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表现为集中过多,管理过死,缺少动力和活力,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陷入呆滞和僵化。
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20—30年代的苏联,是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独立自主地走出一条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应该说,苏联这个时期的建设成就是巨大的,但也出现过许多挫折和失误,已经建立起来的政治经济体制存在着不少缺陷和弊端。
本来,在俄国这样原先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没有任何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出现一些曲折和弊端是难以避免的,是不足为怪的。
可是,长期以来,苏联把自己走过的建设道路和它那一套政治经济体制凝固化、神圣化和普遍化了,把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些不完善的做法和片面的经验看作是尽善尽美的典范,于是“斯大林模式”遂成为一种僵化模式的代名词。
不但苏联本国被这个模式紧紧束缚,使国民经济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而且凭借它的地位和影响,把这一模式推行到所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使这个模式原有的弊端更显得严重。
因此,冲破僵化模式,进行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就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普遍面临的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国际环境的险恶,党内斗争的激烈,尤其是20—30年代苏联的党政领导和经济学界始终未能冲破对传统理论的教条式理解,都是极为重要的决定性的条件,致使联共(布)未能按照本国国情和实践中的新鲜经验,走出一条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道路,反而使经济管理体制越来越趋于集中死板和僵化。
列宁逝世以后,布尔什维克党面临着两个突出的问题: 其一,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的任务提上了日程,党必须提出如何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对此,党内发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
其二,列宁逝世不久,党内领袖地位空缺,谁能成为党的实际领袖,成为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
1924年以后联共(布)党内斗争之所以特别激烈,就是因为上述两个问题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斯大林模式的名词解释
斯大林模式的名词解释在20世纪的历史中,有一个名词始终如影随形,那就是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指的是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所实施的一种经济和政治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以集中权力和计划经济为核心,并且对于国家资源进行高度集中的控制。
本文将就斯大林模式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讨论。
同时,我们也将探讨它的影响和意义。
斯大林模式可以追溯到苏联共产党掌权后的1920年代。
当时,苏联正处于转型期,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和政治挑战。
斯大林认为,只有通过集中力量和资源,才能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因此,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斯大林通过实施集体化政策,将农民组织成大规模的农业合作社。
这使得国家可以更好地控制农业生产、土地利用和农产品流通。
然而,集体化政策也引发了严重的问题。
农民的抗议和抵抗使得农业生产受到了极大的损失,导致了饥荒和人员伤亡。
这一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社会不稳定。
其次,斯大林实施了计划经济,通过国家的指令和调配来控制和安排整个经济系统。
这种集中管理的方式使得国家可以有计划地安排生产、分配资源和控制价格。
然而,计划经济也带来了很多问题。
官僚主义蔓延,决策过程缺乏透明度,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此外,计划经济也给企业创新和自主决策带来了限制,导致了经济的僵化和缺乏竞争力。
斯大林模式的实施对于苏联的经济和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斯大林模式确保了苏联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这使得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能够抵抗纳粹德国的入侵,并最终取得胜利。
此外,斯大林模式还能够保障基本的生活需求,如医疗保健和教育。
然而,斯大林模式也带来了巨大的代价。
首先,集中权力和控制导致了政治制度的僵化。
政府的腐败和权力滥用日益增加,社会公正和人权受到了严重的侵害。
此外,由于计划经济的实行,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和浪费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大量的资源被投入到军事和重工业领域,而忽视了民生需求,导致了人民的贫困和生活水平的下降。
斯大林模式的措施
斯大林模式的措施
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应用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它通过采取更加强制的政治和经济措施来实现国家的快速工业发展,从而使国家更加强大。
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将苏联的经济体制从市场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为此,当时有数千家企业被国有化,劳动力也被集中在各个行业,原有的农牧业都被取消。
2、垄断经济:斯大林模式将经济中的竞争制度取消,以政府的垄断经济体制取而代之,财政,价格,生产,银行,运输,保险,贸易等方面都由政府垄断,以保证计划经济的顺利运行。
3、计划经济:斯大林模式实行计划经济,政府将决定经济发展的方向,采取更多的强制性措施来控制生产,管理财政,确保资源安排的效率。
4、国家化:斯大林模式实行政治上的国家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极其强大,尤其是对财富的控制力更是强大。
此外,斯大林模式还实行文化国家化,以增强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
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及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1、斯大林体制确立:20世纪30年代中期2、表现: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3、评价:(1)积极影响: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194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2)消极影响:①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②由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③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④长期僵化的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经验教训:①制定政策时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②要从国情出发,农、轻、重按适当比例平衡发展。
思考: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形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我们)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材料二苏联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材料三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实际上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
苏联工业化一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使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的破坏。
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
——《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指出,斯大林认为苏联工业化应按什么途径进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苏联工业化存在着哪些严重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认为苏联的工业化过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哪些经验教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查看答案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列宁逝世后,苏联党内围绕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多次发生争论。
斯大林模式名词解释
斯大林模式名词解释斯大林模式1. 定义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在20世纪上半叶对国家进行集中管控和大规模工业化的经济政策模式。
2. 特征斯大林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集中计划经济:国家对经济生产进行全面计划和控制,通过五年计划等手段确定生产目标和资源配置。
–例如,苏联制定了一系列五年计划,以实现军事工业和重工业的快速发展,如莫斯科地铁建设、巨型钢铁厂建设等。
•国有化:国家将私有企业和资源收归国有,通过国有化实现对经济的控制和调整。
–例如,苏联通过国有化政策将重要行业和资源收归国有,如钢铁、石油、电力等重要产业。
•强制集体化:国家通过强制手段,将农村中的私有土地和农业生产资料收集起来,组织成大规模的集体农庄。
–例如,苏联进行了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将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中,实行统一的生产计划和配给制度。
•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国家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经济计划,控制经济活动,并通过奖励和惩罚激励企业达成计划目标。
–例如,苏联设立了国家计划委员会,具体负责制定五年计划和资源分配。
3. 影响斯大林模式在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济发展:斯大林模式推动了苏联的工业化进程,使苏联在军事和重工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
•人民生活:斯大林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条件。
•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强化了国家的集权和党对社会的控制,使党的领导成为国家经济管理的核心。
•社会代价:斯大林模式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代价,包括资源分配不均、个人自由受限、农业问题等。
4. 总结斯大林模式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政策模式,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长期的影响。
它在推动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潜在问题和社会代价。
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
生产资料 所有制 工业化道 路 农业制度 经济体制 政治制度
生产资料公有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模式
以公有制为主导, 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 制成分并存。 制成分并存。 农、轻、重协调发展
全盘集体化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济体制 苏维埃体制( 苏维埃体制(高度集 )、一党制 一党制、 权)、一党制、终身 制
苏联(苏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路: 苏联(苏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路: 列宁时代: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失败) 列宁时代: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失败) 。(失败
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 斯大林时代:是否会继续坚持走列宁的新经济政策道路还是 斯大林时代 是否会继续坚持走列宁的新经济政策道路还是 走斯大林自己的道路? 走斯大林自己的道路?
问题探究
有人说: 有人说:斯 大林抛弃列宁 的“新经济政 思路, 策”思路,回 归到“ 归到“战时共 产主义” 产主义”思路 上来。 上来。 你是否赞同 这种观点? 这种观点?
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和认识: 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和认识: 它是同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水平基本适应的, 水平基本适应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 用。它曾使苏联在二三十年代取得巨大 的成就。但是, 的成就。但是,这种制度有它严重的缺 点和弊端, 点和弊端,后来越来越严重地阻碍了苏 联国民经济的发展。 联国民经济的发展。
农业集体化问题: 农业集体化问题:
农业集体化是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进行的; 农业集体化是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进行的;违 反了自愿原则, 反了自愿原则,用行政命令或变相暴力强迫农民 立即加入集体农庄; 立即加入集体农庄;对富农采取了不给生活出路 的措施,而且涉及部分中农, 的措施,而且涉及部分中农,使工农联盟再次出 现危机。 现危机。
斯大林模式
三、“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
斯大林时代:是否会继续坚持走列宁的新经济政策道路还是 走斯大林自己的道路?
斯大林模式
二、“斯大林模式”形成过程:
• (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
1、工业化方针的提出 (背景、目的、时间) 2、工业化的进程 • 一五计划:1928—1932 • 二五计划:1933—1937 3、评价 工业化的巨大成果 存在问题
斯 大 林 模 式
评价
学习目标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学习要点
一、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背景 二、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过程 (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 1、背景 2、实施过程 3、评价(成就、存在的问题) (二)、农业全盘集体化 背景 目的 过程 评价 三、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 2、特点及主要表现 3、评价
一、“斯大林模式”-形成背景
1、苏联的建立
时间:1922年12月30日 国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最初国家:俄罗斯 乌克兰 白俄罗斯 南高加索 后来发展到15个加盟共和国
2、列宁逝世
1924年1月 列宁逝世,苏联进入斯大林时代
苏联(苏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路:
列宁时代: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失败)
二、“斯大林模式”形成过程 (二)、农业全盘集体化
(1) 背景: (2)目的: (3)时间:
斯大林模式-高考历史知识点
斯大林模式-高考历史知识点
斯大林模式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过程“斯大林模式”是在实行工业化建设、进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⑴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①1925年苏联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从1928年开始,苏联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使苏联成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
⑵农业“全盘集体化”
①随着工业的发展,对粮食的需求日益增长,1926年苏联开始出现粮食供应困难。
斯大林认为,摆脱粮食困难的出路在于尽快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
②20世纪30年代初,在这样的推动和压力下,苏联各地出现集体化浪潮。
二、斯大林模式的在经济上的主要表现
它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三、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危机的阴云笼罩时,斯大林模式给苏联带来的是经济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这一模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
但是,从长远看,斯大林模式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和持续发展,阻碍了劳动者。
斯大林模式的内容
斯大林模式的内容斯大林模式,又称苏维埃模式,是20世纪中叶,苏联的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所采取的一种政策。
它指的是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的改革。
它的宗旨是快速的经济发展,使俄罗斯超越西方国家的经济繁荣。
斯大林模式伴随着严苛的政治管控,尤其是绝对的思想审查。
斯大林模式有三个核心要素:一是国家对经济的全面控制;二是五年计划;三是集体农业和工业化。
首先,苏联政府实施了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的政策,否则就不能达到快速经济发展的目的。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斯大林将重要的行业和设施归结为国有产业,从而垄断和控制整个经济体系。
国家一切行业的产能都由政府决定,价格也由政府控制。
政府还设置了大量的行政机构,统一管理经济活动,确保经济发展按照政策要求进行。
其次,斯大林政府实施了五年计划,来加强重要行业的发展。
根据政府的计划,每年政府精心计划,安排重大的建设和投资项目,以提高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实现快速的经济发展。
最后,斯大林模式的实施推动了苏联的农业社会化和工业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
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将农业社会化,把大片土地、农具、畜牧及农业资金整合在一起,并由中央决定。
政府还大力推行技术改造,使农业更加有效率,从而大量提高了产量。
同时,政府还大力推进工业化,把苏联经济发展由农业转向工业,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
斯大林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苏联的经济发展,使它的工业化和农业社会化的程度超过其它国家,这使俄罗斯比西方国家更具竞争力,也更加成熟。
然而斯大林模式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对自由经济活动和思想言论进行严格审查、低效的经济管理等,总的来说,斯大林模式不具备长期的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斯大林模式的实施有效地推动了苏联的经济发展,但它也引发了许多负面影响,它不具备足够的长期可持续性。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在于全面的政府控制,采取五年计划,加强集体农业和工业化。
它的宗旨是快速的经济发展,使俄罗斯超越西方国家的经济繁荣,这是它最大的贡献。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不断提升人民旳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2、坚持共产党旳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 马克思主义。 3、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4、对西方旳“和平演变”采用了正确旳对策。
政治 提出“人道旳民主旳社会主义”, 放弃民主集中制,在政治体制方 面,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
影响 引起思想混乱,民族矛盾加剧,经济情况 恶化,社会秩序动荡,政局失控.
2、“八一九事件” ----苏联解体旳催化剂
3、苏联旳解体 1991年底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 夫刊登电视讲话,宣告辞去 总统职务。…苏联走向解体
一、赫鲁晓夫改革
内容
经济上 政治上
苏联城市青年出 发参加开荒
赫鲁晓夫
成果 失败,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
怎样评价赫鲁晓夫旳改革?
主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悲观:改革缺乏正确旳指导思想,只 是对原有体制旳小修小补,脱离实际, 主观主义,暴躁冒进,也并没有从根本 上变化高度集中旳经济政治体制,造成 失败。
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假如没有“八一九事件”, 苏联是否会存在下去?
“八一九事件”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成了苏 联加速崩溃旳催化剂。虽然没有“八一九事 件”,苏联也会解体。
因为苏联解体旳原因是多方面旳:
1、高度集中旳经济政治体制旳僵化(根本原因) 2、严重旳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不安,社会矛盾、
民族矛盾旳激化 3、戈尔巴乔夫改革引起思想混乱,政局失控
温故知新
1、“斯大林模式”旳特点?
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斯大林模式的评价一、斯大林模式的概述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在20世纪初期实行的一种政治经济体制。
这种体制以国有化、计划经济和集中统一领导为核心,对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斯大林模式的优点1. 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斯大林模式下,国家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通过国家对工业、农业等各个领域的全面管理,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这使得苏联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2. 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斯大林模式下,苏联政府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且投入巨额资金用于科学研究。
这些资金不仅用于基础科学研究,还用于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
这使得苏联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3. 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在斯大林模式下,苏联政府积极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实现了普及医疗、教育和文化等公共服务,并且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这使得苏联成为一个富裕、文化、教育水平高的国家。
三、斯大林模式的缺点1. 限制了个人自由斯大林模式下,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全面控制,限制了个人自由和创新精神。
这使得苏联社会缺乏创造力和活力。
2. 打压异己分子在斯大林模式下,政府打压异己分子,实行严格的言论审查和思想控制。
这使得苏联社会缺乏多元化和民主性。
3. 经济效率低下尽管斯大林模式下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但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局限性以及官僚主义的腐败问题,经济效率低下。
这导致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
四、结论综上所述,斯大林模式在促进国家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以及科学技术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它也限制了个人自由和创新精神,打压异己分子,经济效率低下等问题。
因此,斯大林模式是一个有利有弊的政治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
三、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标志--
1936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法律确立)
(1)内容: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经济 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 有制 (2) 标志:斯大林创建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 式的形成,称为“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 济体制与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四、“斯大林模式”的表现
〓时事关注
政府将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用于“三农”(农业、农村、农民) 的支出将达到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增长14%……
今年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农村税费改革不仅取消了原先336亿元的农业 税赋,而且取消了700多亿元的“三提五统”和农村教育集资等,还取消了各种不 合理收费,农民得到了很大的实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 式主义和强迫命令,防止一哄而起。……
〓苏联的五年计划
名 称 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二个五年计划 第三个五年计划 时 间
1928年-1932年 1933年-1937年
主 要 成 就
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农业国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 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
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的重要工程之一——第聂伯河水电站
材料二: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 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 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上述材料说明了斯大林模式存在些什么样的问题?会产生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牺牲了广大农民的利益,挫伤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使农业长期停滞不前
斯大林模式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强调严格划分党同 国家机关职能的关系,于1987年提出了 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思路,并写了 《改革与新思维》一书。他称:“改革 就是全面发扬民主和开展社会主义自 治”,“充分地揭示我们制度的各个决 定性方面──经济、社会政治和道德方 面的人道主义性质”。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
第四,吸引国外贷款。
1929—1931年,苏联先后从德国、奥地 利、英国、意大利、美国、芬兰、日 本、挪威、瑞典、丹麦、比利时、法 国等十几个国家的私人银行获得贷款, 到1933年底,苏联获得的贷款总计已达 14亿卢布。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东欧8个国家 相继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8个国家可 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类是共产党领导人 民凭借自己的武装力量,在反法西斯和 国内反动派的斗争中,解放全国,建立 社会主义政权,这类国家有南斯拉夫和 阿尔巴尼亚。第二类是在苏联帮助下走 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其中又分三种情况:
如此剥夺农民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苏联 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好苦。他们采取所谓义 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出的东西拿 走太多,给得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 累资金,使农民得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得 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米吃,又 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 哪有这样得道理?”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一是依靠苏联红军的力量,由共产党建立社会 主义政权,如匈牙利、民主德国。二是利用苏 联红军追击德军的大好时机,共产党适时举行 武装起义,推翻本国法西斯统治,并进行民主 改革,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如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三是共产党在国外建立革命武装力 量,配合苏联红军打回本国,并和国内人民的 反法西斯力量会合,建立社会主义政权,如捷 克斯洛伐克、波兰。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和本质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和本质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在权力掌握后推行的一种政治、经济和社会模式。
这种模式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在苏联持续了近30年时间。
它被视为是苏联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被认为是苏联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之一。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和本质影响了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对世界社会主义的进展也产生了重要作用。
1. 集权和独立性。
斯大林模式的核心特点是集权和独立性。
斯大林认为,只有通过集权才能有效地实施社会主义的改革。
因此,他强调党和政府在整个国家的掌控,控制一切领域的政策。
他推行的政策具有独立性,例如,在外交政策中,斯大林试图保持苏联的独立性,不加入任何意识形态的团体。
2. 重视重工业。
斯大林认为,除了农业,重工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核心,应该受到最高的重视。
他试图通过大规模的工业化计划,建立一个工业化的国家,以便于在与西方的竞争中获得优势。
这种政策的结果是,在1930年代,苏联的经济获得了惊人的增长,工业化进程迅速推进。
3. 实行集体化和国营化。
斯大林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推行了一个大规模的农村集体化政策,这是他试图在农业领域实现社会主义改革的一部分。
这个政策引起了猛烈的抵抗和社会动荡,最终导致了苏联的大饥荒。
此外,斯大林还全面实行国有化政策,将所有企业归国有。
4. 实行恐怖统治。
斯大林模式的恐怖统治是对批评者和反对者的镇压。
他通过政治清洗和大规模的集体流放来消灭反对派。
这种恐怖统治阻碍了苏联的内部发展,并削弱了其与外部的关系。
5. 建立官僚体系。
斯大林试图建立一个庞大的政府和官僚体系,以管理和控制社会的所有方面。
这个官僚机构变得庞大、腐败和难以管理,导致其效益逐渐下降。
斯大林模式的本质和特点在许多方面都是矛盾的。
它试图通过集权、控制和巨额投资的方式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而这种计划经济是高度矛盾和自我毁灭的,因为它同时破坏了工人和农民阶级的利益,也破坏了国家的稳定性和信誉。
此外,它的恐怖主义统治和政治清洗也使人民对政府产生了深深的恐惧和不信任。
斯大林模式
①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工业产值跃居欧洲 第一、世界第二,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 胜利奠定了基础
4.最大问题:用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完全 排斥市场对经济的作用,长期指令压抑了地 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几种模式的比较
西方模式(英) 斯大林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 所有制成分并存。 农、轻、重协调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 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
5、评价:
(1)苏联前期有过 ②开辟了一条不同于市场经济的新型工业化道 突出成就 路,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为一些资 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1.片面发展重工业,农、轻长期落后 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2)存在严重弊端 2.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提高缓慢 3.为满足工业化资金,伤农太多,农民生 产积极性不高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课标: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斯大林模式(也叫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概念:斯大林模式是一种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是斯大林
时期在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不同于市场 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权利 的高度集中。 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 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生产活动。政企不分, 党政不分!
解 D.实行单一公有制和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 析
( C )
答案
( C )
1933~ 1937 年 7 290
B.自然灾害频发 D. 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
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
真题研析
例1
例2
例3
研析高考·探究命题
例 2 (2012· 广东高考)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 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 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 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斯大林模式与苏联模式的区别
斯大林模式与苏联模式的区别摘要:一、斯大林模式与苏联模式的定义与内涵二、斯大林模式与苏联模式的外延与关联三、斯大林模式与苏联模式的主要特点和区别四、斯大林模式与苏联模式在历史中的作用与影响五、斯大林模式与苏联模式对当前社会主义发展的启示正文:斯大林模式与苏联模式是两种经常被混淆的概念,但实际上它们有着明显的区别。
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形成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总称,其特点是高度集中的政治和经济体制,以及大规模的工业化和集体化农业。
而苏联模式则更为广泛,包括了整个苏联历史时期的社会主义实践,不仅限于斯大林时期。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其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
在这一模式下,国家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生产活动。
这种模式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如成功的完成了苏联的工业化,使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相较之下,苏联模式的外延更大,涵盖了从列宁时期到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整个苏联历史。
在苏联模式下,尽管有不同的领导人和政策变动,但总体上仍保持着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然而,苏联模式在后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经济滞胀、政治体制僵化等,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斯大林模式与苏联模式在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分别是苏联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阶段。
斯大林模式在初期推动了苏联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为后来的世界地位奠定了基础。
而苏联模式则在后期暴露出其弊端,引发了国内外的诸多问题。
总的来说,斯大林模式与苏联模式在内涵、外延、特点和历史作用上都有所不同。
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而苏联模式则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包括了整个苏联历史时期的社会主义实践。
这两种模式都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对当前的社会主义发展仍有启示作用。
斯大林模式是什么_斯大林模式失败的原因
斯大林模式是什么_斯大林模式失败的原因斯大林是著名的政治家,也是有军事头脑的高层,斯大林曾提出了斯大林模式,最后失败了。
为什么会失败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斯大林模式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斯大林模式是什么斯大林模式一般就是指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其本质就是采取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从经济上看就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政治上看就是高度集权的行政命令体制。
可以说新中国成立后曾用斯大林模式来发展过,但是最后不管是苏联还是中国都是以失败告终。
社会主义的国家一度认为斯大林模式可以实现社会主义,经过战争之后,苏俄严重的经济危机演变成了政治危机,斯大林模式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
斯大林从1924年开始领导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当时非常重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建设,也正是因为这个经济建设的发展,是俄国的工业总值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位置,但是农业发展却滞后了。
斯大林模式曾获在战争期间恢复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计划经济的实施是以发展国家农业为唯一目的的,而且执行的时候是一行政命令为管理手段,完全打破了价值规律。
而政治上,党中央完全集权,这就造成了个人意志控制国民,民主集中制有名无实了。
斯大林模式失败的原因斯大林模式就是国家控制了所有经济的运行,而且限制了市场的因素,而执行时党的权力集中化,形成了党政不分的现象,因此后来说的个人崇拜也就是这么回事。
斯大林模式的失败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苏联的解体,正式因为斯大林模式带来的弊端日益积累使得苏联在一夜之间崩溃。
1934年斯大林说苏联将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所以1936年的宪法出来后他就把苏联的经济、政治体制给固定了,这就是斯大林模式,但是1937年之后问题开始暴露,斯大林采取的做法就是大清洗,政治上只能有一个声音,后来战争挽救了斯大林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斯大林模式适应了战争中的需求。
1943年,斯大林开始解散共产国际,想改革苏联的体制,但是后来因为后来1946的旱灾和苏美之间的冷战将斯大林模式打回原形,斯大林模式继续实行。
斯大林模式
形成过程: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 形成标志:1936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颁布 特征:
政治:高度集权,个人专断, 缺乏民主,党政不分。 经济:高度集中、单一公有制 计划经济。否定价值规律, 排斥商品和市场。 思想: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 制,个人崇拜盛行。
总特点
高度集中的国家
指令性计划模式
“斯大林模式”和西方、中国的比较:
西方模式(英) 斯大林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 所有制成分并存。 农、轻、重协调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 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
所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
工业化 先轻工业后重 道路 工业 农业 制度 经济 体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
在否定中迷失
国际背景 中苏两党分歧演变成中苏两国间的矛盾,并最终决裂,形成武力对 抗。“以苏为鉴”变成“以苏为敌”。 美国联合我国周边国家形成“反华联盟”,极度影响我国安全。
国内背景
对国际形势的错误判断
“左”倾错误 “反对修正主义”
“反修防修”(“四清”“五反”) “夺权斗争”
最终与八大制定的方针背道而驰:
斯大林模式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以苏为师” 1949~1956 “以苏为鉴” 1956~1957 斯大林模式在中国极端化发展 1958~1976 斯大林模式的扬弃与中国特色的形成 1976~1992
为什么选择斯大林模式
历史前提 我国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 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人民得到解放 相近的成功的革命历史 因此选择了和苏联相同的社会主义的道路 二战后苏联在经济建设上远远赶超了欧美 榜样的力量
经济:盲目追求“一大二公”“高速度” 政治:权利向党组织集中、民主法治受挫 文化:“双百”方针被背弃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内容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内容
斯大林模式是斯大林主义基本经济体制。
它以国家主导的经济体制模式替代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
1、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加强国家治理领域的社会主义控制,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加强国家经济调控,形成中央集权式经济体制;
2、开展建设性活动:依靠国有资本和私有资本以及社会集体资金的加强,开展对社会主义内生成长的鼓励与引导,加快国家改革与发展;
3、国家安全经济:加强国家财政制度的管理,建立完整的财政管理机制,减少国家财政的负担,保证国家经济的安全;
4、提高生产效率:斯大林模式强调紧缩性经营,通过提高经营效率,对工作者进行绩效考核,鼓励企业建立激励制度,来提高生产力,从而实现经济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 苏联成为世界市场上西方技术和设备的最大买主。1931年 ,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 年占到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1929—1930年,美国有36 个州的几百家企业参与制造苏联订货。据统计,1931年苏联购买 的美国机器设备约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问题的50%。……“一五” 计划期间,苏联建成的3个大型钢铁厂,都是美国和德国帮助建 造的。 ——《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处:一、都面临由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的任务;二、都对 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 (1)中苏两国工业化方针各是什么时候提出的?其指导思 想和相关政策有哪些相似性? 方针提出: 中国是1953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苏联是1925年的联共十四大。 指导思想和相关政策相似性: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实施五年计划③改革农村生产关系 (2)中苏两国各在什么时候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 中国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苏联是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
“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 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 ,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 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 ——丘吉尔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
集农 课程标准 体民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农加 庄入 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农农 庄民 用在 餐集 体
斯大林模式
含义: 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按照斯大
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协调发展 D、由城市扩展到农村 2.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存在严重的‚剪 刀差‛(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 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苏联这样做的主要 目的是( ) A.限制农村私有制的发展 C.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 A、‚一五‛计划完成后 B.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D.维护计划经济体制 B、‚二五‛计划完成后
4.1928年,苏联政府决定采取非常措施,强迫富裕农民把多余的粮食按 固定价格卖给国家,违抗者的粮食和农具被没收,并被判处徒刑。这种 做法直接违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精神 B.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C.农业集体化的精神 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精神 5.前苏联笑语:农夫伊万抓到一条大鱼,回家对老婆说:“我们有炸鱼 吃了!”老婆说:“没有油!”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有 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得走到河边 把鱼扔回去。鱼在水面画了个圆,举起右鳍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 话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的(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④对外关系上:推行大国沙文主义。 一时间,“计划”成了最时髦的词。
7.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 ,美国 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 行得通。‛‚它‛是指苏联的( A.农业集体化道路 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新经济政策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8.《全球通史》写道:‚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 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 ……经常 )
优先发展重 工业化道路 工业
农业制度
经济体制
全盘集体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
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 资本主义市 划经济体制 场经济体制
政治制度
苏维埃体制 君主立宪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 (高度集权)、 内阁制、两 度、中共领导下 一党制、终身 党制。 的多党合作和政 制 治协商制度。
【探究】中苏两国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有许多相似之
材料一 苏联农业、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较,差距十分悬殊。从工业 三、斯大林模式 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9%,轻工业只有 14.1 %,农业则为 1.5 % …… 而皮鞋产量仅 163.6 (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 1941年6 月 22 日凌晨 320-50 时,德国军队突袭苏联。 1、定义:是指苏联在 20 世纪 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 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 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 一星期内,苏军损失兵力 100万人以上,西部工业区 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2、形成标志: 1936年,苏联通过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 全部沦陷。 材料二 国家计划力争精确,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钮扣售价 1卢布,那么700公 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 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 经济: 指令性的计划、排斥市场调节 希特勒微笑着声称要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庆祝的仪
林的计划所确立起来的国家政治经济体制。 它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 (又叫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是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形成。
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
1、背景: 苏联建立;列宁逝世,斯大林成为领导人;
经济水平落后;资本主义包围 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 2、目的: 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1922年苏联成立。 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 导地位逐渐确立。此时的苏联仍处在西方资本主义国 优先发展重工业,追求高速度,依靠本国力量积累资金 4、特点 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孤立无援,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 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国力大增 成就: 后,到 1928 年,苏联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是 5、评价 经济结构不合理,农轻重比例失调; 问题: 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 99% 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 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 材料 二 苏联经济各部门 发展的状况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 材料一 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 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 1937 年比 1928 年的增长率 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 材料三 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 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用不到 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 8.1% 农业产值 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 区收购稞麦,每千克付给农民13卢 方资本主义国家过去用了 50 年到 100 年所走过的道路。 210% 轻工业产值 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
拓展延伸
1.‚斯大林模式‛对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社会主义 建设产生过重大影响,有何体现? ①学习苏联,实施“一五计划”,进行三大改造,开 展“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变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②吸取苏联经济建设教训,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 (优先发展重工业、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等)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20世纪20—30年代,苏俄(联)的经济政策先后发生过 哪些变化?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启示:(1)应从实际国情出发,走自己特色道路; (2)经济政策的制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3)建设社会主义要保证农、轻、重协调发展; (4)建设社会主义要注重改善民生; (5)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3、特点 政治: 高度集权 式,但很快他就笑不出来了,德军不仅被全线扼止, 高度集中 思想文化: 思想文化单一、个人崇拜 而且开始遭遇反攻。 ①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 希特勒不明白,已经失去西部工业基地的苏联, 积极 ②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借鉴。 为什么会越战越强? 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4、 …… ④国民素质得到提高; 评 即使在最艰苦的 1942年,苏联飞机产量仍达到两 ①经济: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材料二:苏联用了20年的时间走完 材料一 弊端: 经过两个五年计划, 价: 万架以上,比德军几乎超出一倍。 缓慢,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低 了资本主义国家50—100年的道路。 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 ②政治:高度集权;缺乏民主监督;干部终身制,个 经济的巨大发展和它所采取的“计 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成为制胜 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用不到 人崇拜盛行 划”方式,引起西方世界的极大兴 20 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 的利剑。 思想:压制学术思想的创造性,不利于思想文化繁荣 主义国家过去用了 50 年到100 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 ——《大国崛起〃风云新途》解说词
4、特点: 全盘集体化 ;强制性 ;追求高速度。
5、评价: 材料一
积极
消极
材料二 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 牛减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
目前集体农庄运动中具有决定意 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料、资 义的新现象,就是农民已经不象以前那样一 金等创造了便利条件 批一批地加入,而是整村、整乡、甚至整个 破坏了农业生产力,使农业生产长期滞后, 专区地加入。 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斯大林《大转变的一年》(1929年11月)
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出现上述问
题的根本原因是( A.斯大林体制 ) B.开展工业化
C.农业集体化
D.西方国家封锁
苏联探索社会主义的实验
社 体会 ——追随理想的实验 制主 新 的 义 二、新经济政策 海阔天空 建经 ——面对现实的实验 立济 功过参半 三、斯大林模式 模式
——回归理想的实验
“我们可能走的太远,以至于忘了当初之所以 出发的目的。 ” ——柯林伍德来自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
绝处逢生
探究学习
“斯大林模式‛ 与中外其他制度的比较
斯大林模式
生产资料 所有制 生产资料公 有制
英国模式
生产资料私 有制 先轻工业后 重工业 资本主义 农场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模式 以公有制为主 导,多种所有 制成分并存。 农、轻、重 协调发展
从这段材料你能读到哪些历史信息? ①苏联技术落后,从西方国家大量进口技术和工业设备。 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契机; ③斯大林关于‚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有 些危言耸听; …………
高考链接
1.(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 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 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2.(2015·江苏单科·19)‚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 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 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 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 读最准确的是( )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