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易混用法辨析2018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若何为生我家?
15 、何也、何者、何则、何欤,意思是“是什么原因”、 “为什么”。 如:独五人之徼徼,何也?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欤?
•
• Baidu Nhomakorabea • • •
• •
16、何以,由疑问代词加介词构成的介宾结构,是 “以何”的倒置,表示疑问,以示强调。 ①做状语,译为“凭什么”、“怎么” 如:何以战;何以至是乎? ②做谓语,译为“怎么样”、“怎么办”, 如: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吾欲辱之何以也? 17、既而、已而、俄而、久而、始而、继而,由动 词加连词构成,表示在前一个动作之后不久的动作 18、可得,由两个助动词构成的复合结构,做状语, 表示可能,意思是“可能”、“可以”。 如:可得闻与?
• 1、看置换:首先要把 “焉”字按兼词来理解, 即用“于何”(在哪里) 或“于此”(在这里,在 那里)来置换,置换得通 则是兼词;置换不通,则 是代词, • 2、看作用:看“焉”字 作宾语还是作补语,作宾 语的是代词,作补语的是 兼词。
小结:关键词
• • • • • 主次、先后; 同时(顺承、修饰) 作主语、宾语;状语(何、焉) 词语照应(假设、范围) 接名词、接句子,前后对象作同一成分(与、以) ---
20、奈何,表示询问,以示强调, ①做状语,译为“怎么”、“为什么”。 如: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②做谓语,译为“怎么样”、“怎么办”、“怎么对付”
如:市义奈何? ③做谓语,宾语要插入中间,构成“奈……何”,译为“对 (把、拿)……怎么办” 如:虞兮虞兮奈若何? ④做“无”的宾语,意思是“什么办法”、“对付的办法”。
如: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
11、何其,意思是“怎么这样”、“多么” 如: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12、何如、何若,表示询问,意思是“怎么办,怎么处置,怎 么对付等”,也可倒置为“如何”、“若何”,表示强调。 ①做状语,译为“怎么”。如:山节藻悦,何如其知也? ②做定语,译为“什么”、“什么样”。如:此为何若人也? ③做谓语,也写作“如之何”、“若之何”,意思是“怎么 办”、“怎么样”。
如:今日之事何如;寇深矣,若之何?
④做谓语带宾语,译为“……比……怎么样”、“哪赶上……” 如: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
14、何为,是“为何”的倒装,表示强调,
用以表示询问或反问,包括两类:
①是“……一干什么”,用反问表示否定,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也可以加在用“以”构成的介宾词组后做句子的谓语,这 时“何”也要提到介宾结构前,构成“何以……为”的格 式,表示“用……做什么” 如: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②是“为什么”。
。
8、“焉”——代词?兼词?
例句探讨 规律总结
•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并说明用法。 • ①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②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 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 ③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 丛棘,有青麻头伏焉。 •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 成渊,蛟龙生焉。
①②句中的“焉”充当宾语, 译为“它”作代词; ③④句中的“焉”充当补语, 指出动词所涉及的处所,相当 于“于此”,是兼词。
• 1、看“以”前后的两个动作是 否同时发生,是则表修饰,否 则表目的。 • 2、看“以”前后的两个动词或 动词短语在意义上是否有主次 之分,如果前者是次,后者是 主,前者表示动作的方式,做 状语,则是表修饰;否则表目 的。 • 3、看翻译,表修饰时可译成 “着”,表目的时可译成“来” 或“用来”。
• 1、看“与”前后的词语或短语能 否并列起来共作一个成分,能则 是连词,否则是介词。 • 2、看“与”前后的词语或短语能 否对调,能则是连词,否则是介 词。 • 3、看“与”前后的词语或短语同 全句的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如 果前者是动作发出者,后者是动 作涉及对象,则是介词。 • 4、看“与”前后的词或短语表示 的人或事物在表达中是否有主次 之分,有则是介词,无则是连词。
• • • • • • • • • • •
25、是故。①由介词“故”加代词“是”构成的介宾结构“故是” 的倒置,以示强调,用于后一分句前,引出结果,意思是“因此”、 “所以” 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②由代词加副词构成,意思是“这乃是”、“这就是” 如: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6、是以、是用,介宾结构“以是”、“用是”的倒置,以示强调, 做连词,表示顺承,引出结果,意思是“因此”、“所以” 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敢用是为怨望。 27、孰若,由疑问代词加动词构成的偏正结构。 ①表示比较,意思是“哪赶上” 如:为两郎童,孰若为一郎童也 ②表示选择,意思是“不如”、“哪如” 如:与其坐而待毙,孰若起而拯之。
•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 意义,并说明用法。 • ①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 ②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 乃得过。 • ③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 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
7、“何”(疑问)——副词?代词?
例句探讨 规律总结
•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并说明用法。 • ①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 • ②何可胜道也哉! • ③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 ④姜氏何厌之有? • ⑤大王来何操? • ⑥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 也?
28、孰与。 ①“与……孰……”的倒置,意思是“……与……比谁怎么样” 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表示反问,“怎么能” 如:百姓是,君孰与不是? ③做连词,表示选择,意思是“不如” 如:惟坐待亡,孰与伐之。 ④ “与孰”的倒置,表示疑问,以示强调,意思是“跟谁……”
如:正气丹心孰与俦(chóu 同辈,伴侣)。
常见复音虚词一览
1、比及:由两个同义介词并列构成的复合结构,做介词, 意思是“等到……时候”。 例:比及三年,可使足矣。 2、不然:由副词加复指上文的代词构成,做连词,表示 否定前文所说,意思是“如果不如此” 例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3、不啻:由副词加动词构成. ①做状语,表示不限于某范围,意思是“不止”、“不 仅”。 例如:不啻增二十倍焉; ②做谓语,意思是“不及”、赶不上。 例如: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29、谁者,意思是“……者是谁” 如:谁为哀者?
• • • • • •
31、虽然,意思是“虽然(即使)是这样,但 是……” 如:善哉,虽然,公输般为我为云梯,必取胜。 32、遂乃,意思是“于是就” 如:遂乃研核阴阳。 33、所自、所从,意思是“从哪里” 如:抚军不忘所自;乃令吏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①②句中的“而”作连词,表承接; ③④句中的“而”作连词,表修饰。
。
5、“则”(就)——假设?承接?
例句探讨 规律总结
•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并说明用法。
• 1、看句意。“则”前的短语或 • ①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 分句表示虚拟的情况,表假设; 以拒秦。 “则”前的短语或分句表示一 • ②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 种事实,表承接。 东,移其粟于河内。 • 2、看呼应。有时候,表假设时, • ③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 前一分句有与“则”相呼应的 则利。 连词“若”;表承接时,前面 一定没有相呼应的连词。 • ④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 3、看翻译。表假设时,“则” 可译成“就”,也可译成“那 么就”,表承接只能译成 “就”。
补充知识
介词 连词 副词
• 一定跟名词结合,构成介词短语 • 表示谓语动词所发生的对象、时间、地 点、原因、方式、凭借等 • 介词短语:在动词的前面或后面,作状 语或补语 • 连接词语与词语,句子与与句子 • 表示词语或句子之间的关系:并列、顺 承、递进、条件、因果、假设等
• 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词 • 表示谓语的时间、程度、语气、原因、条件 • 在谓语动词的前面或后面
。
1、“以”(因为)——介词?连词?
例句探讨 规律总结
•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并说明用法。 • ①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 戚不敢言。 • ②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 ③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 悲。 • ④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 以+短语(名词短语或代词前, 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 作介词 • 以+分句(常用在表原因的分 句前) 作连词
。
3、“与”(和)——介词?连词?
例句探讨 规律总结
•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并说明用法。 • 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②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 • ③怀王与诸将约曰。 • ④吾今与汝无言矣。
①②句“与”前后两项合起来作 一个成分,作连词; ③④句“与”前后是两项不能同 作一个成分,作介词。
如: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21、且夫,由连词加语气词构成,做连词,用于句首,表示 进层,意思是“再说”。
如: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
• • •
• • •
22、然而,由指示代词加连词构成,连分句,表示 转折,意思是“虽然如此,却……”、“可是” 如: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23、然则,由指示代词加连词构成,连接分句。 ①表示承接,用以推理,意思是“既然如此,那 么……”如:然则何时而乐也; ②表示转折,同“然而”,意思是“但是”,如: 然则北通巫峡。 24、若夫、若乃,由动词加指示代词构成的动宾结 构,做连词,用于句首,表示另提,意思是“如果 说到”、“像那”、“至于” 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①②③句中的“何”作副词, 在句中作状语; ④⑤⑥句中的“何”作代词, 在句中作定语、宾语或主语。
• 1、从语法上辨别。“何”作副 词时,在句中作状语;作代词 时,在句中作定语、主语,作 动词或介词的宾语。这是最主 要的辨别方法。 • 2、从意义上辨别。“何”作副 词时,译成“为什么”“怎 么”“何必”等;作代词时, 译成“哪里”“什么”等。 • 3、从相邻词上辨别。如果“何” 后有“能”“可”之类的能愿 动词,这个“何”肯定是副词。
①④句中的“则” 作连词,表假设; ②③句 中的“则” 作连词,表承接
。
6、“乃(”才)——条件?限制?
例句探讨 规律总结
• 1、看作用。表条件时,“乃” 实际上连接了两个分句,前一 分往往表示具备的条件,后一 分句表示结果。表范围限制时, 不连接分句,只限制后面的动 词。 • 2、看翻译。表条件时,“乃” 只能译成“才(这才)”;表 限制时,可译成“才”,也可 译成“只”。 ①②句中的“乃” 作副词,表顺承; • 3、看呼应。表范围限制时, ③句中的“乃”作副词,表范围限制。 “乃”后面往往有表示数量的 短语;而表顺承时没有。
①②句中的“以”后面是名词性短语, 作介词; ③④句中的“以”后是分句,作连词。
。
2、“以”——修饰?目的?
例句探讨 规律总结
•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并说明用法。 • ①吾与四人拥火以入 • ②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 朝。 • ③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 ④作《师说》以贻之。
①②句“以”前的动词短语表动 作的方式,作状语,两个动作同 时发生,表修饰; ③④句“以”前后的动作有先后 之分,表目的。
• • • • • • •
4、不亦,由副词加语气词构成,做副词,常构成 “不亦……乎”的句式,表示反问,意思是“岂不 是……吗”。 例如:吾射不亦精乎。 5、得无,由助动词加上动词构成,相当于一个副词, 表示委婉反问。 ①意思是“是不是”、莫不是。 如:得无教我猎虫所也? ②意思是“难道能没有”、“怎么能没有”。 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 • •
• •
•
7、而已,由连词加动词构成。 ①意思是“就停止”。 如:臣请三言而已矣; ②虚化为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急读则为“耳”, 意思是“罢了”、“就是了”。 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8、尔来,由代词加动词构成 ,意思是“从那以 来”。 如:尔来有二十有一年矣。
10、何况,意思是“怎么能”,
。
4、“而”——修饰?承接?
例句探讨 规律总结
•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并说明用法。 • • ①简能而任之。 • ②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 • • ③余扃牖而居。 • ④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 博见也。
1、看“而”前后的动词或动词短语 表示的动作是否同时发生,是则表 修饰,有先后关系则表承接。 2、看“而”前后的动词或动词短语 意义上有否主次关系,如果前一个 动作表示后一动作的方式,即有主 次之分,表修饰。如果只两个贯的 动作,则表承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