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修订稿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 单元主题与教学目标单元主题:[单元主题名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具体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学习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培养和价值观引导目标]2. 教材内容与结构课文:[课文题目及简要内容]写作:[写作主题及要求]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及内容]口语交际:[交际话题及要点]二、学情分析1. 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已学过的相关知识:[列举学生之前学过的与本单元相关的知识]掌握程度:[评估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2. 学生学习能力阅读能力:[分析学生的阅读水平,如理解、分析、概括等方面]写作能力:[描述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语言表达、结构组织等]自主学习能力:[考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重点内容 1][重点内容 2]2. 难点[难点内容 1][难点内容 2]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讨论法3. 阅读指导法4. 写作训练法五、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导入方式和内容]作者及背景介绍[作者生平、作品风格,创作背景等]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标注生字词教师范读,正音正字整体感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课堂小结布置作业2. 第二课时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精读课文分析重点段落和语句体会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小组讨论针对文中的某个问题展开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课堂小结布置作业3. 第三课时(写作课)写作指导讲解写作主题和要求分析写作示例,提供写作思路写作实践学生独立写作作文评改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课堂小结布置作业4. 第四课时(综合性学习课)活动导入介绍活动主题和目的活动开展分组进行活动,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形成成果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布置作业5. 第五课时(口语交际课)情境导入创设口语交际情境交际指导讲解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巧明确交际要求和注意事项口语实践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评价反馈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表现提出改进建议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六、教学资源1. 教材2. 多媒体课件3. 相关拓展阅读材料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参与度:[观察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程度]发言质量:[评价学生发言的准确性、逻辑性和创新性]合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表现]2. 作业评价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度和正确率]作业质量:[分析学生作业在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方面的表现]3. 测试评价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期中期末考试:[综合评估学生在半学期或一学期内的学习成果]《消息二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学习阅读消息的方法。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4单元写作 语言要连贯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4单元写作 语言要连贯

写作语言要连贯设计说明“语言要连贯”是八年级第四单元的写作教学内容。

教材非常注重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七年级上册安排了“思路要清楚”的写作内容,七年级下册则有“怎样选材”的写作内容。

从编写体系上看,“语言要连贯”是对“思路要清楚”能力的一次综合训练,也是对“怎样选材”能力的更高要求。

学习目标1.学会运用关联词、提示语等,保持句子之间的衔接连贯。

2.学会围绕中心合理安排写作顺序,保持文章整体的连贯性。

3.引导学生分析例文,学会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写作,注意段落内部的语句连贯。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语言连贯的重要性,学习语言连贯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写作实践。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拓展阅读:《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同学们,语言表达不仅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交流的必要手段,更是一个人思想品质的完美体现。

谁也不愿意和一个说话颠三倒四、东拉西扯的人聊天,正如读者也不愿意看一篇语言前后不连贯、逻辑混乱的文章一样。

所以,语言的连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如何做到语言连贯。

; ;(二)在老师的指导下回顾课文,总结撰写文章的过程和方法。

1.示例:昆明菌子极多。

(这是总起句,确定此段的中心话题是菌子)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

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第一种菌子)。

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

青头菌(第二种菌子)比牛肝菌略贵。

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菌中之王是鸡(第三种菌子),味道鲜浓,无可方比。

……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作干巴菌(第四种菌子)。

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

八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精选5篇】

八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精选5篇】

八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精选5篇】八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篇1内容和步骤: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提问: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提问:第二段可以分几层?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两层:(1)(3—6)从小大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2)(7—9)从不可忽视的三小处,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处处入画”。

第一段与第二段是总分关系。

二、讲析第一段(3—6)1、指名朗读第一层:2、指导分析第三段:(1)指名概括段意。

明确说明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即“不讲究对称”,有“自然之趣”。

(2)提问: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发明确的认识。

3、指导分析四段。

(1)指明概括段意。

(2)引导分析说明层次。

4、指导学习五段。

(1)指名概括段意——说明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映衬富有画意。

(2)逐句分析。

(3)提问:这段文字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这段文字以说明为主,也适当插了描写和议论。

说明文的描写,着眼于说明特征,并且比重不大,只是稍加点染起辅助说明作用;说明文中的议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5.学习6段1)指名概括段意。

2)分析:第一段主要用解说方法,突出了巧妙的设计和安排,能给游人以画意实感。

文中的两个“更”字与“多了”与“深了”紧密呼应。

三、指导分析第二层(7—9)1.齐读第三层;2.提问:这一层说明了哪些细部内容?与文章的说明中心是否吻合?3.讨论第7段首句的作用;——这一句既是本自然段的中心句,又是本层次的总说句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4.小结:——这一段紧紧围绕第一段提出的.说明中心,进行了具体说明,是全文主体和重点。

四、讲析第三段(10)1.提问:这段文字是否多余?——这段文字交代说明,是不可忽视的结语。

它.总结了全文给人以余味,再次激起了读者急于一游苏州园林的强烈愿望,也使行文缜密。

五、.总结课文1.归纳中心:——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再现了它的画意美显示了设计者和工匠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初中语文人教2024课标版(部编)八年级上册《三峡》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人教2024课标版(部编)八年级上册《三峡》教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三峡》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各有不同。有的同学能迅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修辞手法,而有的同学则在理解古汉语表达上遇到了一些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更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讲授重点难点时,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解释,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通过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我发现同学们在互动交流中更容易产生灵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更加深入。这一点让我感到很欣慰,说明教学方法的选择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是显著的。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三峡》中描述的自然景观。三峡是长江上的一个著名峡谷,以其壮丽的山水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著称。它不仅是中国地理的一大特色,也是文学创作的宝贵源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三峡的具体描绘。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修辞手法,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三峡的美景之中。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词汇运用、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实例讲解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三峡相关的自然景观特点或文化背景。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尝试模仿课文的写作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描绘三峡的壮丽景色,理解其表达效果。
-文章结构与写作特色:学习课文的布局谋篇,理解作者通过对比、衬托等手法展示三峡自然美的写作技巧。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和表达。
举例:《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学生需理解“曦月”指的是阳光和月光,这里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险峻和自然景观的震撼。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含复习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含复习教案)

1.消息二则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2.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3.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学习这两则新闻不仅要抓住战争的主题,也要抓住新闻的特点)教学设计:一、导入(导入课文的方式可根据需要设定)(教师配乐朗诵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课文)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或让学生拿出当天的报纸浏览新闻版,简要介绍几则新闻,由新闻的标题导入) 整体感知二、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三、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3.精读课文(可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4.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教学设计第1篇】知识与技能1. 掌握重点生字词及短语,理解文章重要词句的含义。

2. 了解特写与消息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明确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特点。

3.体会本文写作手法上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1. 掌握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人物特写的常用写法。

2.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入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掌握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人物特写的常用写法。

难点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教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情境导入课前热身授课课堂总结作业布置1982年11月24,印度新德里游泳馆,八千多名现场观众及亿万电视机前的观众,一齐将目光聚焦在十米高台跳水比赛中,期待运动员们在这场优雅与力量结合的竞赛里崭露头角。

中国女运动员吕伟不负众望,用她优美的身姿、扎实的功底、完美的技巧博得全场喝彩,问鼎亚运。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飞天”凌空》,走进曾经为国增光的亚运冠军吕伟。

1.预习检测,考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2.了解新闻特写结合课文后材料《什么是新闻特写》,让学生阅读,教师补充以下内容:新闻特写的创作方法:新闻特写的写作要准确把握其“新”字的属性和本质,努力在“闻”字上挖潜力,不断在“特”字上下工夫,刻苦在“写”字上做文章,是新闻记者和广大业余新闻报道员应努力掌握的最基本的新闻特写的写法,也是原则。

一、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讨论并归纳:中国跳水女运动员吕伟在第九届亚运会上,以9.5分的高分获得10米高台跳水冠军。

二、联系人物传记相关知识,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吕伟站在10米高台,准备跳水。

第二部分:(2-4)细致刻画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作。

第三部分:(5-8)写了观众的反映和赞叹以及现场的气氛。

三、问题探究(一)吕伟完美的一跳,如此短暂的1.7秒,作者如何实现让读者体会到比电视画面更有视觉冲击的效果?思路解析:1.用第三人称叙事,作者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还原新闻事实。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八年级的上册语文教案篇一《三峡》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文言文,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篇经典传世之作,不仅详细介绍了三峡的地貌特征,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为了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特征并感受文章之美。

在教学时,我向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

2、反复朗诵中感悟三峡的优美风光,品味语言的精妙。

3、掌握学习方法,轻松背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读”贯穿始终,让学生通过对课文多遍不同形式的读,如:默读、轻读、朗读等,在读中完成学习目标。

整个课堂都是学生在读,在说,在品,在记,老师只起着引导的作用。

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程度的发挥。

语文课“语文味”的特点得到充分体现。

在学生对《三峡》一文精度细品的基础上,我积极引导学生掌握背诵的方法,分清层次,理解文章,掌握重点字词,众所周知,没有提问的课堂,是不完整的课堂,而有章法的朗读,再配以美妙的音乐,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轻松地收获。

整个语文课堂变成了欣赏美、感悟美、收获美的场所。

本节课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相关的朗读技巧,提升了学生“读中品”、“读中悟”的能力。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二教学目标:一、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通过练习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解题能力。

二、通过中考链接,深入体会大自然中的树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练习的过程及讲解练习的过程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也是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的一个途径,更是检测学生对于学习方法掌握程度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每一次的练习都会有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来学习、来训练。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通过课内的习题,举一反三,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难点:对于各题目中的要求,正确理解文本的含义,特别是中考链接,要一边复习所学的方法,一边掌握新学的方法。

练习很好讲,但是要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方法,那就不简单了,学生往往对于这道题会解了,也掌握了解题的方法,说起来是头头是道,但是同样的问题,却望而却步了,关键在于不会举一反三,每次的练习讲解并不能马上解决问题,但是会让学生离成功更进一步的。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学习目标:通过课文感知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学习重点:体会文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学习难点:从文中了解版纳独特的民族文化学习过程:一、导入:1、媒体播放音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创设情境2、优美的音乐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那苍莽的热带雨林,神秘的宗教氛围,鲜见的少数民族情调更是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走进西双版纳。

二、第一板块,感受美1、请你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你第一次读课文之后的感受。

2、浏览课文,神游版纳,结合有代表性的图片,以“《》美在……”说说版纳的美三、第二板块,品味美1、挑选你自己喜欢的画面,高声朗读2、自主思考:你喜欢的画面是如何表现美的。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抓住标题中的关键词去欣赏,边读课文,边作圈点批注3、小组合作交流,点击媒体显示的每个画面,让学生在想像中与作者同游同赏4、深入探究:人文景观的美如果说自然景观的美是大自然对版纳的恩赐,那么富有特色的傣族文化则是这个民族独特的魅力,文中多处信息向我们展示了傣族质朴意深的民风民情。

(1)、学生阅读课文,试图从文中提供的傣族的居住、服饰、饮食、宗教信仰等方面信息中去考察(2)、语文活动:走进西双版纳傣族园要求a、以“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来到西双版纳傣族园……”为开头b、注意使用第一人称四、第三板块,表现美播放影片,结合影片写一写版纳的美要求:写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五、激发探究意识:通过本课的学习,启发学生说说你对版纳有了哪些了解,你还有哪些问题感兴趣?六、结束新课:当优美的音乐再起时,你最想对神秘而又神奇的西双版纳说的是……七、布置作业:积累美言(1)、说说你最喜欢的词语(2)、记住你最想记住的句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体察信客的语言、行动和心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古诗五首:《登高》、《望岳》、《春望》、《赤壁》、《钱塘湖春行》2. 现代文四篇:《背影》、《春》、《济南的冬天》、《白杨礼赞》3. 文言文五篇:《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湖心亭看雪》4. 语文园地: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等二、教学目标1.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现代文的分析与赏析。

重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登高》一课时,可以展示一幅高山图片,让学生描述自己的感受,进而引出诗句。

2. 课文学习(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讲解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3)实践演练: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4)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后作业布置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五首、现代文四篇、文言文五篇等。

2. 作者:杜甫、鲁迅、苏轼等。

3. 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4. 课文结构框架。

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习题。

例如:《登高》课后练习: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2.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例如:《背影》课后写作:以“父爱如山”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3. 作业答案:课后练习题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3.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阅读书目,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6. 板书设计7. 作业设计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1. 确保课文内容的完整性,避免遗漏重要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情感朗读,感受反法西斯阵营军民用鲜血凝成的情谊。

2、行动探究,体会南斯拉夫母亲的内心活动。

3、语言品味,感悟本文真挚感人的人性美。

教学重难点朗读。

探究。

体味南斯拉夫母亲丰富的内心世界。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教学准备:解决字词;查阅资料(二战有关资料)●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烛光引读。

教师呈现《烛光里的妈妈》图片。

同学们,我们面对着摇曳的烛光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是啊,面对这样的烛光,我们感受到了老师那份情同__的爱。

可同样的蜡烛,在南斯拉夫老妇人的手里,却有着不同的意蕴,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西蒙诺夫的《蜡烛》,它会使我们感受到怎样的一种超越国界的情感呢?(板书课题及作者)作者简介:西蒙诺夫,苏联作家。

生于军官家庭。

1934年开始写作。

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

作品《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金,《生者与死者》获列宁奖金。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

2、这是一篇战地通讯,它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3、读了课文后,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这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三、合作探究,微观体察。

设置问题情景一:课文以蜡烛为题,这里的烛光,你认为有什麽特殊的象征意义呢?讨论明确:红军烈士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设置问题情景二:课文中的老妇人,是本文的主人公,你能概括一下她的形象吗?讨论明确:①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②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他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③他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本学期语文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并分析文本中的语言特点;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精读本学期的课文精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利用文本分析工具进行文本解析;•了解文本的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认真研读重要段落,掌握文本的主题和思想;•分析文本的语言特点,如用词、句式、修辞手法等。

2. 古诗文欣赏本学期的古诗文欣赏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研读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古诗文的背景和历史文化背景;•分析古诗文的意境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写作训练本学期的写作训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熟悉作文的基本要素,如主题、结构、语言等;•练习不同类型的作文,如议论文、说明文等;•分析范文,吸收写作经验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学期的语文教学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法在课堂上通过讲解和解析文本、古诗文的内容和语言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

2.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思想、共同探讨文本的意义和背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 课堂演讲法通过课堂演讲的形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见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四、教学评价本学期的语文教学评价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课堂上的表现,如听讲、思考、讨论、发言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维能力。

2. 作业评价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评价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考试评价通过定期的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促进学生的复习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五、教学计划本学期的语文教学计划如下:学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1-2 课文精读:《小杨家的人》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课堂表现评价3-4 古诗文欣赏:《滕王阁序》讲授法、课堂演讲法作业评价5-6 写作训练:议论文写作讲授法、练习法课堂表现评价7-8 课文精读:《荷塘月色》讲授法、小组讨论法作业评价9-10 古诗文欣赏:《观沧海》讲授法、课堂演讲法考试评价11-12 写作训练:说明文写作讲授法、练习法作业评价13-14 课文精读:《老舍茶馆》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课堂表现评价15-16 古诗文欣赏:唐诗选读讲授法、课堂演讲法作业评价17-18 写作训练:小说创作讲授法、练习法课堂表现评价六、总结反思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优秀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优秀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优秀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篇1)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走进古典诗文的世界我们会发现处处有月亮的影子,这轮明月曾照亮了春江的流水,曾惊扰了鸟儿的安眠,也曾打湿了怨妇的罗衫。

回忆我们所学的古诗文,你想起了那些有关月亮的名句呢?生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生3: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师:好,看来同学们对古诗文名句积累很到位。

是啊,这轮明月曾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他们或借月抒发思乡之情,或借月表达美好祝愿。

当苏轼被贬黄州,面对承天寺的这轮明月他又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呢?今天,我们就同游承天寺,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感悟情怀。

(板书课题、作者)师:同学们,对于*的作者苏轼,你了解多少呢?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苏轼呢?生: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作品主要收录在《宋学士文集》里。

师:对于*的写作背景,哪位同学知道并能介绍给大家呢?生:宋神宗时期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其政敌就借其讽刺新法的诗,以“讪谤朝政”的罪名把苏轼投进监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

出狱后被贬黄州,成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近乎于流放。

二、文本解读触心灵师:升入初中以来我们学习了不少文言文,回忆一下我们都用了什么方法来学习它呢?生1:读课文,翻译课文。

生2:赏析文中的句子,感悟作者的情感。

生3:需要背诵。

师:好,归纳起来就是读-译-赏-悟-创,这既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的环节。

师:首先我们来听读,注意读音、停顿。

师:本课有哪些字我们第一次接触,停顿有哪些句子需要注意呢?生1:藻、荇这两个字注意字形,记住读音。

生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生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师:同学们节奏划分得很准确,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散文二篇教案+评价方案设计+反思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散文二篇教案+评价方案设计+反思

《散文二篇》课堂教学设计《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测评内容】1.参考课下注解,了解作者。

2.参考“读读写写”,积累词语。

3.朗读课文三遍以上。

【评价方式】1.通过分析学生课前习习案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重点字词的掌握情况,以便课堂重点讲授难字难词的读音和意义。

2.学生通过课前习习案掌握重点字词,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作者思想情感,了解作者观点,明确难以理解的语句。

【练习内容】1.理清思路,体会情感。

永久的生命各段中心句划分层次作者情感1.2.3.4.5.2.了解背景,理解主旨。

3.研讨课文,揣摩写法:课文高唱生命的凯歌,可是第一段却讲到很多消极、悲观的现象,与标题相去甚远,是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4.品味语言,重组成文:本文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

请从赞美生命的角度,自由命题,从课文中选取三四个佳句形成一篇小文章。

然后朗诵给同学们听。

【评价方式】1.通过理清作者思路,划分文章层次,体会作者情感,检验学生是否领会文章的内涵。

2.通过对背景的补充了解,理解主旨,检验学生是否理解作者的中心观点。

3.通过对文章写法的揣摩,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文章欲扬先抑的写法,是否掌握欲扬先抑的作用。

4.通过重组成文,检验学生是否能够品析文章富含哲理的语言。

【测评内容】完成课后练习册作业内容:新课表同步练习《知识与能力训练》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3、64页。

【评价方式】利用作业评价,掌握知识应用。

【 创设情境】“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这是我们七年级课文《紫藤萝瀑布》的一句话,作家由花及人向我们谈了她对生命的认识,今天我们来听听严文井的答案。

【设计意图】由旧文引入新文,从旧知导向新知。

学生熟悉的写人记事、写景抒情类散文也会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如《紫藤萝瀑布》中作者对生命的认识。

【 了解作者,积累字词 】 1.了解作者。

2.积累字词。

【设计意图】1.了解作者所处的年代,有助于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部编版(教育部审定)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详案)

部编版(教育部审定)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详案)

部编版(教育部审定)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详案)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

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新闻,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渠道来到我们的身边。

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围绕“变化着的社会”这一主题,选取了五篇极富经典性和时代气息的新闻作品,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常见的新闻体裁和新闻阅读方法,了解新闻作品的采编过程,学习基础的新闻写作。

《消息二则》选编了两则关于解放战争时期闻名中外的渡江战役的消息,作品依时叙事,短小凝练,点面结合地表现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大无畏精神,展示了全党全军团结一心、锐不可当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歌颂与赞美之情。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奖者、颁发机构以及相关新闻背景,同时特别说明了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

这篇消息以翔实的材料和缜密的行文,全面地表现了诺贝尔奖颁发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作者以形象化的描写,鲜明而艺术地再现了1982年中国运动员吕伟在第九届亚运会中获得女子十米跳台跳水比赛冠军的动人场面,突出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主题,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和自豪之情。

《一着惊海天》这篇通讯报道以完整直观的脉络记叙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歼-15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

全文铺排有序,主次分明,用平实的文风展现了我国海军事业蓬勃发展的骄人风采。

“任务二·新闻采访”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新闻采编的一般方法、步骤及流程,通过模拟采访,掌握相关的采编技巧和注意事项,从而更好地理解新闻。

“任务三·新闻写作”旨在引导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本单元学习到的知识渗透到写作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

本单元“口语交际”活动的主题是“讲述”,旨在引导学生把握“讲述”的技巧,学会清楚地表达,得体地交流,力求在活动中培养、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新闻、人物通讯、故事;2. 第二单元:诗歌、散文、小说;3. 第三单元:说明文、议论文、演讲稿;4. 第四单元:成语、俗语、谚语。

二、教学目标2.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审美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2. 教学重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素养,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各章节的文体特点、写作技巧、阅读方法;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各章节文体特点、重点知识点、典型例题;2. 板书布局:合理规划板书空间,突出重点,层次分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阅读课文,回答课后问题;(2)结合所学,仿写一篇新闻、散文、议论文等;(3)积累本节课所学的成语、俗语、谚语,并了解其含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课外读物,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1. 确保文体多样,涵盖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等;2. 教学内容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3. 注重教材的实用性,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2.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辩论等形式,锻炼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1.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补充说明:针对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进行详细讲解,结合例文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所学技巧,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完整版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完整版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完整版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新闻报告《芦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2. 第二单元:人物描写《秋天的怀念》《背影》3. 第三单元: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4. 第四单元:诗歌鉴赏《望岳》《钱塘湖春行》5. 第五单元:文言文《三峡》《记承天寺夜游》6. 第六单元:小说《孔乙己》《范进中举》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知识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理解与翻译。

诗歌的鉴赏方法。

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2.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PPT。

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2. 学具:课文预习笔记。

课堂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新闻、故事、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讲解:精讲课文,分析文章结构、写作技巧、表达手法等。

3. 例题讲解:精选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课文及作者。

2. 课文结构及重点句子。

3. 解题思路及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模仿课文写作风格,写一篇作文。

2. 答案:课后练习题答案。

作文范文及点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与课文重点的把握。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与实现。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与针对性教学。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计。

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与清晰度。

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五篇

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五篇

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五篇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教学目标】1、目标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阐述实验精神的重要。

2、结合文本分析摆事实讲道理以及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学会圈点批注关键词句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准确的理解课文中大量的名言警句,了解其中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方法;学习制作卡片。

难点:理解文章的论证结构。

【教学方法】这是一篇大科学家的小讲演,却反思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弊端──即重哲理玄谈轻科学实验。

作者古今中外打通,将学理分析和现身说法结合,学识宏博,思辨深刻,体验剀切,话出肺腑,切中时弊。

学习本文,宜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研读说理文的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

【教学辅助】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堂同学们,当我们津津乐道于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四大发明和奥数夺冠的时候,你是否知道当代十大科技发明中没一项是咱中国人的?的李约瑟命题就是探讨近代中国的科技为什么落后了的。

从五四时起很多有识之士就在思考这个问题,可直到现在中国学生高分低能,创造和实践能力不足,仍是不争的事实。

原因何在啊?让我们和丁肇中教授一起探寻这个极有价值问题。

二、整体探究1、速读全文找出中心论点,以备交流。

中心论点的特征:表判断的陈述句;凝练概括,统领全文的观点。

明确:中国人缺乏格物致知精神/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或标题。

2、用勾画评点的方法,跳读文章,说说作者怎样分析格物致知这个概念的?明确:开头点出格物致知就是科学实验,然后由《大学》里格物致知传统儒学的格物致知到真正的格物致知等,析本意举反例再到探真义,正──反──正的螺旋上升或层层递进,直达真理。

初中语文人教2024课标版(部编)八年级上册《赠从弟(其二)》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人教2024课标版(部编)八年级上册《赠从弟(其二)》教学设计
2.课堂实践活动的设计。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创作短诗,以此加深对自然景物描绘情感的理解。从学生的表现来看,这个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显得有些吃力,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小组讨论的引导。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努力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适时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总体来说,学生们的讨论较为热烈,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较为被动,发言不够积极。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进一步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增强课堂参与度。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比较阅读《赠从弟(其一)》与《赠从弟(其二)》时,学生可能难以形成自己的见解,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评价,培养批判性思维。
举例说明:
1.教学重点举例
-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播放标准朗诵录音,指导学生跟读,并注意停顿、语气等,以达到熟练背诵的目标。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分析诗文的起承转合结构,以直观的方式呈现修辞手法,如“峨眉”与“猿啼”之间的比喻关系。
-创设词语接龙、填空等游戏,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使用生僻字词,加深记忆。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诗中的情感表达,如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2.教学难点举例
-对于修辞手法的理解,教师可挑选诗中的典型句子,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分析其中的对偶手法,并让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句子。
-在生僻字词的记忆方面,教师可采用“联想法”、“故事法”等,例如将“峨眉”与“蛾眉”联系起来,讲述字词背后的故事,增强记忆点。
4.通过对诗中修辞手法及生僻字词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与写作技巧。

【【小学部编本】】教育部审定版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 【小学必备】下

【【小学部编本】】教育部审定版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 【小学必备】下

《饮酒》(其五)文本解读(修改稿)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沥林中学李尧天一、原文:《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解读:《饮酒》诗一组二十首,是陶渊明归隐之初写的,大多是写诗人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

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

这首诗写心远世俗、欣赏自然、自得其乐的兴致和领悟。

全诗以平静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富有生活情趣,又颇有理趣,诗人独特的人生志趣影响深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写诗人远离官场,再也不用过往日迎来送往的日子,不用再见不喜欢的人,不用再说不喜欢的虚伪的官场套话,心情非常轻松快乐;“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写诗人因为心已远离官场名利的诱惑,即使身处闹市也心静如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写诗人以悠然自得的心态过心仪的田园生活,欣赏居处周围的美景,似乎信手拈来,实则千锤百炼至返璞归真的语言运用的最高境界,妙不可言,景、情、理交融于一体,真是“此诗有真味,如说已忘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千百年来人们共同的心理感受:很多美妙的的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这句诗有“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家思想的韵味,寄情深长,耐人寻味,有无穷的理趣和情趣。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三、文本教学策略策略一:反复诵读,诵读成诵。

陶渊明的诗,大多在字面上写得很浅,好象很容易懂;内蕴却很深,需要反复体会。

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如听范读、全班齐读、小组齐读、个人自由读、背诵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反复体会诗的韵味。

策略二:开展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明白做真人说真话的快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教
学设计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该题检测学生对新闻“五要素”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师明确:在这条消息中,何时,是1949年2月10日午夜开始的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何地,在芜湖和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看标题便知);为何,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从“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命名中,确定战争的性质。


本文的重点,在“如何”上:
⑴一方面是解放军不到二十四小时,突破敌阵,摧枯拉朽,渡江后乘胜追击;
⑵另一方面是国民党军,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防线,军无斗志,土崩瓦解。

2.小结
新闻报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了解国内外重要事件的最主要文体之一,了解新闻的基本知识,掌握新闻的主要特点,对于我们更好地阅读新闻报道,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也是我们本堂课的主要内容。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探究”(一)。

2.思考“练习·探究”(二)。

3.阅读“词句品味·积累。


一、复习检测
1.前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新闻的基本常识和新闻的主要特点,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次。

(“五要素”和一个H、消息的特点、消息的结构等)
明确:新闻有五个W(“五要素”),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为何)和一个H,即how(如何)。

消息的基本特征是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

消息一般包括标题(正题、引题、副题)、导语、主体、背景材料(有的消息还有结尾)等部分。

2.指出本文所包含的“五要素”和一个H,并区分出导语、主体和结语。

(该题既检查了学生的复习情况,又检测明确了“练习·探究”(一))
明确:⑴本文是一篇简短的消息,堪称新闻写作的经典之作。

新闻“五个W”(“五要素”):When(何时)、Where (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在本文中体现为:时:1949年4月20日午夜到21日;地:芜湖、安庆之间;人:人民解放军;事:渡过长江;故: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How(如何)那就是: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