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宋元山水画的艺术成就与审美特征(一)
浅析宋元山水画的三种意境
浅析宋元山水画的三种意境作者:王彩凤来源:《美术界》 2017年第8期文/ 王彩凤[山西大同大学美术学院]【摘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范式,文学上有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明清之小说,而在绘画上,以山水画为代表的绘画艺术在宋元时期,从题材到立意,从意趣到格调,都达到了发展的顶峰。
山水画在北宋初期、南宋、元代三个阶段分别形成了三种不同的面貌和意境,本文将通过探索绘画艺术的历史渊源,从绘画发展的历史以及美学审美意识等方面分析这三个阶段山水画不同的风格特征,浅析“无我之境”“细节真实和诗意追求”“有我之境”这三种宋元山水画的意境。
【关键词】宋元;山水画;意境一、宋元时期山水画审美意识的独立山水画在宋元时期真正地走向了审美意识的独立。
由盛唐至中唐的这一时期,山水画开始被当作独立的审美对象看待,但山水画真正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自成一家的格调与韵味,则是在宋代时期了。
与六朝至唐代的帝王仕女画相比,宋元山水画在绘画的取材、立意、情感等方面都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具有人民审美意识的深度,更具普遍存在性。
它不同于阎立本的帝王图、周昉的仕女画以及敦煌壁画那种“藏在深宫古寺里面的艺术”,山水画走向普通士人的书房,并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冠绝古今,正如宋人所说:本朝画山水之工,为古今第一。
这话倒也不算自夸。
尽管山水画在中唐时期已然呈现出相对独立的审美意识形态,但山水画真正成为“山水画”本身,实则是北宋开始的,宋代是山水画的成熟期和高峰期,山水画在宋代真正走向了审美意识的独立,在元代则走向了巅峰。
二、无我之境北宋初期,画家多学五代荆浩之画风,追求形似,讲究绘画艺术中的气、韵、思、景、笔、墨,这其中尤以关仝、李成、范宽三人的画作为典型。
彼时的山水画作讲究用纯粹的客观手法和笔墨形式来勾勒自然山水,以此传达画家的人生理想和思想格调。
所谓无我之境,如陶渊明之诗中所言,诸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豁达,又如元好问的《颖亭留别》中“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的空旷。
浅析马远、夏圭山水画的意境
浅析马远、夏圭山水画的意境作者:刘雄飞来源:《丝路视野》2018年第27期【摘要】在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山水画有着一个完整的体系,从东晋到清代都广为流传。
作为山水画家,应回归自然,山水画的意境从触景生情来,借景抒情并上升到精神实质,从而获得深远的意境。
山水画情感具有创作优势,受到佛道教的影响,追求“人画合一”,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情景交融,从而在画面中表现出这种意境。
【关键词】山水画;艺术特色;审美特征“意境”作为我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范畴,是构成艺术美感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李可染先生说:“意境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可见意境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对马远、夏圭画的意境分析研究,笔者进行编辑整理,对我们进一步理解前人的审美思想及高深的境界,传承民族独特的文化艺术有着积极意义。
一、山水画简介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
形成于魏晋南北朝,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
二、南宋山水画(一)南宋山水画的特点宋代的山水画多用绢,勾勒精细,刻画严谨,用墨则层层渲染,凝重恬静;元代山水画多用之,利于干笔皴擦,“不为法缚,意超象外”,墨法则干,湿并用,变化莫测,一片苍茫。
可以说,中国山水画的技法,融洽宋、元,已然大成。
元以后,明清两朝,山水画明显逊于宋元,没有宋元山水画的那种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宋朝绘画技巧体现了空前未有的丰富、精致、写实之情。
(二)南宋山水画的构图情趣南宋山水画构图采取了高、远、宽的散点透视法与构图,山水画不一定非要居中而绘,构图方式可以灵活多变,偏山斜水别有情趣。
南宋时期有马元、夏圭合称“马夏”,他们将偏山斜水演绎得饶有意趣,深受大家喜爱,通过对画面形象的夸张、变形,通过对构图的分割、解构、反常规的处理等,化笔墨为情趣,化景物为情趣,化构图为情趣,使画面呈现出有情趣的美感。
宋元山水画的艺术成就与审美特征
宋元山水画的艺术成就与审美特征宋元时期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时期,山水画艺术的成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一时期的艺术家们的作品和成就。
宋元山水画在艺术成就和审美特征上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艺术成就1.笔墨精湛。
宋元时期的山水画注重写意与意境的把握,具有细腻、规矩、工整、平润、绵和、洒脱等笔墨特点,带有自然流畅的气息,以及极富表现力的主题内容。
2.画面灵动。
宋元山水画注重画面所表现的情感和意境,画面灵动自然,富有生命感和韵律感,有时简单明了,有时则繁富细腻,这种自然流畅的特点也是其一大艺术上的成就。
3.主题丰富。
宋元山水画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曾经涵盖了中国的山水、湖泊、江河、关隘、大峡谷、峰岭、典型的风俗、史诗、神话等各种特征,极富野趣,是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二、审美特征1.追求自然真实。
宋元山水画十分追求自然真实,艺术家们在写生和创作中,常常选择真正的自然景观为蓝本,以求达到最大的真实感和艺术表现力。
其作品和中国传统风俗的卓越、神韵和稳定的审美特征,是中国艺术史上一大特色。
2.强调艺术感受。
宋元山水画着重强调艺术感受一种浪漫、抒情、格调的审美感受,旨在达到审美艺术的境界,让人在观赏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自然的和谐。
3.注重个性表现。
宋元山水画的艺术家们注重个性表现,他们在不同的主题和题材上,都以独到的观察、认识和创作技巧,表现出了自己独具个性和艺术风格的作品,这也是其审美特征之一。
综上所述,宋元山水画的艺术成就和审美特征,都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文化特征,无论是在笔墨上仍是在创作中,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这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绝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宋代山水画特征及审美
浅析宋代山水画特征及审美摘要宋代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巅峰时期,艺术美学思想也逐渐发展成熟,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审美精神内涵。
宋代的艺术家们在绘画创作中体现出独特的形神与构图的特点,因此出现了许多被后人称为“神品”的优秀山水画作品。
在哈佛大学举办的国际艺术节上,哈佛艺术馆展出了中国部分宋代的优秀山水画作品,成为宣传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本文对中国宋代山水画发展与演变进行概述,并对其特征与审美进行研究。
关键词:宋代传统绘画精神内涵山水画特征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引言中国山水画,是以中国自然山川河流为主题的民族传统绘画艺术,而作为封建社会的产物,山水画从最早的人物画的背景衬图发展到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山水画科,在每个发展时期都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
宋代的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体系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里程碑,它秉承了传染绘画线条与水墨的优良传统,并且突出与提高了绘画中水墨的表现效果,让苍劲有力的绘画线条与多元的色彩将山水风景与宣纸实现高度融合。
宋代艺术家提倡以形写神,通过自然风景的变化来反映出人文环境的变革,并且关注到人在山水中的位置,许多艺术家通过游乐、寻幽等形式来寄情于山水之间,表现出思想上的独特追求。
一宋代山水画生成背景概述中国山水绘画最早出现在公元四世纪的东晋时期,中国著名艺术家顾恺之曾经在自己撰写的《画云台山记》中写道:“山有面,则背向有影,可令庆云西而吐于东方……西去山,别详其远近……”这些文字内容完全是为山水画而设计的。
紧接着,艺术家宗炳撰写了世界上最早的山水画论《画山水序》,这部作品主要谈到了传统山水画与“道”之间的关系,为中国传统绘画奠定了哲学理论基础,引导了后朝传统绘画的方向,并且点出了中国画的特征。
随后,艺术家王微写出了世界上第二篇关于山水画创作的理论著作《叙画》,他认为山水绘画并不是绘制地形图,而是表达出创作者的内心情感。
这些成熟绘画理论的先后出现,表明了中国山水画家们通过长期的创作实践,都开始注意到对山水画创作的深入认识与表现效果。
解析▏元代山水画艺术特点及对后世影响
解析▏元代山水画艺术特点及对后世影响在我国画坛上,元代绘画以山水画为最盛,其创作思想、艺术追求、风格面貌均反映了画坛的主要倾向,对明清乃至现代的山水画创作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在二十世纪中后期还形成了以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等为代表的历史高峰。
那么,元代山水画为何形成一个高峰,它有哪些艺术特点?赵孟頫《枯枝竹石图》逃避现实,画家大多移情寄兴山水大家知道,元代人物画远不如山水兴盛。
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朝代更跌,尖锐、复杂的民族、阶级、社会矛盾,大多数画家消极避世,漠视人生。
尤其是文人士大夫画家,主要借山川、枯木、竹石,寄情抒志,疏于表现人事。
因此,元初以来,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人物画极少。
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的急剧变化随之带来审美趣味的显著变化。
在创作理论上进一步发展了苏轼、米芾、文同等文人画家的绘画传统,把形似放在次要地位,遗貌求神,以简逸为上,重视绘画创作中主观意兴的抒发,即把自然景物当作抒发画家主观思想情趣的一种手段,因此,作为移情寄兴手段的山水画,在元代画家手中被运用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画家的人格与个性,在笔墨技巧的探索上也开启了一个新的阶段,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高峰。
元四家,在创新中发展终为山水画主流元初山水画家以钱选、赵孟頫、高克恭为代表,他们均对传统山水画进行了认真探索,并托复古以寻求新路。
钱选诸法俱善,作品多描绘古代高人隐士或故乡山水,用笔质朴稚拙而意境脱俗,善画青绿山水,师法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和南宋赵伯驹,并融进文人画的笔意和气韵,具有一种生拙之趣,"无求于世,不以赞毁挠怀"的人生态度也使得他的画清逸眷秀,不随时趣,特立独行。
高克恭变化出入于米芾、董源、李成之间,形成了浑穆秀润的独特风格,而其造诣精绝,笔法雄厚,富有生意,善作山水,墨竹.在元初与赵孟頫、钱选并驱。
而尤以善画鞍马,人物,山水,花鸟,竹石,工笔青绿,写意兼施的赵孟頫最是全面,实乃不可多得的艺术大师与多面手,他在绘画上尚古,倡导向唐宋学习,常以"不愧唐人""粗有古意"自许,对后世许多的画家影响很深.元代中后期,崛起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这四大家。
论元代文人山水画
元代文人山水画以水墨为主,注重运用墨 色的深浅、浓淡和干湿等变化来表现山水 的层次和质感。
风格
简约淡雅 元代文人山水画追求简约淡雅的 画风,注重画面整体的和谐与统 一,避免过多的细节和装饰。
个性表现 元代文人山水画鼓励艺术家发挥 个性,通过自己的独特视角和创 新手法来表现山水,形成了多种 风格和流派。
山水画的表现形式和绘画语言更加丰富和深刻。
02
强调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融合
元代文人山水画注重表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将自然景物作为情感表达
的载体,强调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融合。
03
对后世绘画产生深远影响
元代文人山水画的艺术成就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对后世
的绘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世绘画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
论元代文人山水画
2023-11-09
目录
• 元代文人山水画的起源与背景 • 元代文人山水画的特点与风格 • 元代文人山水画的影响与传承 • 元代文人山水画的创新与突破 • 元代文人山水画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 元代文人山水画的未来展望与发展趋势
01
元代文人山水画的起源与 背景
起源
元代文人山水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元朝时期。元朝是 蒙古人建立的王朝,由于蒙古人重武轻文,许多文人雅士在 政治上不得志,转而投身于艺术创作。在这个时期,文人山 水画逐渐成为了一种受欢迎的艺术形式。
元代文人山水画的传承主要是通过师承和学府的方式进行的。画家们通过师徒相传的方式 将绘画技艺传承下来,同时学府也是传承绘画技艺的重要场所。
04
元代文人山水画的创新与 突破
创新
主题与风格
笔墨技法
构图布局
元代文人山水画在主题和风格 上进行了创新,与宋代以追求 形似为主的山水画不同,元代 文人山水画更注重表达画家的 内心情感和思想,以及自然与 人的和谐关系。
宋元山水画的异同
宋元山水画的异同宋代和元代的山水画在中国山水画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山水画不断发展的历程中展现的精神风貌各有千秋。
宋代山水画倾于自然,侧重“真”和“实”,提倡山水画的写实风格。
而元代山水画的转变可以说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以“元代四大家”为代表的山水画家,在吸取前人知识的基础上,把笔墨的情趣与个人主观情感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山水画由写实风格向写意风格的转变。
宋范宽雪景寒林图1.重笔与重墨宋元山水画都十分注重笔墨,只是各有偏重,造成两者偏重不一的原因之一就是作画的材质不同。
从宋代到元代,作画的材质由绢与熟纸变成了半生熟纸。
宋代很多的山水画都作于绢上,主要是因为绢材质本身的优势:“绢,是丝织品,是透明而光泽的体质。
这种体质,对于水墨画更能掌握它的规律,发挥它的特性。
特别地发挥了笔势的纵横生动,墨彩的丰富多彩,提高了对形象描写的亲切性与艺术性。
”绢的材质特点可以使墨色更加丰富、有透明感。
如郭熙的作品《早春图》,这幅作品有着“春山早见气如蒸”的意境,能体现出这样的意境,就在于郭熙用水和用墨的技巧,他利用绢的特性,将各种墨展现得淋漓尽致。
又如夏圭的作品《溪山清远图》,这幅作品虽然没有用绢作为材质,而采用了熟纸,但一样有着墨色透明和丰富之感,并且形神俱佳,充分展现了江南烟雨的气息。
这幅作品能展现出这样的效果也离不开作者娴熟的用墨技巧以及用笔的沉着、果断。
宋郭熙早春图而元代山水画的笔墨技巧可以说在宋代的基础上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并且由宋代的重墨转向了重笔。
元代山水画的用纸很多都是半生熟的纸,这种纸张的优点在于具有不渗化性,能够帮助用笔技巧更好地发挥,这也可以说是元代山水画重笔的原因之一。
依照半生熟纸张的特点(渗透性弱),画家在作画时更倾向于选用干枯毛笔,这也就道出了元代山水画里出现“松”与“毛”的原因。
元赵孟頫秀石疏林图卷元代很多山水画家都是文人雅士,提倡的也是诗、画、书、印一体的风格,如著名画家吴镇、倪云林等,他们不仅画作优秀,在书法、诗词等方面的造诣也颇高。
(完整版)中国美术史·宋元美术
传统人物画发展到元代,已转入低谷。南宋那样生活气息浓厚的人物画,在元 代文人士大夫看来带有强烈的市井气而遭到厌弃。人物画逐渐与肖像画分工, 而与山水画合流,多以文人归隐的生活内容为主,在笔墨上规唐仿宋,追求温 和清腴,单纯静美。肖像画则逐渐向行业化发展,并日益转向民间。
四、宋元花鸟画代表画家及其作品
瑞芙柳古潇枇海果竹墨鹤蓉鸭木湘杷棠熟山石梅图锦怪竹山来桃图图鸡石鸟禽锦宋元元图鸡赵林卷宋柯王图宋佶椿九冕宋林元赵林思椿佶苏椿王轼渊
五、宋元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宋代人物画不及山水、花鸟繁盛,但仍有新的发展,题材大大突破了宗教和贵 族生活的范围。在反映现实方面更加深入广泛,历史故事画和风俗画占很大比 重,表现方法进一步提高,笔墨技巧日益丰富。出现了白描大师李公麟、风俗 画家张择端、减笔水墨梁楷等大师。
宋代书法特征有二:一是突破唐人重法的束缚,而以自己为主,以意代法。其 二是有意将书法同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结合起来。
元代书坛巨匠赵孟頫高举起“复古”的旗帜,主张学书法应该避开唐宋,要向 更远的晋朝书法大师学习,并身体力行地施行。最终,赵孟頫经过不懈的努力, 终于成为一代大师。赵孟頫也和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三、宋元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宋代的花鸟画创作,代表院体风格的黄派花鸟占统治地位,画风艳丽工致。使 得与黄筌齐名但风格迥异的徐熙的孙子徐崇嗣也不得不改变家风,转而效仿黄 体而创造了“重彩没骨”法。此外,与院体花鸟相异趣,院外的水墨花卉也逐 渐盛行。宋代花鸟画的代表画家有赵佶、苏轼、林椿等。
古代山水画的特点艺术特征
古代山水画的特点艺术特征古代山水画的特点艺术特征中国古代山水画论中既强调多样性又强调统一性,通常不画缺乏对比的平原风景,总是喜欢表现地形地貌对比强烈、山高水深的名川大山。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古代山水画的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古代山水画的特点一、具有典型的历史特征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源远流长。
独立的山水画正式出现在魏晋南北朝。
东晋画家顾恺之在《论画》中云:“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看出此时的山水画已初步从人物画的陪衬中独立出来。
据有关文献记载,顾恺之当时就曾画有《雪霁望五老峰图》、《庐山图》等山水画。
另外据史料载,当时的夏侯瞻有《吴山图》,戴逵有《吴溪山邑居图》,戴勃有《九州名山图》等山水画问世。
当时画山石只勾染而无皴擦,画水多用线,树干与叶子也用勾染法,多为扇形叶子的银杏树。
由此可见山水仍在部分的充当人物的衬景,以至于“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等不太协调的景象出现。
有的画中甚至以夸张变形的手法处理树石,追求装饰趣味。
但是,此时的山水画理论已经基本成熟,“或强调哲理性的显现,或重视抒情的表达”,而且讨论了空间的表现,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的理论基础。
这样一直到了隋唐时期,中国山水画才可以说是已经完全成熟了,并渐渐形成了独立的画种,同时也出现了展子虔、李思训、王维、张璪等一大批专画山水的大师。
这些大师注重写实,将山水画逐渐推向高峰。
展子虔的《游春图》,反映了隋代或初唐青绿山水画的面目,虽然还没有彻底摆脱装饰的原味,但写实力已经有了较大提高,极能抒发作者的情怀,已能将山水画和人物画及花鸟画的抒情性提升到几乎相同的台阶。
只是这时候的技法还比较古老、稚拙,没有具体而鲜明的个人风格。
但是,不能否认山水画就是从这里开始正式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
宋元是山水画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流派纷呈,集中体现了古代山水画的艺术成就和审美特征。
据《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画继》《图绘宝鉴》所载统计,仅画家就有180 余人。
溯源︱两宋山水画之艺术成就
溯源︱两宋山水画之艺术成就公元960 年, 赵匡胤夺取政权, 建立了宋朝。
自宋太宗赵匡胤起, 几乎各朝皇帝都有书画的爱好, 特别是宋徽宗赵佶艺术才华卓越。
统治阶级和上流社会的好尚, 直接促成了宫廷绘画和士大夫绘画的活跃与发展, 社会进步, 经济繁荣, 带动了文化科学的繁荣, 因此宋代绘画到了开宗立派的时代, 并开创和丰富了中国绘画艺术语言和审美规范, 对后世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宋·李唐万壑松风图绢本墨色187.5×138.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代画家分为三大类: 宫廷画家、士大夫文人画家和民间职业画家。
宫廷画家在皇帝和贵族的倡导下创建的, 宫廷画又称“院体画”一般指宫廷画家崇尚写实, 风格富丽工细的绘画形式。
“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 画家重视文学修养, 强调人品、学问、才能和思想等方面, 绘画多为寄情山水树石及梅兰竹菊, 追求主观情趣的表现, 风格清新空灵自然, 朴实平淡。
宋代经济的发展, 民间职业画家的数量也随之增多, 曾出现书画夜市和画家的行会组织。
山水画在唐代以前作为人物画背景出现, 当时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画种。
隋朝时期, 独幅山水画出现了如展子虔的《游春图》。
独幅山水画, 由于是山水画发展初期, 构图简单, 用笔单调, 有线无墨, 后经唐五代画家不断探索, 使山水画技法逐步完善, 发展到宋代已达高峰。
宋代山水画的丰富和它的深刻性, 主要在于画家“外师造化”, 对山川自然的观察, 对大好山河一草一木的赞美, 用绘画表达审美情操。
宋代山水画发展到成熟时期, 用笔、用墨、用色上出现了如“淡墨清岚”, “米点落茄”, “青绿巧整”, “水墨苍劲”以及“熔金碧于水墨于一体”等等多种画法。
北宋·郭熙早春图绢本墨色158.3×108.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之前, “界画”是山水画题材日益扩大而派生出来的一种新画料, 作品描绘的大多是殿阁楼台, 舟船车舆, 桥梁闸口等, 场面细节刻划精妙, 用笔准确工整。
浅议宋元山水画
家辈 出, “ 浩 、 如 荆 关仝 、 源 、 董 臣然 、 廊 、 李 范宽 、 马远 、 圭 以 夏
及 “ 四 家 ” 。 些 山 水 画 家 的 作 品 对 后 世 影 响 深 远 。 们 的 元 等 这 他 画 风 或 峰 峦 丛 峙 , 浑 壮 美 , 平 淡 天 真 、 丽 秀 美 , 些 画 家 雄 或 清 这 创 立 了 全 景 式 构 图 与 不 同风 格 的 皴 法 ,丰 富 了 山 水 画 的 艺 术 表现语 言 。 宋代 历经三百年的太平盛世 , 历代 帝王都喜欢绘 画 , 治上 政
元 汤 厘 《 鉴 》 :董 源得 山水 之 神 气 , 成 得 体 貌 , 宽 得 画 云 “ 李 范
骨法 , 故三家照耀古今 , 而为百代师法 。” 三家对 自然 的理解各得 其趣 , 风格迥异 。
董 源 , 叔 达 , 陵人 。董 源 开 江 南 画 派 , “ 麻皴 ” 创 始 字 钟 是 披 的 人 。他 的山水天真雅趣 , 平淡静怡 , 文人气十足 。米芾《 画史》 中 说 :平淡天真 , “ 唐无此品 , 在毕宏上 。 近世神 品, 高无与 比也 。 格 ” 他用大披麻皴画树则枝 干苍 圆浑厚 , 皴山石 则浑朴葱润 。他 的画 用 笔 圆 曲润 泽 , 墨 清 淡 雅 致 。构 图平 远 静谧 , 用 山顶 多 画 树木 , 极 尽苍茫 清逸 之气 。巨然是 其传 承代表 , 山水画点划通透 , 其 烟雾 弥漫, 极富文人精神气质 。他 的山水画对以后诸代 画家影 响极其
文化 艺 术
浅议 宋元 山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宋晓波 I
【 要】 摘 宋元是 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高峰 , 这一时期政局稳定 , 文艺思潮活跃 , 文艺理论 与绘 画创作繁荣 , 山水画大家辈出, 山水画力
宋代山水画的审美特征_佟伟凤
大众文艺摘要:隋代展子虔将山水画从人物画中游离出来,发展成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历经隋唐、五代,到了宋代进入成熟和繁盛期。
从构图形式、笔墨语言和意境品味等方面愈发纯熟而颇具感染力,集中体现了古代山水画的艺术成就和审美特征。
因此,研究宋代山水画的审美特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宋代;山水画;审美;特征在古代绘画史上,宋代是中国传统山水画发展的高峰时期。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以客观物象作为描绘对象,追求“写真”,着力创造山水画的形式美和程式美。
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无论名山大川、楼台宫殿、渔樵牧归,都引人入胜,各尽形貌。
在技法上,完全脱离了隋唐以来“先勾后填”之法,出现了讲究笔墨韵味的皴、擦、点、染等技法程式,集中体现了古代山水画的艺术成就和审美特征。
正因为宋代山水画的辉煌成就,使它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富有强劲的生命力,因此,研究宋代山水画的审美特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宋代山水画的形式特征山水画历经隋唐、五代,到了宋代进入成熟和繁盛期。
其形式语言和绘画技法更加多样丰富,全景构图式的大山大水之雄强和边角取舍式的山水之清秀,历经众多画家的实践探索,使山水画的图式符号基本全面,突破了早期山水画“水不容泛”“人大于山”的面貌,画中有符合自然规律的山水营造特点,空间处理得当,峰峦参差有致,树木、山石、屋宇处理合度。
宋代山水画的构图形式讲究开合、呼应、对称、平衡。
这些丰富多彩的构成样式,为山水画的形式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从山水图式的空间布局和构图关系上看,宋代山水画的构图,讲求宾主呼应、虚实藏露、繁简参差等形式规律的恰当运用。
北宋郭熙将山水画的构图概括为“山有三远”,即将山水画平面构图中的纵深关系处理为独特的“三远法”,包括平远法、深远法和高远法。
使得山水画中的“以大观小”的俯视法和散点透视法得以综合运用,这样的巧妙运用不仅可以使崇山峻岭、江河湖泊、楼台亭榭俱现于一画之内,而且极为充分地表现出山水的气势。
郭熙的山水巨制《早春图》(图一)就是以以全景式高远、平远、深远相结合之构图,表现初春时北方高山大壑的雄伟气势。
宋代山水画的审美特征
宋代山水画的审美特征
宋代山水画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重要篇章,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宋代山水画注重表现自然景物的美,追求意境与情感的表达,强调山水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以下是宋代山水画的一些审美特征:
1. 以写实为基础:宋代山水画以写实为基础,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精确描绘。
画家通过准确的线条、色彩和光影的运用,使作品显得逼真而生动。
他们善于观察大自然,追求真实的表现,以使观者能够感受到画作所呈现的景物的真实感。
2. 重视构图与布局:宋代山水画非常注重构图和布局的安排。
画家们常常运用“远近”、“高低”、“左右”等构图原则,以创造出和谐平衡的画面效果。
他们追求山水之间的空间关系和比例的协调,使整个画面显得平衡而和谐。
3. 追求意境与情感的传达:宋代山水画强调艺术家对自然景物的感悟与情感的表达。
画家们以自然景物为载体,通过自己的情感和意境来诠释,使作品具有更加深远的内涵。
在宋代山水画中,山水往往成为表达画家内心情感和意境的媒介。
4. 借鉴以往传统:宋代山水画继承了唐代山水画的传统,并在此基
础上进行发展。
画家们借鉴了唐代山水画的笔墨技法和构图手法,同时加以创新和发展。
他们在技法上更加细腻,构图上更加注重平衡与和谐,使宋代山水画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总的来说,宋代山水画以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和艺术价值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真实表现,追求意境和情感的传达,以及构图和布局的平衡与和谐。
这些审美特征使宋代山水画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山水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两宋山水画构图审美形式及其变化
两宋山水画构图审美形式及其变化拍卖正在进行,马上加入,捡漏多多!!【讲堂】一构图的概念及存在于画中的意义构图在汉语字典里的解释是:某物的组成或合成的画面;艺术作品的结构,使艺术作品成为一个和谐整体的各部分组合的独特形式或风格。
在中国绘画中,我们通常把构图称为章法或布局。
本文所提到的构图是专指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构图。
在中国山水画中,构图的基本规律是画家创作时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
只有充分的考虑到构图的概念,奇思妙想,才能够在有限的平面空间内通过精妙的安排,表达画家的思想和感情,使作品富有别样的意蕴,并体现出画家身上的艺术修养以及某些道德品质和文化底蕴。
进而使观赏者在作品上找到某些共鸣,并得到审美的愉悦。
目前我们在画论中能查阅的最先提出构图概念的是东晋顾恺之的“置陈布势”,他将“构图”定为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论说。
后来南齐谢赫在他的《画品》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和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即“六法”。
在“六法”中,把“经营位置”作为“六法”之一,使构图之美进一步成为中国绘画品评的一条重要的美学法则。
宗炳《画山水序》云:“且夫昆仑山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迥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
诚由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
今张绡素以远映,则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
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
”此说已清楚的提到了构图中的透视问题,目前所能见到的在画面中充分地体现此理的绘画作品便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
到了唐代,山水画家对构图审美形式的把握已趋于成熟。
唐代张彦远也在《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中曾谓“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
范宽溪山行旅图到了宋代,随着绘画的不断发展和日趋成熟,中国山水画的构图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郭熙提出“深远”、“高远”、“平远”(《林泉高致》)之后,韩拙又提出了“阔远”、“迷远”、“幽远”(《山水纯全集》),沈括的“以大观小”说,马远、夏圭的“一角”、“半边”取景法,使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构图发展到南宋时已进入了完善的境地。
传统山水画的“高光时刻”:聊聊北宋山水画中的自然观
传统山水画的“高光时刻”:聊聊北宋山水画中的自然观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传统山水画的“高光时刻”。
因为受到北宋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这一时期书画作品的发展空前繁荣,各类名家层出不穷,山水画、风情画与人文画紧密相连,作品的应用技法与形式的呈现也日趋多样化。
北宋山水画重视自然,对目中山水细致勾勒、层层渲染,展现出雄浑壮阔、意境高远与凝重恬静的崇高艺术之美,其中也蕴含了独具特色的自然观。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1.身临其境,与山水对话老子在《道德经》中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直存在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审美观点,“山水情怀”同样也组成了士大夫生命存在的特殊方式和逃避世俗的诗意空间,文人、士大夫与山水自然的关系,也常常达到“物中有我,物我一体”的人生境界,从而创造出物我泯一、心物交融的绝美画境。
要想把自然界中变换无常的奇异山水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出来,画家就必定要将自己融入山水,置身于自然。
就像作为北宋山水画三大家之一的范宽认为,前人经典画作与其中展现于世的精湛绘画技法,大都是源自真实的山水景物。
于是,他便深入到终南、太华一带的山岭中,对自然景物进行深入的游览、考察与体会,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现存于台北的《溪山行旅图》便是范宽之作,垂直如云的山峰、澄澈如练的瀑布、乱草堆积的土丘、树后隐现的阁楼、汩汩流淌的清泉,这一切都是他所创造的,在其雄浑的笔墨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2.情感的全部倾注画山水,不论画幅大小,都必须倾注全部精神,以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正如郭熙在《林泉高致集》中所言:“凡一景之画,不以大小多少,必须注静以一之,不精则神不专。
”以郭熙的“林泉之志”为代表,他是自李成之后,推动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走向更加细腻真实变化境界的人,并不断赋予山水画以强烈的感情色彩。
出身布衣的他喜好道学、爱游历,工画山水,师法李成,又有独到见解,自成一家,这也得益于他对自然景物、四时山水的独特体味。
美术鉴赏 元代绘画欣赏
快雪时晴图赏析
《快雪时晴图》画面除 一轮寒冬红日外,该画 全以墨色画成,描绘雪 霁后的山中之景。通幅 用笔柔润如羽,令人称 奇的是黄公望竟能运用 这种极其柔润的线条建 构如此宏大的山石结构, 并且使之稳固清晰。
天 池 石 壁 图 轴
黄 公 望
《九峰雪霁图》
《九峰雪霁图》画面带来 的是一股股的深切寒意。黄公 望在这幅画中,依靠对于色彩 的高超把握,将整幅画面都笼 罩在凉凉的冰雪之中。传达出 了真切的阵阵浸人寒意。依靠 处理得当的颜色,传达出的依 依寒意,观之不由得你不会发 冷。甚至我们可以依稀感受到, 天晴后融化的浅浅雪水的流淌。 这样高妙的手法,显示了一股 令人畏惧的寒意。
云 横 秀 岭 图 高 克 恭
是高克恭山水画代表作, 画云山烟树,溪桥亭屋, 气韵流润,山顶作青绿 横点;坡脚勾皴染赭色, 用笔凝重苍浑,墨色淋 漓酣畅。 图绘山峦耸秀,白云缭 绕于山间,山脚坡边林 木茂盛,溪水萦回。画 家以乾笔皴山体,色墨 混染,用浓墨沿山的轮 廓作横点,山脚坡石用 笔勾皴,山体厚重且十 分见笔,画风苍秀。
秋郊饮马图
元
赵孟頫
红衣罗汉图 元
赵孟頫
赵孟頫的人物画大多出于想像,此《红衣罗汉图》堪称代表 作之一。 图中身着红色袈裟的罗汉盘腿坐于大树下面的青石之上,左 手前伸,神态安详坚毅,似在说法。 图中罗汉取梵相,人物的造型及表现手段取法唐代阎立本, 以铁线描勾勒,用笔凝重;设色浓丽,以赭石、土黄、石绿 与大红袈裟形成鲜明对比; 构图采用由左向右的开合形式,引人联想。历代许多画家将 罗汉的形像描绘为深目、隆准、浓髯、厚唇、体多汗毛的西 域人形象,赵孟頫的“红衣罗汉图”中的罗汉正是如此,
“元四家”的山水画艺术
浅谈宋元时期水墨山水画的发展差异
民族艺术研究Research on National Art 浅谈宋元时期水墨山水画的发展差异刘柯炜(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摘要: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山水画发展的两个高峰时期,唐代的王摩诘开创了中国水墨山水画的先河,直至元代则发展到了鼎盛阶段。
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政权的更迭,社会制度的改变,其水墨山水画在宋元两个时期也呈现出了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宋元山水;南宋四家;元四家;差异;影响一、宋元时期的时代差异宋代是继唐代之后的一个相对稳定并且持续繁荣发展的统一大帝国,结束了五代战乱不断,政权分立、社会动荡的局面。
经济与社会的相对稳定,在文化艺术领域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华景象。
既有描绘北方大山大水的雄浑气势,又有描绘南方秀丽清河的文人书画。
画坛呈现着全面繁荣的景象,开拓了民间画工、宫廷画院、文人画三足鼎立的局面。
元灭宋后,政权掌握在蒙古人手中,汉人在朝廷中无法得到重用,地位也十分低下,纵使做官者也无实权掌握。
反映在绘画领域的则是,画家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借景抒情,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烘托出一种寂寞、无奈以及报国无门的悲伤之情。
相对于宋代时水墨山水画的发展,元代在其基础上更加丰富了山水画的形式内容,诗书画印的结合,成为一种潮流,为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宋元时期水墨山水画差异在绘画时所用材质方面,宋代山水画多用绢,材质较为细腻,不吸水,因此只能采用湿笔,适合用墨层层晕染;写实严谨,产生的效果使画面看上去比较精细,繁密。
到了元代,多绘制与纸上,用干笔和枯笔来皴擦,用笔随意,多大斧劈皴,比较大气,重写意。
在艺术特色方面,宋代以“院体画派”为主流,宋代的社会安定,绘画技术得到了钻研。
到元代,以萧疏淡雅的“文人画”为主流,画家用笔比较随意,同时太精细的画已经不合时宜,省精细而求快。
宋代的绘画更多被赋予了教化行和娱悦性,技法更加写实注重生活美,强调直观效果,产生一种亲切感。
古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特点与艺术表现
古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特点与艺术表现古代中国山水画是一种独特而受人赞赏的艺术形式,它以山水为主题,通过精妙的笔墨和构图,表达了画家对自然景观的审美情感。
这种艺术形式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独特特点,又具有深远的艺术感染力。
古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特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它追求的是自然的美。
古代中国山水画强调的是自然景观的准确再现,注重捕捉景物的真实面貌。
画家通过对山水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敬佩之情。
其次,它讲究的是画面的空间感。
山水画往往通过远近分明的构图表现出深邃的空间感,使观者感受到无穷无尽的广袤和宁静。
这种空间感的表现不仅仅是局限于画面的远近,更是体现出作者对于宇宙间无边无际景物的感知和把握。
再者,它追求的是画面的意境。
古代中国山水画以绘画大师师法自然的方式,通过潜心的辛勤创作,表现出令人神往的意境,使观者在欣赏时感到心旷神怡,引发无穷的思索。
古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也十分丰富多样。
首先,它以“拟古”为主要手法。
拟古是指画家在表现自然景观时,通过模仿古代名家的笔墨风格和画技,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画家往往会刻意运用简练的线条和富有节奏感的构图,使画面更富动感。
其次,它注重的是“墨意的相互渗透”。
古代中国山水画尤其强调墨色的运用,通过淡墨渲染和浓墨点染的方式,表现出景物的质感和层次感。
这种墨色运用的独特技巧,使观者在赏析时能够感受到深邃的神秘和宁静。
再者,它也注重画面的结构和布局。
画家在构图时通常采用“三重构图法”或“九宫格构图法”,以突出画面的主题和氛围。
这种构图方式不仅使画面更加有序,而且也更容易引导观者的视线。
古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特点与艺术表现深深影响了后世的绘画创作。
这种艺术形式不仅在中国,也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它不仅为后世的绘画提供了独特的艺术样式和技法,更为人们的审美观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发。
鉴赏古代中国山水画不仅仅是欣赏一幅美丽的画作,更是进入一个富有诗意和哲理的境界。
宋代元代中国山水画概论
⑵论人品与气韵的关系——人品高,气韵就 高;P380
郭是人品与画品统一论者。郭强调了人品修养的重要 性。
唐代,张彦远——创作主体修养与作品高低的关系, 主要是从画家的社会地位着眼的:
“今之画人,笔墨混于尘埃,丹青和其泥滓,岂曰 绘画?自古善画者,莫匪衣冠贵胄、逸士高人,振妙 一时,传芳千祀,非闾阎鄙贱之所能为也。 〞
苏轼反对的是作画仅仅停留在形似上,同样道理,如果诗 人只能状物而不能言志抒情,也不成其为诗人。他认为如 果光做到形似,就不能成为诗与画。
论画者应具有高度的文化修养和透析绘画的能力,不为外 表的形似所限,超越形似以获得更多的画外意趣。
对苏轼“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历来争论极为剧烈, 从北宋到清一直不停,一派认为苏强调神似,无视形似, 一派认为所论以神为主,不是不要形似。
⑶不求形似论
钱选的“士气〞说
“赵文敏问画道于钱舜举,何以称士气?钱曰: ‘隶体耳。画史能辨之,即可无翼而飞。不 尔,便落邪道,愈工愈远。然又有关捩,要 得无求于世,不以赞毁挠怀。’〞〔明代董 其昌?容台集?〕
所谓“士气〞:结论⑴作画以书法用笔;⑵画 家要有清高的品格。
倪云林的“逸笔〞与“逸气〞说 P193
苏轼的传神论强调画家不单要掌握常形,并 且必须掌握常理。
常形,即指事物的表象。
写,要求反映出 事物内在的规律和本质特征。这是他的认识 论在绘画艺术理论中的表达。传神论有了常 理作为理论根底,在形神关系上得到了科学 的说明。
苏轼评论画所说的理,是指客观事物之理, 即客观事物的规律,也包括艺术的规律。
四、得之于象外
苏轼在?王维吴道子画?题画诗中,说明了 “得之象外〞的文人画观点。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于象外, 有如仙翮谢樊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宋元山水画的艺术成就与审美特征(一)
摘要:宋元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它突出展示了隋代展子虞、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山水画作品大青绿、金碧山水1派的独具特色,展示了吴道子、王维、王洽及张璪创立的风格不同的水墨山水画派。
五代画家深入自然,所画景物真实生动,北方画家的画风峰峦丛峙,雄浑壮美;南方画家的画风平淡天真、清丽秀美,南北方画家创立了全景式构图与不同风格的皴法,丰富了山水画的艺术表现语言,使宋元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有着很高的、独特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宋元山水画各流派特征审美特色
中国山水画是以自然风景作为描写对象的绘画形式,它作为1个独立的画科,至今已有1千多年的历史。
它孕育于秦汉,萌芽于魏晋,独立于隋代,成熟于唐代,于宋元达到高峰。
宋元是山水画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流派纷呈,集中体现了古代山水画的艺术成就和审美特征。
据《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画继》《图绘宝鉴》所载统计,仅画家就有180余人。
题材、内容广泛,江南江北,名山大川,宫景台阁,村野渔樵,各尽风貌。
从形式上看,水墨、淡彩、青绿巧整点缀,皴法、构图、题款各具特色。
其分类主要有青绿山水、浅绛山水和水墨山水3种,分别以工笔或写意的技法形式予以表现。
北宋之初以巨然、李成为代表,形成南北两家流派。
李成以画“寒林平远”著称,画家依据自我的观察,以强调近景、中景,由近及远按比例逐渐放小的方式来描绘北方平原苍茫的地形面貌;同时还关注季节气候与环境的描写,创作出具有荒漠和严酷季节的“寒林”的形象,烘托出1种荒寒而悲怆的诗意。
从而形成“气象萧疏,烟林清旷,豪锋脱颖,墨法精微”的作品面貌;李成的山水画在北宋被誉为“古今第1”。
现存代表作品有李成与王晓合作的《读碑窠石图》(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茂林远岫图》(辽宁博物馆藏)、《晴峦萧寺图》(美国纳尔逊知陆藏)。
至后是以北方画派的范宽、郭熙为代表形成“雄健与秀美”的两种流派。
北宋初期的李成、范宽与中期的郭熙深受荆浩的影响,作品仍体现着雄浑壮美的五代之风;范宽常年深入终南山、太华山,对景凝想与构思,其山水画的风格与李成的风格迥然不同,偏重壮美气势的意境表达,用碎而坚实的笔墨皴出富有质感的壮观山石,山顶设置密林群体结构,1泻千尺的瀑布装饰点缀,使北方山川的壮美有着身临其境之感。
范宽晚年笔墨更趋“枯老”“劲硬”之笔触,成功地刻画出北方关狭地区“山狭浑厚、气势雄拔”的山体形象。
范宽的代表作有《鼷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郭熙是北宋中期山水画成就的代表。
他的《早春图》准确地描绘着季节风景之特征。
以其秀劲的格调透发出李成的影迹。
其绘画作品还有《鼷山秋霁图》《关山春雪图》等,郭熙以大师特有的谦虚与诚恳直言道:“今齐鲁之士,唯摹营丘;关陕之士唯摹范宽。
”并反对其时的因袭之风,“不局1家,必兼收并览,于自然中饱游饫看。
”充分体现了郭熙的绘画作品笔法严谨而挺健,斧劈斫法,苍劲中极富阳刚之美。
同时,也体现了郭熙极严肃的创作态度。
北宋后期杰出的青年山水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画卷,长为1183厘米,该卷兼具精工和神韵两大特色,大青绿着色,细致富丽,呈唐人之风;江南的“米氏山水”烟雨迷蒙,富有文人意趣,自成1家。
画卷表现了峰峦绵亘,幽岩深谷,江河旷远,天地苍茫,宏大雄壮的祖国山河景象。
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
其次,在北宋,赵伯驹、赵伯骕以青绿山水见长,画风上承唐代李思训而又有新创,在设色山水画中,北宋中期提倡“小景山水画”,以坡坂汀渚、小山丛竹、江湖水鸟为题,赋色淡雅简练,有实有虚,充满文人情趣。
有图例所证:北宋山水画家赵令穣的绘画作品《橙黄桔绿图》(24.2厘米X24.9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诜的青绿山水画作品《烟江叠嶂图》(上海博物馆藏),充分体现了北宋文人画的勃兴与初步成就,同时代表文人画在山水画领域发展成就的还有米芾、米友仁父子的创作作品,与青绿山水所不同的是,他们推崇纯然为水墨的发挥,确立起“平淡天真”的文人画美学标准和审美情趣。
南宋时期的山水画家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最为知名,四人并称“南宋四家”在继承北宋成就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
在“南宋四家”中,李唐是1位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
李唐的山水画作品《万壑松风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李唐早期受荆浩的影响,作品气势峻厚,峭拔雄浑的北方山水刻画得细腻真实,使用的是典型的“小斧劈皴法”,刻画的山石仍然是雷霆万钧的阳刚力量,其作品逐成笔墨精练、阔略豪放、元气淋漓的风格审美特征。
山巅的丛树,近处的松林,有隐有现的石径,加强了画面幽深的情调。
左方中景各有瀑布1线垂下,几折而后,转成1滩溪涧,涧水穿石而过,如闻声响,真是画到有声就是诗。
李唐在晚年将山水画的构图和表现语言运用得简练概括,开创了勾皴同时进行的技法,为马、夏画风的兴起做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