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基础下册《画里阴晴》ppt课件2
合集下载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5课《画里阴晴》ppt课件2

课文研读
段落
1
主要内容
结构 选材 特点 特点
由“默看细雨湿桃花”起笔 起
2
承上赞美湿的景色格外有韵味 承
以 小
见
3
转而说明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 转
大
景色的原因
4
总结:艺术可以创新合语 Nhomakorabea 特点平实易懂 鲜明生动 充满智慧
编后语
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 抓住老师的思路。
① 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 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② 根据自己预习时理解过的逻辑结构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若把自己预习时所理解过的知识 逻辑结构与老师的讲解过程进行比较,便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等,这些 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019/8/2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9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中职语文基础下册《画里阴晴》ppt课件

点?
问题3
在《画里阴晴》中,作者对“ 阴”和“晴”的描绘有何深意
?
问题4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 《画里阴晴》中表达的意境有
何感受?
课后思考题
思考题1
《画里阴晴》这篇文章的主题 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
分析。
思考题2
在《画里阴晴》中,作者如何 通过描绘“阴”和“晴”来表 达他对人生的理解?
思考题3
《画里阴晴》涉及的艺术领域和历史 背景,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视野,了 解多元文化。
培养人文素养
《画里阴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 人文内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 趣和人文素养。
《画里阴晴》对中职语文基础的影响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画里阴晴》以其独特的叙事方 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有助于提 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
深入探讨了艺术的本质、 特点和功能,有助于理解 《画里阴晴》的艺术价值。
《中西艺术比较》
比较了中西艺术的异同, 有助于理解《画里阴晴》 在中西艺术交流中的地位。
拓展阅读
《中国画论研究》
深入探讨了中国画论的精髓和特点,有助于深入理解《画里阴晴》 所体现的中国画论思想。
《艺术鉴赏学》
介绍了艺术鉴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对《画里阴晴》的 鉴赏能力。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 对《画里阴晴》中表达的意境 有何感受。
思考题4
如果你是《画里阴晴》的作者,你 会如何继续描绘“阴”和“晴”的
意境?请尝试写一篇短文。
06
参考文献与拓展阅读
参考文献
01
02
03
《中国美术史》
详细介绍了中国美术的发 展历程,为理解《画里阴 晴》提供了背景知识。
《艺术概论》
问题3
在《画里阴晴》中,作者对“ 阴”和“晴”的描绘有何深意
?
问题4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 《画里阴晴》中表达的意境有
何感受?
课后思考题
思考题1
《画里阴晴》这篇文章的主题 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
分析。
思考题2
在《画里阴晴》中,作者如何 通过描绘“阴”和“晴”来表 达他对人生的理解?
思考题3
《画里阴晴》涉及的艺术领域和历史 背景,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视野,了 解多元文化。
培养人文素养
《画里阴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 人文内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 趣和人文素养。
《画里阴晴》对中职语文基础的影响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画里阴晴》以其独特的叙事方 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有助于提 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
深入探讨了艺术的本质、 特点和功能,有助于理解 《画里阴晴》的艺术价值。
《中西艺术比较》
比较了中西艺术的异同, 有助于理解《画里阴晴》 在中西艺术交流中的地位。
拓展阅读
《中国画论研究》
深入探讨了中国画论的精髓和特点,有助于深入理解《画里阴晴》 所体现的中国画论思想。
《艺术鉴赏学》
介绍了艺术鉴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对《画里阴晴》的 鉴赏能力。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 对《画里阴晴》中表达的意境 有何感受。
思考题4
如果你是《画里阴晴》的作者,你 会如何继续描绘“阴”和“晴”的
意境?请尝试写一篇短文。
06
参考文献与拓展阅读
参考文献
01
02
03
《中国美术史》
详细介绍了中国美术的发 展历程,为理解《画里阴 晴》提供了背景知识。
《艺术概论》
中职语文基础下册《画里阴晴》ppt课件2

总结: 1、本文文字简短,作者采用起、承、转、 合的传统方法来安排文章,层层铺垫,娓 娓道来,篇末明志。 2、本文论述的是艺术创作的重大原则问题, 却选择了一个很小的切入点,进从中外画 家对阴晴的不同感受、不同主张、不同表 现着笔,可谓“小中见大“。 3、语言鲜明生动,多用修辞,幽默诙谐, 充满智慧。
中职语文基础下册《画里 阴晴》ppt课件2
导入新课
• 江南的微风细雨总让人感觉到诗情画意,尽管生 在北方,长在北方的我们对于南方的雨不甚了解。 但是在连续的几天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后,我们 往往又会情不自禁地怀念起纷飞飘坠的雨丝、淅 淅沥沥的雨声了。而在有着特别敏锐的审美触觉 的画家眼里,这丝丝细雨又该有怎样的韵味呢?
后半句:中西两种绘画技巧和审美趣味应该结合起来。用“鱼和熊掌可以 兼得”为比喻,巧妙地告诉我们:阴晴两种审美趣味并不是水火不相容 的,而是可以并行不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艺术观点:糅合中西 方的绘画技巧、绘画方法。详细地说:既继承我国传统绘画的技巧,又 借鉴现代西方绘画技法,在他的画作中同时体现了阴、晴两种审美趣味。 作者既对我国传统绘画有很深的造诣,又洞悉西洋油画、水彩画的优点 和不足,因此,他的油画中渗进墨韵,水墨画中也借鉴水彩、油画技法, 同时在油彩和墨彩中探索。
细读探究:
• 读最后一段: (1) 为什么有人会认为“江南不宜画油画”?
(2)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 第三句话是什么意思? (4)“浓而滞的油画里有时要吸收水分,娇艳的……则鱼和熊掌是 可以兼得的。”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5) 下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表示作者对自己立场的动摇?
(1) 为什么有人会认为“江南不宜画油画”?
“大概就是因为江南阴雨多,或者他那油画 技法只宜对付洋式的对象。”
画里阴晴ppt课件

从传统技法中找到了有相同审美情趣的人。
• 解析: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作者
正是在继承中国传统绘画技巧与方法的基础上,创造了一 种独特的绘画风格。引用这句诗,说明了作者创作风格的 渊源。
• 5.“人们喜欢晴天,有时也喜欢阴天,如果阴与晴中体
现了两种审美趣味,则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这个句 子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句子的含义是什么?
同?第3自然段对推出中心论点起到了什么作用?
• 参考:西方油画家崇尚阳光,而作者却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
的景色。第3自然段主要说明“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6”
• 解析:西方油画家“一味分析色彩与阳光的物理关系”,
陶醉于阳光所刺激的强烈色彩感受,很少将阴雨作为一种 审美趣味来表现。而作者却喜欢画阴雨天景色,他的水彩 画其实是水墨画的变种,模仿西洋画的手法少,受益于中 国画的成分多。此段已经初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既不盲 目追随西方画法,又不囿于传统技法,是二者之间的一个 变种,为下文归结论点作好了铺垫。
• 5.本文的中心是论述艺术贵在创新,作者是如何提出这
一中心的?
• 参考:作者是在层层铺垫的基础上,最后才点明这一中心
的。
• 解析:文章开始,作者由一句诗引入话题,第2自然段承 7
• 6.作者的创新表现在什么地方?
• 参考:作者的创新体现在:他既继承了传统绘画技法,同
时借鉴了西洋画法,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绘画风格。
协调了起来,增加了大自然的另外一种美感,所以作者觉得 雨后的大自然很有韵味。这是作者以画家的眼光观察自然的 独特感悟,加进了作者的主观感受。苏轼《饮湖上 雨后初 晴》写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表达的 也是这种感受。作者这种对雨后湿景的独特感悟,是中心论 点得以确立的前提和条件。
• 解析: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作者
正是在继承中国传统绘画技巧与方法的基础上,创造了一 种独特的绘画风格。引用这句诗,说明了作者创作风格的 渊源。
• 5.“人们喜欢晴天,有时也喜欢阴天,如果阴与晴中体
现了两种审美趣味,则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这个句 子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句子的含义是什么?
同?第3自然段对推出中心论点起到了什么作用?
• 参考:西方油画家崇尚阳光,而作者却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
的景色。第3自然段主要说明“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6”
• 解析:西方油画家“一味分析色彩与阳光的物理关系”,
陶醉于阳光所刺激的强烈色彩感受,很少将阴雨作为一种 审美趣味来表现。而作者却喜欢画阴雨天景色,他的水彩 画其实是水墨画的变种,模仿西洋画的手法少,受益于中 国画的成分多。此段已经初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既不盲 目追随西方画法,又不囿于传统技法,是二者之间的一个 变种,为下文归结论点作好了铺垫。
• 5.本文的中心是论述艺术贵在创新,作者是如何提出这
一中心的?
• 参考:作者是在层层铺垫的基础上,最后才点明这一中心
的。
• 解析:文章开始,作者由一句诗引入话题,第2自然段承 7
• 6.作者的创新表现在什么地方?
• 参考:作者的创新体现在:他既继承了传统绘画技法,同
时借鉴了西洋画法,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绘画风格。
协调了起来,增加了大自然的另外一种美感,所以作者觉得 雨后的大自然很有韵味。这是作者以画家的眼光观察自然的 独特感悟,加进了作者的主观感受。苏轼《饮湖上 雨后初 晴》写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表达的 也是这种感受。作者这种对雨后湿景的独特感悟,是中心论 点得以确立的前提和条件。
画里阴晴(2023版ppt)

线条运用: 流畅自然, 富有动感
情感表达: 细腻真挚, 感人至深
画里阴晴的创作意义
反映社会现实:通过 描绘阴晴变化,反映 社会现实和人生百态
情感表达:表达作者 对自然、社会和人生 的感悟和情感
艺术价值:具有较高 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 义
传承文化:传承和发 扬中国传统文化,提 升民族文化自信
2
构思与设计
对教育的影响:画里阴晴的创作意义和传播,为教育提供 了丰富的素材,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兴趣
5
对其他艺术家的启发
启发了其他 艺术家对光 影和色彩的
运用
启发了其他 艺术家对自 然和人物的 观察和描绘
启发了其他 艺术家对艺 术创作的创
新和探索
启发了其他 艺术家对艺 术与生活的 结合和思考
对艺术市场的影响
对现代艺术的启示与借鉴
01
创新性:《画里 阴晴》突破了传 统绘画的界限, 为现代艺术提供 了新的创作思路 和方法。
02
跨界合作:《画 里阴晴》展示了 不同艺术领域的 跨界合作,为现 代艺术提供了新 的合作模式。
03
技术融合:《画 里阴晴》将传统 绘画技艺与现代 科技相结合,为 现代艺术提供了 新的技术手段。
STEP3
STEP4
传承:《画里阴晴》 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 的技法和审美观,展 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 独特魅力。
创新:《画里阴晴》 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 融入了现代艺术元素, 使作品更具有时代感 和创新性。
融合:《画里阴晴》 将传统艺术与现代艺 术相结合,实现了传 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 有机融合。
发展:《画里阴晴》 通过对传统艺术的传 承与创新,推动了中 国传统艺术的发展, 为传统艺术的传承和 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和方向。
《画里阴晴》课件

笔墨相融
笔法和墨色在中国画中相互融合,共同构建画 面。
构图布局
留白
中国画构图讲究留白, 通过留白来营造画面意
境和空间感。
透视法
采用散点透视法,不受 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
由安排画面内容。
布局均衡
画面布局注重均衡,追 求整体的和谐与美感。
色彩运用
色彩丰富
中国画使用多种颜色,通过色彩的搭 配和变化,表现画面效果。
价值,启示人们要关注内心世界和自我实现,追求有意义通过分析艺术与人生的相互关系,启示人们要善于运用艺术手段来丰富
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感受,让艺术成为人生的重要伴侣和支撑。
03
文化传承与人生责任
通过强调文化传承和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启示人们要关注文化传承和保
护,同时也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自
。
THANKS
。
哲理象征
画家善于运用象征手法,将抽象 的哲理概念具象化,通过具体的 形象表达出深邃的哲理内涵,使 得作品更加具有思想性和启发性
。
哲理表达
画家注重哲理的表达,通过细腻 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将哲理融 入画面之中,使观众在欣赏画面 的同时感受到深刻的哲理内涵。
04
《画里阴晴》的创作过程
素材收集与整理
拓展了中国画的创作思路
通过分析不同画家的创作思路和风格,为后来的画家提供 了更多的创作灵感和启示,拓展了中国画的创作思路。
提高了中国画的国际影响力
通过展示中国画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吸引了更多的国际观 众和收藏家对中国画的关注和喜爱,提高了中国画的国际 影响力。
对艺术创作的启示
艺术创作的独特性
通过分析不同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和风格,强调了艺术创作的独特 性和个性化,启示人们要勇于探索自己的创作风格和特色。
吴冠中《画里阴晴》ppt中职语文获奖课件

课文研读
概括第一自然段所写内容。
课文开头都写到了哪些景物?运用了什么修辞?
✓ 哪些词语很具有表现力?试着赏析一下。
墨绿 浓酣 密密点点 黑得像铁 妖柔 飘摇
默看细雨湿桃花
作者对“湿”有怎么样的态度?请在文章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 有些景物朦胧了,有些形象突出了, 表达着不同的意境。
作者对“湿”景为什么 情有独钟呢?
• 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 • 终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之探索 ,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 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
• 他执著地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 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 审美需求,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西洋油画家和作者对待阳光和阴雨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西洋油画投靠阳光
中国画
画里阴晴
就你所学的绘画知识来看,那个画种适合表现阴雨天,什么又适合表 现晴天呢?
水墨适合阴雨
油画适合晴天
是不是意味着作者就只画中国的水墨画,而不画西洋的油画和水彩画呢? 又画油画又画水墨,我的这两个画种都不纯了……
活动一:学生欣赏吴冠中的画作,其中一幅非吴老之作,请辨 认出来。
作者的绘画主张
• 浓而滞的油画里有时要吸收水 分,娇艳的色彩往往须渗进墨 韵……
• 如果晴和阴中体现了两种审美 趣味,则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 的。
绘画 主张
雨中 观景
湿的 韵味
阴和晴 的感受
吴冠中 墨彩画欣赏
水乡
水乡行
长
江
长
三
城
峡
鲁迅故 乡
山城
点线迎春
初中语文《画里阴晴》(共29张)ppt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畅所欲言,评点阅读
找出自己认为比 较精彩或有回味价值 的词语、句子,作简 要点评。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王维《山中》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
写作模仿秀
画里阴晴
舞 ( 水 墨 画 )
红 妆 素 裹 ( 油 画 )
春 秋 ( 油 画 )
宜 兴 蛟 桥 ( 油 画 )
渔 村 ( 水 墨 画 )
黑 天 鹅 ( 水 墨 画 )
故 乡 ( 水 墨 画 )
吴冠中(1919- ) 江苏宜兴人。1942年毕业于 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7年留学法国,入巴黎高 等美术学院学习油画。1950年回国,先后任教于 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中央 工艺美术学院,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 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吴冠中兼取中西绘画,长期从事油画民族化实践, 其油画清新、明快,富于民族特色和抒情意味。 后又从事水墨画创新,其画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 注重点、线与墨块交融的韵律感,具有强烈的艺 术个性和现代气息。吴冠中也从事艺术批评活动, 出版有《绘画的形式美》、《风筝不断线》等文 集,另有画集多种行世。1991年获法国文化部授 予的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画里阴晴 优秀 ppt课件

20
❖ 是不是意味着作者就只画中国的水墨画,而不画 西洋的油画和水彩画呢? 又画油画又画水墨,我的这两个画种都不纯 了……
21
春
宜
兴
秋
蛟
桥
鲁
儿
迅
童
乡
小
土
鸟
22
❖ 找出第四段表达作者的绘画主张的句子。这些文字体现 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数十年来……都不很合用。
艺术贵在创新
❖ 你能从中看出作者的什么精神?
湿—承上启下
雨景———湿——阴雨天的意境——绘画艺术
15
❖ 作者对“湿”有怎么样的态度?请在文章中找 出相关的句子。
湿了的大自然却格外 地有韵味。(墨色)
有些景物朦胧了,有 些形象突出了,表达 着不同的意境。
16
❖ 古典诗歌中有很多作品把雨景作为一种审美 对象,从中传达一种意境。
渔歌子 张志和(唐)
17
❖ 作者在绘画作品中喜欢表现阴天还是晴天? 为什么?
作者喜欢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追寻中国 画的意境。
❖ 西洋画家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西洋画家喜欢表现晴天。 他们崇尚阳光。追求强烈的色彩感。
18
❖ 就你所学的绘画知识来看,那个画种适合表现阴雨 天,什么又适合表现晴天呢?
水墨适合阴雨
油画适合晴天
雨中观景
13
❖ 课文开头都写到了哪些景物?运用了什么修 辞?
茶场——水彩画 古树老干——铁 新芽、古树、柳丝、桃花 (初春雨景)
❖ 哪些词语很具有表现力?试着赏析一下。
墨绿 浓酣 密密点点 黑得像铁 妖柔 飘摇
14
❖ “默看细雨湿桃花”这句中哪个字起到了画 龙点睛的作用?从文章后面内容考虑,这个 字有什么作用?
❖ 是不是意味着作者就只画中国的水墨画,而不画 西洋的油画和水彩画呢? 又画油画又画水墨,我的这两个画种都不纯 了……
21
春
宜
兴
秋
蛟
桥
鲁
儿
迅
童
乡
小
土
鸟
22
❖ 找出第四段表达作者的绘画主张的句子。这些文字体现 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数十年来……都不很合用。
艺术贵在创新
❖ 你能从中看出作者的什么精神?
湿—承上启下
雨景———湿——阴雨天的意境——绘画艺术
15
❖ 作者对“湿”有怎么样的态度?请在文章中找 出相关的句子。
湿了的大自然却格外 地有韵味。(墨色)
有些景物朦胧了,有 些形象突出了,表达 着不同的意境。
16
❖ 古典诗歌中有很多作品把雨景作为一种审美 对象,从中传达一种意境。
渔歌子 张志和(唐)
17
❖ 作者在绘画作品中喜欢表现阴天还是晴天? 为什么?
作者喜欢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追寻中国 画的意境。
❖ 西洋画家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西洋画家喜欢表现晴天。 他们崇尚阳光。追求强烈的色彩感。
18
❖ 就你所学的绘画知识来看,那个画种适合表现阴雨 天,什么又适合表现晴天呢?
水墨适合阴雨
油画适合晴天
雨中观景
13
❖ 课文开头都写到了哪些景物?运用了什么修 辞?
茶场——水彩画 古树老干——铁 新芽、古树、柳丝、桃花 (初春雨景)
❖ 哪些词语很具有表现力?试着赏析一下。
墨绿 浓酣 密密点点 黑得像铁 妖柔 飘摇
14
❖ “默看细雨湿桃花”这句中哪个字起到了画 龙点睛的作用?从文章后面内容考虑,这个 字有什么作用?
《画里阴晴》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2021
25
细读第一自然段
第一段写了什么? 由窗外雨景引出了潘天寿先生的 题画诗“默看细雨湿桃花”。
宜兴春雨(起)
精选ppt课件2021
26
窗外是怎样的景色?作者为什么要引用 这句题画诗呢?
• 桃红柳绿,春雨霏霏。
• 作者把这幅美景比作“浓酣的水彩画”, 水彩画给我们透明、湿润的感觉,而“浓 酣”不仅告诉我们色彩的浓重,更让我们 感受到这雨中春景带给人酣畅淋漓的快感。 潘天寿先生的这句题画诗确实与这雨中春 景珠联璧合。
精选ppt课件2021
14
毕加索
西班牙画家、雕塑家。 法国共产党党员。是现 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 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 他是西班牙人,自幼有 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 父亲是个美术教师,又 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 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 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精选ppt课件2021
15
《梦》
毕加索对爱的完美体现<<
精选ppt课件2021
33
精选ppt课件2021
34
精选ppt课件2021
35
精选ppt课件2021
36
精选ppt课件2021
37
精选ppt课件2021
38
精选ppt课件2021
39
精选ppt课件2021
40
精选ppt课件202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1
精选ppt课件2021
42
精选ppt课件2021
年,.
精选ppt课件2021
16
精选ppt课件2021
17
杰昂·米罗 J.Miro (1893-1983)
二十世纪绘画大师,超现实主 义绘画的伟大天才之一。米罗 艺术的卓越之处,并不在于他 的肖像画或绘画结构,而是他 的作品有幻想的幽默——这是 其中一个要素。另一个卓越之 处就是,米罗的空想世界非常 生动。他的有机物和野兽,甚 至他那无生命的物体,都有一 种热情的活力,使我们觉得比 我们日常所见更为真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第一段写了什么? 由窗外雨景引出了潘天寿先生的题画诗“默看 细雨湿桃花”。 (2)窗外是怎么样的景色?作者为什么要引用这 句题画诗呢? 桃红柳绿,春雨霏霏。作者把这幅美景比作“浓 酣的水彩画”,水彩画给我们透明、湿润的感觉, 而“浓酣”不仅告诉我们色彩的浓重,更让我们 感受到这雨中春景带给人酣畅淋漓的快感。潘天 寿先生的这句题画诗确实与这雨中春景珠联璧合。 (3)这句诗中最富韵味的是那一个词? “湿”。作者不仅需要这一词所带来的意境,更 需要由这一词来引出“画家的审美触觉”这一话 题。可见这一句引用是全文的起笔。
(4)“浓而滞的油画里有时要吸收水分,娇艳的……则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 的。”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前半句:西洋画法需要吸收中国的传统技法。(借代的修辞手法) 后半句:中西两种绘画技巧和审美趣味应该结合起来。用“鱼和熊掌可以 兼得”为比喻,巧妙地告诉我们:阴晴两种审美趣味并不是水火不相容 的,而是可以并行不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艺术观点:糅合中西 方的绘画技巧、绘画方法。详细地说:既继承我国传统绘画的技巧,又 借鉴现代西方绘画技法,在他的画作中同时体现了阴、晴两种审美趣味。 作者既对我国传统绘画有很深的造诣,又洞悉西洋油画、水彩画的优点 和不足,因此,他的油画中渗进墨韵,水墨画中也借鉴水彩、油画技法, 同时在油彩和墨彩中探索。 (5) 下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表示作者对自己立场的动摇? 这样说是用比喻的手法、幽默诙谐的语气来表示他的自谦。作者以解嘲 的语气说:我的两个画种都不纯了,头发都灰白了,还拿不定主意。 其 实,画家终身探索的,正是油画的民族话和中国画的现代化,是兼取二 者之长而创造出新的技法,新的风格,因为艺术贵在创新。墨守成规, 盲目模仿,都是没有出路的。 用作者自己的话更能说明他的艺术观:“画种只能在发展中得到保留, 如不发展,便只能淘汰。”至此,作者在层层铺垫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 得出了结论:要中西兼用、阴晴兼画,创造一种独特的绘画风格。
总结: 1、本文文字简短,作者采用起、承、转、 合的传统方法来安排文章,层层铺垫,娓 娓道来,篇末明志。 2、本文论述的是艺术创作的重大原则问题, 却选择了一个很小的切入点,进从中外画 家对阴晴的不同感受、不同主张、不同表 现着笔,可谓“小中见大“。 3、语言鲜明生动,多用修辞,幽默诙谐, 充满智慧。
细读探究:
• 朗读课文第二段: • (1)“衣服湿了,颜色变深,湿衣服穿在身上 不舒服,但湿了的大自然景色却格外地有韵味。”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为什么湿了的大自然景色格外有韵味?
(1)“衣服湿了,颜色变深,湿衣服穿在身上不舒服,但湿 了的大自然景色却格外地有韵味。”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 什么作用? 反衬的手法,突出了雨后大自然的美丽怡人。 (2)为什么湿了的大自然景色格外有韵味? 因为“湿”“渲染了山林、村落,改变了大自然的色调”, 使本来不协调的颜色也协调了起来,使大自然增加了另外一 种美感,当然更有韵味。正如苏轼诗中所咏:“水光潋滟晴 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可见,在对雨意的独特感悟上作者并不缺少知音。确实,那 风情雨意曾被多少文人骚客化入文意,化为诗意。“沾衣欲 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丝丝杨柳丝丝雨”,“落 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历来的中国的画家更是“爱 画风雨归舟”,爱画“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境。中国的诗 者、画家都从雨中找到了别具风格的意境。这微风细雨已不 再是自然现象,而有着浓浓的文化意蕴,有着万般风情。
表现阴雨的古典诗词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细读探究:
• 阅读第三段: 作者说,“他特别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 景色”,即使是吸引的水彩画,“从意境 和情趣方面看,模仿西洋的手法少,受益 于中国画的成分多。”为什么?
这是因为中国画和西洋画对阳光、阴雨的感受 和表现截然不同。西洋画崇尚阳光,追求强烈 的色彩感,即使画风雨,也只是理性地写实地 表现其形态,仅仅把它当作大自然的一种形态。 而中国话画中的风雨确实一种意境,一种情致。 (可用两幅典型的中国画和西洋画做比较)。 “喜欢画阴雨和微雨天的景色”的吴冠中的绘 画风格当然“受益于中国画的成分多”了。他 学的是西画,追求的却是中国画的高远趣味, 作者把两者统一于他的创作中了。文章读到这 里,我们已隐隐体会出作者的创作主张了。
画里阴晴
吴冠中
导入新课
•
பைடு நூலகம்
江南的微风细雨总让人感觉到诗情画意,尽管生 在北方,长在北方的我们对于南方的雨不甚了解。 但是在连续的几天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后,我们 往往又会情不自禁地怀念起纷飞飘坠的雨丝、淅 淅沥沥的雨声了。而在有着特别敏锐的审美触觉 的画家眼里,这丝丝细雨又该有怎样的韵味呢?
今天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就要跟我们谈谈“画里 阴晴”。
细读探究:
•
读最后一段: (1) 为什么有人会认为“江南不宜画油画”?
(2)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 第三句话是什么意思?
(4)“浓而滞的油画里有时要吸收水分,娇艳的……则鱼和熊掌是 可以兼得的。”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5) 下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表示作者对自己立场的动摇?
(1) 为什么有人会认为“江南不宜画油画”? “大概就是因为江南阴雨多,或者他那油画 技法只宜对付洋式的对象。” (2)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前半句的意思是:油画家只注重强烈的色彩, 难以把握江南阴湿景色的韵味。 后半句:他的技法不够高。(文中说得委婉而 已。副词“大概”、连词“或者”表示作者一 种很有礼貌的推测,使得语言婉转。) (3) 第三句话是什么意思? 艺术创作不能墨守成规、泥古不化,西方的技 法或我国传统的技法都不是到处适用的灵丹妙 药。不同的表现对象需要与它相适应的技 法。——“艺术贵在创新”,而且是永远需要创 新。
鲁迅故乡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论述的中心。 2、学习本文起、承、转、合 的独特的行文结构。 3、学习文中的修辞手法。 4、理解作者是如何在画作中 体现它的创新思想的
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把握文章论 述的中心
细读探究:
•
(1)第一段写了什么?
(2)窗外是怎么样的景色?作者为什么要引用这 句题画诗呢? (3)这句诗中最富韵味的是那一个词?
•
•
西洋画重形似,而中国画重神韵;西洋 画是写实的,中国画是象征的。中国画 追求传神,追求意境,画的是心中的景, 而非眼中的景。雨湿的山水草木有着别 样的韵味、情调,表达着不同的意境。 所以被内心有着深深的传统文化情结的 作者所赞赏,,并融入他的绘画中。 可是作者留学法国多年,而且学的主要是 西洋画和水彩画。那么作者到底是如何 处理传统和西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