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四头肌对于膝关节损伤的重要性
膝关节应该合理使用而不是省着点用生命在于运动
膝关节应该合理使用而不是省着点用生命在于运动时下,有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健身运动,由此带来的运动损伤也有所增加,诸如跑步膝网球肘等。
于是有人提出,关节的寿命是有限的,要省着点用。
医师认为,没有关节要省着点用这样的说法。
运动是必须的,膝关节应该合理使用,而不是省着点用。
下面跟随松鼠哥了解一下吧!运动应该张弛有道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对人而言,是必需的。
膝关节的运动,涉及到肌肉、肌腱、软骨等组织,这些组织的强健与否,也同样影响着膝关节的功能健康。
人体的肌肉都是相互拮抗的,如果一部分肌肉处在屈曲、放松的状态,那么相对应的肌肉就处在拉伸、紧张的状态。
这就是为什么人在睡软垫床的时候感觉很舒服,但第二天会感觉身体很累,而睡硬板床的时候,当时感觉并不舒服,但是第二天却感觉很舒服。
之所以睡软垫床的时候会感觉很舒服,是因为躯干的屈肌都处于放松状态,但是长时间躺在软垫床上,屈肌在长时间放松的同时,意味着对侧的伸肌一直处于拉伸的状态,起床后反而会觉得浑身酸胀不舒服。
而睡硬板床的时候,躯干肌肉累了就自然而然会调整身体的位置,不断地翻身,伸肌和屈肌就会交替休息。
第二天起床的时候,就会感觉身体很舒服。
所以,我们平时做康复训练的时候,也要让伸肌和屈肌交替休息。
真正有利于肌肉放松休息的方式是,有节律的收缩和放松。
膝关节也是如此,周围肌肉长时间保持同一状态,反而更容易疲惫,应该经常活动,交替变换姿势,所谓张弛有道。
软骨需要经常挤压对于骨关节而言,运动也是必需的。
关节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便于人的活动。
如果不活动,关节就会退化,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运动时对骨关节产生适当的冲击力,肌肉适当地收缩与松弛,对软骨是有益的。
如果剧烈的冲击超过其承受能力,软骨就容易老化。
但是如果不运动,软骨也容易老化、变性。
软骨的营养依靠关节液一点点地渗透滋润,所以对于软骨而言,最好的营养方式就是给予一定的挤压。
比如慢跑、快走、慢走等这种程度的运动,产生的挤压就比较合适。
加强股四头肌肌力训练对膝关节功能障碍康复的影响
利 用 股 四头 肌 训 练 器 行 股 四头 肌 或 胴 绳 肌 渐 进 抗 阻训 练 (选 择 合适 重 量 .10次 为 1组 ,连 续 完 成 4—6组/d,每 组 间 休 息 1 r ain.训 练 时 屈 伸 动 作 亦 缓 慢 进 行 ,训 练 后 肌 肉稍 有 酸 胀 感 , 根 据 肌 力恢 复情 况 渊 整 训 练 重 量 ).并 指 导患 肢 负 重 步 态 训 练 ..此 训 练 由患 者 自行 完 成 。 1.2.2 治 疗 组 :治 疗 组 除 进行 上述 治 疗 外 还 进行 以下 治 疗 : 1.2.2.1 神 经 肌 肉 电刺 激 :用 50—100Hz的 低频 脉 冲 电刺 激 股 四 头 肌 .特 别 是 股 内侧 肌 ,电檄 沿 肌 束 长 轴 并 行 放 置 ,一 个 电 极 固 定 存髌 骨 内侧 股 内侧 肌 起 始 处 ,另 一 电 极 固定 在 髌 骨 上 方 10em 处 (勿 超 过 大 腿 中线 ),刺 激 强 度 以 最 小 电流 量 达 到 最 大 的 收缩 效 果 为 宜 。每 次 治 疗 20- 30r ain,1次/d,要 求患 者 随 电 刺激 同步 做 等 长 收缩 练 习 。 1.2.2.2 靠 墙 静 蹲 :背 部 保 持 挺直 ,双 脚 分 开 ,与 肩 同宽 ,屈 膝 30。,维 持姿 势 1minx4组 ,间 隔 2min。逐 步 增 加维 持 时 间 可 至 3min。 每 日 1—2次 。
1 资 料 与方 法 1.1 一 般 资 料
2005-2008年 ,在 徐 州 市 中 心 医 院 康 复 医学 科 住 院康 复 治疗 创 伤 后 膝 关节 功 能 障碍 患 者 108例 。对 照 组 58例 ,其 中 男 39例 .女 19例 ,平 均 年 龄 (37.2±8.4)岁 ;病 程 (3.42 ̄2.67)个 月 ;关 节 活 动 度 (33.42_ +16.32 o;股 骨 骨 折 20例 ,胫 骨 平 台骨 折 10例 ,髌 骨 骨 折 7例 ,半 月 板 切 除 手 术 后 9例 ,韧 带 损 伤 及 重 建 术 后 12例 。 治 疗 组 50例 ,其 中 男 33例 ,女 17例 ;平 均 年 龄 f36-3±8.7)岁 ;病 程 (3.20±2.45)个 月 ;关 节 活 动 度 (35.24_ +15.61)。:股 骨 骨 折 18例 ,胫 骨 平 台骨 折 10例 ,髌 骨 骨 折 5例 ,半 月 板 切 除 手 术 后 7例 ,韧 带 损 伤 及 重 建 术 后 1O 例 。两 组 患 者 均 存 在 膝关 节 屈 曲受 限 ,已去 除外 固定 ,且均 有 不 同 程 度 的 股 四头 肌萎 缩 :两 组 临床 资料 经 统 计 学 检 验 ,差 异 无 显 著性 (P>O.05),具 有 可 比性 。 1.2 治 疗 方 法 1.2.1 对 照 组 1.2.1.1 物 理 因 子 治 疗 :采 用 波 长 15 ̄m-770nm 红 外 线 灯 辐 射 患 膝及 股 四头 肌 约 20min,然后 用 频 率 0.8MHz的超 声 波 治 疗 .采 用 膝 关 节 移 动 法 ,O.5— 1.5W/cm ,15min,1次 ,d。 1.2.1.2 膝关 节 松 动 术 :利 用 关 节 的 生 理性 和 附 属性 运 动 ,通 过 治 疗 师 的分 离 牵 拉 、摆 动 、滚 动 、滑 动 、旋 转 等 手 法 ,作 用 于 关 节 以缓 解 关 节 疼 痛 、僵 硬 、增 加 关 节 活 动 范 围 ,包 括 髌 骨 的 远 端 滑 动 、内一外 侧 滑 动 ,胫 腓 关 节 的 前 后 向 滑 动 ,胫 股 关 节 的前 后 向 滑 动 ,长 轴 牵 引 伸 膝 摆 动 ,每 个 方 向滑 动 5— 6次 , 每 次 松 动 l5— 20min, 1次,d,疼 痛 明 显 时 用 1、2级 松 动 手 法 .以后 随着 关 节 ROM 增 加 和疼 痛 缓 解 改 用 3、4级 手 法 进 行被 动 生 理 活 动 及 附属 活 动 。 1.2.1.3 连 续 被 动 运 动训 练 :采 用 CPM 机 对 膝关 节 进 行 连 续 被 动 活动 .每 次 30min,2次/d。 1。2.1.4 关 节牵 引训 练 :患者 取 坐 位 或 俯 卧 位 ,使 用 沙 袋 或 悬 吊带 进 行 牵 引 .根 据骨 折 或 韧 带 愈 合 情 况 及 患 者 耐 受 情 况 , 牵 引 重量 从 小 开 始 ,逐 渐 增 加 牵 引 重 量 ,每 次 15— 20min,1— 2次 /d 1.2.1.5 肌 力训 练 :根 据 患 者 的病 程 及 骨 折 、韧 带 愈 合 情 况 , 对 患 膝 伸 肌 和 屈 肌 群 进 行 肌 肉 等 长 收缩 训 练 (按 tens法 则 进 行 :患 膝 伸 直 固 定 ,用 力 收 缩 股 四 头 肌 或 恫 绳 肌 ,维 持 收 缩 10s。放 松 10s,重复 10次 为 1组 ,共 10组 。)、徒 手 抗 阻训 练 、
【康复秘籍】股四头肌的力量训练
【康复秘籍】股四头肌的⼒量训练很多喜欢运动的朋友都有膝关节疼的困扰,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下肢⼒量不⾜造成的,股四头肌(位于⼤腿前⾯的肌⾁)⼒量不够的情况下⼤量运动会造成膝关节的损伤。
任何膝关节疾病,⾸先都会发⽣股四头肌的萎缩,该肌⾁的萎缩,将使膝关节失去保护,变得不稳定,不仅可使症状加重,还不利于膝关节的康复,所以膝关节的⼤多数疾病,都要⿎励病⼈做股四头肌的锻炼。
通过锻炼使膝关节的稳定性加强,改善局部⾎运和新陈代谢,从⽽缓解疼痛,改善功能,促进康复。
最常⽤⽽且可操作性强的就是静蹲练习。
静蹲,是我们临床⼯作中总结出来的⼀种及其适合普通⼈群、尤其是⽼年⼈的锻炼⽅法,主要是锻炼股四头肌肌⾁⼒量。
它因为采⽤了静⽌不动的锻炼⽅式,所以不增加关节损伤,⼀般不引起疼痛,所以既合理⼜容易坚持。
另外,这种⽅式在哪⾥都可以锻炼,也不需要辅助器材,所以可⾏性⾮常⾼。
不但可以治病,也是平时运动不多的朋友提⾼肌⾁⼒量和能⼒的⾮常好的锻炼⽅法。
适⽤病症:髌⾻软化,髌股关节软⾻损伤,膝关节⾻关节炎(尤其是下蹲能⼒差的患者),髌⾻上下两极的疼痛性病变,下蹲⼒量弱或者容易疼痛的患者,平时锻炼很少的想加强⼤腿肌⾁⼒量的⼈,关节损伤后处于早中期恢复期的患者等等。
具体练习⽅法:1、动作要领:背靠墙,双⾜分开,与肩同宽,逐渐向前伸,和⾝体重⼼之间形成⼀定距离,⼤概40-50公分。
此时⾝体就同时已经呈现出下蹲的姿势,使⼩腿长轴与地⾯垂直。
⼤腿和⼩腿之间的夹⾓不要⼩于90度。
因为蹲得太深,会明显增加髌股关节的压⼒,也不对⼤腿肌⾁⼒量产⽣强烈的锻炼效果。
2、次数和时间要求:⼀般每次蹲到⽆法坚持为⼀次结束,休息1-2分钟,然后重复进⾏。
每天重复3-6次为最好。
3、特殊注意:蹲的⾓度⾮常有讲究,因为维持姿势的肌⾁有“溢出效应”,简单的说就是每部分肌⾁只在⼀定的⾓度范围内起维持姿势的作⽤。
所以,静蹲最好分不同的⾓度来做。
例如30,60,90度3个⾓度,效果则会更好。
膝关节损伤功能康复训练
膝关节损伤功能康复训练一、膝关节损伤,生活中的“隐形杀手”你有没有试过膝盖突然像不听使唤一样疼得站不起来的那种感觉?我敢打赌,大部分人都经历过这种尴尬的时刻。
膝关节可不是什么小事,它是我们生活中的“隐形英雄”,天天帮我们走路、跑步、上下楼梯,可一旦它出问题,麻烦就来了。
膝盖一疼,很多事儿都干不成,心情也立马down了好几个级别。
这时候,你可能会想,膝盖怎么又出问题了,怎么才能恢复得像以前那么灵活?别急,咱们先聊聊膝关节损伤的那些事儿。
膝关节损伤并不只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也不在少数。
无论是运动过度,还是走路摔了一跤,膝关节一旦受伤,整个身体就像突然停摆了一样,影响着一大堆的事情。
那怎么办呢?得治疗!得康复!康复训练就像一个“急救箱”,它能帮你恢复活力,重回行动的轨道。
二、膝关节康复训练,从“慢”开始说到康复训练,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这个会不会很痛苦?”“是不是得天天去做理疗?”其实不然,康复训练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急不得,真的急不得!如果你想让膝关节恢复如初,你得跟它“谈恋爱”,一点一点的去关心它、呵护它。
你得给膝盖一点时间。
你瞧,膝盖不像手指头那样随便折腾,稍微动一动就能恢复过来。
膝盖可复杂了,伤了之后可不能硬碰硬。
要是忍不住,一下子就想着大动作,膝盖会告诉你:“你等着,别走太快!”所以,一开始的训练,一定要注意温和。
动作慢点,轻一点,慢慢来。
有些人会觉得,做一些简单的伸展和屈膝动作是不是没效果?那可不对!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实际上是在训练你膝关节周围的肌肉群。
这些肌肉就像你身边的小伙伴,一旦它们变强,膝盖也能得到更好的支持。
想想看,一座大桥上如果没有钢筋水泥的支撑,怎么能安全通行?膝盖也一样,肌肉的支持是它站稳的基础。
三、膝关节康复训练的小技巧既然知道了训练要从慢开始,那咱们接下来就聊聊怎么做具体的康复训练。
你可得留心了,下面几个小技巧,能让你在家自己动手,也能做到有效康复。
1.伸展和屈膝动作伸展膝盖是一项必做的动作。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病人标准护理计划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病人标准护理计划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是膝部常见的损伤,常常影响病人膝关节的功能。
急性期以局部冷敷、加压包扎、石膏托外固定等保守治疗。
当保守治疗无效时,行半月板撕裂部位摘除术,以防止发生创伤性关节炎。
整个治疗过程中,强调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自理缺陷;②疼痛;③膝关节交锁;④潜在并发症--股四头肌萎缩。
一、自理缺陷参照"骨科病人一般标准护理计划"中的相关内容。
二、疼痛相关因素:1 出血、肿胀(急性期)。
2 运动(慢性期)。
主要表现:膝关节局部不适,活动受限,屈曲位。
护理目标:病人疼痛减轻或消失。
护理措施:1 急性损伤后:(1)局部冷敷,弹性绷带或棉垫加压包扎。
(2)抬高患肢,石膏托制动10天,卧床休息3周,以控制出血和肿胀。
(3)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2 慢性疼痛:(1)控制运动次数和时间。
(2)术后宜早下地,晚负重(过早负重会加重关节内的创伤反应,导致慢性滑膜炎,引起膝部疼痛),需1个月后开始负重行走。
(3)局部中药热敷、理疗和按摩,促进膝周软组织的血液循环。
(4)遵医嘱给予消炎止痛药。
重点评价:1 病人疼痛是否改善。
2 病人制动效果如何。
三、膝关节交锁相关因素:半月板损伤。
主要表现:1 肌肉痉挛致强迫体位:膝半屈曲。
2 活动时可听到"咔嗒"声。
护理目标:病人膝关节交锁症状减轻或消失。
护理措施:1 急性期:(1)维护膝的半屈位置,再顺着大腿的轴线手法牵拉小腿,同时嘱病人放松肌肉,待膝部松弛后,轻轻屈伸活动膝关节达到脱锁。
(2)脱锁后膝部制动休息10天,避免剧烈运动。
2 对于慢性期交锁者,指导病人自行解锁:坐位,小腿自然下垂,轻轻摆动膝关节。
3 反复交锁者:(1)动员病人手术切除损伤的半月板。
(2)术后协助关节被动运动(CPM锻炼),进行早期活动。
重点评价:病人膝关节锁症状的改善情况。
四、潜在并发症--股四头肌萎缩相关因素:运动受限致废用性萎缩。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总的来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大家 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期待未来服务。
参考内容二
基本内容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严 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KOA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中西医治疗KOA各有其特色和优势,本次演示将就中西医治疗KOA的研究进展 进行综述。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等。药物治 疗是基础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软骨保护剂、激素类药物等,可以缓解疼 痛、减轻炎症反应。手术治疗主要用于病情较重、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包括膝关节镜手术和人工关节置换等。物理治疗如针灸、推拿、水疗等可以改 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4、中药外敷:将中药制成膏剂、酊剂等外敷于患处,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缓解关节疼痛。
5、拔罐疗法:通过拔罐负压吸引,可舒经活络、行气活血,缓解肌肉紧张及 关节疼痛。
6、艾灸疗法:通过艾灸的温热作用,可温通经络、散寒止痛,适用于寒湿痹 阻型KOA。
7、针刀疗法:通过针刀松解粘连、剥离瘢痕,可解除肌肉痉挛,改善关节功 能。
例如,采用西医的非手术治疗结合中医的中药内服、外敷等,可缓解疼痛、改 善关节功能;采用西医的手术治疗结合中医的术后康复训练及中药调理等,可 促进术后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四、总结与展望
中西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各有其特色和优势。西医的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 疗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中医的针灸疗法、推拿按摩、中药内服及 外敷等也可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发挥两者的优势。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复杂,多种因素参与了其发病过程。 年龄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膝关节软 骨细胞的合成和分解平衡失调,导致软骨退行性变。此外,性别、体重、家族 史等因素也可能影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风险。
浅谈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浅谈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护理措施。
方法:对我院2014年3月~2015年7月之间收治的22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分析。
结果:本组22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经有效治疗及护理后,治愈者17例,好转者5例,有效率为100%。
结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行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得到满意疗效。
【关键词】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4-0124-02半月板损伤是膝关节损伤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好发于男性、青壮年。
半月板损伤通常是因扭转外力而导致的,当一条腿承重,且小腿于外展位、半屈曲固定时,身体与股部骤然内旋,致内侧半月板于胫骨和股骨髁之间感受旋转压力,从而造成半月板撕裂[1]。
为避免患者活动长期受限,尽早实行治疗与护理措施极为重要。
本文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7月之间收治的22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对其临床护理观察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共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在18~55岁之间,平均年龄(37.46±2.13),其中伴有外伤病史者16例,全部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
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肿胀、肌肉萎缩、关节交锁、活动受限、走路跛行等。
2.护理措施2.1 术前护理2.1.1一般准备对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评估,协助其做好术前检查工作,例如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常规、电解质、心电图等,并拍摄膝关节正侧位片,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如患者伴有糖尿病史时,应先行饮食调节致血糖控制后再行手术[2]。
2.1.2肢体护理因股四头肌具有保护膝关节稳定性的作用,而膝关节损伤时会导致股四头肌发生萎缩,护理人员应指导术前患者锻炼股四头肌力的方法,避免引发更加严重的肌肉萎缩,促进患者术后功能快速恢复[3]。
2.2 术后护理2.2.1生命体征监测在患者床边设立心电监护,对其血氧饱和度脉搏、血压、呼吸等变化情况行定期监测。
股四头肌常用康复训练动作的表面肌电分析
湖北体育科技Hubei Sports Science2021年5月第40卷第5期May. 2021Vol. 40 No. 5股四头肌常用康复训练动作的表面肌电分析白雪桦1,杨贤罡2(1.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4;2.河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11)摘 要:目的比较目前常用的5种康复训练动作中股四头肌肌肉发力程度、股内侧肌与股外侧肌的肌肉发力平衡情况。
方法14名健康受试者分别进行静蹲、股四头肌静力收缩、短弧伸膝、直腿抬高以及坐位伸膝等5 种方式的膝关节康复训练动作,使用Delsys 无线表面肌电测试系统采集训练时股内侧肌、股直肌与股外侧肌的肌电信号。
分析5种康复动作各肌肉积分肌电与股内侧肌与股外侧肌发力平衡性。
结果5项康复训练肌肉发力平衡性中静蹲训练与短弧伸膝、直腿抬高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5),静力收缩与短弧训练存在显著 差异("0.05)。
因动作发力方式不同,将5种动作分为动力性与静力性进行发力程度对比。
3项动力性训练 中,直腿抬高训练股直肌iEMG 值与短弧伸膝、坐位伸膝存在非常显著差异性(p<0.01,p<0.01),股内侧肌与股外侧肌发力无显著差异(p > 0.05 );两项静力性训练中,静力收缩时股直肌与股外侧肌iEMG 值显著高于静 蹲(p<0.05),股内侧肌发力无显著差异(p>0.05)o 结论在目前常用的5种康复训练动作中,静蹲训练股内侧 肌与股外侧肌发力平衡值最高;动力性康复训练中直腿抬高相比短弧伸膝、坐位伸膝可更有效刺激股直肌; 静力性收缩中股四头肌静力收缩可以有效刺激股直肌和股外侧肌。
康复训练中应根据患者股四头肌发力障碍特点选择适合的康复动作。
关键词:股四头肌;康复训练;表面肌电;运动医学;身体活动中图分类号:G8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83X(2021)05-0442-05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Analysis of Commonly Used Quadriceps Rehabilitation ExercisesBAI Xuehua 1, YANG Xiangang 2(1.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 Shijiazhuang Hebei , 050024 ; 2.Hebei Institute of Sport Science ,Shijiazhuang Hebei , 050011)Abstract :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quadriceps muscle activity and the balance of vastus medialis muscle and vastus lateralis muscle in the 5 commonly used rehabilitation exercises. Methods 14 healthy subjects underwent 5 kinds of knee rehabilitation exercises in differentmodes , static squat, quadriceps isometric contractions , short arc exercise , the straight leg-raise and knee extension in sitting position.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was used to test the iEMG value of the vastus lateralis (VL), rectus femoris (RF) and vastus medialis oblique (VMO)during training, and calculate the VM0:VL ratio during 5 different quadriceps rehabilitation exercises. Results There were sig 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5 exercises in VM0:VL ratio. Static squa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short arc exercise and straight leg raise (p<0.05, p<0.05),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isometric contraction and short arc exercise (p<0.05). Becauseof the different mode of action , the five exercises are divided into dynamic type and static type. Among the three dynamic exercise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EMG of rectus femoris between the straight leg-raise with the short arc exercise and knee exten sion in sitting position (p<0.01, p<0.01). In the two static exercises , the iEMG value of RF and VL during quadriceps isometric con trac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tatic squat(p<0.05). Conclusion Among the five commonly used rehabilitation exer cises ,static squat is the best exercise in the effort of VM0:VL, straight leg-raise in dynamic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an more eflective-收稿日期:2020-12-15基金项目: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9275711D);河北师范大学在读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资助项(CXZZSS2020059)。
膝关节松解、股四头肌成形术治疗重度膝关节强直
李跃先 刘兴才 石福 明 赵海荣
D N ID教 S远O TUF ACC NA意 Cl EO 程
第第 ・1 2 2总1 01 第期 81 0 1期 0月 卷 年
・
上 半 月 刊
膝关节松解 、股 四头肌成形术治疗重 度膝 关节强直
河南省洛 阳正骨 医院综合 骨折 ( 7 0 0) 4 10
但 由于肢体长度恢复后股四头肌相对 变短,术后肌张力增高 , 虽经膝关节松解但活动范围反而降至小于 8 。 。 为防止肌张力过 高而发 生坏死 ,行股 四头肌成形 、手 法屈曲松解膝关节粘连 术
5 9岁 ,最 小
2 5例 ( 中 6例为骨不连接 ) 其 ,股骨干骨折畸形愈合 1 ,有 2例 不 同程度的短缩和成角,股骨髁间粉碎性骨 折 8例,交叉韧带 损伤 8例 。手术时 间:松解手术在前次手术后 1  ̄2 6 4个月进
关节 屈 曲障 碍 主 要 是 股 中 间肌 纤 维 化 、挛缩 并 与股 骨 之 间 的粘 连 和 肌 肉 的挛 缩 ,在 股 骨 骨 不 连 接 及 畸 形 愈 合 病 例 中 ,倒 V形 切 断 股 四 头 肌 腱 行 部 后 ,剥 离 股 中 间 肌 和 股 骨 干 之 间 的 粘 连
头 肌 直 头 ,将 剥 脱 股 直 肌 下 方 与 股 骨 干 粘 连 、纤 维 疤 痕 化 的 股 中 间肌 ,倒 V形 切 断 股 四 头 肌 腱 行 部 , 手法 徐徐 屈 曲膝 关 节 , 松 解 髌 胫 股 之 间 的粘 连 , 般 可 屈 至 10 ~ 15 , 手 法 屈 一 1。 2。 在 曲松 解 的过 程 中可 感 觉 到 关 节 内粘 连 带 拉 断 的 响 声 。如 股 直 肌 挛 缩 严 重 ,为 防止 屈 曲膝 关 节 时造 成 侧 副 韧 带 断 裂 ,可 先 将 膝 关 节 内外 侧 先 松 解 ,然 后 再 屈 曲膝 关 节 。对 屈膝 关 节 过 程 中股
患者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方法
患者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方法一、等长收缩训练等长收缩训练是指在肌肉收缩而使长度保持不变的一种收缩形式。
对于膝关节损伤的患者,等长收缩训练可以帮助增强股四头肌的力量,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
练习时,患者可采取仰卧位或坐位,伸直膝关节,保持大腿肌肉收缩,每次持续5-10秒,然后放松5-10秒,重复进行。
二、等张收缩训练等张收缩训练是指肌肉收缩时张力保持不变,而长度发生变化的收缩方式。
这种训练可以帮助改善膝关节的活动度和灵活性。
练习时,患者可采取坐位或卧位,进行膝关节屈曲动作,每次重复10-15次,进行3-5组,根据个人情况逐渐增加强度和次数。
三、等动收缩训练等动收缩训练是指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肌肉都能以恒定的速度进行最大强度的收缩。
这种训练可以帮助提高肌肉的协调性和爆发力。
练习时,患者可采取坐位或卧位,使用股四头肌训练器进行训练,逐渐增加阻力和速度。
四、抗阻训练抗阻训练是指通过负重或者阻力来增加肌肉力量和耐力的训练方式。
这种训练可以帮助增强股四头肌的力量和耐力。
练习时,患者可采取坐位或卧位,使用哑铃、沙袋或者弹力带等进行抗阻训练。
根据个人情况逐渐增加重量和阻力。
五、平衡性训练平衡性训练是指通过特定的姿势和动作来提高身体平衡感和协调性的训练方式。
这种训练可以帮助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和预防跌倒。
练习时,患者可采取站立位,进行单脚站立、闭眼站立等动作,逐渐增加难度和时间。
六、耐力训练耐力训练是指通过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来提高肌肉耐力的训练方式。
这种训练可以帮助提高膝关节的持久力和耐受力。
练习时,患者可采取慢走、游泳、骑车等方式进行耐力训练。
根据个人情况逐渐增加时间和强度。
七、协调性训练协调性训练是指通过各种动作和姿势的组合来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的训练方式。
这种训练可以帮助改善膝关节的活动度和灵活性。
练习时,患者可采取坐位或卧位,进行一些简单的体操、舞蹈等动作。
同时,还可以使用一些工具,如跳绳、健身球等来进行协调性训练。
伸膝关节的肌是
伸膝关节的肌是伸膝关节的肌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解剖结构,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伸膝关节的肌肉,我们需要先了解关节本身的结构和功能。
人体的膝关节是由股骨、胫骨和髌骨组成的。
股骨和胫骨之间形成了一个类似于摇臂的关节,它可以弯曲和伸展。
而伸膝关节的肌肉则通过牵引这些骨头来实现膝关节的运动。
在伸膝关节中,主要起作用的肌肉是股四头肌。
股四头肌是一个由四块肌肉组成的肌群,它们分别是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和股内侧膜。
这四块肌肉通过肌腱连接到髌骨上,并通过髌腱与胫骨相连。
当我们需要伸展膝关节时,股四头肌收缩,牵引髌骨向上移动,从而拉动胫骨相对于股骨向前伸展。
这种动作可在行走、跑步和爬楼梯等活动中观察到。
此外,股四头肌还协助保持髌骨的稳定性,以确保其在膝关节中顺利移动。
除了股四头肌外,其他肌肉也参与了伸膝关节的运动。
例如,腘绳肌在蹲下时协助维持膝关节的弯曲,而胫骨前肌则帮助支撑和平衡膝关节。
伸膝关节的肌肉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运动能力至关重要。
如果这些肌肉出现损伤或失去灵活性,将会对我们的行动造成严重影响。
例如,膝关节的关节炎会引起股四头肌的萎缩和功能丧失,导致膝关节僵硬和疼痛。
此外,股四头肌的不平衡也可能导致膝盖的不稳定性,增加膝关节受伤的风险。
为了保持伸膝关节肌肉的健康和功能,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适当的锻炼对于肌肉的强化和灵活性非常重要。
例如,常见的伸膝关节锻炼包括直腿提踵、坐腿伸展以及深蹲等。
此外,合理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也有助于肌肉的恢复和修复。
除了锻炼外,正确的姿势和动作也能减少肌肉损伤的风险。
在进行膝关节负荷较大的活动时,如跳跃和下蹲等,我们应该注意保持姿势正确,避免过度伸展膝关节,以免造成肌肉拉伤或其他损伤。
总之,伸膝关节的肌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运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了解这些肌肉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保持其健康的方法,对于预防和治疗膝关节相关问题非常重要。
通过适当的锻炼、正确的姿势和休息,我们可以保持伸膝关节肌肉的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
股四头肌成形术结合功能锻炼治疗创伤性膝关节功能障碍113例疗效观察
表 1 患者术 前术后 疼 痛评 分均值 ( ±s )
的器官 ,②若患者腹主动脉已移位 ,该法也可方便地到达腹主动脉
侧 前方 ,使 药物扩 散效 果理 想 ,获得可 靠疗 效 ;③该法 穿刺道 宽 , 操 作简单 、安全 。本组3例患者采 用改方法 ,均一 次性成 功 ,成功率 4 10 0%。患者术后 的疼痛状况得 到明显改善 。 综上所述 ,C 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 术对于控 制晚期胰腺癌疼痛 T 患者具有确 切的疗 效 ,且安全性高 ,操作简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参 考文 献
研 究 。 本组研究资料 中,我们采用c 引导 下,采用后人路经椎间盘穿刺 T
( 疗前V S 分一 治 A评 治疗 后V S A 评分 )/ 治疗前V 评 分 ×10 AS 0 %。显
效 :疼痛 减轻 率 ≥7 %;有 效 :疼痛减 轻百分 率在 2% ̄ 5 5 5 7 %间 l无
效 :疼痛 减轻百分率 ≤2%。总有效率为: 5 显效率+ 有效率 。
[】 谭冠先, 3 郑宝森, 罗健. 癌痛治疗手册[ . M] 郑州: 郑州大学 出版社,
2 325 2 00 : — 6.
[] 王平 , , 汉 光. 神 经 阻滞 用 于 晚期 癌性 疼 痛 的疗 效 观 4 陶凡 郑 腹腔 察 [ . 国疼 痛 医学杂 志 , 0 , 2:1—1. J中 ] 2 3 () 718 0 9 l
[】 姚鹏, 5 赵广翊, 姜长林, C 等.T引导内脏与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上
腹 癌痛 的 比较[ . J 中国临 床医学 影像 杂志 , 0 , () 6 . ] 2 71 4: 5 0 8 2
【] 郑汉光, 6 陶凡, 田素明, 连续腹腔神经丛阻滞对胰腺癌患者癌 等. 性疼痛的效果[ . J 中华麻醉学杂志, 0 , (0: 990 】 2 7 71) 5 .6. 0 2 9
股四头肌损伤
股四头肌损伤引言在人体肌肉中,股四头肌是非常重要的肌肉之一。
它由四个肌腱组成,穿过大腿前方,起源于盆骨和大腿骨,并延伸至膝盖。
股四头肌的主要功能是弯曲和伸展膝关节,以及维持身体的稳定性。
然而,由于运动过度、外力撞击或其他原因,股四头肌损伤可能会发生。
本文将重点讨论股四头肌损伤的原因、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
一、原因股四头肌损伤的原因可以多种多样,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运动过度:长期从事高强度的运动,如长跑、慢跑或跳跃,会导致股四头肌过度使用,增加受伤的风险。
2. 外力撞击:直接撞击到大腿前方,可能会导致股四头肌肌肉或肌腱的拉伤或断裂。
3. 不适当的运动方式:在进行体育锻炼或执行某些动作时,使用错误的技术或姿势可能会导致股四头肌损伤。
4. 肌肉不平衡:股四头肌和其他肌肉群之间的力量不平衡,可能会导致股四头肌过度紧张,增加受伤的风险。
二、症状股四头肌损伤的症状可以因损伤的程度和类型而有所不同。
常见的症状包括:1. 疼痛:损伤部位会出现疼痛,可以是轻微的隐痛或剧烈的刺痛。
2. 肿胀:股四头肌损伤后,周围组织可能会发生肿胀和水肿。
3. 活动受限:损伤后,膝盖的弯曲和伸展动作可能会受到限制。
4. 瘀伤:在严重的股四头肌损伤中,可能会出现瘀伤和血肿。
5. 弱化:损伤可能导致股四头肌的力量减弱,使日常活动变得困难。
三、诊断要正确诊断股四头肌损伤,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身体检查和检验。
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1. 医师检查:医师会观察病人的症状和疼痛区域,并询问关于受伤的详细信息。
2. 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MRI或超声波检查等,可以帮助医师确定损伤的程度和位置。
3. 肌力测试:医师会进行肌力测试,以测量股四头肌的力量和功能。
4. 病史分析:了解病人的病史和活动水平,有助于确定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四、治疗方案对于股四头肌损伤,治疗方案应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而定。
一般情况下,治疗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 休息和保护:受伤后,休息是非常重要的。
日常保护膝关节简易锻炼方法
日常保护膝关节简易锻炼方法膝关节是人体中最大、最复杂的关节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膝关节容易受到各种损伤和疾病的困扰,如骨关节炎、滑膜炎等。
为了保护和强化膝关节,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锻炼方法来增强其稳定性和柔韧性。
以下是一些适合日常保护膝关节的简易锻炼方法:1.合理调整体重:如果你是超重或肥胖的,膝关节承受的额外压力将更大。
因此,要保护膝关节,需要调整饮食,控制体重。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适量的锻炼将有助于减轻关节的负担。
2.坚持低冲击运动:选择低冲击运动对膝关节的保护非常重要。
低冲击运动包括游泳、骑自行车、瑜伽等。
这些运动可以减少对膝关节的压力,同时增强周围肌肉的力量。
3.强化股四头肌:前腿肌肉对于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深蹲、踢腿、平板腿举等运动可以有效地强化股四头肌,并增强膝关节的支撑能力。
4.拉伸大腿后侧肌肉群:充分伸展大腿后侧的肌肉群对于保护膝关节非常有益。
通过做臀部桥式运动、腿后伸展等拉伸动作,可以增加腿筋膜的柔韧性,并减少膝关节的损伤风险。
5.增加腿部稳定性的训练:使用瑜伽球或稳定垫进行平衡训练,可以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
例如,单脚站立、单脚踮起脚跟、单脚踢腿等动作都可以加强腿部的平衡和稳定性。
6.加强腓肠肌的锻炼:腓肠肌是腿部肌肉中相对较弱的部分,但对于保护膝关节非常重要。
通过踮起脚尖、跖蹠行走等锻炼,可以增强腓肠肌,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和保护能力。
7.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增加膝关节的压力。
无论是站立还是坐着,要注意定期改变姿势,伸展肌肉,以减少膝关节的负担。
8.使用支撑性设备:对于那些长时间负重工作的人来说,使用支撑性设备,如膝关节压力带或者膝盖垫,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持和保护。
9.平衡全身运动:不仅要关注膝关节的锻炼,还要注意全身的平衡。
保持全身肌肉的均衡发展,可以减少膝关节的不均衡压力。
最后,在保护膝关节的过程中,总结个人身体状况,避免过度锻炼或拉伸,并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建议和指导。
膝关节锻炼
膝关节损伤患者,如需手术治疗,其术前的康复训练:1、控制关节渗出2、保留充分的关节活动范围(ROM)3、加强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肌力4、保持正常的步态二、维待关节活动度的练习:膝关节损伤后,为防止以后的功能障碍,尽快进行维持关节活动度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损伤后在组织学上的纤维化出现较早,如不活动,在4天左右即出现关节活动受限,损伤的关节固定两周就会导致结缔组织纤维融合,使关节功能丧失。
对于膝关节,Erikson和Haggmark 等学者曾证实:制动仅5周股四头肌就有40%的萎缩,因此此项训练应尽早进行。
被动的关节活动度训练是由康复人员进行的或利用重力关系进行的关节活动度练习。
介绍一种被动的关节活动度训练:这是一种膝关节损伤的康复中常用的、并且可由患者自己进行的利用重力作用的训练方法:足沿墙面下滑训练法。
训练时让患者仰卧墙前,身体与墙垂直,屈髋90度,将病足放于墙上,足与墙间垫一毛巾,由于重力的作用,足缓缓下滑,病膝即被动屈曲,直至病膝有牵张感为止,为便于反复进行,可将健足支托在患足下方,待病足下滑到一定程度时再由健足将之托起,以便反复进行。
主动辅助的关节活动度训练主要由患者健腿的辅助。
1、屈曲(1)足沿墙面下滑训练,与前述相仿,不同之处在于将健足放在病足上,利用健足推患足向下活动。
(2)仰卧位训练:仰卧,患膝尽量屈曲,健踝交叉放在患踝前方,健足将患足轻轻地拉向后靠近臀部。
(3)俯卧位训练:俯卧,屈患膝,健踝交叉放在患踝前方,慢慢地拉患足使之向臀靠近,直到患膝有牵张感为止。
(4)坐于床沿或椅子上,双腿自然下垂,健足与小腿压于患侧足踝上,做向下悠压的动作。
2、伸展(1)俯卧:患肢在下,健踝前方交叉地放在患踝后方,轻轻地推直患膝,直到感到牵张感为止。
(2)仰卧:伸直健侧下肢,屈患髋90度,双手环抱于病股后方,慢慢伸膝使足指向天花板。
3、主动及抗阻的ROM训练这是由患者主动进行并对抗阻力的训练。
(1)屈曲:1)仰卧:仰卧,健腿屈曲,患腿伸展,缓慢地屈患膝使患踝移向臀部。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方法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方法股四头肌是大腿前部的一个重要肌肉群,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腿部弯曲和挺直的动作。
因此,股四头肌的锻炼对于增强下肢力量、改善身体姿势以及预防膝关节损伤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方法,帮助你有效地锻炼这一肌肉群。
1. 硬拉硬拉是一项全身性的复合动作,可以有效地训练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这个练习可以通过提升重量逐渐增加难度。
使用直杆或哑铃,站立于杠铃或哑铃前,双手握住杠铃或哑铃,腰部微微弯曲,然后屈膝并将臀部后移,保持背部挺直,然后重新站立。
这个动作集中锻炼了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同时也可以锻炼臀大肌、中背肌等。
2. 单腿硬拉单腿硬拉是一个更加具有挑战性的锻炼方法,可以帮助你更加集中地训练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举一个哑铃或杠铃,站立在一条腿上,然后将另一条腿后伸并向前弯曲,同时将哑铃或杠铃向下放置在前脚的一侧。
保持背部挺直,然后屈腿并将臀部后移,然后重新站立。
这个动作被认为是单腿动作的“皇后”,可以加强股四头肌的稳定性和力量。
3. 腿屈伸机腿屈伸机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锻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的器械。
坐在腿屈伸机上,双脚放在垂直位置的脚撑板上,然后屈腿,将小腿和大腿呈90度角,并将大腿向自己的身体方向推动。
屈腿后缓慢地将腿展开,直到大腿和小腿呈180度角,并保持一段时间,然后再缓慢地屈腿。
这个器械可便利地调节阻力,适应不同的个人体能和锻炼目标。
4. 跳跃跳跃是一种高强度的锻炼方法,可以集中地训练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可以进行立定跳跃、跳高、跳跃闯关等各种形式的跳跃训练。
跳跃时,我们首先会下蹲并推动双脚,然后用力向上跳起。
这个动作可以有效地训练股四头肌的力量和爆发力。
5. 纵跳纵跳是另一种可以有效锻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的高强度训练。
可以进行长跳、高跳等形式的训练。
纵跳时,我们需要从下蹲的姿势开始,然后弯曲膝盖并用力跳起。
通过不断地进行纵跳训练,可以增强股四头肌的力量和爆发力。
总结起来,以上是一些有效锻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的方法。
股四头收缩方法
股四头收缩方法股四头收缩方法是一种针对股四头肌的锻炼方法,可以帮助增强腿部力量,提高运动能力,同时对于预防膝关节疼痛和改善关节稳定性具有积极作用。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股四头收缩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股四头肌简介股四头肌是人体大腿前部的一块重要肌肉,由四条肌肉组成,分别是股直肌、股中肌、股外肌和股内肌。
这四条肌肉共同作用,可以使大腿在膝关节处实现伸展动作。
强大的股四头肌对于保持膝关节稳定性、预防运动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二、股四头收缩方法详解1.站立位: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双手放在腰部。
2.弯曲膝关节:慢慢弯曲左膝,使左大腿向前上方抬起,尽量保持右腿伸直。
3.收缩股四头肌:在弯曲左膝的过程中,用力收紧左股四头肌,感受肌肉的收缩和紧张。
4.伸直膝关节:慢慢将左膝伸直,回到初始姿势。
5.换右腿重复:按照相同的方法,弯曲右膝,锻炼右股四头肌。
三、股四头收缩运动的益处1.增强腿部力量:通过持续锻炼,可以提高股四头肌的力量和耐力。
2.提高运动能力:强大的股四头肌有助于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从而在运动中发挥更好的表现。
3.预防膝关节疼痛:股四头肌收缩运动可以有效改善膝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缓解关节疼痛。
四、注意事项及建议1.控制运动速度:在弯曲和伸直膝关节的过程中,要保持速度适中,避免过快或过慢。
2.保持呼吸:运动过程中要保持正常呼吸,不要憋气。
3.适量锻炼:每次锻炼时长不宜过长,建议每次3-5组,每组10-15次。
4.注意保暖:锻炼时要保持关节部位温暖,避免受凉。
总之,股四头收缩方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锻炼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增强腿部肌肉力量,提高膝关节稳定性。
最长肌起止点及功能
最长肌起止点及功能人体最长的肌肉是腿部的股四头肌。
股四头肌起于髂脊和髂前上棘,止于胫骨的胫骨粗隆上。
它由四个肌头组成,分别是直肌头、外侧肌头、内侧肌头和中间肌头。
股四头肌是腿部最重要的肌肉之一,具有多种功能。
股四头肌是膝关节的主要伸膝肌。
当我们需要伸直膝关节时,股四头肌收缩,拉动胫骨,使膝关节实现伸展。
这个动作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比如走路、跑步、上下楼梯等。
股四头肌的力量和持久性对于这些动作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股四头肌也参与到髋关节的屈曲运动中。
当我们需要屈曲髋关节时,股四头肌的直肌头和外侧肌头发力,帮助髋关节屈曲。
这个动作常见于跑步时,当我们需要抬腿向前迈进时,股四头肌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股四头肌还参与到髋关节的外展和内收运动中。
外侧肌头的收缩可使髋关节向外侧运动,而内侧肌头的收缩则可使髋关节向内侧运动。
这些动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到,比如摆动腿部时的外展和内收。
股四头肌还可以通过连结的肌腱帮助维持髋关节和膝关节的稳定性。
股四头肌与髌骨相连,通过髌韧带与胫骨相连。
当我们进行膝关节的运动时,股四头肌的肌腱会承受一定的压力,保护髌骨和膝关节免受损伤。
除了以上功能,股四头肌还可以通过锻炼来增强力量和耐力。
通过进行腿部的屈伸运动,比如深蹲和腿举等,可以有效地锻炼股四头肌。
这不仅可以提高股四头肌的功能,还可以增强腿部的力量和稳定性。
总结起来,股四头肌是腿部最长的肌肉,起始于髂脊和髂前上棘,止于胫骨的胫骨粗隆上。
它是膝关节的主要伸膝肌,参与髋关节的屈曲、外展和内收运动,并通过肌腱与髌骨和胫骨相连,维持髋关节和膝关节的稳定性。
通过锻炼可以增强股四头肌的力量和耐力,提高腿部的功能。
股四头肌的健康和强壮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并合理锻炼这个肌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Q角:此角是在股四头肌牵拉轴线与髌腱中线之间,实 际上测量是通过髂前上棘至髌骨中心化一条线,以后再 从髌骨中心至胫骨结节化一条线,Innsall等(1976)指 出这两线相交叉的角平均为14°,大于20°视为异常。 • 外侧股髌角:经股骨髁最高点引一连线,与髌骨外侧 面的另一连线构成该角。Laurin发现正常人该角外侧开 大占97%,两线平行者占3%,髌骨半脱位该线平行者 占60%,内侧开大者占40%。 • 股髌指数:该指数是内侧和外侧股髌间隙之间的厚度 比。内侧股髌间隙最短的距离是髌骨内侧关节面和股骨 内髁之间的外侧区域,而外侧股髌间隙的最短距离是在 髌骨外侧关节面和股骨外髁之间。正常人这个指数为 1.6或小于1.6;髌骨软化的病人大于1.6,占97%。
髌骨成份
初生儿完全为玻璃软骨 2—5岁时开始出现骨化中心 17—18岁软骨化骨完成
一般只有一个化骨中心,有时也可有多个。 10-14岁出现,15岁左右闭合。成人髌骨的 软骨面厚约7mm,大于股骨髁及胫骨关节 面的厚度,所以活动力强,易受不同损伤。
髌骨分类Wiberg法
(1941)
• Ⅰ型:内侧面和外侧面几乎相等者(24%) • Ⅱ型:外侧面明显大于内侧面(57%) • Ⅲ型:外侧面显著大于内侧面,内侧面几 乎呈垂直(19%)
股四头肌的某些生物学研究 (2 )
• 股中间肌:离股骨最近的肌肉。是股四头肌四部分中 最小的一个,而且几乎直接着于几乎直接着于髌骨上 端 • 股内侧肌:是由两个较长的功能性肌肉组成,被称为 股内长肌和股内斜肌。仅距髌骨几毫米才变成腱膜, 并直接进入髌骨,有些纤维进入内侧支持带。股内侧 肌是最容易观察的伸膝装置。 • 在股四头肌萎缩中,当萎缩恢复过程时,其容积是最 早出现最后才恢复的。 • 阔筋膜张肌和臀大肌:髂胫束在在外髁的附着部常不 能认出,该处是阔筋膜张肌和臀大肌的止点,有伸膝 作用
膝关节稳定性的维持
• 直立位:人体的重心线落在膝关节前方, 有迫使膝关节被动伸直的趋势。此时, 关节外韧带紧张的维持关节的稳定
股四头肌对于膝关节损伤的 重要性
股四头肌的某些生物学研究 (1)
• 股直肌:股四头肌组成中唯一起于髋关节之上的肌肉, 处于最重要部分,在下端变窄,形成一个宽的筋膜, 横径约5-8cm,越过髌骨的前面,大部分股直肌纤维 进入髌腱,因此股直肌既是髋的屈肌又是膝关节的伸 肌。此特点仅在仰卧位才能发挥最大的伸展力。 • 股外侧肌:大腿外侧的暴露位置,易遭受意外的损 伤或手术的创伤;尤为重要的是在婴儿期,当药物肌 肉注射的刺激时,即可引起肌肉纤维变性,发生痉挛; 也是唯一易形成疝的部位。股外侧肌是直接附着在髌 骨上的肌肉,其下部纤维在冠状面约成12°-15°角 进入髌骨,有些纤维进入外侧支持带和髂胫束。
特点
• 膝关节是人体结构最复杂、最大的关节,所受杠杆作用力最 强(即负重最多)的一个关节,虽然是屈戊关节,但其运动 是二维的,不甚稳定而容易损伤。运动范围虽不及肩、髋关 节广泛,却具有更精确、复杂的规律。 • 包括由股骨上端构成的内侧和外侧胫股关节以及由髌骨和股 骨滑车构成的髌股关节。内外侧副韧带和前后交叉韧带、关 节囊、滑膜构成。 • 关节面不相适应,虽有内外两个半月板来加深胫骨平台的深 度,缓冲作用也很不够。又辅以较多坚强的韧带和强大的肌 肉,筋膜包绕周围,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膝关节的稳定性,但 从力学的观点来看,膝关节仍不够稳定。膝关节主要运动为 屈和伸,在膝关节半屈时,可做少许内外旋运动。 • 由腓骨小头和胫骨外髁组成的胫腓关节不参加膝关节的组成。
膝 内 膝内紊乱症 紊 乱 症
引 言
在1803年HeY氏即将半月板破裂所表现的症 状命名为“膝内紊乱症”。迄今已有190多年,学者 们继续应用。实际上,凡膝关节内部或其附近的软 组织受损均可发生同样类似症状,因此,有人采用 “膝关节软组织损伤”似乎较为合适。但有时膝关 节所表现的症状仍不能肯定其损伤所在的部位,因 而,“膝关节紊乱症”这个名词仍不能完全放弃, 而体中强大伸膝关节有力的肌肉。其中以股 内侧肌最为重要,此肌有伸直膝关节最后 10°-15°的功能以维持膝关节伸直时的稳 定 • 还是保持人体直立位最重要的肌肉 • 协调韧带、保护关节的稳定,避免发生关节 损伤
股四头肌萎缩的结果
膝关节受损功能障碍
股四头肌萎缩
创伤性滑膜炎
制动休息
Q角
外侧股髌角
髌骨软骨软化症
• 简称髌骨软化症。通常是用于描写膝关节前 侧疼痛的术语。指髌骨软骨面退行性变化而 产生的一系列症状。1919年Axhausen首先报 导。本病好发于运动员及体力劳动者,此外 老年患者髌骨增殖性改变也可能是髌骨软化 的晚期表现,也有人称为“膝关节前侧疼痛 综合症”,也有学者指出关节软骨正常也可 出现此症状。
关节肿胀
关节积液
股四头肌锻炼方法
• 锻炼肌肉紧张和收缩
• 直腿抬高练习
髌骨和膝内紊乱症
髌骨的作用
略呈三角形。是人体最大的子骨,与股骨 内外两髁相关连,组成膝关节的一部分, 具有保护股骨滑车关节面的作用。作为股 四头肌着力支点,加强股四头肌的力量; 维持膝关节在半蹲位的稳定性,防止发生 异常的内收、外展和前后错动,完成膝关 节伸屈功能
日常生活中膝关节的活动 所需范围:
• • • • • 行走 5°—67°± 上楼 81 °± 下楼 83 °± 坐位 93 °± 行走中的膝关节运动范围和行走频率、 步距等有关
运动膝关节的肌肉
• 伸肌组: 股四头肌 • 屈肌组: 帼绳肌,内侧帼绳肌, 半腱肌,半膜肌, 外侧帼绳肌,股二头肌, 也有伸髋功能 • 旋转肌组:帼肌,半腱肌,半膜 肌,股薄肌,股二头肌, 阔筋膜张肌
运动特点
• 由其构成关节的骨骼形状及韧带的制导作用 所决定的,主要是伸屈运动,在屈曲位兼有 旋转运动,同时有很小范围的内、外翻的被 动运动 • 伸展与屈曲是在矢状面上运动。在伸屈时, 股骨髁与胫骨髁的相对运动大部分过程是滑 动方式。在伸展最后20°时,其相对运动变 为滚动方式。外髁在最后20°开始,内髁在 最后10°开始,自然形成了股骨髁在最后伸 直时发生内旋(小腿外旋),使关节更趋稳 定,称之为膝关节的扣锁机制。 • 旋转运动只有在膝关节屈曲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