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研究中的范式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在人文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人文地理研究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将地理空间信息与数据库相结合的计算机系统。
它可以用于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数据,如地形图、地理位置、气候数据等。
在人文地理研究中,GIS的应用非常广泛,并且在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人文地理研究中,GIS可以用于地理数据的收集和采集。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GIS系统在全球范围内收集各种地理数据,比如人口数据、城市规划数据、交通流量数据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卫星遥感、GPS定位等技术的应用来获得,然后通过GIS系统进行整理和管理,为人文地理研究提供了具有时空分布特性的数据基础。
其次,GIS在人文地理研究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空间数据分析。
通过GIS系统,研究人员可以将不同空间数据进行叠加和分析,以发现地理现象之间的关联性。
比如,在城市规划研究中,可以利用GIS系统将人口数据与土地利用数据相叠加,然后通过空间分析方法,找出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样可以为城市规划者提供科学依据,优化城市发展布局。
此外,GIS在人文地理研究中还可以用于可视化地理信息的展示。
通过GIS系统,研究人员可以将收集的地理数据用地图方式展示出来,使人们更直观地了解地理现象和问题。
比如,在环境保护研究中,可以利用GIS系统来展示不同地区的空气、水质污染程度,以及生物多样性分布等信息。
这样的可视化展示可以帮助政府和公众更好地了解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此外,GIS在人文地理研究中还可以用于模拟和预测。
通过GIS系统,研究人员可以将历史地理数据和影响因素输入模型中,然后进行模拟实验,预测未来的地理变化趋势。
比如,在气候变化研究中,可以将过去几十年的气候数据输入GIS系统,然后通过模拟实验,预测未来几十年的气候变化情况。
这样的预测可以为政府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地理信息系统在人文地理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地理学概论——地理科学研究范式

Source: CCSM Brochure. Available at
多因素作用 /communications/CCSM/overview.html
Simultaneous Evacuation vs. Staged Evacuation on Actual Road Network: Galveston
Island-Continued
可调控的
Simultaneous Evacuation vs. Staged Evacuation on Actual Road Network: Galveston
Island-Continued
IH-45 Galveston Island
可调控的
% of Evacuees Leaving
二、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传统的经验归纳模式 (1)科学选题 (需要性、可能性、可行性、发展性、优势性原则) (2)积累知识与搜集资料 (理论、方法、类似案例) (3)观察、实验 (科学观察、比较、定量实验) (4)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定律、定理) (5)提出假说理论(直接验证)
举例:土地利用Vs河流水质
地理学具体研究中三种最基本的方法
归纳(主导)、演绎、类比
归纳(主导)
垂直地带规律性
演绎
滑坡概率
类比
二、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传统的经验归纳模式
波普尔的猜测反驳模式 (四步:问题—试探性理论—验证和纠错—新问 题)
库恩的范式更替模式 (神秘的灵感、想象的直觉,科学难题的解决往 往在于年轻人)
Sea level rise due to global warming
Over the last 100 years, global sea level has risen by about 10 to 25 cm.
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研究

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推进,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和空间分析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在不同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GIS是一个由硬件、软件和数据组成的系统,它可以对地理现象进行存储、管理、处理、分析和输出,空间分析则是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来解决人们关心的问题。
本文将着重探讨GIS和空间分析的相关研究进展和应用。
一、GIS的研究进展GIS的研究和应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主要用于土地利用规划和资源管理等领域。
随着计算机科技和数据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GIS开始向许多领域进军,如交通规划、环境保护、医疗保健和军事等。
在不同领域,GIS都可以利用空间分析功能对地理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在土地利用规划领域,GIS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数据集成到同一系统中,通过对地理现象的空间分析,为城市规划和农村土地使用提供依据。
在资源管理领域,GIS可以用于针对特定生态系统和环境条件的资源评估,以及领域内的资源分布状况的分析等。
在交通规划方面,GIS可以对行车路线、交通状况和行车距离等进行分析和模拟,提供旅行时间和路线选择等信息,在城市交通管理和规划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之,GIS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其效益和重要性也日益被重视。
随着数据采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升,GIS还将继续向更广泛的领域拓展。
二、空间分析的研究进展空间分析是指用GIS技术对地理现象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
在空间分析中,人们可以对地图、遥感图像和数值模型等进行处理和分析,以研究地理现象的分布、关系和趋势等。
空间分析是GIS的基础,也是GIS应用的重要手段。
在空间数据处理方面,空间分析主要有三种方法:1.基本空间分析,包括空间区域分析、空间距离分析和空间密度分析等;2.空间表面分析,包括地形分析、图形分析和网络分析等;3.多源数据集成分析,包括遥感信息集成、地理标志分析和地理大数据处理等。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用于捕获、存储、管理、分析和显示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它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球上各种现象之间的关系和空间分布特征。
本文将围绕GIS的定义、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GIS系统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主要用于地图制作和地理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随着技术的进步,GIS系统在不同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GIS已经成为地理学、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规划、农业、建筑设计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
首先,GIS在地理学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
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是地理空间的分析和理解,而GIS可以帮助地理学家获取和处理大量的地理数据,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研究地理现象的分布和演变规律。
例如,通过GIS可以分析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数据,揭示出各地气候特点和变化趋势,为气候变化研究提供重要支持。
其次,GIS在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解决许多与空间相关的问题,例如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拥堵等。
GIS可以帮助规划师们分析城市的社会经济属性、建筑物分布、人流和交通流动情况等,从而帮助他们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决策。
此外,GIS在环境保护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环境保护需要大量的地理空间数据支持,例如野生动物迁徙路线分析、森林覆盖变化监测等。
GIS可以帮助环保部门快速获取地理数据,分析环境变化情况,制定保护计划并监测执行效果。
此外,GIS在农业和自然资源管理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农业生产需要考虑土地利用、气候条件、水资源等因素,而这些因素都与地理空间密切相关。
利用GIS可以对不同地区的农田进行分类和评估,合理分配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另外,在自然资源管理方面,例如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的管理,GIS系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之,GIS系统是一种强大的地理信息处理工具,广泛应用于地理学、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规划、农业等领域。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空间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空间分析中的应用研究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指的是以地理信息为核心,集成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网络等技术,用于获取、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的一种技术体系。
地理空间分析则是指在GIS平台上通过空间分析方法获取空间数据的变化、分布等信息,从而得出各种不同类型的地理学结论的过程。
GIS技术在地理空间分析中的应用已经逐渐成为当今科技研究活动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GIS技术在地理空间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一、GIS技术在地理空间分析中的应用GIS技术对地理空间分析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提取: GIS技术允许我们从不同类型的数据源中提取、整理、管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
基于GIS平台的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可以将各种不同类型的空间数据变成可视化、可操作的空间信息。
2. 空间数据建模与空间分析:基于GIS平台,空间数据建模和空间分析成为当今最为常见的空间数据处理方法。
进一步地,GIS还可以支持空间模型开发和空间数据分析工具的集成,从而有助于更全面的掌握空间数据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3. 空间可视化:GIS技术允许人们通过各种可视化技术来展现空间数据,在展示空间数据特征、空间数据关系和空间数据变化等方面具有非常优势,在某些场景下还可以增强对数据的认知和理解。
二、GIS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城市规划是GIS技术在城市管理越来越重要的领域之一。
城市规划是获取特定干预目标的城市设计计划的一个过程,可以通过GIS技术实现基础数据收集和分析、城市区域划分、基础设施管网设施规划等功能。
例如,根据收集到的数据,GIS技术可以制定一系列建造方案,并且能够以3D地图的形式呈现出来,方便规划者对其进行评估讨论等,增强了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参考性。
三、GIS技术在资源管理中的应用GIS技术在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它可以帮助人们实现对资源的量化评估,比如矿产、森林、水资源等。
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NPP
2000土地利用
DEM
公路网
2000年中国人口空间分布模拟结果 (人/平方公里)
城镇分布
铁路网
1. 现代地理科学的发展特点
2. 地球信息科学的发展对地理科学方法论创 新的支持 3. 关于LUCC
4. 关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
5. 关于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
6. 讨论
关于LUCC
关键科学问题 大尺度土地利用现代过程的时空模式及其 形成演化规律研究的方法体系 中国土地利用现代过程的时空模式及其形 成演化规律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现代过程驱动机制
GIS 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 现代地理科学的发展特点 2. 地球信息科学的发展对地理科学方法论创 新的支持 3. 关于LUCC 4. 关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 5. 关于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 6. 讨论
1. 现代地理科学的发展特点 2. 地球信息科学的发展对地理科学方法论创 新的支持 3. 关于LUCC 4. 关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 5. 关于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 6. 讨论
1995-2000
1990年代土地利用变化环境背景分析
各年均温度带下土地利用变化(纵坐标单位:千公顷;横坐标单位:摄氏度)
1990年代土地利用变化环境背景分析
各年均降水带下土地利用变化(纵坐标单位:千公顷;横坐标单位:毫米)
1990年代土地利用变化环境背景分析
>=10度积温带下土地利用变化(纵坐标单位:千公顷;横坐标单位:摄氏度)
际科学计划的提出与逐步实现
NASA EOS 计划和CEOS/IGOS计划
Digital Earth的提出及其对3S科技发展的影响
长期观测网络GTOS 等
支持地理科学发展的时空信息
地理信息科学在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科学在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科学是以地理数据为基础,运用空间信息技术和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地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地理信息科学的重要应用工具。
本文将探讨地理信息科学在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一、地理信息科学在地理数据的采集与处理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需要大量的地理数据,而地理信息科学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技术来采集和处理这些数据。
首先,地理信息科学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远程地理数据,如卫星影像、航空影像等。
其次,地理信息科学利用测量学原理和方法,可以实现地理数据的精确采集和准确处理。
例如,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可以获取地理坐标信息,用于标记地理要素的位置和空间关系。
此外,地理信息科学还利用地理编码、图像处理和空间分析等技术,对采集到的地理数据进行处理和整合,使其能够被地理信息系统所识别和利用。
二、地理信息科学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存储与管理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需要对大量的地理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而地理信息科学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地理信息科学利用地理数据库技术,将地理数据按照空间关系和属性特征进行组织和存储。
地理信息科学还运用元数据管理技术,对地理数据进行描述和分类,使其易于查找和使用。
此外,地理信息科学采用数据结构和索引技术,提高数据的存取效率和空间查询能力。
地理信息科学还开发了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和云计算技术,实现地理数据的集中存储和共享管理,促进地理信息系统的快速发展。
三、地理信息科学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与决策支持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能力,而地理信息科学为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支持。
地理信息科学利用空间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对地理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和空间模型构建。
通过地理信息科学提供的空间分析技术,可以进行地理要素的空间关联分析、热点分析、网络分析等,揭示地理现象的空间特征和规律。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数据分析实践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数据分析实践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进行实践操作,以便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与空间数据分析就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中的重要实践内容之一。
本文将围绕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数据分析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介绍一些实践案例,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将地理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技术系统。
它可以用来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是地理数据库,它可以存储与地理特征相关的数据,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地理信息是通过地理数据来表达的,而地理数据有着特有的属性和空间关系。
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需要掌握数据的获取与处理、数据库管理、地图制作等技能。
同时,地理信息系统也会与其他专业领域相结合,如遥感、地质、城市规划等,以解决不同领域的问题。
空间数据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应用之一,它通过对地理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以便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空间数据分析可以用来了解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推断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等。
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包括空间统计、空间插值、空间回归等,这些方法可以通过GIS软件进行实现。
例如,通过对人口分布数据进行空间统计,可以找出人口密集区和人口稀疏区,进而为城市规划和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在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培养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数据分析的实践操作。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案例:1. 地理数据采集与处理实践: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调研和GPS定位等方式采集地理数据,比如道路、河流、建筑等。
然后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整理,最终生成地理数据库。
2. 空间数据分析实践: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如城市绿地覆盖率与空气质量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科学共同体”是由一些共有一个范式的、志同道合者结成的科学集团,遵循特定的科学规范,具有共同的科学信念,探索共同的目标,内部交流比较充分,专业方面的看法较为一致,可称之为“看不见的学院”,而维系这个科学共同体的决定性因素就是科学“范式”。
2. 地理学研究中的范式
环境决定论范式
人类生态学范式
(3)人文主义思想特别反对实证主义地理学范式下的新古典主义区位论和社会生态学理论把人抽象为“按最大利益原则进行决策的“理性人”和“经济人”,强调个人是主动的、有思想和经验的决策者,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条件反射者。
(4)主张只有重视复杂的人,才能理解空间行为何以发生。
代表人物和观点:
胡塞尔(E.Husserl) 雷尔夫(E.Relph)
(2)但过分强调空间数据和实测手段,却将真正的目的抛在了脑后,研究者为了得出理想的结论,甚至拼凑或掩藏实测数据,达到研究中的“自我实现”这最终导致技术手段越先进,结果却越有悖于事实。
(3)在这场学术游戏中,数学成为了游戏的语言,数学家驰骋在包括地理学在内的各个学术研究领域。但是游戏的结果却没有得出任何科学规律,其理论和模型也经不起实际的检验,游戏中的逻辑不过是自圆其说,游戏者无法对现实进行把握。
空间范式高度重视数量化和“法则”制定:
加里森(W.Garrison)华盛顿学派
麦卡蒂(H.McGarty)衣阿华学派
鲁滨逊(A.Robinson)威斯康星学派
斯图尔特(Stewart)物理学派
邦吉(W.Bounge)
贝里(B.Berry)
乔利(R.Chorley)
哈吉特(P.Haggett)
基本观点:与地图相比,描述数学是地理学更为准确精细的语言,通过数学模型和计量化可以建立地理学的通用“法则”,从而使地理学成为与物理、化学等一样的正常科学。
(4)戈特曼(Gottman)的“大城市带”概念
规划实践:
美国1961年的地区再开发法案、1965年的阿巴拉契亚区域发展法案
法国1960年开展的巴黎工业分散计划和平衡大都市建设计划
英国1947年颁布城市和乡村规划法案,1970年设立“区域经济规划委员会”
德国1965年颁布《区域规划法》,1975年通过《联邦区域规划大纲》
2、两者都在演化中,都是通过对新的性状和新的文化的产生而实现其变化以增强适应性;
3、在新的取代旧的过程中,都是通过竞争与选择而实现的;
4、在竞争和选择中,环境起着关键作用。
两者的不同之处
1、人的生物特性与文化传统的传递与继承方式不同;
2、生物特性的遗传是纵向的,而文化的继承是横向的;
3、新的生物特性取代旧的生物特性,往往是以新的物种
扩展扩散
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
向四周不断传递,其所占的空间越来越大。
特点是空间上的连续性。
由于扩展扩散的传播情况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
接触扩散:又称传染扩散,指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 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如同接触到易于传染的病菌一样,就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
地理学研究中的范式
1.“范式”与“科学共同体”
“范式”(paradigm)一词来自于希腊文,原意为“共同显示”,由此引申出模式、模型、范例等义。
库恩(T.S.Kuhn)用范式来描述科学活动,包括科学理论、定律、方法和技术的总合,以及科学家共同的信念、世界观、方法论或这个共同体所特有的解决学术问题的立场,等等。
一、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 文化区
二、文化的时间现象 —— 文化扩散
三、文化生态学 —— 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四、文化整合 —— 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
五、文化现象的综合体——文化景观
一、人文的空间现象—— 文化区
形式文化区
功能文化区
乡土文化区
形 式 文 化 区
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 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文化区。
日本、荷兰编制全国综合开发规划刚要和国土规划
因此,二战后区域范式(区域方法)发展成为了一种带有强烈功利色彩的“发展主义”理论,这就是以城市和区域为基础、以解决城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为目的、以权衡公平与效率为核心、以社会经济规划和物质环境规划为手段、以政府自上而下的干预为实现途经的“区域主义”规划范式。
景观学范式
区域主义范式
空间主义范式
行为主义范式
人文主义范式
结构主义范式
赫特纳(A.Hettner,1844-1941):1927年出版划时代的《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与方法》
哈特向(R.Hartshone):1939年发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长篇专题论文《地理学的性质》
基本观点:
地理学的研究焦点是“地域差异”,不仅包括事物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而且包括每一个地区各种现象的集合不同于任何其他地区。
技术手段--地图。认为地理学家的主要任务是解释地图。
规范经典”的区域研究:地形、气候、植被、农业、工业、人口等组成序列的分析描述--专题地图及其综合--抽象概括并产生一组形式(功能)区域。
附论:区域范式的应用与发展
地理学的实用性和社会关联性:积极参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与区域规划等实践工作,并深受格迪斯(Geddes)和芒福德(Munford) “生态学”思想的影响。
"空间范式”--计量地理学,主要是讲授空间分析、空间决策、空间规划的数学方法。
空间范式(科学主义)是“不被赞成的学派”,但并不是“伪科学学派”,至今仍是地理学的主流学派。
附论:行为地理学
行为地理学同意空间范式(实证主义)研究的基本目标,但他批评“空间范式”达到目标的途经:基于完备信息的理性经济行为公理以及各种抽象演绎的模型。
存在的问题:
(1)人文主义范式的弱点是夸大了人的自主性,忽视了社会对人的塑造和制约。
(2)方法论上容易陷入主观主义。“在方法上缺乏基础,理论根据不足,实际上是将未曾验证的假设强加于人”
(3)作为很有力的批判工具,人文主义的理论建设过少。
人文主义对地理学的影响:
(1)丰富了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纠只关注其人的自然属性(客观性、精确性),使地理学研究关注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物质属性。
取代旧物种实现的,而新的文化取代旧的文化只需原文化
群体就受新的文化即可实现。
4、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是不同的。(人类创造自身社会的自觉性)
四、文化整合——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
文化除了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精神文化外,它们各又可分为一些文化特质。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形成协调,这就是该文化系统实现了文化整合。
乡 土 文 化 区
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除在感情上有所反映外,有的还有一种符号作标志,乡土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的差异性在于其既无功能中心,又无明确的边界线;与形式文化区的区别在于其区内缺乏形式文化区那种文化特性上的一致性。
二、文化的时间现象 — 文化扩散
等级扩散:指该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现象的人,在空间上或人群等方面,有一种等级现象。
刺激扩散:指某种文化现象,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一地存在,不得不将原文化现象做某种程度的改变,使其得以在当地存在,得到传播。
迁移扩散
迁移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当拥有这种文化的人、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遂将该文化传播到该地。
文化景观
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
从人类发展的经历来看,人类脱离动物界独立发展,有两个主要特征,一个是开始直立行走,脑量增加,使人的体质发生重大变化;一个是人类对工具的制造和人工取火的出现,即生物适应和文化适应。
两者的相同之处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
1、二者在其发展过程中,既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又保持其特征的稳定性;
由于迁移扩散是具有这种文化的人传播出去,比扩展扩散要快,而且易于保持这种文化的本身特点。另外,由于是随人迁移,特别是迁移到远处,使这种文化现象出现些孤立的点或小区,其与原文化区在空间上不连续。
三、文化生态学 — 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核心观点:文化的发展与生物一样离不开其所在的环境。(人类活动的地域文化系统,文化是人地关系的具体形态)
其特征是具有一个文化特征表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及边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
功 能 文 化 区
功能文化区是以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例如,一个国家、一个城市都是一个功能文化区。
功能文化区都有中心,它是对该区内某种功能起着协调和指导作用的所在地。
地理研究的基本目的是综合,即把相关特征构成一个整体,以提出对一个地方、一个区域的总体描述。
区域类型:
常规(均质)区域(formal or uniform):区域内研究的一种或多种现象是同一的。
结点(功能)区域(nodal or functional):区域的统一性因围绕共同核心的组织力而形成。共同核心-城镇、经贸中心。
(2)人文主义的出现加剧地理学内部的冲突。在人文主义对科学主义的冲击中,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等学派相继而起。但由于理论琐碎,各个理论之间不能沟通,难成体系。
(3)促进了学科的重组。人文地理学同社会科学的整合,也使得人文地理学同自然地理学拉大距离,也使得地理学出现了科学分化危机
第1节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
2.2 空间范式(科学主义范式)
谢弗尔(Schaefer)1953年发表一篇论文“地理学的反叛:一种方法论的检验”。该文首次向哈特向为区域地理辩护而宣称的“特例”进行挑战,号召用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学派方法和哲学观来寻求地理学的法则。
"科学家所做的就是把规律应用到每一个具体的情况,这些规律包括那些他们认为相关的变量”。因此,他认为地理学是一门空间科学,是社会科学所研究的现象的空间配置,而不是现象本身。在关注学科特定的现象方面并无特别之处,对特定地点和区域的研究并不妨碍其探寻自身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