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复

习提纲

湘教版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

1.1 人口增长模式

1、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为一条“J”形曲线。

2、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①工业化程度较高,劳动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参加劳动的人口年龄较大,劳动力培训费用比较高,对家庭造成的经济压力较大,导致出生率降低;②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程度高,对子女的依赖程度低,人们逐渐消除了“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③妇女的受教育水平高,易于接受少生、优生和优育的新观念。

3、我国60年代后人口数量发生变动的主要原因: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和经济困难,人口死亡率上升,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进入低谷;之后经济发展,死亡率下降,由于补偿性生育导致出生率陡然上升,增长率高,在这以后出生率维持较高水平,人口高速增长;20世纪80年代,前期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使我国出生率略有回升,增长率随之回升,中期以后,计划生育政策使出生率持续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也随之下降。

4、人口增长率的高低,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5、促使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①社会经济因素。生活富裕有利于减少生育。②制度因素。国

家的人口制度、社会主义教育促进了出生率下降。③计划生育因素。少生、优生、优育政策逐渐深入人心。

6、人口老龄化会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养老等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生活孤单等问题。(对策: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7、人口增长快:利劳动力充足,利于经济发展;弊在于人口增长过多、过快,会加大对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人口持续增长,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费也会随之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供应和自净能力,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1.2 人口合理容量

1、华北地区水资源为什么紧张?①华北地区年降水量少,降水集中于夏季,季节变化大;②人口稠密,人均径流量少;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③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等。

对策:南水北调;修水利工程;调整产业结构;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2、人口容量的特点有三个:一是临界性;二是相对性;三是警戒性。

1.3 人口迁移

1、人口增长主要有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种方式。

2、国际人口迁移包括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等。

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

(2)社会经济文化因素:1、经济因素: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经济越发展,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就越受经济条件的制约。①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收入,从而能有更好的生活水平。②宏观上看,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量人口的迁移。如我国经济特区的设立,吸引了大量人口的迁入。 2、交通和通信的发展 3、文化教育事业 4、婚姻和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如实现家庭团聚)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3)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

4、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各产生哪些影响:

对迁出地:人口迁移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对更好地保护农村的自然环境有积极的作用;

对迁入地: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更为广泛。移民帮助开发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在内地和边疆建立起比较雄厚的工

业基础,改变了原先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使迁入地的综合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有些地方因为生态环境效益上考虑不周,或者工作上的失误,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或加剧了迁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1.4 地域文化与人口

1、外国文化与人口

现象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

婚俗初婚年龄的大小发展中国家早婚盛行,生育时间延长提高出生率

发达国家晚婚乃至不婚、不育降低出生率

婚姻的稳定程度发展中国家较稳定提高出生率

发达国家不够稳定,离婚率较高降低出生率

宗教为了扩大势力,一般不反对人口增长提高出生率2、中国文化与人口

逐渐革除的陋习发扬光大的文化积极意义

婚俗和制度早婚早育晚婚晚育推迟生育年龄,缩短生育时间,降低出生率,减轻人口压力

生育多子多福

多育多子

重男轻女只生一个好

男女都一样

少生、优生降低人口出生率;减轻人口力;积累社会财富

职业选择重仕轻民

重农轻工、轻商全民皆商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人口流动安土重迁

“父母在、不远游” 社会文化交流频繁

人口流动规模空前

婚姻地域范围扩大人类联系日益密切;促进经济的发展;高人口身体、文化素质

2.1 城市空间结构

1、城市的区位因素:自然地理区位:(1)地形因素:世界上的城市大多位于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交通联系,节省建筑投资)(2)气候因素:世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地带;(3)河流因素:河运的起点或终点,两条河流的汇合处,入海口宜布局城市。

社会经济区位:(1)自然资源:是新兴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2)交通:不同的交通运输时代,城市产生的区位不同;城市分布的趋向是向交通方便的位置集中;(3)政治,军事,宗教;(4)旅游,科技等。

2、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城市土地供应有限,条件好的地点需求量大,地租高,在竞争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影响地租的因素:距市中心的远近;交通能达度)

3、城市功能区: (1)商业区:①形态:呈点状或条状分布;②位置: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处;③区位:要有便捷的交通和大量的消费人口

(2)住宅区:①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②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3)工业区:①不断向城市区外缘移动;(保护城市环境)

②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4、中心地

中心地等级服务范围数量中心地之间的距离提供服务职能的高低

高大少远高级

低小多近低级

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1、衡量城市化水平主要有三个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

2、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①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②城市工商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3、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起步早,发展慢;水平高;逆城市化(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