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妇产医院评审核心条款
二级甲等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核心条款

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第一章保证妇幼保健院正确的发展方向
一、坚持妇幼卫生工作方针,保证正确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辖区妇幼健康业务管理质量与持续改进
三、妇幼健康服务网络管理
四、妇幼健康信息管理
五、妇幼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第三章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三、医疗保健技术管理
四、住院诊疗管理
五、患者安全管理
十、高危孕产妇管理
十一、分娩管理
十六、高危儿童管理
十八、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
二十三、手术治疗管理
二十五、医院感染管理
二十七、医技质量安全管理
二十八、病历(案)管理
二十九、护理管理
第四章服务流程管理三、急诊服务及绿色通道管理
六、维护服务对象合法权益
七、投诉管理
第五章机构管理
一、依法执业
二、明确管理职责与决策执行机制,实行管理问责制
七、后勤管理
八、医学装备管理
九、应急管理。
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细则条款资料目录模板

1.HFY-YLZD-69-70《患者病情评估制度》P256
2.HFY-YLZD-97-98《病历书写制度》P294
3.《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C2】
1.实施评估的医护人员的法定评估资质证明。
2.《病情评估资质知、课件、签到、现场照片、培训考试、培训总结)
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细则条款资料目录
第三章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四、住院诊疗管理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支撑材料
3.4.1由具有法定资质的医务人员按照制度、程序与病情评估/诊断的结果为就诊者提供规范的同质化服务。
3.4.1.1
【C】
【C】
由具有法定资质的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病情评估/诊断。
1.有对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与程序,至少包括:患者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评估人及资质、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等。
相关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履行监管职责。
抽查职能部门的检查记录、评估督促整改的措施是否适当、有效。(检查记录表、反馈表、督查记录、督查总结分析等)
2.实施评估的医务人员具备法定资质。
3.有对医务人员进行患者病情评估的相关培训。
【B】
【B】
【B】符合“C”,并
医师、护士对患者病情评估的结果,保持沟通,相互印证,为制订医疗、保健、护理诊疗方案/计划提供依据和支持。
医院提供5份患者病情评估报告,评价对患者诊疗方案制定的支持与参考价值。
【A】
【A】
【A】符合“B”,并
二级妇产医院评审标准

二级妇产医院评审标准一、医院规模。
1. 二级妇产医院应具备较大的规模,拥有完善的医疗设施和技术设备,能够满足较大规模的妇产科病人需求。
2. 医院应设有专门的妇产科病房和手术室,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3. 医院应具备较强的医疗团队,包括妇产科专家、护士、麻醉师等,能够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
二、医疗技术水平。
1. 医院应具备先进的医疗技术设备,能够进行各类妇产科手术和诊疗服务。
2. 医院的医疗团队应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独立完成各类妇产科手术和诊疗工作。
3. 医院应具备较强的医疗科研能力,能够不断引进和应用新的医疗技术,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医疗质量管理。
1.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医疗流程、病历管理、医疗事故处理等方面的规范和制度。
2. 医院应定期进行医疗质量评估和审核,及时发现和解决医疗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3. 医院应加强医疗安全管理,确保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安全和权益。
四、医疗服务水平。
1. 医院应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妇产科医疗服务,包括孕前检查、孕期保健、分娩护理、产后康复等方面的服务。
2. 医院应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和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3. 医院应加强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建立健全的转诊和联合诊疗机制,提高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协同性。
五、医院管理水平。
1. 医院应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包括人事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
2. 医院应加强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3. 医院应加强对医疗团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
六、医院文化建设。
1. 医院应营造和谐、和睦的医疗环境,倡导医德医风,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服务态度。
2. 医院应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3. 医院应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传播健康知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

附件2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为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卫妇幼发〔2015〕54号)精神,加快建成功能健全、服务完善、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立完善妇幼保健机构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妇幼保健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更好地履行妇幼公共卫生职能,不断提高医疗保健服务质量,保证医疗保健服务安全,提高妇幼保健机构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在总结以往妇幼保健机构评审和日常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从妇幼保健院发展方向、辖区业务管理、服务流程、服务质量与安全、社会评价等多角度对妇幼保健院实施考核;充分体现以妇女儿童健康为中心,为妇女儿童提供安全、便捷、优质的妇幼健康服务,保障妇女儿童健康。
本标准共6章66节,设置304条标准与监测指标。
第一章至第五章共60节274条标准,用于对二级妇幼保健院实地评审,并作为妇幼保健院自我评价与改进之用。
第六章共6节30条监测指标,用于对二级妇幼保健院的运行、服务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与追踪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二级妇幼保健院,其他妇幼保健机构可参照使用。
特别说明:在本标准中引用的疾病名称与ICD-10编码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
在本标准中引用的手术名称与ICD-9-CM-3编码采用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第九版临床修订本2011版(刘爱民主编译)。
第一章保证妇幼保健院正确的发展方向一、坚持妇幼卫生工作方针,保证正确的发展方向(一)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和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
(二)是由政府举办、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公共卫生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三)以妇女儿童为中心提供妇幼健康服务,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责任,突出群体保健功能。
二级妇产医院评审标准资料

二级妇产医院评审标准与细则(试行)
附件1:二级妇产医院统计指标
附件2:二级妇产医院临床科室技术标准(重点科室应同时达到一般科室的标准)
附件3:二级妇产医院医技科室技术标准。
附件4:重症监护室基本准备
附件5:急诊抢救室基本装备
附件7:妇产医院评价结论判定标准
一、依据《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及《医疗机构评审办法》,实行妇产医院周期性评价和不定期重点检查制度。
二、妇产医院等次结论判定标准实行千分制,其中周期性评价分数占85%,不定期重点检查分数占15%,依据所得总分数判定其等次。
甲等:总分达到900分以上。
乙等:总分达到750分至899分。
三、根据妇产医院评价工作规定,评价所涉及的有关文件、文书、材料应当真实,严禁弄虚作假。
如在评价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取消本次评价资格。
四、在评审中发现服务质量、服务安全等方面存在重大缺陷,应对评价结论实行单项否决。
二级产科质量评审标准

现场查看,每项占4分,酌扣
7、待产室:与产房连接,面积、床位与功能和任务相适应。
5
现场查看,酌扣
8、产房: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要求环境清洁、安静、无污染源,与待产室相连。形成相对独立区域。内部要求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各区之间设置隔段,标志明显。有流水洗手设施。
无菌区内设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床)、无菌物品存放间、刷手间。
现场查看,酌扣
标准
分值
考核方法与扣分要点
扣分理由
实得分
12、婴儿洗澡间:面积15平方米以上,设在护士站附近,门窗严密,光线充足,有洗浴设施和室温控制设施。
5
现场查看,酌扣
13手术室:执行省卫生厅有关医院手术室建设标准。
20
现场查看,酌扣
四、产科基本设备
70
1、门诊
产科检查床、妇科检查床、胎心监护仪、血压计、体重计、体温计、听诊器、听筒、皮尺、骨盆测量器、超声多普勒及产科急救设施;
10
查看资料并询问上级有关部门,未填写扣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未上报扣5分,填写不准确扣1分
二、人员配备
50
1、医生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护理及助产人员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
10
现场查看,一人无证扣5分
2、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人员持相应项目的《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
10
现场查看,一人无证不得分
5
抽查2000年产科病历20份,合格率每降低1%扣1分,每份护理记录不全扣1分。无病案讨论记录扣5分
7、能全程观察产程,记录详细,完整,滞产处理及时达90%,并有防治措施。
10
抽查20份产科病历,产程记录不全每例扣1分,滞产处理正确及时率<90%扣5分,无防治措施扣5分
二级妇产医院验收标准

二级妇产医院验收标准一、医院环境。
1. 医院整体环境整洁,无异味,地面、墙面、天花板无明显污渍和破损。
2. 医院内部通道畅通,无障碍物,应设置指示牌和标识,方便患者就医。
3. 医院内部装饰风格统一,符合医院整体形象,不得出现过多花哨装饰。
二、医疗设备。
1. 医院应配备完善的妇产科专业设备,包括超声波设备、产检设备、手术器械等,设备应保持良好状态,无损坏和老化现象。
2. 医疗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3. 医疗设备的使用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各类设备,保证患者安全。
三、医护人员。
1. 医院应配备专业的妇产科医生和护士团队,医生应具备相关执业资格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2.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医疗纪律和规范,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医德医风。
3. 医护人员应热情周到地为患者提供服务,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关心患者身心健康。
四、医疗服务。
1.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患者档案系统,记录患者的诊疗信息和病例资料,保障患者隐私权。
2. 医院应提供规范的医疗流程和服务流程,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就诊和得到有效治疗。
3.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医患沟通机制,及时处理患者投诉和意见,改善医疗服务质量。
五、医院管理。
1.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相关制度和规范,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
2. 医院应加强内部管理,做好医疗安全、卫生防护等工作,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3. 医院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专业素养。
六、医院宣传。
1. 医院应合法合规开展医疗宣传活动,宣传内容应真实准确,不得夸大其词或误导患者。
2.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患者投诉和意见反馈机制,及时处理患者反馈,改进医疗服务。
3. 医院应加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传播正能量,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
综上所述,二级妇产医院验收标准涉及医院环境、医疗设备、医护人员、医疗服务、医院管理和医院宣传等多个方面,医院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验收,确保提供优质的妇产医疗服务,保障患者健康和安全。
二级妇产医院评审标准

二级妇产医院评审标准与细则(试行)
2
-3-
4
-5-
6
-7-
8
-9-
10
附件1:二级妇产医院统计指标
附件2:二级妇产医院临床科室技术标准(重点科室应同时达到一般科室的标准)
附件3:二级妇产医院医技科室技术标准。
附件4:重症监护室基本准备
附件5:急诊抢救室基本装备
附件7:妇产医院评价结论判定标准
一、依据《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及《医疗机构评审办法》,实行妇产医院周期性评价和不定期重点检查制度。
二、妇产医院等次结论判定标准实行千分制,其中周期性评价分数占85%,不定期重点检查分数占15%,依据所得总分数判定其等次。
甲等:总分达到900分以上。
乙等:总分达到750分至899分。
三、根据妇产医院评价工作规定,评价所涉及的有关文件、文书、材料应当真实,严禁弄虚作假。
如在评价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取消本次评价资格。
四、在评审中发现服务质量、服务安全等方面存在重大缺陷,应对评价结论实行单项否决。
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核心条款解读20190325

4.3.3有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的制度与程序,落实急会诊制度,先抢救后付费,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建立产科 、儿科急危重症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4.3.3.1落实急会诊制度 【C】 ,先抢救后付费,及时 1.有急诊检诊、分诊制度并落实。 救治急危重症患者。( 2.根据就诊者病情危险程度评估结果,进行分级管理。 3.有急诊抢救和会诊的相关制度。会诊人员资质、会诊到达时限符合要求。 ★) 4.有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的制度与程序。 5.对需要紧急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实行先抢救后付费的制度与程序。 6.相关人员均知晓掌握履职要求,就诊者分诊准确性≥90%。 【B】符合“C”,并 1.检诊、分诊人员经过培训,熟悉急诊检诊、分诊业务。 2.检诊、分诊准确率不断提高,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抢救。 3.非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妥善处置,有去向登记。 4.切实落实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制度。 【A】符合“B”,并科室每月对检诊分诊工作准确性和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有评价,有 改进。
评审表述方式 评审采用 A、B、C、D、E 五档表述方式
A-优秀
B-良好 C-合格 D-不合格 E-不适用(指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妇幼保健院 功能任务未批准的项目,或同意不设置的项目)。
结果判定原则
要达到“B-良好”档者,必须先
符合“C-合格”档的要求,要到 “A-优秀”,必须先符合“B-良好”档的要求。
B级 ≥60% ≥50% 325.8
A级 ≥20% ≥10% 108.6
C级 100% 100% 39
B级 ≥70% ≥60% 27.3
A级 ≥20% ≥10% 7.8
评审与复评工作方法
查阅资料(部门、科室) 现场检查 现场考核(管理人员、医务人员) 实地暗访 模拟检查 访谈座谈(医务人员、病人) 追踪方法
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年版

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2016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一、为什么要制定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是为妇女儿童提供健康服务的专业机构,在减少孕产妇死亡和儿童死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妇女儿童健康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60多年来,妇幼保健机构从“一张嘴,两条腿”的工作方式逐渐发展为功能齐全、服务规范、防治结合的专业机构;从实践中探索并确立了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发展方向,为妇女儿童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妇幼健康服务。
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3078家妇幼保健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工作人员35.1万人,床位数19.5万张,年诊疗2亿多人次,成为维护我国妇女儿童健康的重要力量。
?1996年以来,全国已有20多个省(区、市)开展了妇幼保健机构评审工作,妇幼保健机构评审作为一项基本工作制度,在加强医疗保健服务监管,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实施有效监管的重要手段。
但是原卫生部印发的《妇幼保健机构评审标准》和《三级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细则》已不符合妇幼保健机构发展需求,亟需修订。
2015年,我委印发了《关于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卫妇幼发〔2015〕54号),明确了新形势下妇幼健康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落实功能任务,优化服务模式,加强工作保障,强化制度建设,指导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改革与发展,对于及时更新评价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加快建成功能健全、服务完善、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完善妇幼保健机构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妇幼保健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我委组织制定了三级、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2016年版)。
评审标准是各地开展妇幼保健院评审工作的主要依据,实施细则是评审标准的配套文件,也是妇幼保健机构加强内部管理的重要参考工具。
?二、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有什么特点??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及其实施细则是在总结以往妇幼保健机构评审和日常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医院评价经验,参考已颁布的医院评审标准,结合妇幼保健机构自身特点后组织制定的。
二级妇幼保健院执业评审细则(定稿)

达不到比例单项否决。
★2.病房护士与病房床位之比≥0.4:1,ICU、CCU、RICU护士与监护床之比达到2.5~3:1,NICU、PICU护士与监护床之比达到1.5~1.8:1医院护士总数占卫生技术人员比例≥50%
查阅人员花名册,统计护士人数。
达不到比例单项否决。
现场查看设备,抽查设备清单、购置票据或设备卡片、设备档案等。使用先进设备应包含基本功能。
基本设备(功能)残缺单项否决。
2.大型医用设备和操作人员手续完备
查看《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和《大型医用设备上岗人员合格证》。新建医院可不查不得分。
3.具备与申请设置科目相适应的专科医疗器械、设幼保健院标准。
(三)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1.有适合医院实际情况的护理人员管理规定和绩效考核制度。
查阅护理部、病区文字资料。
2.有护理人员相应岗位职业防护制度及医疗保健服务的相关规定。
查阅护理部、病区文字资料及落实情况。
3.按照医院的功能、规模、任务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查阅护理部全院护士名册;现场查看病区护理人员配置情况。
查看房产证或租约;看房屋现场;看资料
二、科室设置
★1.临床科室:至少设有妇女保健科、婚姻保健科、围产保健科、优生咨询科、乳腺保健科、儿童保健科、儿童生长发育科、妇儿营养科、儿童五官保健科、生殖健康科、计划生育科、妇产科、儿科、健康教育科、培训指导科、信息资料科。
核查医院科室设置、人员注册等情况,
科室设置不全或设置不符合规定者单项否决。
3. 医务科、护理部、质控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办公室)、门诊办公室等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医疗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承担指导、检查、考核和评价工作,如实记录,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
二级妇产医院评审细则

二级妇产医院评审细则一、概述为了确保二级妇产医院的质量和服务水平,评审细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级妇产医院评审细则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部门的规定,结合二级妇产医院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本评审细则的目的是对二级妇产医院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审,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效果,保障患者的健康权益。
二、评审内容1.卫生行政管理(1)医疗机构是否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部门的要求进行了合法注册和备案。
(2)医疗机构是否组织了充足的医疗人员,并建立了医护人员的岗前培训、岗中培训和定期考核制度。
(3)医疗机构是否落实了病案质量管理制度,确保病例记录的完整、准确和规范化。
(4)医疗机构是否建立了药事管理制度,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和合理使用。
(5)医疗机构是否建立了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废物的分类、储存、运输和处理符合国家相关法规要求。
2.医疗质量管理(1)医疗机构是否建立了规范化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包括临床路径管理、意外事件报告和医疗巡查等。
(2)医疗机构是否开展了医疗风险管理,包括手术安全、用药安全和感染防控等。
(3)医疗机构是否建立了临床救治质量管理制度,保障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
(4)医疗机构是否建立了医患纠纷处理制度,并及时解决医患之间的矛盾和纠纷。
3.医疗设备管理(1)医疗机构是否配备了齐全、先进、安全的医疗设备,包括分娩镇痛设备、手术台、婴儿保温箱等。
(2)医疗机构是否对医疗设备进行规范的维护与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3)医疗机构是否建立了医疗设备安全使用制度,包括设备的验收、巡查和故障处理等。
4.医疗服务管理(1)医疗机构是否建立了科学、规范、高效的医疗服务管理制度。
(2)医疗机构是否建立了患者信息管理制度,包括患者的身份识别、隐私保护和病例资料管理等。
(3)医疗机构是否建立了医患沟通与文明诊疗制度,确保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和良好的医疗环境。
三、评审程序1.评审机构的确定:由卫生行政部门确定评审机构,并委派专业人员组成评审团队。
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

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二级妇幼保健院是我国医疗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妇女和儿童,因此其评审标准也显得尤为重要。
在评审二级妇幼保健院时,需要考虑到医院的设施、医疗水平、管理水平等多个方面,以确保医院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保障妇女和儿童的健康。
首先,评审二级妇幼保健院时需要考虑其设施条件。
医院的建筑、装修、设备设施等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是否能够满足妇女和儿童的医疗需求,这是评审的重点之一。
另外,医院的环境卫生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干净整洁的环境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其次,医院的医疗水平也是评审的重点之一。
医院的医生、护士队伍是否专业、素质是否过硬,医疗技术水平是否达标,医疗设备是否完备,这些都是需要仔细考察的方面。
只有医院具备了良好的医疗水平,才能够更好地为妇女和儿童提供医疗服务。
此外,医院的管理水平也是评审的重要内容。
医院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有严格的医疗纪律,是否有完善的医疗安全措施,这些都是需要评审的方面。
优秀的管理水平可以保证医院能够有序运转,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患者的安全。
最后,评审二级妇幼保健院还需要考虑医院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
医院的服务态度是否热情友好,是否能够体贴入微地为患者服务,这对于患者的就医体验非常重要。
另外,医院的服务质量也需要得到重视,包括医疗服务、护理服务、营养膳食等各个方面。
综上所述,评审二级妇幼保健院需要综合考虑医院的设施、医疗水平、管理水平以及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等多个方面。
只有医院在各个方面都达到了相关标准,才能够获得通过。
希望各级相关部门在评审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评审,确保妇女和儿童能够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保障他们的健康。
二级妇幼保健院服务流程管理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对常见重点急危重症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有明文规定,能落实到位。(★)
【C】
1.根据功能定位确定本院常见急危重症名单,制订各急危重症病种急诊服务流程及服务时限,相关科室人员知晓。
2.急诊抢救团队涉及科室至少每半年一次进行“落实急诊服务流程、服务时限和获得院内关联部门连贯服务措施”的再培训与教育。
【C】
1.有急诊留观管理和优先住院的制度与流程。
2.对急诊留观时间有不超过72小时的规定。
3.控制≥80%患者留观时间不超过72小时。
4.急诊医务人员与相关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知晓相关要求。
【B】符合“C”,并
1.控制≥90%患者留观时间不超过72小时。
2.对急诊留观时间超过72小时的患者≥90%有科主任查房记录。
4.1.1.1
实施多种形式的预约诊疗与分时段服务,对门诊就诊者和出院复诊者实行中长期预约。
【C】
1.至少开展两种以上形式的预约诊疗服务,如电话、网络、微信、现场等预约形式。
2.出院复诊者实行中长期预约。
【B】符合“C”,并
专家门诊、专科门诊、普通门诊、出院复诊均开展预约诊疗服务。
【A】符合“B”,并
【B】符合“C”,并
运用互联网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缴费支付、诊疗报告查询、定期产检提醒、诊后随访等服务。
【A】符合“B”,并
利用具有《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可穿戴设备开展妇女儿童健康管理。
二、门诊服务管理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4.2.1根据妇女儿童特点,优化门诊布局结构,完善门诊管理制度,落实便民措施,减少等待时间,改善服务体验,实现保健人群和疾病人群相对分流。有相关措施支持门诊服务的持续改进。
根据门诊流量调配医疗保健资源,做好门诊和辅助科室之间的协调配合。
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解读

(6)剖宫产技术 8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落实 抽查5份剖宫产病历。 卫生部临床路径要求。
2.妇科医疗技术 (1)妇科技术
30分
5 1.开展妇科疾病的诊断、鉴别 1.实地考察妇科业务开 诊断及处理。 展情况。 2.开展技术(见附件4)。 2.查看有关记录。 (2)生殖道感染诊治 7 能开展滴虫、霉菌、细菌性 1.实地考察生殖道感染 阴道炎及急性盆腔炎诊治。 业务开展情况。 2.查看有关记录。 (3)宫颈癌、乳腺癌筛查技术 6 按卫生部筛查技术方案开展工作。 同上。
7.病案质量管理
17 1.有落实《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1.查阅相关文件及 《病历书写基本书写规范》和《医 考核办法。 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有关规定、 2.检查医疗文书书 考核办法。制定病案室工作制度。 写情况。 3.检查甲级病历率。 2.医疗文书书写及时、准确、完整、 规范。(病历书写见附件3)。 4.查看病历复印相 3.甲级病历率≥90%。 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4.建立病历复印或复制相关制度。 5.抽查一个月前出 5.出院病历3天归档率100%,死亡 院病历20份,查看 病历7天归档。 病历是否归档。 6.各种索引卡健全(姓名、诊断、 6.查看各种索引卡。 手术、死亡、病历索引卡)。
6.“三基”培训和考核
6.“三基”培训和考核 10 1.有院科两级“三基”、 1.查阅评审前一年内“三 “三严”培训计划和培训 基”、“三严”培训计划、 记录。 落实措施、培训记录、考 2.有计划落实措施、考核 核记录及总结等资料。 记录和总结。 2.抽查5—10%<45岁的中 3.专业技术人员“三基” 级及以下各类专业技术人 考核合格率≥80%。 员“三基”考核成绩。 4.在各项业务活动和管理 3.实地查看,了解医疗秩 工作中贯彻“三严”作风。 序、仪表风貌、劳动纪律。
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标准任务分解(2022版)(妇幼部分)

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标准任务分解(2022版)(妇幼部分)妇幼评审任务分解(妇幼部分)第一章保证妇幼保健院正确的发展方向(3节16条23款,核心条款2条)一、坚持妇幼卫生工作方针,保证正确的发展方向1.1.3以妇女儿童为中心提供妇幼健康服务,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责任,突出群体保健功能。
2.强化公共卫生责任,院长为第一责任人,院长及业务院长熟悉公共卫生政策。
【B】符合“C”,并1.妇产科、儿科床位数不少于全院总床位数的90%。
2.孕产保健部、儿童保健部、妇女保健部负责人掌握本辖区近3年妇女儿童死亡及健康状况,并将预防为主的理念融入到医疗保健工作中。
3.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部负责人掌握辖区近3年人口状况及计划生育服务状况。
【A】符合“B”,并未加挂综合医院名称。
1.1.4按照全生命周期和三级预防的理念,以一级和二级预防为重点,为妇女儿童提供从出生到老年,内容涵盖生理和心理的主动、连续的服务与管理。
5、1.1.4.1按照全生命周期和三级预防的理念,以一级和二级预防为重点,为妇女儿童提供从出生到老年,内容涵盖生理和心理的主动、连续的服务与管理(实际提供的服务与本院执业许可证登记项目保持相一致)。
【C】1.突出一级、二级预防与主动服务的理念,将孕产妇健康检查、儿童健康检查、妇女常见病查治、妇女“两癌”筛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列入服务重点,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并落实。
2.基本保健服务内容连续、齐全,具体要求如下:(1)孕产保健部:提供婚前、孕前、孕期、分娩期、产褥期保健服务;对高危孕产妇进行专案管理;提供产科住院服务;(2)儿童保健部:提供新生儿保健、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生长发育、营养、心理卫生、眼及视力保健、口腔保健、耳及听力保健、儿童康复、儿童常见病诊治和中医儿童保健等服务;对高危儿进行专案管理;提供儿科住院服务;(3)妇女保健部:提供青春期保健、更老年期保健、妇女心理卫生、营养、乳腺保健、妇女常见病诊治、生殖保健和中医妇女保健等服务,提供妇科住院服务;(4)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部:履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优生指导、药具发放、信息咨询、随访服务、生殖保健和人员培训八项职能任务。
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解读

(4)胎儿监护技术 7 1.采用多种方法(如妊 娠图、超声技术等)开 展胎儿生长发育及成熟 度监测。 2.开展胎动监测、胎心 监护、胎儿血流监测、 生物物理评分等方法, 监测缺氧情况。 1.查看评审前半年开展的有 关监测方法。 2.抽查2份病历,评估诊断 正确率。 3.抽查评审前1年内5份胎儿 宫内缺氧病历,评估诊断手 段的符合率。
4.儿科医疗技术 (1)技术种类
30分
5
1.开展儿科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 查 看 工 作 及 管 及处理。 理记录。 2.开展技术(见附件4)。
(2)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及合并症的抢救 15 1.建立复苏程序。 1.查看复苏程序、复苏设备、 设施及药物,抽查2人现场 2.配备复苏囊、氧源、 保温设备、清理呼吸 演示。 道等复苏设备。 2.抽查评审前三年有关病历 3.能及时诊断及治疗 各5份,评估诊断及治疗是 并发症。 否正确。
评审方法
1.查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和组织,查看医务科、护 理部主任的职称证书。 2.查看医疗质量管理职能 部门指导、考核、评价和 监督质量的资料。 3.与副院长进行座谈,了 解其职责执行情况。
2.质量管理 10 1.医疗工作制度健全, 1.查阅医疗工作制度、诊疗规 有诊疗规范、技术操作 范、技术操作常规、质量标准 常规、医疗质量标准, 及执行情况。 编印成册。 2.查阅核心制度并现场询问有 2.建立医疗质量和医疗 关人员对制度的了解及执行情 安全的核心制度(见附 况。查阅评审前半年疑难病例、 件2)。 危重病例及孕产妇、5岁以下儿 3.有全院质量和安全教 童死亡的讨论记录。 育计划及实施方案和记 3.查阅质量和安全教育计划、 录。 实施方案和记录。 4.做到24小时连续服务。 4.查看值班表是否合理,能否 胜任各种抢救。暗访24小时服 务状况。
最新二级妇产医院评审核心条款

1.4.3.2 【C】编制各类应急 1.根据灾害易损性分析的结果制订各种专项预案。
(★) 预案,明确应对不同突发公共事件的标准操作程序。
2.制订医院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总体预案和部门预案,明确在应急状态下各个部门的责任和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以及应急反应行动的程序。
3.有节假日及夜间应急相关工作预案,配备充分的应急处理资源,包括人员、应急物资、应急通讯工具等。
【B】符合“C”,并编制医院应急预案手册,方便员工随时查阅,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知晓本部门和本岗位相关职责与流程。
【A】符合“B”,并定期并及时修订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持续完善。
2.3.4.2 【C】对高危孕产 1.对高危孕产妇、妇产科出血、异位妊娠、妇、妇产科出卵巢囊肿破裂或者蒂扭转、子宫破裂、子痫、血、异位妊前置胎盘出血、产后出血等妇产科急危重症娠、卵巢囊肿等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有明文规定。
破裂或者蒂扭转、子宫破 2.急诊服务体系中相关部门(包括急诊科、裂、子痫、前各专业科室、各医技检查科室、药剂科以及置胎盘出血、挂号与收费等)责任明确,各司其职,确保产后出血等妇患者能够获得联贯、及时、有效的救治。
产科急危重症 3.有培训与教育,措施落实到位。
等重点病种的 4.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知晓履职要求。
急诊服务流程 5.急诊服务流程体系相关责任部门人员知晓与服务时限有履职要求。
明文规定,能 6.已确诊需急诊手术(如急诊剖宫产、异位落实到位。
妊娠等)患者中≥70%可在 30 分钟内进入手(★)术室。
【B】符合“C”,并1.已确诊需急诊手术患者中≥ 80%可在 30 分钟内进入手术室。
2.用关键质量指标与服务时限来管理与协调各个相关科室的服务。
3.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责任,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已确诊需急诊手术患者中≥ 90%可在 30 分钟内进入手术室。
2.6.1.1患者及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对病情、诊断、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等具有知情选择的权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内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直报系统与卫生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建立网络对接。
4.3.5对实施手术、介入、麻醉、腔镜下手术等高风险技术操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实行“授权”制,定期进行技术能力与质量绩效的评价。
4.3.5.1
实行高风险技术操作的卫生技术人员授权制度。(★)
三级妇产医院评审标准(二甲综合无此标准)
3.定期对员工进行医疗纠纷案例分析、医疗安全教育培训及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和考试,有奖罚措施。
4.有投诉管理相关制度及明确的处理流程。
5.有明确的投诉处理时限并得到严格执行。
【B】符合“C”,并
1.实行“首诉负责制”,科室、职能部门处置投诉的职责明确,有完善的投诉协调处置机制。
2.有配臵完善的录音录像设施的投诉接待室。
(6)节育环异位取出术。
3.有医院诊疗技术资格许可/授权管理委员会,履行相关职责。
【B】符合“C”,并
1.职能部门相关人员能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管理要求,履行监管职责。
2.相关人员能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管理要求。
【A】符合“B”,并
有医疗技术项目操作人员的技能及资质数据库,定期更新。
4.6.4对异常胎儿的处理,事前做到知情同意,内容记录于病历,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文件,符合伦理要求。
3.1.2.1
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等项目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二甲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C】
1.有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采集供临床检验及病理标本、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及操作前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核对时应让患者或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陈述患者姓名。
4.6.4.1
对异常胎儿处理有制度保障。(★)
(三级妇产医院评审标准)
【C】
1.对异常胎儿处理随访有规章制度,并执行。
2.处理前履行告知义务,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伦理要求。
3.对需要特殊处理的孕产妇必须持有计生部门出具的引产证明。
【B】符合“C”,并
1.科室对监管中存在问题与缺陷有具体改进措施。
2.职能部门对制度执行情况有监管,对存在问题和缺陷有反馈意见。
(1)第一步: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2)第二步: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二甲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C】
1.医技部门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危急值”项目及内容,能够有效识别和确认“危急值”。
2.接获危急值报告的医护人员应完整、准确记录患者识别信息、危急值内容、和报告者的信息,按流程复核确认无误后,及时向经治或值班医师报告,并做好记录。
3.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及时追踪、处置并记录。
1.将第七章第三节剖宫产过程质量指标作为规范诊疗行为重要措施。
2.有相关保障制度与流程,相关医师知晓并遵循。
3.有术前、术中、术中护理保障措施,提供健康教育服务
【B】符合“C”,并
1.至少每月一次对剖宫产过程质量指标执行力进行评价。
2.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的措施。
3.近三年剖宫产率呈逐年下降。
【A】符合“B”,并
2.有指定部门向相关机构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3.每百张开放床位年报告≥15件。
4.医护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知晓率≥95%。
【A】符合“B”,并
1.建立院内网络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直报系统及数据库。
2.每百张开放床位年报告≥20件。
3.改进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敏感性,有效降低漏报率。
3.9.2 有激励措施,鼓励医务人员通过“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开展网上报告工作。
2.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年龄、病历号、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3.相关人员熟悉上述制度和流程并履行相应职责。
【B】符合“C”,并
有规章制度和或程序规范各科室在任何环境和任何地点下都必须持续地履行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
【A】符合“B”,并
1.各科室对本科执行查对制度有监管。
2.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3.3.3 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
3.3.3.1
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
(二甲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C】
1.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
2.实施“三步安全核查”,并正确记录:
【B】符合“C”,并
信息系统能自动识别、提示危急值,相关科室能够通过网络及时向临床科室发出危急值报告,并有语音或醒目的文字提示。
【A】符合“B”,并
有网络监控功能,保障危急值报告、处置及时、有效。
3.9.1 有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制度与可执行的工作流程,并让医务人员充分知晓。
3.9.1.1
2.7.1.1
贯彻落实《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实行“首诉负责制”,设立或指定专门部门统一接受、处理患者和医务人员投诉,及时处理并答复投诉人。(★)
(二甲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C】
1.设立院领导接待室并执行院长接待入日制度、意见箱、投诉电话等。
2.设立专门科室、专职人员接待医疗纠纷投诉,并有登记记录。
3.手术室等重点部门外科洗手操作正确率100%。
【B】符合“C”,并
1.职能部门有对规范洗手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2.洗手正确率≥90%。
【A】符合“B”,并
不断提高洗手正确率,洗手正确率≥95%。
3.6.2 建立“危急值”评价制度。
3.6.2.1
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
1.职能管理部门对问题与缺陷改进措施的成效有评价。
2.用结构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指标实施剖宫产质量控制。
4.8.3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入住、出科符合指征。实行“危重程度评分”,定期评价收住新生儿的适宜性及临床诊疗质量,并能以此评价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4.8.3.1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患儿入住、出科符合指征。实行病情“危重程度评估”。(★)
【A】符合“B”,并
职能部门有数据或实例证实持续改进有成效。
4.7.5用制度和流程规范管理急诊剖宫手术,剖宫产符合指征;用剖宫产过程质量指标实施剖宫产质量控制(见第七章第三节,剖宫产质量控制标准ICD-9-CM-3:74.1)。
4.7.5.2
实施剖宫产过程质量控制。(★)
(三级妇产医院评审标准)
【C】
有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制度与工作流程。(★)
(二甲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C】
1.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与流程,多种途经便于医务人员报告。
2.有对员工进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教育和培训。
3.每百张开放床位年报告≥10件。
【B】符合“C”,并
1.有指定部门统一收集、核查、分析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采取防范措施。
3.9.2.1
有激励措施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网上自愿报告活动。(★)
(二甲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C】
1.建立有医务人员主动报告的激励机制。对不良事件呈报实行非惩罚制度。
2.严格执行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的规定。
【B】符合“C”,并
激励措施有效使用医院内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直报系统。
1.4.3.2
编制各类应急预案。(★)
(二甲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C】
1.根据灾害易损性分析的结果制订各种专项预案,明确应对不同突发公共事件的标准操作程序。
2.制订医院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总体预案和部门预案,明确在应急状态下各个部门的责任和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以及应急反应行动的程序。
3.有节假日及夜间应急相关工作预案,配备充分的应急处理资源,包括人员、应急物资、应急通讯工具等。
(3)第三步: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3.手术院感风险评估表应在手术结束后填写。
4.手术安全核查项目填写完整。
【B】符合“C”,并
1.制定规章制度和工作步骤来统一程序,支持在手术室之外的内科和牙科等部门的操作,确保正确部位,正确操作和正确病人。
【B】符合“C”,并
1.已确诊需急诊手术患者中≥80%可在30分钟内进入手术室。
2.用关键质量指标与服务时限来管理与协调各个相关科室的服务。
3.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责任,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已确诊需急诊手术患者中≥90%可在30分钟内进入手术室。
2.6.1 医院有相关制度保障患者及其家属、授权委托人充分了解其权利。
(三级妇产医院评审标准)
3.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1.每季召开一次专题医疗纠纷投诉事件的讨论会,各科科主任均应参加通报会。
2.职能部门对提出持续改进措施有成效评价的记录。
3.1.2 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床号等两项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2.手术核查手术风险评估执行率≥95%。
【A】符合“B”,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