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
高中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熟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危险化学品标志,如酒精、汽油——易然液体;浓H2SO4、NaOH(酸碱)——腐蚀品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分离的方法:①过滤:固体(不溶)和液体的分离。
②蒸发:固体(可溶)和液体分离。
③蒸馏: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⑤萃取: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2、粗盐的提纯:(1)粗盐的成分:主要是NaCl,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泥沙等杂质(2)步骤:①将粗盐溶解后过滤;②在过滤后得到粗盐溶液中加过量试剂BaCl2(除SO42-)、Na2CO3(除Ca2+、过量的Ba2+)、NaOH(除Mg2+)溶液后过滤;③得到滤液加盐酸(除过量的CO32-、OH-)调pH=7得到NaCl溶液;④蒸发、结晶得到精盐。
加试剂顺序关键:(ⅰ)Na2CO3在BaCl2之后;(ⅱ)盐酸放最后。
3、蒸馏装置注意事项:①加热烧瓶要垫上石棉网;②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③加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④冷凝水由下口进,上口出。
4、从碘水中提取碘的实验时,选用萃取剂应符合原则:①被萃取的物质在萃取剂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的大得多;②萃取剂与原溶液溶剂互不相溶; ③萃取剂不能与被萃取的物质反应。
三、离子的检验:①SO42-:先加稀盐酸,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a2++SO42-=BaSO4↓②Cl-(用AgNO3溶液、稀硝酸检验)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或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Ag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Ag++Cl-=AgCl↓。
③CO32-:(用BaCl2溶液、稀盐酸检验)先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并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二章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物质的分类1.同素异形体:由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
如:金刚石和石墨、白磷(P4)和红磷、氧气和臭氧。
2.分类方法(1)树状分类: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
单质:O2、Fe、He等纯净物有机化合物:CH4、葡萄糖、酒精(乙醇)等。
化合物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
无机化合物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
物质盐:由金属阳离子或NH4+与酸根离子结合。
氧化物: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溶液:NaCl溶液、稀硫酸等。
混合物胶体:Fe(OH)3胶体、淀粉胶体等。
浊液:泥水。
①酸的分类:一元酸:HCl、HNO3、CH3COOH等。
含氧酸:HNO3、H2SO4等。
酸二元酸:H2CO3、H2SO4等。
酸多元酸:H3PO4等。
无氧酸:HCl、H2S等。
强酸:HCl、H2SO4、HNO3、HClO4、HBr、HI等。
酸弱酸:H2CO3、CH3COOH、HClO、HF、H2SO3等。
②碱的分类:一元碱:NaOH、NH3·H2O 等。
可溶性碱:四大强碱和NH3·H2O 碱二元碱:Mg(OH)2、Cu(OH)2 等。
碱多元碱:Fe(OH)3、Al(OH)3 等。
难溶性碱:Mg(OH)2、Cu(OH)2 等。
强碱:KOH、NaOH、Ca(OH)2、Ba(OH)2;碱弱碱:NH3·H2O、Cu(OH)2、Mg(OH)2等。
③盐的分类正盐:既不能电离出H+,也不能电离出OH-的盐,如Na2CO3、CuSO4 等。
盐酸式盐:酸根能电离出H+的盐,如NaHCO3、NaHSO4 等。
碱式盐:能电离出OH-的盐,如Cu2(OH)2CO3等。
④氧化物的分类:依据氧化物的性质,可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及不成盐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CO2、SO2、SiO2等。
碱性氧化物: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高一化学必修一 第一章 第二节 物质的量 第一课时

。
摩 尔
分子、原子、离子 、电子、质子等
* 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符号为mol 。
[疑问] 每一基本物理量的单位都有它的标准,如质量单位---千克 的标准是国际千克原器,那么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单位---摩 尔的标准是什么呢?
12支铅笔称一打
0.012kg
[思考]
12C
微观构成
已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 1.993 × 10-23g 求: 0.012kg 碳-12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
应用“物质的量” 时应注意的问题:
• (1)“物质的量”是一个整体,不可拆开。 • (2)物质的量仅用于计量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电子、中子、质子等),不适用于宏观物质. • (3)摩尔不是物理量,只是物质的量的这个物理量的单位。 • (4)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物质的量描述的对象是粒子 的集体,但没有限定是何种粒子集体,因此,我们在使用 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要指明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质子、电子等)的种类 。 • (5)使用物质的量时要用化学式指明微粒种类或其组合, 不用该粒子的中文名称。应表示为:1摩尔S、1摩尔H2、1 摩尔Na+、1摩尔e-、1摩尔CO2等。
小结
1mol粒子的粒子数 12克12C 所含的原子数 阿伏加德罗常数
约为6.02×1023
感受阿伏加德罗常数
如果把6.02×1023个直径为2.5cm的硬币排 成一行,可以来回于地球与太阳之间240.8亿次
如果把 6.02×1023 粒米给全球60亿人吃, 每人每天吃一斤,要吃14万年,所以物质的量只 用来表示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
(6) 摩尔是一个巨大数量粒子的集合体,可以是整数,
也可以是小数,如可以有0.5molO2、0.01molH2SO4等。但 分子、原子等具体的粒子,只能是整数,而不能是0.5个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知识点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知识点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知识梳理: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1.物质的量(n)(1)概念:是用来表示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2)单位:______,符号:____。
2.摩尔(mol)(1)概念:摩尔是__________的单位,1mol物质含有________________个微粒。
(2)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①用mol为单位只能用于衡量______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或它们的特定组合,而不能用于宏观物质。
②用mol为单位必须指明物质微粒的符号。
3.阿伏加德罗常数(1)含义:____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实验测得其数值约为6______________。
(2)单位:________,符号:______。
(3)微粒数(N)、物质的量(n)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 A)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
二、摩尔质量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______。
2.单位:________或__________,符号:________。
3.数值:当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1时数值上等于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和物质的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式:n=m/M。
三、气体摩尔体积1.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物质体积的大小取决于构成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因素。
液态和固态物质的体积主要决定于__________________,气态物质的体积主要决定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1mol任何气体都具有相同的体积。
2.气体摩尔体积(1)定义:一定____________下,单位物质的量的________所占的体积。
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2:2mol/L的NaCl溶液1000ml,含溶质NaCl的质 量为( 117g )
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实验仪器:
25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纸片、试剂
线
1
配制溶液的试验仪器
专用仪器:容量瓶(规格固定)
1. 构造:细颈、平底玻璃瓶, 瓶口配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 2. 特点:①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和容积 ②容量瓶上有刻线而无刻度
m(NaOH)= n(NaOH) • M(NaOH) = 0.05mol×40g/mol = 2g 答:配制500mL0.1mol/LNaOH溶液,需要NaOH的 质量是2克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
CB = nB V nB = CB V V = nB CB
1:1LNaOH溶液里含有O. 5molNaOH,则氢氧 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5mol/L )
3. 使用范围:用来配制一定体积浓度 准确的溶液 (容量瓶是量器不是容器)
4. 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使用前检查瓶塞 处是否漏水。在容量瓶内装入半瓶水,塞 紧瓶塞,用右手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 五指托住容量瓶底,将其倒立(瓶口朝 下),观察容量瓶是否漏水。若不漏水, 将瓶正立且将瓶塞旋转180°后,再次倒立, 检查是否漏水,若两次操作,容量瓶瓶塞 周围皆无水漏出,即表明容量瓶不漏水。 经检查不漏水的容量瓶才能使用。 ②溶解或稀释的操作不能在容量瓶中进行 ③不能长期存放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
答:40克氢氧化钠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
课堂例题、配制500mL0.1mol/LNaOH溶液, 需要NaOH的质量是多少?
解: V[NaOH(ag)]=0.5L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2节《离子反应》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2节《离子反应》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2节《离子反应》。
第一章主要讲述物质及其变化。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目前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1亿种。
对于这么多的物质和更为丰富的化学变化, 人们是怎样认识和研究的呢?分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通过分类, 可以将纷繁复杂的物质分成不同的类别, 还可以从离子、电子等微观视角揭示化学反应的规律。
依据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 可以解释和预测物质的性质, 设计物质间的转化途径。
通过第一章学习, 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本章共有三节, 本课是第二节, 主要讲述离子反应, 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学, 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 【内容要求】“2.3 电离与离子反应: 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
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由此标准可以看出, 本课学习主题属于“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这一部分。
二、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内容, 本节为概念形成课, 属于化学理论性知识, 是中学化学课程中有关离子最基础的学习内容, 是后续学习必备的基础。
同时, 承接了上节课物质分类思想, 对化合物进行再分类, 并为后边的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 承前启后。
本课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 以问题导入, 共有“电解质的电离”和“离子反应”两部分内容。
具体来说, 先介绍了电解质的概念;继而分析了电解质溶液导电的性质及原因, 然后引出离子、电离概念及电解质电离方程式。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

仪器:分液漏斗,带铁圈的 铁架台,烧杯
现象: 液体分层 上层液体显( 浅黄 )色 下层液体显( 紫 )色
【分析讨论】
1、上层液体中的溶剂是( H2O ),下层液体 中溶剂是( CCl4 ) 2、碘单质(I2)在哪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大? 四氯化碳(CCl4) 3、 CCl4与H2O比较有何异同?
同: 都能溶解碘单质( I2);都不与 碘单质( I2)反应。 异: CCl4与H2O互不相溶;碘单质在 CCl4中的溶解度大。
[问题] ①温度计作用? 控温显示加热范围 如:自来水蒸馏时 温度≈100℃
②产物收集方式? 冷凝收集 ③自来水蒸馏后蒸馏 烧瓶内物质? 在100℃难于挥发的 杂质。
[注意事项] ①所盛液体不超过蒸馏瓶球部容积的 2/3 , 加热时,不能将液体蒸干。
②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下沿。
③蒸馏瓶内要加几粒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液体暴 沸。
2、蒸馏和萃取 (1)蒸馏
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沸点不同,用加热 的方法将沸点低的物质变成气态挥发分离出来。
对于液态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可用蒸馏和萃取的方法。
【实验1-3】制取蒸馏水(除去Cl- 等杂质)
实验步骤 现象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 加AgNO3后有白色沉 滴入几滴AgNO3(硝酸银)溶液 淀生成,再加稀硝酸, 白色沉淀不溶解,证明 和几滴稀硝酸。 样品含有Cl2、在烧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 烧瓶中的水变成水蒸气, 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按 水蒸气经过冷凝管后变 图1-4连接好装置,向冷凝管中 成液态水,流到锥形瓶 通入冷却水。加热烧瓶,弃去 里。 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用锥形 瓶收集约10mL液体,停止加热。 3、取少量蒸馏出的液体加入试 加AgNO3和稀硝酸,没 管中,然后加入几滴Ag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经 和几滴稀硝酸。(得到的液体 蒸馏冷凝后得到的液体 没有Cl中含有Cl-吗?)
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离子反应
课堂达标
写出下列离子方程式
(1)CuO溶于稀硫酸中 (2)KOH溶液与稀硫酸混合 (3)氨水与稀盐酸混合 (4)石灰水中充入少量CO2 (5)石灰水中充入过量CO2 (6)Na2CO3溶液与石灰水混合 (7)CH3COONa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8)Zn与CuSO4溶液反应
[答案] (1)CuO+2H+===Cu2++H2O (2)OH-+H+===H2O (3)NH3·H2O+H+===NH+4 +H2O (4)Ca2++2OH-+CO2===CaCO3↓+H2O (5)OH-+CO2===HCO-3 (6)CO32-+Ca2+===CaCO3↓ (7)CH3COO-+H+===CH3COOH (8)Zn+Cu2+===Cu+Zn2+
Cu(OH)2 + 2H+ = Cu2+ + 2H2O
3、CO2气体溶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CO2 + 2OH- = CO32- + H2O
4、向氨水中加入稀盐酸
NH3·H2O+H+=NH4++H2O
5、碳酸氢钙溶液与盐酸反应
HCO3-+H+=H2O+CO2↑
这四个反应都是中和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离 子方程式都是H+ + OH- = H2O ,这表明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酸电离出来的H+与碱电离出来的OH-结合生成H2O。
注意:1.电解质有强弱之分HCl、HNO3、H2SO4属于强酸 CH3COOH、H2CO3、H3PO4属于弱酸 2.水溶液中,强酸的酸式根能完全解离, 而弱酸的 酸式根不能完全解离。
2、思考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如能发生,完成 化学方程式,不能的话,说明理由
高中化学必修一 专题 第一章第二节 电解质的电离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第1课时电解质的电离(1)通过实验、假设、推理等过程,以探究的方式建构电离模型,并以此认识电解质;(2)能用电离方程式表示某些酸、碱、盐的电离过程。
【内容分析】在介绍离子反应之前,需要介绍电解质、电离的概念。
因此,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
首先,教材结合生活常识(给电器设备通电时,湿手操作容易发生触电事故)创设情境,以真实、有意义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然后以实验1-2为基础介绍电解质和电离的概念。
需要说明的是,实验1-2的设计目的有3个:①认识物质的导电性,②引人电解质的概念,③为学习电离的概念提供实验证据。
教材基于实验证据提出问题:为什么NaCl、KNO3等电解质,在干燥时不导电,而溶于水或熔化后却能导电呢?随后,教材结合构成NaCl固体的粒子、NaCl固体在水中溶解和形成水合离子的过程,以及NaCl 固体受热熔化时粒子运动的变化等,从微观角度对上述问题作出解释。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辅以相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图1-10、图1-11、图1-12)。
在此基础上,介绍电离的概念和电离方程式,并结合电离方程式,引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的本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电解质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流程】【学习任务一】身边的化学,发现问题生活常识告诉我们,给电气设备通电时,湿手操作易发生触电事故。
这是为什么呢?【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常识,以真实、有意义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初高中知识衔接】1.水导电吗?2.什么化学物质是导电的,什么化学物质又是不导电的呢?【设计意图】通过初中知识的回顾,引发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型(基于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思考)【学习任务二】宏观辨识,分析、解决问题【思考】NaC1溶液、KNO3溶液导电吗?NaCl固体、KNO3固体呢?通过【实验1-2】以及【知识拓展】“如果将NaCl、KNO3、NaOH等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它们也都能导电”引出物质导电的原因,建立新概念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 第二节 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课标要求]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2.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并能运用N A 进行计算。
3.了解摩尔质量的含义。
1.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n 。
[特别提醒] “物质的量”是一个专有名词,不能说成“物质量”或“物质的质量”。
2.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mol 。
(1)标准:1 mol 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_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
(2)计量对象: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所有微观粒子及它们的特定组合。
[特别提醒] 使用摩尔作单位时,必须指明微粒的名称,如1 mol H,1 mol H 2,而不能表示为1 mol 氢。
3.阿伏加德罗常数1.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其符号为n ,单位为摩尔。
2.阿伏加德罗常数表示1 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符号为N A ,单位为“mol -1”,约为6.02×1023 mol -1。
3.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在以“g·mol -1”为单位时,其数值等于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4.物质的粒子数、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n =N N A =mM。
物质的量(1)概念:1 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符号为N A。
(2)近似值:6.02×1023。
(3)单位:mol-1。
(4)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之间的关系:n=NN A。
4.摩尔质量(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为M,单位是g/mol(或g·mol-1)。
(2)物质的摩尔质量以g/mol(或g·mol-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第1章第2节第2课时

O2
1.429
H2
0.0899
1mol物质的体积/L 32g÷1.429g/L=22.4L 2g÷0.0899g/L=22.2L
②20℃时,几种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与体积
物质 Fe Al H2O H2SO4
密度/g·cm-3 7.86 2.70 0.998 1.83
1mol物质的体积/cm3 7.12cm3 10.00cm3 18.04cm3 53.55cm3
__压__强____。
3.气体摩尔体积是指_单__位__物__质__的__量__的__气__体__所__占__的__体__积_,
符 号 V为m ________ , L/m常ol(或用L·mo单l-1)和位m3/mo有l ___(或__m__3_·_m_o_l_-__1_)_______________V_m_=__Vn___________ , 公 式 为
L/mol,所以,题中两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为:
39.2 L 22.O物质的量为x,CO2物质的量为y,则 有x+y=1.75 mol,28 g·mol-1x+44 g·mol-1y=61 g,解得:x =1 mol,y=0.75 mol。
(3)CO的体积分数即为物质的量分数,即: 1.175×100%=57.1%。 【答案】 1.75 0.75 57.1
高中化学课件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成才之路·化学
人教版·必修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章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1.1 集合的概念
第一章
第2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
1.1.1 集合的概念
新情境·激趣入题 新知识·预习探究 新思维·名师讲堂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电子课本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电子课
本
引言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归纳与整理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后记。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物质的量

(四)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和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
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和微观的纽带或桥梁。
表达式:
M
m
M
宏观物体的质量
n
NA N
NA
纽带或桥梁
微观粒子的个数
m
M= n
m= n M
m
n=
M
练习
2、0.1molNaOH能电离出__6_.0_2____1_0_22__个Na+, __6_._0_2____1_0_22_个OH-
思 1mol任何物质都约含有6.02X1023个粒子, 考 那么这1mol物质的质量到底有多大?
1mol物质的质量
粒子符号 物质的 每个粒子的质量 式量 (g/个)
第三节
物质的量
第1课时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
摩尔。
引入:
一瓶纯净水,它的体积和质量都可以测量。 水是由分子构成的,那么这瓶纯净水中含有多 少个水分子呢?
这就需要建立起宏观物质(可称量)水与 微观粒子(难以称量)水分子之间关系。
纯净水 500ml
再如,氢气和氧气的反应
2 H2 + O2 点2燃H2O
国际上规定,1 mo日l粒卒阿子于佛都集加灵合德市体罗。所在含化学的上粒的子重数大约贡献
为6.02×10²³ 。
是建立分子学说。
1 mol任何粒子的粒子1摩数尔叫粒阿子伏的加粒德子罗数常已数被,测定 符号为NA , 通常用6.02为×61.002²³2m14o0l-71表6×示1。0²³,为了纪念阿
消耗500千克,可供全世界人用500万年。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 含解析

电解质;
②稀盐酸能导电,但不能说稀盐酸是电解质,应该说 HCl 是电解质,因
为稀盐酸是混合物。
(4)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不是电解质
BaSO4、CaCO3 等难溶于水的盐,其水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很弱,其熔融 状态下导电,因此它们属于电解质。
(5)电解质不一定能溶于水(如 BaSO4、AgCl 等),易溶于水的化合物不一 定是电解质(如酒精等)。
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不一定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①在水溶液里能导电(如 HCl 只在水溶液中导电,熔融态不导电); ②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化合物只要具备其中一个条件即为电解质。
新教材•化学(RJ) 必修•第一册
(3)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新教材·化学(RJ) 必修·第一册
①Fe、Cu 等金属在熔融状态下也能够导电,但它们都是单质,不属于
新教材•化学(RJ) 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化学(RJ) 必修·第一册
解析:A 项,氯化镁属于盐且其水溶液导电,说明氯化镁是电解质,错 误;B 项,氯化镁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错误;C 项,氯化镁在水溶 液中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正确;D 项,氯化镁在水溶液里和熔融 状态下都能导电,错误。
(3)NaCl 溶液导电的原因:
_____N__a_C_l_溶___液__中__,__在__水___分__子__的__作__用__下___,__N_a_C__l_电__离___出__自__由__移__动__的___离__子_______。 (4)熔融 NaCl 导电的原因:__熔__融___N__a_C_l__电__离__成__自__由__移___动__的__离__子____。
Na+、Cl-
水合氯离子
能否自由
高中化学必修一1.2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1)优秀课件

变式练习3.将标准状况下的a L HCl(气)溶于
1 000 g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 g·cm-3,那
么该盐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是〔 a/22.4mol·L-1
D
〕
ab/22400 mol·L-1
ab/〔22400 + 36.5〕mol·L-1
1000ab/〔22400 + 36.5a〕mol·L-1
质量分数w混<1/2(w1+w2)。
例如.以30%〔ρ1〕和50% 〔ρ2 〕的硫酸溶液 等体积等相混合,混合后H2SO4的质量分数 为 大于.40% 例如.以20%〔ρ1〕和30%〔ρ2〕氨水等体积 等相混合,混合后氨水的质量分数为 小于25.%
补充例题6.有FeO和Fe2O3的混合物,在 H2流中加热充分反响后,冷却所得固体的 质量减少1.6克,假设将同质量的混合物 与盐酸反响,欲使之完全溶解,需要 1mol/L的盐酸的体积为B 〔 〕
C.6.3c /a D.63a/c
问题探究四.关于气体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例题4.用 1 L 水吸收 560 L 氨气(标准状况),所得氨水的
密度是 0.90 g·mL-1。求: 25mol
(1)氨气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
(2) 所 得 氨 水 溶 液 的 物 质 的 量 浓 度 是
解析 答案
问题探究二、溶液的稀释
例题2.从1 L 1 mol·L-1 NaOH溶液中取出100 mL:
(1)取出的这100 mL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1 mol·L,-1
含NaOH的质量是
4g 。
解析 m=0.1 L×1 mol·L-1×40 g·mol-1=4 g。
(2)假设将取出的这100 mL NaOH溶液加水稀释至500 mL,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0.2mol/L 。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二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 p101.C 2.C 3.CD 4.略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 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 p171.D 2.B 3.B 4.B 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 )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溶质有损失。
7.14mL 8.n(Ca):n(Mg):n(Cu):n(Fe)=224:140:35:2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10.40 (M=40 g/mol ,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 p191.C 2.B 3.A 4.BC 5.C6.(1) 不正确。
(标况下或没有明确O2的状态)(2)不正确。
(溶液体积不为1L )或氢氧化钠加入水中后,形成溶液的体积不能确定(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或水在常温下是液体(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7.(1)5% (2)0.28mol/L8.9.1.42 g ,操作步骤(1)计算所需硫酸钠的质量,m (硫酸钠)=0.2mol/L×0.05L×142g/mol=0.56g(2) 称量(3)溶解并冷却至室温(4)转移至50ml 容量瓶,并洗涤小烧杯2次~3次,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第二章第一节 p291.②⑧ ①④ ⑤ ⑥ ⑦⑩ ⑨ 2.树状分类法 略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 范围。
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透析、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课件(共28张PPT)

• 7、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 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2021年11月16日星期二12时58分0秒12: 58:0016 November 2021
• 1、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 •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1mol Fe 1mol O2
×
物质量 物质的质量
1mol 大米 1mol 铁 1mol 氧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在使用中应该注意什么?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a.“物质的量”使基本物理量,四个字是一个整 体,不能拆开理解;也不可缩减为“物质量”
b.表示的是微观粒子集体:分子、原子、离子、 原子团、电子等
A.1gH2
B.44gCO2
C.32gO2
D.34g NH3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 14 )
物质的量、质量、粒子数、摩尔质量之间的换算
B
• 2.下列说法中正确地是( )
A.1 mol氧 C.1 mol米
B.1 molH2SO4 D.1 mol面粉
•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1、气体摩尔体积 符号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m
小
结
概念: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
公式:Vm=V/n 常用单位有L/mol(L· mol-1)和m3/mol。 2.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Vm=22.4L/mol)
理解要点:
条件:标准状况(S.T.P) 对象:任何气体 物质的量:1mol
23 6.02 × 10 (1)1mol O中含有 个O; 23 6.02 × 10 (2)1mol H2O中含有
个H2O;
(3)1mol
H+中含有
6.02 × 1023 个H+。
3.根据摩尔的有关知识,进行下列计算: (1)1.204 × 1024个H,合多少mol? 2 mol
(2)5molO2中有多少个氧分子? 德罗常数为NA) N/NA
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节
【讨论】
1.一滴水中有多少个水分子?
一滴水中所含的水分子数,让 全世界65亿人去数,每人每分 钟数100个,日夜不停的数, 需要5千年才能数完。
思考·讨论
一谷仓的谷子,假定每一粒谷子的 形状、体积、质量是相同的,我们 通过哪些方法或途径可以知道这个 谷仓中的谷子的个数?
[进一步思考]根据方法5,若已知一斗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
1、物质的量 (1)含义: 是一种物理量,通过它可以 把物质的宏观量(如质量、 体积)与原子、分子或离子 等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 概念:表示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符号:n (2)单位:摩尔 简称:摩 符号:mol
(3)、使用范围:微观粒子(分子、原子、 离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团) (4)、使用摩尔时,应注明粒子的化学式
对物质的量的理解
• ①“物质的量”是一个表示“粒子集合体”的专用 名词,不可简化和添加。 • ②摩尔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这一单位只适用于 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电子、中子、质 子、离子),不适用于宏观物质。 • ③使用摩尔作为单位表示物质的量时,必须指明 微粒的种类,如原子、分子、离子等。且粒子的 种类用化学式来表示 • ④“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两者不能混 淆。如“某物质的物质的量是多少”不能说成 “某物质它的摩尔数是多少”。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mol大米 不是微观粒子
未指明微粒种类,是氧原子、氧分 子还是氧离子 表示1mol O 表示为2mol H2 表示为 3mol H2O 表示为0.5mol CO2
1 摩尔氧
1 摩尔氧原子 2 摩尔分子氢
3 摩尔 H2O
0.5 摩尔二氧化碳
【课堂练习】 2.填空:
谷子所含的谷粒数目为N个,一斗谷
子的质量为M kg,则m kg谷子中的谷
粒数如何计算?
谷粒数=
谷子的质量 一斗谷子的质量
×N
如何数出一滴水中含有的水分子数?
一滴水中水分子数= 一滴水的质量 一定数目水分子的质量
×N
想办法在水分子数和水的质量之间 找到一个桥梁——集体单位。
这个桥梁就是本节课标题:化学 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2、计算标准状况 (0℃、101 kPa)下 1 mol气体的体积
物质
O2 H2 物质
状态 气体 气体
质量
32 g 2g
密度
1.429 g/L 0.0899 g/L
体积
22.39 L 22.25 L
计算20℃ 时1 mol 固体、液体的体积
状态 质量 密度 体积 7.1 cm3 10 cm3 18 cm3 53.6 cm3
⑴观察实验,电解水产生的H2 和 O2体积比约为多少? ⑵假设电解了1.8 g水,试计算所得H2 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 是多少? 质量 物质的量 H2 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
H2 O2
0.2 g 1.6 g
0.1 mol 0.05 mol
2:1
结论:同温同压下,1 mol H2和1 mol O2的体积相同
T、V相同
T、p、V相同
M1 m1 气体,其摩尔质量(或相对 = M2 m2 分子质量)与其质量成正比
三、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M
微粒数 质量
÷NA
物质的量
×M
× V0
×NA
÷V0
体积
3.标准状况下有(1)6.72LCH4 (2) 3.01×1023个HCl分子 (3)13.6gH2S,下列对 这三种气体的关系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物质的量_______ B、体积___________ C、质量___________ D、氢原子_________ 4.N2、CO2、SO2三种气体的质量比为7:11:16 时,它们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物质 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同温同压下体积比 为______
注意
(1)研究对象是任何气体,可以是单一成份的 纯净气体,也可以是几种成份组成的混合气体。 不适用于固体或液体。 (2)外界条件:标况(00C,1atm)。
(3)约22.4
课堂练习
11.2 L。 (1)标准状况下,0.5mol H2占有的体积是____
(2)标准状况下,2mol O2占有的体积是44.8 ____L。 0.2 (3)标准状况下,4.48L CO2的物质的量是____mol 。
n(物质的量)
1mol H 2mol H
… …
N(粒子总数) N A个H 2 ×N A个H
… …
n mol H
n ×N A个H
N = n × NA
阿伏加德罗常数 1NA=6.02×1023mol-1
如果把6.02×1023个直径为 2.5cm的硬币排成一行(展示硬 币),可以来回于地球与太阳 之间240.8亿次。 如果把 6.02×1023 粒米给全 球60亿人吃,每人每天吃一 斤,要吃14万年。
1971年第14次国际计量大会规定了七个基本物理 量及其单位和符号
物理量 长度 质量 时间 电流强度 热力学温度 发光强度 物质的量
单位名称 米 千克 秒 安培 开尔文 坎德拉 摩尔
单位符号
m kg s A K cd mol
1 摩尔的标准:1 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 子数= 0.012 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 6.02×1023 2、阿伏伽德罗常数:1mol任何粒子所 含的粒子数叫阿伏伽德罗常数 把6.02×1023 mol-1叫做阿伏加德罗常 数,符号NA。 注意: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物理量, 单位是mol-1。
Fe
Al H2 O H2SO4
固体
固体
液体
56 g
27 g 18 g 98 g
7.86 g/cm3
2.70 g/cm3 0.998 g /cm3 1.83 g/cm3
液体
由体积数据结合物质状态你得出什么结论?
1mol液体的体积
在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气体的体积几乎相同。 在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固体或液体的体积不 相同。
T、p相同
n1 V1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与其 n2=V2 体积成正比 ρ1 M1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其相对 ρ2=M2 分子质量(或是摩尔质量)成正比
T、p相同
相同条件
结论 公式 p 1 n1 p2=n2 语言叙述 温度、体积相同的气体,压 强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 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
结论
体积约占22.4L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气体分子间距相等,则气 体体积的大小只随分子数的多少而变化,相同的体 积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
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同温同压下
V 气体体积
V1/V2 = n1 / n2 = N1 / N2
n 物质的量 N 微粒数
推论
相同条件 结论 公式 语言叙述
×摩尔质 量(M)
物质的量 (mol)
×阿伏加德 罗常数( NA )
÷阿伏加德 罗常数(NA)
微粒数 (N)
2. 物质的量求算公式: n=N/NA n=m/M
二 气体摩尔体积
摩尔体积 气体摩尔体积
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气体摩尔体积 一、摩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 占的体积
1、比较1 mol H2和1 mol O2的体积大小
Fe的摩尔质量是: 56 g · mol-1
水的摩尔质量是: 18 g · mol-1 NaCl的摩尔质量是:58.5 g · mol-1
mol-1 OH-的摩尔质量是: 17 g ·
(5)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 (m)和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
n=m/ M
【小结】 1. 物质的质量(g)
÷摩尔质 量(M)
0℃202kPa
—— —— —— ——
27.0cm3 18.0cm3 58.3cm3 24.0L 24.0L
22.4L 22.4L
11.2L 11.2L
CO2
44
44g
22.3L
23.9L
11.2L
1mol物质的质量在数值上有什么特点?
4、摩尔质量
(1)定义:1mol 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称为该物质 的摩尔质量。(2)符号为 M(3)单位是 g .mol-1 (4)以g .mol-1 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 该物质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
温度升高 温度降低
分子间平均距离增大 分子间平均距离减小 体积减小
体积增大
压强增大
分子间平均距离减小
若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则体积仍可能为 22.4升 压强减小 分子间平均距离增大
课堂练习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标况下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 (2)1摩尔二氧化碳占有的体积约为22.4L。 (3)1摩尔水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 (4)1摩尔二氧化硫在20℃时的体积比22.4L大。 (5)1摩尔氯化氢在3.03×105Pa时的体积比 22.4L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