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分类和命名

合集下载

土壤的分类

土壤的分类

第十章土壤的分类、分布及河北省土壤类型主要教学目标:了解我国土壤分类的历史和现状。

掌握在我国广泛应用的土壤定性分类的原则;和1995年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分类依据。

第一节土壤分类一、土壤分类的目的和意义1、什么是土壤分类:根据土壤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自然性状,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自然界的土壤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2、土壤分类的目的:就是为了科学地认识土壤,系统地区分土壤,从而达到合理地利用土壤。

3、分类的意义土壤分类是土壤科学水平的标志;是土壤调查制图的基础;是因地制宜,推广农业技术的依据;是国内外土壤信息交流的媒介。

二、世界分类现状(一)美国诊断分类:(1951-1961-1975--诊断层、诊断特性)1、诊断层:是指用于识别土壤分类单元,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诊断层是土壤系统分类中高级分类的重要依据,具有一系列的定量描述。

例如石膏层(Gypsic horizon)(诊断表下层之一)有如下规定:(1)不固结(风干碎块在水中消散);(2)石膏含量较其下伏层高出5%(绝对量);(3)厚度与石膏含量。

2、诊断特性:如果用于分类目的的不是土层,而是具有定量规定的土壤性质(形态的、物理的、化学的)。

美国土壤系统分类是一个六级土壤分类系统,由上而下分为土纲、亚纲、大土类、亚类、土族和土系等六级。

土系之下还可划分出土相。

特点:依据明确,量化易掌握,可建立数据库,逻辑性差《土壤系统分类检索》 199045个国家直接采用,80多个国家作为第一或第二分类(二)联合国图例单元(FAO –60-88-1:500万)(三)国际土壤分类参比基础(IRB-1980)(四)原苏联土壤发生分类(1883)三、我国土壤分类的发展(一)历史1、古代土壤的分类我国是世界上有文字记载土壤分类内容的最早国家。

大禹治水,遍及全国后,对土壤进行了初步分类,在《禹贡》中,将全国土地划为九州:冀,青,兖,徐,扬,荆,豫,梁,雍。

再根据土壤性质划为9种,并根据土壤肥力划为三等九级。

第三章-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

第三章-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
无机土 :Q<5% 有机质土 :5%≤Q≤10% 泥炭质土 :10%<Q≤60% 泥炭 :Q>60%
特殊性岩土
1.软土 —— 主要由细粒土组成的孔隙比大(一般 大于1),天然含水率高(接近或大于液限),压缩性 高(a>0.5MPa)和强度低的土.
①淤泥 —— 天然含水率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 大于或等于1.5。
系数大于0.015湿陷性黄土 ②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土层上覆自重压力下的湿
陷系数小于0.015
—液限4.红粘土—指碳酸盐岩系出露的岩石,经红土化作用 形成并覆盖于基岩上的棕红、黄等色的高塑性土,其液限大 于50%. 次生红粘土大于45%且小于50%的土.
5.膨胀土—粘粒成分主要是由亲水性粘土矿物组成在环境的温度 湿度的变化时可产生强烈的胀缩的,具有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的 特性.
分类方法: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根据土粒大小、粒组的土粒含量或土的塑性指数把地 基土(岩)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和粘性土五 大类 a.岩石的分类
颗粒间牢固粘结,呈整体或具有节理隙的岩体称为岩石, 坚硬程度可根据岩块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frk分类
坚硬程度类别 坚硬岩 较硬岩 较软岩
五、土的工程性质评价
土的物理状态主要指土的松、密和软、硬程度
土的物理状态
砂性土: 密实程度:松、密 粘性土: 软硬程度(稠度):软、硬
1. 粘性土的稠度和可塑性
1)粘性土的稠度状态
稠度是指土的软硬程度或土受外力作用所引起变形或破 坏的抵抗能力,是粘性土最主要的物理状态特征
粘性土由某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 土的稠度界限
软岩 极软岩
饱和单轴抗压 强度frk(Mpa)

土壤的分类与命名:掌握土壤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土壤的分类与命名:掌握土壤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矿物质: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 分和元素 • 有机质: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 分、水分和空气 • 生物残体:改善土壤结构、保持 土壤肥力和促进植物生长
土壤的分类有助于更好 地了解土壤的肥力、结
构、稳定性等性质
• 为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 供依据 • 为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土地规 划提供支持
土壤的分类意义与应用
土壤分类在全球土壤多样性研究中的角色
土壤分类在全球土壤多样性研究中的作用
• 有利于揭示土壤的分布规律、形成过程和演变机制 • 有利于评估土壤的功能、稳定性和生态价值 • 有利于指导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全球土壤多样性研究是土壤科学的重要领域
• 土壤多样性包括土壤的类型、性质、功能和演变等方面的多样性 • 土壤分类是研究土壤多样性的基础和重要手段
美国土壤分类体系(USDA)
USDA体系的特点和优点
• 充分考虑了土壤的肥力、结构和稳定性等性质 • 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的概念有助于评估土壤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 • 适用于不同尺度的土壤分类和制图
美国土壤分类体系(USDA)是美国广泛采用的土壤分类体系
• 1938年提出,包括12个土壤纲、36个土壤亚纲和130多个土壤族 • 以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为基础进行分类
土壤分类为农 业措施提供指

02
• 有利于指导农业生产、施肥 和灌溉等农业措施 • 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 可持续性
土壤分类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土壤分类为土 壤污染修复提
供依据
01
• 有利于评估土壤的污染程度 和修复潜力 • 为土壤污染修复方案制定和 实施提供科学支持
土壤分类为生 态系统保护提
供支持
土壤分类的历史与发展

第四章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分类

第四章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分类

国际土壤学会推行的SOTER计划
国际土壤学会于1986年提出一个面向全球的1:100万 土壤-地体数字化数据库计划:简称SOTER计划,企图通过 SOTER制图,为土地评价提供基本单元。其目的是促 进全球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与管理,有效地减轻或控制土 地退化,以提高土地生产力。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正在向 全世界推行。值得注意的是SOTER的制图单元是在区域地 形、岩性和土壤三要素综合基础上构建的。
土地利用分类的依据:
土地的用途、经营的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点等因素。 以我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的分类方案为例,一级 类型的划分以土地用途或土地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作为划 分的基本依据,二级类型以利用方式为主要标准,同时也 考虑了经营特点、覆盖度等因素。
土地利用类型的原则和依据
所谓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划分,是指对现有的土地利用状况, 根据其利用的方式、结构及其特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而进 行同级土地资源的类型分类和分级。。
2)重复式组合结构 几种土地类型交替出现。常出现在广阔 的地上河冲击平原上,常见的是岗地、二坡地、洼地,呈条 带式重复更替。 3)环状结构 出现在封闭洼地内或小型山体周围,物质和 能量的交换具有明显的由高向低转移特征。
4)扇形结构 常见。
5)树枝状结构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地周围的洪积扇上最为
是低山丘陵区土地类型组合的典型特征。
方法:土地类型的划分,由于不同学者其考虑问题的 角度不同,占有资料不同,拥有的技术手段不同因而 他们各自应用不同的方法对土地类型进行划分。概括 起来可分为景观法,参数法和过程法。
景观法是以景观形态单元为基础划分土地类型的一种
方法。这种方法在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 该方法依据土地因素在各地段的结合方式及其作用强度的 差异,通过综合分析,选取其中对土地单位个体分异起主导作 用的因素确定土地类型个体的空间界线。这种方法依据对地貌 因素和其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一般能得到内部一 致性较强的土地单元。景观法的特点是注重形态,很少考虑数 量指标,这是它的不足。但是景观法应用比较方便,而且能准 确地划分土地类型,所以现在已被广大土地工作者所接受并加 以应用。

土壤分类及中国土壤分布(29页)

土壤分类及中国土壤分布(29页)
灰暗 化棕 土壤
西
垂直地带性
土壤垂直地带性就是指所着山体高度的增加,土壤类型呈现有规律更替的现象。
土壤垂直带与水平带的相关性示意图
红壤: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生物富集和脱硅富铁铝化作用下形成的地带性铁铝土 。土壤红色或棕红色,酸性,有机质含量较高,核块状结构。
上图为红壤景观
上图为红壤剖面
土地利用:代表性天然植被是常绿阔叶林;农业利用以稻麦棉为主,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并广泛栽培有毛竹、油茶、油桐、柑桔等人工林,是重要的粮、棉、油、茶、柑枯和蚕丝的生产基地。
开发利用:植树造林,保持水 土的同时,可以修建石坎梯田,种植经济林木。上图为石灰(岩)土剖面
上图为石灰(岩)土景观
沼泽土:是指地表长期积水或季节性积水,地下水位高(在1m 以上),具有明显的生草层或泥炭层和潜育层,但厚度不足50cm ,且全剖面均有潜育特征的土壤。
上图为沼泽土剖面
上图为沼泽土景观
土地利用:种植水稻,结合渔业与畜牧业生产,开发旅游资源。
砖红壤
赤红壤
红壤
黄壤
黄 棕 暗 灰棕 壤 棕 化壤 壤 土

(2)经度地带性:指随着经度的变化,土壤类型呈现有规律更替的现象。
我国西北受干旱内陆性气候影响,所以我国西北部土壤具有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由东向西的主要土壤类型为:
灰色森林土
黑钙土
栗钙土
棕 灰 灰 棕灰钙 钙 漠 漠棕土 土 土 土漠土
盐土:大陆季风型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土壤蒸发蒸腾量大于降水量,使得土壤中的可溶性盐类含量高到使作物不能生长的土壤。可溶盐在土壤中的分布呈表聚型。
盐土的利用:农林牧综合发展,耐盐作物,种稻改盐。
上图为盐土剖面
上图为盐土景观

土地类型

土地类型

第三章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3.1 基本概念与分类3.1.1 基本概念(1)土地分类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研究土地的综合属性差异、空间分布规律等,从而划分出若干土地类型。

将这种分类按一定的规律建立有序排列就叫土地分类系统。

(2)土地类型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源于自然地理学,也称景观形态单元不同的土地类型。

由于土地各构成要素的空间变异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得在不同地域空间内具有各种不同的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属性(3)土地资源类型。

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集合划分依据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或功能的差异性。

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对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是土地资源理论研究的基础内容。

(4)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源于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

划分依据:地类型——景观形态特征、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地资源类型——土地属性和利用价值。

土地类型分类的结果是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基础。

土地类型强调综合属性,土地资源类型强调可利用性和利用价值,土地类型包括了土地资源类型。

相同的土地类型应具有大致相同的生产力、适宜性等。

3.1.2 土地类型的划分的方法与原则1、土地类型划分的方法(1)根据土地分类所采用的依据可分为:(2)依据土地景观或使用的分类方法可分为景观法,参数法和过程法。

景观法:以景观形态单元为基础划分土地类型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在国内外应用尤为广泛。

该方法依据土地因素在各地段的结合方式及其作用强度的差异,通过综合分析,选取其中对土地单位个体分异起主导作用的因素确定土地类型个体的空间界线。

特点:注重形态,很少考虑数量指标。

优点:依据对地貌因素和其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一般能得到内部一致性较强的土地单元;应用比较方便,能准确地划分土地类型。

参数法:根据土地成分的特征值划分土地类型的一种方法。

土的分类和命名

土的分类和命名

⼟的分类和命名⼟的分类和命名⼟的名称砾级配良好砾级配不良砾含细粒⼟砾粉⼟质砾粘⼟质砾级配良好砂级配不良砂含细粒⼟砂粉⼟质砂粘⼟质砂代号 GW GP GF GM GC SW SP SF SM SC 通过率 2mm 0.074mm <5 <50 5~15 15<P≤50 <5 ≥50 5~15 15<P≤50 <0.73(WL-20) >0.73(WL-20) <0.73(WL-20) >0.73(WL-20) ≥5 <5 1~3 <1或>3 IP 不均匀系数 ≥5 <5 曲率系数 1~3 <1或>3砾类⼟粗粒⼟砂类⼟砂⼟的名称细粒⼟⾼液限粘⼟低液限粘⼟⾼液限粉⼟低液限粉⼟含砂⾼液限粘⼟含砾低液限粘⼟含砂低液限粘⼟含砾⾼液限粉⼟含砂⾼液限粉⼟含砾低液限粉⼟含砂低液限粉⼟ 1 2 3代号 CH CL MH ML CHG CHS CLG CLS MHG MHS MLG MLS通过率 0.074mmIP >0.73(WL-20) >0.73(WL-20)且>10 <0.73(WL-20) <0.73(WL-20)且<10 >0.73(WL-20)>0.73(WL-20)且>10WL >50 <50 >50 <50 >50 <50 >50 <50备注≥75细粒⼟含粗粒的细粒⼟遇搭界时50≤P<75 <0.73(WL-20) <0.73(WL-20)且<10砾粒>砂粒砾粒<砂粒砾粒>砂粒砾粒<砂粒砾粒>砂粒砾粒<砂粒砾粒>砂粒砾粒<砂粒⼟中粗、细粒组质量相同时,定名细粒⼟⼟正好位于塑性图A线上时,即IP=0.73(WL-20),定名为粘⼟⼟正好位于塑性图A线上时,即IP>0.73(WL-20),定名为⾼液限粘⼟⼟正好位于塑性图 B 线上时,即WL=50% ⼟正好位于塑性图A线下时,即IP<0.73(WL-20),定名为⾼液限粉⼟不均匀系数:Cu=d60/d10 曲率系数:Cc=d302/(d10*d60) d10、d30、d60分别为⼟的粒径分布曲线上对应的通过率10%、30%、60%的粒径⼟的分类和命名曲率系数:Cc=d302/(d10*d60)d10、d30、d60分别为⼟的粒径分布曲线上对应的通过率10%、30%、60%的粒径。

土壤分类系统

土壤分类系统
西欧土壤形态发生分类有如下三个特点: 1. 由于地理环境的关系,特别注重水成(半水成)土壤的
分类,将土壤水分条件放在最高一级分类中,设立水成土 壤和半水成土壤分类单元。 2.根据土壤剖面分异或剖面发育状况,按土壤发育程度有 幼年土壤到老年土壤依次排列划分土壤即(A)C型--AC 型—A(B)C型—ABC型及B/ABC型系列。 3.重视人为土壤的研究,在不同的分类等级均设立了人为 土壤分类单元。
亚纲:在土纲范围内,根据土壤形成的水热 条件划分,反映了控制现代成土过程方面 的成土条件。它们对于植物生长和种植制 度也起控制作用。
土类:土类是高级分类中的基本分类单元。
土种:是低级分类的基本分类单元,根据土壤剖 面构型和发育程度来划分。
一般土壤发生层的构型排列反映主导成土作用和 次要成土作用的结果,由此决定了该土壤的土类 和亚类的分类地位。但在土壤发育程度上,则因 成土母质、地形等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在土层厚 度、腐殖质厚度、盐分含量多少、淋溶深度、淀 积程度等方面的不一致性。根据这些量或程度上 的差别,划分土种。
土属名称不能自成一段,多与土类、亚类连 用,如氯化物滨海盐土、是典型的连续命 名法;
酸性岩坡积物 草甸 暗也不能自成一段,必须与土 类、亚类、土属连用,如
粘壤质、厚层、黄土性草甸黑土。
变种____土种___土属_亚类_土类
名称既有从国外引进的,也有从群众名称 中提炼的,也有根据土壤特点新创造的, 如砂姜黑土。
真正的自然土壤分类产生于19世纪末。俄国 土壤学家B.B.道库恰耶夫,19世纪末在广阔 的俄罗斯大平原上进行土壤调查工作,他发 现了土壤类型随成土因素变化而变化的规 律,创立了土壤形成因素学说,并根据这一 观点提出了土壤发生分类系统和黑钙土、栗 钙土等一系列土类名称。

土的分类标准

土的分类标准

土的分类标准
根据土壤的结构,土可以分为砂土、粘土和壤土三种类型。

砂土的颗粒较大,排水性好,但肥力较低;粘土的颗粒较小,容易结块,通透性差;壤土的颗粒大小适中,结构疏松,适宜农作物生长。

根据土壤的性质,土可以分为酸性土、中性土和碱性土三种类型。

酸性土的pH值低于7,适宜松茸、松树等酸性植物生长;中性土的pH值约为7,适宜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碱性土的pH值高于7,适宜碱性植物的生长。

根据土壤的用途,土可以分为农业土、林业土、园艺土和建筑土等多种类型。

农业土适宜农作物的生长,要求土壤肥力高、排水良好;林业土适宜树木的生长,要求土壤肥力适中、通气性好;园艺土适宜花卉的生长,要求土壤肥力高、排水性好;建筑土适宜建筑物的基础,要求土壤承载力高、稳定性好。

综上所述,土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成分、结构、性质和用途等方面。

了解土的分类标准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壤资源,促进农业、林业、园艺和建筑等行业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第3章 土壤分类

第3章 土壤分类

二、苏联土壤分类
土壤发生学以成土因素及其对土壤的影响作为土壤分
类的理论基础,强调土壤与成土因素和地理环境之间
的相互关系,以土壤形成条件、过程和属性(包括土 壤形态和微形态特征、土壤物理、化学、物理化学、 矿物以及生物特征等等)相结合进行分类。 分为土类、亚类、土属、土种、亚种、变种、土系、
土相,并把土壤分类与土壤分区相结合。土类之上为
2.亚纲(Suborder) 亚纲反映了控制现代成土过程的成 土因素,一般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在土纲下进行划分。但也有 的根据温度状况,有机质分解度、人为影响等来划分。
3.土类(Great group) 根据诊断层的种类、排列和发 育程度以及其他诊断特性对亚纲续分而成。在土壤和亚纲水 平上,仅应用了少数几个最重要的诊断层或诊断特性,因为 在它们的分类等级上仅有少量分类单元。在(大)土类水平 上,就要考虑诊断层的组合,如在土纲水平上用对整个土壤 重要的性质,如土壤温度状况、水文状况、盐基状况等。可 见,(大)土类综合反映了在成土条件影响下,成土过程组 合的作用结果。
如果用来鉴别土壤类型的依据不是土层,而 是具有定量说明的土壤性质(形态的、物 理的、化学的),则称为诊断特性。美国 《土壤系统分类· 第二版》共设立了26个诊 断特性。详见100-101页
每种诊断表层和诊断表下层都有一定的甚 至是复杂的数量规定或定义(见下表),它 有别于传统的只有定性说明的发生学土层。 因此,诊断表层不一定正好相当于发生学A 层,它可能也包括了AB层;诊断表下层也 不一定正好相当于发生学B层,它可能涉及 发生学的E层(如漂白层),也可能仅涉及 B层的某一特殊层段(如薄铁盘层)。
一、概况 19世纪末,道库恰耶夫创立了土壤地理发生分 类体系,认为土壤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自然地理条件及其历 史的发展紧密联系着的。成土因素的发展和变 化制约着土壤的形成和演化,土壤随成土因素 的变化而变化。

土壤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土壤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土壤发生学研究土壤形成因素-土壤发生过程-土壤类型及其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的学说。

土壤分类学土壤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是以土壤及其与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它是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土壤分类及时空分异规律,进而为调控、改造和利用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的学科第一章土壤形成因素分析1、成土因素学说的发展:道库恰耶夫、土壤发生学派土壤是历史自然体…西比尔采夫三个土纲1)显域土纲(Zonal soil)地带性土壤2)隐域土纲(Introzonal soil)隐地带性土壤3)泛域土纲(Azonal soil)泛地带性土壤2、气候因素是怎样影响土壤的形成发育的1、气候影响有机质积累和分解过度湿润和长期冰冻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干旱和高温有利于有机质的矿化)2、气候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温度增加10℃,化学反应速度平均增长2—3倍热带风化强度比寒带高10倍,比温带约高3倍—热带地区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速度,风化壳和土壤厚度>温带和寒带地区3、气候影响粘土矿物的形成不同气候带的土壤中,具有不同次生粘土矿物:干冷地区的土壤—水云母温暖湿润或半湿润气候条件下—蒙脱石和蛭石`湿热地区—高岭石类高度湿热地区—铁、铝氧化物岩石的原始矿物的风化演化系列,即从脱钾、脱盐基和脱硅三个阶段性系列,形成伊利石(脱K)、蒙脱石(缓慢脱盐)、高岭石(迅速脱盐)和三水铝石(脱硅)等,这些阶段性与其风化的环境条件——即气候条件有关。

4、物质迁移随水分和热量的增加而增加从风化和成土过程产物的迁移规律看:在湿润地区(如灰化土地区),土壤中游离的盐基遭到强烈的淋洗;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如黑钙土地区),土壤中易溶性盐分受到淋洗,而碳酸盐则在土体中相对聚积;在干旱地区(如棕钙土地区),易溶盐分仅在土壤上层遭到淋洗。

[5、气候影响土壤分布规律温度:寒温带——灰化土温带——暗棕壤暖温带——棕壤亚热带和热带——红壤、砖红壤等干湿程度:温带湿润气候区——淋溶土>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弱淋溶土,钙积土温带干旱区——荒漠土3、岩石的原始矿物的风化演化系列:脱K、脱盐基等各形成什么矿物岩石的原始矿物的风化演化系列,即从脱钾、脱盐基和脱硅三个阶段性系列,形成伊利石(脱K)、蒙脱石(缓慢脱盐)、高岭石(迅速脱盐)和三水铝石(脱硅)等,这些阶段性与其风化的环境条件——即气候条件有关。

土的分类和命名

土的分类和命名

砾 类 土 粗粒土 砂 类 土

土的名称 细 粒 土 高液限粘土 低液限粘土 高液限粉土 低液限粉土 含砂高液限粘土 含砾低液限粘土 含砂低液限粘土 含砾高液限粉土 含砂高液限粉土 含砾低液限粉土 含砂低液限粉土 1 2 3
代号 CH CL MH ML CHG CHS CLG CLS MHG MHS MLG MLS
土的分类和命名
土的名称 砾 级配良好砾 级配不良砾 含细粒土砾 粉土质砾 粘土质砾 级配良好砂 级配不良砂 含细粒土砂 粉土质砂 粘土质砂 代号 GW GP GF GM GC SW SP SF SM SC 通过率 2mm 0.074mm <5 <50 5~15 15<P≤50 <5 ≥50 5~15 15<P≤50 <0.73(WL-20) >0.73(WL-20) <0.73(WL-20) >0.73(WL-20) ≥5 <5 1~3 <1或>3 IP 不均匀系数 ≥5 <5 曲率系数 1~3 <1或>
不均匀系数:Cu=d60/d10 曲率系数:Cc=d302/(d10*d60) d10、d30、d60分别为土的粒径分布曲线上对应的通过率10%、30%、60%的粒径
50≤P<75 <0.73(WL-20) <0.73(WL-20)且<10
砾粒>砂粒 砾粒<砂粒 砾粒>砂粒 砾粒<砂粒 砾粒>砂粒 砾粒<砂粒 砾粒>砂粒 砾粒<砂粒
土中粗、细粒组质量相同时,定名细粒土 土正好位于塑性图A线上时,即IP=0.73(WL-20),定名为粘土 土正好位于塑性图A线上时,即IP>0.73(WL-20),定名为高液限粘土 土正好位于塑性图 B线上时,即WL=50% 土正好位于塑性图A线下时,即IP<0.73(WL-20),定名为高液限粉土
通过率 0.074mm

11第四节 中国的土壤分类

11第四节 中国的土壤分类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共采用了33个诊断层和25个诊
断特性。 诊断层如表3-10: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共分7级,土纲、亚纲、土类、亚
类、土属、土种、变种。 1、土纲:最高级分类单位,根据反映主要成土过程的 诊断层或诊断特征划分,共分14个土纲。
初育土 干旱土 均腐殖土 灰土

地带性土壤类型与生物、气候条件吻合;非地带性土壤 类型受母质性质、潜水位高低的影响。
在自然或人为作用下,具有一定特征的成土过程:灰化 过程或潜育化过程、粘化过程、富铝化过程、熟化过程 每一个土类具有独特的剖面形态及相应属性,尤其具有 鉴定土壤类型的诊断层,灰化层、粘化层、潜育层等



同一土类内,具有相似的肥力特征和改良利用方向与途 径,如红壤的酸性、盐碱土的盐基离子含量、褐土的干 旱问题等。
溶土、半淋溶土、钙层土、干旱土、漠土、初育土、半水成 土、水成土、盐碱土、人为土、高山土等12个土纲。
②亚纲:根据成土过程中土壤水分与温度的差异将土纲划为
不同的亚纲。铁铝土分为湿热铁铝土和温暖铁铝土。
③ 土类:分类基本单元,是在一定综合自然条件或人为 因素下,经过一个主导或几个附加次要成土过程,具有 一定相似发生层次。划分依据:
4、亚类:土类的辅助级别,根据是否偏离土类中心, 是否具有附加过程的特性及是否具有母质残留特性划 分。
土壤系统分类中土壤命名采用分段法:
土纲、亚纲作为一段,土类、亚类作为一段,命名改
变用景观命名的惯用法,另外还借鉴了发生学的一些 命名,如红壤、砖红壤等。
这里的红壤与发生学分类中的红壤不完全等同。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目前仅涉及到亚类以上的级别单位
硅铝土
铁硅铝土
铁铝土 盐成土 潮湿土 有机土 变性土 火山灰土 人为土 其他土壤

关于土壤分类

关于土壤分类

土壤质地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土壤质地英文名称:soil texture定义:按土壤中不同粒径颗粒相对含量的组成而区分的粗细度。

所属学科:土壤学(一级学科);土壤物理(二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土壤质地是土壤物理性质之一。

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

土壤质地与土壤通气、保肥、保水状况及耕作的难易有密切关系;土壤质地状况是拟定土壤利用、管理和改良措施的重要依据。

肥沃的土壤不仅要求耕层的质地良好,还要求有良好的质地剖面。

虽然土壤质地主要决定于成土母质类型,有相对的稳定性,但耕作层的质地仍可通过耕作、施肥等活动进行调节。

目录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其类别和特点,主要是继承了成土母质的类型和特点,又受到耕作、施肥、排灌、平整土地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是土壤的一种十分稳定的自然属性,对土壤肥力有很大影响。

其中,砂土抗土壤质地旱能力弱,易漏水漏肥,因此土壤养分少,加之缺少粘粒和有机质,故保肥性能弱,速效肥料易随雨水和灌溉水流失,而且施用速效肥料效猛而不稳长,因此,砂土上要强调增施有机肥,适时追肥,并掌握勤浇薄施的原则;粘土含土壤养分丰富,而且有机质含量较高,因此,大多土壤养分不易被雨水和灌溉水淋失,故保肥性能好,但由于遇雨或灌溉时,往往水分在土体中难以下渗而导致排水困难,影响农作物根系的生长,阻碍了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

对此类土壤,在生产上要注意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以避免或减轻涝害,并选择在适宜的土壤含水条件下精耕细作,以改善土壤结构性和耕性,以促进土壤养分的释放;壤土兼有砂土和粘土的优点,是较理想的土壤,其耕性优良,适种的农作物种类多。

1、单粒:相对稳定的土壤矿物质的基本颗粒,不包括有机质单粒;2、复粒(团聚体):由若干单粒团聚而成的次生颗粒为复粒或团聚体。

3、粒级:按一定的直径范围,将土划分为若干组土壤中单粒的直径是一个连续的变量,只是为了测定和划分的方便,进行了人为分组。

土的野外鉴别及描述

土的野外鉴别及描述

野外辑录之勘阻及广创作土命名、分类、鉴别、描述等第一章粘性土粘性土分为粉质粘土和粘土一、粉质粘土界说:塑性指数年夜于10且小于或即是17的土应命名为粉质粘土, 肉眼观察, 细土中有砂粒, 干时不坚硬, 用锤可打成细土粒, 湿时有塑性有粘结力, 能搓成φ0.5-2mm的土条, 长度较小, 用手搓、捻感觉有少量细颗粒, 稍有粘滞感觉.二、粘土界说:塑性指数年夜于17的土定为粘土, 肉眼观察较细腻, 一般无砂粒, 干时很坚硬, 用锤可打成碎块, 湿时塑性粘性年夜, 土团压成饼时, 边部不裂, 能搓成φ=0.5mm的土条, 长度很多于手掌, 用手搓捻有滑润感觉, 当水分较年夜时, 极为粘手, 感觉不到有颗粒存在.三、描述内容:颜色、状态、包括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韧性、干强度、结构及层理特征1、颜色:主色在后, 次色在前.2、状态:①坚硬:干而坚硬, 很难掰成块.②硬塑:用力捏先裂成块后显柔性, 手捏感觉干, 不容易变形, 手按无指印.③可塑:手捏似橡皮有柔性, 手按有指印.④软塑:手捏很软, 易变形, 土块掰时似橡皮, 用力不年夜就能按成坑.⑤流塑:土柱不能直立, 自行变形.3、包括物:贝壳、铁锰结核、高岭土姜结石等.4、光泽反应:用取土力切开土块, 视其光滑水平分为①切面粗造为无光泽.②切面略粗造(稍光滑)为稍有光泽.③切面光滑为有光泽.5、摇震反应:试验对应将软塑-流动的小土块或土球, 放在手掌中反复摇晃, 并以另一手掌振击此手掌, 土中自由水将渗出, 球面呈现光泽.用手指捏土球, 放松后水又被吸入, 光泽消失, 根据土球渗水和吸水反应快慢可区分为:①立即渗水及吸水者为反应迅速.②渗水及吸水中等者为反应中等.③渗水和吸水慢及不渗, 不吸者为反应慢或无反应.4、韧性试验:将含水率略在于塑性的土块在手中揉捏均匀, 然后在手掌中搓成直径3mm的土条, 再揉成土团, 根据再次搓条的可能性, 可分为:①能揉成土团, 再搓成条, 捏而不碎者为韧性高②可再揉成团, 捏而不碎者为韧性中等③勉强或不能再揉成团, 稍捏或不捏即碎者为韧性差5、干强度:试验时将一小块土捏成小土团, 风干后用手指捏碎, 根据用力年夜小区分为①很难或用力才华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高②稍用力即可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中等③易于捏碎和捻成粉未者为干强度低6、结构及层理特征: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聚积, 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年夜于1/3时, 宜定为“互层”;厚度比为1/10-1/3时, 宜定为“夹层”;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 且屡次呈现时, 宜定为“夹薄层”.7、对具有互层、夹层、夹薄层特征的土, 尚应描述各层的厚度和层理特征.第二章粉土一、界说:粒径年夜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越总质量的50%, 且塑性指数即是或小于10的土应命名为粉土.肉眼观察绝年夜部份是粉粒, 砂粒少, 干时土块结合不够坚固, 微力即散成粉末, 湿时有流动性, 土球经振动可成饼状, 在手中可捏成团, 能搓成φ3mm的短土条.用手搓捻无粘滞感觉, 较粗拙, 年夜部份是粉末.二、描述内容:颜色、包括物、湿度、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层理特征1、颜色:主色在后, 次色在前.2、包括物:云母、贝壳、石英、氧化铁浸染条纹(带)、高岭土条纹(团块)等.3、湿度:分稍湿、湿、很湿.①稍湿:土扰动后不容易握成团, 一摇即散.②湿:土扰动后能握成团, 摇动时土概况稍出水, 手中有湿印, 用手捏水即吸回.③很湿:水位以下, 用手摇动时有水流出, 土体塌流成扁圆形.4、层理特征:层厚及夹层情况,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聚积, 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年夜于1/3时, 宜定为“互层”;厚度比为1/10~1/3时, 宜定为“夹层”;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 且屡次呈现时, 宜定为“夹薄层”.第三章砂土一、界说:粒径年夜于2mm的颗粒质量不超越总质量的50%, 粒径年夜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越总质量50%的土、应命名为砂土, 肉眼观察绝年夜部份是砂粒, 干时松散, 湿时无塑性, 搓不成条, 用水搓捻时感觉砂粒, 无滑润感觉.二、描述内容: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层理特征.1、颜色:主要颜色在后, 主要颜色在前, 如黄褐、青灰等.2、矿物组成:砂土主要矿物组成:石英、云母、长石等.3、颗粒级配:①砾砂:粒径年夜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25%-50%;②粗砂:粒径年夜于0.5mm的颗粒质量超越总质量的50%;③中砂:粒径年夜于0.25mm的颗粒质量超越总质量的50%;④细砂:粒径年夜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越总质量的85%;⑤粉砂:粒径年夜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越总质量的50%.4、颗粒形状:描述颗粒的磨圆度.5、粘粒含量:所含粘性土占总质量的百分比.6、湿度:稍湿、很湿、饱和①稍湿:呈松散状, 用手握时感到湿、凉, 放在纸上不会浸湿, 加水时吸收很快.②很湿:可以勉强握成团, 放在手上有湿感、水印, 放在纸上浸湿很快, 加水时吸收很慢.③饱和:钻头上有水, 放在手掌上水自由渗出.7、密实度:砂土的密实度应根据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实测值N划分为密实、中密、稍密和松散, 并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第四章碎石土一、界说:粒径年夜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越总质量50%的土, 应命名为碎石土, 并按下表进一步分类;类碎石土分二、描述内容: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份、风化水平、充填物性质和充填水平、密实性、层理特征.1、颗粒级配:分歧粒径碎石占总质量的百分比①漂石、块石、粒径年夜于200mm超越总质量的50%;②卵石、碎石、粒径年夜于20mm小于200mm超越总质量的50%;③圆砾、角砾、粒径年夜于2mm小于20mm超越总质量的50%.2、颗粒形状①块石、碎石、角砾:以棱角形为主.②漂石、卵石、圆砾:以圆形及亚圆形为主.3、颗粒排列:颗粒间排列、接触方式.4、母岩成份:①岩浆岩:代表性岩石玄武岩花岗岩、流纹岩、辉绿岩等;②聚积岩:代表岩石泥岩、砂岩、页岩、灰岩、砾岩等;③蜕变岩:代表岩石千枚岩、板岩、片麻岩等.5、风化水平:①未风化:岩质新鲜, 偶见风化痕迹;②微风化:结构基本未变, 仅节理面有渲染或略有变色, 有少量风化裂隙,用手锤不容易击碎;③中等风化:结构部份破坏, 沿节里有次生矿物, 风化裂隙发育, 岩体被切割成岩块, 用镐难挖, 用手锤易击碎, 岩芯钻方可钻进;④强风化:结构年夜部份破坏, 矿物成份显著变动, 风化裂隙很发育, 岩体破碎, 用镐可挖, 手可折断, 干钻不容易钻进;⑤残积土:组织结构全部破坏, 已风化成土状, 锹镐易挖掘, 干钻易钻进, 具可塑性.6、充填物性质和充填水平:当充填物为粘性土、粉土、砂土充填应按充填物性质分别描述颜色、状态、密实度、湿度等.7、密实性①按N63.5分类;②按N120分类③目测法:第五章特殊土特殊土:湿陷土、红粘土、软土、混合土、填土、多年冻土、膨胀岩土、盐渍岩土、风化岩和残积土、污染土一、软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对以上土除一般描述外尚需进行嗅味、动植物腐化水平等的描述1、淤泥或淤泥质土, 肉眼鉴别特征:深灰色、灰色, 有光泽, 味臭, 除腐植质外尚含少量未完全分解的动植物体, 浸水后水面呈现气泡, 干燥后体积收缩.2、泥炭质土:深灰或黑色, 有腥臭味, 能看到未完全分解的植物结构, 浸水体胀, 易崩解, 有植物残渣浮于水中, 干缩现象明显.3、泥炭:除有泥炭质土的特征外, 结构松散, 土质很轻, 暗无光泽, 干缩现象极为明显.二、填土, 除一般描述外尚应描述物质成份, 聚积年代、密实度和厚度的均匀水平等.三、岩石, 岩石应描述颜色, 主要矿物、结构、构造和风化水平, 对聚积岩尚应描述矿物结晶年夜小形状、胶结物和胶结水平, 对岩浆岩和蜕变岩尚应描述矿物结晶年夜小和结晶水平, 对岩体的描述尚应包括结构面、结构体特征和岩层厚度第六章钻探要求一、钻孔规格:1、钻孔口径应根据钻探目的和钻进工艺确定.采用原状土样的钻孔, 口径不得小于91mm, 仅需鉴别地层的钻孔, 口径不宜小于36mm;在湿陷性黄土中, 钻孔口径不宜小于150mm.2、深度超越100mm的钻孔以及有特殊要求的钻孔包括定向钻进、跨孔法丈量波速, 应测斜、防斜, 坚持钻孔的垂直度或预计的倾斜度与倾斜方向.对垂直孔, 每50m丈量一次垂直度, 每深100m允许偏差为±2°.对斜孔, 每25m丈量一次倾斜角和方位角, 允许偏差应根据勘探设计要求确定.钻孔斜度及方位偏差超越规按时, 应及时采用纠斜办法.二、钻进与护壁1、钻进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对要求鉴别地层和取样的钻孔, 均应用回转方式钻进, 取得岩土样品.遇到卵石、漂石、碎石、块石等类地层不适用于回转钻进时, 可改用振动回转方式钻进.②在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层中应进行干钻, 不得使用冲刷液, 不得向孔内注水, 但可采纳能隔离冲刷液的二重或三重管钻进取样.③钻进岩层宜采纳金刚石钻头.对软质岩石及风化破碎岩石应采纳双层岩芯管钻头钻进.需要测定岩石质量指标RQD时应采纳外径75mm的双层岩芯管钻头.④在湿陷性黄土中应采纳螺旋钻头钻进, 亦可采纳薄壁钻头锤击钻进.把持应符合“分段钻进、逐次缩减、坚持清孔”的原则.2、对可能坍塌的地层应采用钻孔护壁办法.在浅部填土及其它松散土层中可采纳套管护壁.在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软粘性土层、粉土层和砂层中宜采纳泥浆护壁.在破碎岩层中可视需要采纳优质泥浆、水泥浆或化学浆液护壁.冲刷液漏失严重时, 应采用充值、封闭等堵漏办法.3、钻进中应坚持孔内水头压力即是或稍年夜于孔周地下水压, 提钻时应能通过钻头向孔底通气通水, 防止孔底土层由于负压、管涌而受到扰动破坏.4、在踏勘调查、基坑检验等工作中可采纳小口径螺旋钻、小口径勺钻、洛阳铲等简易钻探工具进行浅层土的勘探.三、采用鉴别土样及岩芯1、在土层中采纳螺旋钻头进时, 应分回次提取扰动土样.回次进尺不宜超越1.0m, 在主要持力层中或重点研究部位, 回次进尺不宜超越0.5m, 并应满足鉴别厚度小至20cm的薄层的要求.2、在水下粉土、砂土层中钻进, 当土样不容易带上空中时, 可用对分式取样或标准贯入器间断取样, 其间距不得年夜于1.0m.取样段之间则用无岩芯钻进方式通过, 亦可采纳无泵反循环方式用单层岩芯管回转钻进并连续取芯.3、在岩层中钻进时, 回次进尺不得超越岩芯管长度, 在软质岩层中不得超越2.0m.岩芯采用率应逐次计算.完整岩层岩芯采用率不宜小于80%;破碎岩层的岩芯采用率不宜小于65%.对需要重点研究的破碎带、滑动带, 尚应根据工程要求提高取芯率, 需要时尚应进行定向连续取芯.4、钻进过程中各项深度数据均应丈量获取, 累计量测允许误差为±5cm.四、地下水观测1、钻进中遇到地下水时, 应停钻量测初见水位.为测得单个含水层的静止水位, 对砂类土停钻时间很多于30min;对粉土很多于1h;对粘性土层很多于24h.并应在全部钻孔结束后, 同一天内量测各孔的静止水位.水位量测可使用测水钟或电测水位计.水位允许误差为±1.0cm.2、钻孔深度范围内有两个以上含水量, 且钻探任务书要求分层量测水位时, 在钻穿第一含水层并进行静止水位观测之后, 应采纳套管隔水, 抽干孔内存水, 变径钻进, 再对下一含水层进行水位观测.3、因采纳泥浆护壁影响地下水位观测时, 可在场地范围内另外安插若干专用的地下水位观测孔, 这些钻孔可改用套管护壁.第七章原状土试样的采用方法一、钻进方法的选择合理的钻进方法是保证取得原状土试样的第一个前题, 也就是说, 钻进方法的选用首先应着眼于确保孔底拟取土试样不被扰动.这一点几乎对任何种土类都适用, 对结构敏感或不稳定的土层尤为重要.从国内外的经验看, 钻进方法的选择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①在结构性敏感土层和较疏松耗支中采纳回转钻进, 而不得采纳冲击钻进.②以泥浆护孔, 可以减少扰动, 并注意在孔中坚持足够的静水压力, 防止因孔内水位过低而招致孔底软粘性土或砂层发生松动或涌起.③取土钻孔的孔径要适当, 取土器与孔壁之间要有一定的间距, 钻孔孔壁应垂直, 防止下放取土器时切削孔壁、挤进过多的废土;尤其在软土钻孔中, 时有缩颈现象发生, 更需加年夜取土器与孔壁的间隙.钻孔应坚持孔壁垂直, 以防止取土器切削孔壁.④取土前的一次钻进不宜过深, 以免下部拟取土样部位的土层受扰动.正式取土前, 应把已受一定水平扰动的孔底土柱清理失落, 防止废土过多, 招致取土器顶部挤压土样.⑤取土深度和进土深度等尺寸, 在取土前应丈量正确.取土过程中, 提升取土器、装配取土器等每个把持工序, 均应细致稳妥, 以免造成扰动.⑥在预定深度取样失败后, 应钻进不超越50cm进行补取.二、取样方法在钻进方法、取土器的结构和规格合乎要求的前提下, 采用何种方法把土样自孔底取上来而不扰动(或尽少扰动)其天然结构和状态的问题, 也是工程地质勘探中必需特别注意的事项, 应根据分歧地层、分歧设备条件来选择, 罕见的有:1、击入法按锤击次数可分为轻锤多击和重锤少击两种方法.①轻锤多击法.这种方法是用人力或机械把持落锤, 锤击次数多, 其速度及下击力往往不均匀, 钻杆的摆动也年夜, 故对土试样的扰动较年夜, 一般不采纳.②重锤少击法.这种方法是用重锤以少击快速将取土器击入土中.根据取样试验比力, 重锤少击比轻锤多击取土质量好, 而又以重锤一次击入更好 .按锤的位置可分为上击法和下击法两种.①上击法.在钻孔以上(孔口外)用落锤冲击钻杆而击入取土器的称上击法.采纳上击法取样时, 在落锤和钻杆自重作用下, 钻杆易发生纵向弯曲.由于钻杆弯曲能使钻杆振动而吸收部份冲击能量, 使钻杆与孔壁发生摩擦而增年夜阻力, 引起锤击数增加, 故上击法取样不如下击法取样优越.②下击法.下击法是通过钻杆或钢丝绳将重锤或加重杆在钻孔内部直接锤击取土器取样.采纳下击法能使冲击能量集中在取土器上, 防止了钻杆引起的能量消耗, 有利于提高取样质量.2、压入法①慢速压入法慢速压入法是用杠杆、千斤顶、钻机手把等加压, 取土器进入土层的过程不是连续的.慢速压入法取样对土试样有一定水平的扰动, 但扰动水平较轻锤多击法要轻.采纳静力压入取样的力可用下列关系式暗示:P≥(FR+fπDih)a-q式中 P—压入取土器所需的力, 单元为kN;F—取土器的环状面积, 单元为m2;R—土层抗压强度, 单元为kPa;f—取土器与土层的侧壁摩擦阻力, 单元为kPa,其值见下表;Di—取土器外径, 单元为m;h—取土器与孔壁的接触长度, 单元为m;以上);q—钻具重量, 单元为KN.②快速压入法快速压入法是将取土器快速、均匀地压入土中.采纳这种方法对土试样的扰动水平最小.目前较普遍使用的方法有两种:活塞油压筒法:此法采纳比取土器稍长的活塞油压筒通过以高压, 强迫取土器以等速压入土中.取土器与土层的侧壁摩擦阻力f值钢绳、滑车组法:此法是借机械力量,通过钢绳、滑车装置将取土器以等速压入土中.③回转法这种方法是使用回转式取土器取样.取土时内管压入取样, 外管回转削切的废土一般用机械钻机靠冲刷液带出孔口.使用这种方法取样可减少土试样的扰动水平, 从而提高取样质量.三、取样质量要求1、土试样质量品级依照取样方法及试验目的,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对土试样的质量品级作出了规定, 见下表, 下表是分歧取样的方法与工具适用的土类及所取土样质量品级.土试样质量品级注:⑴不扰动土试样系指虽原位应力状态改变, 但土的结构、密度、含水量变动很小, 能满足各项室内试验要求的土试样.⑵因无法取得Ⅰ级土试样而必需使用Ⅱ级土试样进行强度、变形、固结压密参数试验时, 应结合地域经验慎重使用试验功效.2、取样技术要求在钻孔中采用Ⅰ~Ⅲ级土试样, 把持方法应符合以下要求:①在地下水位以上钻进遇水易于浸湿而影响土试样质量的土层, 不允许向孔内注水或使用冲刷液.②在地下水位以下的软土、粉土及砂土中钻进宜采纳泥浆护壁.如使用套管, 应始终坚持孔内水位即是或稍高于地下水位, 且取样位置至少应低于套管底部1米.③如采纳冲击、振动等方法钻进, 至少应在预计取样位置以上1米开始改用回转方式钻至取样位置.④下放取土器之前应仔细清孔, 孔底残留浮土厚度不得年夜于取土器段废土段长度 , 下放取土器时禁止冲击孔底.⑤采用土试样宜用快速静力连续压入法, 防止锤击时摇晃.⑥对粘性较强的土层, 上提取土器之前可回转3圈, 使土试样从底端断开.分歧取样方法与工具适用的土类及所取土试样质量品级注:1、取土器的设计与制造需符合表3-5技术标准2、取土器使用前, 在其内壁涂上润滑料.禁止使用刃口卷折、残缺、取样管压扁、内壁锈蚀、衬管卷折或搭接不服的取土器.3、土试样封装、保管及运输Ⅰ~Ⅲ级土试样的封装、保管及运输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取出土试样应及时妥善装箱, 并填塞缓冲资料, 防止运输途中波动.对易于振动液化、水份离析的土试样宜就近进行试验.②土试样采用后至试验前的寄存时间不宜超越3周.四、标准贯入试验:1、钻进方法:为保证标准贯入试验用的钻孔的质量, 要求采纳回转钻进, 当钻进至试验标高以上15cm处, 应停止钻进.为坚持孔壁稳定, 需要时可用泥浆或套管护壁.如使用水冲钻进, 应使用侧向水冲钻头, 不能用底端向下水冲钻头, 以使孔底土尽可能性少扰动.钻孔直径在63.5~150mm间, 钻进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仔细清除孔底残土到试验标高;②在地下水位以下钻进时遇承压含水砂层, 孔内水位或泥浆面始终应高于地下水位足够的高度, 以减少土的扰动.否则会发生孔底涌土, 年夜年夜降低N值.③当下套管时, 要防止套管下过头, 套管内的土未清除, 贯入套管内的土, 使N值急增, 不反映实际情况.④下钻具时要缓慢下放, 防止松动孔底土.2、标准贯入试验所用的钻杆应按期检查, 钻杆相对弯曲应小于1/1000, 接头应牢固, 否则受锤击后钻杆会侧后晃动.3、标准贯入试验应采纳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 并减小导向杆与锤间的摩阻力, 以坚持锤击能量恒定, 它对N值影响极年夜.4、标准贯入试验时, 先将整个杆件系统连同静置于钻杆顶真个锤击系统一起下到孔底, 在静重下贯入器的初始贯入度, 在国外也作记录, 加初始贯入度已超越450mm, 不作锤击贯入试验, N值记为零.标贯试验分两段进行:①预打阶段:先将贯入器打入土中150mm, 锤击已达50击, 贯入度未达150mm, 记录实际贯入度.②试验阶段:将贯入器再打入土中300mm, 记录每打入10cm的锤击数,累计打入300mm的锤击数即为标贯击数N.累计击数已达50击(国外也有定为100击的), 而贯入度未达300mm, 应终止试验, 记录实际贯入度△s及累计锤击数n.按下式计算贯入300mm的锤击数N.300nN= ————△s式中△s——对应锤击数n的贯入度(mm).5、在粗颗粒土中, 也可用锥角为60°的实心钢锥头取代贯入器, 以免砾石或卵石损坏管靴刃口.6、标贯试验可在钻孔全深度范围内等间距进行.间距为1.0m或2.0m;也可仅在砂土、粉土等欲试验的土层范围内等间距进行.第八章记录要求一、钻探记录应在钻探进行过程中同时完成, 记录内容应包括岩土描述及钻进过程两个部份.二、钻探现场记录表的各栏均应按钻进回次逐项填写.在每个回次中发现变层时, 应分行填写, 不得将若干回次, 或若干层合并一行记录.现场记录不得誊录转抄, 误写之处可以划去, 在旁边作更正, 不得在原处涂抹修改.三、所取土样记录栏应与取样时回次相对应.四、标贯记录根据要求记录预打15cm后, 连续3个10cm进展的锤击数, 或预打150m锤击数及连续3个10cm进尺的锤击数.五、关于钻进过程的记录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使用的钻进方法、钻具名称、规格、护壁方式等;钻进的难易水平、进尺速度、把持手感、钻进参数的变动情况;孔内情况, 应注意缩径、回淤、地下水位或冲刷液位及其变动等;取样及原位测试的编号、深度位置、取样工具名称规程、原位测试类型及其结果;岩芯采用率、RQD值等;岩芯采用率为回次所取岩芯总长度与回次进尺的比值.RQD值指当采纳N型(75mm)二层管金钢石钻头获取的年夜于10cm 的岩芯段长度总和与岩芯总长度之比.ΣlRQD= ———— (%)L式中, l为年夜于10cm的岩芯段长度;L为岩芯总长度.其余异常情况.四、钻探功效均应有钻探机(班)长、记录员及钻探队负责人签名.第九章地下水一、地下水的丈量规定:1、遇地下水时应量测水位.2、稳定水位应在初见水位后经一定的稳按时间后量测.3、对多层含水层的水位量测, 应采用止水办法, 将被测含水层与其它含水层隔开.二、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可在钻孔、探井或测压管内量测, 稳定水位的间隔时间按地层的渗透性确定, 对砂土和碎石土不得少于0.5小时, 对粉土和粘性土不得少于8小时, 并在勘察结束后统一量测稳定水位.量测读数至厘米, 精度不得低于±2cm.。

中国土壤的分类及分布

中国土壤的分类及分布

中国土壤的分类及分布土壤已经成为新教材中添加的一个内容,现在的地理考试中也常见到以土壤为情境材料的知识考查.土壤的成分和类型其实从视频中我们可以大致的了解了土壤,有些人对土壤中有机质的形成与积累一直搞不清楚,总是不能够准确的判断微生物多的时候有机质多还是少,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一个小侧面去解读:有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质,使之成为腐殖质,但有的微生物却会以这些有机质为食物,会消耗掉它们,另外还要考虑到当地的枯枝落叶是否多。

再此之外还需要考虑的是这些被微生物分解形成的有机质是不是能够在当地累存,比如热带雨林枯枝及败叶较多,微生物也丰富,但分解后这些腐殖质一部分被雨水淋溶带走,一部分被生物转化为无机物吸收,所以土壤中腐殖质并不多,反而在亚寒带针叶林的腐殖质较多。

从这里也可以知道几大黑土地都不是在纬度较低的区域形成的,形成后到现在由于人类的盲目开发,地表水土流失加剧,黑土地层有所变薄!其实土壤无处不在!无论你走到地球上的什么地方,土壤总是在你脚下。

如果没有土壤,植物就无法获得养分,地球上的其他生命都将受到影响。

因此,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宝藏之一!那么,土壤到底是什么?又有什么分布特点呢?一起来看看吧!在地球历史的初始时期,地球的表面主要是岩石,十分贫瘠。

而随着时间发展,土壤开始逐渐在地球表面形成。

当幼儿时期的地球冷却下来后,风化和侵蚀的过程就陆续开始了。

风化作用是通过物理或化学过程将岩石破碎成较小的岩石,侵蚀作用是指这些较小的岩石被风或水从较大的母岩中带走。

根据风化岩石的大小,可以将其视分为黏土(clay)、粉土(silt)或砂土(sand),更大的则为砾石。

在前三种物质中,黏土是最小的,而砂土是最大的,粉土介于两者之间。

这三种不同大小的风化和侵蚀岩石共同组成了土壤。

根据这三种不同大小颗粒的比例,土壤将具有不同的性质。

下面这张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土壤的组成。

如果一种土壤中有25%是砂土,40%是粉土,35%是黏土,那它为黏壤土。

第七章土壤第五节土壤类型与分布

第七章土壤第五节土壤类型与分布

土壤垂直带与水平地带相关性示意图
土壤垂直带的结构
随山体所处的地理位置、山体高度、 山体坡向及山体形态的不同而呈有规律 的变化。地理位置不同,其基带土壤不 同,土壤垂直带谱的组成亦不同. 在相似的经度上,从低纬至高纬,土 壤垂直带谱由繁变简,土壤垂直带的数 量由多变少,同类土壤的分布高度由高 到低。
三、土壤分布的垂直带性是: 指随山体海拔高度的增加,温度递减, 降水在最大降水高度以下是向上递增,超 出该高程后减少,从而引起植被等成土因 素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类型相应地出 现垂直分带和有规律更替。 各土壤垂直带谱中,除基带以外,其中 的主要土壤带称为建谱土带。土壤垂直带 谱由基带土壤开始,随着山体海拔增高, 依次出现一系列与较高纬度带相应的土壤 类型。
世界地带性土壤分布图
二、土壤的水平分布规律
z (一)、土壤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z 指地带性土类(亚类)大致沿纬线(东西)向
延伸,按纬度(南北)方向逐渐变化的规律。
z 可分为世界性土壤地带和区域性土壤地
带,前者如冰沼土、灰化土地带。后者 可分为沿海和内陆两种变型。
土壤的“经度”地带性是:
因海陆分布而土壤相应地呈大致平行于经线 的带状分布。一般从沿海至内陆依次出现湿润 森林土壤、半湿润森林草原土壤、半干旱的草 原土壤和干旱的荒漠土壤系列 在我国从东北到宁夏和新疆的温带区域内, 依次出现淋溶土(暗棕壤)—潮湿土(黑土)—钙积 干旱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石膏盐积干 旱土(灰漠土、灰棕漠土)。 在暖温带范围内,由沿海向西依次划为淋溶 土(棕壤)—弱淋溶土(褐土)—钙积干旱土(黑垆土、 灰钙土)—石膏盐积干旱土。
z 1、诊断层与诊断特性
z z
z z
(1) 诊断层 凡是用于鉴别土壤类型,在性质上有一系列 定量说明的土层,称为诊断层。 按诊断层在土 体中的位置不同,又分为“诊断表层”和“诊断 表下层”两类。 1) 常见的诊断表层:松软表层、人为表层、暗 色表层、淡色表层、有机表层等。 2) 主要的诊断表下层:淀积粘化层、灰化淀积 层、高岭层、氧化层、漂白层、雏形层、钙积 层、石膏层、积盐层、含硫层等。

土壤地理学教案——第四章:土壤类型

土壤地理学教案——第四章:土壤类型

第四章土壤类型第一节冻土冻土是指地表至地表100厘米范围内有永冻土壤温度状况,地表具多边形土或石环等冻融蠕动形态特征的土壤。

包括的土类有冰沼土(冰潜育土)和冻漠土。

一、地理分布冻土分布于高纬地带和高山垂直带上部,其中冰沼土广泛分布与北极圈以北的北冰洋沿岸地区,包括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极北部分和北冰洋的许多岛屿。

这些地区冻沼土东西延展呈带状分布,在南美洲无冰盖处亦有一些分布。

据估计,冰沼土的总面积约590万平方公里,占陆地总面积的5.5%。

冻漠土广泛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和其他高山地区。

此外,在世界各地的高山,如南美安第斯山,新西兰南阿尔卑斯山等亦有分布。

二、成土条件(一)气候冻土分布区的环境条件存在差异。

冰沼土分布区属苔原气候,大部分地面被雪原和冰川所覆盖,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一般都在-10℃至-17℃,冬季气温可低至-40℃,甚至-55℃,夏季温度也很低,7月份平均温度不超过10℃,全年结冰日长达240天以上。

高山冻漠土年均温也很低,一般为-4℃至-12 ℃。

冻土区降水很少,欧洲部分为200—300毫米,亚洲和北美洲北部在100毫米以下,西藏冻土区因地势高、远离海洋,降水更稀少,一般为60~80毫米,其北部更少,为20~50毫米,其中90%集中于5—9月。

降水虽然少,但气温低,蒸发量小,长期冰冻,土壤湿度很大,经常处于水分饱和状态,夏季土壤—母质融化,砂土达1—1.5米,壤土70~100厘米,泥炭土35~40厘米,以下即为永冻层,高山冻漠土在宽谷、湖盆永冻层深度80厘米,山坡上可达150厘米。

(二)植被由于冻土区气候严寒,植被是以苔藓、地衣为主组成的苔原植被,草本植物和灌木很少,各种植物的年生长量都不大,苔原地带每年有机质的增长量为400公斤/公顷,是世界各自然地带中最少的。

高山冻漠土区植被为多年生和中旱生的草本植物、垫状植物和地衣。

(三)地形、母质冻土发育的地区,因刚脱离冰川覆盖不久,冰川地形保持得相当完整。

土的分类和命名

土的分类和命名

5%-15%
巨 粒
〉15%

<5%

卵石土
粒径大于60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 50%(浑圆或圆棱状为主)
5%-15%

〉15%
<5%

碎石土
粒径大于60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 50%(尖棱状为主)
5%-15%
〉15%
粒径大于20mm颗粒的质量占总质量的
<5%
砾 石
粗粒土
50%(粗圆砾土以浑圆或圆棱状为主,粗 角砾以尖棱为主)
二级定名
砂 类
中砂
粒径大于0.25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
的50%
5%-15%
〉15%
细砂
粒径大于0.075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 <5%
的85%
5%-15%
粉砂
粒径大于0.075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

粉 低液限 土 粉土
ML
IP< 10 ωL<40%
类 高液限 (M) 粉土
MH
IP< 10 ωL≥40%
土质粗粒 级配好的细砾 级配不好的细砾 级配好的含土细砾 级配不好的含土细砾
土质细砾 级配好的砾砂 级配不好的砾砂 级配好的含土砾砂 级配不好的含土砾砂
土质砾砂 级配好的粗砂 级配不好的粗砂 级配好的含土粗砂 级配不好的含土粗砂
土质粗砂 级配好的中砂 级配不好的中砂 级配好的含土中砂
符号
填料分组
Bb
5%-15%
〉15%

粒径大于2mm颗粒的质量占总质量的
<5%
细粒土
50%(细圆砾土以浑圆或圆棱状为主,细 角砾以尖棱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正好位于塑性图 B线上时,即WL=50%
土正好位于塑性图A线上时,即IP>0.73(WL-20),定名为高液限粘土 土正好位于塑性图A线下时,即IP<0.73(WL-20),定名为高液限粉土
不均匀系数:Cu=d60/d10
曲率系数:Cc=d302/(d10*d60)
d10、d30、d60分别为土的粒径分布曲线上对应的通过率10%、30%、60%的粒径
<0.73(WL-20) <0.73(WL-20)且<10
>50 <50 >50
CHS

含砾低液限粘土
CLG

细粒土


含砂低液限粘土 含砾高液限粉土
CLS MHG

含砂高液限粉土
MHS

含砾低液限粉土
MLG
含砂低液限粉土
MLS
50≤P<75
>0.73(WL-20) >0.73(WL-20)且>10
土的名称
砾 类 土
粗粒土
砂 类 土

级配良好砾
级配不良砾
含细粒土砾
粉土质砾
粘土质砾

级配良好砂
级配不良砂
含细粒土砂
粉土质砂
粘土质砂
代号
GW GP GF GM GC SW SP SF SM SC
土的分类和命名
通过率
2mm
0.074mm
<5
<50
5~15
15<P≤50
≥50
<5 5~15 15<P≤50
IP
<0.73(WL-20) >0.73(WL-20)
<0.73(WL-20) >0.73(WL-20)
不均匀系数
≥5 <5
曲率系数
1~3 <1或>3
≥5
1~3
<5
<1或>3
土的名称
代号
通过率 0.074mm
IP
WL
备注
高液限粘土
CH
细 粒
低液限粘土
CL

高液限粉土
MH
低液限粉土
ML
≥75
>0.73(WL-20) >0.73(WL-20)且>10
<0.73(WL-20) <0.73(WL-20)且<10
>50 <50 >50 <50
砾粒>砂粒 砾粒<砂粒 砾粒>砂粒 砾粒<砂粒 砾粒>砂粒 砾粒<砂粒 砾粒>砂粒 砾粒<砂粒

1

2


3
土中粗、细粒组质量相同时,定名细粒土
土正好位于塑性图A线上时,即IP=0.73(WL-20),定名为粘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