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双眼视功能检查

合集下载

医院眼科双眼视功能检查

医院眼科双眼视功能检查

医院眼科双眼视功能检查眼科是专门研究眼部疾病、诊断和治疗眼部疾病的学科。

在眼科中,双眼视功能检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检查,能够评估眼睛的视觉能力和功能。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双眼视功能检查。

1.视力检查:视力检查是双眼视功能检查中最基本的一个项目。

通过使用视力表来测试患者的视力。

通常是让患者从特定距离观察视力表上不同大小的字母或图案,以确定患者能够识别的最小字体或最小图案。

2.眼位检查:眼位检查主要是检查眼睛的位置和协调性。

常用的方法包括观察患者注视前、上、下、后和左、右六个方向时的眼球运动情况。

通过观察眼球的位置和运动来判断是否存在斜视、震颤或其他眼肌运动异常。

3.眼动追踪:眼动追踪是一种检查眼球运动的方法。

通过要求患者注视移动的目标物,并观察眼球在追踪目标物时的运动轨迹。

该检查可以评估眼球的协调性和追踪能力,对于检测斜视、眼球震颤等问题有一定的帮助。

4.立体视觉检查:立体视觉检查是评估双眼的立体视觉能力的一种方法。

通过使用立体视觉检查仪器和立体视觉测试图形,观察患者的立体视觉能力。

该检查可用于检测双眼视觉的协调性和深度感知能力。

5.眼压测定:眼压测定是一项常见的眼科检查方法,用于诊断青光眼。

通过使用眼压计测定眼内压力,可以评估眼内压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青光眼等眼部疾病。

6.视野检查:视野检查是用于评估患者的视野范围和视野缺损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静态自动计算机助视场检查和动态手动视野检查。

该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监测青光眼、视网膜病变等眼部疾病。

7.调节能力检查:调节能力检查是评估患者的眼睛对不同距离的调节能力的方法。

通过要求患者注视不同距离的目标物,并观察眼球的焦距调节情况,可以评估患者的调节能力是否正常。

总之,双眼视功能检查是眼科中非常常用的一项检查,通过评估视力、眼位、眼球运动、立体视觉能力、眼压、视野和调节能力等方面来了解眼睛的视觉功能状况。

这些检查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眼部疾病,帮助医生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双眼视功能检查和分析

双眼视功能检查和分析

双眼视功能检查和分析1.双眼协调能力:通过一系列测试来评估双眼在固定目标上移动时的协调能力,如:上下震荡、左右震荡、上下扫视、左右扫视等。

这些测试可以得到双眼协调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帮助诊断和治疗斜弱视、斜视等眼球运动异常问题。

2.调节力度和调节范围:通过近、远视调节测试,评估双眼的调节能力。

近视调节测试主要是通过观察双眼在过渡视和近视时的反应,包括调节幅度和速度。

远视调节测试则是通过观察双眼在远视近视交替时的调节情况,以评估其对不同距离的调节能力。

这些测试对于发现和纠正视调节异常、调节性斜视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3.眼球运动功能:通过眼震测试、追踪测试等,评估双眼的水平和垂直眼球运动能力。

眼震测试主要是通过观察和记录眼球在正常和异常情况下的震动情况,以诊断视动性眩晕、眼震症等问题。

追踪测试则是通过观察和记录双眼在跟随移动目标过程中的眼球运动情况,从而评估其眼球追踪能力。

4. 立体视功能:通过立体视测试来评估双眼的立体视能力。

常用的测试方法有Randot立体视测试、视差棱镜测试等。

立体视测试主要是通过观察双眼在观察立体图形时的反应,包括判断深度、立体感等。

这些测试对于发现和纠正立体视受损、立体视障碍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以上的双眼视功能检查,可以综合评估双眼的视觉功能以及其相互间的协调性,准确判断是否存在视觉障碍,如:斜弱视、视调节异常、视动性眩晕、立体视障碍等,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1.协调力度:用来描述双眼在固定目标上的运动时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一般来说,协调力度越大,说明双眼的协调能力越好。

2.调节幅度和速度:用来评估双眼的调节能力。

调节幅度指的是双眼对不同距离的调节范围,调节速度则是调节过程的快慢。

3.追踪准确性:用来评估双眼在追踪移动目标时的准确性,一般通过观察双眼跟随移动目标的能力来判断。

4.立体视能力:通过立体视测试,评估双眼的立体视能力,包括判断深度、立体感等。

1.早期发现和预防视功能异常:通过定期进行双眼视功能检查,可以在早期发现和纠正视功能异常,如斜弱视、视调节异常等,从而避免其对视觉功能的长期影响。

医学课件双眼视功能检查

医学课件双眼视功能检查
10岁=14D,20岁=10D, 30岁等于=7D,40岁=4.5D,50岁
=2.5D
调节幅度的计算公式:
最小调节幅度=15-0.25x年龄
平均调节幅度=18.5-0.3x年龄 最大调节度=25-0.4x年龄
例如
10岁计算而得的最小调节为A=150.25x(10)=12.5D。 而对一10岁患儿测得的调节幅度为 8.5D,也就是说低于此年龄最小的 调节幅度4D,说明他的调节力比较 弱。
双眼视功能检查
调节功能的检查项目: 调节反应检查(BCC检查/MEM动态检查) 调节辐度检查(移近法/移远法/负镜法) 正负相对调节(PRA/NRA) 双眼/单眼调节灵活度检查(BAF/MAF)
集合功能检查项目: 远距离/近距离隐斜量检查 梯度性AC/A值检查 集合近点检查 远距离/近距离正负融像范围检查 集合灵敏度检查
询问患者就诊目的 了解前次处方情况 了解患者目前用眼情况 电脑(检影)验光检查屈光度 检查患者裸眼和戴镜视力 主觉验光获得最佳矫正视力 双眼平衡 同时根据需要做相关检查
(1)电脑(或静态检影)验光获得基础屈光量 (2)将基础屈光量输入综合验光仪(或试镜架)

(3)先右后左 (4)首次的MPMVA包括雾视和去雾视 (5)首次红绿测试 (6)JCC定散光轴 (7)JCC定散光度数
(8)再次的MPMVA,包括雾视去雾视 (9)再次的红绿测试 (10)按上述相同的步骤检查左眼 (11)双眼同时开放,加+0.75D雾视 (12)两眼分视(棱镜法或偏振镜法) (13)双眼平衡试验 (14)双眼同时去雾视 (15)双眼的红绿测试 (16)记录试戴验光处方的度数 (17)行走试验

双眼视觉的检查分析与处理—综合验光仪双眼视功能检查(眼屈光检查课件)

双眼视觉的检查分析与处理—综合验光仪双眼视功能检查(眼屈光检查课件)
11
知觉融合
12
融合
纸筒实验
13
融合反射(运动融合)
• 偏离对应点物象刺激融合反射 • 运动融合能保持持久有效地双眼单视。 • 一旦打破融合反射------物象偏离对应点暴露斜视
14
视网膜对 应点
指两眼视网膜上具有共同视觉方向的视网膜成份 两眼黄斑中心凹是 一对最重要的对应点。 整个视网膜其他位置如何对应?
23
• 视网膜成份
• 单位面积的视网膜受到视觉刺激后,神经冲动沿视路传到视 皮层,从视网膜到视皮层所有参与这一知觉过程的组织总称
为视网膜成份。
不是单一的平面,是从视网 膜到皮质的立体成分。
• 视网膜成份的特性:感知外界物体,

方向知觉(空间投射)
24
5
外斜 内斜 垂直斜位
定性判断斜位
6
内斜视
外斜视
2
3
4
Worth4点
Worth4点检查主要是利用红-绿 互补原理,应用红-绿分视手段, 在双眼分视条件下,检查病人双 眼视功能的一种方法。 可用于远近不同距离检查,操作 简单,能很快判断出双眼视功能 的存在与否.
5
1.可用于检查双眼注视状态下有无融像、抑制主导眼以及复视状态,借以判定是否存在双眼融 合及同时视功能 。
6
• (1)将Worth 4点视标设置在40cm的距离,红点在上,白点在下。 • (2)嘱被检者持续注视Worth 4点灯,并报告是否看见点的数量在发生变化:
由原来的4个灯点变成了2个或3个灯点。 • (3)缓慢将Worth 4点灯向远处移动,并嘱患者报告Worth 4 点在移动过程中
的数量变化。 • (4)当被检者报告数目出现变化时,停止移动,记录此时的距离,并根据丢

视功能检查

视功能检查

视功能检查双眼视觉功能有多种检查方法,各种检查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一种好的检查方法应该能够反映病人在自然就寝上的双眼视觉。

但是,各种检查方法对双眼视觉都有不同程度的分离作用,所以检查结果并不能真实地全面反映病人的状况。

根据各种检查方法分离作用的大小由小到大依次是:Bagolini 线状镜、偏振光四点试验、同视机、Worth四点试验,负后像和正后像。

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有以下几种:1(同视机 1901年Worth根据其简单和复杂程度将双眼视功能完整的视觉过程分为三级,一直被临床工作者广泛采用。

即双眼同时视、融合力和立体视。

同视机能够检查单眼抑制、异常视网膜对应和三级双眼视功能。

2(Worth四点试验四点试验能够检查单眼抑制、复视和双眼融合功能。

检查方法如下:病人戴红绿眼镜,观察33cm或6m处的四点灯,四点灯一个红色,两个绿色一个白色。

眼镜和四点灯的红录颜色互补,即戴红色眼镜的眼睛看不见绿灯,只能看见红灯或把白灯看成红灯;载绿色眼镜的眼睛看不见红灯,只能看见绿灯或者把白灯看成绿灯。

如果病人看见四个灯产明病人有双眼视。

他们可能双眼视觉正常,也可能存在异常视网膜对应,患小角度内斜视。

如果病人只看见两个红灯,说明戴绿眼镜的眼存在抑制。

如果病人只看见三个绿灯,说明戴红色镜片的眼抑制。

如果病人看见5个灯,可能患内斜视或外斜视,存在复视(如下图:)若检查距离是6m,四个灯对应的是中心凹部位,而33cm时,对应的是周边视网膜。

当病人在33cm检查时可能存在双眼视,而检查距离变为6m时,病人可能存在单眼抑制。

所以做Worth四点试验时,必须检查远近两个距离上的双眼视功能。

3(4?三棱镜试验如果病人微小斜视或是斜视矫正术后仍然存在中心凹抑制,这类中心凹暗点很难发现,为了估计病人双眼视觉的质量可以选用这种检查方法。

病人注视正前方的一个点光源,把底向外的4?三棱镜放到一只眼前,观察另一只眼有没有双向运动。

若受检查者没有斜视,无论把三棱镜放到哪一只眼前,对侧眼可能出现双向运动,即对侧眼先外转,再以同样幅度内转。

双眼视觉功能检查和分析

双眼视觉功能检查和分析
记录此时的棱镜底方向和度数
31
近距隐斜测量
• 视标放置:眼前40cm处,照明良好 • 其余步骤相同 • eso & exo
32
聚散能力测量
33
聚散的计算
• 计算单位:棱镜度为(△)
1△ :光线通过1米远的距离产生垂直偏离1厘米。
1cm
1m
34
聚散的计算
• 举例
– 患者 PD=60mm
6m
50cm
测量距离 14mm
36
集合和发散的分类
1. 张力性聚散(tonic vergence):
– 双眼从解剖静息位置向生理静息位的移动 – 水平位隐斜视=双眼生理静息位 – 水平隐斜视与张力性聚散
• 张力性聚散度合适:远距隐斜视为零(正视位) • 张力性聚散度太大,远距隐斜视为内隐斜 • 张力性聚散度太小,远距隐斜视为外隐斜
1cm / 1m
集合△度 单眼 双眼
1△
? 6cm/1m
Pd=60mm
?6cm/0.5m
Pd=60mm
?6cm/6m
35
聚散的计算
• 集合度与眼的转动中心
– 角膜顶点后14mm – 镜架平面后27mm – 计算;
27mm
测量距离
PD
集合△度 单眼 双眼
40cm
60mm

40cm
64mm

6cm/0.427m
(眼视光课件)双眼视觉功能检查和分析
重要性
• 眼视光学=验光 • 双眼视觉学的基础
2
必要性
• 不是常规检查项目 • 检查前提:具备双眼视,矫正视力正常、
眼部生理情况基本正常,却有双眼视症状 反应者
3

双眼视功能检查-立体视觉检查(Titmus等)

双眼视功能检查-立体视觉检查(Titmus等)

(1)由3块厚度不同的测试板组成(6mm、3mm和1mm)。三块板的视差分别为340″、170″和55″,通过调整距离可改变视差,最 大视差为600″,最小视差15″。
(2)检查时受检者头部与测试板平行。
(3)检查距离通常为40cm。
(3)有正常视网膜者,在融合点位置放置随机点立体图画片。主导眼放标准画片,检查有无立体功能及立体视锐值。
4.随机点立体图(颜少明、郑竺英编制)
(1)检查时戴红绿眼镜。
(2)检查距离30~40cm。
(3)可测定立体视锐值、交叉视差和非交叉视差。
5.同视机检查
(1)调整下颌托及瞳距,使双眼视线与同视机镜筒的高度相平行。
(2)用同时知觉画片分别检查主观斜视角及客观斜视角。两者近似或相同时表明存在正常视网膜对应。
双眼视功能检查-立体视觉检查(Titmus等)
---1.适应症
1.需定量检查立体视锐度的各类人员。
2.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患者。
3.眼球震颤者。
4.某些手术后,如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角膜屈光手术后。
5.视疲劳者。
6.司机、显微外科医师、运动员和特种兵。
① 定性检查图:有立体视者能感知苍蝇翅膀高高浮起。
② 定量检查图:动物图、圆圈图。
2.TNO立体视检查
(1)检查距离为40cm。
(2)红绿眼镜分离双眼。
(3)共有7块检查板,为随机点图。板1~3用于定性检查,板4用于测定有无抑制及抑制眼,板5~7用于定量立体视锐值。
---2.禁忌症:因精神因素或其他全身疾病不能配合者。
---3.注意事项:受检者有屈光不正时要先予矫正。
---4.操作步骤演示: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作用内容及其方法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作用内容及其方法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作用内容及其方法双眼视功能检查是一种常见的眼科检查方法,用于评估眼睛的双眼协调能力、眼位、眼球运动和眼睛焦距调节等视觉功能。

该检查的目的是发现和诊断与双眼视功能异常相关的问题,并指导相应的治疗和干预措施。

以下将详细介绍双眼视功能检查的作用内容及其方法。

1. 双眼协调能力检查:通过评估眼球的合作运动和协调性,了解眼球是否能够同时、平衡地定位在一个目标上。

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嗅觉测试(如咬合板测试)、Maddox轮或Hirschberg检查等。

2.眼位检查:通过观察眼球的位置和运动来评估眼部肌肉的协调性和强度。

主要检查项目包括垂直和水平方向的眼位、斜视(如斜视、内斜视和外斜视)等。

3.眼球运动检查:通过评估眼球的运动范围、速度和平滑性来检测有无异常。

这些检查包括直视追踪、斜视追踪和凝视示踪等。

4.眼睛焦距调节检查:通过观察眼睛调节焦点的能力来评估眼睛的近视调节能力。

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融合调节、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敏度等。

这些检查在眼科临床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评估眼肌功能:双眼视功能检查可以评估眼部肌肉运动的协调性和强度,从而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斜视、眼位异常等问题。

2.诊断和治疗近视等问题:眼睛焦距调节检查可以评估眼睛的近视调节能力,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近视、远视等屈光问题。

3.检测和干预弱视:双眼视功能检查可以帮助发现和干预弱视(也称为“懒眼”),及早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疗和干预。

4.观察儿童的发育和学习困难:通过对儿童双眼视功能的检查,可以帮助发现并评估与学习困难相关的问题,如眼球运动异常、双眼协调问题等。

方法方面,双眼视功能检查可以使用多种仪器和技术,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1.直视追踪检查:通过观察被检查者的眼球跟随一个运动目标的能力来评估眼球运动的协调性和平滑性。

2.融合调节检查:通过观察被检查者眼睛对接近和远离目标的调节能力来评估眼睛的焦距调节功能。

3.凝视示踪检查:通过观察被检查者的眼球从一个目标到另一个目标的切换,评估眼球运动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双眼视功能 检查

双眼视功能 检查

双眼视功能检查双眼视功能检查双眼视觉功能有多种检查方法,各种检查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一种好的检查方法应该能够反映病人在自然就寝上的双眼视觉。

但是,各种检查方法对双眼视觉都有不同程度的分离作用,所以检查结果并不能真实地全面反映病人的状况。

根据各种检查方法分离作用的大小由小到大依次是:Bagolini 线状镜、偏振光四点试验、同视机、Worth四点试验,负后像和正后像。

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有以下几种:1.同视机1901年Worth根据其简单和复杂程度将双眼视功能完整的视觉过程分为三级,一直被临床工作者广泛采用.即双眼同时视、融合力和立体视。

同视机能够检查单眼抑制、异常视网膜对应和三级双眼视功能。

详细检查方法请看第五章。

2.Worth四点试验四点试验能够检查单眼抑制、复视和双眼融合功能。

检查方法如下:病人戴红绿眼镜,观察33cm或6m处的四点灯,四点灯一个红色,两个绿色一个白色。

眼镜和四点灯的红录颜色互补,即戴红色眼镜的眼睛看不见绿灯,只能看见红灯或把白灯看成红灯;载绿色眼镜的眼睛看不见红灯,只能看见绿灯或者把白灯看成绿灯。

如果病人看见四个灯产明病人有双眼视。

他们可能双眼视觉正常,也可能存在异常视网膜对应,患小角度内斜视。

如果病人只看见两个红灯,说明戴绿眼镜的眼存在抑制。

如果病人只看见三个绿灯,说明戴红色镜片的眼抑制。

如果病人看见5个灯,可能患内斜视或外斜视,存在复视(如下图:)若检查距离是6m,四个灯对应的是中心凹部位,而33cm时,对应的是周边视网膜.当病人在33cm检查时可能存在双眼视,而检查距离变为6m时,病人可能存在单眼抑制。

所以做Worth四点试验时,必须检查远近两个距离上的双眼视功能。

3.4△三棱镜试验如果病人微小斜视或是斜视矫正术后仍然存在中心凹抑制,这类中心凹暗点很难发现,为了估计病人双眼视觉的质量可以选用这种检查方法。

病人注视正前方的一个点光源,把底向外的4△三棱镜放到一只眼前,观察另一只眼有没有双向运动。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作用内容和方法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作用内容和方法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作用内容和方法1.裸眼视力检查:裸眼视力检查是评估视力清晰度的最常用方法。

这通常涉及要求测试对象识别不同大小和距离的字母或符号。

2.眼球运动和跟踪检查:这项检查评估了眼球运动和跟踪的能力。

测试时,测试对象会被要求盯着移动的目标或手指,并评估他们的眼球是否能够平滑地跟随移动目标。

3.眼位和眼球固定检查:这项检查评估了眼睛在特定位置的位置和固定能力。

测试时,测试对象会被要求将目光聚焦在不同位置的目标上,并评估他们的眼睛是否能够准确地锁定在目标上。

4.立体视力检查:这项检查评估了测试对象的双眼是否能够正确地协调工作,产生立体视觉。

测试时,测试对象会被要求观察一系列立体图像,并判断其中是否存在深度感。

5.调节和对焦能力检查:这项检查评估了眼睛的调节和对焦的能力。

测试时,测试对象会被要求观察不同距离的目标,并评估他们的眼睛是否能够迅速和准确地调节和对焦。

6.眼睑功能检查:这项检查评估了眼睑的功能和协调能力。

测试时,测试对象会被要求进行一系列眨眼、闭眼和眼球运动的动作,并评估他们的眼睑是否能够正常、协调地运动。

1.目视:这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通过直接观察和评估测试对象的眼睛和眼球运动来进行。

2.机械检测仪器:使用机械检测仪器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眼睛的功能和性能。

例如,通过使用自动视力测试仪来评估裸眼视力,或使用眼位仪来评估眼球位置和固定能力。

3.计算机辅助测试:计算机程序和软件可以用于进行各种双眼视功能检查。

通过显示特定的图像和目标,并记录测试对象的反应,可以进行立体视力、调节和对焦能力等方面的测试。

4.专业仪器和设备:眼科医生和视光师通常会使用专业仪器和设备来进行双眼视功能检查。

例如,眼底照相机用于评估眼睛底部的结构和健康状况,角膜地形图仪用于评估角膜曲率和形状。

总之,双眼视功能检查是一种常用的评估和检测双眼视觉功能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发现和诊断各种眼睛和视觉问题,并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建议和建议。

双眼视功能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双眼视功能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双眼视功能检查技术操作规范一、Worth四点试验【适应证】适用于检查单眼抑制和主导眼。

【禁忌证】无。

【操作方法及程序】1.受试者戴红、绿互补眼镜,右眼为红色,左眼为绿色,观察33cm和6m处的四点灯。

2.四点灯一个红色,两个绿色和一个白色。

3.如受试者看到四个灯,说明有双眼单视;若为2红2绿,说明右眼为主导眼;若见3绿1红,说明左眼为主导眼;若仅见2个红灯或3个绿灯,说明有单眼抑制;若见5个灯,说明有斜视及复视。

【注意事项】如果受检者理解能力差,则检查结果不可靠。

二、4 三棱镜试验【适应证】适用于检查中心抑制性暗点,微内斜视。

【禁忌证】无。

【操作方法及程序】1.嘱受检者注视33cm处的点光源,将底向外的4∆三棱镜迅速放置于一眼前,观察双眼的运动情况。

2.正常情况下,当三棱镜底向外放于一眼前时,此眼轻度内转,对侧眼则同时轻度外转(共轭运动),然后再以同样幅度内转(融合运动)。

3.若对侧眼有第一个同向运动而无第二个融合运动,说明对侧眼有黄斑中心凹抑制性暗点存在。

4.若放置4∆三棱镜后双眼均不动,则同侧眼本身有抑制性暗点。

5.把三棱镜放在另一眼上,重复检查一次。

【注意事项】如果患者不能合作,或融合功能差,则会有假阳性结果。

三、红玻璃试验【适应证】对于斜视而无复视者,可发现抑制及抑制深度。

【禁忌证】无。

【操作方法及程序】1.嘱患者注视33cm处光源,询问见到几个光点。

如果只看到一个光点,则在注视眼前逐渐增加红玻璃的密度,直至出现复视,即看到一白一红两个光点为止。

内斜视者有同侧复视,外斜视者有交叉复视。

抑制的深度可用注视眼前红玻璃的密度来表示。

2.斜视者如只见到一个光点,说明有单眼抑制或异常视网膜对应。

鉴别方法:将一底向上6 三棱镜置于斜视眼前,如两光点呈垂直排列,则为异常视网膜对应;如仍只见一个光点,则为单眼抑制。

【注意事项】一般应在暗室或半暗室中检查。

四、Bagolini线状镜检查【适应证】用于检查双眼视功能。

双眼视功能检查(科室)ppt课件

双眼视功能检查(科室)ppt课件

精选课件
15
精选课件
16
(5)两光带不相交在光点上,每一个光条 上各有一光点说明有复视。两光点位于两 光条相交点的上方,表示同侧性复视,为 正常视网膜对应的内斜视。
(6)若称两光点位于两光条相交处的下方, 表示交叉性复视,为正常视网膜对应的外 斜视。
精选课件
17
精选课件
18
因为Bagolini线状镜检查需要患者具有一 定理解及表达能力,故不适用于年龄较小的 儿童。
精选课件
26
根据两光条的关系判断视网膜对应: 1)后像呈+者属正常视网膜对应(NRC)。 2)后像呈┣者属异常视网膜对应(ARC), 为内斜
视,横光条位于右方,与眼球位置一致,属同侧 性。 3)后像呈 者属异常视网膜对应,为外斜视,横光条 位于左方,与眼球位置不一致,属交叉性。 4)后像呈厂者属于异常视网膜对应,为右上斜视, 横光条位于纵光条的右上方,与眼球位置一致。
精选课件
33
临床上测试立体视锐度时,让受试者两眼戴测 试眼镜看一放置在眼前的均向鼻侧水平偏离的图 像,戴红、绿眼镜则看相应的红、绿图像,戴偏 振光眼镜则看相对应的偏振光图像。由于受试者 戴测试眼镜双眼同时注视时两眼所看到图像的位 置不同,从而产生了立体视觉。可根据两眼所看 到水平偏离的角度来定量,单位为弧秒。最小的
线索。
精选课件
37
在Titmus立体视觉图中,前三个圆环立 体图像(分别为800、400、200秒弧)和第 一个动物立体图像(400秒弧)可由于单眼 线索的存在而易被辨别;但其他立体图像由 于两个图像的水平分离较小,很难通过单眼 线索进行辨别。
精选课件
38
鉴别患者是否真正具有立体视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将Titmus立体视觉图旋转90°,询问患者 是否仍能有立体感,如是则为单眼线索;二是 将Titmus立体视觉图旋转180°,这时,真正具 有立体视的人会发现,原来向外凸出来的圆环 变成向内凹进去了。

双眼视功能检查PPT课件

双眼视功能检查PPT课件

调节的分类(1956 Health)
反应性调节 器械性调节 集合性调节 张力性调节
调节刺激/调节反应曲线
辐辏和辐辏需求
辐辏:眼视近物时,为了保持双眼单视而 使双眼内转的生理现象
辐辏需求:视近物时保持双眼单视所需要 的辐辏量
聚散的分类
融像性聚散 调节性聚散 张力性聚散 近感知性聚散
隐斜和斜视
隐斜:无(打破)融像需求时,两眼视线 不对称的眼位
斜视:一眼固视某一目标时,另一眼视线 偏离该目标(有融像需求时,双眼视线不 对称的眼位)
隐斜(phoria)
分离性隐斜
无融像
相联性隐斜
双眼融像状态
分离性隐斜
常用分离方法 遮盖:遮盖试验 棱镜分离方法:von Graefe方法 变形方法:Maddox 杆 非融像或独立视标:立体镜隐斜测试卡
概念:人眼为了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 力的能力
调节主要靠晶状体前表面的曲率增加而使 眼的屈光力增强
调节需求 VS 调节反应
调节需求:外界特定距离的物体令眼看清 它所需要的调节量
调节反应:眼能够看清外界特定距离物体 需要付出的最小调节量
调节反应是相对调节需求而言的,多数情 况下,调节反应小于调节需求
DONDER’S TABLE
age amplitude age amplitude
10
14.00
45
3.50
15
12.00
50
2.50
20
10.00
55
1.75
25
8.50
60
1.00
30
7.00
65
0.50
35
5.50
70
0.25
40

视野

视野

• 视网膜愈近中央部的神经 纤维,愈近枕叶的后级部, 纤维,愈近枕叶的后级部, 相反愈近周边部的神经纤 维愈近枕叶的前部。 维愈近枕叶的前部。
• 黄斑回避 • 视野检查时,在偏盲和全盲视野内, 视野检查时, 偏盲和全盲视野内, 和全盲视野内 中心注视区功能保留的现象称为“ 中心注视区功能保留的现象称为“黄斑 回避” 回避”。 • 该现象的出现见于视放射中后部或 视觉皮质区的损害或病变。 视觉皮质区的损害或病变。如右侧枕叶 视中枢损伤,双眼左侧视野同向性偏盲, 视中枢损伤,双眼左侧视野同向性偏盲, 黄斑回避。 黄斑回避。
• 视网膜上每一个解剖位置与相应的视野 对应。例如, 对应。例如,黄斑中心凹对应视野的中 心部分; 心部分;由于外界物体光线经屈光系统 到达视网膜后形成一倒像,所以, 到达视网膜后形成一倒像,所以,鼻侧 视网膜对应着视野的颞侧部分, 视网膜对应着视野的颞侧部分,颞侧视 网膜则对应着视野的鼻侧部分; 网膜则对应着视野的鼻侧部分;上方视 网膜对应着视野的下方部分, 网膜对应着视野的下方部分,下方视网 膜对应着视野的上方部分。 膜对应着视野的上方部分。
• 鼻上方纤维在视交叉的同 侧向后行,在同侧视束形成 侧向后行 在同侧视束形成 一个较小的弓形弯曲,然后 一个较小的弓形弯曲 然后 转向对侧,沿视交叉后缘的 转向对侧 沿视交叉后缘的 上部进入对侧视束的背内 侧。
• (2)乳头黄斑束的纤维在 乳头黄斑束的纤维在 视交叉中也进行部分的 交叉: 交叉:不交叉纤维在通过 视交叉全过程中始终位于 视交叉侧部的中央, 视交叉侧部的中央,
视路
1.视网膜 2.视神经 3. 3.视交叉 4.视束 5.外侧膝状体 6. 视放射 7. 视皮质
• 1.视神经水平 视神经球后 视神经水平 段视神经纤维仍保持着在 视网膜内的排列关系,视神 视网膜内的排列关系 视神 经远端(距眼球 距眼球10~15㎜)由 经远端 距眼球 ㎜由 于视神经轴心部位已无视 网膜中央血管,黄斑的纤维 网膜中央血管 黄斑的纤维 逐渐转入视神经的轴心,其 逐渐转入视神经的轴心 其 他纤维仍位于视神经的相 应部位。 应部位。

双眼视功能检查通俗易懂的解释

双眼视功能检查通俗易懂的解释

双眼视功能检查通俗易懂的解释
双眼视功能检查是一种检查方式,主要检测双眼的调节和聚散功能,双眼的融像功能、调节异常和眼球运动功能。

具体来说,双眼视功能是指外界物体在两眼视网膜相应部位所形成的像,经过大脑的视觉中枢融合为一,使人们感觉不是两个相互分离的物体,而是一个完整的立体形象。

双眼视功能检查在诊断和治疗青少年近视方面尤其重要。

这种检查方式能查明孩子近视产生的加深的原因,对视力发展状况做准确预测,进而选择适合的矫正方案。

通俗易懂地说,双眼视功能检查就是通过一系列专业化的检查手段,了解眼睛如何同时使用两只眼睛看东西,以及两只眼睛如何协同工作。

这种检查可以帮助诊断和解决双眼视觉问题,如斜视、弱视等,也能帮助解决由于双眼视觉问题引起的其他症状,如视疲劳、眼酸、眼胀、视近困难、困倦感等。

如果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建议咨询眼科医生或相关专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双眼视功能检查一、BCC检查调节反应,调节滞后和调节超前的测量方法,正常值为+0.25~+0.75D。

1. 综合验光仪内置入被检者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

将FCC视标置于近视标杆40㎝处,将两眼辅助镜片的±0.50转至90º位置(其负散轴位于90º),不需要额外增加照明,让被检者双眼睁开,注视40㎝处的FCC视标。

2. 被检者报告水平线较清晰,说明被检者为调节滞后,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的正球镜即为其调节滞后量。

3. 被检者报告垂直线清晰,说明被检者为调节超前,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的负球镜即为其调节超前量。

4. 若被检者报告水平线和垂直线同样清晰,说明被检者的调节反应量为零。

二、NRA检查:负相对调节,即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双眼所能减少调节的能力,正常值为+2.25~+2.50D。

1.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于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良好照明。

2. 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40㎝近用视力表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

3. 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开始变模糊,退回前一片。

记录增加的正球镜度数,即为其负相对调节(NRA)。

4. 检测值正常说明无调节参与,测得的度数是真实度数;检测值偏低说明有调节参与,即假性近视,需要散瞳处理;检测值偏高说明负镜过矫或正镜欠矫。

三、PRA检查正相对调节,即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双眼所能增加调节的能力,正常值>-2.50D。

1.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于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良好照明。

2. 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40㎝近用视力表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

3. 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持续模糊。

记录增加的负球镜度数,即为其正相对调节(PRA)。

4. 检测值若低于验光测得近视增长的度数,被检者无法接受新眼镜,可通过调节训练;5. PRA低加上外隐斜,看近必须要戴镜。

四、调节灵活度检查调节灵活度是采用±2.00D翻转拍(Flipper拍)进行检查,测量每一分钟的循环次数,其单位为cpm。

调节灵活度代表了调节能力、速度、持久力,在无法进行NRA、PRA检查或者低龄儿童不合作的情况下可快速估测调节是否正常、调节和放松哪部分出现问题。

正常值为单眼12cpm,双眼8~10cpm。

1. 被检者戴屈光不正全矫眼镜,右眼处于打开状态,左眼关闭。

注视40cm 处的0.6近视标检查卡。

2. 检查者将±2.00D翻转拍镜片的正镜片置于被检者右眼前,嘱被检者注视近视标检查卡字母,当被检者报告视标变清晰时,检查者立即将负镜片反转至被检者眼前,待被检者报告视标变清晰时再立即反转镜片。

记录一分钟被检者看清视标的循环次数(看清+2.00D和-2.00D为一个周期)。

3. 左眼调节灵活度的检查与右眼相同,而后进行双眼调节灵活度的检查。

4. 双眼调节灵活度的检查与单眼调节灵活度的检查方法基本相同,只需将两眼都打开即可。

5. 双眼调节灵活度测量过程中为了避免被检者有单眼抑制现象的发生,检查时可使用偏振镜片。

测量时被检者戴上偏振眼镜,若其只能看到两列视标说明被检者有单眼抑制,需在记录中标明。

五、调节幅度检查通过测量被检者的调节幅度,并根据最小调节幅度公式15-0.25×年龄或查调节幅度正常值表(Donder),评估被检者的调节幅度是否存在异常。

(一)移近法1. 被检查者戴屈光不正全矫眼镜,遮盖其左眼,正常照明。

2. 验光师手持近用视标置于被检查眼前40cm处,请被检者注视其最佳视力上一行视标(通常为0.8一行视标),并以约5cm/s的速度将近用视标向被检者移近,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开始出现持续性模糊为止。

3. 用视标尺测量此时视标距被检者眼镜平面的距离,该距离的倒数即为被检者右眼的调节幅度。

同样方法检查左眼、双眼的调节幅度。

(二)负镜片法1. 在综合验光仪内置人被检者的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遮盖其左眼,正常照明。

2. 将近用视标置于近视标杆40cm处,让被检者注视最佳视力上一行视标(通常为0.8一行视标)。

在该眼前逐渐增加-0.25D的负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首次出现持续性模糊,记录上一片的镜片度。

3. 所增加的负球镜总量再加上2.50D为被检者的调节幅度。

同法检者左眼、双眼的调节幅度。

六、远、近距离水平隐斜目前常用的隐斜视的检查方法主要有交替遮盖法、马氏杆法和vonGraefe。

其中后两种方法需要在被检者有双眼同时视的基础上进行。

(一)遮盖法:本方法为定性检查。

a) 遮盖-去遮盖试验:检查者用遮盖板遮住一眼,观察遮盖眼去遮盖后有无转动,如有转动,说明病人存在显斜视,如果遮盖眼去遮盖后由外向内运动,说明病人有外斜视,由内向外运动,说明有内斜视。

若存在垂直方向的运动,说明有垂直斜视。

去遮盖瞬间遮盖眼由上往下移动为该眼的上隐斜。

去遮盖瞬间遮盖眼由下往上移动为对侧眼的上隐斜。

移去遮盖板,让检查者有足够时间建立双眼视,遮盖另一眼,再一次观察遮盖眼去遮盖后有无转动,如移去遮盖板后,被遮盖眼回到正位,而未遮盖眼显示斜视,那么,被遮盖眼为注视眼,如果,被遮盖眼在去遮盖后,仍然在斜视位,说明,未遮盖眼为注视眼。

b) 交替遮盖试验:遮盖-去遮盖试验确立注视眼,从遮盖斜眼开始检查。

从右眼到左眼迅速移动遮盖板,然后再回到右眼,观察拿走遮盖的眼睛的运动,经过数次交替遮盖后,用基底朝向眼睛移动方向的三棱镜度数估计所观察到的眼睛的移动量。

不断调整三棱镜的度数,直到交替遮盖时不再出现眼球运动为止。

(二)马氏杆法:本方法须在被检者有双眼同时视的基础上进行。

1.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将室内光线调暗,验光仪中置入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和远用瞳距。

右眼的辅镜片RMH调至90º(即右眼视孔内为红色水平向马氏杆),左眼处于开放状态,并将旋转棱镜归零后移至左眼孔前,将0位置于垂直方向。

2. 被检者注视5米远处的一点光源。

此时右眼看到是一条红色的竖线,左眼看到的是点光源。

3. 被检者看到的点光源恰好在红色竖线上,说明被检者无水平向隐斜。

4. 被检者看到红色竖线在右边,点光源在左边,即右眼看到的像在右边,左眼看到的像在左边,为同侧性复视,说明被检者为内隐斜。

此时在非注视眼前逐渐增加基底向外的三棱镜,直至点刚好落在竖线上。

所加的三棱镜即为其内隐斜量5. 被检者看到红色竖线在左边,点光源在右边,即右眼看到的像在左边,左眼看到的像在右边,为交叉性复视,说明被检者为外隐斜。

此时在非注视眼前逐渐增加基底向内的三棱镜,直至点刚好落在竖线上。

所加的三棱镜即为其外隐斜量。

6. 马氏杆法检查近距离水平向隐斜视。

马氏杆法检查近距离水平向隐斜视时,只需将远用瞳距调整为近用瞳距,点光源从5米移至40厘米处即可,其他操作步骤和结果判断同上。

(三)Von Graefe 法:本方法须在被检者有双眼同时视的基础上进行。

1. 视标采用被检者单眼最佳矫正视力上一行的单个视标。

2.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入被检者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和远用瞳距。

让被检者轻轻闭上眼睛,将旋转棱镜移至视孔前,将右眼前棱镜调至6ΔBU,左眼棱镜调至12ΔBI。

3. 被检者睁开双眼,询问其看到几个视标。

此时应看到两个视标,一个在右下方(为右眼所见),一个在左上方(为左眼所见)。

4. 让被检者注视右下方的视标(右眼所见),并始终保持视标清晰。

5. 验光师告知被检者他将会使左上方的视标逐渐向右移动,当左上方视标移至右下方视标的正上方时请被检者报告。

6. 验光师以每秒2Δ的速度减少左眼的棱镜度,直到被检者报告上下两个视标垂直向对齐(即两个视标一条垂直线上)。

记录此时左眼前三棱镜的底向和度数。

7. 继续向同一方向移动三棱镜,至被检者看到视标变为一个在左下方,一个在右上方,再反方向移动三棱镜,再次使上下两个视标垂直向对齐。

记录此时左眼前三棱镜的底向和度数。

8. 上述两步中所得三棱镜的平均值为被检者的隐斜量。

三棱镜平均值是基底朝内的三棱镜,则被检者为外隐斜。

平均值是基底朝外的三棱镜,则被检者为内隐斜。

平均值是基底朝上的三棱镜,则被检者为下隐斜。

平均值是基底朝下的三棱镜,则被检者为上隐斜。

平均值为0,则被检者无水平向隐斜视。

9. 将远用瞳距调整为近用瞳距,测试距离移至近视标杆的40cm处,视标采用近用视标中的小方块视标,按以上步骤可测得近距离水平向隐斜视。

七、 AC/A检查(一)梯度性AC/A值梯度性AC/A值是指通过改变镜片从而使调节变化1.00D后,其调节性集合量的变化。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首先检查出被检者戴矫正眼镜后看近的水平隐斜量,在此基础上双眼各加+1.00D,检查看近的水平隐斜量,再双眼各加-1.00D,检查看近的水平隐斜量,两次的差值,除以2D,即为其AC/A值。

检查梯度性AC/A 值时通常采用vonGraefe法检查近距离的水平隐斜量。

正常值为3~5Δ/D。

1.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预置被检者的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瞳距调整为近用瞳距。

2. 用von Graefe法检查此时被检者近距离的水平隐斜量,并记录值(内隐斜即BO值记录为+值,外隐斜即BI值记录为-值)。

3. 双眼在远屈光不正矫正度数的基础上,增加+1.00D球镜后,检查一次此时被检者看近的水平隐斜量,并记录值,再增加-1.00D球镜后,检查一次此时被检者看近的水平隐斜量,并记录值。

在测量过程中让被检者始终保持注视视标清晰。

4. 用3步中两次变化值,除以增加的调节量2D,即为其梯度性 AC/A值。

(二)计算性AC/A值计算性AC/A值是根据被检者近看至看远时总的集合量的变化除以其调节量的变化而得。

1. 用马氏杆法或von Graefe法查得被检者的远距离和近距离的水平隐斜量后,根据公式:AC/A=PD+M(Hn-Hf)计算出AC/A值。

2. 式中:PD为被检者的远用瞳距,以厘米为单位, M为测量近距离隐斜时所注视的距离,以米为单位。

通常为40cm,即0.4米。

Hn为近距离的水平隐斜量(内隐斜记录为+值,外隐斜记录为-值)Hf为远距离的水平隐斜量(内隐斜记录为+值,外隐斜记录为-值)八、远、近距离BI/BO检查通常使用综合验光仪上的旋转棱镜测量聚散范围。

用基底朝内(BI)和基底朝外(BO)的三棱镜测量水平聚散力,得到模糊点、破裂点和恢复点数值。

(一)远距离BI/BO检查1.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入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远用瞳距。

2. 视标采用被检眼最佳矫正视力上一行的单个视标。

3. 调整两侧旋转棱镜得到BI和BO的三棱镜。

4. 被检者双眼注视单个视标,并报告模糊点和破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