脏按压)者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 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 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 • 清洁~污染切口为7%, • 污染切口为20%, • 严重污染-感染切口为40%
确切分类一般在手术后作出,但外科医生在术前应进行预测, 作为决定是否须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重要依据。
A
9
容易导致SSI的危险因素
• 病人因素
高龄、营养不良、糖尿病、肥胖、吸烟、免疫低下、 其他部位有感染灶、已有细菌定植、低氧血症等。
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 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 污染;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紧急开胸 心脏按压)者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 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A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 4
切口浅部感染
SSI诊断标准
术后30天内发生、仅累及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感染,并至少具备 下述情况之一者: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 预防性应用与管理
A
1
两个概念
• 围手术期 是指以手术治疗为中心,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 段时间,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术有 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具体时间长短可因不同疾病及手术 方式而有所不同。
• 手术部位感染(SSI) 指围手术期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如切口
• 抗菌药物预防不能代替无菌操作! • 抗菌药物预防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防措施!
A
16
手术切口分类
分类
标准
I类(清洁)切口 II类(清洁-污染)切口 III类(污染)切口 IV类(严重污染-感染)切口
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及泌 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 条件者
手术进入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 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 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
感染同时累及切口浅部及深部者,应列为深部感染。
A
6
SSI诊断标准
器官/腔隙感染
术后30天内(如有人工植入物则术后1年内)、发生在手 术曾涉及部位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通过手术打开或其他 手术处理,并至少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 1. 放置于器官/腔隙的引流管有脓性引流物 2. 器官/腔隙的液体或组织培养有致病菌 3. 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或影像学诊断器官/腔隙有脓肿 4. 外科医师诊断为器官/腔隙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