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被子植物分类与鉴定

合集下载

植物实验被子植物分类二演示文稿

植物实验被子植物分类二演示文稿
日本绣线菊
日本绣线菊 :复伞房花序 *K(5)C5A∞G5 :1
•周位花,子房光
2)蔷薇亚科 野蔷薇
野蔷薇:伞房花序 *K(5)C5A∞G∞:1 •上位花,子房毛
3)桃亚科 桃
桃:单生 *K(5) C5A∞G1:1 •周位花,子房毛
4)苹果亚科 垂丝海棠
垂丝海棠:伞形花序 *K(5)C5A∞G(2-5:2-5) •上位花,子房光
植物实验被子植物分 类二演示文稿
(优选)植物实验被 子植物分类二
一、 实验目的
• 通过对代表植物的观察,了解蔷薇科、 豆科和锦葵科的主要特征。
二、实验用具
• 解剖镜、镊子、解剖针等解剖器材
三、实验材料
• 日本绣线菊 、野蔷薇、桃、垂丝海棠、蚕 豆、紫荆和锦葵的花
四、实验内容
1、蔷薇科
1)绣线菊亚科
2、豆科
1)蝶形花亚科
蚕豆
总状花序 ↑ K(5)C5A9+1G1:1 : ∞
•蝶形花冠:下向复瓦状排列 C 1 +2+2 旗瓣+翼瓣+龙骨瓣
•二体雄蕊:(9)+1
2)云实3;5G1:1 : ∞
•假蝶形花冠:上向复瓦状排列
C2+2+1
龙骨瓣+翼瓣+旗瓣
3、锦葵科 锦葵
单生 *K (5) C5A ( ∞ ) G(∞ : ∞ :∞) 1)有副萼 2)花瓣螺旋状排列 3)单体雄蕊

被子植物常见种类的识别和观察

被子植物常见种类的识别和观察

被子植物常见种类的识别和观察 19 被子植物是目前地球上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也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植物类
群。

在长期的系统演化过程中,被子植物分化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种类,它们形态各异,并有
各自特定的分布区。

因此在本实验中,可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特点以及学校所在地区的植被
类型,选择一些常见的代表植物进行观察,并尽可能考虑到被子植物中一些主要的科、属,如:木兰科、毛茛科、蔷薇科、豆科、菊科、百合科、禾本科等,实验可分2-3次进行。

实验目的:
1. 识别被子植物中一些常见的种类,了解其主要形态特点、进化地位和经济利用价值。

2. 学习观察和鉴定被子植物的基本方法。

实验内容:
1. 观察不同植物的标本或新鲜材料,了解其外部形态特点,比较不同类群间的差异。

2. 解剖观察代表植物的花,了解其结构特点,分析其进化程度及其分类学意义。

实验步骤:
▲ 取不同植物的标本或新鲜材料,对照检索表或植物志等工具书进行观察,了解不同
植物的外部形态特点。

▲ 在实体显微镜下,运用解剖针、解剖刀等工具对代表植物花的结构进行解剖观察,
了解其结构特点,分析其进化程度,并比较不同类群植物在花结构上的差异。

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组(桌)号:
▁▁▁▁▁▁▁▁▁▁▁▁▁▁▁▁▁▁▁▁▁▁▁▁▁▁▁▁▁▁▁▁▁▁▁▁▁▁▁ ▁▁▁▁▁▁▁▁▁▁▁▁▁▁▁▁▁▁▁▁▁▁▁▁▁▁▁▁▁▁▁▁▁▁▁▁▁▁▁。

被子植物(1)——木兰亚纲和金缕梅亚纲植物的观察

被子植物(1)——木兰亚纲和金缕梅亚纲植物的观察

实验十六被子植物(1)——木兰亚纲和金缕梅亚纲植物的观察被子植物通常依据子叶的数目、叶脉特征和花的基数特点分为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

按照克朗奎斯特系统,双子叶植物纲分成6个亚纲。

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木兰亚纲是现存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有的系统称这类植物为离生心皮类;金缕梅亚纲是从原始的木兰亚纲起源的一个侧支,这类植物相当于有些系统中的柔荑花序类。

一、实验目的掌握原始被子植物的特征,以及木兰科、毛茛科、桑科和壳斗科的识别特征和金缕梅亚纲的演化地位。

二、器材和试剂1.实验材料木兰、毛茛、乌头、桑和栓皮栎的花与果标本;木兰科、毛茛科、桑科和壳斗科的常见植物的腊叶标本。

2.实验器材实体镜、手持放大镜、镊子、解剖刀、解剖针、双面刀片、玻璃皿、载玻片和盖玻片三、操作步骤1.木兰亚纲(Magnoliidea)该亚纲包括8目,39科,约12000种,以木兰科与毛莨科为代表进行观察。

(1)木兰科(Magnoliaceae)①代表植物玉兰(Magnlia denudata Desr.)花的解剖观察:由外向内剥离,观察记录,注意花被的数目与排列方式,有无萼片及与花瓣的区别,注意雄蕊、雌蕊的数目与排列方式,雄蕊有无特别之处,花托是什么形状。

心皮是离生还是合生。

纵剖心皮,观察胚珠的数目。

绘图:绘玉兰花去掉花被片的外形图。

标本观察:注意叶形、叶脉和叶缘,是否具有环状托叶痕;形成什么样的果,果成熟时如何开裂。

②木兰科其他植物的观察洋玉兰(M.grandiflora L.)常绿乔木。

注意观察在叶与果上与玉兰有什么不同,在哪些方面又有共同之处。

含笑[Michelioa figo(Lour)Spreng.]注意观察其小枝及叶柄上是否有锈色毛,花是否为顶生,雌、雄蕊之间有元雌蕊柄。

鹅掌楸[Liriodertdron chinense(Hems1.)Sarg.]注意观察其叶片和果有何特色。

通过以上标本观察,理解木兰科植物所具有的原始性状。

实验八 被子植物分类(二)

实验八  被子植物分类(二)

(七)、兰科( Orchidaceae) (Orchidaceae)
本科重点特征
• 草本,陆生,附生或腐生 • 花两性, 两侧对称,花被片6个,2轮, 内 轮1片特化成唇瓣, • 能育雄蕊1或2(稀3) ,花粉结合成花粉块. • 雄蕊和花柱结合成合蕊柱, • 子房下位,侧膜胎座,蒴果。 • 种子微小,无胚乳。
(二)、唇形科(Labiatae)
多草本,茎四棱。 叶对生 ,唇形花 冠; 二强雄蕊;子 房上位,心皮2, 子房裂成4室,果 实为小坚果。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夏至草 Lagopsis supina
紫苏 perilla frutescens
一串红 Salvia splendens
百合 Lilium brownii
百合子房横切面
萱草 Hemerocallis fulva
黄花菜 Hemerocallis citrina
郁金香 Tulipa gesneriana
山丹(细叶百合) Lilium pumilum
文竹 Asparagus setaceus
卷丹(渥丹)Lilium concolor
小蓟 (刺儿菜) Cirsium setosum
苍耳
加拿大一枝黄花
Xanthium sibiricum Solidago canadensis
(五)、禾本科Gramineae
禾本科识别要点: 秆 常圆柱 形, 节明 显, 节间 常中 空 。叶 2 列 互 生 ,叶 鞘边缘 常 分 离且覆 盖。 由 小 穗组 成多 种花 序 。 子房上位,颖果。
水稻 Oryza sativa
常见草坪草
高羊茅 Festuca arundinacea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植物学2、英文名称:Botany3、课程代码:0111894、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5、课程性质:必修课6、适用层次:汉族本科7、适用专业:植物保护、园林、林学8、开课学期:第二学期9、学时:总学时64(理论课46学时,实验课18学时)10、学分:4学分二、课程教育目标植物学是植保、园林、林学等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包括种子植物形态解剖和植物系统分类两部分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个体发育中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植物个体生长发育和生殖规律,提高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和观察、实践的能力,为学习本专业其它相关课程和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理论课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教学内容: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生物界的划分,植物学的分支学科,学习植物学的目的、要求以及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植物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植物学课程的性质、主要内容;了解植物学的历史和发展动态;理解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与人类关系;植物多样性及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激发学生学习植物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的作用。

第一章植物细胞教学内容:细胞的基本概念,原生质(化学组成、物理和生理特性),原生质体,植物细胞的基本特征;植物细胞的形状大小,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和原生质体);后含物概念、类型及其作用;植物细胞的分裂,植物细胞生长、分化,植物细胞死亡。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后含物的概念,类型及细胞的死亡;理解原生质,细胞的特征,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掌握植物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器的结构及其功能及细胞的分裂。

教学重点: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

教学难点:植物细胞的分裂方式及细胞分化。

第二章植物组织教学内容:植物组织概念、组织类型(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结构)及其功能;植物组织的演化,复合组织及组织系统类型。

实验十五 被子植物分类观察

实验十五  被子植物分类观察

实验十五被子植物分类观察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

被子植物具有真正的花、具有雌蕊、能形成果实、具有双受精现象,其孢子体高度发达、配子体进一步退化。

被子植物在分类系统中作为被子植物门,通常分为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分类地位2.通过解剖植物的花、果,掌握花图式的绘制及花程式的编写。

3.了解植物检索表的制定原则,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二、仪器、药品与材料(一)实验材料白玉兰(Magnollia? denudata?? Desr.)、青菜(Brassica chinensis L.)、蜀葵(Althaea rosea CaVan.)、桃花(Amygdalus persica L.)、梨花(Pyrus pyrifolia Nakai)、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百合(Lilium brownii var. viridulum Baker)、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二)仪器与用品解剖镜、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刀片、镊子、解剖针、吸水纸、擦镜纸、培养皿、滴管。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一)被子植物的分类特征根据克朗奎斯特分类系统,双子叶植物纲分为64目,318科;单子叶植物纲分为19目,65科。

被子植物的分类主要是依据形态学的特征,尤其是花的形态学特征。

而花程式、花图式是各种花的形态学特征的描述。

1.花程式取蚕豆花观察,可见花两性,两侧对称;萼片合生,5裂;花瓣5,离生;雄蕊10枚,成二体,其中9枚合生;子房上位,一心皮构成,一室,内生多数胚珠。

蚕豆的花公式可写为:↑K(5)C5 A(9)+1 G 1:1:∞分别取白玉兰、青菜、蜀葵、桃花、梨花、向日葵、百合、小麦等植物的花解剖,并写出它们的花公式。

2.花图式分别取白玉兰、青菜、蜀葵、桃花、梨花、向日葵、百合、小麦等植物的花解剖,并写出它们的花图式。

被子植物实验报告

被子植物实验报告

被子植物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深入了解被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过程以及繁殖方式,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掌握被子植物的分类特征和鉴别方法,提高对植物学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材料1、多种被子植物标本,包括常见的花卉、蔬菜和树木等。

2、显微镜、解剖工具(镊子、刀片、剪刀等)。

3、实验记录表格和绘图工具。

三、实验内容1、被子植物形态结构观察(1)选取不同类型的被子植物标本,如百合花、月季花、向日葵等,观察其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

(2)用解剖工具小心地将花朵解剖,观察花的各个部分,如雄蕊、雌蕊、花瓣、花萼等的结构和排列方式。

2、被子植物生殖过程观察(1)选择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花朵,观察花粉的产生和传播方式,以及雌蕊接受花粉后的变化。

(2)观察果实的形成过程,包括从子房发育成果实,以及果实内部种子的形成和发育。

3、被子植物分类鉴别(1)根据观察到的被子植物形态特征,对其进行分类,确定所属的科、属和种。

(2)比较不同种类被子植物的相似之处和差异,总结分类的依据和方法。

四、实验步骤1、观察被子植物的外部形态(1)首先,对选取的被子植物标本进行整体观察,记录其植株的高度、形态和生长环境。

(2)仔细观察根的形态,区分直根系和须根系;观察茎的质地,判断是木质茎还是草质茎;观察叶的形状、叶缘、叶脉等特征。

2、解剖花朵(1)将花朵放在解剖盘中,用镊子小心地去除花瓣和花萼,露出雄蕊和雌蕊。

(2)观察雄蕊的数量、形状和花药的结构,用刀片切开花药,观察花粉粒的形态。

(3)观察雌蕊的柱头、花柱和子房,注意子房的位置和结构。

3、观察生殖过程(1)选择刚刚开放的花朵,标记为实验组,另外选择一些未开放的花朵作为对照组。

(2)在实验组花朵开放一段时间后,观察花粉在柱头上的附着情况,以及花柱和子房的变化。

(3)持续观察对照组花朵的开放和生殖过程,与实验组进行对比。

4、分类鉴别(1)根据观察到的被子植物形态特征,查阅相关植物分类书籍和资料,确定其所属的科、属和种。

实验七 被子植物分类(一)

实验七  被子植物分类(一)

实验七、被子植物分类(一)
木兰科、石竹科、锦葵科、堇菜科、杨柳科、 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伞形科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各科代表物种的观察,掌握木兰科、石竹科、
锦葵科、堇菜科、杨柳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 伞形科的主要特征。 2.学会使用生物体视显微镜解剖植物花、果实、种子的 方法。 3.学习植物花程式写法及利用检索表等工具书鉴定植物 的方法。 二、实验用品:体视显微镜、镊子、解剖针、培养皿、 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吸水纸、纱布、检索表、相 关植物志、植物图鉴及植物图片等。
茴香 Foeniculum
五、思考题
1.石竹科、锦葵科、堇菜科、十字花科、伞形科等各科主要识 别要点及常见代表植物。 2.木兰科的原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3.写出杨柳科中杨属与柳属的主要区别和共同点。 4.你可以采用哪些方式来判断一朵花中组成雌蕊的心皮数量及 雌蕊类型。 5.列表比较蔷薇科四个亚科的主要区别(单叶或复叶、托叶有 无、花托形状、心皮数目及离合、子房位置、果实类型)。 6.列表比较豆科三个亚科的不同点(根据花为两侧还是辐射冠 对称类型、花冠形状、花瓣离合及排列方式、花冠形状、 雄蕊数目及离合)。
陆地棉花结构
蒴果
胚珠---表皮毛
锦葵Malva sylvestrisL.
单体雄蕊
分果
蜀葵 Althaea rosea
草芙蓉 (芙蓉葵) Hibiscus moscheutos
木槿(Hibiscus syriacus)
(四)、堇菜科(Violaceae)
堇菜科特征:草本,单叶基生或茎生叶互生, 有托叶; 花两性,两侧对称,5基数,花瓣最下 方一枚基部常成囊状或有距;雄蕊5,雌蕊3心皮 合生,子房上位,侧膜胎座,胚珠多数,蒴果或 浆果。

七年级生物上册《被子植物》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上册《被子植物》教案、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上所学的被子植物的特征、分类及生命周期知识,选择一种熟悉的被子植物,为其绘制一幅生物图,标注其主要特征和生命周期各个阶段。
2.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被子植物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并结合生活实际,撰写一篇短文,分享被子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掌握被子植物的分类特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利用实验、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被子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4.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被子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责任感。
此外,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对实验、观察等实践活动较为感兴趣,喜欢通过直观的方式获取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实验、观察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个性鲜明,合作意识较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引导他们在小组讨论、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树立正确的生物观念。
2.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提高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4.通过对被子植物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植物学》Ⅰ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Ⅰ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Ⅰ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植物学Ⅰ2、课程英文名称:Botany3、课程编码:0111994、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5、课程性质:必修课6、适用层次:汉族本科7、适用专业:生物技术、应用生物科学8、开课学期:第一学期(形态解剖部分)9、学时:总学时50(理论课36学时,实验课14学时)10、学分:2.5学分二、课程教育目标本课程是生物技术、应用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个体发育中的形态、结构、分类及类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植物个体发育中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基本知识,掌握被子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和各类群的基本特点,以被子植物为主,兼顾其他类群的植物,提高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和观察、实践的能力,为学习本专业其它相关课程和进行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理论课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教学内容: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生物界的划分,植物学的分支学科,学习植物学的目的、要求以及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植物学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学习目的及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重点: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一章植物细胞教学内容:细胞基本概念,原生质(化学组成、物理和生理特性),原生质体,植物细胞的基本特征;植物细胞的形状大小,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和原生质体);后含物的概念、类型及其作用;植物细胞的分裂,植物细胞生长、分化,植物细胞死亡。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植物细胞的后含物,植物细胞死亡;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特征,原生质,植物细胞生长、分化;掌握真核细胞的结构、功能,细胞器及细胞的分裂。

教学重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器。

教学难点:植物细胞的分裂方式及细胞的分化。

第二章植物组织教学内容:植物组织的概念,组织类型(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结构)及其功能;植物组织的演化,复合组织和组织系统的类型。

园林植物-实验指导

园林植物-实验指导

实验一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基础(验证性实验,3学时)1.实验目的要求:了解根、茎、叶、花、果的外部形态特征,正确理解和掌握主要植物形态学术语的含义,为学习各论部分打好基础。

2.实验内容:被子植物根、茎、叶、花、果的外部形态特征及主要植物形态学术语的含义。

3.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材料:各种新鲜植物材料及腊叶标本、液浸标本等。

用具:记录板、扩大镜、镊子、解剖针等。

4.方法步骤:方法:试验课堂教学和室外现场教学相结合。

新鲜材料、标本和植物图片相结合。

观察和记录相结合。

步骤:(一)根1. 观察菠菜、小葱的根系,理解和掌握定根、不定根、直根系和须根系的概念。

2. 观察胡萝卜、大丽花、凌霄花、池杉、榕树等的变态根,指出分别属于哪一种根的变态类型。

(二)茎及枝条1.分别观察3-5种木本(乔、灌、藤各选1-2种)和草本植物,比较它们茎的不同特点。

观察大叶黄杨、枫杨、悬铃木等的芽,指出属于何种芽。

2.任选一种树木的枝条,观察节、节间、叶痕、叶迹、托叶痕、芽鳞痕、皮孔、髓心等。

3. 观察侧柏、水杉、雪松、桃花、梨、梅花、毛泡桐、金银木、木本绣球等,画出它们的树形,之出它们属于哪一种分枝方式。

4. 观察皂荚、葡萄、仙人掌、蟹爪兰、洋葱、土豆、荸荠、莲藕等,指出它们分别属于何种地上茎或地下茎的变态。

(三)叶观察桂花、玉兰、合欢、栾树、夹竹桃、凌霄、紫藤、樱花、麻栎、紫荆、云南黄馨、五叶地锦、棕榈等的叶,将观察的结果填入下列表格。

(四)花以开花的扶桑、紫薇、夹竹桃、栾树、凌霄、合欢、桂花、石栎及一些草本花等(若春季上课,则选取其它观花树木观察)为材料,观察花的组成和结构;若为花序,指出属何种类型花序。

(五)果1.观察枫香、喜树、悬铃木、玉兰、蜡梅、含笑等的果实,比较聚合果和聚花果的不同点。

2.观察葡萄、柑桔、核桃、黄瓜、苹果、三角枫、板栗、水稻、葵花籽、刺槐、泡桐等的果实,指出它们分别属何种果实类型,有何特点。

5.作业(1)绘出下列形态术语的示意图:羽状网脉、掌状网脉、平行脉;掌状裂叶、掌状复叶、三出复叶、一回羽状复叶、二回羽状复叶;对生叶、互生叶、轮生叶;总状花序、圆锥花序、头状花序、穗状花序、伞形花序、伞房花序。

2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2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知识点一种子的萌发1.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提出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呢?(2)作出假设: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例如,作物适于在春天播种,天寒地冻不适于播种——适宜的温度。

播种后要覆盖地膜——适宜的温度。

播种前要在地里浇一些水,或下过一场小雨后再播种,使土壤保持一定的水分。

播种前要松土,使土壤保持充足的空气。

(3)制订计划。

瓶号实验条件实验现象原因分析1 10粒种子,不加水,有空气,室温未萌发缺少水分2 10粒种子,适量水,有空气,室温萌发条件适宜3 10粒种子,适量水,有空气,低温未萌发缺少适宜的温度4 10粒种子,大量水,无空气,室温未萌发缺少空气1和2号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和3号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和4号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这三组对照实验中,对照组是2号瓶。

(4)得出结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是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通过其他探究还发现:种子萌发与土壤的贫瘠无关,大多数种子的萌发与光照也无关。

(5)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已发芽的种子数/供检测的种子数×100%。

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胚的结构完整、胚是活的、种子已过休眠期。

3.种子萌发的过程。

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同时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转运给胚根、胚芽和胚轴。

随后,胚根最先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发育为根和茎的连接部位;胚芽发育成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

知识点二植株的生长4.根的生长图。

(1)根尖的结构名称与功能。

A是根尖的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表面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大大增加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面积。

B是根尖的伸长区,是根生长最快的地方。

C是根尖的分生区,能够不断分裂出新细胞。

D是根尖的根冠,具有保护作用。

(2)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的增大。

被子植物分类 (2)

被子植物分类 (2)

被子植物分类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类群,也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植物之一。

被子植物由于其繁多的种类和广泛的分布,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和经济学价值。

本文将介绍被子植物的分类方式和主要类群。

被子植物的特征被子植物(Angiosperms)是指产生种子并裸露在花器官内的植物。

与裸子植物相比,被子植物在生殖结构和种子保护方面有明显的进化优势。

被子植物的特征包括:1.花器官:被子植物具有特化的花器官,包括花瓣、花萼、雄蕊和雌蕊等。

花器官通过吸引传粉者来实现传粉和受精过程。

2.种子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通常包裹在果实中,起到保护和传播种子的作用。

果实多样化,可以是蔬果、坚果或其他形式。

3.有性繁殖:被子植物通过花器官实现有性繁殖,通过传粉和受精过程形成种子,这种方式能够增加基因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被子植物的分类方式被子植物的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包括基于形态学特征、系统发育关系和生态学特点等。

下面将介绍常用的被子植物分类方式。

基于形态学特征的分类基于形态学特征的分类方式是最早也是最常用的分类方法。

这种分类方式根据植物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殖特征等进行分类。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类群:1.单子叶植物(Monocots):包括多数草本植物、水生植物和部分木本植物。

这类植物的特点是幼苗时有单子叶、叶脉平行、花瓣数目一般为3或3的倍数。

2.双子叶植物(Dicots):包括多数木本植物和一些草本植物。

这类植物的特点是幼苗时有两片子叶、叶脉网状、花瓣数目一般为4或5。

3.裸子植物(Gymnosperms):这类植物包括松树、柏树等,它们的种子裸露在雌球果等结构中。

与被子植物相比,裸子植物的种子没有包被。

基于系统发育关系的分类基于系统发育关系的分类方式基于被子植物的进化关系。

通过对植物的DNA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确定不同被子植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

根据系统发育树(Phylogenetic tree)的结构和分支,可以将被子植物分为多个类群,如:•原始被子植物类群:包括草药性植物群、草本植物龙舌兰、梅花草、四照花等等。

南医大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12被子植物(二):蔷薇科、十字花科、樟科

南医大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12被子植物(二):蔷薇科、十字花科、樟科

实验十二被子植物(二):蔷薇科、十字花科、樟科一、目的要求1.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三个科的主要特征。

2.认识三个科常见的药用植物种类。

二、仪器用品和实验材料(一)仪器用品:同前实验(二)实验材料月季RosachinensisJacq.蛇莓DuchesneaindieaFocke桃Prunuspersiea(L.)Batseh白菜bBrassicaparachmensisBailey:肉桂CinnamomumcassiaPresl三、内容与步骤(一)蔷薇科Rosaceae1.观察月季生活标本,为多年生灌木,茎、枝有钩刺,一回羽状复叶,小叶3—5枚,少数7枚;托叶大部分与叶柄合生,边缘有腺状睫毛.花少数聚生,红色或玫瑰色,有微香,花萼合生成壶状,口部收缩,5裂,裂片卵形,羽状分裂,边缘有腺毛,花瓣常为重瓣,雄蕊多数,心皮多数,分离,生于壶形的萼筒内,G,内有1枚胚珠,蔷微果卵圆形或梨形。

2.观察蛇莓生活标本,为多年生草本,具长匍匐茎,三出复叶,托叶卵状披针形,,与叶柄分离。

花单生叶腋,具长柄,花托扁平,结果期膨大半球形,海绵质,红色,花萼细小,宿存,5裂,其外有5枚较大的副萼,花瓣5枚,黄色,雄蕊多效,心皮多数,分离,生于花托上。

聚合瘦果暗红色。

3.观察桃生活标本及花的浸制标本:为落叶小乔木,叶互生,长圆状披针形,边缘有锐锯齿,叶柄或叶的下边缘常有腺体.花单生。

先叶开放,粉红色:花萼钟状,裂片5枚,花瓣5枚(或因品种不同亦有重瓣者):雄蕊多数,短于花瓣,与花瓣同着生于萼管口部,花丝分离,心皮1枚,有毛,生于萼管的基部,具胚珠2枚。

核果卵球形,外被绒毛,果肉多汁,离核或粘核,核表面具沟孔或皱纹.(二)十字花科Cruciferae观察菜心生活标本,看清叶序,叶片和花序类型后,摘取1朵花观察,注意花冠类型,萼片及花瓣数目,四强雄蕊,蜜腺的数目,横切子房,用放大镜观察心皮数目、假隔膜及于房室数,什么胎座?取近成熟的果实纵剖,看种子的着生位置,判断是假隔膜韵理由。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实验一被子植物形态基础知识(一)一、目的:通过植物营养器官形态特征的观察,弄清一系列名词术语和识别方法,为学习分类学打下基础。

二、实验材料:校园植物(野外观察)三、内容和方法1、根基本形态及所见类型观察2、茎基本形态及所见类型观察3、叶基本形态及甩见类型观察四、结果综述被子植物根、茎、叶的基本形态特征是什么?五、作业压制各类复叶的木标本,装订在小本子上,在标本的下方写上复叶类型、植物的中文名、科名。

六、注意事项1、教师在课前先弄清校园观察的路线和要观察的植物器官形态,可采取依次对所见植物的器官形态进行讲解观察和以根、茎、叶、花的形态分别逐项进行而不考虑植物种类。

2、教师讲解时声音要大些,学生紧随教师周围。

3、爱护树木和花草。

实验二被子植物形态基础知识(二)一、目的:通过实验,认识花各部分的形态,掌握观察一朵花的开放持征的方法及各种类型花序的识别。

二、材料、用具1、材料:(1)单花:大红花,小白菜,猪屎豆,番薯,白玉兰,马齿苋,香蕉,木瓜(或龙珠果)等的花。

(2)花序:猪屎豆,土牛藤,玉米(雌花序),红桑,巴西橡胶树,羊蹄藤,鸟不企,新银合欢,胜红蓟,对叶榕,大青。

2、用具:解剖镜,镊子。

三、内容和方法1、离瓣花的形态及结果2、合瓣花的形态及结构3、子房的位置4、胎座类型1、5、花序类型四、结果综述被子植物单花的基本特征及花序的识别方法。

五、作业绘侧膜胎座、边缘胎座、中轴胎座和特立中央胎座示意图各一个,注明图中各部分名称。

六、注意事项观察单花组成时,应从外至内逐渐进行,并将每一部分用镊子取下,按顺序放好,切勿边看边剥边丢弃。

实验三被子植物形态基础知识(三)一、目的:掌握果实基本形态类型和种子的基本内外形态;了解种子和幼苗的类型。

二、材料、药品和用具1、材料:各类型果实标本或再用新鲜的梨果(或苹果)、柑果、瓠果和辣椒果等;橡胶(或蓖麻)种子、花生(或菜豆)种子,玉米种子,橡胶树、红豆和玉米幼苗。

普通生物学二实验报告(定稿)

普通生物学二实验报告(定稿)

专业:学号:姓名:分数:批阅老师:实验一、花的形态与结构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花的基本结构,比较不同植物的花在形态结构上的差异。

2、理解花程式和花图式。

二、实验主要仪器用品放大镜、解剖刀、镊子、解剖针、刀片、绘图纸、铅笔等、油菜花、蚕豆花,各种花的PPT。

三、实验内容1、观看花的形态与结构PPT。

2、解剖A、油菜花:别名:芸苔,植物学分类: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五桠果亚纲,白花菜目,十字花科,芸苔属。

形态特征:十字花科属双子叶植物纲。

一年生草本。

基生叶旋叠状,茎生叶,一般是互生,没有托叶。

花两性,辐射对称,花瓣4枚,呈十字形排列,雄蕊通常6枚,4长2短,通常称为“四强雄蕊”,雌蕊由二心皮构成,子房位置靠上。

茎圆柱形,多分枝;叶互生,叶大,浓绿色,无叶柄及托;三、四月间,茎梢着花,总状花序,花萼片四片,黄绿色,花冠四瓣,黄色,呈十字形。

果实为长角果,到夏季,成熟时开裂散出种子,紫黑色,也有黄色。

中国栽培较广,以长江流域和以南各地为最多。

十字型的花朵是十字花科的植物特征之一,高丽菜及小白菜等很多蔬菜都和油菜花一样属“十字花科”。

B、蚕豆花:总状花序腋生或单生,总花梗极短;萼钟状,膜质,长约1.3cm,5裂,裂片披针形,上面2裂片稍短;花冠蝶形,白色,具红紫色斑纹,旗瓣倒卵形,先端钝,向基部渐狭,翼瓣椭圆形,先端圆,基部作耳状三角形,一侧有爪,龙骨瓣三角状半圆形,有爪;雄蕊10,二体;子房无柄,无毛,花枝先端背部有一丛白色髯毛。

荚果长圆形,肥厚,长5-10cm,宽约2cm。

种子2-4颗,椭圆形,略扁平。

花期3-4月,果期6-8月C\、练习花程式和花图式的绘制,利用分科、分属、分种检索表对其进行分类。

四、作业绘制油菜花解剖结构。

专业:学号:姓名:分数:批阅老师:专业:学号:姓名:分数:批阅老师:一、实验目的1、了解馒头的制作过程。

2、了解酵母菌发酵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在20~30 ℃之间,在0-40度也能生长。

植物学实验报告被子(3篇)

植物学实验报告被子(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历程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 掌握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特征和分类方法。

3. 通过实验,识别和区分常见的被子植物种类。

二、实验原理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最为繁盛的一个类群,其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植物界的进化历程,同时对于植物的生态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被子植物的分类主要依据其形态特征,包括花、果实、种子等生殖器官。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实验材料:1. 被子植物标本:如桃、梨、菊、蔷薇等。

2. 系统发育树图。

3. 分类表。

实验仪器:1. 放大镜。

2. 显微镜。

3. 解剖镜。

4. 绘图工具。

四、实验步骤1. 观察与描述:- 观察标本的形态结构,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

- 对观察到的特征进行描述,并记录在实验报告上。

2. 分类与鉴定:- 根据观察到的特征,对照分类表,对标本进行分类和鉴定。

- 记录标本的学名、科名、属名和种名。

3. 系统发育分析:- 分析标本所属的科、属、种在系统发育树图中的位置。

- 探讨标本所属的科、属、种在被子植物系统发育中的地位和关系。

4. 绘图与总结:- 根据观察到的特征,绘制标本的生殖器官图。

- 总结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规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与描述:- 观察到的被子植物标本具有以下特征:- 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发达,具有输导组织。

- 花为两性花,具有花被、雄蕊和雌蕊等生殖器官。

- 果实和种子具有各种形态,如核果、浆果、蒴果等。

2. 分类与鉴定:- 根据观察到的特征,对标本进行分类和鉴定,结果如下:- 桃:蔷薇科、蔷薇属、桃种。

- 梨:蔷薇科、梨属、梨种。

- 菊:菊科、菊属、菊花种。

- 蔷薇:蔷薇科、蔷薇属、蔷薇种。

3. 系统发育分析:- 根据系统发育树图,桃、梨、菊、蔷薇等标本所属的科、属、种在被子植物系统发育中的地位和关系如下:- 蔷薇科、梨科、菊科均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

被子植物实验报告

被子植物实验报告

被子植物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深入研究被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通过对不同种类被子植物的观察和实验操作,掌握被子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提高对植物学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验材料1、多种被子植物活体样本,包括但不限于:月季、菊花、向日葵、百合等。

2、实验工具:显微镜、解剖刀、镊子、载玻片、盖玻片、碘酒、苏丹 III 染液等。

三、实验方法1、外部形态观察选择不同种类的被子植物,仔细观察其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特征。

记录根的类型(直根系或须根系)、茎的形态(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等)、叶的形状(卵形、披针形、心形等)、花的结构(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的数量和排列方式)、果实的类型(荚果、蒴果、浆果等)以及种子的形态和大小。

比较不同植物之间在外部形态上的差异,并分析其可能的适应意义。

2、内部结构解剖选取新鲜的植物叶片、茎段和花朵,用解剖刀进行横切和纵切。

将切好的组织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片的表皮细胞、叶肉组织、叶脉结构;茎的表皮、皮层、维管束;花朵的雄蕊、雌蕊结构等。

绘制所观察到的组织结构图,并标注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3、花粉粒观察采集花朵的花粉,制作花粉涂片。

用碘酒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粒的形态、大小和外壁特征。

统计花粉粒的数量和活力,分析不同植物花粉粒的特点。

4、种子萌发实验选取饱满的种子,如绿豆、花生等,进行种子萌发实验。

准备培养皿,铺上湿润的滤纸,将种子均匀放置在滤纸上。

每天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记录种子的发芽时间、发芽率以及幼苗的生长状况。

分析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四、实验结果1、外部形态观察月季:为直立灌木,茎上有皮刺。

叶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5 枚,卵形。

花通常为重瓣,花瓣颜色多样,有红、粉、白等。

果实为蔷薇果。

菊花:茎直立,多分枝。

叶互生,卵形至披针形。

头状花序,舌状花和管状花两种类型,颜色丰富。

果实为瘦果。

实验二被子植物分类鉴定

实验二被子植物分类鉴定
菊科、壳斗科、兰科、蓼科、毛茛科、木兰科、蔷薇科、桑科、伞形 科、十字花科、石竹科、玄参科、杨柳科、泽泻科等的主要特征。
• 4. 在实验鉴定过程中,熟悉、了解其它常见植物的特征。
实验材料
• 就地取材,见 • 《贵州师范学院校园植物名录》
四、实验报告
• 1.写出相关植物的花程式。 • 2.写出相关植物的分科(分属、分种相应植物
检索表鉴定植物标本。
五、思考题
• 每次实验中你鉴定的植物所属的科有何特 征?
• 实验中你碰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有什么 解决办法?
• 附《54科被子植物识别特征》
实验二 被子植物分类鉴定
• 一、目的与要求: • 目的: • 1.培养学生独立鉴定植物的能力; • 2.巩固、掌握植物分类学的基本术语; • 3.使学生初步了解植物各大类群之间的差别及亲缘关系。 • 要求: • 1. 能熟练应用分科检索表、分属检索表、分种检索表。 • 2. 学会写花程式、绘花图式。 • 3. 通过实验鉴定,熟悉百合科、唇形科、豆科、禾本科、夹竹桃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范学院校园植物名录》
四、实验报告
• 1.写出相关植物的花程式。 • 2.写出相关植物的分科(分属、分种)鉴定 序号及鉴定结果。 • 3.用《中国植物志》电子版上的相应植物 检索表鉴定植物标本。
五、思考题
• 每次实验中你鉴定的植物所属的科有何特 征? • 实验中你碰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有什么 解决办法? • 附《54科被子植物识别特征》
实验二 被子植物分类鉴定
• • • • • • • • •
一、目的与要求: 目的: 1.培养学生独立鉴定植物的能力; 2.巩固、掌握植物分类学的基本术语; 3.使学生初步了解植物各大类群之间的差别及亲缘关系。 要求: 1. 能熟练应用分科检索表、分属检索表、分种检索表。 2. 学会写花程式、绘花图式。 3. 通过实验鉴定,熟悉百合科、唇形科、豆科、禾本科、夹竹桃科、 菊科、壳斗科、兰科、蓼科、毛茛科、木兰科、蔷薇科、桑科、伞形 科、十字花科、石竹科、玄参科、杨柳科、泽泻科等的主要特征。 • 4. 在实验鉴定过程中,熟悉、了解其它常见植物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