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论文包豪斯设计

合集下载

世界现代设计史结业论文

世界现代设计史结业论文

学号编号研究类型分类号HUBEI NORMAL UNIVERSITY世界现代设计史结业论文论文题目包豪斯学院设计对现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作者姓名指导教师所在院系专业名称完成时间包豪斯学院设计对现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论文摘要】:现代主义建筑的公认的起源是“包豪斯”,它是一座建筑,也是一所学校,也是一个流派,是所有学习建筑学的人心中永远的圣地.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担任包豪斯校长.在他的主持下,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欧洲最激进的艺术和建筑中心之一,推动了建筑革新运动.对于建筑设计来说,“包豪斯奠定了现代建筑的观念和风格,并对战后形成的国际主义建筑风格起了决定性作用.包豪斯从格罗皮乌斯到密斯在建筑设计上彻底告别传统建筑,新技术,新结构的运用,创造了新的建筑风格"。

_______现代主义建筑。

【论文关键字】:包豪斯建筑史现代设计新建筑主义运动建筑革命一、包豪斯的创办德国包豪斯学院,成立于1919年,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是由德国著名建筑师现代主义建筑与现代主义设计的奠基人格罗皮乌斯建立。

在20年代成为建筑和工艺美术的改革中心。

是欧洲现代主义集大成的核心。

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欧洲仍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之中,社会动荡,思想巨变,各国的经济和文化在不同程度上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战败后的德国又掀起了“十一月革命”,国内的知识分子在巴黎,意大利,荷兰,苏联等各国传播近来的新思想的鼓舞下,抱着对祖国狂热的改革理想,积极投身到重建德国的各项工作中,包豪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二、包豪斯经历的三个阶段包豪斯前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格罗皮乌斯任校长。

第二阶段(1925—1932年)德绍时期,汉内斯。

梅耶任校长。

第三阶段(1932-1933)柏林时期,密斯.凡.德.罗任校长。

因而,也形成了三个迥然不同的发展阶段:格罗佩斯的理想主义,迈耶的共产主义,凡德罗的实用主义。

论文(论包豪斯的发展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论文(论包豪斯的发展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论包豪斯的发展对现代艺术的影响班级:室内设计专业2015级5班姓名:李刚摘要:德国包豪斯学院,成立于1919年,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是由德国著名建筑师现代主义建筑与现代主义设计的奠基人格罗皮乌斯(Walter Adolf Georg Gropius,1883—1969)建立。

提出“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崇高理想,肩负起训练二十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神圣使命。

他广招贤能,聘任艺术家与手工匠师授课,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

关键词:包豪斯现代艺术设计改革影响正文:“包豪斯”一词是从中世纪的“土木行会”转化而来的,其意思是建立像中世纪匠师们那样通力合作的关系,力图打破纯艺术和工艺技术之间的界限,团结艺术家和工艺技师一起创造出精神和物质合一的、完美的美术作品,其实质是推进现代新技术下造型艺术的创造。

包豪斯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建筑工业设计学校,它的诞生是现代建筑工业设计的一个里程碑。

在学校构成、教学思想、专业课程设置、师资制度及设计理念等方面,包豪斯学院发生过许多重大变化。

即格罗皮乌斯的理想主义与其浪漫的乌托邦精神,迈耶的共产主义政治目标,米斯的实用主义方向与严谨的工作方法。

所有这些虽都具有强烈而鲜明的时代烙印,但同时也成就了包豪斯精神内容的丰富性、文化特征的复杂程度,这为现代设计教育奠定了基础,对现代建筑及工业设计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对世界文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格罗皮乌斯的核心思想:一是打破艺术种类的界限。

二是将手工艺人的地位提高到艺术家的层次。

这就是格罗皮乌斯所说的“艺术和技术——新的统一”的含义。

1919年4月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包豪斯正式在魏玛成立,格罗皮乌斯亲自拟订并发表了《包豪斯宣言》,在宣言中他提出:“完整的建筑物是视觉艺术的最终目的……建筑家、雕塑家和画家们,我们应该转向应用艺术……艺术不是一门专门职业,艺术家与工艺技术人员之间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让我们建立一个新的艺术家组织,在这个组织里面,绝对不存在使得工艺技师与艺术家之间树起很大障碍的职业阶段观念……”约翰内斯·伊顿(Johannes Itten,1888—1967)是一位瑞士画家,是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位系统地创造现代设计基础课程的人,是包豪斯预科基础课程的第一位主持人。

包豪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论文,

包豪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论文,

包豪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论文,包豪斯的发展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现代设计参与并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艺术设计、环境艺术、工业造型等各个领域,都直接或间接受到“包豪斯”的影响,或多或少有其设计理念的意识存在,如“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产品的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辩证关系等。

德国包豪斯(Bauhaus)学院,成立于1919年,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是由德国著名建筑师现代主义建筑与现代主义设计的奠基人格罗皮乌斯(Walter9)建立。

Adolf Georg Gropius,1883—196“包豪斯”一词是从中世纪的“土木行会”转化而来的,其意思是建立像中世纪匠师们那样通力合作的关系,力图打破纯艺术和工艺技术之间的界限,团结艺术家和工艺技师一起创造出精神和物质合一的、完美的美术作品,其实质是推进现代新技术下造型艺术的创造。

包豪斯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建筑工业设计学校,它的诞生是现代建筑工业设计的一个里程碑。

?根据其校长的任期,包豪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格罗皮乌斯任校长的1919—1928年,迈耶任校长的1928—1930年和米斯?凡德罗任校长的1930—1933年。

校长的作用对包豪斯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校址的三次迁移,包豪斯经历了魏玛时期(1919—1924年),迪拜时期(1925—1930年)和柏林时期(1931—1933年)。

在学校构成、教学思想、专业课程设置、师资制度及设计理念等方面,包豪斯学院发生过许多重大变化。

即格罗皮乌斯的理想主义与其浪漫的乌托邦精神,迈耶的共产主义政治目标,米斯的实用主义方向与严谨的工作方法。

所有这些虽都具有强烈而鲜明的时代烙印,但同时也成就了包豪斯精神内容的丰富性、文化特征的复杂程度,这为现代设计教育奠定了基础,对现代建筑及工业设计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对世界文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1919年4月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包豪斯正式在魏玛成立,格罗皮乌斯亲自拟订并发表了《包豪斯宣言》,在宣言中他提出:“完整的建筑物是视觉艺术的最终目的……建筑家、雕塑家和画家们,我们应该转向应用艺术……艺术不是一门专门职业,艺术家与工艺技术人员之间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让我们建立一个新的艺术家组织,在这个组织里面,绝对不存在使得工艺技师与艺术家之间树起很大障碍的职业阶段观念……”?在《包豪斯宣言》中,格罗皮乌斯的核心思想:一是打破艺术种类的界限。

包豪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论文

包豪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论文

包豪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摘要: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现代设计参与并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艺术设计、环境艺术、工业造型等各个领域,都直接或间接受到“包豪斯”的影响,或多或少有其设计理念的意识存在,如“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指导思想等。

关键词:包豪斯、现代设计、功能主义、理性主义、工业化、艺术流派正文:引言:米斯说”包豪斯是一种理念”,它推动了现代艺术设计一和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并为现代设计教学体系和现代设计的美学风格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主体:一、对现代设计思想的影响:包豪斯设计学院创建于1919年,它的建立,彻底地变革了传统的艺术教育体制,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基础,它开创了现代设计教育理论和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建立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结构“这个基础课结构,把对平面和立体结构的研究、材料的研究、色彩的研究三方面独立起来,使视觉教育第一次牢固地奠定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不仅仅是基于艺术家个人的非科学化的、不可靠的感觉基础上”。

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设计思潮及设计理念和设计流派主要是指强调理性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现代派”。

而且现代设计的基础理论与思维方式的形成,我们往往认为是以俄国在十月革命以后出现的构成主义运动、荷兰的‘风格派”运动和德国的包豪斯为核心的。

现代主义运动的诞生与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紧密相连它的核心要素是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

谈到现代设计,就不能不提包豪斯.包豪斯分为三个时期,初期为魏玛时期,它为包豪斯今后的发展确立了明确的方向;技术与艺术的和谐统一强调技术性,理性的思维方式。

就拿版式设计来说,不得不说包豪斯的一位大师——拜耶。

他的版式设计推动包豪斯的版式设计走上了功能主义之路。

他通过将构成主义、风格派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相融合呈现出高度理性化、几伺化的特点版面简洁而富于功能性,由此包豪斯的版式设计走上了功能主义之路。

为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奠定基石。

打破纯艺术和工艺技术之间的界限,也是包豪斯的追求之一,在《包豪斯宣言》中,格罗皮鸟斯的核心思想:一是打破艺术种类的界限。

包豪斯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论文

包豪斯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论文

包豪斯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浅论包豪斯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分三部分描述:一、包豪斯思想的萌芽和包豪斯的建立。

二、包豪斯发展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及三个阶段分别在平面设计上的成就。

三、包豪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一、包豪斯思想的萌芽:现代设计史上,公元1919年事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欧洲仍旧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之中,社会动荡,思想巨变,各国的经济和文化在不同程度上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战败后的德国又掀起了“十一月革命”,国内的知识分子在巴黎、意大利、荷兰、苏联等国传播进来的新思想的鼓舞下,抱着对祖国狂烈的革命理想,积极投身到重建德国的各项工作中,包豪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包豪斯建立于1919年4月1家、现代设计教育先驱---沃尔特.格罗佩斯建立的一所完全以发展设计教育为核心的设计学院。

包豪斯的奠基人—沃尔特.格罗佩斯1883年出生于德国柏林的一个有声望的艺术世家,很自然的继承了先人的传统作风,养成了强烈的创作精神和艺术气质。

格罗佩斯从1919年建校到1927年离开,基本上包豪斯的思想是把学院从一个子虚乌有的空洞观念变成一个坚实的设计教育基地,并成为欧洲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交流中心和现代建筑设计的发源地。

包豪斯的兴起和衰亡无不与格罗佩斯有着及其密切的关系。

而包豪斯的发展本身也体现了格罗佩斯个人设计思想的转变和发展历程,同时又通过他,反映那个时代的现代先驱们的思想历程。

因此,包豪斯不仅是格罗佩斯个人的思想结晶,同时也是现代主义设计的一个重要缩影,是全人类共同迈进20世纪文明的鲜明标志。

二、包豪斯前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

格罗皮乌斯(WALTE R GROPIUS)任校长,提出“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崇高理想,肩负起训练20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神圣使命。

他广招贤能,聘任艺术家与手工匠师授课,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魏玛时期共有三批教员,格罗皮乌斯的校舍在平面史上,1922年的莫霍里纳吉和拜耶在一起重新打造了一种图形设计的新理念。

包豪斯与设计教育 中国地质大学工设论文

包豪斯与设计教育 中国地质大学工设论文

包豪斯与设计教育关键词:包豪斯、设计、教育、发展、影响摘要:包豪斯强调设计应与技术相结合、相统一,应以社会需求为向导,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是学生得到学习与锻炼。

它对当代工业设计有着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对设计教育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

它在教学中提出了三位一体的现代教学理念,使我们当今的一大笔财富。

一、包豪斯的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4月1日在德国的魏玛,由德国著名的建筑师格罗皮乌斯(Gropius)创立了第一所新型的现代设计教育机构——国立包豪斯学院,简称“包豪斯”(Bauhaus)。

“包豪斯”的本意是“建造房子”,从这个词的意义上可以看出格罗皮乌斯的办学理念——创新。

“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真正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为工业时代的设计教育开创了新纪元。

二、包豪斯经历的发展阶段包豪斯从建立到解散共经历的三个重大阶段。

第一阶段是魏玛时期(1919-1925)。

在这一阶段中格罗皮乌斯提出了技术与设计相结合,在《包豪斯宣言》中指出“艺术不再是一个专门的职业,艺术家和工匠艺人之间并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艺术家是一个能随心所欲的工艺匠人,上帝赐予的灵感使他的作品变成了艺术,然而工艺技术真正的创造力、想象力的源泉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

”在这个阶段包豪斯最大的特点就是,决心改革设计教育,建立新型的设计教育机构并为此不惜做出重大的牺牲。

第二阶段是德绍时期(1925-1932)。

1925年由于政治原因政府撤消了对包豪斯的资助政策,包豪斯被迫离开魏玛在德绍重建。

在这段时期德国有过瞬间的繁荣,包豪斯也因此为了适应工业界的要求而调整了他的教学。

1928年迫于政治压力,格罗皮乌斯辞去校长一职并由建筑师迈耶担任第二界校长。

迈耶更加强调产品与消费者、设计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加强了设计与工业的联系,包豪斯各车间开始接受大量企业设计委托。

1930年迈耶与格罗皮乌斯同样原因被迫辞职,由米斯坦担任第三任校长。

包豪斯教育理念下环境设计论文

包豪斯教育理念下环境设计论文

包豪斯教育理念下环境设计论文一、中国当代设计教育领域的发展现状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文化修养和审美品位日渐提升,环境设计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环境设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然而国内当下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前景却存在一定的问题。

我国的环境设计教育始于中国工艺美术设计教育时期,发展至今仅有几十年,处于起步时期。

近年来,才渐渐形成初具规模的科学体系。

而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过分强调"效果图""意向图""渲染图"等绘制,这其实是本末倒置————初衷本该是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人才,重在设计和创新,最后却发展成培养专业的绘图员,直接忽略了设计人才教育的灵魂和精髓。

对于设计教育,真正可取的做法应该是踏踏实实思考、研究国外先进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并借鉴性地引入国内的高等教育体制,使其对学生整个设计行业有切实的帮助。

二、包豪斯设计教育理念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格罗皮乌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开创了现代设计教育模式。

包豪斯试图推翻旧的设计教育模式和理念,开拓一个完全创新的、先锋式的设计教育王国。

格罗皮乌斯认为,以往的"竹节式"BeauxArt系统学院派教育系统存在缺陷。

他认为,线型教育模式支撑不起一个庞大的以理念、思想等上层建筑为灵魂的设计教育。

所以格罗皮乌斯将艺术设计教育分为三个部分:基础课(Foundation)、理论课(Theory)、工作室(Studio)。

如果说基础课训练了形式和关系的了解和表达能力,理论课教育思维、启发思维,那么第三部分工作室就是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融合到一起进行真正的实践。

与学院派BeauxArt系统一个点确立的平面相比,包豪斯这种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现代教育设计模式,对塑造素质全面的艺术设计类人才具有明显的优势。

三、基于包豪斯设计教育理念的创新创业理论对于包豪斯三位一体的现代教育设计模式,在我国1000多所设计学院中真正使用该体系的比例并不高。

包豪斯的教学实践结合(3篇)

包豪斯的教学实践结合(3篇)

第1篇摘要:包豪斯是现代设计教育的摇篮,其教学实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包豪斯教学实践的特点及其在现代设计教育中的应用,以期为我国现代设计教育提供借鉴。

一、引言包豪斯(Bauhaus)是20世纪初德国一所著名的现代设计学院,由著名建筑师沃尔特·格罗皮乌斯于1919年创立。

包豪斯以“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为教育理念,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培养了一大批现代设计大师。

本文将分析包豪斯教学实践的特点,并结合我国现代设计教育的现状,探讨包豪斯教学实践在我国的创新应用。

二、包豪斯教学实践的特点1. 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包豪斯教学实践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认为艺术与技术是相辅相成的。

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探索艺术与技术的边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设计与制造相结合包豪斯教学实践注重设计与制造的结合,强调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要关注产品的实用性、美观性和制造工艺。

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设计能力。

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包豪斯教学实践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实践项目。

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设计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 强调团队协作包豪斯教学实践注重团队协作,鼓励学生在项目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5. 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包豪斯教学实践倡导开放式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包豪斯教学实践在现代设计教育中的应用1. 强化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在我国现代设计教育中,应强化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借鉴包豪斯的教学方法,将艺术与技术的知识融入课程设计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两者的关系。

2. 注重设计与制造相结合我国现代设计教育应注重设计与制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豪斯教育体制与教学法的特点一、包豪斯的含义:包豪斯(Bauhaus,1919/4/1—1933/7),是德国魏玛市的“公立包豪斯学校”)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

在两德统一后位于魏玛的设计学院更名为魏玛包豪斯大学。

她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

“包豪斯”一词是格罗披乌斯生造出来的,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

二、以包豪斯命名的深层含义:第一,狭义的讲,格罗皮乌斯把艺术设计和建筑看做同源的,艺术设计应该像建筑一样,把各种空间艺术统一于一体,恢复、重建艺术和技术、艺术创作和生产活动的联系;第二,广义的讲,“建筑之家”作为“大厦”(Der Grosse bau)是一种理想、象征和隐喻,指人们居住的物质环境。

因此,在现代设计史上,在公元1919年成了一个重要的起点,在这一年的4月1日创立的“国立包豪斯设计学校”,是世界上第一所真正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是适应工业时代需要的艺术教育史上的质的飞跃。

如果说其他同类学校仅仅通过调整课程、加强工场的实习来适应新的需要,那么,包豪斯对传统的艺术教育体制进行了彻底变革,这不仅指新型的职业——艺术设计的确立,而且指新型的职业个性的培养。

三、包豪斯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任校长,提出“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崇高理想,肩负起训练二十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神圣使命。

他广招贤能,聘任艺术家与手工匠师授课,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

第二阶段(1925-1932年)迪索时期包豪斯在德国迪索重建,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成果。

这个时期是其高峰时期。

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由建筑系主任汉内斯·迈耶(HannesMeyer,1889-1954)继任。

这位共产党员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政治激进,从而使包豪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

最后迈耶本人也不得不于1930年辞职离任,由米斯·凡·德洛(Mies Van de Rohe,1886-1969)继任。

接任的米斯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终于在1932年10月纳粹党占据迪索后,被迫关闭包豪斯。

第三阶段(1932-1933年)柏林时期米斯·凡·德洛将学校迁至柏林的一座废弃的办公楼中试图重整旗鼓,由于包豪斯精神为德国纳粹所不容,面对刚刚于1933年正式上台的纳粹政府,米斯终于回天无力,于该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关闭。

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闭,不得不结束其14年的发展历程。

柏林时期仅有6个月的时间。

四、包豪斯的教学:包豪斯的创始人格罗皮乌斯针对工业革命以来所出现的大工业生产“技术与艺术相对峙”的状况,提出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口号,这一理论逐渐成为包豪斯教育思想的核心。

包豪斯教育注重对学生综合创造能力与设计素质的培养。

包豪斯以前的设计学校,偏重于艺术技能的传授,如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前身的设计学校,设有形态、色彩和装饰三类课程,培养出的大多数是艺术家而极少数是艺术型的设计师。

包豪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建立了“艺术与技术新联合”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开创类似三大构成的基础课、工艺技术课、专业设计课、理论课及与建筑有关的工程课等现代设计教育课程,培养出大批既有美术技能、又有科技应用知识技能的现代设计师。

包豪斯的整个教学改革是对主宰学院的古典传统进行冲击,提出“工厂学徒制”。

整个教学历时三年半,最初半年是预科,学习“基本造型”、“材料研”、“工厂原理与实习”三门课,然后根据学生的特长,分别进入后三年的“学徒制”教育。

合格者发给“技工毕业证书”。

然后再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实习),成绩优异者进入“研究部”,研究部毕业方可获得包豪斯文凭。

学校里不以“老师”“学生”互相称呼,而是互称“师傅”、“技工”和“学徒”。

所做的东西既合乎功能又能表现作者的思想--这是包豪斯对学生作品的要求。

其教学强调直接经验。

包豪斯的主要课程一直处于变化发展中。

五、包豪斯的教学模式:包豪斯的办学模式包括三个层次:半年制预科、3年制本科和众多的实习工场。

实习工场有金工场、木工场、粘土工场、纺织工场等。

每个工场由一名艺术家和一名手工艺师担任老师,以实现美术和手工艺的结合。

进包豪斯就读向来很难,14年中从包豪斯毕业的学生不超过520余人。

半年的预科结束后,很多学生被劝退。

预科是包豪斯教育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预科规定了三项基本任务:(1)释放创造力,并以此激起学生的艺术才能。

而这种才能只可以依靠自己的感觉和知识。

(2)简化学生选择专业方向的过程。

在这方面,同各种材料打交道很有益,学生在短期内应该确定,什么材料最适合他充分的表现自己的创造力。

(3)使学生熟悉视觉现象的原理,理解形式和色彩构成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的相互关系。

每一门课程最初由一位造型教师与一位技术教师共同教授,传授美术与设计,又传授技艺与方法。

为贯彻包豪斯的教学体系,学院内设置了供各门课程实习所用的相关工厂,既是课堂,也是车间。

编织工厂:主要以金属材料和纤维材料的编织设计为主陶瓷工厂:以距离魏玛20公里的唐堡陶瓷工厂为实习工厂木工工厂:该工厂产品追求严谨的几何结构金工工厂:1925年迁往迪索后成立纺织工厂:1925年迁往迪索后成立其他基本课程:色彩基础、绘画、雕塑、图案、摄影等工艺基础课程:木工、家具、陶瓷、钣金工、着色玻璃、编织、壁纸、印刷等。

其它专门设计课程:展览、舞台、建筑、印刷设计等。

建筑研究班特别选修工程课及各类专题研究这些课程基本涵盖了现代设计教育所包含的造型基础、设计基础、技能基础等三方面知识。

此课程体系为现代设计教育奠定了重要基础。

六、包豪斯的主要成就和影响:1.包豪斯打破了将“纯粹艺术”与“实用艺术”截然分割的陈腐落伍教育观念,进而提出“集体创作”的新教育理想。

2.包豪斯完成了在“艺术”与“工业”的鸿沟之间的架桥工作,使艺术与技术获得新的统一。

3.包豪斯接受了机械作为艺术家的创造工具,并研究出大量生产的方法。

4.包豪斯认清了“技术知识”可以传授,而“创作能力”只能启发的事实,为现代设计教育立下良好的规范。

5.包豪斯发展了现代的设计风格,为现代设计指示出正确方向。

七、包豪斯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1)包豪斯建立了一整套的设计艺术教育方法和教学体系,认清“技术知识”可以传授,而“创作能力”只能启发的事实。

给后来的工业设计科学体系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

(2)包豪斯从事的设计实践真正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形成了真正的理性主义设计原则,填补了现代艺术与技术、手工业与工业间的鸿沟。

(3)包豪斯设计教育造就了德国的设计风格:高度的理性化和严谨的功能化。

八、包豪斯对中国设计教育的影响:包豪斯设计教育体系对世界设计教育都有很大的影响。

中国的艺术教育起步晚,工业化程度低。

二十世纪初,我国民族工业化在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的重重挤压中,步履艰难的崛起。

伴随着工业化生产的发展,艺术设计在我国也开始诞生。

早期的艺术设计成果主要表现在商业美术上。

但早期中国对“design”的翻译并不是叫设计,而是沿袭日本的翻译为“图案”后来改用“工艺美术”。

因此,包豪斯对中国设计的影响最早是对工艺美术的影响。

当然新中国最早的设计教育就是工艺美术教育。

工艺美术正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设计或艺术设计,而包豪斯的影响也一直影响至今,当然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但过分固守这一过时已久的理念,对当代中国设计教育的发展实际上已经是一种障碍,无法逾越则无法创新发展。

九、包豪斯设计教育的局限性:(1)过于重视构成主义理论,强调形式的简约,忽视了人对产品的心理需求,形式机械、呆板。

(2)包豪斯抨击旧的艺术形式,排斥各民族的历史,导致了千篇一律的国际主义风格。

(3)产品设计还停步在传统产品设计上,对富含技术的现代汽车、家电等相关设计的产品少有探讨。

(4)未处理好工业和传统工艺直接的关系,对时代技术条件、机械化批量生产的方式和经济概念趋向抽象的美学追求,很少从实际生活需要进行考察。

十、总结:尽管包豪斯已离我们远去,但是包豪斯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整套完善的教学体制和对现代设计的卓越贡献。

留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精神。

包豪斯不是一座建筑,不是一个学校,不是一个流派,而是一场运动。

蕴含在其背后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后辈去学习,去怀念那些先驱人物。

包豪斯的历史虽然短暂,但它在设计思想、教学思想、艺术教学体系和师资制度、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对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影响是深远的,在现代的设计教育体制中,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吸收包豪斯的教育体系内容。

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适合社会需要的专业性人才。

--------小组成员:孙金立、王国庆、袁亚萌、张佳宁、张晨阳外国美术教育史专题课程论文小组成员:孙金立、王国庆袁亚萌、张佳宁张晨阳、齐春山。

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可编辑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