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菌核病毒病知识
油菜菌核病综合防治要点
Z i f u j i n g y a n油菜菌核病又称菌核软腐病,俗称白杆、空杆、麻杆、烂杆、霉蔸等,是由油菜菌核病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永修县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质量,常年株发病率高达10%~30%,严重的高达80%以上。
病株不仅会造成减产(一般减产10%~70%),还会影响油菜籽的品质,进而影响到油的品质。
1.发病规律油菜菌核病病菌以鼠屎状的菌核混在土壤中或附着在采种株上、混杂在种子间和病株残体中越夏、越冬。
当年10~12月,土壤湿度较大时,少数菌核可以直接萌发,生出菌丝侵染油菜幼苗,并以菌丝在幼苗内越冬;翌年2~4月间,当春季旬平均气温超过5℃以后,随着气温回升和雨水增多,土壤中的菌核在土壤湿润条件下陆续萌发。
当旬平均气温达到8-14℃时,土壤中的菌核大量形成子囊盘。
子囊盘释放出大量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远的可达数里之遥。
子囊孢子在植株表面萌发产生菌丝可直接从表皮细胞间隙、花瓣侵入,或通过伤口、自然孔口侵入。
田间传播过程主要靠子囊孢子大量侵染花瓣,感病花瓣大量脱落到叶片上引起叶片发病;叶片病斑扩展蔓延至茎上或病叶腐烂后贴附茎上,从而引起茎秆发病。
2.发病症状油菜菌核病在油菜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
苗期发病,基叶与叶柄出现红褐色斑点,后扩大转为白色,组织被腐蚀,上面长出白色絮状菌丝。
病斑绕茎后,幼苗死亡;成株期叶片发病时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心部灰褐色或黄褐色,中层暗青色,外缘具有黄晕,在潮湿情况下迅速扩展,全叶腐烂;结实期发病最重。
茎、叶、花、角果均可受害,茎部受害对产量影响最大。
茎部染病初现浅褐色水渍状病斑,后发展为具轮纹状的长条斑,边缘褐色,湿度大时表生棉絮状白色菌丝,偶见黑色菌核,病茎内髓部烂成空腔,内生很多黑色鼠粪状菌核。
病茎表皮开裂后,露出麻丝状纤维,茎易折断,致病部以上茎枝萎蔫枯死。
叶片染病病斑上有时轮纹明显,湿度大时长出白色绵毛状菌丝,病叶易穿孔。
花瓣染病初呈水浸状,渐变为苍白色,后腐烂。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油菜菌核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危害油菜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防治油菜菌核病,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发病原因,并综合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就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油菜菌核病发病原因1.病原菌:油菜菌核病的病原菌主要是黑腐霉菌(Pyrenopeziza brassicae),该病原菌主要通过侵入受伤组织、气孔和伤口等途径侵入油菜植株,并在植物体内生长,最终形成孢子堆,传播病害。
2.生态环境: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高湿、高温、低照等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土壤肥力不足、土壤酸碱度不适宜等也会影响油菜的抗病能力,增加油菜菌核病的发生风险。
3.宿主植物:油菜是油菜菌核病的主要寄主,而且油菜菌核病还会通过种子和菌丝体的残留物在土壤中长期存在,从而增加了病害的发生风险。
二、综合防治措施1.培育抗病品种:选择抗病优良品种是预防油菜菌核病的关键措施。
目前育有一些抗油菜菌核病的品种,因此在种植时应优先选择这些抗病品种。
2.合理种植密度:适当增加油菜种植密度,减少植株间距,使植株叶面积充分覆盖土壤,减少空气湿度,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
3.土壤消毒:使用化学或生物方法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杀灭残留的病原菌,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4.合理施肥:合理施肥不仅可以提高油菜的抗病能力,而且可以加速油菜生长,提高免疫力。
应注意施用有机肥,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提高油菜的抗病力。
5.密植揭土:每隔7-10天进行一次揭土,将土壤揭起覆盖在病灶处,促使基部的气体交换和干燥。
同时也有助于观察病害发展情况。
6.及时灭菌处理:发现油菜菌核病的病株及时采用宜力霜、振宁锰锌等杀菌剂进行喷雾处理,防止病害扩散。
7.轮作栽培:与以往的连作种植相比,轮作栽培可以减少油菜菌核病的发生,降低病害的危害。
8.合理田间管理:注意及时清除病害植株和杂草,保持地面通风透光,减少病害的传播和发生。
油菜菌核病主要症状及综合防治措施
油菜菌核病主要症状及综合防治措施油菜菌核病俗称“白杆”、“空杆”“麻杆”、“烂”“霉蔸”。
是由核盘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是油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油菜生产区都会发生,一般年份株病率达10%~30%,严重的达80%以上。
发病植株一般减产10%~70%,同时还影响油菜籽的品质。
一、危害症状。
油菜菌核病在油菜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但以开花结果期发病最重。
茎、叶、花、角果均可受害,茎部受害对产量影响最大。
茎部染病初现浅褐色水整渍状,后发展为具轮纹状长条斑,边缘褐色,湿度大时表皮生棉絮状白色菌丝,偶见黑色菌核,病茎内髓部烂成空腔,内生黑色鼠粪状菌核。
病茎表皮开裂后,露出麻丝状纤维,茎易折断,致病部以上茎枝萎枯死。
叶片:多从植株基部的老黄叶片开始发生,初呈不规则水浸状,后形成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央黄褐色,外围暗青色,周缘浅黄色,病斑上有时轮纹明显,湿度大时长出白色绵毛状菌丝,病叶易穿孔。
花瓣染病初呈水浸状,渐变为白色后腐烂。
角果:初为水渍状浅褐色病斑,后变灰白色,种子瘪瘦,无光泽。
二、发生规律。
病原菌以均核在土壤、病株残体、种子中越夏越冬。
春季询平均气温超过5℃以后,土壤中的菌核在土壤湿润条件先陆续萌发。
阴雨连绵、偏施氮肥、植株过密等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三、防治措施(一)农业措。
选用抗病品种,同时采用以下综合防治措施。
1、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0.5~0.75克食盐或0.5~1千克硫酸铵兑水5千克选种,除去上浮的秕粒和菌核,用清水洗干净后再播种。
2、实行轮作,清洁田园苗床、大田不重茬。
油菜收获后,将在田间、路旁和脱粒场等处的病残体彻底清除,集中烧毁。
3、加强田间管理注意清沟排水,做到能灌能排。
合理密植,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重施基肥,增施磷、钾肥,早施薹肥,避免薹花期过量施用氮肥。
做好中耕培土,及时摘除病、黄、老叶,随即带出田外,减轻病菌蔓延危害。
(二)药剂防治。
一般田块在油菜盛花期和终花期各防治一次,喷药时在保证药液喷布植株各部位的前提下,重点喷洒植株中下部茎叶。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
进一步研发高效、安全、环保的油菜菌核 病防治新技术,提高防治效果和可持续性 。
提升农民防治能力
强化部门协作与国际合作
加强技术培训和宣传,提高农民对油菜菌 核病的认识和防治能力,促进防治工作的 有效开展。
加强农业、科研、教育等部门之间的协作 ,以及与国际相关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 同推进油菜菌核病防治工作的进步。
花瓣染病后初期出现水渍状浅 褐色斑点,后逐渐扩大形成圆 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颜色变深 ,呈褐色或灰褐色,湿度大时 表面长出白色绵毛状菌丝体。
角果染病后初期出现水渍状浅 褐色小斑点,后扩大形成圆形 或长圆形病斑,颜色变深,呈 褐色或灰褐色,湿度大时表面 长出白色绵毛状菌丝体。
03
传播途径与发病条件
传播途径
防治技术的推广
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和宣传活动,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技术得到了广 泛推广和应用,提高了农民的防 治意识和技能。
生态环境的改善
防治油菜菌核病的过程中,注重 生态环境的改善,加强了农田的 生态建设,提高了农田的生态系 统服务功能。
对未来的展望
持续监测与预警
研发新型防治技术
未来需要继续加强油菜菌核病的监测和预 警工作,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潜 在的病害风险。
适宜生长环境
该病原菌喜欢在低温、高 湿的环境中生长,适宜的 生长温度为2-30℃,相对 湿度在80%以上。
症状描述
叶片症状
茎杆症状
花瓣症状
角果症状
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渍状黄褐色 斑点,后逐渐扩大呈圆形或不 规则形,病斑中心灰白色,边 缘暗褐色,干燥时病斑穿孔。
茎杆受害后初期出现水渍状浅 褐色斑点,随后发展成长椭圆 形或长条形病斑,病斑中心灰 白色,边缘褐色,病部组织软 腐,湿度大时表面长出白色绵 毛状菌丝体。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油菜菌核病是一种常见于油菜、小白菜、芜菁等十字花科作物的病害,也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
本文将介绍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一、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一)环境因素1. 湿度:油菜菌核病是一种传播快、发病快的病害,高湿环境是它的主要感染因素。
油菜菌核病菌体在较高湿度(相对湿度大于90%)的环境下易于繁殖和传播,当气温在15℃~20℃时,病害发生的可能性也较大。
2. 低温:低温会导致作物生长缓慢,降低其抵御病害的能力,也会导致菌核病的发生。
3. 土壤酸碱度和土质:较高的酸碱度和大量含有酸性物质的土壤较易导致病害的发生。
(二)生物因素1. 油菜菌核病菌:油菜菌核病的病原菌主要是青霉菌属的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它传播快速,繁殖迅速。
在潮湿环境下,病原菌侵染油菜根颈,形成大小不一的黑色坚硬菌核,然后侵入油菜茎、叶和花蕾中繁殖,最终导致整个作物枯死。
2. 害虫:某些寄生于油菜等作物的害虫,如菜青虫、芜菁夜蛾、桃小食心虫等,会将油菜叶片咬掉一部分后,破坏了油菜的防御机制,使其更易受到病害的侵染。
3. 过度密植:过密的种植不利于空气流通和干燥,也容易导致菌核病的发生。
二、综合防治措施(一)生态防治1. 基地消毒:在种植前,先对田块进行消毒,清除残余的病菌和孢子,减少病害的发生。
2. 换茬和轮作:油菜菌核病菌的菌核具有较高的耐养分性,因此需要通过换茬和轮作来减少病原菌的数量和繁殖率。
3. 节间管理:通过适当的节间调控和通风通气方法,保持作物株形修剪和以下的透风,减少潮湿环境的形成,从而预防病害的发生。
(二)化学防治1. 避开发病高峰期:在病害高峰期,采取及时治疗。
在油菜开花期和油菜生长前期,病害发生率较高,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可以防止病害发生,避免油菜受到极大损失。
2. 防治湿度高:对感染中的油菜,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治疗。
一般采用药粉或药水喷洒油菜,防治菌核病的同时,可以预防菌核病、灰霉病等一系列病害。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
土壤肥力不足或过量施肥可能导致油菜生长不良 ,从而增加感染菌核病的风险。
06
油菜菌核病防治的未来发 展方向
加强抗病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总结词
抗病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是未来油菜菌核病防治的重要方向。
详细描述
通过选择和培育具有抗病性的油菜品种,可以有效地减少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率和损失。同时,推广抗 病品种也可以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益。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
2023-11-07
contents
目录
• 油菜菌核病概述 • 发病原因及规律 • 防治方法 • 防治效果评估 • 油菜菌核病防治中的问题和挑战 • 油菜菌核病防治的未来发展方向
01
油菜菌核病概述
油菜菌核病的定义
油菜菌核病是一种由核盘菌属(Sclerotinia)真菌引起的植 物病害。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不同品种的油菜对菌核病的抗性有差异,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抗 病能力强的品种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
轮作倒茬
避免连作,采取轮作的方式,可以减少土壤中的菌核数量,降低 病害的感染风险。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清理田园杂草,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场所,同时注意合理施肥 ,增强油菜的抗病能力。
生物防治
04
防治效果评估
防治效果的调查方法
1 2 3
确定调查时间和频率
选择在油菜菌核病发生和防治的关键时期进行 调查,并确定调查的频率,以便及时了解防治 效果。
制定调查表
根据需要调查的内容,制定调查表,包括油菜 品种、种植密度、施肥情况、菌核病发生情况 、防治措施等。
培训调查人员
对调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他们了解调查 表的内容和填写方法,以及如何识别油菜菌核 病的症状。
油菜菌核病发生与防治方法
油菜菌核病发生与防治方法
油菜菌核病,俗称白杆、空杆、烂杆、霉蔸等,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油菜各生育期各部位均能为害,以茎部受害最重,严重影响菜籽的产量和质量。
一、危害症状
苗期病斑多在地面根茎相接处发生,形成红褐色斑点,后扩大转为枯白色,组织湿腐,上面长出白色絮状菌丝。
病班绕茎后,造成茎腐,幼苗死亡,病组织外部形成许多黑色菌核。
成株期叶片发病,初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病斑,病斑中心部灰褐色或黄褐色,边缘暗青色,略有轮纹,病斑边缘褪绿,外缘具黄晕,干燥时病斑破裂穿孔,在潮湿情况下则迅速扩展,全叶腐烂,上面长出白色菌丝。
茎部发病先出现梭形浅褐色水渍状病斑,略为凹陷,中部白色,边缘有褐色轮纹。
在潮湿条件下病斑发展非常迅速,上面长出白色菌丝,至病害晚期,茎表皮破损,维管束外露呈丝状,髓部中空,易倒伏,茎内形成许多似黑色鼠粪状菌核。
严重时全株枯死,轻病株部分枯死或提早枯熟,种子不饱满。
花瓣感病后呈苍黄色,后转为白色。
角果感病后产生不规则形白斑,角果内、外部可形成小而圆的小菌核。
种子感病后,表面粗糙,灰白色,无光泽或变成不规则的秕粒。
二、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培育和选用耐病性较强的品种。
一是实行水旱轮作。
1。
《油菜菌核病毒病》课件
目录
• 油菜菌核病毒病的概述 • 油菜菌核病毒病的病理特征 • 油菜菌核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 油菜菌核病毒病的科研进展 • 油菜菌核病毒病的案例分析
01 油菜菌核病毒病的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油菜菌核病毒病是一种由核盘菌 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油 菜等十字花科植物。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探究了油菜抗病性的分子机制,为抗 病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新型防治技术研究
生物防治技术
研究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油菜菌核病毒病,探索新型生物防治手段。
化学防治技术
研发新型农药,探究其在油菜菌核病毒病防治中的效果和应用前景。
05 油菜菌核病毒病的案例分 析
某地区油菜菌核病毒病的爆发情况
发病时间:春季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
保护和利用病原菌的天敌昆虫、病原 微生物等,通过它们来控制病原菌的 繁殖和扩散。
生物农药
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
通过施用有机肥、生物肥料等措施, 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提 高土壤微生物活性,从而抑制病原菌 的生长和繁殖。
利用生物源农药,如植物提取物、微 生物代谢产物等,对病原菌进行抑制 或杀灭。
特点
该病主要在油菜花期至成熟期发 生,导致叶片、茎秆和角果上出 现褐色或白色病斑,并可引起植 物矮化、早衰甚至死亡。
分布与传播途径
分布
油菜菌核病毒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尤其在气候湿润、多雨的地区容易 发生。
传播途径
该病主要通过土壤、水流和昆虫(如 蚜虫、粉虱等)传播,其中土壤传播 是最主要的途径。
地点:某北方地区
01
02
03
油菜菌核病防治技术方案
油菜菌核病防治技术方案1. 引言油菜菌核病是一种常见的菌类病害,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品质。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对于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和提高农民收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套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技术方案,帮助农民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油菜菌核病。
2. 病害特点油菜菌核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病害,主要特点如下:•病原:油菜菌核病是由菌核病菌(Leptosphaeria maculans)引起的。
•症状:叶片出现小型、黑色的斑点,逐渐扩大并融合,形成不规则的黑色病斑,严重时可导致叶片枯死、大量叶片脱落,对油菜的生长发育造成重大影响。
•传播途径:病原菌主要通过种子传播和残茬传播,也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适宜生长环境:菌核病菌在温湿条件下生长较快,适宜温度为10-25摄氏度,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病害发生较为严重。
3. 预防措施为了有效防治油菜菌核病,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3.1 良种选择选用菌核病抗性较强的油菜品种进行种植,通过选择抗病性良好的品种来有效降低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率。
3.2 良好的田间管理•地块选择:选择油菜菌核病病害发生较轻或无发生的地块,避免在连作油菜的地块种植。
•地面整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秸秆等残留物,减少病原菌的存活和传播。
•播种密度控制:控制油菜的播种密度,避免过密造成通风不良,增加发病风险。
•施肥管理:合理施肥,注意保持土壤肥力平衡,以提高油菜的抗病能力。
•灌溉管理:避免过度灌溉和积水,保持田间环境适宜,减少病害发生的条件。
3.3 种子处理•种子消毒:使用植物源性的杀菌剂对油菜种子进行处理,以消除种子表面可能存在的病原菌。
•植物生物活性物质处理:利用植物生物活性物质进行种子浸泡处理,提高种子的抗病性。
3.4 病害监测•田间巡查:及时巡查田间,观察油菜叶片是否出现病斑,发现病害早期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避免病害扩展。
•病害记录:记录油菜菌核病的发病情况,包括发病部位、发病程度和发病时间等,为后续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油菜菌核病
油菜菌核病Rape Sclerotinia Rot油菜菌核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欧洲春油菜发病较重,一般损失5%~10%,严重时可达50%。
我国所有油菜产区均有发生,以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地区最为严重,发病率为10%~80%,产量损失5%~30%。
症状苗期:接近地面的根颈与叶柄上,形成红褐色斑点,后转为白色。
病组织变软腐烂,长出大量白色棉絮状菌丝,后期长出黑色菌核。
重者可致苗死亡。
成株期:茎、叶、花、角果及种子均可感病。
叶发病后,初为暗青色水渍状斑块,后扩展为圆形或半圆形斑,有2~3种不同颜色轮层,中央黄褐或灰褐色,中层暗青色,外围淡黄色。
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展,全叶腐烂;干燥时病斑破裂穿孔。
茎与分枝发病,初为淡褐色长椭圆形、棱形、长条形绕茎大斑,稍凹陷,有同心轮纹,水浸状。
后变为灰白色,边缘深褐色。
组织腐烂,髓部消解,皮层碎裂,维管束外露呈纤维状,病部长有白色菌丝,故称“白秆”、“霉秆”等,后期转变为黑色菌核。
花瓣感病产生水浸状暗褐色无光泽小点,后整个花瓣为暗黄色,水浸状。
潮湿时可长出白色菌丝。
角果发病,形水浸状成褐色斑,后变白色,边缘褐色。
潮湿时全果变白腐烂,长有白色菌丝,后形成黑色菌核。
种子发病,表面粗糙,无光泽,灰白色。
病原病原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属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
菌核黑色,鼠粪状或球形、不规则形,成熟菌核外皮黑色,髓部粉色至米黄色,为疏丝组织组成。
菌核萌发可产生1至数个柄,柄褐色,顶部膨大形成子囊盘。
子囊盘黄褐色,子实层由子囊与侧丝栅状排列组成。
子囊长圆形,顶部钝圆,内生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无色透明,椭圆形。
在老熟的营养菌丝上或菌核的子囊盘原基突破表皮萌发时,可产生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圆形,无色,成链状,有人认为起精子作用。
此菌能寄生于64科225属的383种植物上,其中以十字花科、菊科、豆科、茄科、伞形科和蔷薇科植物为主,我国发现36科199种植物被侵染,其中重要的经济作物除油菜外,还有向日葵、大豆、花生等。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方法与药剂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方法与药剂油菜菌核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它对油菜的生长和产量都有一定的影响。
为了防止和控制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方法及药剂。
一、病害的症状及特点油菜菌核病在发病初期,叶片上会出现圆形、半圆形的斑点,大小约为2-3毫米,颜色为淡黄色。
慢慢地,斑点会扩大并融合,形成大片的黄色病斑。
在病斑的中心,会出现黑褐色的小颗粒,这就是真菌的子囊。
同时,病叶的质地也会发生变化,变得硬而脆。
在晚期,病斑还会逐渐转变成黑色,最终叶片会干枯脱落。
受到菌核病的感染,油菜的生长势会减弱,株型也会变得矮小。
二、预防病害的措施1.合理选择播种地点菌核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因此选择合适的种植地点也是很重要的。
要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力足够的基地进行种植。
2.合理管理土壤保持土壤湿润,及时排水,不过度施肥,不过分追肥和肥水胁迫,同时还要注意松土。
3.清理病叶和根茎如发现油菜出现带病斑的叶子和根茎,应该及时清理掉,并及时施用农家肥等肥料。
三、药剂的使用目前防治菌核病的方法主要是以化学防治为主。
根据病害的严重程度和药剂的使用量,下面我们介绍一些常见的药剂:1、苯甲酸锰锌乳油苯甲酸锰锌乳油作为一种新型锰锌混合菌剂,具有广谱、低毒、低残留等特点。
用量一般为80-100毫升每亩,喷施两次,每次相隔10-15天。
2、甲基硫菌灵甲基硫菌灵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杀菌剂。
它能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具有快速、持久的防止菌核病的效果。
用量一般为50克每亩,喷施2-3次,每次相隔10-15天。
3、福美双福美双是一种高效、广谱、低毒的杀菌剂。
对油菜菌核病、菜实蝇等病虫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用量一般为20-30克每亩,喷施2-3次,每次相隔10-15天。
以上是常见的几种防治菌核病的药剂,使用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和量,避免药害和残留。
总之,防治油菜菌核病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从土壤管理到药剂使用都要尽可能做到综合性和科学性。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影响了油菜的产量和质量。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病原菌、环境因素和油菜的抗逆性等多方面因素。
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引进抗性品种、合理施肥、合理间作等方法,以及农药喷施和病害调控措施。
通过综合防治,可以有效减少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率,保障油菜的生长和产量。
一、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1. 病原菌:油菜菌核病的病原菌是菌核锈菌,主要通过种子、菌核等途径传播,并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迅速繁殖,导致油菜菌核病的发病。
2. 环境因素: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受到气候、土壤、湿度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温湿条件是菌核锈菌生长繁殖的适宜环境,而过高或过低的温度、湿度都会影响病原菌的生长繁殖,从而影响油菜菌核病的发病。
3. 油菜的抗逆性:油菜自身的抗逆性也会影响油菜菌核病的发病。
一些抗病品种或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弱的品种容易受到病害的侵害,导致病害的发展和扩散。
二、综合防治措施1. 引进抗性品种:选择抗病力强的油菜品种是预防和控制油菜菌核病的有效途径。
培育和引进具有抗性基因的油菜品种,可以有效降低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率,保障油菜的生长和产量。
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预防油菜菌核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充足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能够增强油菜的抗逆性,提高油菜的抗病能力,降低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率。
3. 合理间作:合理的间作作物有助于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
通过与其他作物合理搭配种植,可以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有效控制油菜菌核病的发病。
4. 农药喷施:适当的农药喷施是控制油菜菌核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选择合适的农药,按照防治期间和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喷施,可以有效控制油菜菌核病的发病,保证油菜的产量和质量。
5. 病害调控措施:采取病害调控措施也是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有效途径。
包括及时清理病残体、病虫菌驱除、保持适宜的通风和湿度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菌核锈菌的数量,控制病害的发病。
三、结语综合防治是预防和控制油菜菌核病的重要手段。
油菜菌核病知识点总结
油菜菌核病知识点总结一、病原油菜菌核病是由真菌类病原体白粉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引起的一种病害。
该病害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在亚洲、美国、欧洲等地均有发生。
白粉菌是一种世界性的植物病原真菌,在其白粉孢子侵染寄主时,往往通过子实体(菌丝块)和子实体释放的子实层破碎碎片感染植物,此时的病原性是最高的。
白粉菌能侵染近500余种植物,其中包括蔬菜作物、豆类植物和油料作物等。
因此,白粉菌是一种经济意义很大的植物病原真菌。
二、寄主油菜菌核病的寄主主要是油菜以及其它十字花科植物,如萝卜、芸薹、芥菜等。
三、症状1. 植株发病初期,病斑为淡黄色的散在斑点,随着发病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展,形成不规则形状的浅黄色或浅褐色病斑,叶片上也会形成白色的风干菌丝块。
2. 油菜病叶的病变以交叉位置的扩大和融合为主要特点。
在十字花科植物上,病叶的病变特点是出现许多洁白的鳞片状的子实体,形成了典型的菌核。
3. 油菜菌核病还会导致植株凋萎、死亡,同时也会影响植株的开花结果和产量。
四、危害1. 白粉菌寄生在油菜叶片上形成的病斑,会导致叶片凋萎、生长迟缓,从而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降低植株的抗逆能力。
2. 油菜菌核病还会造成叶面积减小,降低光合效率,从而对植株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3. 如果油菜菌核病发生严重的话,还会导致植株凋萎死亡,降低产量,造成经济损失。
五、发病条件1. 湿度:白粉菌对高湿环境的适应性较强,湿润的环境有利于白粉菌侵染寄主植物。
2. 温度:白粉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高温和低温都会影响病原菌的侵染能力。
3. 酸碱度:白粉菌在pH为5.6-7.0的环境中生长最为适宜。
4. 土壤:土壤中的残留菌核和菌丝体可通过种子、病株残体和土壤波播侵染油菜。
六、防治措施1. 合理灌溉:油菜的生长期间,要适度控制灌溉水量,避免过度湿润的环境促进白粉菌的生长。
油菜菌核病知识讲稿
防治经验总结
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害是防治的关键,应定期检 查油菜生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种植户应提高对油菜菌核病的认识,加强预防意识, 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油菜产量和质量。
防治油菜菌核病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选用 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生物防 治和化学防治等。
选择合适的农药和正确的使用方法对于防治效果 至关重要,应遵循农药使用说明,避免滥用和误 用。
防治失败案例
案例一
某农户在油菜种植过程中忽视了病虫害防治,未及时喷洒农药和加强田间管理,导致菌核病大规模发生,油菜产 量大幅下降。
案例二
某地区采用一种新型的生物防治方法,但由于使用不当,未能有效控制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具体表现为防治过程 中操作不规范,生物农药的用量和施用方法不合理,导致防治效果不佳。
。
深耕灭茬
在油菜收获后,深耕灭茬,将 菌核深埋土中,减少侵染来源 。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对菌核病抗性较强的油菜 品种,提高抗病能力。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密植,保持田间通风透光 ,降低湿度,减少病害发生。
化学防治
01
药剂拌种
在播种前,将油菜种子与药剂拌匀, 预防苗期病害。
土壤消毒
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 杀死土壤中的菌核。
06
油菜菌核病的前沿研究 与展望
最新研究进展
1 2 3
基因组学研究
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对油菜 菌核病的基因组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许多与 抗病性相关的基因。
分子机制研究
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揭示了油菜菌核病菌的致 病机制以及植物的抗病机制,为抗病育种提供了 理论依据。
抗病品种培育
基于对油菜菌核病抗病机制的理解,科学家们成 功培育出了一批抗病性较强的油菜品种,有效降 低了该病害的发生率。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油菜菌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油菜产量和品质的病害,其主要发病期在油菜生育期间的
花芽分化到蕾期。
病害主要表现为植株上出现许多直径约为1-2毫米的黑褐色斑点,斑点
上有类似疣状凸起的黑色粉状小颗粒,其内部包含病原菌。
严重感染还会导致花蕾萎缩,
最终导致减产。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流行于菜田土层中的十字花科病原菌所引起。
这些病
原菌在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相适宜时,普遍地感染油菜,尤其是在早春与秋季易发。
其
感染路径主要是通过病源菌从土壤中往根部进入,最终侵染至茎内,形成类似疣状的黑色
菌核。
1、选种抗病品种:在种植油菜时应优先选择高抗病品种,以减少病菌的传播和侵染,降低发病率。
2、深耕除草:油菜田在春季和秋季进行深耕,并保持菜田清洁,清除田间杂草,减
少病原菌的栖息环境。
3、施肥定量:在施肥上要遵循有机肥、化肥有机配合的原则,施肥要恰当、定量,
以减少菌核病病害的发生。
4、合理轮翻:合理轮作可以帮助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
播。
5、化学防治:当油菜农作物出现严重的菌核病症状时,可以进行化学防治,选用具
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菌剂进行喷洒。
总之,油菜菌核病的综合防治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通过选育抗病品种,深耕除草,
施肥定量,合理轮翻,化学防治等多种综合手段,才能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并避免不必要
的经济损失。
油菜菌核病分级标准
油菜菌核病分级标准
油菜菌核病是由菌核菌引起的油菜病害,会对油菜种植产生较大的危害。
下面是油菜菌核病的分级标准:
1. 无损叶:指油菜植株上没有任何菌核病症状。
2. 菌核初期:指油菜叶片上出现小型菌核,直径不超过1毫米。
3. 菌核中期:指油菜叶片上出现中型菌核,直径1-2毫米。
4. 菌核晚期:指油菜叶片上出现大型菌核,直径大于2毫米,带有明显的弯曲形态。
5. 菌核合并期:指油菜叶片上出现多个菌核,相互合并形成一个更大的菌核。
6. 菌核表土期:指菌核表面出现白色或黑色真菌丝层,或者菌核表面呈现光滑、亮白的状态。
7. 菌核干燥期:指菌核开始干燥并裂开,出现菌核病形成后期的症状。
以上是油菜菌核病的分级标准,通过及时识别油菜菌核病的不同病情等级,可以更准确地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保证油菜的正常生长和收获。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措施
多菌灵
对油菜菌核病也有很好的防治 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多菌
灵容易产生抗药性。
菌核净
专用于防治油菜菌核病的药剂 ,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防治方法
喷雾法
将药剂按照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配制成适当的浓 度,然后使用喷雾器对油菜进行喷雾。
熏蒸法
对于一些密闭的油菜田,可以使用熏蒸剂进行熏 蒸,以达到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效果。
天敌昆虫
天敌昆虫的作用
01
天敌昆虫可控制害虫数量,维持生态平衡。
天敌昆虫的种类
02
如寄生蜂、寄生蝇等。
天敌昆虫的繁育与保护
03
可人工繁育天敌昆虫,提高其数量和活性,同时保护其生存环
境。
生物多样性利用
1 2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资源之 一,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和遗传资源 。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措施
2023-11-07
目录
• 油菜菌核病的症状及危害 • 病原菌及发病条件 • 农业防治措施 • 化学防治措施 • 生物防治措施 • 物理防治措施
01
油菜菌核病的症状及危害
症状识别
叶片
出现褐色或深褐色的水渍状病斑, 并逐渐扩大,湿度较大时出现白色 绵毛状菌丝。
茎部
茎部受害后,表皮开裂,后期皮层 腐烂,病茎易断倒。
灯光诱杀
总结词
灯光诱杀是通过设置光源来吸引昆虫并集 中处理的方法,可以减少菌核病的发生。
详细描述
在油菜田内设置光源,通常使用黑光灯或 紫光灯,这些光源可以吸引昆虫,如夜蛾 、金龟子等,并集中处理,从而减少病原 菌的传播和感染。
人工病感染部 位的物理防治方法。
02
病原菌及发病条件
油菜菌核病如何防治和治疗
油菜菌核病如何防治和治疗引言油菜菌核病是油菜作物中的一种常见病害,它会对油菜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和治疗油菜菌核病,我们需要了解该病害的病因、症状以及相应的防治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油菜菌核病的防治和治疗措施。
一、油菜菌核病病因油菜菌核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是由新低层的潜伏孢子感染引起的。
病原真菌主要包括黑褐病菌和核块腐菌,它们在潜伏期内侵染油菜根部,并引起症状。
二、油菜菌核病症状油菜菌核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变黄、萎缩和死亡。
初期,潜伏孢子在根部引起细胞壁的破坏,导致叶片的颜色变黄,并逐渐向上扩展。
随着病害的发展,叶片逐渐萎缩和死亡,严重影响产量。
三、防治措施1. 选择抗病品种选择耐病性强的油菜品种是预防油菜菌核病的重要措施。
合理选择抗病品种可有效减少油菜菌核病的发生。
2. 土壤管理合理的土壤管理对于预防油菜菌核病至关重要。
首先,要加强精细管理,提高土壤肥力,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其次,要加强病源处理,对油菜菌核病病源进行清除和处理。
3. 旋作与轮作旋作与轮作是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合理安排油菜的种植顺序,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生。
旋作可以将作物的固定病原体较低,从而减少油菜菌核病的发生。
4. 杂草清除杂草是油菜菌核病的潜在病源之一,因此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是防治油菜菌核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定期进行除草,保持田间干净整洁。
5.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对于预防油菜菌核病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过量施肥会导致土壤养分失衡,增加油菜受病害侵害的可能性。
因此,要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施肥。
6.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和有效的防治措施。
通过引入天敌和有益微生物,可以增加土壤的抗病能力,减少油菜菌核病的发生。
四、治疗方法1. 药物防治药物防治是治疗油菜菌核病的常见方法之一。
选择适合的药剂进行喷洒处理,可以有效抑制病害的发展,减轻病害对油菜的影响。
药物防治应在病害初期进行,以提高治愈效果。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时间及防治措施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时间及防治措施油菜菌核病在我国油菜的主产区都有发生,油菜菌核病也是油菜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会危害到油菜的茎、叶、花及角果。
而且油菜菌核病在油菜整个生长阶段都有可能发生,结实期发病率更高,对油菜的生长有很大影响。
那么油菜菌核病什么时候发生?该如何防治?一、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时间油菜菌核病在油菜整个生长期间都会发生,而在结实期发病率比较高。
1、中国南方地区冬季播种油菜,一般在10-12月份会发生少数菌核病,而绝大多数是在第2年的3-4月份发病比较严重。
2、中国北方地区播种油菜,一般在3-5月份发生菌核病,最近这几年,由于夏季雨水比较多,在西北种植春油菜,菌核病发病率也偏高。
二、油菜菌核病的农业防治措施1、种植耐病性强的品种,一是进行水旱轮作,通过灌水将残留在土壤内的菌核浸泡腐烂,从而减少传染源,二是及时处理残留植株,将油菜进行脱粒后,把茎枝叶、角果皮等,单独处理或者放入田间沤制肥料。
2、是深耕土壤灭菌,选择在秋季深耕,然后在春季中耕培土1-2次,可以消除、淹埋子囊盘,四是种子进行处理,通过筛选和药剂拌种等方法,消灭掉菌核和杀灭种子表皮病菌,然后再进行播种。
三、油菜菌核病的农药防治措施1、进行农业防治的同时,还可采用化学药剂防治,这样能控制和减轻菌核病的发病率,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必须要掌握好剂量,选择适用的药物进行防治,目前经常用的主要药剂品种有菌克灵、菌核净、多菌灵、托布津等各种杀菌剂复配农药。
2、由于油菜在开花期易感菌核病,因此可选择在初花期,喷洒1次药剂,相隔7-10天后进行第2次用药,喷洒2次药后,如果遇上连续阴雨天气,需要再喷洒1次药剂,有利于提高防治效果,用药时兑水量为50-60千克,可适当喷粗雾,从花至基部茎杆都需要进行喷洒,致使植株表面形成药剂保护层。
以上就是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时间及防治措施,油菜菌核病会导致油菜的减产,如果不及时防治,甚至还有可能会导致油菜的绝产,所以农户们要引起重视,掌握好以上防治措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轮作:大面积水旱轮作,注意不能 与十字花科、豆科、菊科作物轮作。
(二)收获期及播种期清除菌核: 旱土收 割油菜,不宜在田中脱粒,并拨除油菜 蔸。
何可佳
油菜病害
1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五、防治
二、深沟窄畦和清沟排渍:作到围沟、腰 沟、垄沟相通,使油菜田明水能排、暗 水能滤,春季田间不渍水。
三、种子处理:
寄主范围:广泛,可寄生油菜、甘蓝、大 白菜、向日葵等100多种作物。
何可佳
油菜病害
8
三、侵染循环
油菜菌核病侵染循环
脱落
叶片
茎杆、枝条
花瓣
弹射
角果
3月/中下产生 子囊孢子
以菌核遗落在土中或 混杂在种子中越夏越冬
何可佳
油菜病害
9
三、侵染循环
? 子囊孢子落在油菜植株上,在适宜的温湿度 条件下产生芽管,并形成附着孢,产生侵入 丝,能穿透健康油菜的腊质层,但不能穿透 细胞壁,因此幼嫩部位不发病。
? 子囊盘形成以8-16 ℃适宜,需散射光照 射,子囊盘不耐低温,在0-3 ℃失去放 射孢子的能力,在5 ℃以上放射孢子的 时间长达8-15天。
何可佳
油菜病害
7
二、病原
? 子囊孢子发芽T:5-20℃ 35℃
/———▲———/ -1℃
子囊孢子侵入T 15-25℃ 35℃
/———▲———/ -1℃
子囊孢子耐干燥,干燥条件下2个月内 仍可萌发。
? 选无病主轴留种;
? 播种前筛除混杂在种子内的粗大菌核, 然后用食盐、硫酸铵水或黄泥水选种, 除去上浮的秕粒和菌核。
何可佳
油菜病害
17
五、防治
四、选用甘蓝型品种,避免过早播种。
五、重施苗肥,早施蕾薹肥,避免薹花期 过量施氮肥:基肥和苗肥占50-60% ,薹 肥占20-30% 较好。并配合施钾肥。
? 油菜在子囊盘盛发期以后终止期以前进入开 花期的,其发病期则在盛花期以后终花期以 前;
? 在子囊盘终止期以后进入开花期的一般不发 病。
何可佳
油菜病害
12
四、发生流行条件
2、菌核的数量
? 土壤中有效菌核数量越多,病害越重, 而菌核数量的多少又决定于土壤、肥料 和种子带菌的数量。
? 连作旱地发病率比轮作高1.6倍,旱地油 菜发病率比水旱轮作地高1.3倍.
六、摘除病叶、黄叶,清除残枝:根据病 情分2-3次进行。
何可佳
油菜病害
18
五、防治
七、加强测报,及时喷药防治: ? 在子囊盘形成高峰期(始花—盛花前后)
喷药一次,在病害蔓延期(谢花—终花 结荚期)结合摘除病叶、黄叶,喷药1-2 次,每次间隔7-10天。 ? 防治田定为油菜生长好,估产在1500kg/ 公顷以上的田块;抢雨前喷、着重喷于 植株中、下部。
? 在冬油菜区,如旬雨量大于 50mm 则病重,小 于30mm 时则病轻,低于 10mm 时病害很难发 生。
? 同期月平均 RH>85% 病重60-75% 时病轻, <60% 病害很难发生。
何可佳
油菜病害
11
四、发生流行条件
根据子囊盘和油菜开花期的相互关系,可以预 测田间油菜菌核病的发生:
? 油菜在子囊盘盛发期内进入开花期,多在盛 花期发病;
? 连作时间越长,病害越重, 轮作要注意与 非寄主作物轮作。
何可佳
油菜病害
13
四、发生流行条件
3、品种抗病性
? 目前还没有免疫和高抗品种,但油菜不同生 育期的抗病性不同:即苗期较抗病,盛花到 结荚期最易感病。
? 开花早,花期长,病重;相反,如开花迟, 花期集中,则病害较轻。所以长江流域在冬 春温暖、春季多雨,油菜提早开花的年份病 重;
? 但在油菜的花瓣将谢落或油菜的叶片衰老时, 其表皮细胞间隙由于失去膨压,病菌的芽管 可直接穿过并侵入细胞。此时菌丝体可产生 果胶酶分解中胶层,使细胞组织分解,从而 使花瓣和老叶的病并腐烂 。
何可佳
油菜病害
10
四、发生流行条件
1、气象条件
? 在所有的气象条件如温、湿度、降雨量、日 照中,以降雨量和相对湿度的影响最大。
? 早播>迟播 芥菜型/甘蓝型>白菜型
晚熟品种 <早熟品种
何可佳
油菜病害
14
四、发生流行条件
湖南省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时期: ? 白菜型油菜始病期多在3月上旬,盛发
期为3月下旬到4月上旬;
? 甘蓝型油菜则多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 始发病,到4月下旬盛发。
何可佳
油菜病害
15
五、防治
? 以减少菌源为主,结合加强栽培管理和 适时喷药进行综合防治。
何可佳
油菜病害
19
五、防治
? 推荐药剂: ? 25% 施保克 1000-1500倍; ? 50% 扑海因 1000-1500倍; ? 40% 菌核净 1000倍; ? 70% 甲基托布津 1000倍; ? 50% 多菌灵 800倍。
何可佳
油菜病害
/———▲———/
5℃
土壤RH约70-80% 。
菌核耐干热(70 ℃10`存活率76% )和低温(覆雪下 可存活4个月),但不耐湿热(50 ℃ 10`或60 ℃ 1`, 菌核全部死亡)。
何可佳
油菜病害
6
二、病原
? 自然条件下,水田中菌核在夏季易被土 壤微生物寄生,一个月腐烂死亡;旱土 土温达28-34 ℃、含水量在20% 以上时, 一个月后菌核大部分死亡。
? 角果——症状类似,籽粒腐烂瘦瘪。
何可佳
油菜病害
3
一、症状
何可佳
油菜病害
4
二、病原
? 由真菌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引起 ?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何可佳
油菜病害
5
二、病原
? 生物学特性
菌核形成T: 菌核形成T:
10-25℃ 30℃
/———▲———/ 5℃
10-25℃ 30℃
油菜菌核病
一、症状
? 从苗期——成熟期都可发生,以开花期 后发病最盛;
? 叶、茎、荚都可被害,以茎部受害的损 失最大。
? 苗期:茎基部和叶柄产生红褐色斑点, 后变白色、湿腐,长出白色絮状菌丝, 可引起幼苗死亡。
何可佳
油菜病害
1
一、症状
成株期 ? 花瓣——在盛花期,病菌先侵染花瓣,
形成水渍状斑,易脱落。 ? 叶——脱落的花瓣掉在油菜植株的老叶
上叶片上,在与相对应的地方,产生近 圆形、水渍状的青褐色病斑,天气多雨 时,病斑穿孔,最后全叶腐烂,并产生 白色绒毛状物和菌核。
何可佳
油菜病害
2
一、症状
? 茎杆——初呈淡褐色的长椭圆形病斑, 后变灰白色,很快可使茎杆成段变白色, 组织腐烂中空,甚至碎裂散出丝状纤维, 病部内外长有白色绒毛状物,并最后形 成黑色鼠粪状物(菌核),病部以上枝 条变黄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