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文化社会科学作为一门学科案例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补修课程)考试复习指导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补修课程)考试复习指导一、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1.考核依据:主教材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丁柏铨、胡治华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2版);辅导教材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学习指导书》(胡治华高侠胡翼青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2版)。
2.考试方式:考试采取开卷方式。
试卷采用百分制。
3.试题类型:一、名词解释(占30%);二、选择题(占10%);三、简答题(占40%);四、论述题(占20%)。
二、章节重点提示绪言1.现代科学革命的发展主潮第一章人文社会科学概说1.人文科学的含义2.人文社会科学的含义3.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共同点第二章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1.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的实现所应具备的特殊条件2.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决策功能的主要表现第三章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1.直觉的含义2.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理性批判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关系第四章 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综述1.时代主题的含义2.系统科学的含义3.关于“科学无国界”说的适用领域4.关于20世纪中国20——30年代的东西方文化关系的论战5.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阶段第五章哲学历史学文艺学宗教学的新突破1.接受美学的含义2.马克思关于哲学的观点3.克罗齐关于历史的观点第六章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传播学管理的进展和影响1.语言学的含义2.行为科学的含义3.弗洛伊德心理学说的主要贡献4.蔡元培与中国现代心理学5.关于“情绪智慧“(情商)说的基本点第七章经济学社会学法学适应时代需要迅速发展1.社会学的含义2.关于亚当·斯密及其经济学著作3.关于“凯恩斯革命”4.20世纪世界和中国经济学迅速发展的原因第八章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1.科学主义的含义2.当代人文社会科学面临的挑战3.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五大趋势的内在联系第九章人文社会科学与教育学的学科建设1.大教育观的含义2.孔子及其教育观3.关于中国教育研究的新突破第十章人文社会科学与初等教育的跨学科研究1.社会角色的含义2.教育哲学的内涵与意义3.教育心理学的内涵与意义4.关于教育社会学中观层面研究5.关于我国的《教师法》三、模拟试题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30分)1.人文社会科学2.定量研究3.全球问题4.认知心理学5.科学主义6.比较教育学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开始以分门别类的面目出现的时间是()A.15世纪 B.16世纪C.17-18世纪 D.19世纪2.成为20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技术“起飞”的主要信号是() A.人造地球卫星升天 B.DNA重组C.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建立 D.试管婴儿培育成功3.系统论的创始人是()A.维纳 B.申农C.贝塔朗菲 D.普利高津4.19世纪形成高潮、特别强调文学艺术的表现功能的一种重要文艺思潮是()。
第二章 科学社会学的发展历史
第二章科学社会学的发展历史⏹科学社会学是一个年轻的学科,学习一门知识需要从认识这个学科的发展历史入手,本章重点说明科学社会学是如何成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原因等.本章内容包括如下三节内容.⏹第一节科学社会学的前历史发展⏹第二节科学社会学研究课题的出现⏹第三节科学社会学的发展与成熟第一节科学社会学的前历史发展⏹自然科学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是对自然科学的社会学讨论还没有产生;真正意义的近代自然科学是与资本主义同时发展起来的;在这个时候产生了科学与社会关系的讨论。
19世纪末期,出现了哲学家、社会革命家和社会学家在讨论一般社会问题时提到了科学与社会关系各种问题;并产生很多具有光辉思想的真知灼见,其中有些思想成为了科学社会学的思想渊源,至今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从这些思想家的学科发展路径来看,包括哲学家、社会革命家和知识社会学家两类。
第一类代表人物包括如下:培根、圣西门、马克思、孔德、斯宾塞;第二类代表人物(知识社会学家)包括:迪尔凯姆、韦伯、舍勒、曼海姆。
一、哲学家、社会革命家的科学社会学思想1、弗郎西斯·培根⏹他是欧洲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是重要的哲学家和近代科学的代言人。
⏹他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只有服从自然才能支配自然”;主张利用科学知识造福人类……。
⏹他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上升发展时期;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步要求(任何社会阶级当他们发展一定阶段时候就需要社会承认和获得社会地位等,并都会产生代表他们的思想和思想家等)。
⏹他主张将社会改造计划与科学结合在一起。
其思想主要集中在未完成的著作《新大西岛》一书中。
⏹培根描述的新大西岛是一个乌托邦,在这个理想王国中有一座所罗门宫——智慧之宫、科学之宫,是这个乌托邦的核心。
⏹科学之宫是人们组织起来进行科学活动的场所;利用科学造福社会和改善生活的机构。
这个宫殿中,有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还有各种技术人员进行实用工艺研究;有天文台、力学实验室、动植物研究实验室;还有研究食物防腐、医疗保健、改善住房等使用的设备等。
第二章 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建构
二、理论的层次 1、宏观理论,是以整体性的社会现象为解释对 象,提供一种高度概括的解释框架。 这种理论抽象程度最高,应用领域广泛。具有宏 观分析取向的学者,他主要关注的是社会结构层面的 现象和问题。 2、中观理论(中层理论),它是介于宏观理论 和微观理论之间的理论。这种理论是以某一方面的社 会现象或某一类型的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提供一种 相对具体的分析框架。它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
假设有三种陈述方式: (1)条件式陈述的表达形式是:“如果A,则B” 或 “只有A,才会有B”。 (2)差异式陈述的表达形式:不其基本形式是A组与 B组在变量x上无或有差异,“A不同,B也不同” 或者 “A不同,B相同。
(3)函数式陈述的表达形式:A是B的函数:A=f(B)。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A与B之间的关系”。 假设在研究中有三种主要作用: (1)指导研究 (2)逻辑推导 (3)发展理论
第二章
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建构
第一节 理论的基本知识 理论是构成一门学科的基础。如果没有理论,只 是单个的经验研究结果,那么我们在认识社会现象的 过程中,就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理论的内涵
美国《哈珀柯林斯社会学词典》“①由逻辑的或数 学的陈述所连接的一组假设或命题,它对经验现实的某 一领域或某一类现象提出解释。②在不太严格的意义上, 有关现实某一领域的任何抽象的、一般性的陈述都可称 为理论,它通常包括对一般性概念的详细阐述。”
中层理论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 ①它主要用于指导经验性研究,中层理论虽具有一 定的抽象性,但它更接近于构成可验证的命题的观察资 料。 ②中层理论只涉及到有限的社会现象,但它比纯粹 的经验概括更高一层。
③在有限的中层理论基础上可以形成普遍性的理论 体系。 ④中层理论区别于微观社会学问题和宏观社会学问 题。 ⑤通过中层理论可以继承发展经典的理论研究工作。
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主讲:田友丽Email:503665297@课程主要内容1 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8 婚姻与家庭2 文化与文化变迁9 亲族、继嗣制度和社会集团3 种族、民族与族群10 政治制度与社会控制4 语言、符号与文化11 宗教信仰与仪式5 人格与文化12 文化人类学的应用6 文化与生态13 文化人类学的发展趋势7 文化与经济制度导言为什么要学习文化人类学一、学习文化人类学的必要性二、学习文化人类学的重要意义三、文化人类学的研究焦点一、学习文化人类学的必要性1.从远的方面而言,现在的地球,确实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完全是个“地球村”。
1)小案例:民歌“走西口”两人早晨分别,晚上煲电话粥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外籍教练、外籍学者、留学等等。
2)小故事:德国人、日本人和中国人面对一条鱼的不同态度为什么不同国家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呢?一个渔夫正在海边晒太阳,一个“到此一游”的欧洲白人遇见了他,便有了如下一段对话:白人:你干嘛这么懒洋洋的,不努力工作?当地人:我已经够吃了。
白人:这里的鱼那么多、那么大,可以把它们全捞上来,你就可以发大财了。
当地人:我发财干什么呢?白人:你可以盖一幢漂亮的别墅,住得更舒适一点。
当地人:我那边有一间草房,已经很好了。
白人:不盖房也罢,那就买一辆汽车,豪华一些的。
当地人:买汽车又干什么?白人:开着它兜风,到世界各地旅游呀,像我这样。
当地人:到世界旅游又干什么?白人:你可以去看大海,还可以在海边美美地享受日光浴。
当地人:什么叫日光浴?白人:就是晒太阳。
当地人:那我现在不就在晒太阳吗?3)世界各民族社会的发展迄今有后进与先进之分,人们在认识各民族文化时会有偏见、歧视。
4)费孝通提出的文化共同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2.从近的、具体的小环境来说,工作、生活与文化的关系。
1) 小案例:商品销售百事可乐芭比娃娃2) 国内56个民族,有诸多不同的宗教信仰群体。
《文化学概论》第二章 文化学的形成与发展-22
实证主义
特征: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 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 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它把处理哲学 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 溶解于科学之中。 广义:任何种类的哲学体系,只要囿于经验材料 、拒绝排斥先验或形而上学的思辨,都为实证主义。 狭义:实证主义则特指孔德的哲学。 返回
有埃及这一个中心,其余的文化都是从此处传播出去的——文 化只能生产或被创造一次,其余都是传播的功劳)。
影响时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3、历史学派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美国的弗朗兹· 博厄斯《移民子孙的变迁》 《原始人的心理》《原始艺术》《人类学通论 》《种族、语言和文化》 克拉克· 威勒斯、路易斯· 克罗伯等。 哲学基础: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认为只有具 体的和经验的东西才是历史的可靠的。
“形而上”与“形而下”
中国古代哲学术语。《周易· 系辞上》:“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认为法 则是无形的,称为形而上;器用之物是有形的 ,称为形而下。 形而上学揭示了组成物质世界的本体的不 变性,形而下学揭示了物质在现实世界中的变 化性。 在中国哲学史上逐渐被哲学家引申为表述 抽象和具体、本质和现象、本源和派生物的范 畴。
第二章 文化学的形成与发展
授课教师: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9月3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胜利纪念日
69周年
9月30日
烈士纪念日
本章内容
温故:第一章PPT37
(收“意见、建议”纸条)
知新: (首先提问预习情况) 第二章(P22-39) 第一节 文化学发展简史 第二节 文化学的流派
第一节 文化学发展简史(P22-28)
浅析新课改下八年级语文教育教学高效课堂构建
浅析新课改下八年级语文教育教学高效课堂构建摘要:文章针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八年级语文教育教学探讨了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通过分析当前八年级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新课改指导下应注重打造高效课堂的路径,强调要聚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注重知识内化,要因材施教把握学生学习特点,要倡导合作与共享,激发学习动机。
希望可以为八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八年级;语文;高效课堂引言语文是中小学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
八年级是中学阶段的重要一年,语文学习任务艰巨。
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构建高效课堂显得尤为必要。
这里将就此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一、八年级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1.知识传授过于理论化当前八年级语文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大多采用理论化的表述方式。
教师往往倾向于使用抽象的概念和定义来讲授语文知识,这种高度概括和理论化的知识体系,对于初中生来说较难理解和吸收。
八年级对应着学生逐渐形成抽象思维的阶段,但并未完全建立起抽象思维体系。
过度理论化的知识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内化与运用。
这与新课改强调要注重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知识的实际应用的理念不尽相符。
因此,当前八年级语文课堂上的知识传授中,仍需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需求进行优化调整,避免空洞化的理论教学,增加生动形象的例证,采用符合年龄特点的表述方式,才能真正提高知识的知晓度和吸收度。
2.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现阶段八年级语文教学内容中古诗文赏析等部分依然比较着重对文言文及古典历史文学作品的分析,这些内容对当代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生涩,较难掀起学习兴趣。
语文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学科,其教学内容应当融入当代社会语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联系更加紧密。
八年级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古典作品,也可尝试从当代视角重新解读,挖掘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启示和应用价值。
此外,教学内容中可以适当增加关于网络语言、流行文化、生活常识等当代话语材料,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激发对当下社会语境的思考与探索的兴趣,并提高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
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人文社会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思维、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学科,包括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历史学、哲学等多个子学科。
不同的学科在研究对象、理论框架和方法论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遵循一定的研究范式。
一、归纳法与演绎法归纳法是从具体的个别例子中总结出普遍规律或原理。
研究者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实证和分析,将个别案例归纳为一般规律,从而推导出结论。
例如,社会学家通过调查和观察不同群体的行为,推论出人类社会行为的一般规律。
演绎法则是从一般的原则推导出具体的结论。
研究者建立一个逻辑上严密的理论框架,然后根据该理论框架,通过推理和假设得出特定问题的解答。
例如,经济学家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模型,分析特定市场中的供需关系和价格变动趋势。
二、定性与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注重对社会现象的深入了解和描述,通过观察、访谈、文字分析等方法,收集和分析质性数据,以揭示人类行为背后的意义、动机和过程。
定性研究常用于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
例如,人类学家通过对特定文化群体的观察和访谈,深入了解其传统、文化习俗和价值取向。
定量研究注重通过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来量化和概括社会现象,以获取较为客观的结论。
研究者通常运用问卷调查、实验设计、统计模型等方法,收集和分析量化数据,从而进行量化测量和描述人类行为的分布、关联和趋势。
经济学、心理学和政治学等学科常使用定量研究方法。
例如,经济学家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对消费者行为和经济增长进行量化研究。
三、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理论构建是在大量经验观察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概念体系、理论框架和解释模型,以解释和预测人类社会行为的规律和机制。
理论构建不仅是推动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动力,也是指导实证研究的基石。
例如,社会学家构建社会交往理论,解释社会关系和互动的规律。
实证研究是基于理论假设或研究问题,通过实证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验证理论预测或检验研究问题。
研究者运用合适的方法和统计工具,利用样本或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得出科学结论。
人文社会科学的现实意义
人文社会科学的现实意义第一章引言人文社会科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研究人类社会现象、文化现象、思想、行为等方面的科学。
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个体,我们需要了解人类社会,了解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在社会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人文社会科学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人类社会、人类文化、人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
在人类社会中,人类文化是一种发展到极致的产物,不仅包括语言、艺术、宗教等方面,还包括人类思想文化,例如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等。
人类思想和行为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研究的重点,因为人类的行为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第三章人文社会科学对社会的作用人文社会科学对社会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强社会成员对社会的认知。
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问题,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作出贡献。
2.丰富社会文化。
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认识文化,发现文化价值,然后用这些价值来提高社会的文化水平。
3.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第四章人文社会科学的历史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哲学研究。
在此之后,古代中国也有了独特的“中华文明”发展。
在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伴随着从“现代意义的科学”到“现代意义的科学和哲学”的转变。
现代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也是在国际学术界的广泛交流和合作中得以加速的。
第五章人文社会科学的未来发展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未来正在向着更为深入、复杂、综合的方向发展。
未来的研究也涉及更多的领域,例如机器学习、数据科学、网络研究等等。
人文社会科学将不再停留在过去,而是要与新兴科技领域融合,创造出更具有实际应用的研究成果。
第六章结论人文社会科学的现实意义存在于对社会的认知、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
随着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其未来将发展成为更为深入、复杂、综合、创新的学科,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愈加重要的贡献。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学科融合与创新发展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学科融合与创新发展第一章:引言人文社会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研究人类文化、社会生活、人际交往、历史以及人类行为、思想、心理等方面的学科。
在今天的社会中,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发展的核心和基础,也是加强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
在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越来越明显,不断推动着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
本文将围绕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学科融合与创新发展这一主题,介绍不同学科之间的交融,探讨其发展趋势以及在社会中的应用价值。
第二章:学科交融的概念学科交融是指不同学科之间进行交叉融合,产生新的研究方法、理论和实践成果的过程。
学科交融是科学研究的必然趋势,各领域之间的融合有助于整合学科研究的成果,开拓知识新领域,使科学研究更具创新性和实用性。
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学科交融已成为学科发展的重要趋势。
例如,经济学领域中的行为经济学,融合了经济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用行为科学的观点研究个体的行为决策,为主流经济学增加了新的视角和理论。
又如人类学与社会学的交融,它们互为补充,结合了人类文化与社会行为等多方面的研究,使得人类学研究的人类文化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得到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
第三章:学科交融的优势1、拓展了研究视角。
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理论和实践成果相互交融,不仅丰富了研究内容,而且拓展了研究领域,让学术研究更具有前瞻性。
2、提高了研究成果的质量。
学科交融可以避免某一学科领域狭隘的视野和单一的研究方法,使得研究结果更具备科学性和可靠性。
3、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
不同的学科交错融合,可以为社会提供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第四章:交融学科的发展趋势1、多元化的组合。
从单一的组合学科开始,向多元化的组合方向发展。
不同学科之间进行交融形成新的组合是必然趋势。
2、深入的交叉融合。
不同学科之间不仅仅交叉融合,而是在某一研究领域内深入交融,形成复合型学科,更加深入地研究人类思想、文化、行为、社会等方面的学科。
社会学 第二章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精]
第二节 社会学的功能
功能是指由内在本质决定的一个事物所具有 的特殊作用。社会学的功能则是社会学作为一门 科学在知识体系中的特殊效能与在社会生活中所 起到的作用。社会学主要有四种功能,分别是研 究功能、教育功能、社会管理功能和社会批评功 能。 一、研究功能
社会学研究功能可以划分为四种,分别是描 述性功能、解释性功能、预测性功能和规范性功 能。
第二,侧重以作为社会主体的个人及其社会行为 为研究对象,即微观视角,代表人物有韦伯、孙本文 等。中国学者更倾向于第一种观点,但又力图使两种 观点相结合。
第三,不属于上述两种社会学定义的其他看法, 如“问题说”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问题的;“剩 余说”认为,社会学是一门“剩余社会科学”,其研 究对象是
其他社会科学不研究的“剩余领域”;“未定说”认 为,社会学的对象目前尚未确定。
(三)社会学研究对象纷杂的原因
第一,社会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其资料的积累 和理论的概括还未达到成熟阶段。
第二,社会学受到本土化的影响,不同国家的视 会学者从本国实际出发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学理 论。
第三,社会学研究领域宽泛,不同的社会学者所 涉及的只是其中的部分领域,并依据自己的研究方向 和侧重点为社会学下定义。
3.韦伯的社会学研究对象 韦伯认为,“社会学是指这样一门学科,即它
以解释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行动。据此,通过社会行 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对社会行动作出因果解释”。
韦伯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人类的社会行 动。 4.索罗金的社会学研究对象
索罗金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关系。
(2)社会的本质
齐美尔把社会学的问题“域”划分为三个独立的 领域:第一,“纯粹”社会学,在这一领域中讨论的 问题是社会互动的形式以及与之相关的心理因素;第 二,“一般”社会学,这种社会学处于中间层而讨论 人类历史中产生的各种文化因素;第三,“哲学”社 会学,认论人类的基本本质、终极运动,社会的认识 论及本体论的特点等带有终极倾向的问题。
《人文社科类》重点笔记
《人文社科类》重点笔记第一章:导论 - 人文社科概览1.1人文社会科学的定义与范围人文社会科学是指那些以人类社会及其文化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集合。
它包括了诸如历史学、文化研究、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这些学科共同致力于理解人们如何组织自己的生活,以及这种组织生活背后的文化、制度和社会结构等因素。
重要概念:•文化:指一个群体或社会共有的信仰、价值观、习俗、艺术作品等。
•社会:由个体组成且通过互动形成相对稳定关系体系的群体。
•行为:个体或集体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方式。
1.2人文社科的研究方法人文社科采用多种方法来探究其研究主题,包括但不限于文献回顾、实地考察、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局限,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结合使用。
•文献回顾: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为新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实地考察:直接进入社区或环境中观察实际情况,并收集第一手资料。
•定量分析:通过数值数据来进行统计检验,寻找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或因果关系。
•定性研究:侧重于深入了解特定情境下人们的行为动机及意义建构过程。
表1-1:人文社科主要研究方法比较方法特点适用场景文献回顾系统性强;可追溯知识发展脉络理论构建;综述撰写实地考察直接接触;丰富细节社区研究;民族志定量分析数据驱动;结果客观调查问卷;实验设计定性研究深度挖掘;灵活性高访谈;焦点小组讨论1.3人文社科的重要性及应用人文社会科学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所在的社会环境,而且对于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许多复杂问题至关重要。
例如,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强跨文化交流能力、促进公平正义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促进理解多样性:通过对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学习,增强相互尊重和包容的态度。
•支持决策制定:基于深入调查所得的信息可以帮助政府机构和个人作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培养批判思维:鼓励学生质疑假设、挑战权威,从而成长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公民。
第二章:历史学基础2.1什么是历史?历史不仅仅是过去发生事件的简单记录,更是一种理解和解释过去的方式。
社会学概论第2章
【本章要点】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西方社会转型之中,孔德、斯宾塞、涂 尔干、韦伯为西方社会学的创立和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代西方社会学的发展具有中心从欧洲转向美国,理论多元化、分科化,方法科学化, 以及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影响逐步扩大等特点,形成诸如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冲突论、社会 交换论、符号互动论以及多种后现代主义理论流派。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石,具有强调实践性、辩证性、 批判性、价值理想性以及视野的总体性等特点。 ·社会学是在19世纪末开始从西方传入中国并得以发展的,新中国1952年中断社会学学科, 1979年开始恢复重建,改革开放及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推动着中国社会学快速发展。
三、西方社会学的形成——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
(三)芝加哥学派 美国芝加哥学派是以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为中心,注重以经验研究来解决社会现实问 题的学派。其特点是强调社会学的应用性和应用研究。芝加哥学派主要对城市的外来 移民、贫民窟、犯罪、人口以及种族等问题展开经验研究,目的是诊治社会弊病,改 善城市运行。
三、西方社会学的形成——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
(一)涂尔干 3.社会学理论以社会关系和社会团结为主线展开 (1)社会团结:在社会里把个体结合在一起的社会纽 带,是一种建立在共同情感、道德或价值观基础上的个 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以结合或 吸引为特征的联系状态,是维系和控制社会成员的力量, 是建立社会秩序的保证。 (2)“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 (3)从社会团结的视角研究社会反常现象、偏离行为
二、西方社会学的创立 ——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叶
(一)孔德 2.主要观点 (1)他把社会学界定为研究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的科学。 他认为整个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是建立在协调一致的基础之上的,这就是社会秩序。而 社会变迁中旧的社会秩序被新的社会秩序所取代,这就是社会进步。 (2)孔德的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部分。 前者着重研究社会体系存在的条件和作用的规律。 后者着重研究社会体系的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他 人类知识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 社会发展三阶段是:“军事时期”“过渡时期”“工业时期”。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第二章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
9、“计算机+插花艺术”是对哪一个国家企业 管理艺术的概括() A、美国 B、韩国 C、泰国 D、日本
10、现代咨询业已经发展成为一种() A、人文社会科学新兴学科 B、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交叉的综合学科 C、自然科学技术的新兴学科 D、现代产业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的研究,在 许多情况下是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帮助下实 现的? 2、人文社会科学的文化建设功能主要体现 在哪几个方面? 3、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功能的实现,需要哪 些特殊条件?
五、论述题 1、谈谈认识功能在人文社会科学八种功能 中的特殊地位。 2、怎样才能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在思想 建设中的功能? 3、联系教育科学的功能,谈谈你对“人文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同属第一生产力” 的体会。
(三)文化建设功能 人文社会科学的文化建设功能,是指人文 社会科学的发展深刻的影响着整个文化事 业的发展。
(三)政治建设功能 政治既包括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政治、法 律等思想观念,又包括政治制度、政策法 规、政治机构、政治活动等。
(五)经济建设功能 这是指人文社会科学促进物质生产、促进 经济发展的社会功能。
三、选择题 1、西方早期的人文社会学说曾用以下形式 回答和解释当时的社会问题() A、神话 B、自然科学公式 C、宗教 D、心理学 2、人文社会科学在思想建设中发挥作用, 主要是依靠何种力量() A、理论 B、实践 C、社会环境 D、人的素质
3、人文社会科学在发挥思想教育作用时的最 大特征是() A、以情动人 B、以理服人 C、借助于某种行政权力 D、通过群众运动 4、当前,人文社会科学经济建功能进一步为 人们所认识的主要原因在于() A、自然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B、世界并不太平 C、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差距有 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D、“知识经济”时代开 始到来
第2章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和人文精神(人卫第五版全科医学概论)
及其家庭需要的各种医疗服务的医疗管家,全科医生通过统
一协调各类人员,组织有效的医疗服务团队,按照病人及其 家庭的需求提供服务。
九、以团队合作为基础
全科医疗服务为综合性服务,仅靠全科医生单人不可能 实现,需要以团队合作的方式来完成。
第二节
全科医学的人文精神
一、人文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 (一)人文精神
人文---主要指人类的精神文化,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
(二)、医学模式转变
社会进步与科学发展推动了医 学的进步,同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 医学模式。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 医学社会化进程加速,医学模式已 经历了多次转变。
35
(三)生物医学模式与人文精神的缺失
生物医学模式是建立在生物科学基础上,反映病因、宿
1、生物医学模式的概念
主和自然环境变化规律的医学观和方法论。
当今大多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可以预防的。预防性 照顾的重点在于对服务对象整体健康的促进与维护,即在健 康时、由健康向疾病转化过程中以及疾病发生早期就提供一、 二、三级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内容: 1.利用每一次与病人及其家庭接触的机会提供预防保健服务。 2.将预防保健服务落实到日常医疗实践活动中。 3.将以预防为导向的病历记录和健康档案作为病人健康照顾 的基本工具。 4.个人预防与群体预防结合。 5.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个体化的预防服务。 6.把提高全体居民的健康作为医疗服务的目标。
过程理性化。人文精神是求善的,是科技进步的推动力和领
航员。人文精神不仅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精神氛围和环境, 同时也是约束科技团体、科学技术负面影响的重要力量。科 技创新需要良好的人文精神作保障。
科学技术是一把把钥匙,既可以开启天堂之门,也可以开启 地狱之门,究竟开启哪扇门, 有赖于人文精神的指导。科学技术只 有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才能向着最利于人类美好发展的方向前进。 人文精神也离不开科学精神。只有自觉地把科学精神内蕴于宏大的人 文精神之中,人文精神才更富于清晰性、准确性,才能更好地指导人 类实践。 人文精神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精神,即科学的人文精神;而科学世 界本身也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科学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同时也在追 求着人类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创造着精神 文明,赋予人类以崇高的理想精神,激励人们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 人生境界
社会学 第二章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二节 社会学的功能
功能是指由内在本质决定的一个事物所具有 的特殊作用。社会学的功能则是社会学作为一门 科学在知识体系中的特殊效能与在社会生活中所 起到的作用。社会学主要有四种功能,分别是研 究功能、教育功能、社会管理功能和社会批评功 能。 一、研究功能 社会学研究功能可以划分为四种,分别是描 述性功能、解释性功能、预测性功能和规范性功 能。
(一)不同学者的观点 1.孔德的社会学研究对象 社会学是“对于社会现象所固有的全部基本规律 的实证研究”。 孔德认为,社会学和其他学科(天文学、物理学、 生物学等)一样,也是研究运动规律的学科;是研究 人类社会“秩序”与“进步”的一般法则的科学;既 从历史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社会曾经发生过的社会历史 事实,又要研究目前现实社会存在的社会问题,也而 还要研究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
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第一,社会学研究所讨论和分析主题是社会的而非纯粹 客观的自然现象。 第二,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另一个特点是其经验性,它区 别于思辨的研究模式。 第三,社会学研究方法在注重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和个别 个,从而也区别于经济学、历史学的经验研究。
乔治· 齐美尔(G.Simmel,1858-1918)生于德国 柏林市一个尤太富商家庭。1876年,齐美尔进入柏林 大学学习历史,但他的兴趣很快就转向了哲学。1881 年,齐美尔以一篇研究康德哲学的论文从柏林大学获 得博士学位。齐美尔学术兴趣广泛,对哲学、历史、 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都所有涉猎,由于他不 断地从一个学科跳到另一个学科,所以被人比喻为 “哲学松鼠”。齐美尔的社会学著作主要有《论社会 分化》、《历史哲学问题》、《货币哲学》、《社会 学:关于社会互动形式的研究》、《社会学基本问题》 等。
(一)描述性功能 描述性功能是指那些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 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即通过对客观事实的 描述说明“是什么”,为深入地识认和有效地管理社 会提供可靠的感性经验资料。 社会学对社会现象既有定性又有定量的描述,它 可以及时向人们提供较为真实的社会信息。 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收集,人们才能经过理性的思 考,发现其中的规律。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综合练习(附参考答案)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综合练习(附参考答案)绪言一、语词解释1.两大科学部类2.科学学:二、选择题1.人类耕种技术体系形成的时间,迄今约为( )A.10000年前 B.5000年前C.3000年前 D.1000年前2.有学者认为,人文社会科学成为公众最注意和最寄予希望的科学的时段为( ) A.300年前后 B.200年前后C.100年前后 D.近半个世纪以来3.现代科学革命的发展主潮是( )A.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进一步分化。
B.现代科学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新门类、新学科不断出现。
C.现代科学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趋于综合化、整体化D.科学和技术之间的区分日益明显。
三、简答题1.学习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什么?2.《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有哪些主要内容?四、论述题1998年4月北京某报登载了这样一则消息:有所小学让学生填家庭情况表,其中有“家庭出身”一栏,小学生都填成“医院出身”。
年轻的老师指导说:“‘家庭出身’要填父母是干什么的。
”再次收上表格,学生有填“家庭出身:开会”,有填:“家庭出身:打麻将”,有填“家庭出身:炒股票”等等,五花八门。
请联系这件事,说说你对“现代教育问题需要综合各种不同的知识才有可能得到解决”、小学任课教师不能只“具有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而又可以对其他领域一无所知”这类观点的体会。
参考答案一、语词解释1.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
2.以科学自身为对象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二选择题1.C 2.D 3.C三、简答题1.开拓科学文化视野,逐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汲取人文社会科学的新成果、新方法,处理好初等教育和文科教育的关系。
2.教材分为三个部分,分别阐释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进展及发展趋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与初等教育的关系。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初等教育的对象是初涉人世的儿童,天真而幼稚。
要科学而又艺术地把他们引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必须运用有关人和社会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综合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⑶、文化定义的内涵外延: • 文化首先是人类创造的。 •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特质。它是最小的不能再分的文化单位; 它是人类创造物的新的内容和独特形式。 •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特质的复合体,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 • 文化是不同形态的特质。它必须以某中形式和形态存在, 无论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或二者的结合体。 • ⑷、社会的定义——社会是由人群组成,是人们相互交往、 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 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 以上两定义区分——文化是人类创造和共享的产品构成; 社会则是由共享文化的人构成。⑸⑸、文化与文明的区 别——并非所有的文化都是文明,文明是文化的高级阶段
二、文化社会学研究理论和方法
• 进化论的文化社会学观点——代表人物, 斯宾塞、泰勒、哈登、利伯特。其理论的 基础是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和达尔文的生 物进化论以及孟德斯鸠的地理社会学思想。 认为人类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低级到高 级、由野蛮到文明的发展过程,是一定时 代的种族与地理自然环境中决定的。
•
•
心理论的文化观点——代表人物,弗洛依德等反实证主 义的思想家们。其理论用人类心理、观念等来说明人类 文化的产生及其作用。心理论的文化社会学观点,可以 追溯到19世纪德国的A.巴斯蒂安、英国的泰勒等早期文 化人类学家,以及美国的L.F.沃德、F.H.吉丁斯等社会 学家的著作;20世纪初期,法国的迪尔凯姆、L.列维— 布留尔及美国的博厄斯等人的著作也有这种倾向。巴斯 蒂安用“原始观念”解释人类文化的起源,泰勒用“原 始信仰”说明人类原始社会低级阶段文化的形成。19世 纪与20世纪初,用心理的观点解释人类文化现象的有民 族心理学派、弗洛伊德主义者。弗洛伊德主义者罗海 姆· 盖佐认为,各种文化现象都是建立在“色情”、“性 欲”基础上的,甚至连农夫耕种土地也象征着母性受精 的行动。民族心理学派M.米德从个人心理出发研究民族 文化的特性,从不同民族个体经验推导出民族文化模式。
• • •
•
• •
文化现象的分类 简单的区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 第一类文化:人类在认识、改造、适应和控制自 然界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包括 智能文化(科学与技术知识)和物质文化。 ②、 第二类文化:人类在创造物质文化和智能文化的 过程中认识、改造、适应、控制社会环境所取得的成果。 是人类生存的样式和自我完善的方式。包括规范文化 (社会组织、制度、语言、习俗等)与精神文化(文学、 艺术、信仰等)。 以第一类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就是自然科学;以第二类 文化为研究对象的 即为社会科学。
传播论的文化观点——代表人物,格雷布内尔、威廉· 斯 米特。即以德国文化圈派、英国传播学派、美国历史学 派为代表。其理论认为,人类的文化是单一的、一次的 现象,人类所有的文化,都是历史上一次性出现的文化 向外传播的结果,否认文化发展独立性和自身的规律性。 符号互动论者G.H.米德、C.莫里斯等人,把文化看作是 有意义的象征符号,把文化传播看作是个体互动或交互 作用的过程。符号互动理论建立在相互理解的主观主义 基础上,但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影响下,愈来愈走向社会 文化结构过程的研究。它较之民族学和文化人类学的文 化传播理论,在对于研究文化的社会功能方面更具有社 会学意义。
• 3、相关概念的区分 • 文化的定义 • 狭义的文化——文化是精神现象及其表现形式,包括语言、 文学、艺术、音乐等等多种形式; • 广义的文化(社会学的文化定义)——人类社会所创造和 共享的全部产品。既包括物质文化(人类创造并赋予意义 的全部有形的制品)又包括非物质文化(狭义的文化)。 • 关键属性:文化必须是人类创造的,而非自然的天生的。 只有当自然存在物经过人的加工、改造、创造化为社会的 对象、人的对象的时候,我们才能称之为文化现象。
•
其他——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文化派、法 兰克福学派,主张对资本主义文化进行全 盘否定。
三、文化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 研究文化社会学有利于对中国文化进行整 体性、综合性研究,以便为现代化建设提 供可靠的文化参数。 • 研究文化社会学对中国的现代复兴与文明 建设有现实意义。 • 文化社会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分支学科 有助于解决社会发展的遇到的实际问题。 • 填补学术空白,充实社会学的整体性发展。
•
功能论的文化观点——代表人物,涂尔干、马林诺斯基。认为文化 的产生都是社会功能的需要。研究文化的重点在于文化如何满足人 类的各种需要。马林诺夫斯基认为,不同的文化功能构成不同的文化 布局,文化的意义依它在“人类活动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所关联的 思想,以及所有的价值而定”。T.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认为, 文化是社会结构体系的工具,文化功能的发挥受各种社会结构层次 的制约,文化体系不仅决定人的价值观念,也构成人的行为准则。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J.杜威在《文化与自由》一书中说:“每一种 文化都有它自己的样式,其组织的力量有它自己独特安排”;“不管 人性的天然构成因素是些什么,一个时代、一个集团的文化在它们的 安排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它决定着任何团体、家庭、氏族、民族、 教派、党派、阶级活动的样式”。由于结构功能主义者过分强调文 化模式、体系的作用,忽视文化动态、变化的研究,到60年代出现 了法国L.哥尔德曼等人的发生学结构主义文化社会学理论,一方面 研究文化在现实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也研究文化发 生的历史过程及其深层结构。
第二章—文化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
• 文化社会学的定义——文化社会学是研 究文化的产生、发展的规律及其社会学 性质与社会作用的一门科学
文化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 • • • • • • • • • • 研究文化的起源、积累和突变的社会历史过程。 从生态学的观点研究文化的产生、发展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其 他各种变项的关系。 从时间和空间上系统的研究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 从社会系统研究文化的民族性及其他群体属性。 研究文化的生产、分配、储藏、传递及其应用。 研究文化的传播方式和手段。 研究文化的冲突、分化和整和、适应。 研究文化变迁的动因、规律、周期。 研究文化的控制问题。 研究文化与人的社会化、文化与文明、文化与生活方式的诸关系等 文化的社会功能。 研究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