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境内的西南官话研究
六十年来西南官话的调查与研究
六十年来西南官话的调查与研究一、本文概述《六十年来西南官话的调查与研究》是一篇全面、系统地探讨西南官话在过去六十年间演变与现状的学术性文章。
西南官话,作为汉语的一种重要方言,广泛分布于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湖南、广西等地。
由于其地域分布广泛,使用人口众多,西南官话在汉语方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首先对西南官话的历史和地理分布进行了概述,梳理了西南官话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地理区域内的变化情况。
接着,文章重点回顾了六十年来对西南官话进行的各项调查和研究工作,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这些研究对西南官话研究的贡献和影响。
本文还对西南官话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指出了西南官话在现代化、城市化等社会变迁中面临的新挑战和问题,如语言接触、语言保持、语言传承等。
文章还提出了针对西南官话研究的未来展望和建议,旨在推动西南官话研究的深入发展,为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语言文化贡献力量。
《六十年来西南官话的调查与研究》是一篇兼具历史深度和现实意义的学术文章,旨在通过回顾和总结过去六十年的研究成果,为未来的西南官话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西南官话的历史演变西南官话,作为中国汉语七大方言之一,其历史演变过程充满了丰富而复杂的特点。
自明清时期开始,大量北方移民进入西南地区,带来了中原的语音、词汇和文化,与原有的南方语言发生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西南官话。
明朝初年,为稳定西南地区的社会秩序和开发边疆,政府组织了大规模的移民活动。
这些移民主要来自湖广、江西、安徽等地,他们带来的北方语言特点逐渐与当地的南方语言融合。
这种语言接触导致了词汇、语音和语法的变化,为西南官话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到了清代,西南地区的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语言的融合。
特别是湖广填四川的运动,使得大量湖北、湖南的移民进入四川,他们的语言与四川原有的语言相互影响,形成了今天四川地区独特的西南官话。
甘肃西和方言的语音辨正
甘肃西和方言的语音辨正邱晓岚【期刊名称】《甘肃高师学报》【年(卷),期】2011(016)004【摘要】甘肃西和方言是北方方言中西北方言的一个分支,属中原官话秦陇片。
从对县城境内各方言点的调查结果看,发现本方言在语音上与普通话有明显的差异,而且其内部各方言片之间也有所不同。
在此,我将西和方言(以县城口音为代表)与普通话进行对照,找出其在声韵调方面的差异并进行辨正,以便境内的人学说普通话。
%The dialect, used in Xihe county of Gansu , is a branch of northwest dialects referring to northern dialects. Differences between Xihe County dialect and the standard mandarin are obviously demonstrated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in various spotted places in Xihe County, and its internal differences are obvious as well. In the paper,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tandard mandarin and Xihe County dialect represented by Chengguan accent will be made with a clear goal of finding the main differences concerning its sound and tone so as to some further corrections which in turn would greatly help the local people in Xihe County learn the standard mandarin much better.【总页数】4页(P48-51)【作者】邱晓岚【作者单位】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陇南方言研究中心,甘肃成县742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72.2【相关文献】1.迁移理论视域下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及对策r——以甘肃陇南方言为例[J], 唐建怀2.甘肃徽县方言的语音辨正 [J], 李娟霞3.实语音学视域下甘肃方言对英语音段音位学习负迁移影响的研究 [J], 尚春雨4.甘肃成县方言的语音辨正 [J], 魏琳5.赣榆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辨正 [J], 黄怡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县方言中入声字的分派
文县方言中入声字的分派莫昱鼎【摘要】古入声字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分派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也是划分方言区的一个重要标准.文县方言(碧口话除外)属于中原官话,特点是古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阴平,古全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阳平;碧口话属于西南官话,特点是古入声字今全读阳平.从古入声字在文县汉语方言中的分派比例可以看到文县方言的过渡特征.调查的方言有:城关话、玉垒话、范坝话、碧口话以及中庙话.【期刊名称】《甘肃高师学报》【年(卷),期】2017(022)007【总页数】6页(P23-28)【关键词】文县方言;入声分派;中原官话;西南官话【作者】莫昱鼎【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72.2文县,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因古“文州”之“文”而得县名。
位于甘肃省最南端,是陕、甘、川三省的交界处,地处秦巴山地,是甘肃的南大门。
东南与四川青川、平武二县接壤,西邻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和四川九寨沟县,北接武都区。
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造就了文县方言的差异性和多彩性。
本文的发音合作人主要有:汪若浩,男,1957年生,文县城关镇人,大专学历,职业为教师;王静平,男,1970年生,文县玉垒人,高中文化,职业为农民;李树贵,男,1968年生,文县范坝人,小学文化,职业为农民;何洁方,男,1939年生,文县碧口人,中专学历,退休教师;肖文全,男,1965生,文县中庙人,初中文化,职业为农民。
古入声字在城关话中58%归阴平,28%阳平,4%归上声,10%归去声。
其中清入字70%归阴平,16%归阳平,4%归上声,10%归去声;次浊入字76%归阴平,10%归阳平,4%归上声,10%归去声;全浊入字12%归阴平,75%归阳平,4%归上声,11%归去声。
1.清入字:2.次浊入字:3.全浊入字:1.清入字:2.次浊入字:3.全浊入字:1.清入字:2.次浊入字:3.全浊入字:1.清入字:2.次浊入字:3.全浊入字:古入声字在玉垒话中53%归阴平,29%归阳平,6%归上声,12%归去声。
西南官话的形成及其语源初探
西南官话的形成及其语源初探
牟成刚
【期刊名称】《学术探索》
【年(卷),期】2016(000)007
【摘要】移民是形成西南官话的主要原因.文章根据历时韵书所反映的语音情况,结合历史移民实际文献资料,对西南官话的形成及其语源进行考证.通过分析探究,认为西南官话形成于明末,清代随西南区域内部移民的扩散,西南官话得以扩张并整合,最终形成内聚力较强的区域性方言集团,至今仍以其简洁的音系优势随人口的外移而不断向外扩张.语源方面,因明代的移民主要源自江南湖广一带,依据韵书反映,“入声调合为一类”是当时乃至现在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共有的语音特征,且这一特征对其他官话方言具有排斥性,再结合二者至今语音上的诸多相似特征来看,基本可以证明西南官话与江淮官话在历史上确系同源.
【总页数】10页(P136-145)
【作者】牟成刚
【作者单位】文山学院人文学院,云南文山66309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72
【相关文献】
1.汉语语源学的新创获--评《汉语语源义初探》 [J], 王卫峰
2.西南官话仁富片语音特征的形成原因试探 [J], 牟成刚
3.西南官话武昆片语音特征的形成原因探究 [J], 牟成刚
4.西南官话雅棉片语音特征的形成原因初探 [J], 牟成刚
5.双音复合词“恼火”的形成及其在普通话和西南官话中的语义表现 [J], 李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内西南官话研究情况汇报
国内西南官话研究情况汇报国内西南官话研究一直是语言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为官话语言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学者们对西南官话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本文将就国内西南官话研究的现状进行汇报,以期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首先,国内西南官话研究的现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语音、语法、词汇和语用等。
在语音方面,学者们对西南官话的音系、语音变体、声调演变等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和分析,为官话语音的特点和演变规律提供了重要的实证数据。
在语法方面,研究者们对西南官话的句法结构、语序特点、虚词使用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揭示了官话语法系统的独特之处。
在词汇和语用方面,学者们对西南官话的词汇特点、词义演变、俗语谚语等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和研究,为官话词汇和语用规律的探索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材料。
其次,国内西南官话研究的现状还涉及到西南官话的历史演变、地区差异和社会语言学等方面。
在历史演变方面,学者们通过对古代文献和方言材料的梳理和比较,揭示了西南官话的历史变迁轨迹和地域分布特点,为官话历史发展的整体认识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地区差异方面,研究者们对西南官话的地域差异和方言群体特征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和描述,为官话方言的分类和分布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社会语言学方面,学者们对西南官话在社会生活中的使用情况、语言变革和语言政策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为官话语言社会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资料。
总的来说,国内西南官话研究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我们对官话语言的认识和理解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证基础。
然而,也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国内西南官话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研究视角单一、研究方法不够多样化、研究成果应用价值有待提高等。
因此,今后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科交叉和理论创新,拓展研究视野,提高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加强学术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以期为国内西南官话研究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取得新的研究成果。
甘肃文县方言单字调的实验分析
收稿日期:2020-02-16作者简介:杜芊(1995—),女,甘肃文县人,兰州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方言研究。
甘肃文县方言单字调的实验分析杜芊(兰州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文县方言是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城关镇及周边乡镇的方言,有四个单字调。
文章利用实验语音的方法考察文县方言单字调特征,并与前人研究进行对比。
实验结果表明:文县方言阴平为半高降调;阳平低升降拱形为纯低调;上声高凸拱形为高平调;去声中升降拱形为中升调。
声调格局为“高低升降”。
对比前人研究结果表明:阴平、阳平、去声无本质差别;上声存在分歧,前人有平调、降调之分,本文辅以听感记为平调降尾。
关键词:文县方言;单字调;实验语音;声调特征中图分类号:H17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9020(2020)03-070-07一、引言文县隶属甘肃省陇南市,位于甘肃省最南端,东南与四川青川县、平武县接壤,西邻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四川九寨沟县,北接武都区,面积4994平方公里,总人口24.4765万人,县内人口绝大部分是汉族,间有一部分白马藏族,共辖14镇、5乡、1民族乡,有305行政村。
独特的地理位置让文县方言带有了一种过渡特征,因此,对于夹杂在中原官话与西南官话之间的文县方言有必要进行研究。
关于文县方言的单字调系统,前人的描写存在一些分歧。
莫超(2004)描写文县方言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调值分别是31、12、53、24。
岳国文(2007)描写文县方言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调值分别是31、213、53、35。
朱富林(2014)描写文县方言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调值分别是42、13、55、24。
朱晓农(2015)描写文县方言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调值分别是42、23、55、24。
本文运用实验语音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文县方言的声调特征,并与前人描写进行比较,探讨其中的差异以及差异形成的原因。
本文调查时间是2019年8月,调查地点是文县尚德镇虹桥村,该点方言与城关镇为代表的文县方言并无二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中国方言中,为何西南官话能够发展的如此壮大?
中国方言中,为何西南官话能够发展的如此壮大?说西南官话之前,先来说几句官话(即北方话、官话方言)。
“官话”最早是对官方标准话的称呼,主体为北方汉语,是中国传统七大方言之一(其他六种为吴语、粤语、闽语、湘语、客语、赣语)。
官话是汉语方言中分布最广的一种,除了在北方分布以外,也同时分布在中国南方绝大多数地区,如南方的江西大部、安徽中北部、四川大部、重庆、云南、贵州、湖北大部、广西北部、湖南西部和北部和江西沿江地区。
在官话下面,又可分为北方官话(东北官话、北京官话、胶辽官话、冀鲁官话)、中原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南方官话(江淮官话和西南官话)八大片。
附图,官话方言(北方话)使用者分布图西南官话的分布西南官话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于西南部的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的绝大多数汉语地区以及临近的湖北省大部、湖南省西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陕西省南部、甘肃省南部。
此外,邻近云南的缅甸东北部自治特区(果敢、佤邦、勐拉)等地也使用西南官话。
西南官话是使用人口最多、分布区域面积最广的汉语分支之一。
据统计使用西南官话的人口超过2亿,约占中国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整个官话区人口的三分之一,相当于湘语、赣语、粤语、闽语人口的总和,西南官话中最大的分支四川话的使用人口都超过1.2亿。
此外,《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将西南官话分为成渝、灌赤、黔北、昆贵、滇西、鄂北、武天、岑江、黔南、湘南、桂柳、常鹤等十二片。
附图,西南官话在中国的分布西南官话的形成有学者认为西南官话与另一种南方官话:即江淮官话同源,而西南官话在词汇、音韵等方面与北方官话相比都具有显著差异。
所以在民国时期,上江官话一直被认为是与粤语、吴语等并列的汉语大语言区,而非官话的分支,直到1955年才首次被划入官话。
西南官话的形成与元朝之后进入中国西南地区的中原移民有很大的关联,成渝片四川话与湖北话音系产生分化的年代都至少可以上溯至明朝,因而西南官话的形成年代应当更早。
甘肃方言调查报告
甘肃方言调查报告甘肃古以甘州(张掖)、肃州(酒泉)两地首字得名,简称甘。
又因省境大部在陇山以西,古代曾有陇西郡和陇右道的设置,故又称陇。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位于我国的地理中心,介于北纬32度31分-42度57分、东经92度13分-108度46分之间。
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临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总面积45.4万平方公里。
人口近两千万,有汉、回、藏、东乡、蒙古、土、裕固、保安、满、撒拉、哈萨克、维吾尔等民族。
全省设14个市、州,86个市、县、区,省会兰州。
境内外流区河流主要有黄河干流水系、渭河水系、泾河水系、嘉陵江水系,内流区河流主要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哈勒腾河等水系。
地形人致可分为六个区域:陇南山地,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祁连山地,河西走廊,北山山地。
甘肃汉语方言属官话方言,除汉族使用外,还有一部分少数民族也在使用。
但少数民族除回族外,基本都有自己的本民族语。
所以,本文只涉及山肃的汉语方言,简称”甘肃方言"。
本文主要介绍甘肃方言的研究现状和甘肃汉语方言内部的分区问题,以市、县、区、镇政府所在地方言为准。
本文分二部分:一、甘肃方言的研究现状,二、甘肃方言的内部分区。
一、甘肃方言的研究现状1.1甘肃方言的研究,至目前,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据笔者见到的资料,甘肃方言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扬雄的《方言》。
书中提到的“陇”(治所在今张家川)、”冀”(治所在今甘谷)两县在古秦国境内。
”肖,法也。
秦晋之西鄙自陇冀而西使犬曰哨,西南梁益之间凡言相类者亦谓之肖。
”(《方言》卷第七)今兰州、靖远等地使犬仍说"哨”。
扬雄之后,古籍中还见到一些零星的记载,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犬部》:“一日陇西谓犬子为犹。
”段玉裁注"此别一义,益证从犬之意。
“隋陆法言《切韵?序》:“秦陇则去声为入。
”清代以来的地方志中也屡见有方言之零星记录,多附于”风俗"之后。
西南官话Word
西南官话百科名片汉语官话方言分布简图西南官话,也称为北方方言西南次方言、上江官话或湖广话,是官话的一个分支,分布于西南部以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的绝大多数汉语地区,以及临近的湖北省大部、湖南省西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陕西省南部、甘肃省南部,另在江西省有方言岛,分为成渝、滇西、黔北、昆贵、灌赤、鄂北、武天、岑江、黔南、湘南、桂柳、常鹤等十二片。
目录特征人口分布试例西南官话的发展状况详情编辑本段特征西南官话具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个声调(有些地区因入声消失只有四调)。
以成都话为例,四声的调值分别为55 、211、53、213,入声21 其中阴平和去声有明显变调。
西南官话是汉语方言中人口最多、占地面积最广的方言,据统计使用西南官话的人口约2亿,占全国人口的1/5,整个官话人口的1/3,并且相当于湘语、粤语、闽语人口的总和。
编辑本段人口分布西南官话中最大的一片(成渝片)的使用人口约1亿。
西南官话的语音系统比较,西南官话以成渝片(西南官话中使用地域人口最广)为代表举列:1.其中后鼻音ing 并入in 无eng 音,普通话eng结尾的字分别分到en 和ong中.后鼻音: ong ung ang iong iang uang uong .2. 声母而保留ng- n- l- 区别(部分地区n- 并入l-) 3. 声官话分布母无翘舌(西南官话除了仁富片都无翘舌音) 只有z c s 保留[z] [c] [s] 的浊声(有人说是浊察声) 比如: 侧[z]ek 有些标记成tsek. 西南官话的r 音读的也是[z]但是r在结尾的时候读的是l 舌顶口腔顶部不卷舌. 4.西南官话是有入声的. 其中成渝片入声是21 但部分字读32和22.有k t h 三种结尾.其中h 是包含所有k t p 的弱化形式.而k 有部分是t尾转化成的.其他片的入声大多是33调的一个高平声.还有44和55的高平声. 5.西南官话有自己的一些语法结构.但是大多在明朝的白话本书籍中都能找到出处.比如:"饭吃了着" 这个结构是明朝白话中常见的但现在不见于现代白话中了其中"着"字读do 而福州话中还有见的到同样的结构他们用"着无"读do mo. 6.西南官话部分字的读音非常古老.有上古的遗音.比如"蹲" 西南官话用"居" 读gu 或ku 这个就是居字的古汉发音. 7. -m -n 尾并为完全在西南官话中合并.部分字依然感觉的到-m 结尾。
浅谈定西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差异
浅谈定西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差异
定西方言是中国甘肃省定西市特有的土语言,而普通话是中国的官方语言。
这两种语
言之间存在一些显著的语音差异。
本文将简要介绍这些差异。
1. 声调
定西方言有7个声调,而普通话只有4个声调。
在定西方言中,每个汉字都有对应的
声调,这意味着改变声调可以更改单词的含义。
在普通话中,声调也很重要,但其不像在
定西方言中那么复杂。
2. 声母
声母在汉语中是音节的第一个字母,它是区分不同单词的重要因素。
在定西方言中,
声母比普通话的声母多很多,且包括一些特殊的声母。
例如,“明”在普通话中的声母是m,而在定西方言中是nh。
3. 韵母
韵母同样是区分不同单词的因素,它出现在声母后面。
在定西方言中,韵母变化比普
通话更为复杂。
定西方言还有一些特殊的韵母,例如“啊”、“嗯”等等。
4. 语音体系
定西方言是一种方言,它的语音体系比普通话要简单得多。
定西方言的发音规则与普
通话不同,更多地依赖于本地区的方言和习惯。
因此,定西方言可能比普通话更难掌握。
总之,定西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存在显著的语音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声调、声母、韵母和语音体系等方面。
如果你不习惯定西方言的发音规则,那么学习普通话可能更加容易。
甘肃方言人称代词初探
甘肃方言人称代词初探作者:雒鹏邵云英张艺玮来源:《丝绸之路》2013年第22期[摘要]甘肃方言主要指分布在甘肃省境内的汉语方言。
第三人称代词大都有两套。
人称代词复数形式复杂多样,有附加型、变音型、合音型三种。
第三人称代词非“他”型的来源是多源的。
大多数复数词尾的语义都与人集居之所有关。
[关键词]甘肃方言;人称代词;类型特点[中图分类号]H1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22-0028-03甘肃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主要分布有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裕固、哈萨克等民族,除回族说汉语,其他各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本文甘肃方言为“甘肃汉语方言”的简称。
甘肃方言,从语言分区角度说,有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还有少数以方言岛形式分布的西南官话;从地理分布角度说,有陇东方言(包括庆阳、平凉二市六盘山以东地区的方言)、陇中方言(包括六盘山以西的定西市、天水市、平凉市的县区的方言)、陇南方言(包括陇南市及天水市境内的一部分的方言)、河州方言(包括今临夏州和甘南州境内说汉语的地方的方言。
河州是个历史地理名词,范围与古代的略有不同)、兰州及周围地区方言,河西走廊方言。
由于甘肃的地形呈东南—西北走向分布,地域跨度大,再加历史悠久,文化类型众多,所以其方言也颇具特色。
代词是一个语言或方言的基本词汇的主要成员,而人称代词是最能代表一个方言特征的成员,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具较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所使用材料涉及甘肃方言的73个点,全为作者调查所得,有的是实地调查的,有的是对西北师范大学在校的本科生或研究生调查的。
本文主要描写甘肃方言人称代词特点,我们从类型和来源两方面入手。
一、甘肃方言人称代词的类型人称代词是一种方言中必不可少的一类基本词,是一个封闭的特殊的类,可以做穷尽性的调查研究。
目前,汉语言学术界一般把人称代词从语义的角度分为三小类,即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合起来也有称为“三身代词”的),每类下面又按称代的人数的多少分为单数和复数两组。
浅谈定西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差异
浅谈定西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差异
定西方言是指在中国甘肃省定西市及其周边地区使用的一种方言。
它属于西南官话的
分支,与其他地区的官话方言有一定的区别。
和普通话相比,定西方言在语音上存在一些
差异。
首先是声母的差异。
在普通话中,有19个声母,而定西方言中只有15个。
定西方言
中没有普通话中的zh、ch、sh和r这四个声母,取而代之的是z、c、s和l。
这使得定西方言的发音更加浊厚,并且有些音节在发音时更加自然、流畅。
其次是韵母的差异。
普通话中有36个韵母,而定西方言中只有22个。
定西方言中没
有普通话中的-uan、-in和-en这三个韵母,而增加了-ow、-io、-yao、-you和-ei这五个韵母。
这导致定西方言在发音上更加地方化,有时候会给人一种独特的韵味。
声调也是两者之间的差异之一。
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平、上、去、入),而定西方
言中只有三个声调。
定西方言的声调相对来说较为平和,没有普通话中那么明显的音高变化。
最后是语音连读的差异。
在普通话中,语音连读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即相邻的音节在
快速连续发音时会产生一些变化。
而在定西方言中,语音连读的现象相对较少,发音比较
独立清晰。
这也使得定西方言的语音相对来说更加规范、清晰。
定西方言和普通话在语音上存在一些差异。
定西方言在声母、韵母、声调和语音连读
方面与普通话有所区别,给人一种独特的发音特点。
这种差异不仅丰富了中国的语言文化,也反映了地域差异和民族多样性。
浅析兰银官话语音的主要特点——以河西走廊为例_语言学论文【精品论文】
浅析兰银官话语音的主要特点——以河西走廊为例_语言学论文摘要:按古入声字的今调类,甘肃方言可分为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三大片。
本文以近年来出版发表的与兰银官话有关的调查报告和查阅兰银官话区各县市志中方言的材料为基本语料,以兰银官话中河西片为例,浅析兰银官话语音中比较重要的特点。
关键词:兰银官话;主要特点;混读的音“必须指出,官话分布的地区以百万平方公里计,说官话的人口以亿计,无论官话内部的共性有多大,这样简单的表格只能是粗线条的。
” [1]兰银官话的分区就是按李荣对北方官话古入声在今方言读音中演变的上述原则划分的。
兰银官话地理分布范围共五十六个市县,本文重点以兰银官话中河西片为例,研究兰银官话主要的特点。
一、兰银官话的特点及内部差异:(一)兰银官话(河西片)的重要特点1.声调的变化是以古声母的清浊为依据。
兰银官话的古平声依清浊而分化为阴平和阳平两个声调,古上声的清声母和次浊声母字和今阳平同调,古上声的全浊声母字和古去声字今读音相同。
兰银官话的三个声调的方言古入声字在今方言里古全浊入声今读和阳平同调,古入声清声母字和次浊声母字今读和去声同调。
三个声调的阴平调值都是平调,阳平都是高降调,去声大多是曲折调或升调及降调。
其中读升调的字和单字音的读音速度有关,慢读时为曲折调,快读时为上扬的升调。
2.兰银官话中古知庄章组区分[?]组和[t?]组的方式大致有三种类型:(1)庄开三流摄读[?]组,其余知庄章组字读[t?]组;(2)庄组三等读[?]组,其余知庄章组字读[t?]组;(3)知开二和庄组开口字读[?]组,知组三等和庄组合口、章组字读[t?]组。
例如:茶澄沙生愁崇支章知知猪知窗初门生初初书书武威 ??a35 sa33 ???u35 ??33 t??33 t?u33 t??a?33 m??35 t??u33 ?u33张掖 t??a53 ?a14 ??ou53 t??44 t??44 kv14 k?æ?44fæ?14 k?v14 fv143.部分古见系开口二等字,北京音读[t?][t??][?],兰银官话都读作[k] [k?] [x]如:下[xa]街[kai]解[kai]鞋[xai]腔[kɑ?]巷[xɑ?]杏[x??]。
甘肃方言语音研究进展
甘肃方言语音研究进展依据中原官话区、兰银官话区及西南官话区三个甘肃方言分区,对甘肃方言音系的声母、韵母、声调作近些年的梳理总结,并发现各个方言区的研究呈不均衡的态势。
不同于传统语音学的口说耳辨,一些语音研究开始采用实验语音学方法,提供了语音的声学参数。
另外,语音工程技术也逐渐应用到了甘肃方言研究,其中兰州方言的语音合成研究成果较为显著。
标签:甘肃方言音系实验语音学甘肃省位于中国西部,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域辽阔,位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
东邻陕西,南接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古、宁夏,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纵横45.3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2%,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路段。
“甘肃”是各取甘州、肃州第一个字组合而成的。
由于西夏曾置甘肃军司,元代后设甘肃省,简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位于陇山以西,而唐代曾在这里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简称“陇”。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汉族、回族、藏族、保安族、蒙古族、东乡族、裕固族、哈萨克族、土族、撒拉族等民族。
其中,东乡族、裕固族和保安族是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
甘肃省下辖兰州、嘉峪关、酒泉、张掖、金昌、武威、白银、定西、天水、平凉、庆阳、陇南12个地级市。
临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2个自治州以及17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58个县、7个自治县。
甘肃汉语方言随着历史文化的不断交流碰撞,呈现出自己显著的特点。
雒鹏对甘肃汉语方言的研究概述比较丰富,《甘肃汉语方言声韵调及特点》总结了甘肃方言的研究阶段和声调特點,《甘肃汉语方言研究现状和分区》根据方言的语音特点归纳了内部分区;莫超的《甘肃汉语方言语法特点综述》则详细整理了甘肃方言的语法。
甘肃方言的分区在不同著述中有不同,《中国语言地图集》将甘肃方言分为中原官话、兰银官话及西南官话三个区。
其中中原官话区又分为秦陇片、陇中片,兰银官话区分为金城片、河西片。
甘肃方言语音研究进展
odern ChineseM39XIANDAI YUWEN甘肃省位于中国西部,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域辽阔,位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
东邻陕西,南接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古、宁夏,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纵横45.3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2%,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路段。
“甘肃”是各取甘州、肃州第一个字组合而成的。
由于西夏曾置甘肃军司,元代后设甘肃省,简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位于陇山以西,而唐代曾在这里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简称“陇”。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汉族、回族、藏族、保安族、蒙古族、东乡族、裕固族、哈萨克族、土族、撒拉族等民族。
其中,东乡族、裕固族和保安族是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
甘肃省下辖兰州、嘉峪关、酒泉、张掖、金昌、武威、白银、定西、天水、平凉、庆阳、陇南12个地级市。
临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2个自治州以及17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58个县、7个自治县。
甘肃汉语方言随着历史文化的不断交流碰撞,呈现出自己显著的特点。
雒鹏对甘肃汉语方言的研究概述比较丰富,《甘肃汉语方言声韵调及特点》[1]总结了甘肃方言的研究阶段和声调特点,《甘肃汉语方言研究现状和分区》[2]根据方言的语音特点归纳了内部分区;莫超的《甘肃汉语方言语法特点综述》[3]则详细整理了甘肃方言的语法。
甘肃方言的分区在不同著述中有不同,《中国语言地图集》[4]将甘肃方言分为中原官话、兰银官话及西南官话三个区。
其中中原官话区又分为秦陇片、陇中片,兰银官话区分为金城片、河西片。
之后雒鹏在《甘肃省的中原官话》[5]中对甘肃方言的大片区划分保持认同,但修改了局部地域分区。
根据调类的多少,将有四个单字调的秦陇片和陇中片与河州片分开,又根据古开口庄组、知组二等和章组止摄字与精组字是否合流,把平声不分阴阳并且都只有三个单字调的河州片与陇中片分开。
甘肃会宁(桃花镇)方言音系
甘肃会宁(桃花镇)方言音系1. 前言甘肃会宁县桃花镇是一个山区小镇,地处甘肃陇南地区,属于西南官话的川陕片区,同样受到汉语方言的影响。
本文将对甘肃会宁桃花镇方言音系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2. 发音特点2.1 声母甘肃会宁桃花镇方言中的声母集合较为特殊,与普通话不同的地方在于不仅有普通话中的声母,还存在于部分官话发音中被省略的声母。
例如:“知”的发音为/zhi/,而在甘肃会宁方言中发音为/z-zi/,通常可以称之为浊音。
这意味着,在甘肃会宁桃花镇方言中,决定一个单词发音的声母是不完全匹配于普通话中的声母集,包含了更多的音素。
2.2 韵母在韵母的选择方面,甘肃会宁桃花镇方言也有其独特之处。
相对于标准官话方言中16个韵母,甘肃会宁桃花镇方言中有12个韵母,但这些韵母也有着不同于普通话的发音规则。
例如,“鸡”在普通话中的发音为/ji/,而在方言中的发音则为/ki/,这是由于甘肃会宁桃花镇方言中,“i”韵母在大部分情况下发音接近于“e”韵母。
2.3 声调甘肃会宁县桃花镇方言中的声调数量相对有限,只有三个声调:阳平、阴平和上声。
与普通话相比,缺少的是第四个声调“去声”,这也与之前提到过,方言中的韵母集合有所不同有关。
3. 实例分析3.1 甘肃方言中的“知道”普通话中“知道”的发音为/zhīdào/,在甘肃方言中的发音为/zh-zida/,zh-为浊音,“i”韵母接近于“e”韵母。
3.2 甘肃方言中的“热心”普通话中“热心”的发音为/rèxīn/,在甘肃方言中的发音为/r-xin/,r-为浊音,。
甘肃方言研讨会发言稿
甘肃方言研讨会发言稿尊敬的各位嘉宾、专家、学者,大家好!首先,我要感谢主办方给予我这次机会在这场甘肃方言研讨会上发表演讲。
我十分荣幸能够与各位一起探讨甘肃方言这个有趣而重要的话题。
甘肃是一个地广人稀的省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地,甘肃的方言也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今天,我将以甘肃方言的分类、特点以及保护与发展等方面为大家进行介绍和讨论。
首先,我想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甘肃方言的分类。
根据语言学的分类方法,甘肃方言主要分为官话和甘肃话两大语支。
其中,官话又可分为汉语普通话和汉语方言,而甘肃话又可细分为河州话、河中话、陇东话、陇西话等多个方言。
这些方言之间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的差异,代表了甘肃不同地区的方言特点和文化特色。
接下来,我想详细讲述一下甘肃方言的特点。
首先,甘肃方言在音系上有一些独特之处。
比如,甘肃方言中常常出现鼻化音,即鼻音和非鼻音之间的转换,给方言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其次,在语法上,甘肃方言有一些特殊的句法结构和语法规则。
例如,它们常常使用双宾语结构,即一个动词可以同时接受两个宾语,而在普通话中一般只能接受一个宾语。
此外,甘肃方言还保留了一些古汉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使其更接近于古汉语。
除了以上几点,甘肃方言还有一些其他的特点,比如多音字的读音差异较大,音节声调变化复杂,音量上升的范围更广等。
这些特点使得甘肃方言在整个汉语方言体系中独具一格,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甘肃方言逐渐面临着减少和失传的风险。
尤其是在城市化程度日益提高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普通话,方言的使用范围受到限制。
为了保护和传承甘肃方言,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手段和措施。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甘肃方言的研究和记录。
通过对方言的准确记录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方言的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的特点,为后人保留和传承方言提供可靠的资料。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对方言的传统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的保护和发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盖帐正共岸近柱 2 1 3 四个调类 , 没有入声 ㊂ 无论清浊 , 所有入声字都归于阳平调类 ; 四个声调的调型与成都话近似 ㊂ ㊁ , ㊂ 说明之 d㊁ 韵母说明之 e e f
据此 , 广金 ㊁ 泰山话明显为西南官话 ㊂ 但从声母 ㊁ 韵母角度看与周边的中原官话还有些关联 , 见声母
太平话音系 2. 2 康县阳坝 ㊁
按照地理联属的状况 , 这里分 四 个 小 片 交 代 各 方 言 点 的 音 系 特 征 ㊂ 两 当 县 的 广 金 ㊁ 泰山为一个小
两当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 , 地处陕甘川交界的秦岭山区 , 属长江支流嘉陵江之上游 ㊂ 广金原为两当
[ 收稿日期 ] 2 0 1 2年9月2 3日
*
: / d o i 1 0. 7 5 0 9 . l i n s c i . 2 0 1 3 0 5. 0 2 7 8 5 9 j ㊂承 蒙 李 蓝㊁ ‘ 本文曾在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 1 福 州) 郭 沈 青 先 生 指 点, 语言科 5届年会上宣读( 2 0 1 1年1 1月, 学“ 匿名审稿人和编辑部提出了宝贵修改意见 , 谨致谢意 !
耳
啊 牙 娃
波
客 叶 获 月
蛇 夜 外
高 腰
i ɑ u ɑ u o 歌 药 o y
i e u e e y
i ɛ u ɛ u e i 内
i ɔ
y
说明 :
, 蟹开二 ( 即北京话中读 a 的字读作单韵母 ɛ 把来自效摄 ( 北京话读 a a . 把来自蟹开一 ㊁ i韵母 ) u韵 ㊂ 母) 的字读作单韵母 ɔ 合口一等的字 ( 除帮组读 o 韵外 ) 全读 u 如 多㊁ 贺㊁ 坐㊁ 禾” 等; 果摄合口 b. 来自果摄开口一等 ㊁ o韵 , , 三等字读 y 如 瘸㊁ 靴” 等; 宕摄开口三等药韵字多数韵母为 y 如 鹊㊁ 约㊁ 脚” 等 ㊂( 与成都 ㊁ 重庆同 ) ɛ o, 如 遮㊁ 车㊁ 蛇㊁ 社㊁ 惹” 等 ㊂( 与成都 ㊁ 重庆同 ) c . 来自假摄开口三等照组及日母的字全读 ɛ韵母 , ( ) 及i 外都读前鼻音 ㊂( 与成都 ㊁ 重庆同 ) d. 来自中古深臻摄与曾梗通摄的字除 a a u a ᵑ ᵑ㊁ ᵑ 声调 3)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4 4 2 3 1 5 5 高猪专尊低月铁 穷陈寒鹅急局俗 古纸展走短五女
说明 :
㊁悲” ㊁ 美” 读e 其余均读i韵母 , 如 碑㊁ 臂㊁ 备㊁ 被” 等㊂ e . 来自止摄开口三等帮组的字除 披 ” i外 , ( 与西安同 ) ( ) 及i 外都读前鼻音 ㊂( 与成都 ㊁ 重庆同 ) f . 来自中古深臻摄与曾梗通摄的字除 a a u a ᵑ ᵑ㊁ ᵑ 声调 3)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3 3 4 3 1 5 5 4 高猪专尊低边安 穷陈寒鹅急月局 古纸展走短五女
塞擦音的仄声字 , 少数读送气音 , 如 倍㊁ 跪” 等, 绝大多数都为不送气音 ㊂ b. 来自古全浊今读塞音 ㊁ ( 与成都 ㊁ 重庆同 ) ㊁ 效开二 ㊁ 咸开二 ㊁ 山开二 ㊁ 江开二 ㊁ 梗开二见晓组的部分字老辈仍读舌根音 [ c . 来自中古蟹开二 ㊁ k] [ ㊁ [ ㊂ 如 街道 ” ㊁ 敲打 ” , 巷道 ” 的 街” 的 敲” 的 巷” 等; 年轻人则舌根音 ㊁ 舌面音两读 ㊂ k] x] , ; 如 茶㊁ 沙” 三等的字一般读舌尖后音 , 如 朱㊁ 厨” 部分 d. 部分知照组二等的字一般读舌尖前音 , , 止摄开口三等的字多数读舌尖前音 , 如 师㊁ 士㊁ 齿㊁ 市㊁ 志” 但也有少数字如 狮 ㊁ 时㊁ 使㊁ 试” 等读舌尖后 音的 ㊂( 与西安话同 )
泰山两地把来自遇合一晓匣母的 呼 ㊁ 胡㊁ 虎㊁ 互” 等字读作f声母 , 将来自假合二 ㊁ 蟹合二 ㊁ a . 广金 ㊁ 止合三 ㊁ 山合一 ㊁ 山合二 ㊁ 臻合一 ㊁ 宕合一晓匣母字如 花 ㊁ 黄” 等字仍读 x 声母 ㊂( 与成都 ㊁ 重庆同 )
如 酒㊁ 钱㊁ 线” 分别读 ʦ㊁ e . 有尖团音的分别 ㊂6 3 岁的发音合作人余福明尖团音分得很清楚 , ʦ㊁ s 声母 ; 多数还读作尖音 ㊂ 说明这一特征已经在 5 5 岁的发音合作人张怀春个别尖音字已经读成舌面音 , 发生变化 ㊂( 与关中话同 ) 韵母 : 2) 3 6个 , 泥母的字逢洪音读l声母 ( 如 南㊁ 奴” 等) 逢细音读 ȵ 声母 ( 如 年㊁ 女” f . 来自来母的字读l声母 , ㊂ 个别字如来自山开二疑母的 眼 ” 等) 也读为 ȵ 声母 ㊂( 与西安话同 )
为一个独立乡 , 现归阳坝镇管辖 , 与陕西省宁强县接壤 ㊂ 总人口约 1 尹玉保 , 2, 5 0 0 人 ㊂ 发音合作人 : 4 9 岁, 汉族 , 康县太平人 , 高中文化程度 , 在太平 ㊁ 阳坝工作多年 ㊂ 声母 : 不含零声母 1) 2 0个,
p 巴白补 t大地赌
表 3 阳坝 ㊁ 太平话声母
语言科学 / I S S N1 6 7 1-9 4 8 4 C N3 2-1 6 8 7 G
2 0 1 3年1 1月 第1 总第 6 2 卷第 6 期 ( 7期) 6 5 8-6 6 8
甘肃境内的西南官话研究 *
莫
1 2
超1
尹
雯2
甘肃 兰州 7 3 0 0 5 0 兰州 7 3 0 0 7 0
兰州城市学院西北方言研究中心 兰州工业学院人文学院 甘肃
文章编号 1 6 7 1-9 4 8 4( 2 0 1 3) 0 6-0 6 5 8-1 1
1 引言
㊂ 笔者是甘肃文县人 , 多年来与陇南各界人士交往颇多 , 凭语感认为陇南的西南官话不仅仅只存 2 0 0 5) 在于文县碧口一个点 ㊂ 近年来 , 跟同事 ㊁ 学生几次赴陇南与陕南 ㊁ 川北接壤的十多个乡镇进行调查 , 最后 确认两当县的广金 ㊁ 泰山 , 武都县的 枫 相 , 文 县 碧 口 四 个 乡 镇 为 西 南 官 话; 康 县 的 太 平㊁ 阳 坝, 文县的中 庙㊁ 肖家四个乡镇为中原官话向西南官话过渡的方言 ㊂
表 2 广金 ㊁ 泰山话韵母
韵 尾 韵 头 开 口 齐 齿 合 口 撮 口
开 ɿ ʅ 字知 i 被 u 五 y 雨 ɚ 耳 ɑ 啊 i ɑ 牙 u ɑ 娃 ɣ 饿
尾 o 波 ɛ 黑 i ɛ 夜
韵 e i 给 ɔ 高 i ɔ 腰 o u 牡 i o u 有 a n 安 i a n 烟 u a n 湾 a n y 远
6 6 0
莫
超等
甘肃境内的西南官话研究
无舌尖后音 ㊂( 与成都 ㊁ 重庆同 ) f . 知照组字及日母字均读舌尖前音 , 韵母 : 2) 3 6个
表 4 阳坝 ㊁ 太平话韵母
㊂ 如 街㊁ 敲㊁ 陷” 声母白读分别为 k㊁ 文读分别为 ʨ㊁ d. 有文白异读 , k㊁ k, ʨ㊁ ɕ 今读不送气 , 与北京话一致 ㊂( 与重庆同 ) e . 来自中古全浊今读塞音塞擦音的仄声字 ,
[ 定稿日期 ] 2 0 1 3年5月2 1日
6 5 8
莫
超等
甘肃境内的西南官话研究
县一个独立乡 , 位于县城南部 , 与陕西略阳 ㊁ 勉县 ㊁ 凤县相邻 , 现归云坪乡管辖 , 现有人口 1, 0 0 0 人左右 ㊂ 发音合作人 : 余福明 , 汉族 , 广金炉坪村人 , 小学文化程度 , 世居该地 ㊂ 泰山为两当县的一个乡 , 亦 6 3岁, 与广金相邻 , 人口 1, 张怀春 , 汉族 , 高中文化程度 , 一直在泰山乡居住 ㊂ 3 0 0 余人 ㊂ 发音合作人 : 5 5岁, 声母 : 不含零声母 1) 2 2个,
表 1 广金 ㊁ 泰山话声母
p 巴白补 t大地赌
ʦ 糟酒争 知真柱
刚才 ) ʨ 江虹刚 (
别针 ) p 爬倍别 ( t 头土驮
m 梅满米
ʦ 操钱枪 唱车处
f 风房胡 l兰南李 ɕ需秀虚 f 风房胡
说明 :
k 高牯街 ø王羊雨
ʨ 清桥妗 规划 ) k 刻跪规 (
ʂ收时试 ȵ 女年眼 ᵑ 饿爱崖
s洒婿线 ʐ 饶i u ɚ ɑ o
尾 e ɛ
韵 e i 给 ɔ o u 陡 有 i o u
鼻 a n 安 烟 湾 馅 i a n u a n a n y
尾 ə n 根 影 春 荣 i n u ə n n y
韵 a ᵑ 缸 i a ᵑ 羊 u a ᵑ 王
齿知 比 五 雨
提要
两当县的广金 ㊁ 泰山 , 武都县的枫相 , 文县的碧口四个乡镇属于西南官话 ; 康县的太平 ㊁ 阳坝 , 文县的中庙 ㊁ 肖家 四个乡镇为中原官话向西南官话过渡的方言 ㊂ 关键词 西南官话 甘肃境内 区分标准 中图分类号 H 1 7 2. 3 文献标识码 A
㊁ 四声框架 ” 按照 入声归阳平 ” 和 其他语音条 件 ” 三个区 分西南 官话的 标准综 合判断 , 文 章认为甘 肃
提供的 其余入声 ” 字的数量比例 , 约占 8% ㊂ 2. 3 武都县枫相话音系
盖帐正共岸近柱 1 3 , 全浊入声全归阳平 , 其余入声大多归阴平 , 个别归阳平 ( 如 急㊁ 匹㊁ 职㊁ 失” 四字 ) 按‘ 方言调查字表 “
计 9, 张仲益 , 汉族 , 初小文化程度 , 世居武都县枫相乡 ; 魏秀兰 , 汉族 , 4 2 7 人 ㊂ 发音合作人 : 7 6岁, 4 6岁, 初中文化程度 , 世居枫相 ㊂ 声母 : 不含零声母 1) 2 3个, 武都县枫相话声母见下页表 5㊂
说明 :
太平将来自中古果摄开合 ㊁ 假合二 ㊁ 遇合一 ㊁ 蟹合二 ㊁ 止合三 ㊁ 山合一 ㊁ 山合二 ㊁ 山合三 ㊁ 臻合 a . 阳坝 ㊁ 一的影母字全读 v 声母 , 不读零声母 ㊂ 蟹开二 ㊁ 流开一 ㊁ 咸开一 ㊁ 山开一的影母字读 ᵑ 声母 , 如 爱㊁ 矮㊁ 呕㊁ 暗㊁ 安” 等( 年轻 b. 来自蟹开一 ㊁ ㊂ 人也有读零声母者 ) , 泥母的字逢洪音读l声母 ( 如 南㊁ 奴” 等) 逢细音读 ȵ 声母 ( 如 年㊁ 女” c . 来自来母的字读l声母 , ㊂( 等) 与西安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