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巧妙组织实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巧妙组织实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
教师的引导作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为了提高教师的引导作用,需要巧妙组织实施。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实现更好的引导作用。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采用示范教学方法,通过模仿和重复练习,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案例教学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给学生设置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的效果。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做到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和情感支持。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困惑,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和互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心理健康。
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以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
教师应该积极参加教育教学培训和研讨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还应该注重个人修养和思想境界的提高,通过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和榜样作用,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和追求。
巧妙组织实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需要教师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这就给广大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即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把“引”渗透到每一个环节,影响到每一个学生,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
使他们从“团团迷雾”到“豁然开朗”,从“困难重重”到“迎刃而解”。
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在创设情境中“引”激趣兴趣是学生探索新知的直接动力.兴趣高,学生才能学得积极主动,思维才会敏捷灵活。
恰当、适时的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一上课就有了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正确的思考方向。
例如,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引入教学中,我提出问题:小莉带5元钱去超市买作业本,她拿了5 本,付款时钱不够,于是小莉退掉1本,收银员找给一她些零钱。
请你估算一下,作业本单价是多少元?此问题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马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此时,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如果设作业本单价为x元,买5本和4本各是多少元?(学生回答:5x元和4x元)买5本钱不够意味着什么?(学生回答:5x>5)买4本找回一些零钱又意味着什么?(学生回答:4x<5)这两个不等式同时成立吗?(学生回答:是的)把两个不等式联立起来,就顺其自然地引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
此过程就是利用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循序渐进的“引”,顺利地带学生“走进”本节内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二、在探究新知中“引”激思探究新知是一节课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获取新知的过程。
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角”,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自主活动,真正成为数学问题的探索者。
充分发挥教师引领作用
充分发挥教师引领作用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教育过程中引领学生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引领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还体现在学生的思想引导、品德培养、学习能力培养等多个方面。
如何充分发挥教师引领作用,是当前教育事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师应充分发挥专业知识的引领作用。
教师是教育的专业人士,他们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专业知识为基础,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引领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
教师还要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以更好地引领学生。
教师应发挥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主导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探究和思考问题,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任务,让他们自主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教师应该发挥社会责任意识的引领作用。
教育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
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从业人员,应该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他们应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现象,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意识。
教师还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向学生传递爱心和正能量,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教师应发挥良好的师德榜样作用。
师德是教师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也是教师引领作用的重要表现。
教师要时刻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让学生在言传身教中感受到师道的力量。
教师应该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坚守教育理想,严守教学纪律,保持教育事业的公正、公平和公开。
只有以榜样的行为影响和引导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引领作用。
教师作为教育事业中的关键角色,其引领作用在教育事业中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充分发挥专业知识、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师德榜样等方面的作用,使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学生能获得全面发展。
充分发挥教师引领作用
充分发挥教师引领作用教师是教育的重要主体,拥有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他们在学校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培养其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的引领作用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它关系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学业水平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本文将从教师引领学生学习、引领学生的道德思想、引领学生的社会适应等方面,探讨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一、引领学生学习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神导师。
从教师的教育角度,教师需要领导学生学习,为学生提供知识、技能和方法。
教师可以实行自学课程、小组讨论、案例研究等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教师的教学模式由简单的授课到复杂的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索和解决真实的问题。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对个别学生的指导,了解他们的学习风格和程度,帮助他们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二、引领学生的道德思想引领学生的道德思想是教师的一项重要责任。
教师不仅在知识水平方面引领学生,更应该在品德方面引领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鼓励积极的行为、赞扬良好的表现等方式,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教师还应该注重课堂外的教育,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和言语,及时指出不适当的行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道德不仅是课本上所讲的,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情感和态度的表达。
随着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思想应该不断更新,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人际关系、道德观念、社会制度等道德方面的问题,增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引领学生的社会适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需要承受更多更复杂的社会压力,从而需要更好地适应社会。
教师肩负着引领学生适应社会的责任。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现状和结构,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可以加入模拟、角色扮演、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探索和体验,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充分发挥教师引领作用
充分发挥教师引领作用教师作为学校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他们具有引领作用,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他们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能够解答学生的疑问,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
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更新。
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参加各种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只有不断学习和研究,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选课和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予以适当的关爱和帮助。
只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引领他们成长。
第四,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教师要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独立探究项目等,让学生有机会在实践中学习,主动探索知识。
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校本研究和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校的一员,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校本研究和队伍建设,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教师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参与教学改革实践,共同探索适合学校特色和发展方向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方式。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需要教师在自身素质和能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学生全面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校的校本研究和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只有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承载着培养学生的重要责任。
同时,教师也是学生的榜样和引导者,他们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和人格发展。
因此,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的示范引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
教师作为学生的先生和导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如果教师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他们的言行举止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行为准则。
例如,如果教师能够以身作则,守时上课、遵守规章制度,那么学生也会模仿教师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样,如果教师能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关心弱势群体,那么学生也会受到启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其次,教师的示范引领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的示范不仅仅在于言传,更要注重身教。
当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并引导学生参与具体的实践活动时,他们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动手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最后,教师的示范引领可以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
教师作为职业导师,可以通过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引领学生走向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兴趣和能力的职业,并提供相关的指导和支持。
同时,教师也可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合作能力,为学生成为社会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成长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注重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导者。
通过示范引领,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中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中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语文教学一直是小学各个阶段教学中的重点,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发挥引导作用,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和适合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语文教育。
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呢?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知识。
在语文教学中,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清楚各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和帮助。
对于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多给予耐心和关心。
同时,还要注意向学生普及基础知识的应用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教师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语文教学并不是单一的教师讲解,而是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形成一个系统的教学过程。
在选择教学方式的时候,教师应该调整教学策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断探究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促进学生的思维深度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还有,教师应该善于利用新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以往的语文教学大多采用书本和黑板,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媒体技术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应该把自己的语文教学融入到新媒体技术中去,利用各种图片资料、视频资料、网络资料等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具有吸引力。
教师还需要加强与家长、社会的沟通,充分发挥家校的联动作用。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与其沟通合作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和社会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家庭情况、学生个性特点和社会温度,加强教育引导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发挥至关重要。
通过注重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知识、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善于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家校社会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教师可以有效地大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使其真正掌握语文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地应用和传播。
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是教育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正确的引导,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发展社交能力三个方面来探讨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的。
教师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目标,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
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力。
除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
教师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非传统性。
例如,教师可以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探索和研究。
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通过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另外,教师的引导作用还包括引导学生发展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进行沟通和合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在团队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展学生的社交能力。
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巧妙组织实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巧妙组织实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一、概述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发挥着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能力、引领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
巧妙组织实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本文将从教师引导作用的内涵和意义、巧妙组织实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的策略和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
二、教师引导作用的内涵和意义教师引导作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言传身教、行为示范、任务引导等手段,引领学生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
教师引导作用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引导学生学习。
教师要通过讲解、示范、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能力。
教师要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探究、课外拓展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领学生成长。
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引导作用的意义在于,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
巧妙组织实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提升教师引导能力第一,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教学观摩、交流研讨等方式,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第二,鼓励教师创新教学。
学校可以建立教师创新教学项目,设立教学课题研究、课程设计等项目,鼓励教师开展创新教学实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加强教师团队建设。
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召开教研活动、教师座谈会等方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形成良好的教师团队,共同提升教师的引导能力。
(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第一,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校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等方式,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完善教育资源。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图书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教育资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支持教师开展引导工作。
充分发挥教师引领作用
充分发挥教师引领作用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他们的作用对于教育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师的指导能力以及优化教师培训体系等方面探讨如何充分发挥教师引领作用。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充分发挥教师引领作用的基础。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学科知识水平。
教师也应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学术交流会议和研讨会,不断深化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
只有具备了高水平的专业素养,教师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的学习。
提升教师的指导能力是充分发挥教师引领作用的关键。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的学习。
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和指导能力,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和潜能,并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教师还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提升教师的指导能力,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班和研讨会,培养他们的指导意识和指导技能。
学校也可以加强对教师的指导监督,及时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帮助他们不断改进。
充分发挥教师引领作用
充分发挥教师引领作用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领者和榜样。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他们的引领作用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如何充分发挥教师引领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一、教师引领作用的重要性教师的引领作用不仅仅是指引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导师角色,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学识,更要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教育理念,他们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学生,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奋斗。
教师引领作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未来。
二、如何充分发挥教师引领作用1. 做好示范引领教师作为学生的引领者,首先要做好示范引领。
他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严守教师的职业操守,做到言传身教。
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向上心态,学生会通过教师的言行来塑造自己的人生观和行为方式。
2. 关心学生全面发展教师除了教授知识外,还要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情感、品德、智力等各方面。
他们要关注学生的成长环境,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加以引导。
对于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发展,教师更是要用自己的关怀和理解来引领学生,帮助他们度过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使用多种方式来引领学生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亲身实践、生动故事等方式来引导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只有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才能真正地接受教师的引领。
4. 动态调整引导策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学习情况等不同因素,灵活调整引导策略。
他们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引导方案,保证学生在引领下更好地成长。
5. 建立良好的教师学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良好的教师学生关系是充分发挥教师引领作用的基础。
充分发挥教师引领作用
充分发挥教师引领作用教师作为教育工作中的重要角色,担负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使命和责任。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需要教师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和作用。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只有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指导和引领学生。
教师应不断深化自己的学科知识,了解最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现代社会中,纯粹的知识掌握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
而教师正是应当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精神的重要人物。
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创新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使命,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心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第四,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榜样。
教师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道德品质,首先自己就要成为学生的榜样。
教师要敬业爱生,积极向上,勤奋努力,善于创新,守纪律,严格要求自己,发扬正直诚信的精神。
只有教师本身做到这些,才能真正影响和引领学生。
第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灌输式的传统教学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工具,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意识。
通过组织讨论、小组合作、项目研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引路人,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引领作用。
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成为学生的榜样,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这些都是教师发挥引领作用的重要方面。
教师如何发挥引导作用
教师如何发挥引导作用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教师则是这项事业中的关键角色。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那么,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发挥引导作用呢?首先,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一个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积极向上的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追求进步的动力。
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在课堂上,教师要展现出对知识的热爱和对教学的投入,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遵守社会公德,展现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比如,教师要求学生诚实守信,自己就不能撒谎;教师要求学生遵守纪律,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心底里尊重教师,愿意听从教师的引导。
其次,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
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这些差异,才能因材施教,发挥引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并给予针对性的帮助。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通过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为他们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引导。
比如,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他们发言,帮助他们克服胆小的心理;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制定学习计划,鼓励他们逐步提高。
再者,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去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开展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等。
例如,在讲解数学知识时,可以通过讲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在教授语文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故事分享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育是一项伟大而复杂的事业,教师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
那么,教师应如何发挥引导作用呢?首先,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这是发挥引导作用的基础。
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要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能够清晰准确地传授给学生。
同时,还应具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灵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对于抽象的概念和定理,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图形或者生动的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而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这些差异,因材施教。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他们的潜力;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找出他们的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比如,有的学生擅长逻辑思维,教师可以多引导他们进行推理和分析;有的学生富有创造力,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发挥想象,进行创新性的学习活动。
再者,教师要善于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一个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被尊重和信任。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鼓励和支持,而不是批评和指责。
通过积极的反馈和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敢于尝试,勇于探索。
此外,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学习。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培养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如何做笔记、如何复习等;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七一小学王明娟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法”要求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我们同样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因为在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只有把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有机结合,才能将新课程改革真正推向前进。
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有机统一,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呢?一、深钻教材,研读学生,形成独特的“问题式教案”,用问题引导学生学习。
教师在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等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问题式教案,即以“问题”切入主题,以“问题”作为主线。
问题式教案要求教师在问题如何取舍、如何切入、如何推进、如何突破,如何推陈出新、点石成金上下功夫,努力实现内容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以便引导学生在寻求、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达到了高效学习。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推向主动探索知识的前台。
一是自学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用简洁的语言,在学生中创造出一种趣、惊、奇、异的心理环境,把学生引入获取新知识的愤悱状态,使学生产生发现规律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愿望。
二是互动时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师生互动时,教师抛出高质量的问题,引发新的互动,使学生在思索中回答,在争辩中明理,保持兴趣盎然,丝毫没有厌倦之感。
三是检测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心理实验证明:学生经过二十多分钟的紧张学习之后,注意力已经度过了最佳时期,学生有疲劳感,兴趣降低,学困生的表现尤为明显。
为了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老师在测试题设计时,除了注意题目典型性、层次性和针对性以外,还特别注意检测题的趣味性,在检测中提高学生兴趣、拓展学生兴趣。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使学生乐学、善学。
一是教师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内驱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我要学”。
二是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巧妙组织实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巧妙组织实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需要巧妙组织实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和策略,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
一、定位引导的目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是多方面的,包括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引导。
在组织实施时,需要明确引导的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特点,分别确定相应的引导策略。
例如,在知识引导中可以采用启发式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在技能引导中可以采用模拟实验、角色扮演等方法,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在素质引导中可以采用情感教育、体验教育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和价值观念。
二、创建良好的引导环境教师的引导作用需要在良好的环境下才能发挥最大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创造良好的引导环境:1.营造和谐氛围。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温暖、亲切、关爱的氛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2.提供充足资源。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如相关文献资料、实验设备和网络平台等,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案例分析、团队合作等,以保证学生的参与度和提高效果。
三、建立有效的引导机制教师要想发挥引导作用,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引导机制。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制定引导计划。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引导计划,并对计划进度进行监督和反馈,以确保学生能够逐步达成引导目标。
2.建立个性化引导机制。
学生在学业上存在差异,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特点,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引导方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加强引导与评价的衔接。
教师在进行引导时,应注意引导与评价的衔接。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针对性的评价,鼓励学生在学习上的进一步提高。
四、提高引导能力1.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
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开展引导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巧妙组织实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巧妙组织实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角色,他们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引
导学生认识自我、发挥个性优势、塑造良好品德。
因此,巧妙组织实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
用至关重要,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如何实现。
一、学生个性发展实践活动的创设
在学生个性发展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的个性因素的培养,激发他们的
独立思考能力、执行能力、领导能力等,以及帮助他们培养习惯、性格优势等方面,帮助
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教师应该适时组织个性化艺术展示、群体活动、公益志愿者等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感,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课堂教学探究模式实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究。
因此,教师应该尝试采用探究式、研究式、情境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
深度和广度。
在课堂探究学习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不同的个性特质,培养个性化的
自我学习策略。
三、教育教学材料开发
教育教学材料的设计是引导学生发挥个性因素的重要环节。
针对学生的年龄段,教师
应该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生动活泼的教材,以及具有多种语言形式的教育素材,从
而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性。
四、班级管理和课外活动的组织
班级管理和课外活动是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个性特征
组建小团体或组织班级活动,同时组织相应的课外活动,增强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巧妙组织实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巧妙组织实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作为教育的实施者,教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引导作用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么如何巧妙组织实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呢?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是教育的基本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建立起互信互敬、爱与尊重、宽容和理解的良好关系。
只有建立了这种关系,教师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和教育作用,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学生。
二、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引导学生的个性因素对于教育和引导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掌握学生的个性化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引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巧妙引导。
三、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从而树立自信心,并更好的调动自身的积极性进行学习。
只有建立自信心,学生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和发挥更大的作用。
因此,教师应该通过亲身引导,去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潜力,做到巧妙引导。
四、在教育引导中注意情感因素情感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育引导中的情感因素包括教育情感、学生情感、家庭情感和社会情感等多个方面。
例如,学生在面对学业压力、个人精神和身体困境时,需要教师在情感上进行引导,以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困难和挑战,从而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五、注重实际教育教育需要落实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得到实现。
为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教师应该尝试和学生一起参加实际的活动,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实际的引导和帮助。
综上所述,巧妙组织实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有很多因素,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性格特点及其发展目标,采取巧妙的引导方法。
只有通过巧妙的引导,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巧妙组织实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巧妙组织实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中流砥柱,他们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引导者。
在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巧妙地组织实施,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巧妙组织实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巧妙组织实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首先要关注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个人魅力。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他们的专业素养和个人魅力直接关系到引导作用的发挥。
学校和教育部门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其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
也要注重培养教师的个人魅力,让他们成为学生喜欢和尊重的人物。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除了关注教师自身的素养和魅力,学校和教育部门还应该注重教师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可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让他们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
学校和教育部门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让他们有更好的条件进行教学。
也要关注教师的工作待遇和福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尊重和关爱。
只有在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下,教师才能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
在巧妙组织实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时,学校和教育部门还应该注重教师的团队合作和学科交流。
教师的引导作用不是孤立的,他们需要和同事们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和学科交流,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学校和教育部门要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鼓励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只有在良好的团队合作和学科交流氛围中,教师才能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
除了关注教师自身的素养和魅力、工作环境和条件,团队合作和学科交流,学校和教育部门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学生是教师引导的对象,只有学生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教师的引导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
学校和教育部门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采取巧妙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只有在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时,教师的引导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
巧妙组织实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需要学校和教育部门关注教师自身的素养和魅力、工作环境和条件,团队合作和学科交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张熊飞学生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不能脱离教学媒体的、间接的认识过程,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充分地发挥教学媒体的作用,首先是教师的作用。
“古之学者必有师”(《韩愈师说》)。
现代亦然。
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是与教师的管理能力成正比的。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教师对教学活动失去了引导,也不是削弱了教师在教学系统中的作用。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自由度越大,对教师的教学要求越高,越需要教师以更高级的教学身份和更优化的教学艺术参与教学活动,实现其教学职能,这就是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一、教师的职能(一)教师的教学功能在教学系统中,从教学职能观分析,教师是媒体。
相对于学生主体的认知过程来说,教师是一种信息源。
教师作为信息源,不同于教学系统中的其他信息源。
教师是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不仅和其他信息源一样,可以输出信息,更重要的是能够根据反馈信息,主动地、及时地、有的放矢地调控自己所输出的信息,使教学系统和谐一致地向着最终目标运行。
在教学系统中,教的真正含义乃是使学生真正地学,是促进和优化学生的学。
就是说,教师不仅仅要充分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就是要以平等、开放、合作、民主的精神,积极主动地创造一切条件,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仅是信息源、媒介物,更重要的是引路人、催化剂,以便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向着全面发展转化。
一句话:教是为了学,这是一切教学策略的第一要务。
(二)教育就是引导教师是引路人,导师,导演,导游。
比如,教师犹如导演虽不能代替演员形神兼备的体现角色,却要千方百计地诱导演员进入角色。
然而,教师并非是一般的导演:要做“人师”,不做“经师”;人师教人,经师教书。
因此,所谓人师,就是教学生学做人的教师。
“师者,人之模范也。
”(扬雄:《法言学行卷》)要求教师成为人类优秀品质的集大成者。
教师要有事业心,那就是为时代培育优秀的人才。
对教师来说,学生的健康成长,就是自己事业的成功。
这种事业心是中华民族的良心,是作为教师的本色。
在学生实现主体地位的全部过程中,时时刻刻凝聚着教师对知识深层次的挖掘,体现着对教学过程独具匠心的设计,闪烁着“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智慧的火花。
教师恰似引导学生寻幽探胜的向导,时而似在峰回路转的迷途之中,时而又柳暗花明、豁然开朗;那满含激情、娓娓动听的诱导,使学生消除了攀登时的疲劳;那要言不繁、说理透彻的点拨,使学生排除了路途上的荆棘;那无比热情、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使学生终生获益匪浅。
教师要确定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学信息量,要选择最能体现客观规律的其他课程资源,要设计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教学流程,更要和学生一起去开发、创造、实现全部课程,并以启发引导、说服教育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健康成长……这正是人师的神圣职责。
这就充分表明了:要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不能靠堵,只能靠疏;不能靠控制,只能靠引导:引导学生能动地、独立地、创造性地为不断获得发展打好基础。
因此,教育就是引导。
正如孟子所言:”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孟子·尽心上》);正如朱熹所论:“指引者,师之功也。
”(《朱子语类》卷八)。
后汉末年儒家学者徐幹则给予恰当的比喻:“大禹善水,而君子善导;导人必因其性,治水必因其势,是以功无废而言无弃也。
”(徐幹:《中论·贵言》)这一切,我们则称其为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因此,在教学系统中,以自身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主体充分实现主体地位为目的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在教学系统中,发挥引导作用;这样的承担者,就是教师。
一句话: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是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实现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就是实现学生学习的独立思考;简而言之,教师为引导。
这就是教师的职能;既是教师的权利,更是教师的义务;既是评价引导作用的惟一标准,更是国家和民族赋予教师的神圣任务和职责。
二、教师引导作用的基本特征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也具备四种基本特征:(一)情感性情感性是指情感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意因素。
它是优化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保障。
大量实验发现:在学生的智力活动中,挫折、害怕、紧张、烦恼等不健康心理,会使学生思路闭塞、记忆力下降,从而损害智力;而当学生受到表扬所引起的喜悦、快乐等健康情绪,能促进智力发展。
同时,人际关系好的学生往往其智力水平也高;那些排拒、疏远、冲突等不健康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则往往给学生心理上造成压力和挫折,使其产生焦虑、烦恼、嫉妒、抑郁、灰心等不健康的情绪,干扰智力活动的正常进行,阻碍智力的发展。
古语曰:“亲其师”,而“信其道”(《礼记·学记》)。
引导作用的真正实现,在于使整个教学系统沉浸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心理气氛之中,在融洽的人际关系交往中,使学生的自尊、自信得到尊重、理解和促进,使学生的个性心理得到健康发展,从而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深厚情感,调动学生的创造才能,最终转化为学生的自强、自律、自立。
师生之间的深情厚谊,其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师。
教育的根本是“爱”;“爱满天下”(陶行知)。
为师之道,必须爱生。
不爱学生的教师,根本不会成为好教师。
“爱生尊师”是必然之义。
教师具有爱心,是千百年来中华教育史的精髓,也是炎黄子孙中一代代英才辈出的源泉。
晓之以理必须首先动之以情;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
孔子提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正好表明了:如果教育中没有爱,没有真诚,任何教育方法都很难奏效。
深厚的师生情谊、融洽的师生感情,是引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先决条件。
这里,尤其要以一颗深厚的爱心,去亲近那些所谓“后进学生”。
我们要彻底批判美国心理学家霍尔的“泥巴塑造型教育观”: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任何方法对他们加以塑造,或者使他们成为法官、医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请记住陶行知先生的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情感性还表现在另一个方面:宽严相济,分寸和谐。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应当严格的地方,便须严格;应当放任的地方,便须放任。
美国的教育偏重放任,中国的教育偏重严格。
太放任了,虽是富于自由,不免溢出范围;太严格了,虽是谨守规则,却有些枯干气味,都不是应当有的现象。
”引导作用要求教师既要有一颗严母的爱心,也要提倡“严师出高徒”。
“严师”者,严谨、认真、负责的教师。
重要的是:“严”要做到:有理,有度,有方,有恒。
(二)启发性引导作用能否发挥,关键在于是否真正地实施启发教学。
这是我国优秀传统教学理论的核心,其实质是正确处理教和学的辩证关系,也是一切施教策略、措施和方法的灵魂。
因此,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愤悱启发是一条规律。
”这正是发挥引导作用的根本标志和广阔天地。
(三)促进性促进性是指引导作用既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以现有发展水平为基础,因势利导地实现其主体地位,更要创设最佳条件,最优化地促进学生身心向高一级水平发展。
学生的学习犹如到桃林里摘取鲜桃,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既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俯首皆是,更不是伸手即得,而是在“跳一跳”过程中,不仅摘到鲜桃,还发展了摘取鲜桃的能力,又培育了科学的品德。
因此,一切引导作用都要以促进现有发展水平为目的,确定一个适当的“知识能力品德最佳发展高度”,使学生通过"跳一跳”获得高一级发展水平。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的教学策略的一个基本点是:停止“教授”,开始“促进”。
认为“我们不能直接去教其他人,我们只能促进他的学习。
”为此,罗杰斯给教师起了一个专门述语:“促进者”。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盖奇等人对“促进者”做了比较妥帖的注释:“如同学习的一位向导,如同解决问题的榜样,如同一种发动学习过程的催化剂,如同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助力,以及如同学生能带着他们的问题前来拜访的朋友。
”这恰好提出教师的职能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反馈性反馈性是指引导作用要保证学生始终沿着目标和谐发展,必须沟通教与学、学与学,以及其自身的反思等多向反馈回路。
所谓多向反馈,一条是由学生的输出信息直接向教师提供的反馈,用以调整“教”的部署、内容、方法等,可以称为“学对教的反馈”。
譬如,学生将自己的“疑”、“惑”反馈给教师,教师则给以释疑、解惑;而学生反馈来的学习中的错误,教师则给予纠正。
另一条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输出信息,对“学”作出相应的评价,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用以肯定学生的成功,纠正学生学习中的偏差与失误,可称为“教对学的反馈”。
譬如,教师对学生的肯定,鼓舞学生继续攀登,而对于错误理解予以纠正后,学生就要调整自己对知识的领会,使学习有序地向前发展。
另外,在学生的亲身体验、探究活动中,学与学之间通过交往、沟通、合作,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相互反馈。
更重要的还有学生个体自身的超短反馈,即自我反馈。
20世纪中期,心理学家提出的元认知概念,实质上就是自我反馈,是人们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自我体验、自我反思、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监控的高级心理活动。
既是人的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更是人不断完善自我、认识自身的过程中,实现主体地位的根本标志。
这一切就是教学系统中的多向反馈。
三、教师引导作用的核心特征(一)核心特征是启发性教师引导作用的核心特征是启发性,就是实施启发教学。
有了启发性,就必定具有情感性,也就易于实现促进性和反馈性。
在我国,启发教学至迟在春秋战国时代,己由孔子明确提出来了。
他概括自己的教学经验,指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愤者,心求通而未得;悱者,口欲言而未达。
所谓“启”、“发”,朱熹注释为:“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开其意”、“达其辞”,就必须创设一种最佳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变得“心求通”,“口欲言”,亦即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心理状态,才能收到启发之效果,更好地实现主体地位,使教学成效最优化。
教学中,学生之所以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那是由于教师“诱之不当”造成的,也就是教师没有创设“愤”、“悱”的情境而造成的。
所谓“则不复也”,就是要求教师不要再重复使用学生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措施、方法了。
“启发”二字正是从孔子的这段论述中生发出来的。
《礼记·学记》则对启发教学作了更为详尽、更为精辟的论述:“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而可以为人师也。
”是说:君子只有掌握了客观的教学规律,才能知教学的“兴”、“废”,才能成为“人师”。
那么,客观的规律是什么呢?“故君子之教,喻也。
”教学的规律就是“喻”:比喻,晓喻,这里的喻,就是启发诱导。
如何启发诱导呢?“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就是说:要引导而不强迫,要激励而不压抑,要启发而不代替。