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PPT
合集下载
自然科学知识【PPT】最新版
6.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有惯 性√
四、力和重力
提出问 知题
解识释问 实题践与探 练索习与思
考
1. 力
2. 重 力
1. 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为了直观地说明力的作用,常用一根带箭
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是按一定比例画出的 ,
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表示力的方
2. 小鸭子从河里上岸以后, 总要猛烈地抖动它的羽毛; 猪、狗、小鸡在淋了雨水以 后,也会使劲地抖动身上的 毛;小朋友洗完手后习惯把 手甩几下。这些都是为什么 ?
有人认为,既然地球从西向东 自转,那么当人跳起来落回地 面时,地面一定转过了一段距 离,不会落在原地,而是落在 原地的西边。是这样吗?你不 妨试试,使劲向上跳,结果如 何?你能解释吗?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 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数学
化学
天文学
让我们来看一下 一些自然现象!
龙卷风
海啸
火山爆发
雪崩
沙尘暴
了解了这么多的自然科学 方面的知识和现象,你是不 是对它产生了兴趣?让我们 一起来走近自然科学的第一 章吧!
第一单元 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二、简单运动的规律 三、牛顿第一定律 四、力和重力 五、弹力和摩擦力 六、力的合成和分解 七、牛顿第二定律 八、牛顿第三定律
2.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而路程只有 大小没有方向。
位移和路程的联系
1.位移和路程的单位都是长度单位。 2.一般情况下,位移不等于路程,只
有在质点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时, 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问2题. 质如果点在描和述质物体点运的动时位,移在某些情况下为使
四、力和重力
提出问 知题
解识释问 实题践与探 练索习与思
考
1. 力
2. 重 力
1. 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为了直观地说明力的作用,常用一根带箭
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是按一定比例画出的 ,
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表示力的方
2. 小鸭子从河里上岸以后, 总要猛烈地抖动它的羽毛; 猪、狗、小鸡在淋了雨水以 后,也会使劲地抖动身上的 毛;小朋友洗完手后习惯把 手甩几下。这些都是为什么 ?
有人认为,既然地球从西向东 自转,那么当人跳起来落回地 面时,地面一定转过了一段距 离,不会落在原地,而是落在 原地的西边。是这样吗?你不 妨试试,使劲向上跳,结果如 何?你能解释吗?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 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数学
化学
天文学
让我们来看一下 一些自然现象!
龙卷风
海啸
火山爆发
雪崩
沙尘暴
了解了这么多的自然科学 方面的知识和现象,你是不 是对它产生了兴趣?让我们 一起来走近自然科学的第一 章吧!
第一单元 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二、简单运动的规律 三、牛顿第一定律 四、力和重力 五、弹力和摩擦力 六、力的合成和分解 七、牛顿第二定律 八、牛顿第三定律
2.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而路程只有 大小没有方向。
位移和路程的联系
1.位移和路程的单位都是长度单位。 2.一般情况下,位移不等于路程,只
有在质点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时, 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问2题. 质如果点在描和述质物体点运的动时位,移在某些情况下为使
自然科学基础PPT1-3
一是存在于科学外部的,是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 二是存在于科学内部的,是科学认识本身的逻辑。 它们构成了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1.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动因
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上的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曾经是,而且愈来愈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 的主要动力。”而经济上的需要,主要是通过生产实践来解决的,所以科学的发展 与社会生产的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代天文学和古代力学就是在古代农牧业 和建筑、航海等需要的刺激下发展起来的。
2.科学认识发展的内部动因 科学作为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还有其自身的体系结构,有其自身的矛盾运
科学是分析、研究事物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不断地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地以事实为依据,用实践检验理论的正确性,不断摒弃错 误的认识,建立正确的理论。科学在自我矫正的探索过程中不断前进。
3.科学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 当代科学,与牛顿时代乃至爱因斯坦时代相比较,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可以说是落后于生产和技术的,它的发展是在生产需要 的推动下进行的。那时科学、技术和生产之间的关系是 生产---技术---科学,生产 和技术的实践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奠定基础,如物理学中热学的发展就完全符合以上 指向。
从19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理论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而且为技术和生 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形成了科学---技术---生产的发展顺序。科学就 其发展速度来说,特别是就其开发自然界的全新领域来说,往往走在技术和生产的 前面。自然界的一些全新领域,在此之前是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未曾涉足的。例 如无线电技术,就是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所预言的电磁波被实验证实之后才迅速发 展起来的。
科学在今天之所以超前于技术和生产的发展,正是以现代生产技术的发展为条 件的。不难理解,如果缺少现代生产技术所提供的强有力的实验手段,科学理想的 实现以及科学认识向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深入推进都是不可能的。而且,许多理 论研究的内容也是来源于生产和技术实践之中。所以,人类的社会实践,特别是人 类的生产活动将继续成为科学发展进步的动力或最终原因。
1.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动因
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上的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曾经是,而且愈来愈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 的主要动力。”而经济上的需要,主要是通过生产实践来解决的,所以科学的发展 与社会生产的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代天文学和古代力学就是在古代农牧业 和建筑、航海等需要的刺激下发展起来的。
2.科学认识发展的内部动因 科学作为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还有其自身的体系结构,有其自身的矛盾运
科学是分析、研究事物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不断地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地以事实为依据,用实践检验理论的正确性,不断摒弃错 误的认识,建立正确的理论。科学在自我矫正的探索过程中不断前进。
3.科学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 当代科学,与牛顿时代乃至爱因斯坦时代相比较,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可以说是落后于生产和技术的,它的发展是在生产需要 的推动下进行的。那时科学、技术和生产之间的关系是 生产---技术---科学,生产 和技术的实践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奠定基础,如物理学中热学的发展就完全符合以上 指向。
从19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理论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而且为技术和生 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形成了科学---技术---生产的发展顺序。科学就 其发展速度来说,特别是就其开发自然界的全新领域来说,往往走在技术和生产的 前面。自然界的一些全新领域,在此之前是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未曾涉足的。例 如无线电技术,就是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所预言的电磁波被实验证实之后才迅速发 展起来的。
科学在今天之所以超前于技术和生产的发展,正是以现代生产技术的发展为条 件的。不难理解,如果缺少现代生产技术所提供的强有力的实验手段,科学理想的 实现以及科学认识向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深入推进都是不可能的。而且,许多理 论研究的内容也是来源于生产和技术实践之中。所以,人类的社会实践,特别是人 类的生产活动将继续成为科学发展进步的动力或最终原因。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课件第一章 自然科学的萌芽和发展
• 胡克和列文虎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在动、植物机体微 观结构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1665年,胡克
用他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切片的时候,惊奇地发现其中
存在着一个一个“单元”结构复合式显微镜。胡克把 它们称为“细胞”。
•
19世纪,高质量消色差浸液物镜的出现使显微镜
观察微细结构的能力大为提高。1827年,阿米奇第一
• 托勒密作为古希腊最后一位大天文学家,全面承 袭了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他把亚里士多德 的九层天扩大为十一层,把原动力天改为晶莹天 ,又往外添加了最高天、净火天。他设想,各行 星都绕着一个较小的圆周运动,而每个圆的圆心 则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圆周上运动。他把绕地球的 那个圆叫“均轮”,每个小圆叫“本轮”,他又 设想地球并不恰好在均轮的中心,而偏开一定的 距离,均轮是一些偏心圆:日、月、行星除做上 述轨道运行外,还与众恒星一起每天绕地球转动 一周,从而使计算结果达到了与实测的一致,取 得了航海的实用价值。
个采用浸液物镜。19世纪70年代,德国人阿贝奠定了
显微镜成像的理论基础。这些都促进了显微镜制造和
显微观察技术的迅速发展,并为19世纪后半叶包括科
赫、巴斯德等在内的生物学家和医学家发现细菌和微 生物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 在显微镜结构发展的同时,显微观察技术也在不 断创新:1850年出现了偏光显微术,1893年出现 了干涉显微术,1935年荷兰物理学家泽尔尼克创 造了相衬显微术,他为此在1953年被授予诺贝尔 物理学奖。
改变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得出合理的显微镜
光路结构,当时的光学工匠遂纷纷从事显微镜的
制造、推广和改进。
胡克的显微镜
• 17世纪中叶,英国的罗伯特·胡克 和荷兰的列文虎克都对显微镜的发 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665年前后 ,胡克在显微镜中加入粗动和微动 调焦机构、照明系统和承载标本片 的工作台。这些部件经过不断改进 ,成为现代显微镜的基本组成部分 。列文虎克制成单组元放大镜式的 高倍显微镜,其中9台保存至今。
中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教学课件 第二章 自然界的物质
三、地球的圈层结构
大气圈
水圈
外核液体 圈和固体
内核圈
地幔圈
生物圈
软流圈
岩石圈
第四节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一、物质的组成
所有可以用肉眼看到的物体都是由原子组成 的,而原子又是由互相作用的次原子粒子所 组成的,其中包括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 核以及许多电子组成的电子云。
二、物质的种类
宏观而言,物质的种类万千、性质多样,如 气体状态的物质、液体状态的物质或固体状 态的物质,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金属和 非金属,矿物与合金,无机物和有机物,天 然存在的物质和人工合成的物质,无生命的 物质与生命物质以及实体物质和场物质等。
感谢您的观看
(一)行星 (二)恒星和星云 (三)银河系及河外星系 (四)星系团 (五)大尺度结构
第二节
太阳和太阳系
一、太阳的构造
(一)核反应区 (二)太阳辐射区 (三)对流层 (四)大气层 (五)太阳圈
二、太阳的活动
(一)
黑子
通过一般的光学望远镜观测太阳, 观测到的是光球层的活动。在光球 上常常可以看到很多黑色斑点,它 们叫作“太阳黑子”。
三、物质的形态
固态物质 固态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 液体和气体则没有。
1
液态物质
液体的粒子会互相吸引而
且离得很近,所以不易将
固定体积的液体压缩成更
2
小的体积或是拉大成更大
的体积。
3
气态物质 我们的生活空间被大量气 体包围着。
4
等离子态 将气体加热,当其原子达到几千甚至 上万摄氏度时,电子就会被原子“甩” 掉,原子变成只带正电荷的离子。此 时,电子和离子带的电荷相反,但数 量相等,这种状态称作等Leabharlann 子态。第三节认识地球
自然科学基础全套课件
②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表示出有关物质的量间的关系:
Zn + 2HCl = ZnCl2 + H2↑
物质的量比: 1
2
0.1 n
列式计算得: n = 0.2(mol),c = =
=2
*(mol/L)
3.卤素的性质 重点:(1)氯气的化学性质
(2)卤族元素化学性质的递变及其与原子结构的 关系 F2 > Cl2 > Br2 > I2 ;F - < Cl - < Br - < I4.氧化—还原反应
*
(2)水圈指连续包围地球表面的水层, 包括液态、 气态和固态水。
要认识到:外部圈层中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既相互区分又紧密相关,是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
2.地球的内部圈层 内部圈层如教材上47页“地球的内部圈层”所示 ,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同心圈层。 最外部是地壳,地心部分称为地核,其间为地幔 。
*
三、地球的圈层结构 同心圈层:是指以地心为共同球心,但物质成分和物理 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圈层。 请参看教材上44页上“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以固 态的地球表面为界,它以外部分是外部圈层, 以内部分称为内部圈层。 1.地球的外部圈 地球的外部圈层如教材上44页“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 所示,是由 :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组成的。
地球是一个球体并有快慢适当的旋转, 这一适度的旋转速率使地球原始物质产生分 化, 形成地球的圈层构造, 出现了大气圈、 水圈和岩石圈等, 造成地球的磁场, 并导致 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 使地表热量平衡, 有利于生物正常生存。球状的形态使地球各 处太阳高度不同, 造成热量的带状分布和自 然现象的复杂多样。
*
(1)大气圈存在于整个地球外层,是由气体组成的 特别要认识其中最低层是对流层,参看教材上45页“大 气垂直分层”图,该层与人类的生活有关: 如天气现象 就发生在对流层;水圈中的气态水、生物圈的范围也与 对流层有关。因紧靠地面,对流层受地球引力最大,大 气密度也最大,约占大气圈总质量的七、八成,并集中 了大气中绝大部分的水汽,成为一切天气现象的活动场 所。由于地面各处受太阳热辐射能等不同影响,造成大 气气温、密度、压力等的差异,形成上升下降的对流, 引起风、雨、雪、云等各种天气过程的发生。
自然科学基础课件第八章
环境污染和治理
环境污染的来源
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生产、生活垃圾等, 这些活动排放的废弃物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环境污染的危害
环境污染会对人体健康、生物种群、土壤和水资源等造成严重危害, 甚至影响全球气候变化。
环境污染治理
环境污染治理包括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促进废弃 物的资源化利用,以及加强环境监管和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
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自然科学
01
以经验观察和直观描述为主,如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和中国的四
大发明。
近代自然科学
02
以实验观察和理论概括为主,如牛顿的经典力学和达尔文的进
化论。
现代自然科学
03
以数学化和系统化为主,如量子力学和分子生物学。
自然科学的方法和特点
自然科学的方法
观察、实验、推理、验证等。
自然科学的特点
04 环境科学基础
地球的生态系统
地球生态系统概述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海洋等,每个生态系 统都有其独特的生物群落和环境特征。
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状态, 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条件。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它是 地球生态系统稳定和健康的重要保障。
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0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的需求的发展
模式,它强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02 03
环境保护的意义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污染和 生态破坏,保护地球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 供保障。
中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教学课件 第六章 生命与自然
二、细胞的结构
细胞质
细胞膜包着的黏稠透明的物质,叫 作细胞质。
细胞膜
细胞壁的内侧紧贴着一层极 薄的膜,叫作细胞膜。它除 了起着保护细胞内部的作用 以外,还具有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的作用。
(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
细胞壁
分类在细菌、真菌、植物的生物,其组成的 细胞都具有细胞壁,而原生生物则有一部分 生物体具有此构造,但是动物没有。植物细 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经过有系统的编 织形成网状的外壁。可分为中胶层、初生细 胞壁、次生细胞壁。
第六章 生命与自然
主讲老师
时间
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和基本特征
一、生命的起源
(一)化 学进化论
1922 年 , 生 物 化 学 家 奥 巴 林 ( Oparin , 1894—1980 年 ) 第一个提出了一种可以验证的 假说,如图6 1所示。 1953 年 , 美 国 化 学 家 米 勒 (Miller)进行实验验证了奥巴 林的这一假说。 965 年 和 1981 年 , 我 国 又 在 世 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胰岛素和酵 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四、细胞的繁殖方式
(一)有丝分裂
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后到下一次分裂 之前是分裂间期,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 间处于分裂间期,占细胞的90%~95%。 分裂间期内,细胞完成DNA分子的复制 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在分裂间期结束 之后,就进入分裂期。
01
02
(三)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的细胞分裂形式是随着配子生 殖而出现的,凡是进行有性生殖的动物、 植物都有减数分裂过程。
(二)
严整有序的结构
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内的各 结构单元(细胞器)都有特定的结构 和功能。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第一课运动和力ppt课件
初步了解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 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数学
物理学
化学Biblioteka 生物学天文学气象学
医学
• 原始社会中,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因生产工具简 单、粗笨,还受到原始宗教及其他意识的影响,自 然科学的发展是缓慢的。
• 我国古代居民对天文学知识的认识与探索有着悠久 的历史。早在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注意到 暑往寒来的变化,月亮的盈亏圆缺,各种动物的活 动规律,植物的生长与成熟的周期等等,并且逐渐 摸索到它们的规律性。
以其中一架飞机为参 照物, 另一架是静止的.
以云层为参照物, 两架都是运动的。 这种加油方式在怎样的条件下才可进行? 同方向,同速度,两架飞机保持相对静止。
1、“一切物体时刻都在运动着”和“同一物 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 两句话是否矛盾?
2、“太阳东升西落”是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 “月亮穿过云层”又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
用来描述运动物体空间位置 的变化的物理量,称为位移。它 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通常用符号s表示。
怎么表示位移?
1) 对于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利用直线(一维) 坐标系来表示其初末状态的位置,物体位移即为末 位置坐标减去初位置坐标: s=X2- X1 。 2) 位移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大小:s=︱X2- X1︱(绝对值) 方向:用正负表示,若 X2 > X1 ,s>0为正值,表 示位移方向与x轴正方向相同:若 X2 < X1 ,则 s<0为负值,表示位移与x轴正方向相反。
太阳外部是指太阳大气,由三个圈层组成,即光 球、色球和日冕。底层为光球,最外层是日冕, 中间是色球。
人们所见到的太阳实际上是光球,强烈的光辐射 就是从这一层发出的。而色球和日冕由于亮度远 小于光球,是不容易见到的。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 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数学
物理学
化学Biblioteka 生物学天文学气象学
医学
• 原始社会中,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因生产工具简 单、粗笨,还受到原始宗教及其他意识的影响,自 然科学的发展是缓慢的。
• 我国古代居民对天文学知识的认识与探索有着悠久 的历史。早在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注意到 暑往寒来的变化,月亮的盈亏圆缺,各种动物的活 动规律,植物的生长与成熟的周期等等,并且逐渐 摸索到它们的规律性。
以其中一架飞机为参 照物, 另一架是静止的.
以云层为参照物, 两架都是运动的。 这种加油方式在怎样的条件下才可进行? 同方向,同速度,两架飞机保持相对静止。
1、“一切物体时刻都在运动着”和“同一物 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 两句话是否矛盾?
2、“太阳东升西落”是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 “月亮穿过云层”又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
用来描述运动物体空间位置 的变化的物理量,称为位移。它 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通常用符号s表示。
怎么表示位移?
1) 对于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利用直线(一维) 坐标系来表示其初末状态的位置,物体位移即为末 位置坐标减去初位置坐标: s=X2- X1 。 2) 位移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大小:s=︱X2- X1︱(绝对值) 方向:用正负表示,若 X2 > X1 ,s>0为正值,表 示位移方向与x轴正方向相同:若 X2 < X1 ,则 s<0为负值,表示位移与x轴正方向相反。
太阳外部是指太阳大气,由三个圈层组成,即光 球、色球和日冕。底层为光球,最外层是日冕, 中间是色球。
人们所见到的太阳实际上是光球,强烈的光辐射 就是从这一层发出的。而色球和日冕由于亮度远 小于光球,是不容易见到的。
自然科学概论教学PPT课件
物质形态
能量守恒定律
物质与能量的关系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物质中蕴含着能量,能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如核能转化为质量。
03
02
01
物质与能量
生物化学物理地质材料科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生物化学物理地质材料科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生物技术、制药、环保、能源等领域。
近代自然科学
近代自然科学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通过科学实验和数学推理等方法,逐渐揭示了自然界的各种规律和原理。
现代自然科学
现代自然科学在20世纪以后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是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理论和发现。
02
CHAPTER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固、液、气三态及其转化,物质的基本单位是分子和原子。
环境治理
利用生态工程和环境修复技术,人类可以更好地应对环境问题,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
农业科技
通过转基因技术、智能农业等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可持续性,满足全球不断增长的食物需求。
自然科学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01
生物医学工程概述
介绍生物医学工程的定义、发展历程、主要研究领域和应用领域。
02
生物医学工程应用
列举生物医学工程在医疗、康复、医疗器械等方面的应用案例,如人工器官、假肢、医疗机器人等。
生物医学工程
环境治理技术
介绍各种环境治理技术,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大气治理等,以及其原理和应用。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化学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和演化的科学,包括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等。
能量守恒定律
物质与能量的关系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物质中蕴含着能量,能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如核能转化为质量。
03
02
01
物质与能量
生物化学物理地质材料科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生物化学物理地质材料科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生物技术、制药、环保、能源等领域。
近代自然科学
近代自然科学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通过科学实验和数学推理等方法,逐渐揭示了自然界的各种规律和原理。
现代自然科学
现代自然科学在20世纪以后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是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理论和发现。
02
CHAPTER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固、液、气三态及其转化,物质的基本单位是分子和原子。
环境治理
利用生态工程和环境修复技术,人类可以更好地应对环境问题,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
农业科技
通过转基因技术、智能农业等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可持续性,满足全球不断增长的食物需求。
自然科学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01
生物医学工程概述
介绍生物医学工程的定义、发展历程、主要研究领域和应用领域。
02
生物医学工程应用
列举生物医学工程在医疗、康复、医疗器械等方面的应用案例,如人工器官、假肢、医疗机器人等。
生物医学工程
环境治理技术
介绍各种环境治理技术,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大气治理等,以及其原理和应用。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化学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和演化的科学,包括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等。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PPT
说的基础上,根据大量的间接材料和直接进化证 据形成的。
•
人工选择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变异、遗传和
动植物育种中对于因人需要的变异的选择。人工
选择通过留良去劣,可以创造许多品种。自然选
择也包括变异、遗传和生存斗争的选择等进化要 素。自然选择的基本论点包括以下几点:
• (1)生物普遍存在着变异,而微细变异特别多。在 一定条件下,不同变异的生存价值是有差异的。
中,能量的释放、转化、储存和利用的各种反应
。新陈代谢包含物质代谢(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
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以及生物体内部不断进行物
质转变的过程)和能量代谢。
• 新陈代谢的过程有两种,分别是同化作用和异化 作用。
• (1)同化作用是指生物从环境中吸取营养,将 其变成自身的物质,并储存能量,又称为合成代 谢。
目录
• 第一节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 • 第二节细胞 • 第三节新陈代谢 • 第四节生殖和发育 • 第五节遗传和变异 • 第六节生物与环境 • 第七节人与自然
本章导读
•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着各种生物 的星球。从地球诞生至今已有46亿年的历史,多 少世纪以来,地球生命的奥秘一直吸引着人们去 探索、去研究。那么,地球生命的起源究竟是怎 样的,而这些生命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生存的呢 ?
认为,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甲烷(CH4)、氨(NH3)
、水蒸气(H2O)、氢(H2),除此之外,还有硫化氢
(H2S)和氰化氢(HCN)。这些气体在大自然中的宇宙
射线、紫外线、闪电等的化学作用下,可能会自
然合成氨基酸、核苷酸、单糖等一系列比较简单
的有机小分子物质。这就是在原始条件下,地球
形成的早期小分子物质。
•
(4)在生存竞争中,对生存有利的变异会得到
中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教学课件 第五章 奇妙的化学
感谢您的观看
三、第三周期元素
我们可以用11~18 号元素为例来研究 第三周期元素金属 性、非金属性的变 化情况。
四、元素性质、原子结构、元素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之间的关
系及运用
元素性质、原子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 置三者是密切相关的,可以相互推导和验证 ,从而为全面认识和了解元素的性质提供了 方便。
五、其他重要元素
1
2
溶于水的物质几乎是没有的, 只不过其溶解的数量多少有差
别。
3
硬水和软水
含有较多钙离子和镁离子等矿物质的水为硬 水;含有较少钙离子和镁离子等矿物质的水 为软水。
三、溶液
(一)
•在溶液里被溶解的物质 叫作溶质;能溶解其他 物质的物质叫作溶剂。
(三)
•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1.电解质 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3.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4.盐的水解
(三)碱 金属化合
物
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称为元 素的化合态。
二、卤素
(一)卤 素的周期 律性质
1.相似性 2.递变性
(二)氯 气及其化 合物的性
质
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所以在实验 室里闻氯气的气味时,应该用手轻轻 地在瓶口扇动,只使极少量的氯气飘 进鼻孔。
(三)氟、 溴、碘的 单质及化
合物
氟、溴、碘等元素在原子结构 上与氯相似,原子的最外层上 都有七个电子,但电子层数依 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水的分子结构
纯水是无色、无味、无嗅的液体, 在温度为4摄氏度时,水的密度 最大为1克/立方厘米。水的凝固 点为0摄氏度,即当水温降到0摄 氏度以下时水就结成冰,变成固 体状态;当把水加热到100摄氏 度时,水沸腾汽化变成气态。
水的溶解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了一个大讨论,19世纪前,“自然发生说”一 度是生命起源流传最广泛的理论。这种学说认为
,生命是从无生命物质自然发生的。中国古代有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的说法,而在西方,亚
里士多德说:“……有些鱼由淤泥及砂砾发育而成 。”在1860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设计制作 的一个实验,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
•
(4)在生存竞争中,对生存有利的变异会得到
保存,对生存有害的变异会受到淘汰。有利变异
的保存和有害变异的淘汰,叫做自然选择或适者 生存。
•
(5)在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下,通过有利变异
的逐渐积累,就由微细变异朝一定方向发展成显
著的变异,终于形成了适应的性状和新的类型。
这就是物种形成的原理,即一个种通过遗传、变 异和自然选择,可以发展为另一个新种。
• (2)生物普遍具有较高的繁殖率,有繁殖过剩的倾 向。如果不受限制,生物很快就会找不到食物和 空间。
• (3)由于食物和空间的限制,每一种生物只有少数 个体能发育到成熟并留下后代。生物必须为生存 而斗争,达尔文把这种竞争,这种生物与环境(包 括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叫做生存竞争。生存竞 争包括生物和无机条件的斗争、种间斗争和种内 斗争。
4.第四个阶段
• 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这一阶段是生 命起源过程中最复杂和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经 过科学家的研究探索发现,原始生命应该是从原 始的海洋中形成的,不过目前还不能在实验室中 证实这一生命进化的过程。
二、生物的进化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选择,特别是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在人工选择学
目标透视
• 1.了解生命的起源与生物的进化。 • 2.掌握细胞的基本知识。 • 3.理解新陈代谢的相关理论。 • 4.掌握生殖与发育的基本概念。 • 5.理解遗传与变异的基本理论。 • 6.了解生物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一节 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
• 一、生命的起源
•
19世纪前后,世界的科学家对生命的起源展
• 里。所以,生殖细胞里有各种微芽,于是由前代 传到后代。在生殖细胞演变成后代的身体时,各 种微芽都分散出来,每种微芽造成与前代相似的 细胞,全副微芽就造成一个与前代相似的身体。 达尔文的“泛生说”表面上虽然能自圆其说,但 是没有事实根据,这主要是对遗传机理不明确, 所以对变异和遗传的认识不足所造成的,因此, “泛生说”只能是一种假说而已。
•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基本上是正确的,但是存 在两个需要解释的问题:
• (1)生物何以会有变异,以供自然选择; • (2)自然选择的结果为什么能够传给后代。
• 达尔文当时给出的解释:一种生物所生的子孙都 有个体变异现象,至于为什么能够将选择的结果 传给后代,他提出“泛生说”,认为生物无论先 天和后天的各种形质,都有一个极小的微芽,当 生殖时这些微芽随着物质的循环而聚集在生殖细 胞
科学的基础上,确定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
第二节 细胞
• 一、细胞的发现
•
细胞的发现是和显微镜的发明及改进密切相
• 之后,“化学起源说”成为了被广大学者普遍 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 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之后,并在一段极其 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 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 ”将生命的化学进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
•
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一般
说的基础上,根据大量的间接材料和直接进化证 据形成的。
•
人工选择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变异、遗传和
动植物育种中对于因人需要的变异的选择。人工
选择通过留良去劣,可以创造许多品种。自然选
择也包括变异、遗传和生存斗争的选择等进化要 素。自然选择的基本论点包括以下几点:
• (1)生物普遍存在着变异,而微细变异特别多。在 一定条件下,不同变异的生存价值是有差异的。
2.第二个阶段
• 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一些学 者认为,这一过程是在原始海洋中发生的,第一 阶段所产生的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经过长期积累,在适当条件下相互作用,通过 缩合作用或聚合作用形成了原始的蛋白质分子和 核酸分子。
3.第三个阶段
• 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前苏联学 者奥巴林提出了团聚体假说,在实验中,他将蛋 白质、多肽、核酸和多糖等放在合适的溶液中, 发现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些物质能够自动地相互 作用,浓缩聚集为分散的球状小滴,这些小滴就 是团聚体。
• 达尔文学说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了前所未有 的影响,1859年11月24日《物种起源》的问世, 标志着上帝创造万物和物种不变论的彻底破产, 而使唯物主义在解释生物界各种复杂现象方面取 得了胜利。达尔文的名字及其学说为一切进步势 力和革命者所推崇,并以此作为唯物主义世界观 的自然科学根据。
•
达尔文对生物的研究极其广博精湛,在他大
目录
• 第一节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 • 第二节细胞 • 第三节新陈代谢 • 第四节生殖和发育 • 第五节遗传和变异 • 第六节生物与环境 • 第七节人与自然
本章导读
•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着各种生物 的星球。从地球诞生至今已有46亿年的历史,多 少世纪以来,地球生命的奥秘一直吸引着人们去 探索、去研究。那么,地球生命的起源究竟是怎 样的,而这些生命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生存的呢 ?
认为,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甲烷(CH4)、氨(NH3)
、水蒸气(H2O)、氢(H2),除此之外,还有硫化氢
(H2S)和氰化氢(HCN)。这些气体在大自然中的宇宙
射线、紫外线、闪电等的化学作用下,可能会自
然合成氨基酸、核苷酸、单糖等一系列比较简单
的有机小分子物质。这就是在原始条件下,地球
形成的早期小分子物质。
量著作中总结了亲身的观察和实验,同时也综合
了他在动物学、植物学、动物饲养和植物栽培方 面的丰富材料,运用历史方法证明生物进化是无
可置疑的事实,并以自然本身的原因解释了生物 界的多样性、同一性、变异性、合理性。
•
马克思指出,达尔文给自然科学的目的论以
致命的打击;恩格斯认为,生物进化论是19世纪
三大发现之一。达尔文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