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校区条件下院系学生工作的全员化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校区条件下院系学生工作的全员化探索
————————————————————————————————作者:————————————————————————————————日期:
跨校区条件下院系学生工作的全员化探索-人力资源
跨校区条件下院系学生工作的全员化探索
方茂侯冬伟汪帼英陈省平中山大学海洋学院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GDJG20142014);2014 年度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070701);2015 年广东省省级德育创新项目(重点项目)。
摘要:高校扩招和调整合并造就了多校区大学现象,也加大了跨校区学生工作难度。本文以中山大学海洋学院为实证,分析在跨校区条件下如何调动行政人员、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等参与学生工作,淡化其与辅导员间界限,实现学生工作的全员化,探讨跨校区学生工作管理新模式。
关键词:跨校区学生工作全员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逐步推进,多校区办学已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教育组织形式。多校区办学为高校开拓了新的教学空间,同时也折射出诸多问题,尤其对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加强跨校区条件下学生工作研究,对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中山大学海洋学院学生工作实践,探索建立跨校区条件下院系学生工作新模式。
一、跨校区条件下学生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多校区的形成,导致校区之间有一定的空间距离,学生分布于各个校区,在多校区办学情况下,有些院系将各年级学生可能分散于不同校区,从而带来了跨校区条件下学生管理与协调的难度。
1.学生年级分布脱节,欠缺交流
在跨校区办学实践中,由于校区功能定位不同,往往造成各校区分布不同
年级学生,部分校区学生构成单一,从而导致不同院系(专业)低年级与高年级学生接触机会减少。如高年级对低年级学生在专业学习、生活和就业等方面影响小,形成一种交流脱节的局面,而学生朋辈间辅导和互助主要体现在学业辅导和情感支持两个方面,这种朋辈间的交流不足也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
2.师生交集疏远,缺乏指导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能在专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等方面给予学生重要的指引和帮助,也是高校学生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跨校区办学条件下,由于校区空间位置分散,教师与学生分住在不同的校区,或者教师居住相对集中于某一个校区,导致了教师在跨校区教学中只是逢课到校,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也仅限于课堂上专业课程的学习,课后却很少。缺乏一定的情感交流与人文关怀,易造成学生缺少归属感,不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
3.校区校园文化不一,亟待融合
传统的校园文化是师生员工在学校发展历程中共同孕育而成,是学校共同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追求目标和行为规范的载体。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和熏陶作用,是学生大学生活中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和管理力量。一校多区,传统校园文化氛围缺失,校区学生构成相对单一,如何将各个校区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有机融合,让学生对校区有认同感,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课题。
4.教育教学资源分散,难以整合
一校多区,带来学科门类齐全的同时,也使学科的结构分布较散,难以融合。尤其是跨校区办学条件下教学资源的分散,配套的教育资源不足,不同校区
学生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和给予其指导的教师数量不平衡。如学生在科研实验训练过程中,由于指导老师需要往返各校区间来进行指导,致使对学生科研实验训练指导的时间不是很充足或指导次数不是很频繁。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跨校区运行往往造成人力和物力沟通、协调成本增加,易导致学生管理服务工作不到位。
二、跨校区条件下院系学生工作全员化探索与实践
中山大学海洋学院本科生一、二、三年级在珠海校区完成学习,四年级学生大部分从珠海校区迁至广州校区并进入各教师科研团队,参照研究生模式培养本科生,完成毕业论文答辩。面对跨校区条件下学生工作面临的种种问题,海洋学院充分调动行政人员、辅导员、实验技术人员、教师等参与学生工作,实现学生工作的全员化,探索一条适合跨校区条件下院系学生工作模式。
1.淡化行政人员与辅导员之间界限,共同开展学生服务工作
高校院系行政人员是高校教育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人员的工作涵盖人事、外事、财务、教务、科研、党务、设备、总务、后勤保障等诸多方面,工作类别多,且工作繁杂、量大,院系行政人员是学院与学校之间的纽带,发挥着上传下达,综合协调的作用。在当前倡导“以学生为本”、“人心向学”、“善待学生”等办学思想指导下,服务学生本身就是院系所有行政人员工作职责中的重要因素和首要任务,但在日常事务性工作日益繁重的情况下,院系行政人员与学生之间的实际沟通交流相对较少,在跨校区办学条件下表现得尤为严重,学生在日常中的相关疑惑或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解答和响应,这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额外的难度。
在多校区办学条件下的二级学院,其行政运转成本显然要高于单一校区学院(尤其是校本部整建制学院)。在行政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提高行政运转
效率是一个关键。海洋学院着力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运转机制,处理好学院空间布局与管理协调之间的关系,明确党务、教务、学生等工作管理主体放在珠海校区,科研、人事、外事、研究生教育等工作管理主体放在广州东校区。由于地域的原因,导致学生与负责科研、人事、外事、研究生教育等工作的行政人员接触机会少。针对此种局面,海洋学院从2013级开始试行“双班主任”制度,由在广州工作的行政人员担任班级副班主任,每学期组织开展3-4次活动,主要包括学籍管理教育、班级主题班会活动以及各类答疑等方面。通过副班主任参与到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了广州校区行政人员与珠海校区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并从制度上促成了行政人员与辅导员在跨校区条件下共同服务学生的工作运行机制。
2.淡化教师与辅导员之间界限,推动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高校教师是高等教育的骨干力量,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学生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对象,高校师生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高等教育模式的大众化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师生关系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课上是师生,课下是路人”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高校的师生关系。对于在跨校区从事教学活动的教师,不仅要忙于相关课程教学,还得奔波于各校区以及自身科研活动等,从而也给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带来了不小的考验。
海洋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把握和持续推进人才强院主战略,通过人才引进、聘任兼职教授、共建核心团队等方式,实现不同层次优秀人才的快速积聚,形成了一支包括16位教授(其中位于珠海校区2位、位于广州校区14位)在内的专职教师队伍52人,并聘请国内外兼职研究生导师/教授45名。为了实现跨校区条件下师生间更好的交流,我院自建院起就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每位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