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官话的分区_稿_
重庆开州话单字声调格局统计分析
重庆开州话单字声调格局统计分析作者:周启红来源:《文教资料》2017年第15期摘要:本文选取10名被试者进行声调的样本声学实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结果进行分析,旨在为开州话江里片声调研究提供实验支撑。
关键词:方言开州话单字音声调实验语音学一、引言重庆开州区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地处长江之北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
东邻云阳县和巫溪县,西邻四川省开江县,北与城口县和四川省宣汉县相接。
重庆开州区,原名重庆开县。
2016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撤销重庆市开县,设立重庆市开州区。
根据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公布的信息显示,开州区2016年户籍总人口约169万人。
据黄雪贞《西南官话的分区(稿)》(1986),开州话属西南官话成渝片。
关于重庆开州方言语音语法方面的调查,1990年和2010年开县志有相应记载,但是比较粗糙,目前还没有详细的方言调查报告,只有个别学者的研究(吴立友,2001,2015)涉及开州方言的部分语音内容。
从已有文献看,对开州话的声调研究基本停留在传统记音的阶段(见表1),尚未见到用实验手段对开州话进行系统的、大样本的统计分析。
本文主要以重庆开州区江里片区为依据,所描写的开州话取值于江里语音。
本文试图通过声学和统计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用实验的方法探讨开州话江里片四声格局。
二、实验工具,方法及过程(一)字表设计及语音样本分类。
本文的选单字一共40个,四个声调每组10个。
本文主要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调查字表》为主要参考依据,辅以戴伟、周文德(1999)、吴立友(2002)年的相关研究,如表2所示。
(二)发音人。
发音人选择开州区老年人2名,年龄在60岁以上,职业为退休教师和厨师。
中年人4名,其中2名公务员,年龄为49和50岁,1名务农,37岁,1名为工人,47岁。
30岁以下的4名,分别为大学生2名,小学教师2名,共十名发音人。
本次所选择发音人男女各一半,以中青年为主,教育程度既有较高的,又有较低的。
西南官话Word
西南官话百科名片汉语官话方言分布简图西南官话,也称为北方方言西南次方言、上江官话或湖广话,是官话的一个分支,分布于西南部以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的绝大多数汉语地区,以及临近的湖北省大部、湖南省西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陕西省南部、甘肃省南部,另在江西省有方言岛,分为成渝、滇西、黔北、昆贵、灌赤、鄂北、武天、岑江、黔南、湘南、桂柳、常鹤等十二片。
目录特征人口分布试例西南官话的发展状况详情编辑本段特征西南官话具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个声调(有些地区因入声消失只有四调)。
以成都话为例,四声的调值分别为55 、211、53、213,入声21 其中阴平和去声有明显变调。
西南官话是汉语方言中人口最多、占地面积最广的方言,据统计使用西南官话的人口约2亿,占全国人口的1/5,整个官话人口的1/3,并且相当于湘语、粤语、闽语人口的总和。
编辑本段人口分布西南官话中最大的一片(成渝片)的使用人口约1亿。
西南官话的语音系统比较,西南官话以成渝片(西南官话中使用地域人口最广)为代表举列:1.其中后鼻音ing 并入in 无eng 音,普通话eng结尾的字分别分到en 和ong中.后鼻音: ong ung ang iong iang uang uong .2. 声母而保留ng- n- l- 区别(部分地区n- 并入l-) 3. 声官话分布母无翘舌(西南官话除了仁富片都无翘舌音) 只有z c s 保留[z] [c] [s] 的浊声(有人说是浊察声) 比如: 侧[z]ek 有些标记成tsek. 西南官话的r 音读的也是[z]但是r在结尾的时候读的是l 舌顶口腔顶部不卷舌. 4.西南官话是有入声的. 其中成渝片入声是21 但部分字读32和22.有k t h 三种结尾.其中h 是包含所有k t p 的弱化形式.而k 有部分是t尾转化成的.其他片的入声大多是33调的一个高平声.还有44和55的高平声. 5.西南官话有自己的一些语法结构.但是大多在明朝的白话本书籍中都能找到出处.比如:"饭吃了着" 这个结构是明朝白话中常见的但现在不见于现代白话中了其中"着"字读do 而福州话中还有见的到同样的结构他们用"着无"读do mo. 6.西南官话部分字的读音非常古老.有上古的遗音.比如"蹲" 西南官话用"居" 读gu 或ku 这个就是居字的古汉发音. 7. -m -n 尾并为完全在西南官话中合并.部分字依然感觉的到-m 结尾。
内江方言“少+A”结构
内江方言“少+A”结构一、内江及内江方言简介内江市位于四川省东南部,沱江下游中段。
东邻重庆,南界泸州,西接自贡,西北连眉山市,北与资阳市相邻。
内江方言指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和市中区方言,此一区由原内江县撤县析置,故此一区之方言仍按习惯称为内江方言。
分东、西两个片区,大致以市中区为西片区,东兴区为东片区,除东兴区靠近安乐县的部分乡镇外,内部一致性很强。
据李蓝《西南官话的分区(稿)》(2009)内江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西南官话西蜀片下的江贡小片。
内江方言中的副词“少” [sɑu42]表示程度高,相当于普通话的“很”“非常”。
在西昌方言中也有。
在王文虎、张一舟、周家筠主编的《四川方言词典》未收录该词。
二、“少+ A”结构基本用法1.“少+A”1.1“少”+ 性质形容词。
“少”能与所有性质形容词组成“少+A”结构。
1.1.1单音节:1.1.1.1感觉类。
如:这个西瓜少甜哦;七星椒吃起炒辣。
1.1.1.2品性类。
如:他勒个人少坏;他对人少好。
1.1.1.3大小程度类。
如:炒菜炒得的少老;衣服穿得少厚;他家小孩长得少高。
1.1.1.4时间类。
如:刘翔跑的少快。
1.1.1.5颜色类。
他的摩灯儿(腮红)打的少红;勒个娃娃的皮肤少白。
1.1.1.6距离类。
如:他家住的少远;邮局离我们家少近。
1.1.2双音节:1.1.2.1品性类。
如:他的妈妈少伟大;电影里那个主角遇到危险的时候表现得少勇敢。
1.1.2.2大小程度类。
如:猪蹄炖得少耙霍(软);这次考试少简单。
1.2少+状态形容词。
“少”和状态形容词结合的情况比起与性质形容词结合的情况相对来说要少很多,并非所有的状态形容词都能进入该结构。
将黄伯荣、廖旭东版《现代汉语》关于状态形容词所举例子“雪白、笔直、绿油油、水灵灵、黑不溜秋、灰里叭叽、迅速、安静”一一放入该结构进行检验。
我们发现,只有“迅速”和“安静”能进入该结构,其他状态形容词一般不能进入该结构。
如:*布少雪白;*他站的少笔直;*小草少绿油油的;*他的小孩少水灵灵;*他的脸少黑不溜秋;*天空少灰里叭叽。
中国方言地理分区
中国方言地理分区时间: Thu Jul 8 21:26:45 2004点击: 3【以下文字转载自Geography 讨论区】【原文由buzhang 所发表】(1)北方方言(即官话)北方方言占汉族总人口的3/4,分布在北南文化线(通州县东-南通市东-长江-靖江县北-长江-镇江市东-丹阳县西-金坛县西-溧阳县西-溧水县南-高淳县北-广德县-郎溪县-宣城市-芜湖县北-繁昌县-南陵县东-铜陵县-铜陵市东-青阳县东南-石台-北-彭泽县-湖口县南-九江市南-瑞昌市-长江-黄石市-武汉市南-长江-临湘县-常德市-沅江-怀化市-靖州县-通道县-永州-郴州-桂林东-贺州-柳州南-河池南-百色)以北的全部汉族居住区。
官话一般分为六大区,即北方官话、秦晋方言、兰银官话、中原官话(中部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
北方官话内部又分为胶辽官话、冀鲁官话、北京官话、东北官话。
胶辽官话分布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冀鲁官话分布在河北省、山东省西部、内蒙古宁城县;北京官话分布北京、河北省北部、内蒙古赤峰市;东北官话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
西周分封燕国之前,北京居民操阿尔泰语系蒙古语组东胡语支。
后来由于燕国的建立和强大,东胡大部分被驱逐,北京开始操关中周族语言(一种原始汉语方言,与黄帝炎帝语言类似)。
此后,北京也一直是汉族、蒙古语组诸民族(乌桓、鲜卑、契丹) 杂居,于是北京官话的东胡烙印逐渐显现,关中色彩则逐渐淡化。
辽金元时代,大量少数民族以北京为首都并驻兵移民,时间长达430年,汉语北京官话加深了与阿尔泰语系的接触,并加强了与东北官话的联系,与汉语中原官话反而在政治上完全分离,处于开放环境中的北京官话发展迅速,成为方言内部分歧最小,语音结构最简单、保留古音最少的汉语方言,时称元大都话,成为现代北京官话的源头。
明朝收复北京后,移民130多万各地的汉族人到残破的北京,由于当时汉族人来源不一,汉族移民们都使用已占少数地位的北京汉族土著所使用的元大都话作为通用语言,元大都话与现在的北京官话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
4.关于西南官话
播放几段西南不同地区的音频资料关于西南官话一、西南官话简介西南官话,是北方方言在西南地区的次方言,是官话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于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的绝大多数汉语地区。
西南官话是使用人口最多、分布区域面积最广的汉语分支之一。
据统计使用西南官话的人口超过2.7亿,占中国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占官话人口的三分之一。
其中,川黔片区和西蜀片区的使用人口都超过1.5亿。
二、西南官话的形成西南官话是从明代开始,因汉族迁移西南而逐渐形成的官话方言。
移民在西南官话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明清两代是汉族大规模移民西南的重要时期,西南官话即在这段时期中,因语言或方言间的不断影响、融合而逐步形成、定型。
(1)明代的移民明代大移民,彻底改变了西南原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结构。
明代到西南的移民主要是卫所军士及其家眷组成的军事移民。
明代西南官话已经成型。
(2)清代的移民清代西南的移民,整体上主要体现为区域内部的扩散式移民。
西南官话随着内部扩散式移民而不断得以扩张和整合,形成了内聚力较强的区域性语言集团三、西南官话的特点(一)西南官话的语音特点 1.声母(1)多数不分平、翘舌音(2)鼻音n和边音l不分(3)fu和hu不分(4)存在声母ng2.韵母(1)不分ing和in(2)不分eng和en(3)当eng与声母b、p、m、f相拼时常常被读为ong3. 声调西南官话具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个声调,部分地区由于入声消失而只有四个声调。
在西南不同地区四个声调的调值都不相同。
(二)西南官话的词汇系统西南官话的词汇系统与普通话的词汇系统差异不算大。
(三)西南官话的语法系统西南官话语法系统也与普通话有着较大的一致性。
甘肃境内的西南官话研究
盖帐正共岸近柱 2 1 3 四个调类 , 没有入声 ㊂ 无论清浊 , 所有入声字都归于阳平调类 ; 四个声调的调型与成都话近似 ㊂ ㊁ , ㊂ 说明之 d㊁ 韵母说明之 e e f
据此 , 广金 ㊁ 泰山话明显为西南官话 ㊂ 但从声母 ㊁ 韵母角度看与周边的中原官话还有些关联 , 见声母
太平话音系 2. 2 康县阳坝 ㊁
按照地理联属的状况 , 这里分 四 个 小 片 交 代 各 方 言 点 的 音 系 特 征 ㊂ 两 当 县 的 广 金 ㊁ 泰山为一个小
两当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 , 地处陕甘川交界的秦岭山区 , 属长江支流嘉陵江之上游 ㊂ 广金原为两当
[ 收稿日期 ] 2 0 1 2年9月2 3日
*
: / d o i 1 0. 7 5 0 9 . l i n s c i . 2 0 1 3 0 5. 0 2 7 8 5 9 j ㊂承 蒙 李 蓝㊁ ‘ 本文曾在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 1 福 州) 郭 沈 青 先 生 指 点, 语言科 5届年会上宣读( 2 0 1 1年1 1月, 学“ 匿名审稿人和编辑部提出了宝贵修改意见 , 谨致谢意 !
耳
啊 牙 娃
波
客 叶 获 月
蛇 夜 外
高 腰
i ɑ u ɑ u o 歌 药 o y
i e u e e y
i ɛ u ɛ u e i 内
i ɔ
y
说明 :
, 蟹开二 ( 即北京话中读 a 的字读作单韵母 ɛ 把来自效摄 ( 北京话读 a a . 把来自蟹开一 ㊁ i韵母 ) u韵 ㊂ 母) 的字读作单韵母 ɔ 合口一等的字 ( 除帮组读 o 韵外 ) 全读 u 如 多㊁ 贺㊁ 坐㊁ 禾” 等; 果摄合口 b. 来自果摄开口一等 ㊁ o韵 , , 三等字读 y 如 瘸㊁ 靴” 等; 宕摄开口三等药韵字多数韵母为 y 如 鹊㊁ 约㊁ 脚” 等 ㊂( 与成都 ㊁ 重庆同 ) ɛ o, 如 遮㊁ 车㊁ 蛇㊁ 社㊁ 惹” 等 ㊂( 与成都 ㊁ 重庆同 ) c . 来自假摄开口三等照组及日母的字全读 ɛ韵母 , ( ) 及i 外都读前鼻音 ㊂( 与成都 ㊁ 重庆同 ) d. 来自中古深臻摄与曾梗通摄的字除 a a u a ᵑ ᵑ㊁ ᵑ 声调 3)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4 4 2 3 1 5 5 高猪专尊低月铁 穷陈寒鹅急局俗 古纸展走短五女
四川宣汉方言中的古语词选释
四川宣汉方言中的古语词选释作者:袁玉红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32期摘 ; ;要:古语词研究是古汉语词汇研究的一个方面,也是语言研究的重要组成成分,做好古语词研究对整个语言研究有重要作用。
词汇作为语言的三要素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变化,但是在一些不发达、与外界接触较少的地区,总有一些词生命力比较顽强,留存于当地的口语中。
作者以家乡四川省宣汉县为例,考察了17个在日常口语中还通行的古语词。
关键词:四川方言 ; ;宣汉方言 ; ;古语词宣汉县隶属于四川省达州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与城口县接壤,东邻开州区,南临开江,西接达川区、通川区和平昌县,北邻万源。
由于宣汉地理位置较偏僻,与外界接触不多,其口语中还保留着大量的古语词。
根据李蓝的《西南官话的分区(稿)》(2009),宣汉方言属于西南官话区川黔片的成渝小片。
罗燕在《四川达州地区方言音系调查研究》一文中提出:宣汉方言声母共有19个,不分平翘舌;韵母有37个,四呼俱全;声调与普通话一样,都有阴阳上去四个调类,只是在调值上有区别,分别为:阴平45、阳平21、上声332、去声213。
目前在方言古语词研究方面,关于宣汉话中的古语词的相关研究较少。
笔者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自身听到的日常口语中还在交际的几个古语词为考察对象。
所讨论的宣汉话中的古语词,指的是从古代典籍中传承下来的,普通话中已不使用,但依旧活跃在宣汉口语交际中的文言词。
这些词语都是前人尚未涉及或虽涉及而不完备的,以加深对古汉语的理解。
一、名词1.打春[tatsun]①“打春”一词在古汉语中原指的是立春时节的一种习俗,也称为鞭春、鞭牛。
《汉语大词典》载:“旧时州县于立春日鞭土牛以祈丰年的习俗。
”[1](8301)如,宋晁冲之《立春》诗:“自惭白发嘲吾老,不上谯门看打春。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立春》:“立春前一日……置春牛于府前,至日绝早,府僚打春。
”宋洪适《南歌子·闰岁饶光景》:“闰岁饶光景,中旬始打春。
四川筠连话“走”的用法及语法化
四川筠连话“走”的用法及语法化作者:杨雪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20年第01期内容摘要:筠连话“走”不仅用作动词,还可以用作介词,相当于普通话里的介词“从”和“在”。
文章采用共时和历时,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的方法梳理筠连话“走”的用法及其语法化过程,发现“走”的演化路径有两条:一是从实义动词到意义较虚的补语,二是从实义动词虚化为只起语法作用的介词。
关键词:筠连话走语法化原因筠连县隶属于四川省宜宾市,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麓川滇结合部,与云南盐津、彝良、威信接壤,省内与高县、珙县相邻,据《蜀中名胜记》;“四山皆竹,一色相连,顾谓之筠连也。
”1根据黄雪贞《西南官话分区》(稿),筠连话属于灌赤片仁富小片,与周围临近县和市(属灌赤片岷江小片)都不同,独自形成一个方言岛。
筠连话“走”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多功能词,可以做动词和介词,还有词义较虚的补语。
文章主要以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到的语料为研究对象,以调查、描写、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对筠连话“走”进行共时描写和历时溯源。
一.筠连话“走”的用法(一)动词筠连话“走”和普通话一样可以作动词,在句中可以作谓语和补语,作谓语时词义较实,作补语时词义较虚。
1.作动词(1)我妈想走路,不想坐车。
(2)我们出去走哈儿嘛!(3)我走筠连走。
例1“走”带宾语“路”,整个动宾短语做动词“想”的宾语,表示动作行为发出者主观选择的一种方式。
例2“走”后面带时间名词“哈儿”表示行为动作“走”持续的时间,句中由连动结构充当整个句子的谓语。
例3两个“走”我们分为“走1”和“走2”,分别都有两种理解,放在后面讨论。
2.作补语(4)你把手机拿起走嘛,免得又喊我给你带。
(5)你咋不继续说起走安?你不是弄么能吹的吗?例4“走”作动词“拿”的补语,这里的“走”词义实在且位移性明显,在这里“走”的主要作用是强化了动词“拿”的位移性。
这例中“走”虽然作补语,但仍然理解为动词。
例5中主要动词换成了与位移无关的动词“说”,整个补语结构表示时间上的位移,认知域由空间域转向时间域,“走”的词义有所削弱,没有明显的动作行为义,进而表示主要动词这一动作行为在时间上的延续,在这例中“走”为词义较虚的补语。
宜宾方言指示代词“恁个”“弄个”研究
宜宾方言指示代词“恁个”“弄个”研究曹梦【摘要】宜宾方言属西南官话灌赤片下的岷江小片,其指示代词“恁个”“弄个”具有句法、语义、语用上的特殊性.首先,通过对指示代词“恁个弄个”共时和历时情况的考察,可知“恁个”“弄个”在除宜宾方言外的多个方言里存在,但其用法有差异;其次,“恁个”应是中古汉语指示代词“恁”的口语化形式,且早期的用法并不明确;再次,宜宾方言中“弄个”的产生应与“恁个”有关,应是分化了早期“恁个”的用法;最后,通过对指示代词“恁个”“弄个”的研究,可见宜宾方言指示代词系统中有古汉语指示代词成分的残留.【期刊名称】《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28)004【总页数】6页(P127-132)【关键词】宜宾方言;指示代词;恁个;弄个【作者】曹梦【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4013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72.3宜宾市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其东临泸州市,南接云南省昭通市,西靠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乐山市,北连自贡市。
根据黄雪贞的《西南官话的分区》(稿),在西南官话下的11个片区中,宜宾地区使用的方言属灌赤片下的岷江小片[1]。
本文拟以自己家乡的母语——宜宾方言为研究对象,以传统的调查描写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通过对当地三到四位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谈话进行语音实录,收集整理含有“恁个”和“弄个”的语料并查阅相关资料,从而对宜宾方言中的指示代词“恁个”和“弄个”进行共时考察和历时溯源。
每种方言都有其各自的指示代词系统,并且相互之间也会有些差异。
而在宜宾方言的指示代词系统里,指示代词“恁个”和“弄个”无论是在句法、语义还是语用上都有其特殊之处,因此,笔者着重研究了这两个指示代词。
(一)“恁个”的用法在宜宾方言中,“恁个”是表示程度的指示代词,其语音形式是[nən13ko13]。
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其既可表近指也可表远指。
表近指时相当于普通话里的“这么”,表远指时相当于普通话里的“那么”,主要用于形容词或动词前,表示程度的加深,因此,一般做修饰语,不单用作主语和谓语。
鄂西北江淮官话的语音特点及归属
鄂西北江淮官话的语音特点及归属李旭;郭沈青【摘要】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Jianghuai Mandarin in northwestern Hubei province. Its falling tone has been divided into a upper tone and a lower one. And the Zhi-group (知系) have merged with the Jian-group (见系) in the ancient Hekou (合口) characters of the third and fourth degrees of the Yu-group (遇摄), Shan-group (山摄), and Zhen-group (臻摄). Both of them made it similar to Huangxiao cluster of Jianghuai Mandarin in east Hu-bei province, but different from other dialects in northwestern Hubei province. They are variant of Huangxiao cluster of Jianghuai Mandarin due to the great emigration from the east of Hubei province in the Qing Dynasty.%鄂西北地区存在江淮官话,它以去声分阴阳,遇山臻摄合口三四等知见系字合流等特征,有别于鄂西北地区的其他方言,其方言特征与江淮官话黄孝片非常相似.其形成与清朝中后期鄂东地区的大规模移民有关,可以看作江淮官话黄孝片在鄂西北地区的一种变体.【期刊名称】《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38)006【总页数】6页(P103-107,126)【关键词】鄂西北;江淮官话;语音特点;归属【作者】李旭;郭沈青【作者单位】暨南大学文学院, 广东广州 510632;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陕西宝鸡 721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7鄂西北地区的江淮官话一直以来颇受学术界的关注,早在20世纪30年代,赵元任就在《湖北方言调查报告》中,将竹山、竹溪的方言和黄冈、孝感的方言合为一区,叫第二区,并称“这第二区可算作典型的楚语——如果要独立一种楚语的名目的话。
西昌方言的文献综述
西昌方言的文献综述摘要在广泛搜集有关研究西昌方言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总结西昌方言的研究现状,指出研究中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和源流划分不统一的问题,并尝试分析其原因。
旨在为有志于研究西昌方言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西昌方言综述不平衡源流归属一、西昌方言的研究概况我们在这里所讨论的西昌方言,包括以西昌市中区为代表的城关话和大小渔村方言岛的市郊土话,不涉及黄联的客家话。
就我们目前所搜集到的资料来看:现代对西昌话的关注,始于四五十年代对四川方言的调查研究;八十年代以后,才开始有专门研究西昌方言的文献资料出现;但是到现在,对西昌方言的研究仍旧不多。
(一)针对四川方言的调查研究四十年代由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开展的四川方言调查,应该是对四川方言进行的最早的系统调查。
但这次调查并未涉及西昌方言,原因是当时的西昌县属于西康省,所以不在四川方言的调查范围之内。
1956年,由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大学、西南师范学院和四川师范学院组成的四川方言调查工作组,对四川汉族地区的150多个县(市)进行了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编写了《四川方言音系》。
这次调查设立了“西昌专区”,其中包括:西昌、德昌、冕宁、会理、盐源、盐边、米易、宁南。
具体调查工作是由四川师范学院负责的。
可以从中了解西昌方言的声母、韵母、声调的大致轮廓。
这可以说是最早对西昌方言进行的系统调查。
崔荣昌先生在《四川方言研究史上的丰碑——读<四川方言调查报告>》一文中提到,40年代由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开展的四川方言调查,在四川方言研究史上是第一次大规模的调查。
它同50年代由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大学、西南师范学院和四川师范学院所组成的四川方言调查工作组,对四川汉族地区150个县(市)进行的调查一样,为四川的方言研究积累了一大批珍贵的方言史料,弄清楚了四川官话语音系统的轮廓,为进一步研究四川方言铺平了道路。
郝锡炯、胡淑礼两位先生在《四川大学学报》1985年第2期上发表了《关于四川方言的语音分区问题》一文。
官话分区
a. 宋孝才编著。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北京语词汇释》1987年9月初版。
g.李贡著《陇右方言发微》1988.1g.毋效智《扶风方言》2005(加)J.K.Chambers,(加)PeterTrudgil著《方言学》(美)弗罗姆金(Fromkin,Victorira),(美)罗德曼(Rodman,Robert)著;沈家煊等译《语言导论》 1994(民国)向楚《巴县志选注》1989(英)赫德森(Hudson,R.A.)著;卢德平译《社会语言学》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04 g.:安忠义著《陇右方言词语疏证》出版社:北京市: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2011.11《告成镇志》编纂办公室《河南省登封市告成镇志》2007c.《合肥方言初探葛钧陶编纂》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m史皓元著《汉语方言分区的理论与实践以江淮官话与吴语的区别为例》(美)出版社:北京市:中华书局出版日期:2011.01z鲍士杰浙江西北部吴语与官话的分界1988.1z崔荣昌四川省西南官话以外的汉语方言1986.3z钱兴奇靖江县内吴语与官话的分界1984.2z史皓元,石汝杰,顾黔著《江淮官话与吴语边界的方言地理学研究》2006z叶祥芩靖江县内吴语与官话的分界1984.2k.安德才,兴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兴城县志》1990k.安徽省青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青阳县志》1992.k.办编纂《黄河三峡移民志永靖县县志》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11k.编纂委员会编《即墨市金口镇志》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5.01c.蔡华祥《盐城方言研究》著出版社:北京市:中华书局出版日期:2011.10a.曹金刚主编《延庆方言》北京:北京市延庆县广播电视局x.曾培仁著《计划计划陕南方言喜》1983c.陈管侯著《广新方言》天山出版社e.陈立正著《永登及周边方言词语汇释》2013.04e.陈立中,余颂辉著《太白方言会话语料集萃》2010.05b.陈淑静,许建中著《定兴方言》1997k.大吕庄村村志编纂委员会编;齐华林,赵相臣主编;史昭贤,王丁锁副主编《大吕庄村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08邓玉荣著《钟山方言研究》2005.12(粤语)x.丁德科,茹钢著《渭北(铜川地区)方言研究》出版社:北京市:商务印书馆出版日期:2012.07g.丁全,田小枫《南阳方言》2001g.董绍克著《阳谷方言研究》2005.06b.董文斌编著《济南方言俗语》2013.09b.董文斌编著《俗说济南话》济南:济南出版社2013.09d.董晓葵,李皓著《韵味大连方言》出版社:大连市:大连出版社出版日期:2013.01k.繁昌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繁昌县志》1993k.高葆泰/贺兰县志·方言/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年e.高葆泰/兰州方言音系/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
犍为方言单字声调声学语音实验分析
犍为方言单字声调声学语音实验分析从实验语音学角度,分析探讨四川省犍为方言单字声调的基本形态,并将其与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
将犍为方言调值分别描写为:阴平45,阳平21,上声41(男)/31(女),去声13(男)/23(女),入声33。
将犍为方言單字调男声时长模式归纳为:去声>阴平>阳平>入声>上声,女声时长模式归纳为:去声>阳平>阴平>入声>上声。
标签:犍为方言单字声调实验分析犍为县隶属四川省乐山市,位于川西平原西南边缘,是乐山市第一大县。
犍为方言属于北方方言西南官话区。
黄雪贞《西南官话的分区(稿)》一文将犍为话归为“灌赤片岷江小片”,李蓝《西南官话的分区(稿)》一文将犍为话归为“西蜀片岷赤小片”,名称微殊但内容基本一致。
犍为方言共有五个调类,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
本次实验调查地点为犍为县城区。
运用声学实验方法对犍为方言单字声调进行分析,并与传统语音学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希望能准确客观地对犍为方言单字调调值与调长进行描写。
一、实验和统计分析本次实验发音人挑选男女各一名①,进行音档采集。
主要以犍为方言60个单音字音档为基本材料,利用Praat软件,对声调承载段进行标注,提取基频数据。
并利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汇总、基频归一、对数转换、五度值转换,最后形成调值调长数据。
(一)实验材料选择本次实验材料为犍为话60个单音节字,考虑其声母韵母及声韵调搭配关系,选取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每类12个,共60个。
本次实验男女发音人使用同一发音材料。
如下:(二)基频数据提取在praat中分别导入男性发音人五组音频文件和女性发音人五组音频文件,进行基频数据提取和分析。
本次实验采取标注韵母段的方法,在数据处理时,为保证数据真实,截除掉弯头降尾,得到10个时点的基频数据,再进行统计学分析。
得到基频数据如下:(三)基频归一化处理与五度值转换通过声学实验得到的原始数据还不具有语音学的研究意义,语音学研究应采取相对化和归一化的数据,有效地剔除性别,年龄等外部因素带来的差异。
中古精知庄章组声母在西南官话中的演变
中古精知庄章组声母在西南官话中的演变牟成刚【摘要】摘要:文章根据已有的调查材料,把中古精知庄章组声母在西南官话中的今读主要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知庄章组与精组二分;第二种,庄组三等(除止摄合口和宕摄)、精组与庄二知组(除梗摄)、章组二分;第三种,精知庄章组合流(主要包括合流为ʦ组和合流为tʂ组两种情况)。
层次类型上,第一种最早,第二种居中,第三种最晚,但后两种均与第一种有着承继关系。
此外,第二种与江淮官话中的“南京型”属同类型,鉴于西南地区移民多是明清时期来自以南京为中心的江南等地,说明二者在演变史上有同源关系。
【期刊名称】文山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26)001【总页数】9【关键词】西南官话;中古精知庄章组声母;今读类型;层次演变;语言接触西南官话是汉语最大的方言区,全面弄清其中古精知庄章四组声母的今读类型及层次演变是研究西南官话的主要内容之一。
本文根据已有的调查材料,先对中古精知庄章四组声母在西南官话中的今读主要类型进行划分界定,然后再从音韵和方言接触等角度分析和探讨其今读类型的层次和演变。
一、西南官话中古精知庄章组的今读类型西南官话中古精知庄章组声母今读一般为塞擦音、擦音,根据其音类今读的分合类型来看,总体上可归纳为两大类型:二分型和合流型。
其中,二分型可划分出“知庄章组与精组二分”和“庄组三等(止摄合口和宕摄摄除外)、精组与庄二知组(梗摄除外)、章组二分”两种类型;合流型则主要可划分出合流为ʦ组和合流为tʂ组两种类型①。
各类型会因逢细音是否读ʨ组及其在数量分配上的不同而呈现出相应不同的内部差异。
(一)二分型1.精组读ʦ组与知庄章组读tʂ组二分的类型。
这种类型在西南官话中,主要存在于如郧县等极少数的县市方言点中,分布极为有限。
现举郧县话[1]为例(见表1):据表中例字所示,郧县话精组逢细音读仍ʨ组,但它与精组逢洪音读ʦ组彼此属于互补,可是庄组通摄字读ʦ组(崇ʦʰʌŋ42/缩suo42)则似乎与此类型矛盾,其实,这可以用汉字的影响来解释。
从语音演变的差异性看西南官话在湘西州的分派
而湘西方言通 常要大一 些,类似的 情况多见于 本读“o”,如“个”字,而在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
“安”、“伴”等山摄字。
方方言中却基本读“ɤ”;曾摄与梗摄舒声开口字前
由此看来,湘西州吉首、保靖等地的汉语方言 后鼻音合流,今基本读前鼻音“n”,如“登”、“精”
2012 年(总第 75 期)
向亮:从语音演变的差异性看西南官话在湘西州的分派
杂,因此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应持慎重的态度。
一、“浊音清化”规律在湘西州的 不平衡表现
(一)对吉首、保靖等四县汉语方言归属的传 统看法
湘西州吉首、花垣、保靖及古丈四县市一般被 划归为湘语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这四地的汉 语方言均保留“古全浊声母今逢塞音、塞擦音,平 声读不送气浊音,仄声读不送气清音”的湘语语音 特点,而不是像西南官话那样全浊声母已经清化 了。游汝杰(2004)认为:“湘语分为长益片、娄邵片 和吉溆片……吉溆片分布于吉首、溆浦一带”[1]10。邢 福义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也是这样的观点,主 张“湘语的分布地包括‘长沙、湘潭、娄底……吉 首、保靖、溆浦’等 60 个县市”[2]而且还将吉首、 保靖等地划归为老湘语区。原因之二应该是湘西州 为湖南省的一个地区,而保留着一定量的古全浊声 母属于老湘语的特征,自然吉首、保靖等地的汉语方 言就被划归为湘语之列。
二、吉首、保靖等地方言具备西 南官话的主要语音特征
有异议的。
(一)中古全浊字母仄声今读的特征
问题是被认为归属湘语的吉首、保靖等地方
就平声字而言,中古並母、定母、澄母、床母、
言,与上述三县特别是龙山、永顺二县方言的语音 禅母、從母及群母现在湘西州各地读法确实分为两
语感相差无几,双方语言的使用者不仅可以顺畅地 类,即吉首、保靖等地读不送气的浊塞音与浊塞擦
滇东南方言的内部分片及形成原因
滇东南方言的内部分片及形成原因牟成刚【摘要】The pronunciation of Dian southeastern dialects displays strong regional convergence and internal differences due to different rising tones. The paper divides Dian southeastern dialects into northern regions and southern regions and northern regions are furtherly divided into Qiubei and Guangfu zone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vowel pronunciation types of mid-ancient Yi-Ying-Initial. The division of Dian southeastern dialects not only have obvious pronunciation difference norm, but also is closely related to administration division, trafifc and immigration factors in local history.%滇东南方言的语音具有较强的区域一致性,但因上声调型不同,又体现出较明显的内部差异性。
根据上声调型的差异,把滇东南方言分为北部片和南部片,北部片又根据中古疑影母开口洪音的今读等条件分为丘北小片和广富小片。
滇东南方言的片区划分不仅有语音上明显的差异标准,而且与当地历史上的行政区划、交通和移民等因素关系密切。
【期刊名称】《文山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29)004【总页数】4页(P70-73)【关键词】滇东南方言;内部分片;调型;形成原因【作者】牟成刚【作者单位】文山学院人文学院,云南文山 6630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72.3滇东南位于云南省的东南部,这里特指今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管辖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