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观教育
浅议中学历史教学有效开展历史观教育的途径
浅议中学历史教学有效开展历史观教育的途径历史教育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历史教学的有效开展不仅能够传授学生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正确的历史观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意识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效开展历史观教育成为了当前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学历史教学有效开展历史观教育的途径。
一、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是开展历史观教育的前提。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老师往往只局限于教授死板的历史知识,导致学生对历史失去兴趣。
而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可以尝试从历史故事入手,通过讲述历史上的有趣事件和故事,让学生感受历史的魅力。
可以讲述一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奇闻异事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历史更加感兴趣。
老师还可以将历史与当下的社会事件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历史不仅仅是过去的事情,更是对当下和未来的影响。
二、让学生亲历历史让学生亲历历史是历史观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亲历历史,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历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老师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参观博物馆和历史遗址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增强对历史的兴趣。
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历史研究和调查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历史的真相,增强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三、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思考历史是一个复杂的学科,需要学生进行反思和思考。
在历史教学中,老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思考,引导他们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可以发起讨论,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事件的原因、影响和教训,使学生在讨论和辩论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历史观。
老师还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历史论文或者研究性课题,让学生深入研究历史事件,增强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四、注重历史情感教育历史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情感和思考。
在历史教学中,老师可以注重历史情感教育,通过一些感人的历史故事和影视作品来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情感共鸣。
四个共同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宣传教育
一、背景介绍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几千年来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当下社会,由于历史的扭曲和误解,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和误导。
为了弘扬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提高人们对历史的认知水平,需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二、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1. 历史辉煌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创造了许多辉煌的历史文明。
例如夏、商、周等朝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杰出的成就,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2. 多元文化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大家庭,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多彩的文化景观。
众多民族的文化交流,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3. 富有创造力中华民族历史上有着许多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等,他们的创造力和智慧为世界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和平发展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重视和平发展的民族,以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为核心价值观,与其他民族友好相处、合作发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宣传教育工作1. 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举办文化节、主题展览、历史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展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让裙众亲身感受和体验中华民族历史的辉煌和多彩。
2. 教育培训在学校、社区等地开展中华民族历史教育培训,通过讲座、讨论等形式,普及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提高人们对历史的认知水平。
3. 媒体宣传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评台,开展中华民族历史观的宣传工作,通过影视、纪录片、网络文章等形式,向社会传递正确的历史观念。
四、推动力量1. 政府支持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中华民族历史观宣传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大经费投入,制定相关政策,推动相关活动的开展。
2. 学术力量学术界的专家学者要积极参与中华民族历史观的研究和宣传工作,发表学术成果,为中华民族历史观的宣传普及提供学术支持。
3. 社会组织积极引导社会各界组织、志愿者等,参与中华民族历史观的宣传教育工作,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推动中华民族历史观宣传教育事业向纵深发展。
中国的历史观和历史教育是怎样的
中国的历史观和历史教育是怎样的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人对待历史的态度和历史教育体系都具有特殊的特点。
中国的历史观强调着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和整体性思考,历史教育则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历史观和历史教育是怎样的。
一、中国的历史观中国的历史观强调“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概念,它认为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中国的历史观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和整体性,认为历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仅重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也关注于民间文化、科技发展等方面。
中国的历史观还注重以史为鉴,认为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可以更好地指导现实生活。
中国的历史观中还强调对国家统一的重视。
由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历史观中注重了中央集权和统一发展的观念,强调中国的历史表现出一种“中央本位”的特点。
例如在历史教科书和相关教育材料中,强调了中央政权的统一和辖制,而边疆地区的历史被视为统一中国的一部分。
二、中国的历史教育中国的历史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在中国的学校教育中,历史学科是必修课程,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会学习历史相关的知识。
历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解读历史事件。
中国的历史教育强调学生的情感教育。
在教学中,老师会结合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故事,通过情感表达和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历史教育试图让学生产生共鸣,引导他们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从而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
此外,中国的历史教育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
历史教育中,会通过教育材料和案例等方式,传达一些值得学生学习的品德和道德标准,使学生在历史的启示下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中国历史观和历史教育的影响中国的历史观和历史教育对国家和个体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中国的历史观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认同。
通过强调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历史观对国家的统一与稳定起到了促进作用。
新时代大学生历史观教育
06 新时代大学生历 史观教育的意义 与展望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 2 3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历史观教育,引导大学生热爱祖国,关心 国家大事,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增强社会责任感
让大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责 任与使命,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为国家和民族 的发展贡献力量。
培养民族自豪感
03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与互鉴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让大学生 了解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促进 中外文化交流与互鉴。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坚定理想信念
通过历史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观,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
提升综合素质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的人才。
开展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
社会实践
组织学生参加历史遗址参观、博物馆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 受历史的魅力。
校园文化活动
举办历史文化节、历史题材的文艺演出等活动,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05 新时代大学生历 史观教育的挑战 与对策
应对多元化和碎片化的信息冲击
多元化信息的影响
现代社会中,信息来源广泛,观点多元,给大学生历史观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大学生在获取信息时,往往受到多种因素 的影响,如网络热点、社交媒体等,导致其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存在偏差。
03
增强跨学科联系
历史观教育不仅涉及历史学科的内容 ,还与文学、政治、经济等多个学科 领域有关联,这有育的特点
突出时代性
紧扣时代主题
新时代大学生历史观教育应紧密结合当前时代背景和主题,引导 学生认识到历史观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看到过去的风云变幻,了解先人的智慧和经验,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世界。
对于孩子来说,正确的历史观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还可以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那么,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呢?1. 从小培养对历史的兴趣要想让孩子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首先要从小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博物馆参观、历史影视作品等方式,引导孩子主动了解历史,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 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历史事件在教育孩子认识历史事件时,要客观公正地呈现历史事实,避免片面夸大或缩小某些事件的影响。
同时,要引导孩子从多角度去理解历史事件,明白历史是复杂多变的,不能简单地用黑白来评判。
3. 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正确的历史观需要建立在批判性思维基础上。
我们可以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学会质疑和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4. 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孩子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实践中去感受历史的温度和厚重感。
可以参加一些有关历史文化的活动、志愿者活动等,让孩子亲身体验并感悟到历史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5. 倡导尊重历史、珍惜现在正确的历史观不仅包括对过去的尊重和理解,更需要珍惜当下并展望未来。
我们要引导孩子学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并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通过以上几点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拥有坚定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时代新人。
希望每个家庭和学校都能重视对孩子正确历史观的培养,共同努力为建设和谐社会、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历史价值观教育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引言历史价值观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历史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历史价值观教育被视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历史价值观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我有幸参与历史价值观教育的实践,以下是我在这一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历史价值观教育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历史价值观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成就,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认识到我国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进而培养出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2.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起源、发展历程和民族精神,使学生认识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优越性。
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他们更加珍惜自己的民族身份。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价值观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从而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培养出对社会、对人民的关爱和责任感,为将来投身社会、服务人民奠定基础。
4.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历史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中的道德品质,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做人、做事,培养出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历史价值观教育的实践1. 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在历史价值观教育中,教师应注重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组织历史角色扮演、举办历史知识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
2. 强化历史知识的传授历史价值观教育要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事实、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发展的脉络,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全面的历史观。
3. 融入德育教育历史价值观教育与德育教育密切相关。
如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如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历史是人类的记忆,是人类经验的结晶,了解历史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未来。
对于孩子来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的历史观可以帮助孩子发展关于过去的理解力和批判思维,并培养他们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
下面是一些方法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1. 提供多样化的历史资源孩子们对历史感兴趣,他们需要接触到不同类型的历史资源。
除了教科书之外,可以给孩子们提供历史小说、纪录片、博物馆参观等。
这些资源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历史的生动性和真实性,增加他们的历史兴趣。
此外,孩子们还可以通过参观历史遗迹和听取长辈或专家的讲述来丰富他们的历史知识。
2. 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历史是一个充满争议和解释的领域。
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寻找答案。
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质疑精神。
例如,当孩子们学习到一个历史事件时,可以问他们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件,有哪些影响,不同人的观点是什么等等。
通过这样的练习,孩子们将学会多角度思考,理解历史的复杂性。
3. 教育孩子关于历史的价值观历史不仅是一段过去的故事,它还包含了许多价值观的传承。
教育孩子正确的历史观也意味着培养他们对人权、平等、公正和和平的认知。
通过历史教育,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明白人类社会的进步是建立在团结、合作和宽容的基础上的。
我们可以向他们介绍历史英雄和他们的价值观,让孩子们受到榜样的影响。
4. 推崇历史的学习方式让孩子对历史产生兴趣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历史观的关键。
我们可以鼓励孩子进行历史研究和创作。
例如,带孩子一起去图书馆查找历史资料,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主题进行深入研究。
此外,鼓励孩子们读历史小说,写历史作文,进行历史项目展示等等。
通过这些方式,孩子们可以更加享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5. 充分利用科技工具现在的孩子们生活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科技工具来帮助他们学习历史。
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历史应用程序和互动故事来讲述历史,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浅议中学历史教学有效开展历史观教育的途径
浅议中学历史教学有效开展历史观教育的途径历史是人类经验积累的宝库,是对人类前进道路上的重要经验和教训的总结。
随着现代历史的演进和世界格局的变化,历史观的影响也日益显现。
因此,历史教育中要重点关注历史观,努力培养具备正确历史观的未来公民。
本文主要探讨中学历史教学有效开展历史观教育的途径。
一、增强历史教学的思想性历史是思想的产物,良好的历史教育需要有思想的支撑。
教师应该从历史事件本身出发,先向学生阐述历史事件中的思想背景、政治背景和文化背景等,让学生能够认识历史事件和思想背景之间的关系,进而增强对历史的认知。
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和思想演变史,也更容易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历史人物的思想体系。
二、深化历史教学的现实性历史教学还应该注重历史知识与现实问题之间的联系。
教师应该通过桥接历史知识和现实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到历史对现实的影响,并意识到自身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举个例子,当教师讲述二战德国对英国轰炸的历史时,可以引入一些与现代战争相关的话题,如机器人战争、无人机轰炸等,引出与当代战争有关的问题。
这样的历史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历史知识,还能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
历史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历史是文化的载体,历史教育也应该深化学生对中华文化精髓、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了解,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引导学生感知中华民族的独特性和包容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介绍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的多元性,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激发历史教学的创新性创新是历史教学活力的源泉,中学历史教学也要从丰富的教学方式中寻找创新的方法。
如采取启发式引导方式,建立历史实验室等等。
通过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实现历史知识的有效传授。
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在学生的学习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关键。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一、加强历史教育的深度和广度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首先要加强历史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学生应该明确历史的意义和作用,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并能够从历史中汲取宝贵的教训。
在历史课程中,应注重教授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同时也要关注基层历史、地方历史等。
通过多元化的历史知识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进程和历史变革。
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的重要方面。
历史思维能力包括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批判思维等。
学生在研究历史问题时,应该善于运用这些思维方式,辨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相互影响,从中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
同时,学生还应该学会运用证据和史料进行历史分析和判断,以求得真实和客观的历史认知。
三、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生动的历史故事、实地考察、历史文物展览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和价值。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历史研究或项目,培养他们对历史的主动探索和创造能力。
只有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他们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和理解历史。
四、注重历史教育的跨学科性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需要注重历史教育的跨学科性。
历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将历史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学科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内涵和历史事件的复杂性。
同时,跨学科教育也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和学科交叉应用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透过历史问题看到世界的能力。
五、关注历史教育的现实意义历史作为一门学科,不仅仅是为了了解过去,更是为了指导现在和未来。
在历史教育中,要注重强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教育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和处理现实社会问题。
浅议中学历史教学有效开展历史观教育的途径
浅议中学历史教学有效开展历史观教育的途径历史是一门学科,它不仅仅是为了了解过去的事实和事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提升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效开展历史观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从多个方面论述如何实现有效开展历史观教育的途径。
重视历史素材的选择和教材编写。
历史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而历史素材的选择和教材编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
教师在选择历史素材时,应注意选择那些具有思想性和价值性的素材,例如具有深刻意义的历史事件、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等,这些素材可以引发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思考,并从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价值观。
教材编写方面,应注重历史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述应客观,避免有意或无意地引导学生产生错误的历史观。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历史教育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提升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运用讲解、讨论、研究等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探究中,培养他们主动获取历史知识和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多种来源的历史资料,如文献、图片、影像等,通过分析和比较这些资料,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从而形成批判性思维和辨别历史真假的能力。
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历史不仅仅是过去的事情,它与现实密切相关。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将历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热点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景和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文化讲座、实地考察、历史纪录片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文化,感受历史对现实的影响,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注重历史观的评价和引导。
历史观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过程,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历史观的评价和引导。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展开历史观的辩证思考,并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他们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
高中历史的历史观与历史教育归纳
高中历史的历史观与历史教育归纳高中历史课程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历史观和历史教育归纳是高中历史教育的基石,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与意识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观与历史教育归纳的概念、意义以及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实践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历史观的概念与意义历史观是指对历史的认知、评价和态度,是历史学科研究和教育的基础。
历史观的形成既受到个体经验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也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制约。
高中历史教育应该通过培养正确的历史观,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认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历史发展的规律。
首先,正确的历史观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历史的客观性和相对性。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能够了解到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存在着客观的规律和事实。
同时,历史的解读也存在着相对性,不同的观点和立场可能会对历史事件有不同的解读和评价。
只有通过正确的历史观,学生才能够客观理性地认知历史。
其次,正确的历史观有助于学生形成历史思维和历史文化的觉悟。
历史思维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历史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文化觉悟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培养的历史文化情感和意识。
正确的历史观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能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经验,为今后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供参考和借鉴。
最后,正确的历史观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通过学习历史,学生能够了解到人类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能够反思自身的行为和价值观,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历史教育归纳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应用历史教育归纳是指将历史知识与历史思维、历史情感有机结合的教育方法。
高中历史课程应该通过历史教育归纳,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首先,高中历史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历史思维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形成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高中历史教育可以通过案例分析、问题探究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结果以及其中的规律。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历史观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历史观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看到过去的风云变幻,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
而正确引导孩子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还可以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历史观,帮助他们在历史长河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1. 培养兴趣首先,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历史,就需要从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开始。
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影视作品、博物馆参观等方式,激发孩子对历史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历史的魅力,逐渐形成对历史的浓厚兴趣。
2. 引导正确认识历史其次,要正确引导孩子历史观,就需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历史。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不能被篡改和歪曲。
我们要向孩子传递正确的历史知识,让他们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背后的原因和影响,避免被片面或错误的信息所误导。
3. 培养批判性思维除了传递知识外,还要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
让他们学会质疑、分析和思考,不盲目接受一切信息。
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引导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含义。
4. 培养综合分析能力最后,要正确引导孩子历史观,还需要培养他们综合分析能力。
历史是复杂多变的,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解读。
我们可以通过让孩子学习不同学派的观点、比较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等方式,帮助他们形成全面、系统的历史认识。
在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历史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应该做好榜样引领工作,注重情感沟通和启发式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积极参与、深入思考,并及时纠正错误认识。
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历史观,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正确引导孩子历史观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家长、老师和社会共同努力。
通过培养兴趣、引导正确认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等方式,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让他们在探索历史长河中茁壮成长。
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
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
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是指对中华民族历史观进行教育和普及,旨在让人们了解、认识和传承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
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内容包括对中华民族的起源、发展、辉煌成就和困境挫折等方面的知识教育,以及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培养。
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而骄傲的历史自觉,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
通过对中华民族历史观的教育,人们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包括中华文明的发展、科技创新、文学艺术的繁荣、社会制度的演进等等,从而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也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中华民族的困境和挫折,包括外来侵略、战乱和社会动荡等,从而引发对民族团结和自强不息的思考和反思。
这种历史教育可以唤起人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意识,激发人们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感,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总之,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对于培养民族自豪感、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它旨在通过教育和普及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提高人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加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推动中华民族的复兴和繁荣。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课题。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细节记录,是人们认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理解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
我们教师必须认真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培养正确认识历史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一、教学目标1、通过开展历史课教育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正确认识,培养他们正确的历史观。
2、使学生了解历史的本质和作用,认识到历史是社会发展的缩影。
3、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浓厚兴趣及对历史的探究研究,塑造学生神圣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步骤1、导入古人曾有“以史明志”的名言,说明历史对我们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这个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的作用和价值。
老师可以用一些历史小故事、名人名言、历史事件、历史画面等来引导学生介绍历史对我们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2、历史的本质和作用通过介绍历史的本质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历史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载体,是人类认识和把握社会变迁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历史的主要作用是对现实和未来有启示作用,能够让人们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指引我们正确的思考,决策和行动。
3、正确的历史观为了培养正确的历史观,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历史学家和教育家的观点,例如,史学家胡兴言曾说过:“感悟历史精华,任重道远;反思历史教训,保卫和平;传承历史文脉,寻求未来。
”让学生了解正确的历史观包括:历史应该站在整个人类的立场来看待,历史是无偏见描述事实的,应做到客观公正的看待;应当了解历史的真相和辨别历史的真假;应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并加深爱国情感。
4、调整和发挥历史观历史无处不在,正确的历史观也会影响我们的思想行为,在实践中必须调整和发挥历史观。
老师可以通过学习各种历史文物、建筑和重要历史事件的考察,深入了解历史并展开深入探究。
在本班会中,我们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图书馆等场所,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和文化鉴赏力。
三、总结历史是社会发展的反映,是人们认识自己过去和现在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内涵、价值与实践理路
德育探索(一)有利于大学生在探究中国地理版图的演变史中明确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地理基础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活动的载体,它以特定的空间形态存在,并通过影响民族的经济生产、社会生活、文化交流等方面,塑造民族的特色和发展轨迹。
地理环境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其作用在中国历史演进过程中尤为显著。
在古代,地理环境直接影响到各个部落和城邦的生存和发展,如黄河流域以农耕文明为主,而长江流域的文明早期以渔猎和水稻种植为主。
此外,地理环境的分布和变化也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如秦朝的统一使得七国的文化开始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凝聚打下了基础。
高校开展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地理版图的演变过程,以及这个演变过程中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和凝聚情况,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形成的理解,明确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地理基础。
(二)有利于大学生在探究“大一统”思想的发展历史中明确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思想基础“大一统”观念是中国历史中的一种核心政治思想,旨在追求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的统一治理,实现“天下为公”的理想,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政治、经济、文化的整合趋势,也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精神支撑。
“大一统”思想的历史演变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显现。
秦朝通过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等,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也奠定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走向。
汉朝的建立和发展是在秦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了“大一统”,并通过推行汉化政策,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使得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在近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在历史的基础上提出并实行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为新时期的“大一统”思想演变提供了新的内涵和实践基础。
高校开展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探究“大一统”思想的发展历史,能够引导学生以辩证历史观对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促使他们认识和理解“大一统”思想的发展并不是为了消除民族差异,而是在尊重和保护民族差异的基础上寻求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路径,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思想基础。
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心的体
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心得体会
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和认同感,使他们对中华民族历史有正确的理解和评价。
它的核心目标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强调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历史成就。
教育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这些传统文化的价值。
同时,要强调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如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文化繁荣等,让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有正确的了解和评价。
2.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和辉煌的文化成就,要培养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要通过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式的设计,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使他们具备良好的爱国情感和争做中国人的责任感。
4. 引导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
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要避免盲目崇拜和片面夸大,要让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正确对待历史中的优点和缺点,理性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
总的来说,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和认同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使他们具备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历史观教育的实践意义
历史观教育的实践意义历史观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和历史认识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历史观教育的实践意义不可忽视,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历史观教育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能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领悟到历史对于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历史观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帮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其次,历史观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习历史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历史上社会各阶层的命运,领悟到各种社会问题的起因和发展过程。
通过了解历史,学生可以感受到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起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
他们将通过深入思考和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此外,历史观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能够了解自己所处的国家的历史发展,明白国家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观教育可以使学生对国家充满热爱和自豪感,增强国家认同感,培养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推进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历史观教育的实践意义不可忽视。
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和历史认识,历史观教育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的培养。
开展历史观教育有助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人生道路铺设坚实的基础。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历史观教育,切实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方案
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方案中国历史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集大成,也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象征。
中国历史观教育在培养中国学生正确的中国历史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促进中国学生的个性发展。
为了促进中国学生的历史观教育,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立正确的历史观首先,要建立正确的中国历史观,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中国古代历史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关注历史发展的脉络和变迁,把握历史脉络,全面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致格局,以及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和重要文化成果。
拓展个人历史观念,以正确的历史观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播其次,深入开展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播工作,通过教师的讲解、地方文物的普及、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等形式,不断让学生深谙中国历史文化,提高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以进一步发掘文化遗产,对当地的历史文化进行保护,并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探究历史,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历史文化知识。
三、加强历史文化教育此外,还要加强历史文化教育,充分发挥历史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历史,让学生在历史文化的氛围中接受历史文化教育,把握历史文化的传承,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历史带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使学生具有严肃的历史担当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让学生具有历史责任感,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四、坚持长期教育最后,要积极推进中国历史文化教育,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为目标,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深入推进中国历史文化的新探索,结合中国历史文化教育,积极坚持历史文化教育的长期性,努力让学生全面掌握社会发展变化的新规律,为学生未来做好充分准备。
以上就是本《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方案》,旨在通过建立正确的历史观,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播,加强历史文化教育,坚持长期教育,帮助中国学生建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从而促进中国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中国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史记》中的历史观教育: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史记中的历史观教育: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引言《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撰写而成。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史记》不仅在历史记录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还在教育领域发挥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史记》中的历史观教育,旨在通过分析其内容和特点,了解它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1. 历史观教育的重要性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历史观教育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至关重要。
它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思维,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2. 司马迁与《史记》2.1 司马迁简介司马迁是中国东汉时期的著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被誉为“国士”。
司马迁精通经典,才情出众,并且具有深厚的历史知识。
这些特点使得他得以撰写《史记》这一重要著作。
2.2 《史记》的意义与特点《史记》是司马迁创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它以严谨的历史态度和独特的文学风格著称。
相比于其他历史书籍,《史记》在历史观教育方面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多元视角:《史记》通过对不同人物、事件和时代的描述,呈现了多样的历史视角,避免了单一思维模式对历史的简化。
•对人性的揭示:《史记》中通过对各类人物形象塑造和个体心理描写,深入探讨了人性善恶、道德观念等问题。
•非技术化语言:司马迁巧妙地运用具有表现力的语言,使得内容易于理解,并且可以激发读者对历史事件更加深入地思考。
3. 历史观教育在《史记》中的体现3.1 强调价值取向《史记》在教育学生历史观时非常注重价值取向的引导。
通过对各种人物和事件的描述,司马迁试图告诉读者什么样的品质和行为是值得称颂的,以此来塑造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3.2 关注历史背景《史记》中对历史事件进行详尽描述之外,还会提供丰富的历史背景信息。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讲述的事件,并从中抽象出普遍性原则。
3.3 引发思考与探索《史记》并不仅仅只是简单地陈述事实,它还通过多角度、多侧面地阐述问题,引发读者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思考与探索。
学校开展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方案
学校开展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方案
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方案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历史的演进中形成了独特的
历史观。
以立足新社会发展为目标,学校启动“中华民族历史观”教
育方案,用实际行动让学生体验历史之滋味,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首先,在学校给予重视,把“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作为语文课
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中华民族历史观”特设课程,细化课程体系,板块化教学,让学生从不同层次体会中华民族多年辉煌的历史,
从而积累一定的历史灵感和历史观念,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和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
其次,学校组织班级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参观重要历史遗迹,特
别是参观中华历史的重要历史遗迹,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让学生体验历史视角,通过实践使历史文化熔炉炼就出更有智慧
的孩子成年人。
再者,结合抗疫情和全球化背景,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国际性的历
史观比赛,让学生在国际活动中,实时体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下对于
历史观的认知,提高学生在历史观上的认知和表现能力,拓宽学生的
视野,促进历史观的深入。
落实“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方案,学校倡导学生从历史的深度
细微处认识中华民族文化,从而形成个人的历史观核心理念、文化态
度和完整的历史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近年来,新疆的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分裂势力在新疆高校意识形态领域进行分裂渗透仍有土壤,而分裂势力主要以少数民族大学生为渗透目标,他们进行分裂活动的重要手段是推行杜撰、歪曲、篡改历史的历史观。
因此,理解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历史观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这不仅有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正确认识新疆的发展史、增强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而且有利于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并为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新疆是祖国的西陲边疆,历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各族人民共同聚居和开发的地区。
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优秀的中华文化和辉煌的新疆历史。
新疆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成员,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近年来,新疆的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分裂势力在新疆高校意识形态领域进行分裂渗透仍有土壤,而分裂势力主要以少数民族大学生为渗透目标,他们进行分裂活动的重要手段是推行杜撰、歪曲、篡改历史的历史观。
这使新疆的高等教育和安全稳定问题受到严峻挑战。
为此,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历史观教育问题在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中的作用日益突显。
一、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内涵( 一) 历史观的含义什么是历史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根本问题。
围绕着谁决定谁的问题,哲学界产生两种历史观即唯心主义历史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
前者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把人们的思想动机、某种超自然的力量看做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后者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将社会发展看作是有其自身规律的辩证过程。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主义历史观占据主要地位。
而马克思主义产生后,唯物主义历史观变为唯一科学的历史观。
据此,学者多有论述,例如,李捷认为: “历史观绝不仅仅是如何看待历史、如何看待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具体问题。
有什么样的历史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对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褒贬,直接影响到对当今所发生的相关人物、现象和事件的价值判断。
所以说,历史观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
我们的历史观所涉及的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问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根本问题。
”[1]卞玲霞认为: “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事实( 包含现实和未来) 的看法、态度、立场以及处理实际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总和。
历史观表面上看起来是如何看待历史、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具体问题,实际上一个人的价值观和政治观的显现。
”[2]因此,历史观是我们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则。
( 二)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含义目前,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国内外学者多认为即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核心理论主要如下: 第一,历史的主体是现实的人,人类社会是客观存在的; 第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第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这些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在这条规律的影响下,人类历史主要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依次演进,虽然有部分国家、民族会跨越某个社会阶段,但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这条主线不会变; 第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英雄人物对历史起重要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发展史上极为重大的理论,它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和执政的重要理论基础。
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正是这个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
( 三)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言之,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上发生的一切事情。
即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正确看待民族发展史、宗教发展史、国家发展史、文化发展史和各地区发展史。
狭义言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是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及核心理论的教育。
这主要括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人类社会历史按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规律向前发展。
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适应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方面的教育。
金炳镐先生曾精辟地认为: “历史观教育的内容和目的是,使各民族大学生了解并正确认识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中华的历史事实,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中华民族整体的高度正确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发展、民族融合、民族交往、民族斗争以及民族英雄和少数民族政权,充分认识中华各民族的多元性与共同性的统一,充分认识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中国各民族、各地区的统一不可分割性。
”[3]针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这一内涵,我们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在各类学校教育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历史的教育活动。
例如,我们对学生进行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教育。
人民群众指在过去、现在及未来对社会历史发展起重要作用的人。
新疆人民群众指各族人民,我们要让学生知道新疆的历史不仅仅是汉族创造的历史,还包括维吾尔族等其他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各族的杰出人物创造了民族的优秀文化。
其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是一种旗帜鲜明的教育活动。
众所周知,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的教育。
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思想、理论,学生每天要进行选择和鉴别。
历史观一旦形成很难改变,改变一个人固有的错误历史观比帮助其从无到有的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困难。
因此,我们要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历史观教育。
二、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因当前大学生历史观教育中面临着有效性不足的问题。
这一问题是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面临的共通的因素和大学生历史观教育自身所特有的因素共同造成的。
( 一) 当前大学生历史观教育面临的客观因素。
一是大学生群体自身的特点。
大学生群体的特别之处是他们具有极强的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他们的兴趣、爱好及追求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总体上来说,他们对真理与知识的追求更深、更广,但是在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信息产生的数量、扩散的速度前所未有,而信息的真假、优劣也鱼龙混杂。
对于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极强的年轻大学生来说,对信息的分辨能力仍需不断加强。
二是市场化和全球化的社会历史背景。
当前中国处于变革时期,市场化和全球化是中国社会面临的现实。
这既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也给身处转型期的国人带来了思想认识上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历史虚无主义和拜金主义对人们的价值和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虽然大学生群体相对隔离于社会,但是社会中的不良因素依然会对他们产生影响。
二) 当前大学生历史观教育面临的主观因素。
一是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
在教学理念上,过多强调历史观的意识形态化,忽视历史观思维的科学精神。
表现在我们对一些历史事实的认知上存在片面性,忽视对学生理性的怀疑精神的培养。
在教学方法上,过多重视知识的灌输和传授,忽视大学生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培养。
表现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教师以自身为中心,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至于学生的出勤率偏低,学生宁愿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也不愿在课堂听讲。
二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上。
在教学内容上,大学生历史观教育的内容过于重复和老旧。
体现在: 教学内容与中学重复较多,教学范围偏窄,内容枯燥; 教材老旧,很少有新的内容,史学研究的新成果不能及时落实到教学上来。
在教学目标上,过于重视教学的内容目标,忽视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需要。
表现在: 以应试思维进行灌输式教学,造成学生知识面偏窄,不能融会贯通,不能有机地与现实相结合,不能从本质上提高教化功能。
上述要素的相互综合,导致了大学生历史观教育的有效性不足问题。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由内外因共同起作用,内因是关键,外因是条件。
对历史观教育面临的问题来说,其外在的客观因素的消极影响不能忽视,但更关键的是要首先解决历史观教育自身的问题,即大学生历史观教育理念、目标、内逝去性,而历史观教育的最大特点应是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
如果我们忽视了二者的差异与特点,那么历史观的教育就会不可避免地陷入教条化、僵硬化和无效化的倾向和困境。
三、破解有效性不足的对策一树立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念和态度。
首先,历史客观性本身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破除历史观教育的教条化和僵硬化倾向。
历史本身有其客观性,而我们的认识具有主观性,因而历史观教育总会存在认识上与教育上的滞后。
而历史观教育的教条化和僵硬化本质上背离了历史的现实性与客观性。
所以,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必须以实事求是作为基础。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实事求是的精神还要求我们要吸收失败的历史观教育的教训。
对于苏联来说,其历史观教育的最大问题在于“党最喜欢的乃是实际上远离了马克思的社会观和历史观而只是为党的当前政治和利益服务的那种历史编纂学。
特别是在当代史的各个领域……尽管也使用了马克思主义的词句,但其直接目的却是论战式的和机会主义的,而非科学的,是要打击各种形式的政治偏差”[6]。
当前正值苏联解体20 周年之际,对前苏联历史观教育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反思自身的不足与缺陷。
其次,历史认知规律要求我们树立与时俱进的理念和态度。
历史是逝去时间中人、事的累积,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总会经历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的过程,这种认识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
“历史学家不面对过去的对象,而是面对过去的痕迹的这种明显限制使历史失去了科学的资格; 在历史文献的痕迹中理解过去,确切地说是一种观察,因为观察并不意味着记录一个原始事实。
”[7]因而,犹如一些学者认为的那样,对历史的认识充满了复杂性、多重性,是一种“个体———社会机制”综合作用的过程。
在这里,我们不是鼓吹历史的虚无与不可认知,而是强调历史认知的特点及其发展性与不断进步性。
所以,大学生历史观教育,一定要保持教学内容和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
因为“通过普通教育渠道学习得来的关于任何事物的经验,是以教科书为模子的,而教科书所教授的,不是现在还活着的历史学家的想法,而是过去某个时间活着的历史学家的想法。
当时的原材料正在被加工创造,教科书就是这样堆砌出来的,那时他们放进教科书的不仅仅是过时的历史思维的结果,还有过时的历史思维的原则”[3]8。
最后,树立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念和态度要求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作为指导,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的去对待历史观教育,践行历史观教育,而不是以一种教条的、僵化的、片面的历史观去教育大学生。
否则,作为精神动力的历史会不可避免地褪变为精神的枷锁。
二) 设定历史观教育的三大价值目标。
三大价值目标是指让大学生明白中国现状、培育大学生自身智慧、塑造大学生大国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