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
永久的生命教案一等奖

永久的生命教案一等奖这是永久的生命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永久的生命教案一等奖第1篇《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它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而,教学本文时,我主要采用讨论式教学,在引导学生在理清行文思路的前提下,通过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感知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来进一步理解品味本文的重点语句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从而,挖掘本文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对语文高度的感悟、理解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文是2017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十五课《散文二篇》中的第一篇。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散文,或写人记事,如朱自清的《背影》;或写景状物,如汪曾祺的《昆明的雨》;或议论抒情,如《散文二篇》。
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表达出了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前面的几篇文章的学习,也为《永久的生命》这篇这里散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学生以及学情分析虽然本班有尖子生,但是中等生和中等偏下学生依然是全班学生的主力军,因此,对于此类哲理散文的理解上,会存在些许的障碍。
上课时,不仅要培养尖子生的,树立榜样作用,还要重视中等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让他们愿意参与课堂,愿意走进文本,愿意探索他们未知的新领域。
四、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作者,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感受欲扬先抑写法的妙处及欣赏富有哲理的语言。
3、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难点:精读品味,欣赏富有哲理的语言及欲扬先抑写法的妙处。
六、教学方法:1、诵读法2、合作探究法七、教学用具:PPT课件、投影仪八、课时安排:一课时九、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诗歌简析:《有的人》本诗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
《永久的生命》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生命意义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对生命的感悟。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
3.掌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理解作者如何从具体的生命现象引申到对生命永恒的思考。
4.领悟文章的主旨,思考生命的价值,培养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永久的生命》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语言的敏感性和审美情趣。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生命的意义、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应用以及文章的结构思路。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珍视生命、热爱生活。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引导他们从课文中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探讨文章中的观点和论证,提升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强化文化传承意识,让学生了解和尊重生命观念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多样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5.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促使学生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永久的生命》教案

《永久的生命》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生命的永久性。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不同阶段和特点,以及如何珍惜和保护生命。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1.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生命的永久性。
2.2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生命的不同阶段和特点。
如何引导学生珍惜和保护生命。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用于讲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命的永久性等概念。
3.2 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生命的不同阶段和特点,以及如何珍惜和保护生命。
3.3 阅读理解法用于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引出本课主题《永久的生命》。
4.2 讲解概念讲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命的永久性等概念,让学生理解生命的珍贵和永久性。
4.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不同阶段和特点,以及如何珍惜和保护生命。
4.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生命的不同阶段和特点,以及如何珍惜和保护生命,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4.5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永久的生命》一文,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观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4.6 总结和反思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生命观,培养他们珍惜和保护生命的意识。
五、作业布置写一篇关于生命的作文,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检查学生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理解程度。
检查学生对生命永久性的认识程度。
6.2 评估方法学生作文:评估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课后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7.1 反思内容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需要调整。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永久的生命教案范文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永久的生命教案范文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永久的生命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哲理。
3.理清写作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史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2.要树立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观点,感受生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揣摩文章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播放音乐)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吧!二、走进作者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汉人。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2005年7月20日病逝于北京三、检查预习,积累字词1.给生字注意臼齿(jiù) 茸毛(róng) 蔓延(màn) 凋谢(diāo) 洗涤(d í)2.解释词语茸毛:身体表面或某些内壁长的短而柔软的毛;一般指动物初生柔软的细毛。
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
凋谢:指(草木花叶)脱落、衰落、零落。
洗涤:冲荡;清洗。
又用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
四、初读感悟2.选两位同学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评点: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
感情激烈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3.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论述层次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悟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
(教师应到学生朗读)明确第一层:(第1自然段)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第【1】篇〗《永久的生命》【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3、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议论性散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1、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2、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教学课件设计#【教学计划】2课时第一课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严文井的文章去感悟生命。
自主探究,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
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作家。
曾在北京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
第一部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出版于1941年。
2、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
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
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3、速读课文,积累字词三、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永久的生命(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讲了什么?【点拨】找出每段的中心句,再划分层次第1段: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第2段: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第3段: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第4段:我的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
第5段: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生命教育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
我希望通过我的教学,让孩子们理解生命的宝贵,学会珍惜和尊重每一个生命。
因此,我设计了这节《永久的生命》的课程。
一、设计意图我采用了故事分享和手工制作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理解和感受生命的永久。
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孩子们理解生命的意义,学会珍惜生命,并且能够尊重和关爱他人的生命。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生命的永久性。
2. 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和同情心,让他们学会尊重和关爱他人的生命。
3. 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生命的永久性,学会珍惜生命。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生命的复杂性和永久性,以及如何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同情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书《永久的生命》,手工制作材料(如彩纸、彩笔、剪刀等)。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本空白的故事书,手工制作材料。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我给孩子们分享了故事《永久的生命》,通过故事让孩子们理解生命的永久性。
2. 讨论:我引导孩子们讨论故事中的角色,他们的感受和体验,以及他们对生命的理解。
3. 手工制作:我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手工制作材料,制作出他们心中的“永久的生命”。
4. 分享:我邀请孩子们分享他们的作品,以及他们的创作灵感和对生命的理解。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通过故事和手工制作,理解生命的永久性。
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讨论和表达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孩子们对生命的理解非常简单而纯粹。
他们通过故事和手工制作,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然而,我也意识到,生命教育是一个复杂而深入的过程,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
拓展延伸: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进行生命教育,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活动,引导孩子们深入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与家长们合作,共同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和同情心,让他们学会尊重和关爱他人的生命。
(2024年)八年级上册《永久的生命》精品优质课教案设计

引导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彼此的展示,从内容、表 达、创意等方面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教师点评
3
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肯定他们的优点和进步 ,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帮 助。
2024/3/26
21
教师反馈与指导
2024/3/26
及时反馈
在学生的讨论、合作和展示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确保学生能 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进步。
鼓励回答
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并鼓励他们积极回答问题,促进课堂交流 和互动。
深化讨论
针对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如何理 解生命的永恒性?”、“如何在生活中体现生命的价值?”等。
2024/3/26
19
小组讨论与合作久的生命”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分享
7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2024/3/26
8
教学内容梳理
课文背景介绍
简要介绍作者及时代背 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主题。
2024/3/26
文章结构与主旨
分析文章结构,概括各 段落大意,引导学生把
握文章主旨。
重点词句解析
针对文章中的重点词句 进行深入解析,提高学
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9
思考与讨论
引导学生就文章主题进 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 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
魅力。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志愿者活动 ,体验生命的多样性和时间的流
逝。
31
学生自主完成与提交方式
2024/3/26
01
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完成作 业,并提交至指定平台。
02
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后,主动与 老师或同学交流讨论,分享自己 的见解和感悟。
16- 散文二篇 《永久的生命》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6*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永久的生命》(八上16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第四单元的单元提示告诉我们,散文类型多样,或写人记事,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情,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学过的散文,有同学知道这些散文的类型吗?生答,教师明确:写人记事类散文:《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背影》。
托物言志类散文:《白杨礼赞》。
写景抒情类散文:《记承天寺夜游》《春》《紫藤萝瀑布》。
哲理散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教师课件展示:哲理散文,一种散文体裁。
披露思想历程,讲述人生感悟,传达着真诚与睿智,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简介作者。
二、自读课文,画出生疏的字词,通过注释或查字典解决生自学后教师打出字词:臼齿:位于颔末端,较大的、以研磨为用途的牙齿。
兴味:趣味;兴趣;兴致。
洗涤:冲荡;清洗。
卑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牛犊:小牛。
炫耀:特意强调,夸耀自己。
茸毛:指人和动物的绒毛;植物体上的细毛。
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地不断向周围扩展滋生凋谢:草木花叶枯萎脱落。
比喻衰败,死亡。
学写两个易错字:臼、卑三、自读课文,进行读写综合能力训练1.第一次自读活动朗读课文,据文阐释:用课文中的一两个句子,证明自己读懂了课文标题的含义。
学生自读后回答,教师明确: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生命分开来是暂时的,合起来是永久的。
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生命充满了希望,永远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
教师明确:“解说标题"能够让我们把握文意。
2.第二次自读活动朗读课文,美段读背:朗读背诵课文第二段,老师引导大家品析表达之妙。
教师打出课件(课文第二段):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我们没有时间悲观。
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一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地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哲理散文,了解学习方法。
2、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3、学习写作手法,品析文章语言。
4、感悟生命真谛,收获人生启示。
二、教学流程
活动一:回顾梳理
(一)复习导入,忆一忆
宗璞曾在《紫藤萝瀑布》一文中,这样说过: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当代作家严文井也有他自己的看法,让我们一起走进《永久的生命》!(板书:课题、作者)
(二)学法交流,说一说
1、说体裁
哲理散文是指讲哲理、论道理的散文,即用散文的形式讲哲理,启迪人生的文章。
2、说学法
结合已学散文,散文读什么?哲理散文怎么读?
活动二:自主阅读
(三)整体感知,读一读
读课文,你发现,在作者心中,生命是怎样的?
(四)分析思路,理一理
默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看一看作者对“生命”情感态度的变化,理一理作者写作的思路。
(明确:第一层,谈生命的易逝——感叹;第二层,谈生命的不朽——感动;第三层,高唱生命的凯歌——赞美。
)
(五)写法探究,探一探
1、结构清晰
2、结合全文,作者由“感叹生命易逝”写起,有何妙处?试举一例(先抑后扬)(明确:先写生命的易逝,人们的无奈与可怜,感情转入低谷,这是“抑”;接着用“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个体生命有限,人类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朽,值得赞美,这是“扬”;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感情高亢,给人以磅礴的力量。
这样写,前后对比,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同时使行文有了波澜,更能够打动人心。
)
活动三:互动点拨
(六)精读赏析,品一品
1、读出对生命易逝的感叹
2、读出对生命不朽的感动
3、读出对生命奇迹的赞美
4、读出对生命真谛的感悟
(任选一点,抓住感受最深的词句,结合旁注问题等,从修辞、情感、哲理等角度进行赏析批注)
5、语言特色
活动四:拓展运用
(七)积累拓展,写一写
1、读“生命哲理”的古诗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沉舟侧伴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2、讲“生命不朽”的故事
(董存瑞炸调堡,刘胡兰赴铡刀,黄继光堵机枪,雷锋做好事……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为了人民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年纪轻轻就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虽然他们个体的生命离开了我们,但他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他们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3、你认为生命应该是什么?写一写自己感受。
(八)学法小结,谈一谈
1、把握课文内容(抓对象,巧概括)
2、理清行文思路(抓关键,看变化)
3、学习写作手法(抓联系,多分析)
4、品析文章语言(抓角度,精品味)
5、感悟文章主题(抓情感,深体会)
(九)读写实践,做一做
1、请根据我们这节课的学习,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写一篇短文。
2、用学到的阅读方法阅读《我为什么活着》并批注
板书:
赞美生命 感叹生命的易逝 永 久
的
生 命 感动生命的不朽 赞美生命的奇迹
抑 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